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考察报告.doc
园林调研报告

园林调研报告近年来,园林建设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城市美化和人民休闲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园林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对多个城市的园林进行了调研。
通过实地走访和专业人员的访谈,我们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首先,我们观察到城市园林建设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大。
各地的园林建设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公园和绿地,还包括了城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主题公园等多种类型。
这些园林不仅满足了市民的休闲需求,也起到了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的作用。
其次,园林建设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在过去,园林建设更注重绿化和美化,而现在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一些城市,我们看到了一些创新的园林设计,比如屋顶花园、立体绿化等,这些设计不仅美观,还能够有效利用空间,提高城市的绿化率。
另外,园林建设也在注重文化传承和教育意义。
一些园林在设计中融入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特色,成为了城市的文化名片。
同时,一些园林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市民前来参与,增强了市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最后,我们也发现了园林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园林在管理和维护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了设施的老化和环境的恶化。
同时,一些园林的规划和设计并不够科学合理,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善。
综上所述,园林建设在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们建议在未来的园林建设中,应加强对园林的管理和维护,注重园林的生态和文化功能,同时加强规划和设计,确保园林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们的调研报告能够对园林建设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谢谢。
园林绿化建设考察报告

园林绿化建设考察报告园林绿化建设考察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一直是各级政府争相关注的重点工作,它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兴旺。
为了更好地了解园林绿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特派团队前往某市进行考察,并撰写此报告,以供参考。
二、考察目的1. 了解园林绿化建设的现状,包括规模、投资等情况;2. 探讨园林绿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3. 分析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4. 总结成功的园林绿化建设案例,以供其他城市借鉴和参考。
三、考察方法1.调研问卷:通过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居民对园林绿化的意见和建议。
2. 实地考察:前往各个重点区域,参观园林绿化项目,了解工程进展和设计理念。
3. 数据分析:收集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统计图表。
四、考察情况1.园林绿化现状:某市的园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市内绿化面积达到了XX万平方米,人均公园面积超过3平方米。
市政府每年都会下拨专项资金,用于绿化工程的建设和维护。
2.园林绿化的意义和价值:园林绿化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它能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提高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
其次,园林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景观价值,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从而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此外,园林绿化还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增加社交和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社会和谐。
3.园林绿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园林绿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区域的绿化设施老化严重,需要进行修缮和更新。
其次,由于部分地区的土地资源紧缺,园林绿化的空间受到限制,需要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
此外,其对园林绿化建设的认识也存在差距,需要提高各级政府和居民对园林绿化的认识和重视。
4.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园林绿化建设的财政支持;二是加强园林绿化的规划和设计,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四是加强跨部门的协作和合作,形成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园林绿化建设。
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情况汇报

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情况汇报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环境美化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加强城市园林建设,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全国各大城市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市作为一个发展较快的地级市,积极响应国家“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本文将对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二、工作开展情况1.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绿化是创建园林城市的重要内容,我们市高度重视绿化工作,把城市绿化摆在重要位置,大力推进绿化建设,其主要工作包括:•加快公园建设:公园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方便市民的漫步游览,市政府在去年新建了一批公园,同时对现有公园进行了全面升级,在设施、绿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进。
•健全绿化配套设施:绿化需要充足的水源和养护维护,我们市除了大力加强绿化建设之外,还建设了多处蓄水池和水坝等水源设施,以保证城市中心地区的绿化需要。
•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在城市的主要道路、公园和广场等地,我们市开展了多项绿化美化工程,规范绿化管理和养护机制,使城市绿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2.城市建筑管理城市建筑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美化至关重要。
我们市从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全方位的建筑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建筑外墙美化:我们市采用多种方式对城市建筑的外墙进行美化,如进行彩绘、雕刻等艺术装饰,增强城市美感。
•公共建筑场景化:我们市在公共建筑物中采用了多种场景装饰,如LED幕墙、人工水景、追光灯等,使公共场所更加美观。
•城市广告规范化:我们市加强了城市广告的规范化管理,控制广告数量,将漂亮而不影响城市美感的广告合理放置。
3.城市交通管理城市交通管理是城市环境美化的重要内容,我们市始终把交通管理作为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工作,主要工作如下:•实施环保交通:我们市对所有公共交通工具进行更新,减少污染排放。
•推进共享单车规范化管理:我们市打造了共享单车“绿色巡逻”环节,规范骑行行为,推进共享单车管理工作。
国 家园林城市创建总结报告

