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样品采集方法
传染病样品采集方法

样品采集一、标本采集对象1、预警病例:2、医学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需要进一步研究地确诊病例。
3、其他需要进行诊断或排除者。
4、需要采集地环境标本。
二、标本采集要求1、从事标本采集地技术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和具备相应地实验技能。
在标本采集过程中,采集人员必须采取相应生物安全防护。
2、住院病例地标本由所在医院医护人员在当地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地指导下采集.(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标本采集技术方案)3、标本采集具体种类和数量由现场工作组确定。
4、密切接触者标本由当地疾控机构负责采集。
5、结果不好判断时,结合病程再次采样。
三、标本采集种类1、上呼吸道标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液、深咳痰液、最佳采集时间为发病后3天内。
2、下呼吸道标本;包括呼吸道抽取物、支气管灌洗液、肺组织活检标本.3、尸检标本:病人死后应依法尽早进行解剖,在严格按照生物安全防护地条件下进行尸检,主要采集肺、气管组织标本、条件允许下也可采集肝、肾、脾、脑、淋巴结等组织标本。
4、血清标本:每一病例必须采集血清标本.须采集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第一份血清应尽早(最好在发病后7天内)采集,第二份血清应在发病后第3—4周采集。
采集量要求5ml,以空腹血为佳,建议使用真空采血管。
5、其他标本:如果病例由腹泻症状,可采集粪便标本:有胸水者可采集胸水标本。
淤血点等。
四、标本采集方法1、咽拭子:用棉签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将拭子头浸入含4~5ml采样液地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注:亦可将鼻、咽拭子收集于同一采样管中,以便提高分离率,减少工作量.2、鼻拭子:将棉签轻轻插入鼻道内鼻腭处,停留片刻后缓慢转动退出。
以同一拭子拭两侧鼻孔。
将棉签浸入4~5ml 采样液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3、鼻咽抽取物或呼吸道抽取物:用与负压泵相连的收集器从鼻咽部抽取粘液或从气管抽取呼吸道分泌物.先将收集器头部插入鼻腔或气管,接通负压,旋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3ml采样液涮洗收集器1次4、咽漱液:用10ml不含抗菌素的采样液漱口,漱口时让患者头部微后仰,发“噢声",让洗液在咽部转动。
传染病样品采集方法

传染病样品采集方法1. 喉拭子(Throat Swab):将专用的喉拭子插入病患的口腔咽喉部位,轻轻向后刮拭。
采样时应避免与舌头和颊粘膜接触。
采样完成后,将喉拭子放入含有保护液的试管中。
2. 鼻拭子(Nasal Swab):将专用的鼻拭子插入病患的鼻孔中,沿着鼻腔壁轻轻刮拭,收集分泌物。
采样完成后,将鼻拭子放入含有保护液的试管中。
3. 喉咽部分泌物(Pharyngeal Secretions):采集方法类似于喉拭子,但是不使用喉拭子,直接让病患咽唾液入口后咳嗽,将咳嗽时产生的咽喉部分泌物收集入试管中。
4. 鼻咽分泌物(Nasopharyngeal Secretions):要求病患保持直立,将吸管插入鼻孔中,直至吸管底部与鼻咽交界处,用手指夹住吸管底部并吸取分泌物,然后将吸管放入采样容器中。
注意采样时要避免伤害鼻腔粘膜。
5. 痰液(Sputum):要求病患深呼吸几次,然后在舌头顶部用力咳嗽,尽量将咳嗽时产生的痰液吐出。
收集上午的第一次痰液,用无菌容器收集,并尽量避免采集唾液。
6. 血液(Blood):采用无菌技术,穿刺或放血管提取适量的血液,注意采样时要保持无菌环境。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传染病样品采集方法,如:7. 粪便(Stool):要求病患将大便排出到无菌容器中,搅拌均匀后采集适量样本。
8. 尿液(Urine):要求病患采集早上的第一次尿液,尽量用无菌容器收集样本。
9.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采用腰椎穿刺技术,将针头插入脊椎,以获得脑脊液。
10. 眼结膜炎患者眼结膜分泌物(Conjunctival Secretions):将无菌棉签轻轻刮拭患者眼结膜分泌物,收集到无菌容器中。
在进行样品采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采集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戴好手套、准备好相应的采样容器和试剂。
2.采集时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污染。
