时间研究和标准时间制定讲解
工业工程第九章时间研究和标准时间的制定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资源优化配置
时间研究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各个生产环节所需的时间,从而更合理地配置人力、设备等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在生产控制中的应用
监控生产进度
通过时间研究,企业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瓶 颈问题,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调整生产计划
当实际生产进度与计划存在偏差时,企业可以根据时间研究的成果及时调整生 产计划,确保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确定标准时间
根据测时和评比结果,确定标准 时间。
确定作业范围和作业要素
明确需要制定标准时间的作业范 围和作业要素,并进行详细分析。
验证与调整
在实际生产中验证标准时间的适 用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03 时间研究的应用
在生产计划中的应用
制定生产计划
通过时间研究,企业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生产所需的时间,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的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进度符合预 期。
02 标准时间制定
标准时间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标准时间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完成一 个作业或一组作业所需的时间,它是 经过测时和评比后确定的。
作用
标准时间是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安排 生产进度、进行生产控制和评价生产 效率的重要依据。
标准时间的计算方法
测时法
通过对作业的详细测时,了解作业中各个作业要 素所需时间,然后加权平均得到标准时间。
时间研究的分类
秒表时间研究
使用秒表或计时器对作业过程进 行详细计时,适用于作业时间不 稳定、受操作者影响较大的情况。
时间研究及标准时间的制定

预定时间标准
5
11. 1 预定时间标准概述
三、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用途 1.建立标准时间
(1)该法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制定作业的标准时间。 (2)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可作为秒表测时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准 确性的验证工具。 (3)预定动作时间标准不受作业性质的影响(任何产品,任何 作业),只要动作单元相同,时间值就相等。
应用范围 功能型
专用型
动作要素 基本水 划分的复 平系统 杂程度 较高水
平系统
2、应用步骤
(1)把作业分解成为各个有关的动作要素; (2)根据作业的动作要素和其相应的各种衡量条件,查表 得到各种动作要素时间值;
(3)把各种动作要素时间值的总和作为作业的正常时间标 准;
(4)正常时间加宽放时间即得标准时间。
1966年
11. 1 预定时间标准概述
二、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特点
(1)在作业测定中 ,不需要对操作者的速度、努力程度等进行 评价,就能预先客观地确定作业的标准时间。 (2)运用预定时间标准方法,需对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 得到各项基本动作时间值,从而对操作进行合理的改进。 (3)可以不使用秒表,事先确定作业标准,在工作前就决定标 准时间,并制定操作规程。 (4)由于作业方法变更而须修订作业的标准时间时,所依据的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不变。 (5)PTS法是流水线平整的最佳方法。
预定时间标准
8
11.2 方法时间衡量(MTM)
一、方法时间衡量(MTM:Methods Time Measurement)系统 名称 提出人物或单位 MTM-1 MTM-2 梅纳德 通用基本水平系统 国际MTM理事会,有39个时间 第二水平系统 值。分析速度为MTM-1的两倍, 但精度相对较低。 国际MTM理事会,有10个时间 第三水平系统 值,分析比MTM-1快7倍,但 精度相应降低。
时间研究的定义及设定标准工时方法

时间研究的定义及设定标准工时方法时间研究是一种关注时间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时间的使用、时间管理和时间效率等方面。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有限的资源,因此时间研究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时间,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
