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导学案1
沁园春_长沙_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背诵全词。
二.重点及难点: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壮阔深沉的意境。
②从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中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三.导学流程:1.知识链接▲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
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
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什么是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古典诗词中,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2.写作背景1925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
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3.关于词牌词牌是“沁园春”,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
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4.课前诵读,整体感知、自我鉴赏。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十世纪的中国有出现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词人——毛泽东,我们充满激情地追寻着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①.利用工具书正音。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学习目标1.反复朗诵,通过品味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赏析诗歌宏阔的深秋意境。
2.联系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诗人的生活经历和自己的生活感受,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感受诗人对青春的思考,表达自己对青春的认识。
3.准确、流利地背诵全词。
■学习探究任务一:恰当吟诵,整体感知这首词被放在“向青春举杯”专题“吟诵青春”板块。
吟诵青春,要用恰当的声音形式传达,呈现你所感受的诗情诗韵。
有感情地朗诵全词,说说诗人站在橘子洲头,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什么画面?诗人又想到了什么?【解析】诗人站在橘子洲头,眼前展现了美丽壮观的深秋景色;诗人故地重游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词的上阙重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即景抒情,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词的下片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以天下为己任,有着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
同时,对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问题作了气势恢宏的回答。
任务二:品读语言,赏析意境上阙写景句子,语言精炼传神,请选择任一写景语句,品析你认为生动传神的词。
并试着通过诵读,表现诗歌的意境。
示例:写“山”——“看万山红遍”:“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红”字写出了色彩绚丽。
【解析】“林”——层林尽染:“层”表现了树林的重重迭迭,“染”字拟人手法,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
“江”——漫江碧透:“漫”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表现了江水碧绿清澈。
“舸”——百舸争流:“百”写舸之多,“争”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鹰”——鹰击长空:“击”准确地写出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
“鱼”——鱼翔浅底:“翔”生动地写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
任务三:畅想形象,感受情怀上阕末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你觉得应该是谁?为什么应该是他(们)?能在词中找到答案吗?【解析】“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高一必修一)

学习目标:1.准确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及文中壮阔激昂的意境。
3.激情投入,体会词人豪迈的情感,意识到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
2、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3、全力投入,不干扰别人和不被别人干扰,边读边完成。
4、自主、讨论、交流、质疑:讨论集中,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
创作背景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
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
他的诗词是中国革命的一部英雄史诗。
文体知识词:兴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也称“长短句”“曲词”“曲子词”“诗余”。
词牌:词的格式,它决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词的分类: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沁园春”是词牌,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
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1

(六)再反复朗读,结合具体词句总结朗读技巧:
【当堂检测】(所用时间:)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___________“霜天”即___________
2、沁园春是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有人做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此处词牌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
3、意象是我们学习诗词首先要掌握的一个概念。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1.“怅”的原意是____________,这里用来表达____________
2.“沉浮”同____________意思相近,这里指____________。
编号
第一课时课题:沁园春·长沙
主编人:郭亚玲审核人:审批人: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强化诗词的诵读,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感受诗词意境。
重点难点
1、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
2、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
使用说明
【自主学习】(所用时间:)
高中语文 1.1.1《沁园·长沙》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1.1.1《沁园·长沙》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学习作者的革命精神。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鉴赏能力。
二、【资料链接】1.关于词的相关知识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
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2.关于本词的写作背景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
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
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是后作《沁园春长沙》。
三、【自主学习】(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正常的语序应当是,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2)“看”字统领的语句主要有,这些语句为读者提供了、、、、、六个意象,这些意象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组合成一幅、的秋景图,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
尤其是一个“”字,写出了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宇宙万物的热烈和活泼,赋予秋景以旺盛的生命力。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的意思是,该句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4)上片借景寓情,诗人要表现的深沉的思绪是什么?答:(5)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该字主要统领了几句,这几句从、、三个方面写中心意象,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味词的语言,明确赏析“情与景的关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激情投入,体会词人豪迈的情感,意识到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性。
