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重点专业(航空服务)建设调研报告(精)

合集下载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调查报告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调查报告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是培养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方面人才的一个专业。

随着航空业的不断发展,航空公司对于服务品质和乘客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具备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需求也在增加。

2. 调查目的本调查旨在了解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对于该专业的认知程度、就业前景以及对专业课程和实践经验的评价。

3.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了线上问卷的方式,通过向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发放问卷,收集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4. 调查结果4.1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的认知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对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对该专业的目标和课程设置基本了解,并认为这个专业与航空公司对服务质量的要求相契合。

4.2 就业前景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

他们认为航空公司对于服务品质的重视将给予该专业毕业生较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客户服务、营销和运营管理等岗位上。

4.3 对专业课程的评价受访者对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普遍持认可态度。

他们认为这些课程包含了丰富的航空服务知识和管理技能,并能够满足他们未来在航空公司工作所需的专业能力。

4.4 对实践经验的评价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并提供了相关实践经验的机会,如实习和实训项目。

他们认为通过这些实践经验,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航空服务行业的工作环境和挑战,有利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5. 结论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对该专业持较高的认可度。

他们普遍认为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乐观、专业课程内容丰富、实践经验机会丰富等优点。

然而,也有少数受访者提到该专业与实际工作中的某些方面存在差距,建议在课程设置和实践项目中进一步与航空公司合作,提高专业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以上是本次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调查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希望能对该专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航空维修调研报告

航空维修调研报告

航空维修调研报告
航空维修调研报告
一、背景介绍
航空维修作为航空运输行业的重要环节,是确保飞机正常运行和飞行安全的关键。

随着航空业的蓬勃发展,航空维修工作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报告对航空维修工作进行调研,旨在了解航空维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调研内容
1. 调研目的
2. 调研方法
3. 调研对象
三、调研结果总结
1. 航空维修工作的现状
(1)航空维修工作的重要性
(2)航空维修市场的规模和需求
(3)航空维修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航空维修存在的问题
(1)设备老化和技术更新不及时
(2)人力资源短缺和维修员工素质问题
(3)维修成本高和效率低下
3. 对航空维修的改进建议
(1)加强对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引进
(2)加强对维修人员的培训和素质的提升
(3)优化维修流程,提高效率
四、结论
通过对航空维修工作的调研,发现航空维修工作在航空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也存在设备老化、人力资源短缺和维修效率低下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航空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需要加强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引进,加强对维修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同时优化维修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五、参考文献
(此处列出相关调研报告、论文、书籍等的引用文献)
六、附件
(此处可以添加一些调研数据、表格、图片等)。

航空服务服务专业行业调研报告

航空服务服务专业行业调研报告

航空服务服务专业行业调研报告航空服务服务专业是旅游服务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和航班数量的不断增加,航空服务服务专业也日渐壮大,成为旅游服务行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航空服务服务专业主要负责为旅客提供航空机票预订、值机、托运、行李寄存、餐饮服务、航班动态信息查询、退改签等服务,不仅影响着旅客的出行体验,也为整个旅游服务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航空服务服务专业起步较早,行业内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

据行业调查报告显示,随着国内航班数量的增加,航空服务服务专业的业务量稳步增长。

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主要航空公司完成的旅客运输量达到了亿人次,其中,机票预订量、值机量、托运量等服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整个行业呈现稳步发展态势。

虽然航空服务服务专业的发展较快,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航空运输业务的特殊性,航空服务服务专业的员工压力较大,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而员工的薪资水平较低,导致员工流动性大。

其次,航空服务服务专业的服务环节相对较多,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存在问题,服务质量的不稳定和不可靠会影响旅客的出行体验,降低整个航空服务服务专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

为了提高航空服务服务专业的服务质量和机构的品牌形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首先,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技能和服务水平,使员工有更好的薪资待遇和发展机会,从而减少员工的流失率。

