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导学案生用
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

熔化和凝固教案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熔化和凝固教案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及协作精神2学情分析“物态变化”一章研究了物质常见的3种状态间的6个变化。
虽然这节课位于第四章的第二节,但“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六个变化中的第一对变化。
本节教学的关键是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的数据分析,所以完成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是本节课的前提。
这节课中,学生是第一次在一个实验中使用如此复杂的仪器,第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此多的现象和数据,第一次学习用图像的方法分析数据找规律,所以,教师和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完成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到规律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图、并分析图像找到规律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提问: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几种?ppt图片展示“水的不同物态”,再问:物质的3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吗?(ppt课件辅助教学)活动2【讲授】讲授演示实验并实物投影:“冰棍化了”“蜡烛液的凝固”一、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提问:铁能熔化吗?用什么方式可以使铁熔化?ppt图片展示“铁熔化成铁水”,提出问题:再问:铁在熔化过程中状态是怎么变的呢?它的温度变化情况又如何呢?提出问题:“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实验设计交流对于实验的设计已经让同学们预习并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下面请同学到讲台上展示实验报告,并说明如何设计的实验。
3.2熔化和凝固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导学案

物理导学案标题 3.2 熔化和凝固课时2教具导学案、多媒体教法讲授、问答、讨论课型新授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能区分物质的三种状态,知道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识别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一、物态变化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水的常见三态分别是:(固态),(液态),(气态)。
2、物态变化:由于的变化,物质各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
例如:冰化成水。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例如:水结成冰。
2、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药品: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试管、搅拌器、棉线、、、。
(3)实验步骤:①按图示自下而上组装器材。
②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用水浴法给试管加热,观察海波(石蜡)状态的变化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③待海波或石蜡的温度升至40℃时,开始记录温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直到海波或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4)实验表格:拓展:1、熔化图像及信息:①海波:AB段:B点:BC段:C点:CD段:②石蜡:石蜡熔化过程是一个的过程,整个过程热温度。
2、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要按顺序组装。
(“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该实验的加热方法叫做,它的好处:。
将海波碾成粉末状,目的:。
搅拌器的作用:石棉网的作用:(3)酒精灯使用:用火柴点燃,用外焰加热,用灯帽盖灭。
(4)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药品要适量,其中“适量”指:试管不接触也不接触;试管中装有药品的部分在水中;试管中的药品量刚好将温度计玻璃泡。
时间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海波温度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2 54海波状态石蜡温度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石蜡状态三、熔点和凝固点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有固定的,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和过程;2. 掌握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规律;3. 理解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导学内容:1. 熔化- 定义:物质从固态转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 过程:在物质受热作用下,其分子或原子振动加剧,使固态结构逐渐破坏,形成液态。
- 特点: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 过程:在物质冷却作用下,其分子或原子减缓振动,使液态结构逐渐重建,形成固态。
- 特点:凝固过程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 熔化与凝固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熔化和凝固是我们经常接触的现象。
比如冰块融化成水、蜡烛熔化、雪花凝固成冰等。
- 工业生产中,熔化和凝固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金属工艺、玻璃加工、塑料制品生产等都离不开这两个过程。
导学步骤:1.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感受一些常见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引发学生对这两个现象的兴趣。
2. 让学生探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规律,引导他们从实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变化。
3. 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展示一些案例给学生参考。
4. 开展讨论和互动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加深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全面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过程和特点,掌握这两个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分析相关现象。
同时,学生应该在课后对熔化和凝固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过程。
2. 掌握影响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因素。
3. 能够解释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导学内容: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熔化是指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液体的过程,凝固则是指液体物质受冷变成固体的过程。
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两种基本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二、熔化和凝固的过程1. 熔化:当一个物质受到足够的热能时,其分子或原子的运动速度增加,使得分子间的吸引力被克服,物质的结构由有序转变为无序,因此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
2022年苏科版物理《熔化和凝固》精品导学案(word)