在时间研究中,设定标准工时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设定标准工时方法是一种将工作时间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分配和管理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工作的性质和时间需求,设定每项工作需要的标准工时,并依此安排工作流程和时间表。
通过设定标准工时,可以使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避免过度劳累和时间浪费,同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设定标准工时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作业分析法、工作测量法和工作标准法等。
作业分析法是通过对工作过程的分析,确定每项工作需要的标准工时。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每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和工作过程中的瓶颈,为合理设定标准工时提供依据。
工作测量法是通过利用测量方法和设备,对工作进行时间测量和统计,以确定每项工作需要的标准工时。
这种方法可以消除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设定标准工时的准确性。
工作标准法是通过观察和研究工作过程,确定一个标准工时的参考值,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工作时间表和工作任务分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适合在工作场所进行应用。
在设定标准工时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因素,如工作负荷、工作环境和员工能力等。
工作负荷是指每项工作所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在设定标准工时时,应该根据工作负荷的大小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工作环境是指工作所处的环境条件,包括工作设备、工作空间和工作条件等。
在设定标准工时时,工作环境的好坏也会对工作效率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员工能力是指员工完成工作的能力和技能水平。
在设定标准工时时,应该根据员工的能力和技能水平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设定标准工时方法的应用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标准工时应该合理设定,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时间研究方法

课程内容(时间3小时)
一、作业测定概述5' 二、时间研究80' 三、工作抽样10' 四、预定时间标准法85'
授课对象 资位﹕师1~师2 职系﹕现场工程
工作研究
一﹑作业测定概述
工作研究的全过程是:利用程序分析、操作分析 和动作研究获得最佳程序和方法,然后再利用作 业测定将所有作业制定出标准时间。
励办法的基础; 提供劳动成本管理的资料。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及特点
时间研究(秒表时间研究) :利用秒表或电子计时 器,在一定时间内对作业的执行情况做直接的连续 观测,最终制定出完成该项工作的时间标准。
工作抽样(样本法):时间研究是在一段时间内利 用秒表连续不断地观测操作者作业,而样本法则是 在较长时间内,以随机方式分散地观测操作者。这 种方法不关心具体动作所耗费的时间,而是估计人 或机器在某种行为中所占用的时间比例。因此样本 法一般用于研究工时利用效率(工作改善)、合理制 定工时定额(制定标准时间)等。
标准要素法/标准资料法
➢ 在不同种类的工作中,存在大量相同或相似的工作 单元。实际上不同的工作是由若干种工作单元的不 同组合,因此对于工作单元所进行的时间研究和建 立的工作标准可应用于不同种类工作中的工作单元 。而这样的工作单元的标准一经测定即可存入数据 库以供调用。
➢ 标准要素法(或标准资料法)首先建立若干工作单 元标准时间数据库(可应用多种作业测定方法), 然后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将其应用于同类工作的作 业条件上。
作业测定的阶次(层次)
第一阶次:动作。作业测定的最小工作阶次, PTS 如伸手、握取等。
时 第二阶次:单元。由几个连续动作集合而成,
间 如:伸手抓取零件、放置对象等。
时间研究和标准时间的设定

时间研究和标准时间的设定1.时间研究的目标和目的(1)所谓时间研究时间研究是指将某种作业分解成几个要素作业,用秒表等将要素作业所要花费的时间进行测定并记录,然后在这个结果的基础上将标准作业所要花费的时间设定为标准时间,并对作业进行改善的方法。
(2)时间研究的目的进行时间研究的目的,我们视其为时间研究的用途的话,有以下几种。
1) 进行流水作业编制中的作业安排分工进行流水作业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向操作者安排均等时间的工作量。
