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课件_1古诗两首

课件_1古诗两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句意:慈祥的母亲用手 里的针线, 为即将远 行的孩子赶制新衣。
仔细思考,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
句子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 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 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吟唱古诗中间两句: 1.解释重点词语。 2.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将要
担心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 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诗的后 半是抒情。诗人用“不及”二字把两件不相干的事 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 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 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 多深呢?
这是一首赠别诗,是李白游历完泾县 (今安徽皖南地区)桃花潭将要离开时,写 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表达了朋友 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这是一首( B ) A.写景诗 B.送别诗 C.抒情诗 2.写景:_孤__帆__远__影__碧__空__尽__,__唯__见__长__江__天__际__流___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 )。 A.思念之情 B.恋恋不舍之情 B
小拓展
对偶 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 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 偶能使句子整齐醒目,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传诵。本文中的《游子吟》的前两句就运用了对偶。 “慈母”对“游子”、“手中”对“身上”、“线” 对“衣”,两两相对的白描式的对偶,写出了母子 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 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 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 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 和心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最后两句 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 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 能报答?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两首》PPT优质课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两首》PPT优质课


chù

wén

cūn



zuì

yān

tónɡ

sàn




cūn jū
村居
村居:住在农村。
草长莺飞二月天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 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拂堤杨柳醉春烟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 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 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 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春眠不觉晓
春天的夜晚睡得特 別香甜,连天亮也察觉 不到。
处处闻啼鸟
到处都听见鸟儿的叫声。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昨天夜里听见了刮风下 雨的声音,不知道有多少 花朵凋零了
诗歌欣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 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 构思巧妙,写春景不写所见,却只写所闻 所想,表现了诗人悠闲的生活情趣,抒发 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近义词:
反义词:
多--- 少 来--- 去
听 啼 --- 叫 处处--- 到处
闻---
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ɡǔ
shī
shǒu
mián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PPT精品优质课件

第4课、古诗两首
《春晓》
孟浩然
jué 觉
mián

小学一年级下册13课《古诗两首》课文、课后练习题及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13课《古诗两首》课文、课后练习题及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13课《古诗两首》课文、课后练习题及教案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文章中的生字词:所牧捕蝉闭立池惜阴晴柔露《所见》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小池》译文:泉水的出口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ɡǔshīzhúlín tónɡnián huánɡhéɡuānbìlìzhènɡ()()()()()()二、按课文内容填空1、牧童骑(),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

2、()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

3、这两首都是描写()季节的古诗。

三、找意思相反的词,连一连。

闭立先阴捕坐开放放晴四、猜一猜,选一选柔闭所牧一户一斤米()骑牛写文章()人才进了门()把矛放树上()【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2003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一节第一课时一、课前说说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二、学习古诗《锄禾》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

禾:禾苗。

“锄未‘是什么意思呢?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古诗两首一年级下册

古诗两首一年级下册

古诗两首一年级下册1. 原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解析。

- 第一句“春眠不觉晓”,就像在说春天的时候啊,人特别容易犯困,睡觉睡得可香了,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这“不觉晓”三个字特别有趣,感觉春天就像一个大被窝,把人裹在里面,都不想起来呢。

- “处处闻啼鸟”,春天到啦,小鸟们可高兴了,到处都是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

就好像小鸟们在开音乐会,你在这儿能听到,在那儿也能听到,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它们的歌声。

- “花落知多少”,经过一夜的风雨,那些花朵呀,不知道被吹落了多少呢。

这一句特别有画面感,能让人想象到地上满是花瓣的样子,有点小可惜,又很有春天的感觉。

1. 原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 解析。

- “草长莺飞二月天”,二月的时候,小草开始疯长,黄莺也欢快地飞来飞去。

就像一幅画一样,大地变得绿油油的,天空中有小鸟在穿梭,可热闹了。

- “拂堤杨柳醉春烟”,堤岸上的杨柳呀,长长的枝条就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醉春烟”可好玩了,就好像杨柳被春天的烟雾弄得晕乎乎的,像是喝醉了酒一样,摇摇晃晃的,特别有诗意。

