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物化学 核酸化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基因组较小,没有核膜包裹,且形式多样。 (2) DNA分子绝大部分用于编码蛋白质,不编码部分(又称间隔 区)通常包含控制基因表达的顺序。 (3) 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常串联在一起,并转录在同一mRNA分 子中,可指导多种蛋白质的合成,这种结构称为操纵子。 (4) 有基因重叠现象。 (5) 除真核细胞病毒外,基因是连续的,即不含内含子序列。
50
1、tRNA★
(1)占RNA总量的15%,分子最小,沉降系数为4S左右。 (2)5’末端总是磷酸化,而且常是pG,3’末端最后三个氨基酸
顺序相同,总是—CCA —OH。 (3)含有较多的稀有碱基,可达10%-15%。
51
tRNA二级结构(三叶草形)
氨基酸臂
DHU
TψC臂与环
DHU臂与环
可变环
14
3、核苷
糖苷☆
15
碳苷
假尿苷(Ψ)
16
修饰核苷
17
18
4、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核苷酸☆
19
20
(脱氧)核苷二磷酸、(脱氧)核苷三磷酸
21
多磷酸核苷酸
ppGpp鸟苷四磷酸,pppGpp鸟苷五磷酸 A5’pppp5’A简称Ap4A
22
环状核苷酸
23
辅酶核苷酸
24
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以磷酸-糖-磷酸糖…形成核酸骨架。
第三章
核酸化学
Chemistry of Nuclear acid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核酸的化学组成 三、核酸的结构 四、核酸的性质 五、核酸的序列测定
2
一、概述
(一)核酸的发现与早期研究
1868年,瑞士科学家F. Miescher从外科绷带上脓 细胞的核中分离出了一种富含磷的酸性物质,称为 “核素”。
DNA的双螺旋模型是由Watson和Crick两位科 学家于1953年提出的。
29
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的依据
(1)X射线衍射数据
30
(2)DNA碱基组成分析(Chargaff定则)
DNA 腺嘌呤 来源 (A)
大肠杆菌 25.4
胸腺嘧 啶(T)
24.8
鸟嘌呤 (G)
24.1
胞嘧啶 (A+T)/ (C) (G+C)
元素组成 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
8
(一)元素组成
C
H
O
N
P
9
(二)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
核酸的水解
10
1、戊糖☆
5
4 3
1 2
存在于RNA中
存在于DNA中
11
2、碱基☆—嘌呤
12
碱基—嘧啶
13
RNA中的4种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尿嘧啶 U DNA中的4种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 啶T
6
(二)核酸的种类、分布与功能
种类
分布
功能
原核生物:拟核区
DNA 真核生物:95%在细胞核、
遗传信息的载体
5%在线粒体和叶绿

rRNA 原核生物:细胞质
核糖体主要成分
真核生物:75%在细胞质
RNA tRNA
15%在线粒体和叶绿 携带、转移aa
mRNA
体 10%在细胞核
肽链合成的模板
二、核酸的化学组成★
占RNA总量的5%,含量最少。 种类多,寿命短,代谢活跃。
原核细胞mRNA分子分为三部分,即5´非编码序列、编码序列、3´非编码序 列。
5´非编码序列
编码序列
3´非编码序列


蛋白质
原核mRNA为多顺反子:一个mRNA含几个蛋白质信息,指导几个蛋白质
的生物合成。
58
真核细胞mRNA分子分为五部分:
用途: 核酸的定性、定量分析
63
(三)核酸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
1、核酸变性
概念 核酸双螺旋区氢键断 裂,空间结构破坏, 形成单链无规则线团 状态的过程。
本质 只涉及次级键的变化, 但一级结构不变。
64
变性因素 加热、极端的pH、乙 醇、丙酮、尿素等。
变性特征 生物活性丧失、理化 性质改变 (增色效应:核酸变性 后 , 260nm 的 紫 外 吸收值明显增加)
42
3、三级结构
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和折叠形成的特定构象。 主要形式:超螺旋结构 负超螺旋 正超螺旋
43
环状DNA分子的超螺旋结构
常见于原核生物的DNA 松弛环形DNA
解链环形DNA
44
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装
45
46
4、DNA和基因组
基因 结构基因 调节基因 基因组
47
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32
百度文库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33
34
35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1)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绕同一中心轴盘旋形成 右手螺旋。两条链之间形成大沟和小沟。
(2)由糖-磷酸交替排列形成的骨架位于螺旋外侧,碱基伸 向螺旋内侧,碱基对平面垂直螺旋中心轴。
(3)DNA双螺旋每转一圈包含10对碱基,螺距为3.4nm, 螺旋直径为2.0nm。
影响因素 温度/片段浓度/片段 大小/片段复杂性(重复序列数 目)/ 溶液离子强度
67
3、分子杂交
在退火条件下,不同来源的DNA(或RNA)互补区形成 双链,或DNA单链和RNA单链的互补区形成DNA-RNA杂 合双链的过程称分子杂交。
变性
不同来源的 DNA分子
复性
杂交的 DNA分子
68
五、核酸的序列测定
(4)两条链的碱基间形成氢键(A=T,G≡C),稳定双螺 旋。
36
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因素☆
(1)碱基堆积力 (2)氢键 (3)离子键
37
DNA双螺旋的构象类型
(1) B-DNA螺旋: DNA在92%相对湿度的钠盐中的构象, 是细胞正常状态下DNA存在的主要构象。 (2) A-DNA螺旋:DNA在75%相对湿度的钠盐中的构象。 (3) C-DNA螺旋:DNA在44-46%相对湿度的锂盐中的构 象。 (4) D-DNA螺旋:DNA在60%相对湿度的锂盐中的构象。 (5) Z-DNA螺旋:左手的DNA螺旋,这种螺旋可能在基因 表达或遗传重组中起作用。
反密码子臂与环
52
结构要点
(1)四环四臂 (2)氨基酸臂 (3)D环、D臂 (4)反密码子环、反密码子臂 (5)可变环 (6)TΨC环、 TΨC臂 (7)修饰核苷酸 (8)不变核苷酸
53
tRNA三级结构(倒L型)
54
2、rRNA
占RNA总量的80%,含量最多。
5SrRNA: 43-47位 16SrRNA:1535-1539位
帽子(甲基化的鸟苷酸) 5´非编码序列(前导序列) 编码序列 3´非编码序列(拖尾序列) 多聚A(polyA)尾巴,20 —150个腺苷酸
帽子 5´非编码序列 编码序列