其次,加强违规惩罚机制,及时对服务质量不达标的员工和服务质量不合格的服务机构进行处罚和整改,保障旅客的出行安全和服务质量。

最后,加强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旅客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的服务体验。

总之,航空服务服务专业是旅游服务行业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机构品牌形象,从而更好的服务旅客,为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航空服务英语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航空服务英语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航空服务英语企业调研报告范文The aviation industry ha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growth in recent years, driven by increased global travel and the expansion of low-cost carriers. As a result, the demand for high-quality aviation services, particularly those involving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is report presents the findings of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ole of English in the aviation service industry, with a focus on the specific need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enterprises operating in this sector.One of the primary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ssess the level of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required for various aviation service roles.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industry experts and a review of job descriptions, it became clear that English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many positions within the aviation service industry. From ground staff to cabin crew,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is essential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efficiency, and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passengers.In the case of ground staff, such as check-in agents and customer service representatives, the ability to fluently converse in English isvital for facilitating smooth check-in procedures, handling passenger inquiries, and addressing any concerns or issues that may arise. These employees often serve as the first point of contact for international travelers, and their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overall customer experience.Similarly, cabin crew member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safety and comfort of passengers during flights, must possess a high level of English proficiency. They need to be able to clearly communicate safety instructions, respond to passenger requests, and handle emergency situations, all while maintaining a professional and welcoming demeanor. The ability to effectively use English is not only a requirement for these roles but also a key factor in the delivery of exceptional aviation service.Beyond front-line staff,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extends to other areas of the aviation service industry, such as air traffic control, maintenance, and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is essential for coordinating operations, sharing critical information, and ensuring the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various aviation-related processes.The research also revealed the specific language skills that are most valued in the aviation service industry. In addition to general fluency in English, employers often seek individuals with strong listeningcomprehension, the ability to articulate complex information concisely, and the capacity to adapt their communication style to different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backgrounds.Furthermore, the study identified several challenges that enterprises in the aviation service industry face in terms of recruiting and retaining personnel with the desired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One of the key challenges is the limited pool of qualified candidates, particularly in regions where English is not the primary language. This has led to increased competition for talent and the need for more robust languag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programs.Another challenge is the ongoing evolution of English language requirements, driven by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aviation industry and the changing needs of passengers. Enterprises must continuously assess and update their language proficiency standards to ensure that their workforce is equipped to meet the dynamic demands of the sector.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the research has highlighted several best practices and strategies that aviation service enterprises can adopt. These include:1. Implementing comprehensive language assessment and training programs: Enterprises should develop robust language assessmentprocedures to evaluate the English proficiency of both new hires and existing employees. This should be followed by the provision of targeted language training programs to address any skill gaps and ensure that personnel maintain a high level of English proficiency.2. Fostering a culture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Aviation service enterprises should cultivate a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hat values and supports ongoing language development. Thi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incentives, mentorship program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language-learning opportunities into employee development initiatives.3. Collaborating with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Enterprises can establish partnerships with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such as language schools and aviation-focused programs, to ensure a steady pipeline of candidates with the required English language skills.4. Leveraging technology-enabled language learning solutions: The use of digital language learning platforms, virtual classrooms, and mobile applications can provide employees with flexible and accessible language training opportunities, enabling them to improve their skills at their own pace.5. Implementing multilingual customer service strategies: To cater to the diverse linguistic needs of passengers, aviation serviceenterprises should consider developing multilingual customer service capabilities, including the provision of translated materials, multilingual staff, and interpretation services.By adopting these strategies, aviation service enterprises can effectively address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need for high-quality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and position themselves for success in the ever-evolving global aviation landscape.In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underscores the critical role that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plays in the aviation service industry. From front-line staff to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English is a key driver of operational efficiency,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overall business success. By investing in language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and fostering a culture of linguistic excellence, aviation service enterprises can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ness, improve their service delivery, and better serve the needs of their diverse customer base.。