熔化和凝固学案一、学习目标:1. 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二、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难点:正确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规律.三、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的物理量.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 把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 把___________ 规定为100℃.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 选择_________适宜的温度计.〔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 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 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前方可读数.〔3〕读数时, 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 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二〕阅读“物态变化〞局部, 思考完成以下内容, 然后进行试验.1.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吗?[来源:]2.物态变化:物质由变成的过程.熔化:物质由态变成态.凝固:物质由态变成态.3.探究实验:(1)实验中温度计的作用是:(2)实验中搅拌器的作用是:(3)实验中把试管放在烧杯中加热的原因是:(4)进行试验, 记录实验数据: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5)分析和论证,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温度/℃[[[(6)探究、寻找规律, 总结如下:海波和石蜡在融化前、融化中和融化后三阶段的温度特点为:〔三〕自主学习“熔点和凝固点〞局部, 完成以下内容.晶体:在熔化时温度 , 晶体熔化的温度叫 .1. 固体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 , 没有熔点.2.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 叫 , 非晶体没有 , 同一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温馨提示:小资料中的一些熔点值要了解.小组讨论“想想议议〞局部并答复.〔四〕自主学习“熔点和凝固点〞局部, 完成以下内容.1. 熔化时热, 凝固时热.2. 冰的熔点:针对训练:动手动脑学物理, 1、2、3题四、课堂小结:我的收获:我的疑惑:五、当堂检测:1.以下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⑴春天, 冰雪消融是:______;⑵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______. 2.固体分晶体和________两类. 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 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3.一同学做某种物质熔化的实验. 当这种物质的温度到达36℃时, 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得到下面一组记录数据:36℃、39℃、42℃、45℃、48℃、48℃、48℃、51℃、54℃、57℃这种物质是______体, 这种物质是________.4.夏天喝饮料常加些冰块, 这种做法用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上图所示, 0℃为该物质的_______〔熔点、凝固点〕, 100℃为该物质的______, 由此该物质可能是______, 在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 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 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是_____段, 熔化共用了_____分钟, DE段是该物质的________过程, 此过程需不断_______〔吸热、放热〕, 但温度____________.6.以下现象中, 不属于熔化的是〔〕A. -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C. 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7.纯洁的48℃的海波是:〔〕A. 液态8.如下图四个物态变化的图像中, 属于晶体熔化的图像是〔〕9.在26℃的室内一支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后, 它的示数〔〕A.一直升高B.一直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10.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 超过40℃时完全熔化, 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 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 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 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 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请你解释, 这种设计的原理是什么?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难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停止, 发声也停止.2、演奏小提琴时, 琴弦在, 打鼓时, 在振动;敲击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由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 笛子发声是由发出的. 3、声音靠传播, 声音以的形式传播, 声速大小与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4、不能传声, 一般情况下, 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大小规律是.二、课堂导学1、设计多个实验方案, 探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1)实验器材:(2)研究方法:(3)实验过程:2、如P14图1-4所示, 用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你还有其它的实验方案吗?3、设计实验方案:分别探究固体、液体和空气可以传声.【课堂练习】1、如下图, 敲击右边的音叉, 会看到泡沫小球, 如将上述装置带到月球上做实验, 那么会看到小球, 这说明.2、假设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少于0.1秒, 人耳就能把两次声音区分开. 〔1〕要能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 你至少要离高墙多远?〔2〕甲在长铁管的左端敲击一下, 乙在铁管右端感觉到二次声音, 那么铁管至少多长?3、一列火车以72km/h的速度驶向前方崖壁下的隧道口, 距崖壁720m时, 火车鸣笛, 司机鸣笛后经过多少时间听到回声?【课后练习】1、利用声学知识测定海洋的深度(或测量闪电处离地面的高度),需要先知道哪些数据, 需要测出那个物理量, 试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2、小明走近鱼缸拍手, 金鱼备吓跑, 小丽耳朵贴在桌面上, 轻敲桌面远端, 小丽听见敲击声. 鱼儿究竟是被拍手声还是拍手动作吓跑的?敲击声是通过空气还是桌面传入人耳?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实验改良意见, 解答上述问题.3、利用火车车轮与铁轨接头处撞击发出的声音可以粗测火车运行的平均速度, 说出你的测量方案和需要的器材.【学习反应与小结】通过这堂课, 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请将你的收获和反思记下来.。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导入新知1. 实验引入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对熔化和凝固有初步的认识。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袋•纯净水•密封袋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的纯净水倒入塑料袋中,封口密封。
2.然后将密封袋放入盛满冷水的水盆中。
3.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2. 讨论问题•实验中,为什么密封袋中的水会变成冰?•如果将密封袋中的水煮沸,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获取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初步概念。
