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学》课程教案
航海学课程教案

《航海学》课程教案第1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2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3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4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5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6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7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8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9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10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11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12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13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14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15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16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17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18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19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20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21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22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23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24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25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26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27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28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29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30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31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32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33次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航海学》课程教案《航海学》课程教案《航海学》课程教案《航海学》课程教案第38次/ 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39次/ 总84次《航海学》课程教案第40次/ 总84次。
航海学教学设计

航海学教学设计背景介绍航海学是一门关于导航、航行、航海仪器等方面知识的科目。
它在航海领域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航海学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扩展。
如何有效地进行航海学的教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对航海学的教学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航海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其解决实际航海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为:1.理解航海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航海仪器的使用方法;2.熟悉船舶的建造和维护,了解船舶的结构、性能和运作原理;3.掌握航海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应用。
教学方式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式:板书讲解板书讲解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板书内容的呈现,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在本课程中,教师将会通过板书讲解介绍航海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航海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内容。
案例分析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式。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航海学知识的应用。
在本课程中,将选取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探究知识点。
在本课程中,将会开设一些关于船舶结构、性能和航海仪器使用的实验课,让学生亲自操作、实践和体验。
互动讨论互动讨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
通过互动讨论,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和吸收知识点,通过交流和讨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在本课程中,教师将会安排一些互动讨论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和讨论。
评价方式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课堂表现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
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
在本课程中,将会定期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听讲、提问、发言等方面。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一种主要的评价方式。
通过期末考试,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案(航海学3)

课程名称《航海学》3 教材版本《航海学》郭禹,1999年课程进度35-36/46 所属教研室航海教研室
教案版本2003年第1版修订日期2003-05-18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
1 .目的:了解和掌握大洋航线选择方法和航行注意事项;利用大圆海图设计大洋航
线和混合航线的航线设计方法。
2 .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黑板(白板)、大圆海图及相应的航用海
图、海图作业工具。
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
1 .绪论5
2 .选择大洋航线应考虑的因素10
3 .大洋航线选择原则、方法和实例15
4 .大洋航行注意事项15
5 .利用大圆海图设计大圆航线和混合航线(实操)40
6 .总结5
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
1 .大洋航线设计原则、考虑因素和方法。
2 .训练学生利用大圆海图设计大洋航线和混合航线的设计操作能力。
四、自学内容和作业
1 .大洋航线选择。
2 .在大圆海图上设计大洋航线和混合航线。
3 .掌握大洋航线选择的原则、考虑因素和方法。
4 .掌握在大圆海图上设计大洋航线和混合航线的方法。
教案撰写人刘德新王凤武教案审核人张吉平教研室主任刘德新
钟
钟钟
钟钟钟分分分分分分。
《航海学》课程教学大纲(青岛船员)

《航海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航海学》是海洋船舶驾驶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可使学生获得从事与海洋船舶驾驶有关工作所必需具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
通过在校学习、培训和上船实习,学生完全能够胜任操作级驾驶员的工作,能够基本履行远洋船舶管理级驾驶员职责。
在毕业前参加海事局统考,取得海船驾驶员适任证书。
基本要求:通过对《航海学》的学习,学生可熟练掌握:在航用海图上进行船舶航迹推算的方法;远洋船舶导航技术;正确引导船舶从始发港安全、经济的到达目的港;主要航海仪器的正确操作与使用等内容;基本掌握地文航海、天文航海、电子航海和航线与航行方法的基础理论知识等内容。
了解:航海专业数学;基本误差理论;太阳特大高度定位、太阳金星联合定位、三星定位;船舶组合导航;电子海图、导航仪器、电航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特殊环境中的航行;当前航海技术的新发展等内容。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1.常规课堂教学为主,适当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教学时尽量采用现场课,有关实训在适任评估集中训练时进行。
3.每次课布置作业,作业量1~2道题,主要针对基本概念、计算、理论等内容。
三、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主要内容:航海一(112学时)(一)航海专业数学基础1.球面三角2.观测误差(二)坐标与时间1.地理坐标2.天球坐标3.时间(三)航向、方位和距离1.航海上常用的度量单位2.能见地平距离与物标地理能见距离3.向位与舷角4.向位的测定与换算5.航速和航程(四)海图1.地图投影与分类2.墨卡托海图3.大圆海图4.其他航用海图5.海图识读、管理与使用(五)航迹推算1.航迹绘算2.航迹计算(六)陆标定位1.航海上常用的位置线2.方位定位3.距离定位4.移线定位(七)天文定位1.天体视位置2.天体高度的测定3.高度差法求船位线4.观测太阳定位5.晨昏测星定位(八)船位误差1.评定船位误差的基本方法2.推算船位误差3.陆标定位误差4.天文定位误差航海二(56学时)(九)电航仪器1.磁罗经2.陀螺罗经3.回声测深仪4.计程仪(十)无线电仪器定位1.无线电测向定位2.雷达定位3.罗兰C定位4.GPS定位(十一)船舶组合导航1.船舶组合导航2.船舶组合导航系统3.利用天体测罗经差航海三(55学时)(十二)航标1.航标的作用与分类2.海上浮标制度(十三)航海图书资料1.航海图书目录2.《世界大洋航路》与每月《航路设计图》3.《航路指南》4.英版《进港指南》5.航标表6.英版《无线电信号表》7.中、英版《航海通告》及海图改正8.其他资料(十四)航线与航行方法1.大洋航行2.沿岸航行3.狭水道航行4.特殊环境中航行5.船舶交通管理(十五)航行计划与记录1.航行计划的拟定2.燃料消耗与船舶航速的关系3.航海日志4.航行数据记录仪5.电子海图课时分配四、考试方式及要求采用日常考核与结束课程考核相结合,各占一定的比例(具体比例按学院有关条例执行)。
航海学 教案(1)

