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混合瘤的超声诊断
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体会

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体会目的通过研究腮腺腺淋巴瘤在超声声像图中的表现,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41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表现,综合分析其肿瘤的各项指标。
结果超声诊断为腮腺腺淋巴瘤32例,腮腺混合瘤6例,肿大淋巴结2例,混合性包块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78%,结论超声对于腮腺腺淋巴瘤的准确诊断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标签:腮腺腺淋巴瘤;超声诊断腮腺腺淋巴瘤是涎腺疾病中一种良性肿瘤,不典型者常易与腮腺混合瘤混淆,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在临床方面的广泛应用,超声对于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有了其独特的优势。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经我院彩超检查,后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41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1岁),患者多以颈部一侧少数双侧发现肿块就诊,肿块大小不一,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就诊患者在肿瘤较小时常无明显体征,多数因肿瘤瘤体增大压迫周围组织而产生压迫症状就诊。
1.2仪器与方法仪器使用PHILIPSH EnviSor和GE LOGIQ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8—10MHZ.1.3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检测,或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充分暴露患处,两侧均有肿块时,应轮流检查,要求对腮腺及周围组织结构均能进行认真检查,并与健侧进行对比,要求探头置于肿块处进行连续性滑行扫查,扫查切面采取纵切、横切、斜切多切面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周围及内部彩色血流等各项指标。
2结果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41例患者中,超声诊断腮腺腺淋巴瘤者32例,准确率78%,误诊9例,占22%(其中误诊为腮腺混合瘤者6例占14%,误诊为肿大淋巴结者2例,占4%,不确定诊断者2例,占4%),在41例被选患者中,39例男性患者均有不同长短的吸烟史,平均烟龄30年,20支/天,其中32例超声明确诊断为腮腺腺淋巴瘤,另外7例男性患者被分别诊断为腮腺混合瘤4例,肿大淋巴结1例,不确定性质包块1例。
高频彩超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3 4 ・
中 国 中西 医结 合 影 像 学 杂 志 2 0 1 5年 2月第 1 3卷 第 1期
高频彩超对腮 腺肿瘤 的诊 断与鉴别诊 断价值
丛 颖 , 杨 芳 , 侯 兴 华 , 唐 军 , 董 宏
( 辽宁省鞍 山市 中心 医院① 超声科 , ② 病理科 , 辽宁 鞍山 1 1 4 0 0 1 )
[ 摘 要 ] 目的 : 探 讨 超 声对 腮 腺 肿 瘤 的诊 断 与 鉴别 诊 断价 值 。方 法 : 回顾 性 分 析 经 手 术 病 理 证 实 的 1 7 3例 腮 腺 肿 瘤 的 声 像 图 资料 。结 果 : 1 7 3例腮 腺 肿 瘤 中 , 良性 1 5 9例 , 超声 诊 断 符 合 率 7 1 . 1 %( 1 1 3 / 1 5 9 ) , 恶性 l 4例 , 超声 诊 断 符 合 率 7 1 . 4 %( 1 0 / 1 4 ) 。 良性
[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i t v e : T o a s s e s s t h e v a l u e o f u l r t a s o n o g r a p h y i n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d i a g n o s i s o f p a r o t i d t u m o r s . Me t h o d s : A
mo s r p l e o mo r p h i e a d e n o ma s we r e mo s t c o mmo n , f o l l o we d b y a d e n o l y mp h o ma .W h i l e t h e ma l i g n a n t c a s e s we r e s h o we d a s i r r e g u l a r ma s s e s wi t h u n c l e a r ma r g i n .T h e mo s t c o mmo n ma l i g n a n t t u mo r s w e r e mu e o e p i d e r mo i d c a r c i n o ma .Ou r s t u d y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b e —
腮腺混合瘤超声诊断价值及超声误诊原因分析

声像 图的 多样性 , 超声 主要 以二 维图像特点做综合分析 , 但有 些病例 与腮腺 其他肿 块易混淆. 应予注意与鉴别
关键 词 腮腺 肿 瘤 超 声 检 查 临床 诊 断价 值
本研 究 回顾 了 2 0 0 6年 6月 至 2 0 0 7年 6月 在我 院经 超 声诊 断 、手 术后 病 理 证 实 的 3 0例腮 腺 混 合瘤
.
