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合集下载

肾移植术后患者急性心力衰竭的观察和护理

肾移植术后患者急性心力衰竭的观察和护理

02
肾移植术后患者急性心力 衰竭概述
急性心力衰竭的定义
•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功能异常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 不足,进而引起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的一种临床综 合征。
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等心血管疾 病。
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心脏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异常,导致心脏输 出量减少,进而引起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 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
体征主要包括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心脏杂音等。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乏力 、水肿等。
辅助检查主要包括心电图、超声心 动图、血液检查等。
03
肾移植术后患者急性心力 衰竭的观察
临床观察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 率、血压、呼吸频率等,以及 患者的临床表现,如是否有呼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 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 ,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方案。
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病情等患者的 个性化护理方案也需要进一步探讨和
实践。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监测患者的血压,观察收缩压 、舒张压、脉压等参数,以及 血压的波动情况。
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包括左 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等, 以及是否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 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 生化、血气分析等,以了解患者 的全身状况和是否存在电解质紊
乱。
进行心肌酶学检查,包括肌钙蛋 白、肌红蛋白、CK-MB等,以
急性心力衰竭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其预防和护理具有重要 意义。

肾移植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有哪些

肾移植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有哪些

肾移植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有哪些肾移植手术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它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然而,就像任何重大手术一样,肾移植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了解这些并发症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后续治疗至关重要。

感染是肾移植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患者在术后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止排斥反应,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得身体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的侵袭。

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肺部、泌尿系统和手术切口等。

肺部感染可能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泌尿系统感染则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

一旦发生感染,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术后另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急性排斥反应通常发生在术后数天至数月内,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移植肾区疼痛、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等症状。

慢性排斥反应则发生较为缓慢,可能在术后数月甚至数年后逐渐出现肾功能减退。

排斥反应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肾穿刺活检等。

对于排斥反应,及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是关键。

移植肾的血管并发症也不容忽视。

肾动脉狭窄可能导致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

其原因可能是血管吻合技术问题、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免疫因素等。

肾静脉血栓形成则可能引起移植肾肿胀、疼痛、血尿等。

这些血管并发症需要通过血管造影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泌尿系统并发症也时有发生。

尿瘘是其中之一,表现为尿液从手术切口或其他异常部位流出。

输尿管梗阻可能导致肾盂积水、肾功能损害,原因可能是输尿管扭曲、狭窄或外部压迫。

这些并发症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来修复或重建泌尿系统的正常结构。

术后的代谢性并发症也需要关注。

比如,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问题。

长期的高血压和高血脂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血糖则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或加重。

因此,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并通过饮食控制、运动以及药物治疗来维持这些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浅析肾脏移植术后的临床护理

浅析肾脏移植术后的临床护理

浅析肾脏移植术后的临床护理摘要】目的通过医护人员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

方法密切观察病情、排斥反应的治疗与护理、预防感染、用药治疗与护理、健康教育。

结论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从而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决定作用。

【关键词】肾移植观察护理肾脏移植是指将异体的健康肾脏移植给慢性肾衰病人,是目前终末期肾病病人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1.手术前护理除常规术前准备外,还应包括1.1进行充分的透析:常规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均可作为肾脏移植前准备,移植前血液透析不得少于16次。

通过有效的透析,使病人的一般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水钠潴留及贫血得到纠正,这样才有条件接受移植。

据欧洲透析移植中心的统计数据报告,经过维持透析2年以上的病人接受移植,其移植肾的存活率可以明显提高。

1.2输血:术前1个月内给予少量输血(2~4次)有助于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近年来有文献报道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也可以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1.3配型:对于活体供肾病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及ABO血型必须相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低于10%,淋巴细胞毒性试验应低于10%。

尸体供肾病例血型应相同,HLA-DR最好相配,淋巴细胞毒性试验应低于10%。

1.4心理准备:慢性肾衰竭病人由于病程长,易产生抑郁、失望、自卑、依赖等不良心理,同时还存在对移植既抱希望而又有恐惧心理,以及对可能发生的排斥反应紧张等。

护士要向病人介绍肾移植的现状,提供有关肾移植的基本知识,包括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发生的问题,通过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减少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和不安,保证在移植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另外,还应嘱其家人尽量多与病人谈心,了解其心理活动,使病人尽快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