3.根据不同传染病的病原体特点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样品采集方法。
常见传染病样品采集

常见传染病样品采集【常见传染病样品采集】1:引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常见传染病样品采集的操作流程,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2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和实验室的医务人员。
2:采集前准备2.1 确定采集目的在进行样品采集之前,医务人员应明确采集的目的,包括检测特定传染病、确认感染的类型等。
2.2 准备采集工具和材料根据需要采集的样品类型,准备相应的采集工具和材料,例如采集棉签、采血针、尿液容器等。
2.3 检查采集工具和材料的完整性和消毒情况在进行样品采集前,检查采集工具和材料的包装是否完整,且确保已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
3:样品采集步骤3.1 样品采集前的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在进行样品采集前,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和护目镜,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2 采集不同样品的具体步骤针对不同类型的样品,进行如下的具体采集步骤:3.2.1 咽拭子采集步骤:先让患者张开口腔,用棉签沾取咽部分泌物,刮拭扁桃体和咽后壁,避免碰触舌头和牙龈。
3.2.2 鼻拭子采集步骤:将拭子插入鼻腔约2厘米,旋转数圈后取出,注意不要碰触鼻中隔。
3.2.3 采血步骤: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消毒后穿刺采血,并按照相应采血管的要求采集足够的血量。
3.2.4 尿液采集步骤:提醒患者先清洁外阴部,用无菌容器接尿,确保采集到足够的尿液。
4:样品处理与存储4.1 处理样品前准备医务人员在处理样品前,应先将样品适当标识,并确保配备了正确的实验室材料和试剂。
4.2 样品的处理方法根据不同的实验室需求,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离心沉淀、稀释等。
4.3 样品的存储方式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和条件进行样品保存,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传染病样品采集记录表- 样品处理记录表- 样品存储记录表6:法律名词及注释- 样品采集:指从患者身体中采集样品用于疾病诊断或研究的过程。
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现场采样跟实验室生物安全文档

(5)标本运输:
• 样本运输时须进行三层以上的包装。样本 采集后加无菌外包装,置于专用密闭盒 (金属或硬塑料材质)内,用具有吸水性 和柔软的物质填充固定,置于保温箱内; 由2人以上专人专车运送;短途(市内)运 送加冰保冷即可;长途运送需加干冰保冷; 空运需符合民航总局检疫部门有关传染性 物质运输的规定。采集的标本若不能在24 小时内送达实验室,则应尽快在-70℃以下 保存。
• (2)现场个人防护用品:手套、防护眼镜、符号“N95标 准的防护口罩、鞋套、白大衣、隔离衣、洗手液、75%酒 精等消毒液等。
• (3)采集患者样本一式三份,其中两份分别送两家有人 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检测条件的实验室同时进行平行检测, 一份样品备复核;
• (4)实验标本的采集:
•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警病例、疑似病例、病例和密切 接触者调查的标本包括鼻咽拭子或含漱液、血清以及死亡 病例的尸检肺组织、气管分泌物。
• 传染病分类:按人接触的传播途径不同分 • 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经肠道传播的传染病、经虫媒传
播的传染病、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 • (一)呼吸道传染病标本的采集和现场检测用品 • 呼吸道传染病概述: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
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部位侵入后引起的有传染性的 疾病。(所有呼吸道传染病都经空气,包括飞沫、尘埃、气溶胶等传播方式)
d、下呼吸道样品(适用于气管插管病人):收集气管吸取 液或支气管灌洗液5—10ml放入无菌、带垫圈的50ml螺 口塑料管中,立即密封。
d、 血清:采集5—10ml 全血放入带垫圈的螺口管中,不加 抗凝剂,待血液凝固后,分离血清,放置到-20℃以下 冰箱冷冻保存,血凝块经灭菌处理后弃掉。采集时间:
• 第一份血清应在入院后24小时内采集;第二份血清应在 发病后10—14天采集;第三份血清应在发病后22—28天 或出院当天采集。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采集、送检、处理流程

