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护理论文
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恶性肿瘤病人患病后思想极为紧张,承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社会压力,患者往往出现焦虑、恐惧、犹豫、失望等心理反应。
对治疗失去信心,这些不良情绪直接影响其病情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根据癌症病人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加强心理护理,使病人在整个治疗中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这对提高病人的生产质量,延长生命有着积极地作用。
一恐惧悲观的心理护理病人一旦得了癌症后,产生强烈的恐惧、悲观等负面性情绪,甚至到了绝望的境地。
为此,医务人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医疗措施,医护人员以热情、关心和支持的态度,耐心听取患者主诉和要求,通过与患者沟通,促使患者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所需要的最佳状态,和患者一起讨论有关治疗和饮食方面的问题,指导患者记录每天发生的症状,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治疗。
耐心疏导,鼓励病人,战胜疾病,家属平时搜集正面教材,如抗癌明星,说服病人,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焦虑愤怒的心理护理许多病人到了晚期,特别出现症状后,患者焦虑、愤怒,如疼痛、恶心呕吐等,即惊恐万状,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如放疗、化疗中的副作用,病人认为病情加重,失去信心,应采取医生护士家属多种方式,如访谈、咨询、支持、帮助,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关放化疗的目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帮助患者掌握一般性自我护理知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扭转其情绪,改变态度。
三饮食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可以耐受的食物配方,与营养师配合或指导家属经常变换烹调方式,注意色香味调配,食物温和,清淡食物,以免刺激呕吐,鼓励患者尽量摄取为流食或半流食,如稀饭、麦片粥、或清汤、或中医食疗。
四行为疗法的护理指导患者利用自我催眠,放松、生物反馈,分散注意力等方法缓解不安情绪,如家属及病人交谈,使病人对癌症有正确的认识,鼓励病人要情绪乐观,要多听舒缓的优美音乐,适宜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
总之,现在护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全面护理,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了解相关理论,如沟通理论、压力处理、认知理论、社交及家庭护理,心里因素对人的机体健康影响极大,通过心理,对消除不良因素,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却非常重要。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护理论文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183-01【摘要】目的:讨论减轻恶性肿瘤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13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相应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其他相关的护理方法。
结论:在化疗前后期间进行对比发现进行了相关护理的恶性肿瘤患者比无护理的病人其不良反应显著减少了,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临床工作效率。
【关键词】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护理1 临床资料某院在2008年8月—2010年10月治疗了130例肿瘤患者,其中肝癌的28例,乳腺癌的35例,食管癌的46例,还有子宫癌的21例子。
而经过针对性的护理之后,130例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其不良反应发生了显著减少,其中只有10例患者出现轻度的不良反应。
2 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2.1 免疫系统的抑制:大部分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其免疫系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比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低下等等;而血小板地下又会引起体内的隐性出血:颅内出血、皮下出血和内脏出血。
所以针对这种不良反应,医护工作者需限制病人的活动,而且有出血征象的病人需要绝对保持卧床休息。
2.2 脱发现象:恶性肿瘤患者所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脱发现象均多数是由抗癌药物引发的,所以在患者住院后,医护工作者可建议其使用假发或将头发剪短,方便脱发后的处理。
2.3 恶性呕吐:化疗药物之所以会导致大多数患者恶心、呕吐,5-羟色胺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杀手”的角色。
由于小肠粘膜嗜铬细胞受到药物刺激,5-羟色胺释放到体内环境,并与中枢神经化学感受器和上消化道传人迷走神经上的5-羟色胺受体发生结合,延髓呕吐中枢被激活,从而呕吐反射就是基于这样的机制产生的。
2.4 口腔溃疡: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口腔溃疡,而且这种不良反应往往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无法进食后的内心挫败感往往需要医护工作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政策。
肿瘤护理个案病例范文

肿瘤护理个案病例范文背景介绍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在这个个案病例范文中,我们将讨论一位患有晚期胃癌的患者,以及护理团队是如何进行综合护理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