2.手术后护理2.1密切观察病情: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尿量的改变,术后三天内每小时观察一次,以后根据病情改为每4h观察一次。

肾移植术后的护理

肾移植术后的护理

肾移植术后的护理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以往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

随着医学的发展,目前利用同种肾移植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成功的肾移植可以使患者免除透析的必要,这比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更能有效的治疗肾衰,从而使病人获得新生。

长时间肾功能衰竭给病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和肉体折磨,肾移植手术又一次给病人创伤,再加上经济上的负担、生活中的困难、活动范围的狭小等,致使肾病病人个性变异,心理负担加重,此时,肾移植病人需要亲切的关怀和周到的生理护理。

那么,肾移植手术后怎么护理?标签:肾移植术后;并发症;护理肾移植(renal transplantation)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但直到50年代肾移植才成为临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地方法。

【2】起初,肾移植被放置于大腿部,与股静脉连接,从50年代中期开始,尝试把移植肾放置于髂窝部,这个部位被沿用至今。

肾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一、肾移植术完毕后早期的护理1、取平卧位,移植侧下肢屈曲15°-25°,以减轻切面疼痛、减轻手术血管吻合处张力,有利于愈合。

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及有无外科并发症。

2、监测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

术后2日内每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各一次,平稳后每2小时测量1次。

记录每小时尿量、颜色,情况允许,可延至每4h记录一次。

【1】a、体温:每天至少测量一次,若体温高於37.5c或有类似感冒的情形应立即通知医生。

因为体温是判断排斥反应和有无感染的重要指标。

b、脉搏、呼吸:24h后若病人脉搏稳定后可改为4h测定一次。

若脉快弱,,BP下降时,应考虑有休克的表现。

c、血压:术后24H内,收缩压应在130mmHg以上,收缩压>180mmHg,已引起高血压危象;收缩压<110mmHg,易影响肾移植血流灌注。

【3】为提高肾移植的灌注流量,术后收缩压可维持在12-20kPa(90-150mmHg);d、中心静脉压:CVP动态监测可谓维持病人水、电解质及出入量平衡提供依据,促进移植肾功能早起恢复,正常值为5-12H2O。

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昆明肾脏病医院650000 陈亚波[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方法,对本院2000年以来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观察,总结临床护理措施及预防对策。

结果,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排斥反应、尿漏、肾小管坏死等,主要对策为药物冶疗,放置引流管及术前积极预防措施。

结论,术后护理,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减少及预防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肾移植并发症护理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有效而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能够使病人摆脱透析的痛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我院自2000年以来,成功地为近600例病人施行肾移植手术,现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进行探讨。

1、出血是最早出现的并发症之一,表现形式有肾血、移植肾自发性破裂、移植肾血管破裂,临床上患者突感移植肾区剧痛,也可出现膀胱刺激征、休克、移植肾区隆起、局部压痛、反跳痛等体征,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观察引流液性质及量,监测血常规及凝血五项等化验指标,以便及时处理,主要护理措施为积极防治,观察生命体征及引流液的情况,加强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多卧床休息。

2、感染肾移植术后感染是患者致死常见原因,病死率高达40-78%,现在由于组织配型的进展,减少抗排斥药的剂量,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使感染率明显下降,但感染仍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主要有泌尿系感染,口腔感染,切口及皮肤感染和肺部感染,尤以肺部和泌尿系感染最为常见。

为预防肺部感染,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咳痰、定时拍背、雾化吸入,观察痰液的性质和量,每日进行空气循环消毒,严格探视及隔离制度,增强病人体质,减少病原体入侵。

对于泌尿系感染的防治,做到每日2次用稀碘伏会阴冲洗,大小便后保持清洁,每日2次用呋喃西林进行膀胱冲洗,观察病人尿液情况及自身症状,因此应对患者采取严密的保护性隔离措施及无菌技术操作。