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总结报告《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总结报告》国家园林城市是一个城市生态文明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投入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对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的总结报告。
一、创建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市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
二、创建工作的主要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了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2、科学规划引领编制了高起点、高标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确保城市绿化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3、加大绿化投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公园绿地、道路绿化、防护绿地等建设,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绿化项目。
4、推进公园建设新建和改造了一批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和社区公园,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
5、注重道路绿化按照“一路一景”的原则,对城市主次干道进行绿化提升,打造了多条绿色景观大道。
6、加强生态保护加大对自然山体、水体的保护力度,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生态质量。
7、推广立体绿化鼓励和引导单位、居民开展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增加城市绿量。
8、强化绿化管理建立健全绿化养护管理制度,加强对绿化工程的质量监督和养护考核。
三、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效1、城市绿化指标显著提升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有效缓解,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3、城市景观更加优美公园绿地分布均匀,道路绿化各具特色,城市整体景观品质大幅提升。
4、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市民有了更多的休闲健身场所,绿色空间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好去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5、促进了经济发展良好的城市环境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了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园林城市创建调研报告

园林城市创建调研报告园林城市创建调研报告为了探讨园林城市的创建和发展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有关园林城市创建的调研。
我们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城市为对象,包括苏州、新加坡和巴黎。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1. 园林城市创建的意义园林城市的创建可以提供一个宜人的生活环境,同时具备良好的生态和生活品质。
这样的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居民和游客,推动经济的发展,并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2. 园林城市的特点园林城市的特点是绿化率高,绿地空间充足,同时有各种各样的公园和花园供人们休闲和娱乐。
这些城市注重保护和修复环境,使城市更加生态友好。
此外,公园和花园的设计和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以苏州为例的园林城市创建经验苏州被誉为“园林之城”,它的园林景观和城市布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苏州注重传统园林的保护和发展,同时结合了现代城市规划的理念。
这使得苏州成为一个具有和谐美感的生态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4. 以新加坡为例的园林城市创建经验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国家,它注重城市的绿化和绿色设计。
新加坡通过在建筑物和公共空间种植植物,减少污染和空气温度,并提供了丰富的绿地和公园给居民和游客使用。
这种策略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还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5. 以巴黎为例的园林城市创建经验巴黎是一个拥有众多公园和花园的城市,比如凡尔赛宫和卢浮宫花园。
巴黎注重将自然环境与城市结合,通过园林景观打造了一个浪漫而宜人的城市。
这些公园和花园不仅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也成为城市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园林城市的创建是一个全面考虑城市设计、环境保护和居民需求的过程。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公园和花园,可以打造一个绿色、宜人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园林城市的创建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园林绿化建设考察报告

园林绿化建设考察报告报告标题:园林绿化建设考察报告一、考察目的:此次考察旨在了解园林绿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园林绿化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考察范围:考察范围主要涵盖城市公共园林、社区园林、企事业单位庭院绿化等多个方面。
三、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园林绿化项目,包括城市公园、景区、居民小区等,记录了设计风格、植物分布、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情况。
2. 采访调查:与相关园林绿化从业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经验、困难和发展方向。
四、考察结果:1. 设计风格:园林绿化设计风格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导,注重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强调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 植物选择:注重引进本地植物,减少外来物种的种植,增强植物的适应能力和生态功能。
3. 设施设备:现代园林绿化项目配备了先进的灌溉系统、照明设施、连通网络等,提高了管理和维护效率。
4. 绿化管理:绿化项目的管理及维护工作得到了加强,注重病虫害防治、肥料的使用等方面。
五、存在问题:1. 技术水平不均:一些地区的园林绿化建设技术水平仍较低,难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2. 建设标准不一:不同地区对园林绿化建设的标准存在差异,需要统一规范。
3. 城市化影响:城市化进程加快,园林绿化的用地面临压缩,需要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六、建议:1. 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园林绿化从业者的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
2. 完善标准规范:建立统一的园林绿化建设标准和评估体系,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
3. 科学规划:在城市化过程中,要科学合理规划园林绿化用地,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和空气品质。
4. 合作共赢: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应积极合作,共同参与园林绿化建设,共享成果。
七、结论:园林绿化建设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提高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途径。
需要加强管理和规范,提高技术水平,使园林绿化项目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
同时,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应共同参与园林绿化建设,共同享受建设成果。
2024园林绿化建设考察报告