病例描述李先生,一位63岁的男性患者,于3个月前入院确诊患有晚期胃癌。
经过手术、化疗和放疗治疗后,肿瘤的生长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然而,肿瘤的发展还是导致了患者的身体虚弱、食欲不振以及无力的情况。
此外,患者的精神状态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情绪低落、焦虑。
护理计划1.体格检查:对患者进行定期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饮食护理: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提供易消化、高营养价值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3.心理护理: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倾听患者内心的情绪变化,加强患者的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乐观的治疗信心。
4.疼痛管理:监测患者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5.定期复查:安排患者进行定期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护理效果通过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患者的体重逐渐恢复,体力也有所恢复,精神状态逐渐好转。
而且患者与护理团队的沟通更加顺畅、融洽,建立了互信与共鸣的关系。
总结肿瘤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精心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本个案病例范文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护理团队的团结合作、专业护理技能、人性化关怀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障。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这个病例范文能对您在日常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类似病例有所启发和借鉴。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护理干预论文

浅谈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的收治进行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8例,其中,宫颈癌患者为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2例,卵巢癌患者为2例,恶性葡萄胎患者为1例,所有患者均无其他疾病史。
化疗方法按照国家标准化疗方案进行化疗。
结果: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加了治疗的效果。
结论:通过对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减轻了患者的化疗痛苦,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95-01恶性肿瘤从组织学上分为上皮性的癌和非上皮性的肉瘤及血液癌,妇科恶性肿瘤严重损害妇女的生命安全。
在临床上,妇科恶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施行化疗是一种辅助治疗的方法。
但由于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细胞也有较大毒性作用,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影响[1-2]。
为了让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顺利进行,加强对患者术后的护理工作,增强患者战胜恶性肿瘤的信心,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本研究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的收治进行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8例,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加了治疗的效果。
现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的收治进行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学证实,年龄20~58岁,平均36.5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到大专;其中,宫颈癌患者为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2例,卵巢癌患者为2例,恶性葡萄胎患者为1例,所有患者均无其他疾病史。
化疗方法按照国家标准化疗方案进行化疗。
2 护理2.1 心理护理:随着食品安全、大气污染等多方面消极因素的频繁出现,癌症的好发率也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关于治疗癌症的治疗,仍然是世界医学界的难题。
综述肿瘤护理论文(共3篇)

综述肿瘤护理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一篇:化疗护理流程在肿瘤科患者化疗中的应用肿瘤作为当前主要的一类高危疾病,很多都属于恶性肿瘤,而且往往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目前对肿瘤的治疗则只能依赖于化疗及放疗。
化疗及放疗过程中也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而且预后效果不好,所以需要针对科学的化疗护理流程进行研究。
而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主要针对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肿瘤科收治的各类肿瘤患者114例展开积极治疗,详细研究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肿瘤科收治的各类肿瘤患者114例,同时根据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及对照组,各组患者为57例。