二、学习新知1. 学习目标•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掌握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了解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2.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熔化:固体经过加热, 升高温度到一定程度时,固体开始融化成液体,这个过程称为熔化。
•凝固:液体经过降温, 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液体开始凝结成固体,这个过程称为凝固。
3.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称为熔点和凝固点。
4. 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固定的。
•水的熔点为0℃,凝固点为0℃•冰的熔点为0℃,凝固点为0℃•铁的熔点为1538℃,凝固点为1538℃三、小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掌握了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了解了一些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四、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除了温度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2.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现象?五、课后练习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题:1.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请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物质熔点(℃)凝固点(℃)铝660 660铁1538 1538水0 0铅327 327•铝的熔点是多少摄氏度?•铅的凝固点是多少摄氏度?2.请回答以下问题:•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什么性质?•熔化和凝固的温度变化规律是什么?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导学案,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能够加深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2.3熔化和凝固【自主学习】一、概念 1、熔化: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做 。
2、凝固: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做 。
二、实例: 1、水 成冰,冰 成水。
2、岩石 成岩浆,岩浆 成岩石。
3、铁水浇铸部件是 过程。
【实验探究】一、探究海波的熔化特点(一)实验设计1、器材: 、 、 、 、 、 等。
2、加热方法: ,能使物体 。
3、观察: 、 。
(二)观察海波的熔化前的特点1、海波在熔化前,吸收 ,温度 ,此时为 态。
2、海波在熔化时(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 ,此时为 。
3、海波在熔化后,吸收热量,温度 ,此时为 态。
4、海波的熔化过程用了 分钟。
5、大致画出海波熔化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二、探究蜂蜡的熔化特点1、蜂蜡熔化的熔化过程,温度 , 吸收热量。
2、在右上图大致画出蜂蜡熔化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三、晶体与非晶体1、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 ,但温度却 ,即有 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
2、晶体 时的温度叫做 。
3、在海波熔化图像中找到海波的熔点。
海波熔化 蜂蜡熔化4、还有一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即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5、根据刚才的实验,海波属于,蜂蜡属于。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看是否有固定的。
【举一反三】1、观察奈的熔化:奈是,奈的熔点是℃。
2、观察冰的熔化: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属于。
3、作出冰的熔化图像:☆如上图,试管中的冰达到熔点,4、继续吸热,所以熔化。
5、观察石蜡的熔化:烛蜡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属于。
6、例题:某固体25℃开始熔化,到80 ℃才熔化完,它属于。
四、晶体熔点表1、不同晶体的熔点是的;2、同种晶体在条件相同时,熔点是一值。
3、方法:应该用熔点的锅熔化熔点的金属。
五、凝固过程的特点(凝固与熔化过程正好相反)1、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
2、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
3、思考:晶体凝固的条件、。
4、非晶体既没有,也没用。
《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3、会用图像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能根据图像分析物质的状态和温度变化。
4、理解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特点。
(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图像分析。
2、难点(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熔化和凝固图像,并从图像中分析物质的状态和温度变化。
(2)理解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实际应用。
三、知识讲解(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变成水、蜡烛受热变成蜡液等都是熔化现象。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结成冰、液态的金属冷却变成固态等都是凝固现象。
(二)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沥青等。
(三)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1、晶体的熔化特点(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不同的晶体,熔点一般不同。
2、晶体的凝固特点(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3、非晶体的熔化特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4、非晶体的凝固特点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四)熔化和凝固的图像1、晶体的熔化图像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晶体的熔化图像大致分为三段:(1)AB 段:物质为固态,吸热,温度升高。
(2)BC 段:物质为固液共存态,吸热,温度不变。
(3)CD 段:物质为液态,吸热,温度升高。
《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3、能用图象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会根据图象分析相关物理量的变化。
4、了解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2)熔化和凝固图象的分析。
2、难点(1)理解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不变但仍吸热或放热。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熔化和凝固图象,并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
三、知识梳理(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化成水、蜡烛受热熔化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结成冰、钢水浇铸成钢锭等。
(二)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1)定义: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
(2)常见的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萘等。