腮腺 混 合 瘤 声像 图 并与 术后 病理 对 比 分析 。 结 果 :0例 声 像 图表 现 , 3 实质 均 匀低 回 声 9个 占 3 0 . 0 % 实质 非均 匀低 回声 1 3个 占 4 -%, 合 回声 5个 占 1 、 , 性 回 声 3个 占 1 . 33 混 67 囊 % 00 %。 3 腮 腺 混合 瘤 中有 1 超 声误 诊 为腮 腺 0例 例
肿瘤 , 2例误 诊 为腮 腺 淋 巴瘤 , 例误 诊 为腮 腺囊 肿 。 1 1
性 肿 瘤 , 发 生 于 任何 年龄 , 以 4 可 但 0岁 左 右 居 多 , 混 合 瘤 与 正 常腮 腺组 织 之 间存 在 良好 对 比 , 可 清 晰 B超 显 示肿 瘤 存 在 。混 合瘤 多 呈 圆形 或 椭 圆形 , 可呈 分 叶 状 , 有 上 皮 细胞 、 骨 样组 织 、 液 样 组 织 , 可 软 黏 可伴 有 出血 、 液化 、 坏死 、 变 , 时 可见 钙 化 , 有 多形性 和 囊 有 具 混合 性 。现对 超声 检 查 中误 诊 的病例 做 一 分析 。 31 腮 腺 混 合 瘤 误诊 为 恶 性 肿瘤 一 般 腮 腺 恶性 肿 . 物 表 面 不 光 滑 , 地 较 硬 , 界不 清 , 包 膜 , 蟹 足 质 边 无 呈
分 叶 状 。 ( ) 块 多数 边 界 清 晰 , 2肿 与周 围 组 织 分 界 明 显, 少数欠清晰或呈过渡型。当伴有炎症时境界可以 欠 清 。 () 分有 包膜 存 在 , 以不 完整 为 主 , 可缺 3部 多 也 如 。 ( ) 块 内部 回声 多 呈 分布 均 匀 的低 回声 及 等 回 4肿 声, 或分布欠均匀的低 回声及等 回声 中有散在 的细小 蜂 窝状 分 隔 , 出现囊 性 变 时 , 其 内可 出现 无 回声 当 在 液 暗 区。 5 肿 块后 方 回声 多数 无 衰减 , 当软骨样 成 () 但 分较 多 时 肿 块 内呈 强 回声 , 方 回声 可有 衰减 , 图 后 见 12 0例腮 腺 混 合瘤 中有 1 超 声误 诊 为腮 腺恶 性 、。3 例
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1例

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1例
安晓杰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年(卷),期】2004(012)004
【摘要】患者,女,53岁,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腮部黄豆大小一肿物,自服消炎药,无好转,继续增大,压之有胀痛感,来院就诊。
检查:该肿块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表皮无红肿、破溃。
余未发现阳性体怔。
彩超检查:右耳廓下方腮腺腺体上有一圆形囊实混合性肿块,约1.6cm×1.6cm×1.8cm,距体表0.3cm,形态规整,边界清楚,可以活动,以无回声为主,前壁可见厚约0.5cm的中等实性回声,不随体位移动(附图)。
CDFI:未见明确血流信号。
超声渗断:右耳廓下方囊实混合性肿块,考虑腮腺混合瘤。
【总页数】1页(P243-243)
【作者】安晓杰
【作者单位】100094,北京,解放军第261医院特诊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8
【相关文献】
1.腮腺混合瘤的超声诊断 [J], 史晓龙;周国平;洪惠峰;孙永余
2.超声诊断异位腮腺混合瘤一例 [J], 刘超;白梅;蔡江涛
3.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一例 [J], 彭淑娟;吴细华
4.腮腺混合瘤超声诊断价值及超声误诊原因分析 [J], 陈修娟;周沪兰;陈湘华
5.超声诊断右侧腮腺混合瘤1例 [J], 周迎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腮腺肿块的二维超声及彩超临床诊断意义分析

腮腺肿块的二维超声及彩超临床诊断意义分析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腮腺肿块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诊断意义。
方法所有病例均应用高频探头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同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结果二维超声对肿块的检出率为了100%。
彩色多普勒检查对良恶性肿块的血流信号检出率分别为28.6%和80.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用脉冲多普勒测定肿块动脉血流参数,二者的收缩期峰值(S)及阻力指数(RI)有着显著性差异。
结论二维超声对腮腺占位病变的检出较高,而彩色多普勒对肿块性质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腮腺肿块本文对41例腮腺肿块应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包括CDFI、CPA)检查,以及脉冲多普勒(PD)检测,目的是分析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判断腮腺肿块性质方面的临床诊断意义。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所有资料均来自我院2004~2011年住院手术病人。
本组病例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10-68岁。
良性肿块28例(其中混合瘤13例、腺淋巴瘤8例、血管瘤4例、炎性肿块3例),囊肿3例,恶性肿块10例(其中腺癌4、恶性混合瘤2例、鳞状细胞癌2例、粘液表皮癌1例、恶性淋巴癌1例)。
