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教学策略概述
学习策略_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学习策略_教育心理学第六章教育心理学的第六章主要讨论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的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而有意识地采取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本章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策略等。
认知策略是指通过组织、处理和整合信息来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策略。
其中,重要的认知策略包括:重复和背诵、组织和分类、图像化、概括和提取重点等。
这些策略都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经过实验研究得出的有效方法。
例如,重复和背诵是通过反复复习来巩固记忆。
组织和分类则是通过将相关的信息归类整合,以加深对知识结构的理解。
图像化策略则是通过构建形象化的思维图来帮助记忆。
而概括和提取重点则是通过抓住关键信息,提炼核心概念,帮助记忆和理解。
元认知策略是指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策略。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估等。
计划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前制定的目标和计划,以便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监控是指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观察和调整,以确保学习的进度和效果。
评估则是对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进一步调整学习策略。
元认知策略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控制学习的能力。
社会策略是指学习者通过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来促进学习的策略。
社会策略包括合作学习、群组学习和教授他人等。
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习者可以借助他人的知识和经验,扩展自己的思维和理解。
群组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和交流,通过互相讨论和分享来提高学习效果。
教授他人则是指学习者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他人,这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还可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特点来选择和运用适合的学习策略。
同时,教育者也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引导来帮助学习者选择和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
最后,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元认知能力,教育者可以通过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来提高其学习策略的有效性。
学习策略 ppt课件

二、各类资源管理策略及其培养 (一)时间管理策略
对学习时间的计划分配,关注如何有效利用时 间。
具体做法:1、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二
一
三
四
2、针对四类事件合理分配时间 高效管理时间需要极力压缩在 紧急不重要
、不紧急不重要事情上的时间。把精力放 在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的事务上。
个体应掌握时间的主动权。
来,增加信息新的意义,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 理解的过程 。
(二)精加工的流程及衡量标准 判断标准: 1、必须是学习者自己完成的 2、与已有知识联系,加工和与学习内容有关
(三)常见的精加工策略
1、促进记忆的精加工策略 (1)位置记忆法 (2)谐音字法 (3)表想法 2、加深理解的精加工策略 最常见的:提要法 (1)画线法 (2)记笔记法 (3)PQ4R法 3、综合的精加工策略 (1)比较法(2)概括法(3)实例法 (4)图示法(5)符号转换发
三、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一)每天记学习日记 (二)学会反思的步骤: 五步反思 (三)指导学生自我质疑 (四)指导学生监控、评估自己的理解能力 (五)出声思考
第四节 资源管理策略
(一)含义 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具体包括:时间管理策略、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学业求助策略 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 自己的需要。
一、什么是元认知策略 对认知的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
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是学生计划、监 测和调节自己认知过程的策略,主要包 括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安排和调整自 己学习行为的手段。
二、元认知策略的分类 1、计划策略
设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条件、 产生问题、分析任务等。 2、监控策略 监督和检查学习活动的执行情况。 反馈结果与不足,估计达到目标的程度与水 平,评价认知活动的策略 3、调节策略 修正、调整认知的策略 怎样做得更好
课堂教学策略解读

• 3*40=
5*60=
9*7= 9*70=
• 有个老师,对这一组练习作了一个小小的
改动,分步进行教学。
• 3*4=
5*6=
9*7=
• 3*40=
5*60=
选择教学行为
• (一)教学行为的分类 • 呈示行为:以呈现知识与演示为主行为 • 对话行为:着眼于师生的相互作用 • 指导行为:着眼于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
第六章 课堂教学策略
• 准备策略 • 主要教学行为策略 • 辅助教学行为策略 • 课程管理行为策略
• 教学评价策略
第一部分 准备策略
• 确定教学目标 • 处理教学材料 • 选择教学行为 • 设计教学组织型式
• 撰写教案
确定教学目标
*目标的三个层次 -培养目标:一个教育阶段的目标
-课程目标:一门课程的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情境相关的可操作目标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一片的树叶从 树枝上落下来。
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爬过去,躲在里面,把 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上去,坐在当中,把 它当作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 它当作伞。
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飞来看见了,低声说: “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
教学目标
• 1。认识“落、爬、躲、沟、船、河、游、藏、 伞”九个生字,会用减一减的方法学习生字。
• 2。认识三点水,会写”沟、河“,注意左右偏 旁的字的间架结构。
• 3。读准多音字“当”。 • 4。理解“一片一片、电报、南方”等词语的意
思 • 5。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添字,体会
秋天的美景与落叶的情意。 • 6。背诵全文。
1. 山行
补充内容(三块)
第6章教学策略概述