空乘专业毕业调研报告范文

空乘专业毕业调研报告范文

空乘专业毕业调研报告范文空乘专业毕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空乘专业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航空公司的空中服务人员,为乘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为了更好地了解空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对该专业的认知程度,本次调研将详细调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职业发展前景以及对该专业的评价,旨在为该专业的改善和优化提供参考意见。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本次调研对象为该校近五届空乘专业毕业生,调研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0份,回收率90%。

三、调研结果分析1. 就业情况根据调研结果统计,毕业生中有80%成功就业,其中60%选择了航空公司,20%选择了旅行社和酒店行业,10%选择了其他行业。

可以看出,航空公司是空乘专业毕业生的首选就业方向。

2. 职业发展前景在就业岗位方面,有60%的毕业生从基层开始,逐渐向高级岗位晋升;30%的毕业生能够直接进入高级岗位;10%的毕业生在进入航空公司后选择了行业转型,如转到市场拓展、企业管理等相关岗位。

毕业生对职业发展的评价较为积极,认为该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广阔,可以获得更好的晋升空间和薪资待遇。

3. 对该专业的评价在对该专业的评价方面,大部分毕业生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比较满意,有70%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

但也有部分毕业生对该专业有一些不满,认为学校在实践环节的培训不够充足,希望能加强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手段。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综合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开设更多与实践有关的课程,加强学生在航空行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2. 加强与航空公司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渠道。

3. 加强毕业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岗位特点。

4. 提高毕业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和服务技能,培养高素质的空乘人才。

5. 鼓励毕业生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和行业交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大学空乘专业调研报告

大学空乘专业调研报告

大学空乘专业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大学空乘专业的教育体系、培养目标、就业前景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为学生和潜在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参考。

一、教育体系:
大学空乘专业的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和实践训练两个方面。

专业课程涵盖航空理论、航空法律法规、航空服务等相关领域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实践训练包括模拟飞行实训、紧急应变演练、语言培训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培养目标:
大学空乘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养、扎实的航空基础知识和卓越的服务技能的航空服务人才。

学生应具备扎实的航空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灵活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能力,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就业前景:
大学空乘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主要就业方向包括航空公司的机组成员、地面服务人员、服务质量管理人员等。

航空公司是大多数空乘专业毕业生的首选就业方向,他们可以成为乘务员、空中安全员、啤酒舱服务员等,薪资待遇相对较高。

此外,一些大型酒店、旅行社等机构也需求空乘专业的人才,以提供航空旅游相关的服务。

四、研究重点: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 空乘人员的职业发展与晋升路径;
2. 空乘专业课程设置和优化;
3. 空乘专业培训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
4. 空乘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及就业竞争状况。

请注意:这些调研内容只是简要介绍,具体的调研报告需要更为详细和具体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空乘专业调研报告

空乘专业调研报告

空乘专业调研报告《空乘专业调研报告》背景:随着航空产业的蓬勃发展,空乘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

作为航空服务行业中的核心人员,空乘专业的培训和就业成为了热门话题。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空乘专业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其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指导相关人员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

我们对空乘专业学生、从业人员和相关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行业内相关专家进行了深度访谈。

同时,对国内外航空公司招聘信息和空乘专业的培训课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调研结果:1. 就业形势: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空乘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各大航空公司对于专业技能和语言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竞争日趋激烈。

2. 培训课程: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空乘人员的基础。

国内外的培训课程内容丰富,覆盖了安全教育、礼仪培训、服务技巧等方面。

3. 职业发展:空乘专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多样,从乘务员到机长都是值得考虑的职业选择。

同时,空乘人员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能力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结论:空乘专业作为航空服务行业的核心力量,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职业选择。

但要想在这一领域立足,需要具备坚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服务意识和不断学习的精神。

同时,对于即将步入这一领域的人员来说,要做好充分的职业规划和提前的准备工作。

建议:1. 加强就业指导:空乘专业学生在就业前需要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求职技巧和面试能力。