仪器为美国GE LOGIQ 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用线阵式探头,频率7.5MHz。
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颈后垫高,充分暴露腮腺部位,先用二维超声于腮腺区作纵横切面等多断面扫查,了解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和声像图特征,并对健侧腮腺进行对比扫查,选择最佳二维图像在CDFI或CPA状态下观察肿块周边和内部血管分布,血管数目及血流灌注情况,最后用PD对彩色血流进行检测,获得频谱,测定收缩期峰值流速(S)、舒张末期最小流速(D)、阻力指数(RI)等血流参数,取样容积2~3mm,角度较正在小于60°范围内。
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方法,数据用x-±s示,P<0.05为有显著性意义。
腮腺超声诊断

超声表现
多数为圆形或椭圆形,有的呈分叶状; 内回声多样,以均匀低回声多久,有的可见到液性区或钙化灶; 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
CDFI示内可见血流信号,PW多为低速动脉频谱。
2、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um)
病理与临床 亦称Warthin瘤,以中老年男性多见,好 发于腮腺,也可发生于多个涎腺。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 ,病程长。可呈多发性,圆形或椭圆形,或呈分叶状,有 包膜,瘤体呈囊实性,含大小不等囊腔,或呈囊状,囊壁 有乳头样结构。
颌下腺呈椭圆形,位于 下颌骨内侧,如鸽蛋大 小。
由颌下腺内面发出颌下 腺导管,开口于舌下肉 阜,全长约5cm,外径 约0.3cm,颌下腺导管 长而弯曲,且导管开口 较大,异物容易进入, 而诱发结石形成。
二、超声检查技术
体位 患者仰卧位,头部转向一侧,检查一侧腮腺、颌下 腺;
选用高频线阵探头(频率7.0~14.0MHz); 探头直接接触腮腺、颌下腺,进行纵切、横切及多方位扫
早期病理表现为涎腺腺小叶受淋巴细胞广泛浸润,一般不越 过小叶间结缔组织,小叶内导管扩张,后期腺泡萎缩,严重 者消失。
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侧腮腺无痛性肿大,多数为弥漫性。 腺体触诊质地较硬,表面不平。当其他涎腺也受累时,口腔 干燥明显,同时伴眼干、鼻干等症状。
超声表现
双侧腮腺弥漫性肿大,颌下腺及舌下腺亦可受累; 腺体内回声不均匀,可见散在小低回声区,呈网格样改变; 少数病灶为团块样,内回声不均匀; CDFI:多数受累腺体内血流信号明界不清晰,腺实质回声不均匀,
血流信号明显增多。
男,5岁,右侧腮腺肿大伴丰富血流信号
脓肿形成时,实质内出现点状回声漂浮的液性区。
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腺淋巴瘤不是淋巴瘤)

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腺淋巴瘤不是淋巴瘤)腮腺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为混合瘤(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Warthin瘤、淋巴乳头状囊腺瘤)。
腮腺腺淋巴瘤:又称为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或Warthin瘤,第2常见的腮腺肿瘤,约占腮腺肿瘤的6%~10%。
多发于老年男性(50-70岁),多有吸烟史,肿瘤大多生长缓慢,病程长短不一,肿块有消长史,绝大多数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极,表面光滑,质地较软,有时有弹性感,常呈多发性,约有12%病人为双侧腮腺肿瘤,也可单侧多发。
注意:腺淋巴瘤与淋巴瘤虽只差一字,但是其良恶性确截然不同,淋巴瘤为恶性肿瘤,腺淋巴瘤为良性肿瘤。
以往认为腺淋巴瘤与男性高龄吸烟者相关,本人认为主要与吸烟有关(与其发病机制有关),以往认为男性高发这应该是得益于男性吸烟比例比较多,对于“否认吸烟史”的,尤其是女性要注意询问其被动吸烟史。
其发生机制其中之一:腮腺导管上皮迷走于淋巴结并异常增殖形成,异位的导管闰管细胞和基底细胞可位于腮腺内或者腮腺周围淋巴结内,烟焦油中的化学物质作用于淋巴结中迷走的腮腺组织,导致这些组织化生。
由于腮腺后下极淋巴组织最为丰富,因此绝大多数腺淋巴瘤发生于腮腺组织后下限,该病基本不发生在无腺内淋巴结的其它涎腺,这是对该理论的有力支持。
超声表现:形态规则,边界清,圆形或椭圆形,无分叶,内部回声较混合瘤低,分三型:I型囊实间隔型:内见线状强回声分隔,呈网格状(特异性高,敏感性低);II型均匀实质型:均匀实性回声;III型囊性变为主型:表现为I型或者II型内部局限性无回声,囊实性成分境界清晰(蜂窝状无回声:特异性高,敏感性低的指标)。
CDFI:大部分肿块血流较丰富,比大部分腮腺肿瘤血供丰富,典型的呈淋巴结样的门型血流:呈分支状走行,从瘤体一极向内部树枝样散开,走行规则无扭曲。
男53岁,双侧腮腺内多发低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内见多发小的无回声,CDFI:见较丰富分支状及边缘血流信号。
腮腺混合瘤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图 4 腮腺表皮样囊肿 . 面团征 ” 示“
3 讨
论
() 1 混合 瘤多为 单发 , 而腺淋 巴瘤 多 发多 见 , 可双侧
3 1 混合瘤是涎腺中最 常见 的肿瘤 , . 占涎腺肿瘤
总数 的 5 % ~ 9 , 8 7 % 发生 于大涎腺 的 8 % 一 0 0 9 %见 于腮腺 ¨ 。腮 腺混合 瘤亦 称 多形 性 腺瘤 , 发 生 于 J 多
料与病 理结果 对照 。
图 2 恶 性肿 瘤 : 出 彩 色 血流 . 1. 1 检 R0 9
2 3 腮腺 其他 肿 瘤 的声像 图 4例 腺 淋 巴瘤 6侧 .