3´非编码序列 尾巴 3´
蛋白质
A-A-A-A-A-A-A-A ……
真核mRNA多为单顺反子:一个mRNA含一条肽链信息,指导一条肽链的
65
热变性和Tm
Tm: 将紫 外吸收 的增加量达最大增 量一半时的温度称 熔解温度。
影响Tm因素: G-C对含量(G+C)%=(Tm-69.3)X2.44 溶液的离子强度 溶液的pH 变性剂
66
2、核酸复性
概念 变性核酸的互补链在适当 的条件下,重新缔合成为双螺 旋结构的过程称为复性。
减色效应 由于核酸复性而引起 260nm处的紫外吸收降低的现 象。
48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1)基因组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体细胞的基因组是双份的。 (2)基因组中不编码的区域多于编码区域。 (3)不存在操纵子结构。 (4)存在大量重复序列。
高度重复序列 中度重复序列 低度重复序列 (5)基因是不连续的。
49
(二)RNA的分子结构
结构特点:分子小,种类多,单链, 自身部分双螺旋。
1889年,R. Altman等人又从酵母和动物的细胞核 中得到了不含蛋白质的核酸,并首次使用“核酸” (Nucleic Acid)命名。
3
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核酸?
1944 年 , Avery 等 人通过细菌转化 实验证明核酸是 遗传物质。
4
Avery Experiment
5
1953年,Watson和 Crick 提出DNA双螺 旋结构模型。
5’
3’ 5’ 3’
25
26
三、核酸的结构
(一)DNA的分子结构 (二)RNA的分子结构
27
(一)DNA的分子结构
1、一级结构★
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 的排列顺序,即碱基的排列 顺序。
PP
28
2、二级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
双螺旋结构是DNA的两条多核苷酸链围着同一 中心轴盘绕而成的空间结构。
25.7
1.0
小麦
27.3
27.1
22.8 22.7
1.21

28.6
28.4
21.4 21.5
1.33
猪:肝 29.4
29.7
20.5 20.5
胸腺
30.0
28.9
20.4 20.7
1.43

29.6
29.2
20.4 20.8
酵母
31.3
32.9
18.7
17.5
1.079 31
(3)DNA的电位滴定分析 证明了氢键的存在。
CGAAC CCUCC
核糖体
rRNA
30S
16S
原核生物
70S
50S
5S、23S
40S
18S
真核生物
80S
60S
5S、5.8S、28S
55
rRNA二级结构
大肠杆菌 5S rRNA 的二级结构模型
43-47位
56
大肠杆菌16S rRNA的二级结构
1535-1539位 CCUCC
57
3、mRNA
合成。
59
OCH3
60
四、核酸的性质
(一)理化性质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 (三)核酸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
61
(一)理化性质
两性解离与等电点
性状
溶解性
粘性
核酸的水解
颜色反应
DNA(二苯胺,蓝紫色)
RNA(苔黑酚,绿色) 62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
紫外光
吸收
光吸收基团:碱基 最大吸收峰:260nm
38
类型 旋转方向 螺旋直径 螺距 每转碱基对数 碱基对间距 碱基倾角
A-DNA 右
2.3
2.8
11
0.255
20
B-DNA 右
2.0
3.4
10
0.34
0
Z-DNA 左
1.8
4.5
12
0.37
7 39
特殊DNA的结构 回文结构与镜像结构
回文序列可形成发夹结构或十字架结构
41
多嘌呤-多嘧啶的镜像序列可形成三螺旋结构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
平行进行四组反应。 加入相同的单链DNA模板、引物、四种dNTP及DNA聚合
酶,合成新的互补DNA链。 每组另外再分别加入一定比例的2’,3’-双脱氧NTP(如
ddATP),使反应随机终止于dd NTP 处。 任意选取一种脱氧核苷酸为同位素标记物,便于检测。 加热变性,凝胶电泳分离,放射自显影检测。
69
70
71
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