2. 拓宽职业发展路径:航空服务行业除了乘务员外,还有很多其他职业选择,学生应该对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兴趣做出评估,拓宽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3. 提高专业技能:学生应该通过学校的培训课程和业余时间的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空乘专业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也为相关人员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的职业发展有所帮助。

空乘专业调研报告

空乘专业调研报告

空乘专业调研报告空乘专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空乘专业作为一种新兴的航空服务行业,正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但是市场上关于空乘专业的调研资料相对较少,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空乘专业的就业前景、薪资待遇以及培训机构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提供给有意向从事空乘岗位的年轻人作为参考。

二、调研方法:1. 网络调研:通过搜索引擎和相关论坛,了解空乘专业的基本情况和相关就业信息;2. 问卷调查:设计一份问卷,调查对空乘专业感兴趣的年轻人的态度和期望;3. 实地调研:走访多家航空公司和培训机构,了解空乘专业的需求和培训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就业前景:通过网络调研和实地访谈获知,目前航空公司对空乘专业人员的需求量大于供应量,就业前景较好。

航空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为空乘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2. 薪资待遇:根据实地访谈了解到,空乘专业的薪资待遇相对较高,起薪普遍在3000-5000元之间。

此外,航空公司还提供丰厚的津贴和福利待遇,如包吃住、免费旅游等;3. 培训机构: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专门提供空乘专业培训的机构,包括一些大型航空公司的培训学校和民办培训机构。

这些机构会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包括礼仪、服务技巧、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内容。

同时,一些高校也开设了相关专业,提供学历教育;4. 岗位要求:根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了解到,航空公司对空乘专业人员的要求较高,除了要求身高、形象好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服务意识以及应急处理的能力。

四、总结和建议: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空乘专业的就业前景较好,薪资待遇较高,对于有意从事该行业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比较有吸引力的职业选择。

然而,由于岗位要求较高,建议有意从事空乘专业的年轻人在报考之前,提前准备相关技能和素质。

此外,选择一家良好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空乘专业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职业,但同样也是一项挑战性较大的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专业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重点专业 (航空服务建设调研报告依照本次上海市《关于对中等职业学校现有专业设臵进行梳理和调整的指导意见》要求, 学校对航空服务重点建设专业进行了专项调研和自我评估, 认为我校的航空服务目前的办学基础能力较强, 符合市重点专业建设的各项要求。

现将调研情况作如下总结:一、学校概况学校位于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毗邻浦东国际机场。

学校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60.4亩。

学校为国家级重点中职校, 2006年度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2009年度市实习就业先进集体,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主干专业“航空服务”为市重点专业(下设空中乘务、空港服务、航空安检专门化 ,国际航协(IATA 中国教学中心授权培训机构, 建设有国内首家上海市航空服务开放实训中心。

学校现有 75 个班级, 3034名学生,新生录取分数名列市中职学校前列,形成生源质量不断提升态势。

学校师资全部达到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中高级教师占 61.7%。

学校教育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考录取率多年稳定在考生数的 90% 以上,实习就业推荐率 100% 、录用率 97% 以上。

二、行业需求与专业规划(一行业需求浦东国际机场自通航以来, 机场吞吐量呈快速发展势头。

自 2008年 3月 26日上海浦东机场 T2航站楼、第三跑道和西货运区启用后,上海浦东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已达到 6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已达 420万吨,航班起降已达 49万架次。

上海虹桥机场定位为“ 点对点运行的国内枢纽机场” 后, 加紧建设第二跑道和第二航站楼, 现已正式投入使用。

目前, 上海虹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可达 3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将达 100万吨。

为此,在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之前, 上海基本确立了航空枢纽港地位。

此外, 上海机场集团从现在开始还将同步规划作为上海三大物流园区之一的空港物流园, 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物流平台。