- “儿童散学归来早”,小朋友们放学回来得特别早呢。

感觉他们在学校里就盼着放学,好去外面玩。

- “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回来就赶忙趁着东风放起风筝来。

东风就像一个好朋友,把风筝吹得高高的。

小朋友们在草地上跑着、笑着,风筝在空中飘着,这就是春天里最快乐的场景啦。

这两首诗都写了春天,一首从睡觉、听鸟、风雨落花的角度写,另一首从春天的景色和小朋友的活动写,都特别适合一年级的小朋友来感受春天的美好呢。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12課《古詩兩首》原文chíshàng池上xiǎowáchēngxiǎotǐng,tōucǎibáiliánhuí。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bùjiěcángzōngjī,fúpíngyīdàokāi。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譯文:兩個僧人坐著下圍棋,竹樹樹陰遮蓋了棋盤。

再無他人能在竹林外見到他們,人們在竹林外的話可以聽到兩位僧人微小的落子聲。

xiǎo小chí池sòng宋•yáng楊wàn萬lǐ裏quán泉yǎn眼wú無shēng聲xī惜xì細liú流,shù樹yīn陰zhào照shuǐ水ài愛qíng晴róu柔。

xiǎo小hé荷cái才lù露jiān尖jiān尖jiǎo角,zǎo早yǒu有qīng蜻tíng蜓lì立shàng上tóu頭。

譯文: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陰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注釋: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裏。

晴柔:晴天裏柔和的風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

上頭:上面,頂端。

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篇二】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12課《古詩兩首》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正確認讀本課“首、蹤、跡、浮、萍、泉、流、愛、柔、荷、露、角”等12個生字,會寫田字格裏的“首、采、無、樹、愛、尖、角”7個生字。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情感目標:理解詩句的內容,想像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村孩子質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第一课《古诗两首》

第一课《古诗两首》
1.古诗两首
春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如声。
杜甫 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 诗人,被 后人称“ 诗圣”。
春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பைடு நூலகம் 润物细如声。
春雨
就,于 好雨知时节, 是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如声。
跟从, 随着
滋润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21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晓
春天的早 晨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色?
睡觉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 ”呢?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如声。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诗意
多好的春雨啊,好像知道时节 似的,当春天一到,它就下起来了 。春雨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 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 润着万物。
春雨 好雨 知 时节, 当春 乃 发生。 随风 潜 入夜, 润物 细 如声。
听 见
放学回家,我刚进家门,我闻到一股香味从 厨房飘出。 居里夫人是世界闻名的女科学家。
昨天 夜里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诗意
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 香,不知不觉就已经天亮了, 醒来时只听见外边一片清脆的 鸟叫声。昨日夜里又是刮风又 是下雨,不知打落了多少花朵 呢!
春晓 春眠 不 觉晓, 处处 闻 啼鸟。 夜来 风雨声, 花落 知 多少。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9课《古诗两首》|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9课《古诗两首》|教科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想起夜里曾 听到刮风下雨的 音,不知春花又 落下了多少。
上句写“所忆”,是诗人的夜 里风雨声的回忆,下句写“所想”, 表达了诗人对花落的感慨。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草原上长满了茂
密的野草,这些草都
是秋冬枯萎了,春夏
又茂密的生长。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原:原野,即广阔 的野外。 岁:年的意思。一岁:一年。 枯:枯萎,枯黄。 荣:繁荣、茂盛。 火:荒山野地燃烧起来的火 。 尽:完。 生:生长。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二、解释词语。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 一年。
原: 原野,即广阔 的野外。 枯: 枯萎,枯黄。
岁: 年的意思。
荣: 繁荣、茂盛。
《春晓》和《草》都是对景物的描写 ,也就是状物的写作方法。把事物的特点 呈现在读作面前,使读者对该物体留下生 动、具体的印象。
想一想:春晓是什么意思? 草是什么意思?
学习了这两首古诗,无论
是春晓图还是小草,都是春天 的礼物,它们 让我们感受到春 天的勃勃生机。
一、图片欣赏题。(体会《春晓》的意境。)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第9课《古诗两首》|教
科版
2020/9/1
孟浩然
孟浩然是唐代 诗人。他写的田园 诗很有名,有《孟 浩然集》,诗与王 维齐名,世称“王孟 ”。
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 ,《草》是白居16岁时的 应考之作。
• 一、填近义词。