课程简介:
一.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我校创办于1960年,航海技术(船舶驾驶)专业一直是 学校的主干专业之一。《航海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由《地 文航海》、《天文航海》、《航海仪器》等3门课程组成, 该课程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 发证规则》中所有9个评估项目中的6个项目,是重要的专业 主干课程。
D - 31°41′.0 S D + 206°22′.0 360°-206°22′.0 =153°38′.0 W 答:两地间纬差31°41′.0 S;经差153°38′.0 W。
三.地球椭圆体要素
1.纬度圈半径r与纬度之关系
r a cos 1 e sin
2 2
Pn r
A
Q
二.课程主要内容
《航海学》是一门理论性与操作性均较强的应用性课程, 是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主干课。该课程主要介绍与 船舶航行有关的航海基础理论知识;各种情况下的航迹推算、 陆标定位、无线电定位与导航、天文定位等获取船舶位置、 引导船舶沿计划航线航行的方法、航海图书资料应用、改正 和管理及航线设计等内容。
Q'
2)地理纬度(geographic latitude()
(1)定义: 过地球椭圆体子午线上某地的法线与 赤道平面的夹角。 (2)度量方法: 以赤道为基准,向北(或向南)以 Q 0°~90°计量。 向北度量时,称为北纬,用“N”表示; 向南度量时,称为南纬,用“S”表示。 (3)表示方法: 杭州纬度:30°00′.0N;北京纬度: 39°54′.4N。 3)地心纬度(geocentric latitude)(e) (1)定义:某地和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 的夹角。 Q (2)地心纬度改正量-e= 691″.5sin2=11′.5 2sin2
航海学 教案(2)

测者地面真地平平面
NT
W
南北基准线 NT
测者A
Pn
W
E
铅垂线
E
O
S
Ps 测者子午圈平面
3.方向的划分
1)圆周法: 以测者为中心,以正北为 基准,顺时针方向以000°~ 360°计量。 测者 2)半圆法: 以测者为中心,以正北(或 正南)为基准,向东(或向西) 以0°~180°计量。 3)罗经点法: 4个基点 4个隅(偶)(象限点)点 8个三字点 16个偏点(奇数点)。 4.三种方向划分之间的换算: 1 P=11°.25
1400 CL TBB 188°
B
1)船舶首尾线:船舶中剖面与测者地面真地平平面的交线。 2)航向线CL:船舶首尾线沿船首方向的射线。 3)真航向(true course)(TC):船舶航向线与真北线之夹角。 4)真方位(true bearing)(TB):物标方位线与真北线之夹角。 5)舷角(relative bearing)(Q):物标方位线与航向线之夹角。 舷角度量方法:以航向线为基准,顺时针方向,以0°~360°计量; 测者地面真地平平面 以航向线为基准,向右(或向左),以0°~180°计量。 2.真航向、真方位、舷角三者之关系 右舷+ TB TC Q 左舷- ; 3.计算注意事项: NT CL CL TB
NT 080° A L 1000 NT
295°
CL
例题2-2某船真航向098°,航行中1400分别测得A 物标真方位045°和B物标真方位188°,求A、B 两物标的舷角。
解:QA=TBA -TC=045°-098°=-53°=53°左
QB=TBB -TC=188°-098°=90°右(右正横)
A 225°
航海学 第二节航向与方位
航海学 教案(3)