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词,有感情地朗读;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I教材助读一、走进作者毛泽东,字润之。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二、、了解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
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
当时中国阶级斗争异常激烈。
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破竹,迅猛异常,在全国十几个省蔓延开来。
毛泽东同志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村运动先后在韶山等地建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成立雪耻会,并创立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一一中共韶山支部。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党派对革命领导权进行激烈的争夺。
国民党右派势力了想篡夺立功难道权利,而党内,陈独秀又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国民党”的错误主张。
毛泽东等同志同国民党右派势力和党内右倾机会注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军阀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了韶山,前往广东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他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
面对绚丽的秋景,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三、文体知识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导学案

第1课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词”的知识,识记字音、字形。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温故知新,背诵《沁园春长沙》,朗诵课文,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赏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4.结合上、下片中关于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目标导学(借助工具书或查阅资料,自主独立完成)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湘.()江漫.()江岁月稠.()方遒.()浪遏.()飞舟碣.()石偈.()子中.()流砥柱万人空.()巷首当.()其冲安步当.()车诤.()言铮.()铮铁骨2.根据拼音组词。
jú()子zhōu()百gě()怅liáo kuò()()zhōu ()啾xié()来百侣未雨chóu móu()()为虎作chāng()zhēng róng()()南kē()一梦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C.工程进展顺利,这与后勤部门未雨绸缪....,精心安排运输工作分不开。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4.文学常识填空。
(1)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五四”以后的诗歌统称为,“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包括诗、词、曲。
诗以唐代为界分为和近体诗,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
近体诗包括和。
(2)词是时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起初称为“”和“”,别称有(如《稼轩长短句》),(如《东坡乐府》),(如《草堂诗余》)等。
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
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一、文本解读《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1925年春季所作,分前后两篇,前一篇“沁园春·雪”是在北平所作,后一篇“沁园春·长沙”则是在湖南长沙所写。
本文主要分析《沁园春·长沙》。
1. 诗歌基本信息《沁园春·长沙》分上下两篇,下篇原题“沁园春·雪次韵”,共分五句,每句十一字。
整篇诗歌形式为“词章”,即类似于辞章,结构比较严谨,采用什么叫什么的手法对情感和思想宣泄具有显著作用。
2. 诗歌主旨《沁园春·长沙》的主旨为表达作者爱国之情,感慨祖国民族加速崛起,同时表达自己理想远大,准备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终身的决心。
3. 诗歌思想内容(1) 雄心壮志。
首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提出独立于俗俗之中,秋晨时思侣、联想江北,那是秀美壮阔的地方,再将思绪放回到长沙橘子洲。
表明作者雄心壮志,心系家国,既非流俗,又有情怀远异。
(2) 振兴中华。
第二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展现了祖国秀美多彩的山水景致和祖国的繁荣昌盛之景。
(3) 对民族意识的认同。
第三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表达自主意识、探索自然的兴趣和了解、自由的范围的思想。
(4) 反对封建制度。
第四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对天下大势和时代潮流感到震撼,并对旧世界和新兴世界的对比现状深感慨叹,表现了反对封建制度的思乡,生活的期望。
(5) 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
最后一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深深吸入霜冷的空气后,回首往事,有思归之意。
去年这个时候,与那些志同道合,有过较好的时间,有过思想共鸣,所以称为“百侣”,寓意着美好的伙伴关系。
最后强调自己一只小小的,曾在红旗看台上跃跃欲试,今天要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大事和自己工作的事,成为社会、国家和民族需要带头的人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学习目标:1、准确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味词的语言,明确赏析“情与景的关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激情投入,体会词人豪迈的情感,意识到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性。
4、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预习案使用说明& 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词,有感情地朗读;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Ⅰ教材助读一、走进作者毛泽东,字润之。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二、、了解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
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
当时中国阶级斗争异常激烈。
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破竹,迅猛异常,在全国十几个省蔓延开来。
毛泽东同志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村运动先后在韶山等地建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成立雪耻会,并创立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韶山支部。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党派对革命领导权进行激烈的争夺。
国民党右派势力了想篡夺立功难道权利,而党内,陈独秀又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国民党”的错误主张。
毛泽东等同志同国民党右派势力和党内右倾机会注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军阀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了韶山,前往广东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他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
面对绚丽的秋景,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三、文体知识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
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四、整体感知1、诗词诵读中的停顿和重音对准确、清晰地表意有重要作用,试用“/”标出句中停顿的地方,用“﹒”标出朗读中重读的地方。
2、圈点勾画,找出能显示本词思路的词语。
3、理解全词大意全词动静有度张弛有致上阙重写景突出了景物的,所以读起来气势磅礴。