(3)晶体熔化的特点: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2、非晶体(1)定义: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2)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沥青、石蜡等。
(3)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在熔化过程中,非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三)熔化和凝固图象1、晶体的熔化图象(1)图象特点:图象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2)分析:图象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对应的温度即为晶体的熔点。
在熔化前,晶体温度不断升高;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结束后,温度继续升高。
2、晶体的凝固图象(1)图象特点:图象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2)分析:图象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对应的温度即为晶体的凝固点。
在凝固前,液体温度不断降低;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凝固结束后,温度继续降低。
3、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1)图象特点:图象中温度随时间不断变化,没有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合作探究: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1
2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50
52
54
55
石蜡温度/℃
40
41
43
45
46
48
50
52
54
56
58
60
问题1:根据海波和石蜡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关系),并结合实验分析,海波和石蜡在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
棋盘山中学导学案
科目:物理备课教师: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
熔化和凝固
课时
1
授课类型
展示引领课
学习目标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导学环节和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81页“物态变化”部分,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具体可以类比冰、水、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_________相互转化的。(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
问题5:熔化需要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凝固需要____________。
三、当堂训练:
1.物质从______态变成______态叫熔化,熔化要______热。
2.物质从______态变成______态叫凝固,凝固要______热。
图1图2图3图4
3.图1是____________图像(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或凝固”)
问题2: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这3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海波在熔化前温度____________,熔化中温度____________,熔化后温度继续__________。
石蜡在熔化前温度____________,熔化中温度____________,熔化后温度____________。
根据以上实验海波和蜡熔化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我们可以把固体分为_______和_______
给海波加热,海波的温度不断____________,当温度上升到_______℃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_______℃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换句话说:海波在一定的温度下__________,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_热量,温度保持__________)。给石蜡加热,在整个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___________(换句话说:石蜡没有一定的_________,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_热量)。
我们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
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晶体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等是晶体。
非晶体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等是非晶体。
问题3:晶体在____________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____。晶体__________熔点(选填“有”或“没有”),非晶体__________熔点。
图2是____________图像(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或凝固”)
图3是____________图像(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或凝固”)
图4是____________图像(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或凝固”)
4.固体的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__________。
9.某种晶体熔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试分析:
(1)这是熔化图像还是凝固图像?
(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
(3)这种物质固态时是什么名称?
(4)固液共存的时间有几分钟?
知识梳理
学习收获
学习困惑
问题4: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在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晶体在____________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____。晶体___________凝固点(选填“有”或“没有”),非晶体____________凝固点。有没有确定的熔点(凝固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____________,我们可以根据它来鉴定物质。
③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
6.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呈态。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40℃时呈态,-39℃℃时呈态或态,也可能呈态,-38℃时呈态。
7.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使窑里温度不至太低,菜不至冻坏。
8.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
(3)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
(4)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 )
(5)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题的是与非: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钢
固态氢
熔点/℃
-39
1 064
1 083
1 300
-259
①在-265℃时,氢是固态。( )
②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
常见物质:海波冰奈松香玻璃沥青食盐明矾金属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熔点和凝固点
______(选填“有”或“无”)
______(选填“有”或“无”)
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
吸收热量,温度
凝固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
放出热量,温度
熔化条件
5.下面几种说法,是对还是错
(1)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