3.向位换算步骤
1)由罗向位换算成真向位: 根据罗航向查自差表,求自差; 根据磁差资料,求航行年份磁差; 根据基本公式,(真向位=罗向位+磁差+自差)求真向位。 2)由真向位换算成罗向位: 根据磁差资料,求航行年份磁差; 根据公式将真航向换算成磁航向; 用磁航向代替罗航向查自差表,求自差; 根据公式将磁向位换算成罗向位。 罗向位=磁向位-自差
C.地磁异常,磁暴变化等。
3)磁差资料的获取方法
航行图:
磁差资料标注在罗经花(向位圈)上,其主要内容:测 定年份的磁差值、测定年份、年差值及变化方向; 远洋航行图或总图(小比例尺海图): 磁差资料以等磁差曲线形式给出,同时,在海图标题栏 内给出磁差测定年份的相关资料; 大比例尺海图: 磁差资料在海图标题栏内标注。
Dev
罗方位CB:罗北线和物标方位线之夹角
磁方位MB:磁北线和物标方位线之夹角 真方位TB:真北线和物标方位线之夹角
CC CB MB TB A物标方位线 物标A MC TC CL
2.向位换算基本公式
TC=CC+△C=MC+Var (E+,W-) MC=CC+Dev (E+,W-) TB=CB+△C=MB+Var (E+,W-) MB=CB+Dev (E+,W-)
例题3-1:某船陀螺航向314°,航行中测得物标A陀螺方位 075°,陀螺差1°W,求该船真航向和物标A的真方位。 解: TC=GC+△G=314°+1°W=313° TBA=GB+△G=075°+1°W=074°
△G1°W NG CL 0° 罗盘 GC314° TC 313° TBA 074° GB075° 物标A NT
第三节 向位的测定与换算
第三节 向位的测定与换算
0
NG
一、陀螺罗经 1、陀螺罗经北(NG) 陀螺罗经罗盘的0°所指的方向在测者地面 N N 真地平平面上的投影。 2、陀螺罗经差(△G)
航海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熟悉航海仪器的基本组成、功能及其操作方法,了解航海仪器的维护与保养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航海仪器的技能,提高学生在航海环境中的应变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安全意识,激发对航海事业的热爱。
教学内容:1. 航海仪器概述2. 雷达操作与应用3. 磁罗经操作与使用4. 航海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航海仪器在航海中的作用。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航海仪器概述1. 讲解航海仪器的定义、分类及其在航海中的重要性。
2. 展示航海仪器的图片,使学生直观了解各类航海仪器的特点。
三、雷达操作与应用1. 讲解雷达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
2. 讲解雷达的开关机步骤、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 进行雷达现场操作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提问。
四、磁罗经操作与使用1. 讲解磁罗经的组成部件、作用及工作原理。
2. 讲解磁罗经的使用方法、维护与保养。
3. 进行磁罗经现场操作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提问。
五、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航海仪器在航海中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关于航海仪器的知识。
2.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
二、航海仪器的维护与保养1. 讲解航海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原则。
2. 讲解各类航海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方法。
3. 进行航海仪器维护与保养现场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提问。
三、实训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航海仪器操作实训。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互相交流操作心得。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航海仪器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复习效果,了解学生对航海仪器知识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海教研室
教案版本
年第版
修订日期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
.目的:了解和掌握航海上方向的确定、划分和换算方法;航向、方位和舷角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用陀螺罗经测定向位的方法。
.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黑板(白板)。
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
.绪论 (分钟)
.四个基本方向的确定 (分钟)
.磁差与自差的求取 (分钟)
.罗经差概念、代号、计算公式和符号 (分钟)
.总结 (分钟)
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
.地磁的规律及磁差变化之间的关系。
.磁差资料的获取与年差的表示方法。
.磁差和自差的计算方法。
.磁向位和罗向位的基本概念和度量。
四、自学内容和作业
.磁差、自差和罗经差。
.磁向位和罗向位。
.年差、磁差、自差和罗经差的求算。
.基本点、线、圈 (分钟)
.地理经度概念、代号和度量 (分钟)
.地理纬度概念、代号与度量 (分钟)
.经差与纬差概念、代号、方向性、计算公式及符号法则 (分钟)
.大地坐标系简介 (分钟)
.总结 (分钟)
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
.大地水准面、大地坐标系三要素及地理坐标系误差。
.地理坐标概念和度量。
.经差与纬差的方向性和符号法则。
.基准北(真北、磁北、罗北、陀罗北)的确定与相应的向位概念。
.根据半圆方向和罗经点方向的命名进行相应的向位换算。
.舷角的两种度量方式以及与航向和方位间的关系。
.陀罗向位和真向位之间的相互换算和符号法则。
四、自学内容和作业
.航海上划分方向的三种方法。