2 结 果
2 1 腮 腺混合 瘤 8例 声像 图 . 二 维 超声 示 : 常单 发, 肿块形 态规则 , 圆形或 椭 圆形 , 界清楚 , 呈 边 包膜
腮腺 混合瘤是 腮腺 最常 见 的 良性肿瘤 之 一 。如
何提高腮腺肿块中混合瘤的诊 断准确率, 及与其他 腮腺肿块鉴别 , 仍是临床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 过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块 2 例 , 0 分析探讨腮腺
混合 瘤 的诊 断及鉴别 诊 断。现 报告 如下 。
呈不均质性低 回声 , 部分见斑点状钙化灶 , 后方 回声 衰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 : 5例恶性肿块均检 出彩 色血流信号( 见图 2 。 )
侧, 以右侧多见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最小的发病 年龄可 见于新 生儿 , 大者 8 最 O余岁 , 以 4 左右 但 O岁 居多 J 。肿 瘤生 长缓慢 , 多数呈 圆形 或椭 圆形 。
一
胞腺瘤 、 囊腺瘤 , 与腮腺混合瘤在声像 图上较难鉴
别。
32 腮 腺 多 形 性 腺 瘤 与 恶 性 肿 瘤 可 从 肿 块 的 边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腮腺混合瘤的超声诊断
*导读:腮腺混合瘤是腮腺中发病率最高的良性肿瘤,可发
生于任何年龄,据文献记载最小的发病年龄可见于新生儿,最大者80余岁,但以40岁左右居多,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
腮腺混合瘤是腮腺中发病率最高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据文献记载最小的发病年龄可见于新生儿,最大者80余岁,但
以40岁左右居多,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肿瘤一般体积不大,直径约2~5cm。
形态较规则,表面光滑,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活动性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外多有完整包膜。
肿瘤生长缓慢,多不伴有其他症状。
因腮腺混合瘤的不同超声表现应注意与其相似图像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肿块直径1~2cm时应与较小的囊性
病变鉴别,较小的混合瘤呈低回声时有时近似无回声,但仔细观察其内透声差,且后方无增强效应,而囊性病变后方增强效应明显,且存在侧边效应。
对于实性病变,还需与腺淋巴瘤及恶性肿瘤鉴别。
腺淋巴瘤多见于老年人,生长缓慢,多发生于腮腺后
部的表浅部或下极,其内回声均匀,有时难与混合瘤鉴别,主要的鉴别要点是,腮腺混合瘤触诊较硬,且内部回声较强,而腺淋巴瘤则以低回声区呈“管道样”或“网格状”结构为特点。
恶
性肿物与腮腺混合瘤可从肿块的境界、内部及后方回声及血供特点等几方面进行鉴别,恶性肿物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无完整包膜,呈蟹足样向周围组织浸润,内部回声以中、低回声多见,
内可因组织变性坏死出现无回声液化,后方回声衰减,肿物血供丰富,收缩期峰值流速超过60cm/s,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而腮腺混合瘤边界清,大多有包膜,呈膨胀式生长,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后方无衰减,血供特点表现为中等血流强度,收缩期峰值流速低于50cm/s。
恶性肿瘤较小尚无明显的组织破坏时,也表现为均质的肿物,易于误诊,此时有必要时行活检确诊。
综上所述,腮腺区各种肿块的声像图特点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因此对其鉴别诊断极为重要,只要紧密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才能提高定性诊断的符合率。
超声作为一种安全、方便、无损伤的检查,已成为腮腺混合瘤的首选诊断方法,特别是高频探头、彩色多普勒的应用,以及近年来介入性超声的运用,超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