其中研究组患者57例,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为24~69岁,平均年龄(±)岁,病症分类为食管等消化系统瘤13例,肺癌等胸部肿瘤18例,口腔癌等头部癌症26例;而对照组57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7例,年龄为23~67岁,平均年龄(±)岁,病症分类为食管等消化系统瘤15例,肺癌等胸部肿瘤22例,口腔癌等头部癌症20例。
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症分类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存在可比性。
方法以上所有患者均采用传统基础护理干预,护理流程包含对患者化疗过程的知识普及、静注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等多方面。
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主要采用化疗流程护理干预,即由护士长作为主要管理者,针对患者的护理流程进行调整,详细调整如下:1)化疗前的准备护理,首先需要向患者普及健康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可以包含化疗的目标、措施以及方法,同时针对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详细了解,并且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心理疏导方案。
2)化疗中的准备护理,考虑到化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产生紧张的心态,则需要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陪护,同时积极与患者沟通,从根本上了解患者的心理,排除他们内心的不安与怀疑,同时可以普及相应的自我调节方法,诸如让患者通过深呼吸、听音乐的方式完成自我调控过程。
恶性肿瘤患者护理论文

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摘要:恶性肿瘤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严重疾病,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身心痛苦。
掌握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技巧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疾病预后的关键环节。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要注重培养自身综合素质,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和心理特征实施个性化护理。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理化疗;放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42-02肿瘤是机体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恶性肿瘤由于快速生长而浸润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可发生转移,因而对机体影响严重。
除具备良性肿瘤的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外,恶性肿瘤还可出现发热、顽固性疼痛,消瘦、乏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每年新发恶性肿瘤1000万例以上,其中死亡人数超过700万。
在过去的10年里,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增长了22%,未来还将以每年11‰的比例递增。
来自中国卫生部的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每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达219万,到2020年,每年新发病人数量将会超过300万人。
我国恶性肿瘤病人逐年递增,这就对肿瘤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恶性肿瘤护理工作中的要点进行阐述。
1 心理护理恶性肿瘤患者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常出现多种精神障碍[1]。
在诊断前对真实症状感到害怕和恐惧,对身体变化过于警觉;诊断后常否认恶性肿瘤的诊断,回避谈论自己的病情,过于焦虑和悲伤;对于手术或化疗等治疗,出现回避、抑郁、焦虑、恶心甚至幻觉、妄想等;当恶性肿瘤复发后,往往对治疗失去信心,而寻找非医学的治疗方法;在晚期常表现出极度恐惧、绝望和屈服。
患者因面临死亡威胁而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则会影响治疗和预后。
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激起患者的求生欲望,树立治疗信心,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中个性化护理临床应用研究论文

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中个性化护理临床应用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手段对于淋巴瘤化疗病人的影响。
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个性化的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个性护理方法包括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
结果:经过化疗治疗与护理之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社会、心理以及生理功能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的各项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可以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1.2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个性化的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个性护理方法包括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强化患者的心理指导。
