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症针灸治疗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痹症的心得体会(通用19篇)

针灸治疗痹症的心得体会(通用19篇)

针灸治疗痹症的心得体会(通用1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针灸治疗痹症的心得体会(通用19篇)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梳理自己的思路。

阿是穴四花刺针法治疗痹证的临床体会

阿是穴四花刺针法治疗痹证的临床体会

阿是穴四花刺针法治疗痹证的临床体会痹证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酸麻、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在中医治疗痹证的方法中,阿是穴四花刺针法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分享我在临床实践中对阿是穴四花刺针法治疗痹证的体会,并探讨其疗效及机制。

阿是穴四花刺针法,是中医学中一种传统的疗法,起源于古代医家阿是,后世医者钻研发展而成。

该疗法主要利用针刺特定穴位,通过刺激经络、调和气血,从而疏通经脉,舒缓疼痛。

在实践中,我发现阿是穴四花刺针法对痹证有着良好的疗效。

首先,刺针能够激活穴位,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强组织的营养供应和排泄功能,从而缓解痹证引起的局部酸痛不适。

其次,刺针还能够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内源性物质的释放,如内啡肽等镇痛物质,产生镇痛效应。

最后,阿是穴四花刺针法还可以通过镇定神经系统,减轻患者因痹证引起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然而,阿是穴四花刺针法治疗痹证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首先,该疗法适用于早期病情较轻的患者,对于病情严重、病程较长的患者疗效可能较差。

其次,患者对针刺疗法可能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需要医生进行恰当的沟通和解释。

此外,受制于医疗条件和医生的技术水平,该疗法的应用范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临床实践中,我还注意到了阿是穴四花刺针法的操作技巧。

首先,需要准确找到阿是穴位,这是该疗法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

其次,对于痹证不同部位的患者,需要选择相应的四花刺针法,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最后,在刺针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力度和深浅,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总结来说,阿是穴四花刺针法在治疗痹证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疗效。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可以缓解疼痛症状,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

然而,该疗法的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医生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同时,对于该疗法的操作技巧也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仅是基于作者的个人经验和观察,没有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和科学研究的支持,因此结论还需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中医针灸学之痹症

中医针灸学之痹症

中医针灸学之痹症概述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能畅行所导致的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痹”有闭阻不通之义。

病因病机内因: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

外因:感受外邪、易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形成痹证。

根据病邪偏胜和症状特点分为:行痹 ( 风痹 )痛痹 ( 寒痹 )着痹 ( 湿痹 )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则为热痹。

辨证主症: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

行痹: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浮。

痛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无红肿热胀,苔薄白,脉弦紧。

着痹: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苔白腻,脉濡缓。

热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可涉及单个关节或多个关节,并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等。

基本治疗治法:通痹止痛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配穴:行痹者,配膈俞、血海痛痹者,配肾俞、关元着痹者,配阴陵泉、足三里热痹者,配大椎、曲池另可根据部位循经配穴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痛痹、着痹可加灸法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其他治疗拔罐法:用皮肤针重叩背脊两侧和关节病痛部位,使出血少许,加拔火罐。

电针法:选取上述穴位,进针得气后加脉冲电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先用连续波 5 分钟,后改疏密波,通电时间为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 1 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间歇3~5日。

穴位注射法:用当归注射液或威灵仙注射液,病痛部位取穴,每穴每次注射 0.5 ~1ml , 注意勿注入关节腔。

每隔 1~3 日注射 1 次,10次为1疗程。

每次选穴不宜过多,可交替应用。

按语针刺治疗痹证有较好的疗效,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可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体液免疫水平,改善患处的炎性渗出,促进有害物质的清除及排泄,达到治疗作用。

痹症治疗心得

痹症治疗心得

痹症治疗心得痹症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疾病,也被称为“痹证”。

痹症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痹症的治疗,中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治疗痹症的心得体会。

中医治疗痹症的关键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痹症的发生与寒湿、瘀血有关,因此要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湿气和瘀血堆积,达到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方法有针灸、推拿、艾灸等。

针灸是中医治疗痹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的活动度。

针灸疗程一般需要多次治疗,疗效渐显。

推拿也是治疗痹症的有效方法。

通过按摩、推拿患处,可以刺激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推拿还可以舒缓肌肉的紧张和僵硬,增加关节的灵活度。