流水操作就像似流水一样。
假如全部的工序所需时间是相同的话,流水操作就不会停滞,这样就能顺畅地进行下去,确保稳定的生产量。
相反,假如途中流水线停滞的话,各个工序的产量就会出现不平衡。
假如某些工序的工作量过多的话,产品就会滞留在那个工序处,造成流水线停滞,使后面的工序无法进行。
相反,假如工作量太少的话,也会产生等待工序的时间。
不管怎么说,这两种状况生产效率都不会很好在作业安排的阶段时,各个工序所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而且不同工人操作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这个用于流水作业中,把加工时间作为目标对各个工序进行平均安排而对作业进行改善是特别必需的,仅凭管理者的感想和经验来做是不行的。
我们向您推荐如下的作业安排方法。
在制作样品时,要明确工序顺序,加工时间,制作工序分析表。
利用已完成的工序分析表,计算出1件产品的加工时间。
算出加工时间后,再除以操作的人数,计算出1个人平均所应当被安排的时间。
以这个加工时间为标准,管理者可依据操作者的适应性和经验再来安排工作。
●1个人平均所应当被安排的时间的计算方法1个人平均所应当被安排的时间=总加工时间(1件产品的加工时间)÷操作人员*作业安排的方法将在下期介绍。
2)打算操作者的工资基准操作人员的工资体系,假如是计件工资的话,一般是以加工时间为标准来打算工序单价,它的问题点在于,操作内容与其支付的工序单价的打算方法是很模糊的。
对于难度较高的工序来说,假如设定了较简单工序的单价的话,操作者就会厌烦接受这样的工作。
时间研究知识点

时间研究第一节时间研究概述一、时间研究的定义时间研究是一种作业测定技术,旨在决定一位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特定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即时间标准。
1.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完全经过训练,作业速度不快不慢的合格操作者,同时要求人员的生理状态正常。
2.标准状态:经过方法研究后制定的标准,包括:标准的工作方法、标准设备、标准程序、标准动作、标准工具、标准机器运转速度、标准工作环境等。
在进行作业测定时,选择合格的工人很重要,公认的速度各不相同,如果根据动作速度较慢的工人或不熟练的工人来制定标准时间,势必造成时间过宽,而根据动作较快的工人制定时间标准,则势必造成时间过紧,这样制定的标准对工人是不公平的。
正常速度:指平均速度,按照速度操作,每天没有过度的身体和精神疲劳,容易持续下去但需要努力才能达到。
“正常速度”体验:1.把一付扑克牌放到边长为一英尺(30.5cm)见方的四个角,用0.5min(30s)将牌分完时,手的动作速度。
体验1min和0.25min的差别。
(15cm十字形状)2.体验一小时3英里速度:6.82s步行30feet(9.144m)生产计划编制、组织生产、计算成本、平衡生产能力、考核工人劳动成果和劳动资源要想利用等,都离不开标准时间。
二、时间研究的目的寻求完成一项工作经济合理的时间,并设法消除或减少无效时间的损失,充分有利地利用工作时间,以提高生产效率1.实质作业:指的是产生价值的作业2.随附作业:不产生价值但必须要做3.浪费作业:不产生任何价值4.例外作业:在一定的时间需要进行的动作浪费包含:制造过剩、库存、不良品、加工、搬运、动作、等待、管理浪费。
三、时间研究的作用:1.找出非生产因素,提高设备效率及工作效率2.制定合理的时间标准实现科学管理决定成本和售价决定人员和设备的需要量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工人的效率意识制定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挖掘时间利用方面的潜力第二节时间研究方法及步骤一、时间研究的方法二、时间研究的节次第一阶次:动作人的基本动作测定的最小工作阶次。
IE基础培训--标准工时测定

工作环境条件 测时人员姓名、时间、地点
IE基础知识—制定标准时间的步骤
2.划分操作单元 将操作过程划分为细微之单元,以便衡量。其 理由有下:
便于记录和描述方便
划分各单元便于得到各单元之标准时间 一般人可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均保持相同的速度,而划分单元可将 个别单元赋予评比,补救速度不平均的弊端。 易于查出操作单元实际工时之过长或过短弊端。
用秒表测时的方法有连续计时法、反复计时法和循环计时法等
连续计时法
计时开始时首先启动秒表的指针,为避免指针回零时所产生 的时间累计误差,在整个时间测定过程中,秒表要持续工作。观 测者将上、下作业的分界点的时刻读取并记录下来,待观测终了 后,用减法分别求出各个作业要素的时间值。 优点:将整个操作过程详细纪录,增加数据确实性
IE基础知识—标准时间介绍
3.标准时间的作用 作业方法的比较选择
对于不同的作业方法透过方法研究、时间研究,可以选择 最好的作业方法。
工厂布置的依据
有了产品制程分析,每个作业制定了标准时间,即可测算 每个作业(部门)的负荷,依据负荷测算所需的作业空间,可 达到更为流畅的工厂布臵。
可预估工厂负荷产量
缺点:书面作业较为繁多
IE基础知识—制定标准时间的步骤
反复计时法(归零法)
在每一单元开始时将秒表按行,指针由零位开始走动。 待本单元终止,迅速按停秒表,使指针归零。此时第二单元 开始,同时将秒表按行,使指针又由零开始走动。此时同时 记下上一单元的时值,以此类推。
时间研究标准时间的设定.pptx

45“ (5)平均值
41“ 39“
(1) C.T.