优化标本采集
加强标本保存和运输管理
改进标本采集方法,如采用更舒适的鼻咽 拭子采集方式,减少患者不适感和标本污 染风险。
确保标本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保持低温、 避免反复冻融,减少病毒降解和交叉污染 的可能性。
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
自动化技术应用
研发自动化标本处理系统,减少人工 操作环节,提高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行业发展趋势及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新型冠状 病毒核酸检测将更加快速、准确、便捷 ,为疫情防控和治疗提供更加有力的支 持。同时,随着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不 断完善,核酸检测将在未来公共卫生事 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VS
挑战
新型冠状病毒不断变异,对核酸检测的准 确性和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 全球范围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核酸 检测需求将持续增加,对检测能力和效率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技术的不 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不断 创新和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中保持竞争 力。
鼻咽或呼吸道抽取物
用与负压泵相连的收集器从鼻咽部抽取粘液或从气管抽取呼吸道分泌物。将收集器头部插入鼻腔或气管,接通负 压,旋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3ml采样液冲洗收集器1次(亦可用小儿导尿管接在 50ml注射器上来替代收集器)。
标本保存与运
保存
用于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当尽快进行检测;含胍盐保存液采样管采集 的标本可根据采样管说明书要求的保存条件及时间要求进行运送和保存。
个人防护
实验室人员需佩戴适当 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 罩、手套、防护服等。
消毒与灭菌
对实验室环境、仪器设 备和废弃物进行定期消
毒和灭菌处理。
生物安全培训
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生物 安全培训,提高其生物 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传染病病原标本采集和检测质量控制要求_概述说明

传染病病原标本采集和检测质量控制要求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将讨论传染病病原标本采集和检测质量控制的要求。
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准确有效的病原标本采集是确诊和监测疾病的关键步骤。
同时,为保证病原标本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质量控制也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概述传染病病原标本采集和检测质量控制的要求,并介绍相应的操作规范、设备选择与验证、样本处理与存储条件控制以及流行病学信息收集与报告要求。
1.2 文章结构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传染病病原标本采集要求、传染病病原标本检测质量控制要求、排查流行病学信息收集与报告要求以及结论及展望。
1.3 目的通过详细介绍传染病病原标本采集和检测质量控制方面的要求,旨在提高相关工作者对于该领域内操作规范的认识,并促进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同时,本文还将对相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和改进的建议与展望。
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确保传染病病原标本采集和检测质量控制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有助于提高传染病防控水平,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2. 传染病病原标本采集要求2.1 标本种类与采集方法传染病病原标本的种类和采集方法在确保准确诊断的同时,也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避免交叉感染。