尽完




二、填反义词。
啼笑 落
生 升Βιβλιοθήκη 死离聚春晓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课文讲解一、【多音字组词】重:chóng(重复、重新)只:zhǐ(只有、只好)zhòng(重量、重担)zhī(船只、一只鸡)二、词语解释:【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缘】因为。

【莫】不要。

【识】认识,了解。

三、释句导读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句诗的意思是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这是作者由看到的景象产生的联想,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诗句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它启迪我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合理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的意思是,来时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道道水,还以为前面没有了路,可是走着走着,前面又出现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村庄,于是悟到一条人生哲理: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突然出现坦途。

这句诗在写景中寓有一定的人生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现在常用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课文解读(一)、《题西林壁》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

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路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

前两行诗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睱接。

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是荫天蔽日,从近处看则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嶂;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庐山空间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他在第三、四行诗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你有没有放学 后着急回家的时候 啊?说一说好吗?
诗词赏读
试着用诗句的形式来 说一说你放学后做些什么?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飞雪乐翻天。 儿童散学归来急, 忙约伙伴跳皮筋。
“春天的花,春天的草, 春天的杨柳扭着细腰。” 春天到处都充满了活力! 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一 下古人眼里的春天是怎样的 吧。
诗词赏读
把 这 首 诗 读 通 顺 哦 !
诗词赏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 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拂堤:(杨柳)像是在抚摸堤岸。
诗词赏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春光无限好,“草长莺飞”就是描写春景 的词语,你还知道其它描写春景的词语吗? 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莺歌燕舞
熟字相加识记:立+里=童 王+白+石=碧
吃 童

叫 碧
zhuāng 笔顺:
吃 妆

书写提示:第三笔竖是垂露竖,“女”字笔画舒展。
组词:梳妆 妆扮
化妆
巧记:一“女”倚在“丬”旁边。 造句:小柳树对着平静的河面梳妆打扮。 笔顺: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录”第三笔横长,竖钩挺立。 组词:绿色 碧绿 翠绿 绿丝绦 巧记:“录”旁有蚕丝(纟)。 造句:春天的草原就像一块绿色的地毯一样。
易错提示: 后鼻韵母,声母是y,不 要读成r。 组词:歌咏 吟咏 咏叹

组词:喝醉 陶醉 沉醉

tāo

易错提示:
前鼻音,不要读成tang。
cái
组词:丝绦

易错提示:平舌音。
组词:裁剪 裁缝 纸


这些字 你认识吗? 快来读一读。
追气球啦!
这些字 你认识吗? 快来读一读。
追气球啦!
近义词
散学——放学 归来——回来
换偏旁识记:把“好”字右 边的“子”换成“丬”放在“女” 的左边就是“妆”。
叫 绿

笔顺: 书写提示:上部分在竖中线两侧,横长托住上部。 组词:丝绦 雨丝 蚕丝 丝线 巧记:叠叠山,曲曲弯,山弯下面一条滩。 造句:雨丝细细地、密密地、斜斜地落下来。
吃 丝
jiǎn
笔顺: 书写提示:两点稍小,横长托上盖下,“刀”笔画 舒展。 组词:剪刀 裁剪 巧记:一刀放在前下面。 造句:海小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一样。
shī
笔顺: 书写提示:“讠”小而居中,“寺”第三笔横长。 组词:古诗 诗歌 诗人
吃 诗
cūn
巧记:一“讠”立在“寺”之左。 造句:我喜欢背诵古诗。 笔顺: 书写提示:“木”撇画舒展,捺变成点,“寸”横 稍向右上方倾斜。 组词:村庄 山村 村居 农村 巧记:“寸”边一棵树。 造句:我的故乡是一座美丽的小山村。
诗词赏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绿草茂盛,黄莺 飞舞,正是二月早春, 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 在烟雾之中。
诗词赏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 你怎样理解“醉”呢? 拂堤杨柳醉春烟。
音乐令人如痴如醉
酒香能醉人
迷人的风景醉人
诗词赏读
“醉”字写活了杨柳的 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 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寺(诗 )(古诗 ) 寸(村 )(村庄 )
用加上偏 旁组成新字的 方法可以巩固 所学的生字。
里( 童 )(儿童 )
熟字相加识记:前+刀=剪
叫 剪
yīng