(6)M.C.T.
36 “
31
MT
“
5“ 手作業
38“
(7)T.T. 用紅線
汇總時間觀測結果分析
•上表中時間觀測C/T(Cycle Time)徧差值,高,低時間 差異大,即是存有變異.而此變異就是製程生產力阻礙 因素.
時間研究的種類
•預定時間標準法(PTS法:Predetermined-Time Standards)
–將人所做的作業分解為構成它的基本動作, 一般稱為動素,時間值在秒以下.
–一切作業由動素組合而成,求出預先設定的 時間值,估計作業所需時間
–適用在週期較短的反覆作業 –種類可分為WF法(Work Factor) –MTM法(Methods Time Measurement)
標準時間 ( = 正常時間*(1+寛放率))
目標產量 = 工作時間/標準工時
1. 達成率一般介於 90%~110% 2. 設定的目標為合理的產量,與標
準成本的依據 3. 對積極改善較無效果
標準時間設定
•時間觀測
–評比 RATING ․係評價觀測對象者的作業速度,將觀測時間值修
改為於正常的作業速度的時間值 ․評比係數假設如正常速度為1時之觀測對象者的
步驟六:決定各要素作業時間 ➢ 觀測10~15次, 剔除異常值後, 選擇其中出現兩次 以上之最小值填入要素作業時間欄
步驟七:決定作業C.T.時間 ➢ 將步驟六決定的各要素作業C.T.加總.
表一
時間觀測用紙填寫例
步驟一.二
步驟三 步驟五
步驟六
步驟四
步驟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研究和标准时间制定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时间研究的步骤第三节几种评比方法简介第四节标准时间的制定第一节概述一、时间研究的定义、特点及用途1.时间研究的定义时间研究是一种作业测定技术,旨在决定一位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以上定义的含义为:(1)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即操作者必须是一个合格的工人,而且该作业必须适合于他做;操作者对该项特定工作的操作方法,必须受过完全的训练;操作者必须在正常速度下工作,不能过度紧张,也不能故意延误,工作时生理状态正常。
(2)在标准状态下系指用经过方法研究后制定的标准的工作方法、标准设备、标准程序、标准动作、标准工具、标准机器的运转速度及标准的工作环境等。
2.时间研究的用途(1)决定工作时间标准,并用以控制人工成本。
(2)制定标准时间作为资金制度的依据。
(3)决定工作日程及工作计划。
(4)决定标准成本,并作为标准预算的依据。
(5)决定机器的使用效率,并用以帮助解决生产线的平衡。
二、时间研究的研究方法时间研究也称秒表时间研究、直接时间研究或密集抽样时间研究——即采用抽样技术进行研究。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科学的调查方法。
它是按随机的原则,抽选总体中的部分单位进行调查,以推断总体的有关数据。
抽样调查是按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选少部分单元,无任何主观意图的影响,因此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抽样调查的次数是根据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次数上,有最低限度的保证。
抽样调查的结果,其误差可在调查之前根据抽样的次数和总体中各单位时间标志的差异程度,事先通过计算,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因此调查结果比较可靠。
密集抽样与后面介绍的工作抽样(分散抽样)不同之处在于:密集抽样是在一段时间内,利用秒表连续不断地观测操作者的作业,而分散抽样(工作抽样)则是在较长时间内,以随机的方式,分散地观测操作者。
第二节时间研究的步骤一、时间研究的工具1.秒表(停表、马表)2.观测板3.时间研究表格研究表1研究表24.铅笔5.计算器6.测量距离及速度的仪器等二、时间研究的步骤1.第一步骤:收集资料为制定某一操作的标准时间,必须对整个操作有详细而完整的了解,不能遗漏操作的任何一部分,或有任何错误,否则将导致标准时间的失误。
通常记录资料的项目均应填入时间研究表格的表头或首页。