常见的传染病病原标本包括血液、呼吸道分泌物、尿液、粪便、组织样本等。
不同的传染病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标本进行检测和诊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标本。
在进行标本采集时,应严格遵守消毒规范,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使用合适的采集工具。
根据不同标本类型,有以下一些常用的采集方法:- 血液:通过穿刺静脉或指尖采血。
获取血液样本前,需要先清洁皮肤,并在穿刺点周围进行消毒。
- 呼吸道分泌物:如咽拭子或口腔漱口液等。
在收集口腔样本时,可使用棉签或喉镜取样。
注意避免患者飞沫的扩散。
- 尿液:通常需要要求患者收集早晨排尿时的第一次尿液,使用无菌容器进行收集,并确保容器密闭。
- 粪便: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新鲜粪便样本,以避免细菌和寄生虫数量的改变。
规模化猪场常见传染病的样品采集方法_代洪波

规模化猪场常见传染病的样品采集方法代洪波,林 艳,周远成,吴江江,朱 玲(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 雅安 625014)实验室检测与分析主要针对动物的传染性疾病。
动物传染病是危害养殖业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它不仅可能造成动物大批死亡,而且某些人兽共患传染病还能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发展,饲养高度集中,一旦暴发传染病将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因此,做好规模化养殖场传染病检疫与监测至关重要。
样品采集是传染病检疫与检测的重要环节之一,关系到传染病检测的准确性与检测效率,本文就规模化猪场常见传染病的样品采集做一简要概述。
1 流行病学调查当规模化养猪场发现可疑传染性疾病病例后,应及时隔离病猪。
调查登记发病年龄、发病时间、发病率、死亡率、主要症状、用药情况以及疫苗免疫情况等,将调查情况随病料一起送检,便于综合分析。
2 不同疾病样品采集病猪剖检前应充分了解病史,对于可能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应谨慎处理,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并及时向相关防疫部门报告。
选择合适场所进行病猪剖检,避免病原污染扩大,病猪尸体需做无害化处理。
优先选取未大量使用药物治疗的病危猪进行剖检,病死猪最好在死后6 h以内进行剖检。
2.1 呼吸道疾病样品采集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主要传染性疾病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猪流感、猪伪狂犬病、猪巴氏杆菌病(猪肺疫)、猪支原体肺炎(喘气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萎缩性鼻炎等。
肺脏是呼吸道疾病检测的主要病料,也是呼吸道疾病实验室检测的最佳病料。
[1]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主要通过感染猪的肺脏,引起病猪肺脏炎症、坏死等病变,进而导致呼吸困难等。
肺脏是猪呼吸道疾病病原繁殖的主要场所,例如猪蓝耳病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主要侵袭肺泡巨噬细胞,病毒在肺脏的组织细胞内繁殖致病;细菌病原进入肺脏隐性感染时,扁桃体、血液中的含毒量较高,我们对种猪群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母猪扁桃体中的病毒检出率最高。
传染病疫情样品采样

采样器材的准备
准备好合适的采样器材,如拭子、采血器等,确保采样过程的顺利进行。
采样器材的消毒和重复使用
采样器材需要经过适当的消毒处理,以确保样品的纯净度,同时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如何保存和运输样品?
样品采集后,需要妥善保存和正确运输,以保证样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送样流程和注意事项
送样是将采集到的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的环节,需要遵循特定的送样流 程和注意事项。
样品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实验室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分析,包括细菌培养、PCR检测等,以获取病原体信息。
检测结果的判断和分析
实验室将根据样品的检测结果,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病原体,并进行相关数 据分析。
如何处理检测结果?
