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研制度汇编

合集下载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范本(三篇)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范本(三篇)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教研活动是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每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

第三条教研活动应以问题为中心,注重实效,推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全校范围内的教研活动。

第二章教研组织机构第五条学校设立教研组织,由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和各年级、学科组长为组员。

第六条校本教研组织应设立学术委员会,负责教研活动的规划与评估。

第七条各年级、学科组应设立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和指导教研活动。

第三章教研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第八条学校每学期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包括教研主题、教研形式、时间安排等。

第九条教研组长应根据计划,组织教研活动,并提交教研报告。

第十条教研活动可采取集中研讨、课堂观摩、研究项目等形式进行。

第十一条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资源,支持教研活动的进行。

第四章教研成果的应用与分享第十二条教研成果应及时应用于教学实践,并进行评估和总结。

第十三条学校应定期组织教研交流活动,教师之间分享教学经验和成果。

第十四条学校应建立教研成果档案,保存和管理教师的教研成果。

第五章教研评估与奖励第十五条学校应定期评估教研活动的效果,对教研成果进行评价。

第十六条学校应根据教研成果给予教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称号。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学校将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十八条本制度自制定之日起施行,修改时须经学校相关部门批准。

以上为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范本,具体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范本(二)尊敬的校领导:我校本教研工作制度的制定旨在加强学校教研工作的组织管理,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为此,我校制定了如下的本教研工作制度,特向贵校汇报如下:一、组织机构1.校教研组:负责全校范围内的教研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由校领导亲自担任组长,校级教研骨干担任成员,负责制定教研计划和计划的执行。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5篇)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5篇)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是指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交流的工作制度。

下面是一份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的参考:1. 目标和任务: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目标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研任务包括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教材教辅的研究和选择、教学评价的研究等。

2. 组织机构:小学校本教研工作一般由教务处或教研组负责组织和协调,在校长的领导下实施。

教务处或教研组可以设立教研小组,根据学科或教学特点进行划分。

3. 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可以包括教育教学会议、教研讨论、教学观摩、教学比赛等形式。

教研活动的内容可以根据教师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可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

4. 教研成果的应用:教研成果应用是教研工作的重要环节。

教研成果可以通过教改实验、示范课、教学研讨会等方式在学校内部进行推广和应用。

也可以通过学术交流、教育出版等方式对外宣传和推广。

5. 教研经费和奖励:学校应为教研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用于购买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举办教学评比等。

对于取得优秀教研成果的教师,可以给予奖励和表彰。

6. 教研评估和考核:学校应建立教研评估和考核制度,对教师的教研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

评估和考核的内容可以包括教研方案的制定、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教研成果的应用等。

总而言之,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是一套保证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交流的规范和机制,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能够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2)是指小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进行管理的一套规定和制度。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1. 教研组织机构:确定教研组织机构,包括教研组长、教研组员等职位设置和职责分工。

2. 教研计划制定:每学年初制定教研计划,明确各学科教研的重点、目标和时间节点。

3. 教研活动安排:根据教研计划,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包括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案备课等。

小学校本教研学习制度范文(三篇)

小学校本教研学习制度范文(三篇)

小学校本教研学习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本课程教研学习工作,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校本课程教研学习是指学校根据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组织教师开展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活动。

第三条学校本课程教研学习的目的是使教师掌握新课程理念、新教育方式,积累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第四条学校本课程教研学习的具体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教育教学观摩等。

第五条学校本课程教研学习的形式包括集体活动和个人研修两种。

第六条学校本课程教研学习的对象为全体教师,包括任课教师和学科组长、备课组长等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第二章组织与领导第七条学校应设立教研组织机构,负责学校本课程教研学习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第八条学校本课程教研组织机构的职责包括:制定教研计划、推进教研项目、组织教研活动、指导教师教研工作等。

第九条学校本课程教研组织机构应由校长担任组织和领导工作,由教导处、教研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协助完成具体工作。

第十条学校本课程教研组织机构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教研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向教师发布教研指导和相关文件。

第三章教研资源与保障第十一条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教研资源,包括教研室、教研材料、教研设备等。

第十二条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研资料库,收集整理有关教育教学的经验材料和学术研究成果。

第十三条学校应建立教研经费,保障学校本课程教研学习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教育教学研究第十四条学校本课程教研学习应重视教育教学研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第十五条学校本课程教研学习应定期组织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如教学观摩、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文章撰写等。

第十六条学校本课程教研学习应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项目的申报,提升教师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第五章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第十七条学校本课程教研学习应重视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第十八条学校本课程教研学习应定期组织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如教学研讨会、教学交流课等。

小学校本教研规章制度范文(三篇)

小学校本教研规章制度范文(三篇)

小学校本教研规章制度范文根据小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和教研活动的特点,制定如下规章制度:一、组织架构与职责1. 教研组:负责组织和协调小学校各科目教研活动,拟定年度教研计划,收集、研究、评价教学资料,并进行教学研讨和交流。