基于航空业如此的发展势头以及我校拥有地理位臵便捷的独特优势,为区域经济服务, 为机场和航空公司服务是我们办学的主要方向。

同时, 我们注意到:航空运输在运营环节上融商务贸易、旅游业、餐饮业在内的延伸服务和增值服务。

如,浦东机场内供油、通讯、邮政、银行、商务中心、宾馆、娱乐中心、停车库等各种类型机构。

这些机构也需要大量人员充实各岗位群。

“十一五”规划指出:2005到 2020年中国民航净增就业岗位 50万 -70万个,每年需增加空港、地勤服务人员 4万 -5万人,加上各航空公司的自然减员, 都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及时补充。

2010年上海航空枢纽港的基本建成,为有志于航空服务事业的学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在未来几年需要大量的地勤人员和相关产业人员。

(二发展规划近年来,学校的办学始终站立在职业教育的前沿,把与市场接轨作为指导思想, 大力开展各类调研作为深化改革的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由危机意识转变为竞争意识、由追赶意识转变为跨越意识、由外延的扩张转变为内涵的发展, 战略地思考并实践学校可持续发展, 把学校的地域特点演绎为办学优势。

航空服务专业的建立,正是我们研究市场、发展创新结果。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对航空业现状及前景进行市场调研,时刻关注航空业发展现状特别是上海航空枢纽港建设情况, 搜索并整理有关材料, 包括行业发展、专业需求、岗位需求等方面,把“紧贴市场,服务企业”作为专业发展方向。

市场调研报告、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办法、课程设臵修改方案等各类教学文件及其滚动修改更是为专业的内涵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实现主干专业并带动其它专业,促使学校整体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专业基础条件(一办学历史与规模1.办学历史凭借上海航空枢纽港的建设,学校适时地将办学理念确定为“依托航企、服务社会”并进行扎实有效地实践。

2003年,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学校把“航空服务”作为龙头专业并逐步创建特色、打造品牌并引领其它专业联动发展。

2004年航空服务专业被市教委命名为上海市中职重点专业,并申报了空中乘务兼文秘、航空安检、空港服务专门化, 使专业建设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2.办学规模近几年来,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大大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社会声誉和满意度与日俱增,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学生争相报考我校。

2005~2009连续五年,航空服务专业提前招生面试人数均达 3000人,计划数与面试数比例近 1: 10,安检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高于普通高中控制分数线。

专业的紧贴市场,使学校连续五年招生名列新区前列。

近五年招生,我校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所有专业的招生计划, 不仅超额完成计划, 而且生源质量大幅提高。

目前,航空服务类在校生达 1453名。

(二专业特色1.依托地域特点,演绎办学优势97年以来,我们亲眼目睹着浦东国际机场的发展和上海航空枢纽港的建设历程, 敏锐地捕捉到这是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学校适时地将办学理念确定为“依托航企、服务社会” 并进行扎实有效地实践, 开发形成了以航空服务专业为主主干的系列专业。

这些专业以航空运输需要的技能型服务人才为培养目标, 受到了上海两大机场及东航、上航、南航、吉祥、春秋等航空公司的青睐和支持。

2.引入航企文化,优化学校文化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真正具备航空企业服务型人才的素质,让学生与岗位零距离。

学校以战略的眼光, 提出了“将航空企业文化引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 ,并将其视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研究航企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合, 努力探究两者的内在联系, 不断变革和创新我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把“现代开放, 严谨高效, 热情周到” 的航空业文化特征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元素, 从文化层面上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为学生的就业打开了良好的通道。

3.瞄准职业行为,培育礼仪修养为了塑造学生良好的自我形象,提高个人礼仪修养,适应未来服务岗位的要求。

我们努力创建礼仪特色学校, 在学生的礼貌礼节、仪表仪容等方面开展了全面而细致的教育工作。

根据航空企业的职业规范、职业礼仪,学校编制了《仪表仪容规范手册》和《服务礼仪》两本校本教材,为学生提供规范化仪表仪容和服务礼仪的标准和依据。

4.强化校企合作,提升育人质量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真正具备航空企业服务型人才的素质,努力让学生与企业的用人要求和岗位技能要求零距离,我们以“人格 +能力“为本,树立了“成才成器,成人成功”的教育理念。