根据检测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和决策,制定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检测结果的报告和通报
及时准确地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发布疫情报告,以便迅速采取控制措施。
疫情监测与样品采样的关系
样品采样是疫情监测的重要环节,为及时掌握疫情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采样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不断改进和创新采样技术,能够提高采样效率和准确性,更好地应对传染病疫情。
大规模样品采集的措施和方法
大规模样品采集需要制定有效的措施和采样计划,确保采集到足够的样品进行分析。
样品采样的重要性
样品采样能够提供依据,帮助判断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和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样品采集前需要了解的事项
在进行样品采集前,需要了解适当的采集需要注意的事项
采样时需要正确佩戴防护装备、遵循采样规程,确保采集到的样品可靠和安 全。
采集样品的方法和技巧
采集样品的方法包括咽拭子、鼻拭子、血液等,不同传染病需要使用不同的 采集技巧。
如何防止采样过程中的交叉感 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品采集一、标本采集对象1、预警病例:2、医学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需要进一步研究地确诊病例。
3、其他需要进行诊断或排除者。
4、需要采集地环境标本。
二、标本采集要求1、从事标本采集地技术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和具备相应地实验技能。
在标本采集过程中,采集人员必须采取相应生物安全防护。
2、住院病例地标本由所在医院医护人员在当地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地指导下采集。
(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标本采集技术方案)3、标本采集具体种类和数量由现场工作组确定。
4、密切接触者标本由当地疾控机构负责采集。
5、结果不好判断时,结合病程再次采样。
三、标本采集种类1、上呼吸道标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液、深咳痰液、最佳采集时间为发病后3天内。
2、下呼吸道标本;包括呼吸道抽取物、支气管灌洗液、肺组织活检标本。
3、尸检标本:病人死后应依法尽早进行解剖,在严格按照生物安全防护地条件下进行尸检,主要采集肺、气管组织标本、条件允许下也可采集肝、肾、脾、脑、淋巴结等组织标本。
4、血清标本:每一病例必须采集血清标本。
须采集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第一份血清应尽早(最好在发病后7天内)采集,第二份血清应在发病后第3—4周采集。
采集量要求5ml,以空腹血为佳,建议使用真空采血管。
5、其他标本:如果病例由腹泻症状,可采集粪便标本:有胸水者可采集胸水标本。
淤血点等。
四、标本采集方法1、咽拭子:用棉签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将拭子头浸入含4~5ml 采样液地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注:亦可将鼻、咽拭子收集于同一采样管中,以便提高分离率,减少工作量。
2、鼻拭子:将棉签轻轻插入鼻道内鼻腭处,停留片刻后缓慢转动退出。
以同一拭子拭两侧鼻孔。
将棉签浸入4~5ml采样液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3、鼻咽抽取物或呼吸道抽取物:用与负压泵相连的收集器从鼻咽部抽取粘液或从气管抽取呼吸道分泌物。
先将收集器头部插入鼻腔或气管,接通负压,旋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
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3ml采样液涮洗收集器1次4、咽漱液:用10ml不含抗菌素的采样液漱口,漱口时让患者头部微后仰,发“噢声”,让洗液在咽部转动。