2. 教研组长:负责教研组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制定教研活动的时间安排和流程,组织教师参与教研。

3. 教研组成员:全体小学校教师,根据学科和专长进行分组,参与教研活动。

二、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1. 教案研讨:根据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讨论和研究教案的编写、使用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评价:学科教研组成员相互观摩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反馈,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教育教学研讨会:定期举行学科教育教学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和教育界人士进行讲座和指导。

4. 教育科研课题:组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三、教研成果的评价与奖励1. 教研成果评价:根据教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进行评价和鉴定,认真评选优秀教研成果。

2. 教研成果奖励:对于取得优秀教研成果的教师和教研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四、教研活动的管理与保障1. 教研经费:学校提供教研经费,保障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2. 教研档案:建立教研档案,存档教研资料和研讨记录,方便查阅和总结经验。

3. 教研报告:教研组长每学期向校领导汇报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和成果。

4. 教研交流:积极与其他学校和教研机构开展教研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以上是小学校本教研规章制度的基本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和完善。

小学校本教研规章制度范文(二)尊敬的家长和教职员工:在小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规范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

特制定本教研规章制度,以促进小学校的良好发展和卓越教学成果。

一、教研组织1. 学校设立教研组织,以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 教研组织由学校领导指导,并由具备一定教学经验和优秀教学能力的教师担任组长。

中心小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中心小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通过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管理制度,规范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二章教研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教研领导小组下设教研组,负责具体教研活动的开展。

第六条教研组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等组成,负责本学科教研活动的策划、实施和总结。

第三章教研活动内容与形式第七条教研活动内容主要包括:1. 教学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2. 教学实践研究:开展教学实践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经验交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 教学反思与改进: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

5. 教学竞赛与展示: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展示教学风采,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第八条教研活动形式主要包括:1. 集体备课: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2.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

3. 教学研讨: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4. 教学反思: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文章。

5. 教学竞赛: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展示教学风采。

第四章教研制度与考核第九条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确保教研活动有序开展。

1. 教研计划: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本组教研活动计划。

2. 教研记录:各教研组做好教研活动记录,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等。

3. 教研总结:各教研组定期对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第十条建立教师教研考核制度,将教研工作纳入教师考核体系。

1. 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出勤、表现、成果等纳入教师年度考核。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范文(三篇)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范文(三篇)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范文是指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交流与合作的一种机制。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研讨会: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会,以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问题和研究教学方法。

2.观摩课:教师可以相互观摩课堂教学,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可以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从成功中获得经验。

4.教材解读: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探讨教材的内容和目标,提炼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5.课题研究:教师可以研究某一特定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以提高对该领域的认识和掌握,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6.集体备课:教师可以组织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和制定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的质量和连贯性。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研究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解读教材等活动,教师可以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同时,小学校本教研制度还能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范文(二)【导言】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加强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素养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校制定了本教研制度,旨在促进教师共同探讨,分享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是本校小学教研制度的范本:【第一章总则】一、目的和任务小学校本教研制度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二、原则(一)科学性原则: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应贯彻科学性原则,充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紧密联系教学实践,推动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合作性原则:本教研制度倡导团队合作,鼓励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研究,深入挖掘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汇编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汇编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汇编和评价:教研活动应该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设计教研活动时,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注重教师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评价教研活动时,应该注重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程度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以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介绍了小学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意见,强调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校本教研的理念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教研时间包括集体时间和个体时间,教研形式包括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多种形式。

教研活动应该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评价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程度。

1.To create a rigorous。

pragmatic。

democratic。

and relaxed atmosphere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we need to change the XXX among teachers。

and carry out collaborative research.2.XXX' awareness of self-research。

XXX。

XXX problems。

and enhance thei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Thiswill help them to maintain a nal life state while in a research state.3.XXX.4.XXX subjects。

change the tendency of over-emphasizing the subject's n。

and promote mutual exchange and mutual n.5.XXX: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 should XXX and research plan。

小学教研工作制度(三篇)

小学教研工作制度(三篇)

小学教研工作制度是指对小学教师进行教研工作的规范和要求,以确保教研工作的高效性和质量。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小学教研工作制度的内容:1. 教研组织:建立小学教研组织,明确教研组织的职责和权责,并确定教研组的组长和工作人员。

2. 教研计划:制定每学年的教研计划,包括教研的内容、时间安排和目标。

3. 教研主题:确定每学期的教研主题,以引导教师进行系统的教研活动。

4. 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包括研究教学理论、教材解读、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分享等。

5. 教研成果:要求教师完成教研成果的汇报和分享,可以是教案、教学视频、教学反思等形式。

6. 教研评估:对教师的教研成果进行评估,定期进行教研成果的评审和总结。

7. 教研资金:为教研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用于教研活动的实施和教研成果的奖励。