我们强化校企合作,以民航企业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岗位要求为切入点,通过“德育智育美育共育、才能技能体能多能”的实施途经,培养学生具有“昂首挺立、亭亭玉立”的自信和气质,深化任务引领型课程的改革。

保证学生毕业后“拿手敢出手,出手就拿手” ,能达到民航的空中乘务、客运服务、安检等岗位要求。

(三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专业培养模式是由校内系统专业教学和校外顶岗实习两个部分组成。

自2006年起,我们校内的专业教学模式已经从“员工培训”和“订单培养”模式结合到案例教学和仿真实训相结合的模式。

自 2009年我校建成航空服务开发实训中心后,我们探索实践“做中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与航企岗位设备高度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教学, 让其他学生看到实训学生的操作过程。

同时, 我校还与相关民航企业一起, 探索对校外顶岗实习的学生的管理机制, 整理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体系, 进一步加大业务考核的力度, 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四课程与教学改革航空服务专业实行专业部管理模式,分为空中乘务、空港服务、航空安检三个专业部。

1.教学管理制度专业部由部主任对教学实施管理外,还遵从“教务处—教研组—教学人员” 的条线管理和指导, 经常研讨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质量监控、技能比武等事项, 并对教学活动情况进行了解和检查。

专业部严格日常教学管理, 部分文化课与专业课实行统一进度、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统一测试、流水阅卷、集体评分等, 既注意过程管理又注意教学质量目标管理。

2.质量监控措施(1严格课堂教学管理抓好教师的教学规范,经常检查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

(2严格考试管理把好考试质量关,部分课程实行考、教分离,统一阅卷,做好课程考试质量分析。

(3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努力改善实验教学条件,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制订了“实验室实训室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配备好实践指导教师。

(4实行教学评估与检查实行行政听课制度,邀请职教专家听课评课,建立了教学工作定期检查制度和教师工作考核制度。

3.教学文件为确保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使毕业生思想道德、知识技能、身心素质等方面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制定了一条列重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各类教学文件规范齐全,严格制(修订并执行教学计划,能按序滚动修改。

各任课老师能按照教学大纲、实训实习大纲要求,制定授课计划,撰写教案和讲课提纲。

4.课程建设课程设臵与实际工作任务相匹配,力求课程设臵更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让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构建。

加大外语、形体礼仪和人文等课程的比重。

重视教材选用的科学性、教材管理的规范性和教材采购及供应的时效性, 高度重视企业培训教材校本化与精品课程的的研发, 确保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体现了专业特色。

在航企等专家参与指导下, 研发出版了《民航概论》、《民航商务运输导论》、《民航旅客运输》、《服务礼仪》等 13本校本专业教材,精品课程《民航旅客运输服务》正在研发中。

由于教材以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 内容上切合专业实际和学生的认知基础, 并且引入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实物图片以及相关链接等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生的直观体验, 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使用过该系列教材的学生, 也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同时,该系列教材被南航上海基地客运部列为新员工培训教材。

5.教学改革(1立足岗位需要,推进教学改革近几年来,我们多次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修订,制定出涵盖岗位工种、业务范围、基本职业能力要求的教改规划,编制了《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师发展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及操作程序》 ,进行了课程、教材、教法的全方位改革。

实施了《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 ,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活动, 以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学校依据航空服务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行业准入资格要求,把外语(含小语种作为专业课来认真对待,在师资、课时等方面全力保障, 强化英语口语教学, 由教学能力强的英语教师担任班主任, 采用牛津教材。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通用技能水平学校在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方面采取的措施:针对学生培养目标,我们把新生入学教育、班级自主技能课、学科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习实训活动等作为实践课程来开展。

特别在学生技能实训中, 我们把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分为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