然后,将咽漱液收集于50ml无菌的螺口塑料管中。
无条件可用平皿或烧杯收集咽漱液并转入10ml螺口采样管中。
注:取鼻洗液和漱口液时,需预先了解患者是否对抗菌素有过敏史,如有洗液和含漱液中不应含有抗菌素。
5、深咳痰液:要求病人深咳后,将咳出的痰液收集于50ml含3ml采样液的螺口塑料管中。
6、呼吸道灌洗液:将收集器头部从鼻口处插入气管(约30cm)深处,注入5ml生理盐水,接通负压,旋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
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采集液涮洗收集器1次。
7、胸水:在B超定位下进行胸腔穿刺,抽取胸水5ml,置于无菌的塑料口管中。
8、肺组织活检标本:在超声或X线定位下,经皮穿刺取肺组织活检标本,置于含3ml采样液的塑料螺口管中。
9、尸检标本:每一采部位分别使用不同消毒器械,以防交叉污染;每种组织应多部位取材,各部位应取20—50g,淋巴结取2个。
10、粪便标本:采取5-10g粪便置于含5-10ml采样液无菌螺口管中,严格密封。
11、血清标本:用真空负压血管采集血液标本5ml,室温静止30分钟,1500-2000rpm离心10分钟,收集血清于无菌螺口塑料管中。
12、淤血点:选病人皮肤上的新鲜淤斑或淤血点,消毒后用针头挑破,挤出组织液,用无菌棉签蘸取先接种含双抗的葡萄糖增菌肉汤管中增菌8~12小时后分离培养或直接接种EPV平板,再涂片染色直接镜检。
涂片也可做免疫荧光检查。
13、尿液标本:取病人急性期尿液5ml加20ml无水乙醇,置4℃2小时,离心(3000转/分钟,15分钟),弃上清,收集沉淀部分加0.25ml磷酸盐缓冲液将其溶解,同前离心,吸取上清液检测脑膜炎奈瑟氏菌(Nm)群特异抗原麻疹、风疹:取病人急性期尿液5--10ml于无菌螺口塑料管中。
14、脑脊液(CSF):如果怀疑为脑膜炎,CSF是用于分离和鉴定病原体最好的标本。
取患者CSF2-3ml,注入无菌的试管内。
3000转/分,离心20分钟,用无菌吸管取沉淀物直接接种到10%羊血巧克力色琼脂平皿上做细菌培养。
CSF沉渣还可涂片,作革兰氏染色镜检。
CSF离心后的上清液可置-20℃,供做血清学检查脑膜炎奈瑟氏菌(Nm)群特异性抗原。
五、采样液1、普通肉汤2、ph7.4~7.6的Hank’s3、5%水解乳蛋白液。
为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在采样液中需加入抗菌素,以往抗菌素多用青、链霉素(每毫升含青霉素1000单位.链霉素100微克),近来发现不少种类细菌对它们具有耐药性,故近来多用庆大霉素(其终浓度为每ml采样液中加入0.1m1的l0mg/ml)水解乳蛋白5.0gNaCI0.85g加去离子水100ml高压灭菌后4度保存4、0.85%生理盐水六、标本运送1、实验室间传递的样品应为血清或血浆,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运送全血.和其他标本。
2、应采用WHO提出的三级包装系统2.1第一层容器:装样品,要求防渗漏。
样品应置于带盖的试管内,试管上应有明显的标记,标明样品的编号或受检者姓名、种类和采集时间。
在试管的周围应垫有缓冲吸水材料,以免碰碎。
随样品应附有送检单,送检单应与样品分开放置。
2.2第二层容器:要求耐受性好、防渗漏、容纳并保护第一层容器,可以装若干个第一层容器。
将试管装入专用带盖的容器内,容器的材料要易于消毒处理。
2.3第三层容器:放在一个运输用外层包装内,应易于消毒。
在第三层容器外面要贴标签(数量,收、发件人)。
3、血清和血浆样品应在28℃条件下由专人运送。
用于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的样品应在室温下1823℃运送。
每一包装的体积以不超过50ml为宜。
4、运送感染性材料必须有记录。
++七、样品接收1含有感染性样品的包裹必须在具有处理感染源设备的实验室内由经过培训的、穿戴防护衣的工作人员打开,用后的包裹应进行消毒。
2核对样品与送检单,检查样品管有无破损和溢漏。
如发现溢漏应立即将尚存留的样品移出,对样品管和盛器消毒,同时报告有关领导和专家。
3检查样品的状况,记录有无严重溶血、微生物污染、血脂过多以及黄疸等情况。
如果污染过重或者认为样品不能被接受,则应将样品安全废弃。
并要将样品情况立即通知送样人。
4打开标本容器时要小心,以防内容物泼溅。
样品处理时若内容物有可能溅出,则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戴手套进行。
同时应戴口罩、防护眼镜,以防皮肤或粘膜污染。
5、接收样品时应填写样品接收单。