3、排斥反应排斥反应是肾移植失败的原因,根据其发生性质分为以下类型:超急性、急性、慢性、迟发型。

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1急性排斥反应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急性排斥反应,当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时,临床上有四大典型症状:体温升高,血压增高,尿量锐减或无尿,移植肾区胀痛。

早期正确地发现移植排斥反应是有效治疗及提高移植肾存活率的先决条件,为此在护理上应做好下列几点。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观察腹痛的性质,是否有伤口疼痛或移植肾区胀痛,未确诊前禁用止痛剂。

2)保持各引流管固定通畅,严密观察支架管引流液的性质及量,记录每小时尿量。

支架管引流液的观察是早期发现排斥反应的有效手段,术后一定要保持支架管内的尿液排出通畅,如不滴尿,考虑支架管是否受压、弯曲、扭折、接头松脱及支架管内是否有小凝血块,如排除上述因素,应考虑为排斥反应。

立即通知医师行抗排斥反应的冲击治疗(冲击疗法是指较大剂量,较高浓度和较快速度从静脉输入皮质类醇药物,以求迅速控制排斥反应)。

3)在行冲击治疗的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全身有无慢性感染病灶,肾移植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①肾移植受者术前长期透析,常常存在贫血、凝血功能障碍、蛋白质消耗,导致免疫力减退。

②肾移植手术打击致抵抗力暂时下降。

③术前带有病菌未得到及时治疗。

④术后大剂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明显降低免疫力。

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包括CMV、EBV、疱疹、艾滋病病毒);真菌(包括念珠菌、曲霉菌、陷球菌等);寄生虫(症原虫、弓形体、卡氏肺孢子虫)等。

其好发部位:肺部、伤口、尿道、皮肤、口腔等部位。

4)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感染可提高人肾存活率,护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做侵入性操作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②由于大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导致白细胞急剧下降,极易发生感染,遵医嘱正确采集血标本行血象及血培养检查,及时送检。

③遵医嘱予抗感染药物。

④在病人因感染而发热时,严密监测体温,观察热型,详细记录。

⑤注意卫生宣教,让病人掌握感染危险因素的相关知识,学会应用适当的防范措施如:戴口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全身皮肤、口腔、会阴部清洁,适当锻炼,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以增强体质等。

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肾移植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方法,对于一些严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来说,是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

然而,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其病情的变化,并给予适当的护理才能够确保术后康复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针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进行探讨。

一、病情观察要点1. 术后生命体征观察: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的监测和变化情况的记录。

特别需要关注体温的升高是否与感染相关,以及血压的升高是否存在排异反应的可能性。

2. 尿量观察:注意术后患者尿量的变化情况,正常的尿量可以反映肾脏功能恢复的程度。

如果尿量减少或者不存在尿液,可能是肾排异反应或其他并发症的表现。

3. 血液检测:定期进行血常规、肾功能指标和免疫学指标的检测,以判断肾移植的稳定性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4. 体重观察:密切关注术后患者体重的变化,可能存在水肿或营养不良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5. 术后精神状态观察: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睡眠质量等,及时发现可能的心理问题并给予心理支持。

二、护理要点1. 术后休息与运动: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但也要适度促使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恢复术后肌肉力量和促进血液循环。

2. 饮食护理:根据医嘱提供适宜的饮食,注意提供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

避免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控制液体摄入量,有助于减轻肾脏的负担。

3. 术后药物管理:根据医嘱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和其他相关药物,如抗感染药物、利尿剂等,维持肾移植的稳定性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 个人卫生护理:提供患者个人卫生的需求,包括洗浴、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减少感染的风险。

5. 注意心理健康:给予术后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鼓励其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总结: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对于术后康复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通过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血液检测等,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肾排异反应。