1
第6章教学策略概述
0
1.归纳型
开始
导言 提出问题1
学生列举事实
学生实验、发现事实
媒体 1 提供事实
媒体 2 提供事实
重
媒体 3 提供事实
播
概括归纳得出 结论(概念1)
提出问题1 学生列举事实 学生实验、发现事实 媒体 4 提供事实 媒体5 提供事实 概括归纳得出 结论(概念2)
小结 媒体6 强化练习性问题
微观策略:分组讨论、独自阅读、个 案研究、讲座、计算机模拟、工作表、小组 协作项目
第6章教学策略概述
有关教学策略的定义
加涅:教学策略是指导教师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指 导学生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以达到最佳效益。 D·G·阿姆斯特朗:教学策略是有系统地安排的教师活 动,用以帮助学生达到某一单元所确定的教学目标 。 乌美娜: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 学活动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何克抗:教学策略是指教学方面的指南和处方。 张大钧: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 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 要而制订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
14
5.示范型
开始 导言:目标与主要内容
媒体 1 全过程示范 要点分析
媒体 2 单 元 1 示 范
媒体3 单 元 2 示 范
媒体 4 单 元 3 示 范
模仿练习 评价分析
模仿练习 评价分析 整体归纳
模仿练习 评价分析
媒体 1 重复全过程
完整模仿
总结强化
结束
图5 示范型课堂教学过程典型结构
2021/2/26 第6章教学策略概述
第6章教学策略概述
8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该包含以下五个因 素
教育学 第六章教学 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教学知识点总结第一节教学的意义和任务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途径。
教学是完成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二、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中心)工作。
三、教学的任务:1、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2、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
当代“教学”观变革: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的转变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移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第二节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概念:(一)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孔子的“学、思、行”思想;《学记》的“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长善救失”等;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苏格拉底“产婆术”;夸美纽斯推行班级授课制;卢梭能动的儿童观和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三中心”、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论;杜威、凯洛夫、赞科夫、布鲁纳等人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二、教学过程的性质(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间接性;2、引导性;3、简捷性。
(二)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三)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三、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一)传授/接受模式:引起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技能——应用知识和技能——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情况(二)问题/探究模式明确问题——深入探究——作出结论第三节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
技能与态度的学习第六章教学策略

记忆的种类:瞬时记忆/感官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与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不同性质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理解记忆效果好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提高加工水平 、多重编码 、
关键字法、超额学习、合理复习
二、动作/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三节 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学习
病人教育的定义: 影响病人的行为,使促进健康的知识、 态度和技能得以保持和变化(美国家庭 医师学会,2000)
一、知识的掌握
学习目标: 了解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 陈述记忆的种类及特征 理解记忆与遗忘的规律:遗忘曲线 讨论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学习目标: 了解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 熟悉运动技能的遗忘规律 了解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内外部因素 掌握练习曲线的特点 讨论心理练习在病人教育中的应用 分析操作技能教学原理在护理中的应用
附:运动技能学习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起源于心理学领域 天文学家Bessel(1823) :人差方程式 最早系统研究: Woodworth (1899) Bryan和Hatter(1897,1999) :高原现象 Hill和Thorndike 等(1913) :保持效应 二战 :学习与训练研究的广泛开展 20世纪70年代:神经控制和运动行为科学合作 20世纪中后期:认知心理学,内在神经机制、学习过 程研究
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 (messed practice and distributed practice) 整体与部分练习 (whole practice and part practice)
四、影响技能学习与迁移的因素
教育学(第六章)PPT课件

15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检查和巩固知识
16
第三节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指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 求,与教学基本规律相一致,是教学基本规律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的细化。
2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 有行为方式,包括主要行为(呈示、对话、 辅导等)和辅助行为(激发动机、教师期望、 课堂交流、课堂管理等)两大类。
3
教学与智育的区别
教学与智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智育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 知识,并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来 进行的。
智育目标的全面实现,除了借助教学,还需 要通过通过课外活动等其他方式。
7
基础知识指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 应的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是组成一 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反映了科学文化发 展的现代水平。
基本技能指各门学科中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 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的最主要、最常用的能 力,如语文的阅读、写作,数学的运算,物 理和化学的实验技能等。
8
智力是指个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 力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 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人的智力是遗 传、环境和教育,以及个人努力三者相互作用的 结果。
10
(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双边共同交往、共享经验的活动。 教学是师生间知情意行诸方面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两种不可取代的行为。 课堂教学应呈现出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 的多元的、变动的态势,呈现出可变动的、师生 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
教育学第六章教学