推拿的力度和手法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一般需要专业的医师来进行操作。

艾灸是中医疗法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祛寒湿,促进血液循环。

通过将艾条燃烧后,对患处进行温热刺激,可以缓解关节疼痛,改善肌肉的僵硬感。

艾灸的时间和频率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通常一周进行2-3次的艾灸疗程。

除了以上的治疗方法,中医还强调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对痹症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医认为,饮食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在治疗痹症时,要注意饮食的调理。

首先,要避免食用寒凉性的食物,如冰激凌、生冷水果等,以免寒湿侵袭身体。

其次,要选择一些有助于活血化瘀的食物,如姜、红枣、乌鸡等,可以通过煮汤或炖煮的方式食用。

此外,还要保持适当的运动,避免长时间的静坐或长时间的站立,以防止关节的僵硬和血液循环的不畅。

中医治疗痹症是一门独特的学问,其中涉及到很多理论和技术。

在实践中,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加速康复。

针灸治疗痹症的研究现状 PPT

针灸治疗痹症的研究现状 PPT

《内经》中针灸治疗痹证的刺法总结

“黄帝曰:愿闻众痹。歧倍对日: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 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 起。”这里介绍了对于对于时发时指、左右无定处的众痹,即使疼痛暂时 好在,仍需在此处针刺,以免复发。
《素问· 缪刺论》中关于痹症的治法
叶天士对痹症的治疗

叶天士对痹久不愈,邪入于络,用活血花於法治疗,并用虫类药剔络搜风 ,对临床有较大指导意义。
当代名家对痹病的认识



焦树徳对痹症的研究可谓精专,并首次提出了“尪痹”一说, 朱良春多主张用虫类药物剔络搜风。 王为主张肾虚督脉於滞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机,采用温肾强督治疗强 制性脊柱炎等 谢海州提出治疗痹症“三宜四要。 近代医家有从肝肾、从脾、从虚、从於、从痰等多种观点治疗痹症。
《内经》中针灸治疗痹证的刺法总结


《灵枢· 周痹》中关于痹证的治法:“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 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同之,其瘛 坚,转引而行之。“这里强调对痹病应先审视经络的虚实,再采用温通等 方法治疗。 “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 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这个介绍了对予痹证之痛有先后者,先刺 后痛者以截其病势,后刺先痛者以除其病源。

“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以月死生为数,用针者, 随气盛衰,以为痏数,钎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日数则气不泻,左刺右, 右刺左,痛已止。不已,复刺之如法。”这里指出痹证痛无定处者,可用 缪刺法治疗,并根据病人气之盛衰来确定治疗天数。
《索问.长刺节论》关于痹症的刺法


痹症针灸疗法的优势病种

痹症针灸疗法的优势病种

痹症针灸疗法的优势病种痹症,古称“痹”,是一种以关节、肌肉疼痛为特征的疾病。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痹症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痹症针灸疗法的优势病种,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并阐述其治疗方法及患者体验。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

针灸疗法通过调节人体气血、舒经活络,可以有效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是针灸疗法优势病种的又一典型案例。

该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

针灸疗法能够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和神经恢复。

穴位选择痹症针灸治疗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穴位。

根据病症的不同,常选取的穴位包括: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肾俞、大椎等。

针刺深度与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而定。

一般来说,痹症的针刺深度以得气为度,针刺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

许多患者在接受痹症针灸治疗后表示,疼痛和不适感得到了明显缓解。

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张女士在接受针灸治疗后,关节疼痛和肿胀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晨僵现象也明显减少。

她说:“针灸让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我再也不用担心关节疼痛影响我的日常生活了。

”痹症针灸疗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常见痹症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

通过选取合适的穴位、控制针刺深度与时间等措施,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和不适感,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反馈的真实体验也证明了针灸疗法的有效性。

痹症针灸疗法在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优势病种的治疗中,具有创伤小、见效快、副作用少等优点。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能够迅速改善症状,减轻痛苦。

然而,针灸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痹症患者,对于病情较重或复杂的患者,建议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治疗。

随着中医眼科医学的不断发展,其在诸多优势病种上的治疗效果日益显现。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眼科的优势病种分布,并针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深入思考。