在化疗治疗时,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特征,对于出现负面情绪,如悲观与焦虑以及抑郁状态的患者,应及时开展个性化的心理指导;当病情发生变化,做到及时处理,同时运用肢体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从而安抚患者情绪,使其能够以乐观心态接受化疗治疗与个性护理。
第二,在个性化的护理工作中重视健康教育手段的改进。
对患者进行教育时,利用了电视录像、教育小册子以及宣传栏等方式,保证教育的全面性以及个性化。
定期组织患者学习淋巴瘤疾病的相关知识,如并发症的预防知识、临床症状以及发病原因等,让患者了解到化疗对于控制病情的重要作用。
此外,为了预防消化道出现不适症状,则对患者日常饮食状况进行个性指导。
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为两组患者提供服务之后,进行为期150天的随访,并运用量表对患者的社会、心理以及生理等功能进行调查以及分析;获得统计资料之后,利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20.0处理两组数据,差异检验方法为t检验,当p<0.05时,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2 结果经过化疗治疗与护理之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社会、心理以及生理功能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的各项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的各项评分情况见表1。
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各项功能评分情况组别n 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对照组 34 10.3±1.4 11.2±2.1 12.5±3.4观察组 34 14.5±1.8 16.6±3.7 17.1±2.83 讨论通常情况下,临床医生会采用化疗法对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控制治疗;化疗治疗虽然能够将淋巴瘤当中的癌细胞杀死,但是也会对患者淋巴组织中正常的细胞起到破坏作用,所以在进行化疗治疗后多数患者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化疗反应[2]。
78例乳腺癌病人术后化疗护理论文

78例乳腺癌病人的术后化疗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78例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措施,加强术后心理护理、化疗前的护理、输液护理、化疗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等,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
结果 52例乳腺癌患者中48行改良根治术,4例行扩大根治术均未发生并发症,并定期行化疗和(或)放疗,50例术后恢复较好,2例未随访。
结论乳腺癌发病率高,术后综合护理对患者增强战胜疾病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承受重大疾病的心理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护理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在我国女性所患癌症中乳腺癌患病率居首位,发病日趋年轻化,且每年递增3%-6%,比西方国家平均提前10-15年[1]在国内大多数采用根治术治疗乳腺癌。
术后化疗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提高生存率。
我院2011年3月-2o12年5月收治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病人78例,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8例均为我院2011年3月-2o12年5月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70岁,平均46.6岁。
行改良根治术63例,行扩大根治术15例,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组织病理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其中i期10例,ii期39例,iii期26例,iv期3例。
1.2 术后化疗方法采用cef方案53例,药物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和5fu(氟尿嘧啶);采用tac方案25例,药物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
所有患者化疗4-6个疗程,化疗1个疗程为21d,每个疗程间隔28d。
2 结果2.1 化疗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胃肠道反应65例,口腔炎40例,骨髓抑制36例,脱发73例,静脉炎28例,恐惧焦虑15例。
72例完成化疗,化疗完成率为92.3%。
3 讨论3.1 心理护理乳腺是女性的性征器官,治疗期间患者常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极易引发抑郁[2][3]对病人的年龄、认知水平、文化背景及家属情况等,个性化地开展心理疏导,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131-01【摘要】总结6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主要包括:有效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环境、做好口腔护理、密切观察化疗时的病情变化、积极处理化疗反应、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及时出院指导,可以减轻患者化疗当中的痛苦,增加患者治愈的信心,从而顺利地完成全程的化疗。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随着人们对化学性、放射性及病毒性等致癌物的接触增多,其发病率日益增加。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
化疗是一种以具有细胞毒性的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达到并杀灭或破坏肿瘤细胞生长、转移的治疗方法。