第六章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概念: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P426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创造者和主题,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二、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自学的关系P104三、教学的本质和特点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和实践活动。
这是教学的本质。
特点如下: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目的;2.……由教与学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教学具有多种姿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四、教学的作用和意义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发展的有效手段;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教学的地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五、基本任务(主要目的)……简答题1.(首要任务)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5.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Ps:1.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类型包括:课堂教学活动&课外教学活动。
2.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是教学活动的两大基本任务,试分析两者关系:a.概念不同,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重点
比较与评价本章主要课堂教学模式的异同及 优缺点
(6)为某一领域或某一学习课题方向提供一些介绍
• 不宜使用的场合: (1)教学目标不在于习得信息而在于其他方面,如形成技能。
(2)强调长期保持。
(3)学习材料复杂、精细或抽象
(4)必须有学习者的参与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5)高水平的教学目标(分析、综合和评价是教学的主要目的)
(二)讨论法 ·适用条件: (1)高度不一致的领域 (2)有较好有自控能力 (3)有一定的基础
第三节 微观教学策略
(三)对加涅教学事件理论的发展
·迪克和凯瑞的五阶段划分
教学导入活动 教学内容呈现 学习者参与 评估 跟踪活动
·史密斯和雷根的四阶段划分
导入阶段、主体阶段、小结阶段、评估阶段
·皮连生的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过程模型(p51 图2-11)
第三节 微观教学策略: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 •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
– 与利用性相关的关系
• 按未来运用知识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
– 与概念相关的关系
• 按学科结构排序教学内容
第二节教学目的目标与内容安排
• 赖格卢斯的精加工理论中的教学内容组织
– 精加工排序 • 与先行组织者策略相似: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编写相 应知识的摘要
– 学习的先决条件排序:先学加减再学乘除 – 总结:一种是课后总结 ,另一种是单元总结 =>系统复习已经学过
第三节 微观教学策略: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方法
– 演示法 – 参观法
• 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 练习 – 实验 – 实习
教学方法、模式的选择
讲授法:
1、适宜范围 (1)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同化信息,即知识的理解 (2)缺乏现成的可以利用的学习材料 (3)材料需要重新组织并以特殊的方式为特殊对 象呈现 (4)有必要唤起学生对某一课题的兴趣 (5)学生只需要在短期内记住材料
• 赖格卢斯的精加工理论中的教学内容组织
第二节教学目的目标与内容安排
• 加涅的学习层次组织与教学课程图 • (一)教程排序
– 教程的内容与目标可以用两维矩阵图加以描述(p165 表6-3&6-4) – 教程中个单元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教学课程图描述(p165 图6-1)
• (二)课题或单元中目标排序
– 单元中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教学课程图描述(p168 图6-2)
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有讲 解、讲述、讲读、讲话、谈话、讲演等不同方式。 •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 习知识的一种方法,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 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 检查已学的知识。 •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 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 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 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中小学 的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知识的学习较适用于此种方法。
组织策略和传输策略来加以规划的教学。
以上策略既可以在课程或单元水平(宏观)上加 以规划,也可以在单节课水平(微观)上加以规划。
二、教学策略分类——外延分析 (二)施良方崔允漷的分类
• 教学准备策略 • 教学实施策略:
– 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管理行为
• 教学评价策略
第二节教学目的目标与内容安排 • 加涅的学习层次组织与教学课程图 • 波斯纳的课程内容结构排序:
• (三)单节课中技能排序
– 按照任务分析结果排序: – 注意语文教学任务的特殊性
第二节教学目的目标与内容安排
• 波斯纳的课程内容结构排序:
– 与世界相关的结构
• 教学顺序与现实世界顺序对应
– 与探究相关的关系
• 教学顺序与现实科学探究顺序大致一致
– 与学习相关的关系
• 按学习的层次关系教学 • 莫里森:相关的先决条件、相似性、难度、兴趣、发展
的知识
– 综合:维护知识体系的结构性、系统性,即确定各个知识点之间 的相互联系(奥苏伯尔有意义言语学习&信息加工的编码理论的核 心思想)。
– 类比:在呈现新的难以理解的知识之前,先呈现类似的易于理解 或学生熟悉的知识。
第三节 微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内容与方法
一、教学过程模式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第三节 微观教学策略
(一)教学过程模式 赫尔巴特提出的四段(五段)教学过程模式是教育
史最早的一般教学过程模式。 1.明了:明确讲授新知识 2.联想: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3.系统:概括和总结 4.方法:将知识用于实践 (二)我国教学论中的“五个环节”教学过程模式 (三)加涅的九个教学事件
• “六步三段两分支”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第六章 教学策略概述
内容概要
第一节 教学策略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教学目标与内容的排序与组织 第三节 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微观教学策略
第一节 教学策略的概念与分类
一、教学策略的来源与定义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一、教学策略的来源与定义
(一)教学策略概念的来源
• 迪克和凯瑞《系统化教学设计》:教学策 略这一概念来源于加涅《学习条件》一书 所描述的教学事件。
广泛应用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概念形成策略; 认知发展策略;随机管理策略;自我管理策略;直接教 学策略
二、教学策略分类——外延分析 (一)赖格卢斯的分类(1983年)
• 内容组织策略:一个教学将如何组织、要选择什么特 定的内容及这些内容该如何呈现。
• 传输策略:使用什么教学媒体及学习者应该如何分组。 • 管理策略:包括安排进度和分配资源,实施按先前的
教学策略是促进学习的内部过程的外部事件。
(二)教学策略的定义
施良方:教学策略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 教学意图所采取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
皮连生:教学策略不是指具体的教学方法, 而是指适合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一整套教 学步骤方法媒体的选择。
(二)教学策略的定义
顾明远《教育大词典》:教学策略又译教育措施,建立在 一定教育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定制的 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 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