易错提示:
后鼻音,不要读成yīn。

组词:草长莺飞 黄莺

liǔ
易错提示: 韵母是u,不要读成fó。 组词:拂拭 吹拂

zuì
易错提示: 一声,不要读成二 声。 组词:河堤 堤坝 易错提示: 平舌音。

yǒng
易错提示:韵母是iu, 不要读成ui。
组词:柳树 杨柳
反义词
来——去 早——晚 忙——闲 高——低
多音字 sàn(散步)

sǎn(散文)
他一边散( sàn)步一边背诵朱自清的散( sǎn )文。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
诗词赏读
散学:放学。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东风:春风。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 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 的风筝。鸢(yuān): 老鹰。
诗词赏读
音乐欣赏:村居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两句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 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 筝的生动情景。
诗词赏读
为什么归来早?
通过朗读,我们了解了课文的 主要内容:《村居》是一首描写春 天景色的古诗。它描写的是花草繁 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 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 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 放飞着希望。
通过朗读,我们了解了课文的 主要内容:《咏柳》是一首描写春 天景色的古诗。它描写的是一棵柳 树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 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非常惹人 喜爱。
小草是嫩绿的,小黄莺欢唱 着飞来飞去。 杨柳长长的柳枝,摇摇晃晃的 好像是在抚摸着地面。
散学归来的孩子们在田野里奔跑 着放飞自己的风筝。
品读《咏柳》,说一说这首诗中把什么 比作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月春风似剪刀。
把“二月春风” 比作“剪刀”。
我们从中体会到了诗人 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新词: 河堤 堤岸 杨柳 柳条 吹 拂 春风拂面 化妆 梳妆打扮 好句: 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 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理解诗句 的意思
不知细叶谁裁出,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
二月春风似剪刀。
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 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理解诗句 的意思
这两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草长莺飞二月天 春季 二月春风似剪刀
品读《村居》说一说草、黄莺和 杨柳是什么样的?孩子们在做什么?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 / 垂下 / 绿丝绦。 ·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
理解句 子的意 思。
草长莺飞二月天,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 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拂堤杨柳醉春烟。
女( 妆 )(梳妆 )
2.先解释加点的词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诗句的意思。
忙趁东风放纸鸢。 ·· 纸鸢:泛指风筝。急忙趁着东风把风 筝放上蓝天。 二月春风似剪刀。 · 似:如同;好像。原来是那二月里温 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表达了
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吧。
《村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乡村美景 的喜爱和对乡村孩子的赞美之情。《咏柳》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这首诗描 写了诗人居住 在乡村时因春 天来临而喜悦, 以及见到的春 天景象和放学 后孩子们放风 筝的情景。
村居
咏柳
这首诗是一首 咏物诗。诗的前两 句连用两个比喻, 描绘春柳的勃勃生 机,葱翠袅娜;后 两句更别出心裁地 把春风比喻为“剪 刀”,将视之无形 不可捉摸的“春风” 形象地表现出来。
按节奏 读古诗。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 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 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 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理解 句子 的意 思。
儿童散学归来早,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
忙趁东风放纸鸢。
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万条垂下绿丝绦。
鹰的风筝。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
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
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 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边听边想: 这两首诗描写了 哪个季节的景色?
小喇叭朗读 开始了,点一点 音箱,一起听。
村居
课前准备
关于儿童生活的古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袁枚《所见》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池上》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课前准备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高鼎,清代诗人。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 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 人。高鼎劲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 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 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 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 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著作有《拙 吾诗稿》等。
偏旁识记:“诗”的意思和 语言有关,所以是讠字旁。
叫 村
tóng
笔顺: 书写提示:点在竖中线上,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一横稍长。 组词:儿童 童年 童话 童心 巧记:“立”在“里”上坐,“里”在“立”下藏。 造句:我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笔顺: 书写提示:“王、白”笔画紧凑,在竖中线两侧, “王”第三横变提,“石”撇画舒展。 组词:碧绿 碧玉 碧蓝 巧记:王老师,白老师一起坐在石头上。 造句:海鸥在碧蓝的大海上空飞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