8. 教研交流:建立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机制,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教研交流。

9. 教研记录:要求教师对教研活动进行记录,包括教研过程、教研成果和反思等。

10. 教研奖励:对有突出教研成果和表现的教师进行奖励,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工作。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小学教研工作制度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小学教研工作制度(二)是指针对小学教师进行教研工作的相关制度和规定。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括在小学教研工作制度中的内容:1. 教研组织机构:确定教研小组的组织架构,确定教研组织的职责和权限等。

2. 教研计划:制定每学期的教研计划,包括教研主题、目标、时间安排等。

3. 教研课题:确定每学期的教研课题,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研究等。

4. 教研活动:安排定期的教研活动,如教研讨论、观摩课等,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教研成果评价:对教研成果进行评价,并进行奖励和鼓励。

6. 教研档案管理:建立健全教研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教研成果、教材、教案等的归档和存储。

7. 教研经费管理:确定教研经费的使用范围和管理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汇编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生命。

为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学校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校本教研的理念: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二、校本教研的任务:
在先进教育理念与千变万化教育实践之间沟通桥梁,使先进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并产生积极成果。

把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执行者角色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

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成为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

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三、教研时间:
1、集体时间:
每周各科的教研日。

2、个体时间:
由教师个体自定。

四、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

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倡导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

1、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思考、省视、分析,自定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培训计划以及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并形成研究性论文。

2、同伴互助:
以学科小组为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

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批评,各抒己见;以教师产生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
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名刊及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另一方面将专家、教研员请进学校,引进他们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4、学校为教师开展教研提供硬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校园网、图书馆,为教师学习、收集理论资料提供滚动性条件。

五、教研活动的设计
1、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弧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地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教师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研究开展和建设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积极主动地争取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

4、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互通有无,互相促进。

六、教研活动的管理
1、教导处组织教研组制定学期教研计划,并由教务处审核。

2、教研组做好教研活动过程记录和教研活动总结。

3、教研实行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结果制度。

4、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教研并实行考勤。

5、教研组各组员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并协助教研组长做好管理工作。

6、各教研组活动情况应及时汇总反馈。

七、校本教研的奖励。

1、将教师的提高与教师"发展性评价等级"结合。

2、每学年评选"优秀教研组",并给予表扬奖励。

3、对优秀的教师个人,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4、与教师个人期终"教育教学量化等级"挂钩。

校本教研评价制度
一、学校校本课程评价任务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具体承担。

二、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要分学科制订,科学、合理、细致,具有教育和发展功能。

三、对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评价要以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为标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动化。

四、校本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更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培养其综合素质与能力。

五、校本课程评价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要注重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校本课程不断革新、不断适应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机制
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而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生命。

为了抓好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特制定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一、校本教研组织机构:
1、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教研组长
职责:⑴、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⑵、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深入校本教研第一线,与教师一起开展课题研究。

⑶、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⑷、适时聘请专业人士来校指导校本教研工作。

2、校本教研工作小组
组长:李庆华
成员: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
职责:①制定学校校本教工作计划,指导各教研组课题开展工作;
②收集、整理学校校本教研的各种资料,总结学校校本教研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提出建议;
③定期完成对各教研组、课题组、教师个人的评价工作,向领导小组推荐本校校本专家人选。

3、校本教研专家组:
校外:县进修各学科教研员,县科研所科研人员。

校内: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

二、校本教研的主要任务:
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在教育教学中研究与设计思想,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本课程开发的能力。

三、校本教研的形式及教研活动要求:
1、校本教研的形式:
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为主要活动形式。

以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实践探索、信息交流及各种活动形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倡导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形式教研活动。

2、教研活动要求:
营造务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阵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形成理论学习和反思结合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各个校本教研小组必须做好教研活动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好教研活动,做好活动记录、资料收集、总结整理,活动总结等工作。

四、校本教研促进措施:
以教师的校本教研工作成效作为教师的“两考一评”中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每学期开展一次校本教研小组评选活动。

对优秀教师个人,优先选派外出学习、评优等。

引进竞争机制,把在校本教研中成绩突出的教师收到校本教研工作小组,给他们分任务,压担子,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五、校本教研的后勤保障措施:
1、学校后勤工作员应树立为教学服务,为校本教研服务意识。

2、积极创造条件为校本教研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3、学校后勤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4、每学期为校本教研筹措一定经费,以保障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校本教研岗位制度
一.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校教研组的特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并督促检查落实。

二.按计划安排好教研活动。

组织全组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观念,开拓眼界,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能力。

三.督促检查本组教师落实教学常规情况,做到钻研大纲、教材,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组织复习。

四.教研组长每周听课至少 2 节,并组织本组教师互相听课,总结成功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

五.培养青年教师着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全面提高素质。

六.承担有关本学科的教研专题,组织写好学术论文。

七.督促本组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