.陀螺罗经测定向位的基本概念、方法和陀罗向位、真向位和陀螺罗经差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种方向划分方法间的换算。
.(陀罗)航向、(陀罗)方位和舷角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绘图表示。
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航海学()》课程教案
第页总页
课程名称
《航海学》
教材版本
《航海学》郭禹,年
课程进度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
教案版本
年第版
修订日期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
.目的:了解和掌握用磁罗经测定向位的基本原理;磁差、自差和罗经差概念、代号、成因、变化特点及确定方法等;磁向位、罗向位的概念、代号、度量方法等。
四、自学内容和作业
.海里概念和特点。
.物标能见距离、初隐、初显和灯标灯光最大可见距离的概念。
.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黑板(白板)。
二、教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容和时间分配
.绪论 (分钟)
.海里的概念、公式和特点 (分钟)
.其它长度单位 (分钟)
.测者能见地平距离概念、公式和特点 (分钟)
.物标能见地平距离与物标地理能见距离概念、公式和特点 (分钟)
.中、英版灯标射程定义和取值 (分钟)
.初隐、初显概念和判断 (分钟)
.(磁)罗航向、(磁)罗方位和舷角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绘图表示。
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航海学()》课程教案
第页总页
课程名称
《航海学》
教材版本
《航海学》郭禹,年
课程进度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
教案版本
年第版
修订日期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
.目的:了解和掌握向位换算和罗经差的测定方法;恒向线概念和特点等。
《航海学()》课程教案
第页总页
课程名称
《航海学》
教材版本
《航海学》郭禹,年
课程进度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
教案版本
年第版
修订日期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
.目的:了解和掌握地球形状、地理坐标和大地坐标系等基本知识。
.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黑板(白板)。
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
.绪论 (分钟)
.地球形状与大地球体的近似体 (分钟)
《航海学()》课程教案
第页总页
课程名称
《航海学》
教材版本
《航海学》郭禹,年
课程进度
所属教研室
航海教研室
教案版本
年第版
修订日期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
.目的:了解和掌握航海上常用的距离单位;能见地平距离和物标能见地平距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灯标射程定义与取值方法;初隐初显概念和判断方法;灯标最大能见距离的确定方法。
四、自学内容和作业
.地理坐标概念和度量。
.经差和纬差。
.已知起始点、到达点的坐标,求取两点间的经差和纬差。
.已知起始点和起始点与到达点间的经差和纬差,求取到达点的坐标。
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航海学()》课程教案
第页总页
课程名称
《航海学》
教材版本
《航海学》郭禹,年
课程进度
.中、英版灯标灯光最大可见距离的确定 (分钟)
.总结 (分钟)
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
.航海上定义海里的目的、确定海里标准长度的用途。
.各种灯标射程的确定与比较,额定光力射程的科学性。
.初隐、初显概念和判断,及其在航海上的应用的局限性。
.灯标灯光最大可见距离及不同能见度条件下的实际可见距离的确定。
.总结 (分钟)
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
.向位换算的目的、换算公式和方法。
.罗经差的测定方法。
.恒向线特点和球面表现形式。
四、自学内容和作业
.向位换算、罗经差的测定方法。
.恒向线。
.陀罗向位或罗向位换算为真向位。
.真向位换算为陀罗向位或罗向位。
教案撰写人
刘德新王凤武
教案审核人
张吉平
教研室主任
刘德新
.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黑板(白板)。
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
.绪论 (分钟)
.向位换算种类和公式 (分钟)
.陀罗向位或罗向位换算为真向位的方法 (分钟)
.真向位换算为陀罗向位或罗向位的方法 (分钟)
.罗经差测定要求和方法 (分钟)
.自差的求取和测定方法 (分钟)
.恒向线概念、球面恒向线方程、恒向线特点和球面表现形式 (分钟)
.航海上划分方向的三种方法 (分钟)
.三种方向划分方法之间的换算 (分钟)
.航向、方位和舷角的基本概念 (分钟)
.航向、方位和舷角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钟)
.陀螺罗经基本原理 (分钟)
.陀螺罗经测定向位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分钟)
.陀罗向位、真向位和陀螺罗经差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钟)
.总结 (分钟)
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
.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黑板(白板)。
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
.绪论 (分钟)
.磁罗经基本原理 (分钟)
.磁差概念、代号、成因、特点和符号 (分钟)
.磁向位基本概念、代号和度量 (分钟)
.自差概念、代号、成因、特点和符号 (分钟)
.罗向位基本概念、代号和度量 (分钟)
.年差概念、成因,年差资料的表示方法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