我科自2010年1月~2010年10月共收治67例恶性肿瘤患者,经化疗后效果良好,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护理化疗是目前世界医学界治疗恶性肿瘤常用方法之一。
化疗药物可抑制、杀死肿瘤细胞、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生存期,乃至提高病人的存活率;但是化疗也会产生很多、很大的负面作用,常引起恶心、呕吐、脱发等,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重者甚至停药,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进而引发病人产生恐惧、焦虑、愤怒、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
这些不良情绪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治疗化疗、人际关系、对我们的护理操作都会产生严重的破坏,基于此,本人在熟练掌握相关护理知识、技巧的同时,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研究恶性肿瘤化疗者的心理,在护理实践中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作为我们护士,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10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恶性肿瘤患者67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其中ⅲ期为39例,ⅳ期为28例。
男13例,女15例。
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52岁,平均住院时间(23±1.5)d.其中胃癌19例,直肠癌8例,乳腺癌11例,宫颈癌12例,肺癌17例。
67例患者卡氏评分在50分以上,预计生存期7个月,骨髓功能无明显抑制,心电图、肝肾功能正常。
2 结果67例患者全部完成了化疗方案,化疗后患者(wbc>3.5×109/l,pt>100×109/l,hb>90g/l)心电图、肝、肾功能正常。
3 护理3.1 心理护理3.1.1、为了做好恶性肿瘤化疗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护理的实效性,我查阅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资料,并通过和病人的直接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认真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科学分析他们在化疗不同阶段的心理反应。
具体如下:(1)恐惧绝望心理一般而言,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罹患者对恶性肿瘤的都有恐惧心理,认为癌症是“绝症”,甚至认为癌症是“判死刑而缓期执行的人”,认为治疗是“死马当活马医”是“无力回天的”,“自己死定了”,悲观绝望,拒绝治疗,不配合护理。
(2)怀疑心理在和病人的交流中我发现绝大多数病人确诊前,曾高度怀疑自己是否得了癌症,恐惧、紧张、坐卧不定、寝食难安,四处求医问药,甚至听信封建迷信,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3)依赖心理病人经过化疗后,开始承认自己的“病人角色”,心情较平静,把希望寄托在各种治疗上。
病人对化疗产生盲目的依赖性,单纯追求用药量,对药物产生严重的依赖性,不考虑综合疗法(营养与精神疗法)和身体的整体免疫状况,导致严重的合并症发生。
资1.5抗药心理,病人害怕化疗药物对身体影响大,自己难以适应化疗药物引起的痛苦,对化疗药物的疗效缺乏信心,导致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丧失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加速了病情的恶化。
已有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
所以,在临床上护士要有强烈的同情心、满腔的爱心、高度的责任心,热情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及相关医务人员、病区的环境、同病室的患者,让患者感到亲切,消除陌生心理。
同时,向患者讲解化疗的方法及效果,化疗是一种静脉输液,它通过抗肿瘤药物达到杀灭癌细胞。
这样,增加了患者对化疗的认识,降低了焦虑恐惧的情绪,增加了治病的信心。
还要与家属交谈,争取家属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
另外还请已好转的患者做亲情探访。
化疗时经常了解其思想动态,及时予以疏导。
3.2.2、积极介入恶性肿瘤化疗者化疗过程,科学的进行心理护理疏导,培植病人良好的精神状态。
(1)化疗前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病房,多与病人交流,仔细观察病人的一言一行,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感到安全感,亲切感和信任感,建立良好的医患和护患关系。
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求知欲望,讲解相关病症的知识,消除患者的恐惧绝望心理,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信息;介绍术前各种检查、需要做的准备、手术及化疗方案及其相关影响,让他们做好化疗前的心理准备,不再胡思乱想,积极配合治疗;减轻他们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培植良好的精神状,以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有利于获得最佳疗效。
同时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又可增强患者的抗病信心,如此形成良性循环,最后控制肿瘤而达到痊愈。
(2)化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化疗中,护土应常巡视、多观察、善沟通、勤安抚,给予及时的对症、支持治疗,尽可能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向患者介绍一些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的方法,提高自护能力;要动员病人的亲人、友人、同事、邻居等关心体贴病人,让病人感觉到自己对他们的重要性,自己存在的价值,树立战胜病魔的决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重视与病人的沟,态度和蔼、举止文雅、耐心、细心、爱心,尊重病人,明确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娴熟的技术赢得病人的信任;为病人创造温馨舒适、安静优雅、温度适宜的生活环境,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治疗目的。