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工作 单 位 :10 1 长 沙 市 中 南大 学 湘 雅 二 医院 泌尿 器 官 移植 40 1
中 心
压、 肾动 脉 吻 合 口狭 窄 等 是 主要 的肾 前性 因素 , 肾性 因素 主要 为 肾小 管 急性 坏 死 、 加速 和 超 急排 斥 反 应 、 神 经 蛋 白抑 制 剂 中毒 钙 等 , 最 常 见 的 为移 植 肾急性 肾小 管 坏 死 , 在 尸体 肾移植 中的 但 其 发生率 约 为 2 % 6 %,而 活体 肾 移植 的 急性 肾小 管坏 死 发 生率 0 5
大程 度 上决 定 于护 理 , 本文 就 肾移 植术 后并 发 症 的 观察 与护 理 综
述 如下 。
升 高伴 有 畏寒 , 量突 然 减少 或无 尿 , 尿 移植 。 肾区疼 痛 , 肌 酐及 尿 血
素 氮升 高 。发 生机 制 与体 液免 疫有 关 。应 尽早 治 疗 ,给 予 A G T、
易 发 生 , 旦发 生 应 及 早切 除 移 植 肾 , 止 已坏 死 的 移 植 肾 留在 一 防
性 移 植 肾功 能 减退 和 肾体 积 缩 小 , 有 不 同程 度 的蛋 白尿 、 血 伴 高
压 和贫 血等 症状 。目前 尚无 明确 有效 治 疗 。因此 护 理上 加强 随访
及 时治 疗 , 确 诊宜 停 用大 剂量 免疫 抑 制 剂 , 一旦 给予 低 蛋 白饮食 、 抗 血 小板 药物 , 时再 次 肾移植 1 必要 6 1 。
l 慢 性 排 斥反 应 多 发 生 于 肾移 植术 后 6 月 ,特 别 是 术 后 1 - 4 个 年 。是 影 响移植 长 期存 活 的重要 因素 , 程进 展缓 慢 , 植 肾功能 病 移
逐 渐 减退 。一 般认 为 以体 液 免疫 为 主 的过程 , 临床 上表 现 为进 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急性排斥反应
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急性排斥反应,当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时,临床上有四大典型症状:体温升高,血压增高,尿量锐减或无尿,移植肾区胀痛。

早期正确地发现移植排斥反应是有效治疗及提高移植肾存活率的先决条件,为此在护理上应做好下列几点。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观察腹痛的性质,是否有伤口疼痛或移植肾区胀痛,未确诊前禁用止痛剂。

2)保持各引流管固定通畅,严密观察支架管引流液的性质及量,记录每小时尿量。

支架管引流液的观察是早期发现排斥反应的有效手段,术后一定要保持支架管内的尿液排出通畅,如不滴尿,考虑支架管是否受压、弯曲、扭折、接头松脱及支架管内是否有小凝血块,如排除上述因素,应考虑为排斥反应。

立即通知医师行抗排斥反应的冲击治疗(冲击疗法是指较大剂量,较高浓度和较快速度从静脉输入皮质类醇药物,以求迅速控制排斥反应)。

3)在行冲击治疗的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全身有无慢性感染病灶,肾移植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①肾移植受者术前长期透析,常常存在贫血、凝血功能障碍、蛋白质消耗,导致免疫力减退。

②肾移植手术打击致抵抗力暂时下降。

③术前带有病菌未得到及时治疗。

④术后大剂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明显降低免疫力。

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包括CMV、EBV、疱疹、艾滋病病毒);真菌(包括念珠菌、曲霉菌、陷球菌等);寄生虫(症原虫、弓形体、卡氏肺孢子虫)等。

其好发部位:肺部、伤口、尿道、皮肤、口腔等部位。

4)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感染可提高人肾存活率,护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做侵入性操作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②由于大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导致白细胞急剧下降,极易发生感染,遵医嘱正确采集血标本行血象及血培养检查,及时送检。

③遵医嘱予抗感染药物。

④在病人因感染而发热时,严密监测体温,观察热型,详细记录。

⑤注意卫生宣教,让病人掌握感染危险因素的相关知识,学会应用适当的防范措施如:戴口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全身皮肤、口腔、会阴部清洁,适当锻炼,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以增强体质等。