至“怅寥廓”以下句,如奇峰突起,意境顿生波澜。
下阕重抒情,塑造了同学们的形象。
“携来”初读是浪漫的、轻松地、悠闲的。
至“曾记否”以下几句则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回头再读“携来”数句,词意则顿时充满了力量,“峥嵘岁月”“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不再是少年的张狂而是真正的为民族“竞自由”的志向。
此几句语速较快,语调有力。
整首词表现了词人的豪迈情怀,所以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高亢有力的。
Ⅱ预习自测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前提,为了更好地欣赏本词,请同学们落实好下列内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百舸.()争流怅.廖廓()携.()来峥嵘..()岁月稠.()挥斥方遒.()浪遏.()飞舟2、判断下列词语书写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将错别字加以改正。
泌园春有志者事竞成相江苍茫万户候3、辨析下列词语(1)面对同伴的一次次冷嘲热讽,他在也(遏制遏止)不住内心的愤怒,大声叫嚷起来。
思考:“遏制”和“遏止”怎样区别?(2)广大青少年朋友一定不要凭一时的哥们(义气、意气)犯下令自己终身后悔的错误。
思考:“义气”和“意气”怎样区别?我的疑问: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Ⅲ信息链接1、沁园春是词牌名。
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有人做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
2、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再三思索,要毛泽东去做生意(即经商),而他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
在他的执意坚持下,最终还是走上了求学之路。
毛泽东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写了一首《赠父诗》,这就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3、毛泽东这一时期的相关活动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1913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常和同学早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人民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活动。
探究案Ⅰ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上片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片是怎样回答的?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有何深意?3、此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为什么?4、此人借助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习建议:请同学用2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Ⅱ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点1 精句赏析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提示:包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提示: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赏析这个句子。
请写出一个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并赏析:精句:赏析:探究点2 文本理解1、上下两片中都有一个字统领主要内容,分别是哪个字?各统领到哪里?2、上片中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3、下片的“恰”统领至哪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提出一个你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并阐述你的理解。
探究点3 综合探究1、鉴赏本文的语言: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你认为用得最好的字并加以分析。
(1)万山红遍(2)鹰击长空(3)鱼翔浅底(4)层林尽染2、人们评论本词说上片“重在写景,景中有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Ⅲ文本拓展按语: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但一个人的性格、胸襟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我们就能发现,伟人毛泽东的豪迈气概早在刻苦求学期间就在酝酿之中。
刻苦上进的师范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是湖南一师的办学宗旨之一。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
毛泽东自然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动荡风云。
在一师期间,他的生活费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和买书上面。
他每天读报的时间很长,还常带着地图、字典和笔记本。
他说,报纸是活的历史,读它可以增长许多知识。
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
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
这更加深了他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毛泽东青年时代最喜欢的锻炼项目是游泳。
正像人们所熟知的那样,这个爱好,他一直保持到晚年,1966年,他不顾73岁高龄,仍神闲气定畅游长江。
江宽水深的湘江,是天然的游泳场。
他时常约二三好友到这里游泳。
还在学校组织了一个有近百人参加的游泳队,晚饭后到湘江里畅游一番。
同班好友罗学瓒在1917年9月20日的日记里写道:“今日往水陆洲头泅渡,人多言北风过大,天气太凉。
余等竟行不顾,下水也不觉冷,上岸也不见病。
坚固皮肤,增进血液,扩充肺腑,增加气力,不得谓非运动中之最有益者。
人言固足信哉?”毛泽东自己后来回忆说:“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
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
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游泳,不单是强健了体魄,更激发了他的自信和意志。
经过长期访求和多方通信联系,并随着毛泽东个人声望的不断扩大,在他周围逐渐聚集起一批追求进步、志同道合的青年。
其中大多数是一师的学友,包括有些已毕业的。
他们大多是杨昌济的学生,都有一种“奋斗的和向上的人生观”。
这当中,也有长沙各中等学校的学生。
这是一批态度严肃的人,充满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朴实而充满朝气。
节假日,他们经常到岳麓山、橘子洲、平浪宫等风景名胜处聚会,或臧否人物、议论世事,或登高吟咏、斗韵唱和,相约不谈身边琐事。
他们没有时间谈情说爱,因为他们认为时局危机,求知的需要迫切,不允许他们去谈论女人和私人问题。
有一次,毛泽东在一个青年家里,见到那人同佣人谈买肉的事,于是,毛泽东再也不同那人来往了。
他和他的同学只谈大事——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
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是丰富多彩而又生机勃勃的。
多年以后,当他重游岳麓山时,情不自禁地赋词《沁园春长沙》,生动地描述了这段难忘的岁月。
Ⅳ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遏.(è)制C.漫.江(满)寥.(liáo)廊惆怅.(惆怅)D.百侣.(同学)稠.(chóu)密谁主.沉浮(主宰)2\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既是鼓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迈。
B、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博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C、强大的反动势力试图阻止革命航船的前进,但终是自不量力。
D、结尾的定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
有错必改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答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预习案Ⅰ四、2:立、看、怅、问、忆、恰、记3、生机勃勃、多姿多彩意气风发激情奔放以天下为己任Ⅱ1、2、沁、竟、湘、侯3、(1)遏制点拨:遏止,阻止。
遏制:制止,控制。
(2)义气点拨: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例:重义气。
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如“意气相投”“意气风发”“意气用事”等。
探究案Ⅲ探究点11、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万端思绪!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并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2、“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击水”,指游泳。
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