八、拒收样品1、严重溶血、微生物污染、血脂过多以及黄疸等情况2、样品破碎、样品溢出的情况3、没按要求进行样品包装三层保护的情况4、样品姓名、编号脱落,模糊的情况5、无送检单,有送检单没领导签字和公章的情况九、样品保存l、标本应在低温下,24小时内运送至实验室。
标本至实验室后,病毒分离标本应尽快进行接种分离,48h内能进行接种的可置于4℃保存,如未能接种应置-70℃或以下保存。
2、血清标本可在4℃存放一周,长期保存置-20'C或以下。
3、试验前血清标本以56℃30分钟处理,去除非特异性物质及补体4、用于抗原和核酸检测的血浆和血细胞样品应冻存于-20℃以下,进行病毒RNA检测的样品如需保存3个月以上应置于-80℃。
5、用于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的样品不能长期保存,样品采集时间超过48h则不可检测。
在室温下(1823℃)保存和运输样品,避免极端温度(冷冻或过热)。
超过37℃的温度会破坏细胞,对血液学和流式细胞仪的检测有影响。
天气热时,需要用一个隔热的容器装样品,并且把这个容器放于++另一个有冰袋和吸热物质的容器中。
这种方法有助样品的保存。
CD4和CD8T淋巴细胞样品采集、运输和接收++1样品的采集1.1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分别用于血液学检测和流式细胞仪的免疫表型检测。
1.1.1用于血液学检测的抗凝剂(1)EDTA(1.5±0.15mg/ml血液)。
(2)在血球分析仪生产商允许的时间范围内检测,不超过30h,不检测超出抗凝时间范围的样品。
1.1.2用于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检测的抗凝剂(1)用K3EDTA抗凝,收集样品应在30h以内,尽早(8h以内)处理。
(2)用ACD或肝素抗凝,收集样品在48h以内,尽早(8h以内)处理。
1.2静脉采血收集血样,将血液注入一个事先加入适当抗凝剂的试管(有条件者最好用真空试管)。
1.2.1当收集儿童样品时,采用儿童用注射器、小试管。
1.2.2采血后立即握住试管两端,颠倒混匀数次,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匀,以防止凝固。
1.3准备适当数量的样品管1.3.1当同一样品的血球检测和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检测在同一个实验室内进行时,用1个装有K3EDTA的试管即可。
1.3.2在所有其它条件下用2个试管(用K3EDTA作血球检测,用K3EDTA、ACD或肝素作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检测)。
1.4对所有样品编号,并写明日期和收集时间。
2样品运输2.1在室温下(1823℃)保存和运输样品,避免极端温度(冷冻或过热)。
超过37℃的温度会破坏细胞,对血液学和流式细胞仪的检测有影响。
天气热时,需要用一个隔热的容器装样品,并且把这个容器放于另一个有冰袋和吸热物质的容器中。
这种方法有助样品的保存。
2.2尽可能快地将样品送至免疫表型检测实验室。
2.3如需运送样品到其它地点时,应将装样品的试管放于一个防漏的容器中,并将此容器放于一个装有充足的吸水性物质的纸罐中,以防止震动并可吸收所有因试管破裂漏出的血液。
盖紧纸罐,用橡皮带系紧。
2.4应选择特定的方案,并且安排合适的时间收集和运输样品。
3样品接收3.1样品到达以后立即检查试管及其所装的血样。
3.2如有以下现象发生,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3.2.1如果样品较热或较冷,但没有明显的溶血或结冰,可以处理样品,但要在工作表的报告上注明温度条件。
不要马上加热和冷冻样品以使其达到室温,因为这样会对免疫表型检测的结果产生不利的影响,散射光模式的不正常会显示出所受到的影响。
3.2.2不可检测溶血或结冰的样品。
3.2.3不可检测凝血的样品。
3.2.4如果样品的采集时间已超出48h,不可检测。
流脑标本采集1、脑脊液(CSF):如果怀疑为脑膜炎,CSF是用于分离和鉴定病原体最好的标本。
取患者CSF2-3ml,注入无菌的试管内。
3000转/分,离心20分钟,用无菌吸管取沉淀物直接接种到10%羊血巧克力色琼脂平皿上做细菌培养。
CSF沉渣还可涂片,作革兰氏染色镜检。
CSF离心后的上清液可置-20℃,供做血清学检查脑膜炎奈瑟氏菌(Nm)群特异性抗原。
2、血液:疾病早期,病人高热时采取静脉血5~7ml,往盛有50ml葡萄糖肉汤的三角瓶内注入3~5ml血做增菌培养。
留2ml血注入无菌试管内分离血清,做血清学检查脑膜炎奈瑟氏菌(Nm)群特异抗原和急性期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