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能够用手对物体进行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 教学重点•孩子们会学会用手摸、看、拍打等方法观察物体。
3.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比较。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物体样本:球、盒子、笔、苹果等;•班级黑板和白板;•讲台。
2. 教学重点•孩子们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进行比较和分类等。
三、教学过程1. 第一步:复习与导入(5分钟)•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第二步:新知学习(15分钟)1.展示不同的物体样本给学生;2.让学生依次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3.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物体的异同,进行分类。
3.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20分钟)•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各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然后进行组间比较。
4. 第四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周围的物体,写下观察报告。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了观察力和感知能力;•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考。
五、课后作业•家长引导孩子在家中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写下观察报告;•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
以上就是本节课《观察物体(一)》的教案。
希望老师和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有所收获,提高观察和感知能力。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新插图)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教学课件

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到的物体的形状可 能是不同的。
巩固练习 1. 下面右边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填名字)
看到图①的是(小丽), 看到图②的是(小飞), 看到图③的是(小华), 看到图④的是(小莹)。
巩固练习
2. 下面右边的几幅图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请小组成员按顺时针的方 向,变换到其他三个位置 进行观察。
总结方法,提升认识
归纳小结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 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在观察物体时,要根据观察者 的位置和所观察物体的各部位特征进行判断。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连一连。[教材P68 做一做]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下面右边的三幅照片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 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教材P71 练习十六 第4题]
(③)
(①)
(②)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说一说下面右边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
[教材P70 练习十六 第1题]
我从上面拍。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教材P70 练习十六 第2题]
①
③
②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4. 连一连。[教材P70 练习十六 第3题]
③
④
②
①
观察物体(一)
观察物体(1)
激趣导入,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同学们,你们听过“盲 人摸象”的故事吗?
点击图片听故事
情境模拟,沟通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P68 例1] 小红
小亮
想一想 小丽 从他们各自的角度
看到的画面一样吗?
小明
情境模拟,沟通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我站在熊猫的后面, 看到的是熊猫的背面。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说课稿2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一)》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物体和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过程,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并能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并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图形。
2.教学难点: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和描述物体和几何图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自主发现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和技巧。
3.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过程。
4.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物体: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图形。
5.观察物体(一)(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5.观察物体(一)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1. 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 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引导学生正确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种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物体,如球、长方体、正方体等。
2. 学生准备图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个物体,如球,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状、颜色和大小。
2. 学生举手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与描述1. 教师出示其他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状、颜色和大小。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3. 教师总结并板书每组学生的描述。
三、绘画与展示1. 教师发放图画纸和彩笔,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物体进行绘画。
2. 学生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 绘画完成后,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简要介绍自己的观察和绘画过程。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如观察物体的方法、描述物体的特征等。
2. 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了学生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在绘画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观察物体的内容,如观察动物、植物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4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4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一)》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但是对于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能够用语言描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2.难点:能够用语言描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具体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长方体等。
2.准备一些图片,展示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形状。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并提出问题:“你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物体,看到的形状一样吗?”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物的物体,如球体、长方体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物体,并描述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教案4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教案4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一)》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四课时,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认识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但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思考方式可能还不够全面,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2.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
2.准备一些图片,展示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名称。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是什么样子吗?”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说出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这个物体从前面看是什么样子?从后面看呢?从左边看呢?”等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和鼓励。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一)》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内容主要包括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认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进行观察和操作。
但是,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对于一些几何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够正确地辨别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操作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够正确地辨别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
2.教学难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提高观察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授法、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几何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
同时,我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活动。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4.总结提升: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明确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并能够正确地辨别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1)》 课件.ppt

二、探究新知
如果要让每个人 都观全察面物地体观要察大 熊全猫面,、怎有么序办。?
小明
小亮
小红
小芳
换个方法玩具转一转。
三、知识运用
(一)连一连
(二)下面的照片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的?
三、知识运用
(三)下面右边的三幅照片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的?
观察物体(一)
观察物体(1)
来宾政和小学 冯菊英
一、故事导入,盲人摸象
认识:
正面 侧面 后面
动手操作
从自己的角度观察玩具。小组讨论并说一 说,你看到的是玩具的哪个面?小组成员看到 的一样吗?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二、探究新知
为什么他们 看到的都不 一样?
小明
小亮
小红
小芳
❖11、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6、当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之后,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2021年10月21日星期四2021/10/212021/10/212021/10/21 ❖17、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2021年10月 2021/10/212021/10/212021/10/2110/21/2021 ❖18、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2021/10/212021/10/21October 21, 2021 ❖19、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1/10/212021/10/212021/10/212021/10/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3】 请你观察下面的图形,然后回答问题。
解题技巧: 找到实物图与视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找好自己的位置,数清图形的个数, 看清排列的顺序,这样的问题就不难了。
立体图形的计数方法: 1.从上往下数 2.每层的个数=上层数+多余数
我来秀 1show
【例 4】 上面的图形分别与下面的哪个图形搭配才能拼成一个完整的正方形?请连 一连。
【例 1】 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用线连一连。
解题技巧: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本题是从正面、后面和侧面观察物体的。
【例 2】 在方格里画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下面物体的形状。
解题技巧: 解此类题一定要弄清楚所看到的正方形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1
【拓展】 小聪用同样的正方体搭了一个图形,小明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分别是以 下的图形。那么小明看到的究竟是哪一个图形呢?在正确的图形旁边打 “✓”。
)时了。
解题技巧: 1.轴对称图形简单来说,就是指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之后,能够完全重合 的图形。 2.根据对称轴画图形,先定点再定线。 3.真实物体与镜子内的物体,上下不变,左右颠倒。
你知道吗?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 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 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 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 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 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 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 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 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 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 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温馨提示: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 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例 5】 ⑴ 下面的图形是对称图形吗?如果是的,请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
⑵请你按照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图,强强和迪迪约好 7:30 去科技馆。早上醒来,强强一看镜子里的时
间,觉得还早,又睡了一会儿,结果星期六的约会强强迟到了。
⑴是谁和强强开了个玩笑?
⑵实际上强强第一次醒来,快到(
观察物体(一) 梧桐小讲堂 重点:学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难点:正确建立实物图与相应视图之间的联系。 关键: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我会学 1 学
【拓展】 小鸟眼睛里的这所房子是什么形状的?用线连一连。
解题技巧: 通常我们的观察角度有: 正面(前面) 背面(后面) 侧面(左右面) 上面(顶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