一般收集的资料,可按其性质分类如下:(1)能迅速识别研究内容的资料1)研究号码;2)页数与总页数;3)研究者的姓名;4)研究日期;5)研究批准者的姓名。
(2)能正确识别制造的产品或零件的资料1)产品或零件的名称;2)图样或规格的号码;3)材料;4)品质要求(3)能正确识别制造程序、方法、工厂或机器的资料1)操作的部门或地点;2)操作或动作的说明;3)“方法研究单”或“标准操作单”的号码:4)机器的制造厂名称、型式、大小或能量:5)工具、夹具及量规;6)工作现场的布置图、零件表面加工图:(4)能识别操作者的资料1)操作者的姓名;2)性别;3)操作者所具有操作经验程度(技术水平)。
(5)研究的期间1)研究开始时间;2)研究完成时间;3)研究经过的时间。
(6)有关工作环境的资料温度、湿度、照明、噪声以及其它影响操作者生理与心理的资料。
2.第二步骤:划分操作(单元)秒表所测计的时间并非其操作的总时数,因总时间内所包括的动作,不但数量多,且性质亦很复杂,很难评比其快慢。
因此应将操作分为若干单元,每一单元的动作不但数量减少,并且均为性质相同的动作,所以个别评比每一单元的快慢要容易而准确得多。
而这些个别单元的时间加起来,亦同样等于整个操作的总时数。
划分单元必须依据下列要求进行。
(1)检查现行操作方法测时前应先将方法标准化,方法不同,时间亦不同。
所以如果方法尚未标准化,将使时间研究毫无意义。
(2)划分操作单元的目的1)便于评估操作速率2)可将操作内生产工作(有效时间)与非生产工作(无效时间)分开。
3)各单元分别评比,使标准时间更为精确4)每单元予以详细说明,并测计其标准时间,则详细的操作规则即可产生,且以后如某单元需更换动作与时间,可就已建立的相同单元时间相加而获得。
5)如巳制定出每个单元的标准时间,将其综合,即为整个操作的标准时间。
且以后单元如有增减时,亦可迅速算出其标准时间。
(3)划分操作单元的原则1)每一单元应有明显易辨认的起点和终点,有时为方便辨认,将工作循环中,一个操作单元中止,另一个操作单元开始的瞬间称为分解点或定时点,在划分操作单元时,明确分解点。
2)单元时间愈短愈好,但以使时间研究人员能精确测记为宜。
一般认为以0.04min为宜。
3)人工操作单元应与机器单元分开。
因为时间研究主要测定人工单元。
4)尽可能使每一人工单元内的操作动作为基本动作(如伸手、握取等),以便易于辨认。
5)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应分开。
6)规则单元、间歇性单元和外来单元应分开。
规则单元是加工每个工件都有规则性地出现的单元,间歇单元是加工过中偶尔出现的单元,外来单元为偶发事件,且将来不需列入标准时间以内。
7)关于操作的时间标准仅用于其特定的操作,所以每一单元应有完整而详细的说明,或记于时间研究表内,或另附纸于后。
动作单元分析3、第三步骤:测时(1)测时的方法测时的方法有:连续测时法;归零法;累积记时法;周程记时法。
1)归零法2)累积记时法3)周程测时法单元甚小且周程甚短的操作,可用此法,此法采用每次去掉一个单元的办法来测时。
假设某工序有a、b、c、d、e 5个操作单元,每次只记录4个单元的时间值:A=a+b+c+d=28sB=b+c+d+e=30sC=a+c+d+e=29sB=a+b+d+e=23sD=a+b+c+e=23s设X=(a+b+c+d+e),则4X=4(a+b+c+d+e)=133s,X=33.25sa=X-B=33.25-30=3.25sb=X-C=33.25-29=4.25sc=X-D=33.25-23=10.25sd=X-E=33.25-23=10.25se=X-A=33.25-28=5.25s4)连续测时法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T R T R T R T R09 09 06 15 13 28 04 32(2)现场测时情况1)如测时时来不及记录某一单元时间,则在相应单元“R”行中记一“×”或“M”,表示失去记录。
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T R T R T R T R09 09 06 15 ×322)如操作中发现操作者省去某一单元,则应在该单元的“R”行中划一斜线,表示省去。
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T R T R T R T R09 09 06 15 13 28 /3)如果操作者不按单元的顺序进行,则在该单元的“R”行内划一横线,横线上记录完毕时间,横线下记录开始时间。