针灸对痹症的治疗

针灸对痹症的治疗

斜 客于脊 膂之间 也 ( 湿致痛 痹 )。痛痹 属寒气胜 者 , 寒
寒属 阴 ,阴主凝血 脉得寒 凝而不通 ,不通 则痛 ,且 痛 有定 处 。
治法 :温经 散寒 ,活络 止痛 。 针法 :取穴 ,左环跳 、环 上 ( 穴 )、居 磬、配 验 合足三里 、飞杨 、昆仑 ,留针 3 0分钟 , 用艾条 同时灸 , 起针 后再拔 火罐 ,病人 即感到舒 服好 多。针二次 后病
效。
和麻木 等症 , 甚至 影响肢 体运动 功能者 , 总称 为痹症 。
现代 西医把痹 症统称 为风湿 性的关节 炎 。 内经 《 问・ 素 痹论 》说 : “ 风寒湿三 气杂至 ,合而
为痹 也。 ”由于感受风 寒湿三气 各有偏胜 ,故 以风气 胜者为行痹 , 气胜者 为痛痹 ,湿气 胜者 为着 痹 。如 寒
患者上世纪 7 O年代 在外地 工作 ,因长期居 住潮 湿 ,寒 邪浸入机 体 留着 于经脉肌 肉、筋 骨之处 ,阻滞 气血 的流 通 , 《 内经》 日: “ ……通则 不痛 ,不 通则 痛… …”气血不通 ,故关 节疼痛 ,因有寒 邪 。阴雨天
为阴寒之气 戾 , 寒助寒邪 , 阴天双 膝关节 疼痛加 重 , 则
于 19 9 4年 7月 ,来我所 针灸治疗 。 则 :祛湿散 治 寒 ,温经通 络 ,平 调寒热 ,活血止 痛 。
三里 ,补益脾 胃,调 和气 血 ,合穴 有止痛 作用 。膀胱 经穴 飞杨 ,昆仑 ,有疏 筋利 节 ,解表 散寒之 功给 以辅
助 治疗 。
2 讨

针灸 治疗 痹症 ,时间短 ,见效 快 ,既简单又 实惠 。 充分 体现 了我 国传 统医 学的独特 性和实用 性 。尤其 是
车送 往 医院诊治 为坐骨神 经痛 ,经西 医对 症治疗痛 势 不减 , 因而 于下午 四时来我 所针灸 治疗 。查 :痛苦 面

针灸治疗痹症跟师病案

针灸治疗痹症跟师病案

痹证11李某,女45岁就诊时间:2009-11-09主诉:四肢关节酸痛2月余,游走不定,膝关节、腕关节屈伸不利;伴眩晕神疲,胸闷心悸,小溲短赤,舌淡胖边有少许齿横苔薄白,脉弦数。

诊断:痹证(风寒湿邪,侵袭经络)治则:疏风祛寒,健脾祛湿,通络止痛。

处方:(1)百会风池肾俞脾俞肝俞(2)犊鼻足三里阴陵泉中渚合谷侠溪太溪太冲操作:补虚泻实,提插捻转手法,加TDP照射局部;每次选择2组电针,用连续波,留针30分钟,1次/天,每日一组,12次为1个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连续治疗2个疗程,上诉症状基本好转,但仍有腕关节屈伸欠佳。

按:痹之名,出自《灵枢·寿天刚柔》篇,痹指闭阻不通的一种病理现象。

外邪侵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引起肢体、关节等痛、麻木、着重、及曲伸不利等症状,名痹症。

本症的发病原因,多由卫气不固,腠理空疏,又因劳累之后,汗出当风,或涉水冒寒,坐卧湿地等,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发为风寒湿痹。