(3)化疗后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活动、休息及康复计划,增强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培养业余爱好,尽可能恢复部分工作,体现个人价值;经过一段经化疗后,由于药物副作用,病情反复,病人更容易陷入紧张、悲观绝望中,往往拒绝治疗。
这个时候,护理人员要及时把握病人的心理变化,抓住时机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向病人介绍疾病的特点、化疗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以治愈的病例为典型,激发病人的求生欲望,培植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促使其配合化疗和护理,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康复希望。
3、其他辅助心理护理3.3..1 尊严心理护理对许多恶性肿瘤患者来说病人生活得有尊严至关重要。
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隐私;要引导他们回忆和讲述他们人生旅途中生中最希望被人永久记录和永远记住的成就、事迹、生活片段和故事。
不论他们是否觉得自己在生活中有重要作用,这一干预都能造成一种感觉:他们会留下非常宝贵的东西,要么感谢所爱的人,请求宽恕,留下重要的信息或指导,要么提供安慰的话语。
3.3..2 人际心理治疗帮助病人培植良好的人际心理,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病人的心理困扰,增强癌症治疗期间的应对精力。
3.3..3 集体心理治疗护理人员要积极在健康教育、医疗和营养知识、如何与护士配合、集体支持、启发式人际交流、死亡和临终讨论、家庭等和病人展开交流和探讨,为病人提供综合治疗护理,让病人相互支持,相互期许,构建良好的感情基础、心理基础。
3.3..4 综合性心理治疗在对病人进行的常规放疗、化疗的基础上,护理人员要应用心理支持治疗、疾病知识教育、个别心理治疗、患者互助治疗、家庭和社会支持治疗、音乐结合肌肉放松训练及内心意念引导等常用心理治疗方法,对照研究和观察等综合性心理治疗对患者焦虑和抑郁、恐惧、绝望、怀疑、依赖、抗药心理施加干预。
护理实践表明这能有效减轻病人的心理痛苦,激发病人生存欲望,增强忍受治疗痛苦的耐受力及提高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通过上述护理实践,我体会到通过心理护理,使护士进一步了解了病情,改变了原先的那种被动护理的模式,是整体护理的具体体现,可减轻患者手术前后紧张、焦虑、恐惧的程度,调整情绪,增强自信心,自控力,以良好的心境接受手术治疗,提高了护理质量。
3.2 建立良好的环境保持病室干净、舒适、整洁、安静。
床单位整齐、干燥,床头柜上摆放合适的鲜花,病房里适当地播放一些轻音乐,创造一个轻松、安祥、温馨的环境。
3.3 做好口腔护理化疗患者消化能力及抵抗力低,口腔易引起口腔炎及口腔溃烂。
每日给予4%nahco3、3%硼酸、0.05%醋酸洗泌泰轮流漱口。
牙龈出血患者指导用软牙刷刷牙,必要时用棉签醮生理盐水漱口。
3.4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的护理3.4.1、化疗前应为患者长期治疗考虑,使用血管一般由远端向近端,由背测向内侧,左右臂交替使用,因下肢静脉易形成血栓,除上肢静脉综合征外,不宜采用下肢静脉给药。
3.4.2、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推药过程反复抽回血,以确保针在血管内 .3.4.3、根据血管直径选择针头,针头越细对血管损伤面越小,一般采用6 号半~7号头皮针。
3.4.4、药物稀释宜淡,静脉注射宜缓,注射前后均用2.0 ml生理盐水冲入。
3.4.5、拔针前回吸少量血液在针头内,以保持血管内负压,然后迅速拔针,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部位3~5 min,同时抬高穿刺的肢体,以避免血液返流,防止针眼局部瘀斑,有利于以后再穿刺。
3.4.6、药液外漏及静脉炎的处理:(1)如果注射部位刺痛、烧灼或水肿,则提示药液外漏,需立即停止用药并更换注射部位。
(2)漏药部位根据不同的化疗药物采用不同的解毒剂做皮下封闭,如氮芥、丝裂霉素、更生霉素溢出可采用等渗硫酸钠,如长春新碱,外漏时可采用透明质酸酶。
其他药物均可采用等渗盐水封闭方法:可用20 ml注射器抽取解毒剂在漏液部位周围采取菱形注射,为防止疼痛还需局部注射普鲁卡因2 ml,必要时4 h 后可重复注射。
(3)漏液部位冷敷,也可配合硫酸镁湿敷直到症状消失。
(4)静脉炎发生后可行局部热敷,按血管走行的松软膏外涂或理疗。
3.5 化疗反应的观察和处理3.5.1 胃肠道反应和护理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增殖旺盛,故对化疗药物极为敏感,如阿霉素、氟脲嘧啶、氨甲喋呤、环己亚硝脲等常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厌食、恶心、顽固性呕吐、腹痛、腹泻,出现反应的时间、程度与病人体质有关,大多数病人在用药后3~4 h出现。
因此我们应安慰患者,指导患者放松心情,例如与家人聊聊天,或听听音乐等,来分散注意力。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并采取下列措施以改善反应症状:(1)化疗期间大量饮水以减轻药物对消化道粘膜的刺激,并有利于毒素排泄。
(2)合理使用镇吐剂,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3)调节饮食:少油腻、易消化、刺激小、维生素含量丰富。
(4)氮芥类药物对副交感神经有刺激作用,常引起痉挛性腹痛,可给解痉剂如654-2,必要时可给予针刺内关等穴位。
3.5.2 骨髓抑制的护理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剂量与损害骨髓的剂量差异很小,因此,对接受化疗的病人应密切观察骨髓抑制征象,其特征是血细胞减少,这是抗肿瘤治疗的主要危险,应定时为病人进行血细胞计数和骨髓检查,当白细胞低于4 000/mm3,血小板计数下降至100 000/mm3时,停止化疗外,应予以保护性隔离,并采取预防并发症的措施:(1)为患者创造一个空气清新、整洁的环境,绝对禁止病人与传染性相接触,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无菌操作,病人一切用物经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