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T R T R T R T R09 09 06 15 04 32/28 13 28/154)外来单元的发生可能有两种情形①正巧在某一单元完毕时发生②在某单元内任何时间发生③外来单元时间很短①②③④⑤外来单元周R T R T R T R T R T符号R T说明程1131328155325×66A86/5333更换皮带284181042027233912/B425/9431更换调整螺丝工具掉到地上,拾起并354157217205/852085/711422217C-调整A20143818D43614531730620B4918E552146816871913113C66415811750120234118F227G(3)剔除异常值美国机械工程协会(SAM)对异常值定义为: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由于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超出正常范围的数值。
剔除异常值常用的方法——三倍标准差法。
其计算方法如下:假设对某一操作单元观测n次所得时间为: Xl,X2,X3,…,Xn。
则平均值为标准偏差为正常值为x±3 内的数值,超过者即为异常值。
例1、某一操作单元,观测20次,其中漏记一次,其余19次观测数据如下: 20、 20、2l、 20、 22、 20、 19、 21、 20、 22 19、21、20、28、2l、20、20、22、 M、20 则:管制上限:21+(3×2)=27管制下限:2l-(3×2)=15(4)决定观测次数1)为什么同样操作要做若干次观测同一操作者连续操作,因下列各种原因,使各单元每一次所用时间并非完全相同。
①因为工具、材料、零件等放置位置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取用时间也就不相同;②读取秒表的误差;③物件品质的差异等。
2)影响观测次数的因素①操作者的技术程度;②操作本身的稳定性(如材料规格不一,品质时有变化等);③测时的精度要求不一,观测次数亦不同。
3)决定观测次数的方法误差界限法此法计算观测次数N的公式如下(误差为±5%,可靠度为95%);式中——每一次秒表读数;n——试行先观测的次数。
例如,某一单元试行观测l0次,结果如下:7,5,6,8,7,6,7,6,6,7平均值欲得±5%误差,95%可靠度,问需观测多少次?此处n=10。
i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7 5 6 8 7 6 7 6 6 7 6549 25 36 64 49 36 49 36 36 49 4294.第四步骤:正常时间所谓正常时间则市以一种不快不慢的正常速度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必须利用“评比”予以修正上述步骤所求出的操作者个人的平均时间。
(1)何谓“评比”评比就是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的操作者的操作速度,与自己理想中的理想速度(正常速度)作一想像的比较。
(2)建立理想速度(或称正常速度)的方法根据评比的定义可知,时间研究人员必须能在自己头脑中建立一个理想的速度,然后再根据这个理想速度去评比操作者动作的快慢。
理想速度(正常速度)的建立,有以下几种为国际所公认:1)走行——平均体力的男子,不带任何负荷,在平直道路上以4.8km/h的速度行走。
2)分发扑克牌——30s内将52张扑克分成4堆的速度。
3)插销子——将30只销子插入30个孔内,用0.4lmin的速度。
(3)评比尺度常用的速度评比尺度有三种,即60分法、100分法及75分法1)60分法与100分法此两种方法是建立在同一水平之上,凡观察速度与理想速度完全相同的给予60或100分。
2)75分法这是由英国时间研究专家所提出的一种方法,他们认为采取自然的标准为依靠,也就是现在管理上公认的,在有刺激的情况下比无刺激的情况下速度要快1/3,所以可依照此种有刺激情况下的速度为理想速度的标准。
即在有刺激情况下,三种尺度的正常速度为:80, 133, 100在无刺激的情况下,三种尺度的正常速度为:60, 100, 753)各种操作水平与评比的例子评比操作水平相当行走速度正常=60正常=75正常=100英里/h km/h405067甚慢;笨拙、探索之动作;操作人似在半睡状态,对操作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