《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风气偏胜者为行痹。

本例患者,外感风寒湿三气之邪,内因水亏木旺,肝风燥动,内外之风相兼,故四肢关节游走作痛,发为行痹之症,心悸胸闷者,痹邪有入心之势。

故泻百会、风池、肝俞以祛风潜阳;泻合谷、太冲开四关以镇摄燥动之风阳;补太溪、肾俞滋肾水以涵肝木;泻神门、郄门、内关以疏内邪心君之邪,而宁心神。

补足三里阴陵泉脾俞以健脾意气。

此外,“循脉之分”,“各随其过”,取用病痛肢节部的经穴以蠲痹定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摘录
• 1.《针灸资生经》:飞扬治历节风、足趾 不得屈伸。 • 2.《针灸大成》:四肢风痛,曲池、风市、 外关、阳陵泉、三阴交、手三里。 • 3.《神灸经纶》:臂腕五指疼痛,腕骨、 支正……风膝肿痛,足三里、阳陵泉、阴 陵泉、太冲、昆仑……五痹,曲池、外关、 合谷、中渚、膏肓、肩井、肩髃……上中 下三部痹痛,足三里。
按语
• 1. 针刺治疗痹证有较好的效果,尤其对风 湿性关节炎;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缠 绵反复,属于顽痹范畴,非一时能获效。 • 2. 本病应注意排除骨结核、肿瘤,以免延 误病情。 • 3.患者平时应注意关节的保暖,避免风寒 湿邪的侵袭。
痹症的病因病机
• 本病与外感风、寒、湿、热等邪及人体正 气不足有关。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 体,痹阻关节肌肉经络,导致气血痹阻不 通,产生本病。正如《素问· 痹论》所说: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根据 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常分为行痹(风 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若 感受热邪,留注关节,或素体阳盛、阴虚 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可见关 节红肿热痛兼发热,为热痹。
医案举例
• 张某,女,67岁。患者自述因洗澡后受风寒,两膝关节疼 痛肿胀已近两周余。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 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不热,坐卧均痛,屈伸不利, 步履艰难,夜不能寐,甚则不敢站立。 苔薄白,脉弦紧。 近2 日来,两手腕关节及腰背部均有痛感。诊断为“痹症, 痛痹”。取血海、梁丘、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曲池、 外关、合谷等穴,平补平泻,每次电针连续波20分钟。腰 背部取膀胱诸穴走罐拔罐,隔日一次治疗。经治疗3 次后 关节疼痛显著减轻,行动自如。共治疗20 余次诸症缓解 消失。
• 2 .其他疗法 • (l)皮肤针:用皮肤针重叩脊背两侧和关 节病痛部位,使出血少许并加拔火罐。 • (2)电针: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仪,用 连续波刺激10~20 分钟。 • (3)穴位注射:选用当归、防风、威灵仙 等注射液,在病痛部位选穴,每穴注人 0.5~1 ml 。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每隔1~3 日注射l 次。
痹症分型
• 1 .行痹(风痹) 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 舌淡、苔薄白,脉浮。 • 2 .痛痹(寒痹) 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 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 3 .着痹(湿痹) 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 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苔白腻,脉濡缓。 • 4 .热痹 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 动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 苔黄燥,脉滑数。
中医针灸治疗痹症
北京中医院顺义医院 推拿科 刘红艳 2015.07.22
痹症的定义
• 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病邪引起,以 肢体关节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 利或关节灼热、肿大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 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肢体痹和 内脏痹。今天主要讲解肢体的痹证。常见 于西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 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病。
治疗方法
• 1 .基本治疗 • 治则:通经活络止痛,行痹兼活血祛风, 痛痹兼温经散寒,着痹兼除湿化浊,热痹 兼清热消肿;行痹、痛痹、着痹针灸并用, 泻法;热痹只针不灸,泻法。 • 处方:局部取穴并根据部位循经选穴。
局部取穴
• • • • • • • • 肩部:肩髃 肘部:曲池 腕部:阳池 脊背:大椎 髀部:环跳 股部:伏免 膝部:膝眼 踝部:申脉 肩髎 天井 外关 身柱 居髎 殷门 梁丘 照海 臑俞 尺泽 少海 小海 阳溪 腕骨 腰阳关 夹脊 秩边 承扶 风市 阳陵泉 阳陵泉 膝阳关 昆仑 丘墟
• 方义:病痛局部取穴及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 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 “通则不痛”,痹痛遂解。 • 加减:行痹加膈俞、血海活血调血,遵“治风先 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痛痹加肾俞、关元温 补阳气、祛寒外出;着痹加阴陵泉、足三里健脾 除湿;热痹加大椎、曲池清泻热毒;各部位均可 加阿是穴。 • 操作:各部腧穴常规针刺。大椎、曲池可点刺出 血;肾俞、关元用灸法或温针灸法。
临床表现
• 本病以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等为主症。 • 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常有发热及游走性、不对称性关节红、 肿、疼痛,特别是膝、肘、腕及踝关节,一般1~4周内症 状消失,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实验室检查可有血 沉加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阳性。 •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手足小关节,以关节肿痛、活动受 限、“晨僵”为特点。大多数呈对称性、游走性多关节炎, 伴关节腔内渗液,近端指关节常呈棱形肿胀,最终导致关 节僵硬、畸形,症状缓解与反复呈多次交替发作,本病可 破坏骨质。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RF)阳性占80 %。 • 骨性关节炎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及关节韧带附着处骨质增 生为特点。X 线检查可见关节边缘尖锐,有唇样骨刺或骨 桥形成,关节间隙不匀称、狭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