2尿量的变化
2.1多尿期指术后24 h内每小时尿量达800~1 200 ml以上。

其原因与患者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水、钠潴留,血尿素氮增高引起的渗透性利尿,术中用利尿药物以及供肾因低温保存损害而影响肾条小管吸收等因素有关。

血液电解质测定大多为钾、钠增高。

此期如处理不当,必定会引起低钾和低钠综合征以及严重脱水等并发症。

在此期一定要加强护理。

1)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颜色、性质,判断是否多尿期。

2)保持输液管道通畅及保持出入量平衡,防止水、电解质紊乱,掌握补液的原则,根据医嘱准确及时地完成大剂量的输液。

输液速度根据每小时尿量多少进行调整,如患者血压、心率稳定在正常范围内,输液滴数与排尿滴数基本同步。

3)观察患者眼睑、四肢及全身皮肤的脱水情况。

如皮肤干燥、弹性差,待病人肠蠕动恢复后,除完成大量补液外,适当地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皮肤、呼吸道所蒸发的水分。

2.2少尿期或无尿期指24 h尿量少于400 ml。

如患者术后尿液每小时少于30 ml,护士在病情观察中首先考虑到全身血容量低,其原因可能是术前透析过度脱水,术中创伤渗血较多而又未能及时补足,则术后可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此时可在短时间内增加输液量,若尿量随之增加,则可能是输液不足,调整输液速度,补足血容量后再给予利尿剂,尿量即可明显增加,若经以上处理尿量仍不增加,血压有上升趋势,则进一步查找少尿或无尿的原因。

在此期间注意以下几点。

1)输液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多,滴数控制在15~20滴/min,甚至暂停输液。

2)保持出入量平衡,准确记录24 h出入液体量,尤其是老年及心脏功能较差的患者,防止心功能衰竭、肺水肿的发生。

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心慌、气促,呼吸困难,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等肺水肿先兆症状,如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予减少回心血量(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限制入量,双下肢下垂等)改善缺氧(吸氧3~5 L/min,湿化瓶内加入50%的酒精行氧气湿化以改善缺氧),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及时正确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及血液透析等处理。

3)限制患者的入水量,进低盐饮食。

4)对患者心理的护理,因尿量的变化是直接观察移植肾功能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

患者见尿少,会产生心理负担,情绪变化较大。

安慰患者,多与之交谈,说明通过利尿剂、辅助透析等对症处理,可在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

必要时让有类似病史并获正常移植肾功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教,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地等待移植肾功能恢复。

3移植肾破裂
肾组织肿胀,组织压力超过包膜所能承受的张力,可发生肾破裂。

其临床表现为肾区剧烈疼痛,继而大出血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其发生原因为:移植肾实质的高度水肿,其水肿主要是急性排斥反应或供肾缺血后发生肾功能衰竭所致;术后腹压突然增高,如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等。

预防及护理要点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防治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保持术后导尿管通畅,保持患者大便通畅,减轻腹压。

2)观察伤口渗液、渗血情况,如患者突然伤口渗血过多,移植肾区出现疼痛性包块,继而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增快,考虑为移植肾破裂,立即通知医生行紧急手术探查。

3)局部按压止血,为移植肾探查术做好准备,立即建立两条以上静脉输液通道,保持输液通畅,维持血压,快速输新鲜血等。

使病人安静,必要时遵医嘱予镇静药物,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4尿瘘
尿瘘为肾移植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当,必然会造成感染等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发生尿瘘的原因为:外科手术因素,感染,排斥反应,血供障碍,组织愈合不良,导尿管堵塞引流不畅等。

其护理要点如下。

1)密切观察伤口渗液情况,如切口渗液有尿液的气味和成分,局部引流量增多,而导尿管引流液较少,应考虑为尿瘘,详细记录引流液及渗出液的性质及量。

2)保持伤口敷料干燥,一旦渗湿立即更换,预防切口感染。

3)保持各引流管的通畅,每天按无菌操作更换引流管,减少感染。

4)因尿瘘,带管引流的时间较长,患者易烦燥,注意加强心理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