2024园林绿化建设考察报告我国的园林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综合工程,包含着众多的施工类别与环节,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文针对当前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提出一些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一、现代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综合性强现代园林绿化工程作为园林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由多种学科的内容组成,并且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内容与市政、建筑、灯光、假山等有机集合,既保持自身美观的特点,又满足工程项目的基本功能需求。
实施对象活体现代园林绿化工程主要针对有生命的植物进行施工,利用具有不同季节生长特性的绿色植物,营造出丰富的园林景观效果,并且通过设计,使得这些绿色植物发挥生态平衡的功能作用。
养护管理的长期性现代园林绿化工程并非一次性工程项目,其养护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特征,为保障绿化成果的持久,需要不断的进行养护与管理。
二、加强现代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的措施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在现代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检验标准,并且严把质量检验关卡,对绿化材料质量、苗木质量、土壤质量、管线材料质量等进行严格检验,把好材料关。
同时加强工程质量检查工作,确保各道工序都符合设计标准与质量要求。
并设置专人对绿化项目进行负责,在栽植之前进行严格检查,杜绝不合格工序进入。
科学合理进行植物配置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植物的配置直接影响着绿化的效果和持续稳定发展。
要针对城市的环境特点选择植物,对于一些不适合在当地环境中生长的植物要严格控制引入,防止盲目跟风带来的生态破坏。
同时要做好乔木、灌木、地被的多层植物配置工作,增加绿量,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效益。
加强园林绿化后期养护管理在绿化后期养护管理上要充分体现设计理念,景观的丰富度与和谐度要相辅相成。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维护管理人员精心策划和全程跟踪工程项目进度,并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情况。
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使绿化养护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园林城市创建调研报告

园林城市创建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城市的创建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园林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绿化、生态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模式。
本文将对园林城市创建进行调研,并分析其意义、目标及实施方法。
二、园林城市的意义园林城市的创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园林城市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中的绿地和公园能够提供休闲、娱乐和锻炼的场所,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其次,园林城市的创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园林城市注重绿化,能够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
同时,园林城市也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能够有效地减少洪涝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第三,园林城市的创建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园林城市能够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品质,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同时,园林城市也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经济收入。
三、园林城市创建的目标园林城市的创建有着明确的目标。
首先,要注重绿化,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
通过合理的绿地规划,提供更多的公园和绿化空间,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
其次,要加强生态保护,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通过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三,要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园林城市创建需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通过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四、园林城市创建的实施方法园林城市的创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实施方法。
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将绿地和公园的布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和绿地质量。
其次,要注重植被的选择和管理。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进行合理的植被配置和管理,确保绿化效果和生态效益。
第三,要加强城市的环境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城市环境质量状况,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环境。
最后,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园林城市创建的认识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考察报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技术报告》项局长电视片已完成初稿,请审定。
有几处数据请指定专人填好后报我。
定稿后,请让摄制人员与我交流一次,我有些具体的建议可供他们参考。
张俊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日新姿焕古城荆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技术报告(征求意见稿)从空中看荆州,沿江布局的城市宛若一幅色彩斑斓的长卷,舒展在楚都故地。
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腹地。
总面积4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50万,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6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69万。
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这里是楚文化发祥之地,三国文化中心,近代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湖北省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
荆州曾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襟江带湖,沃野千里,具有天然园林水乡之形胜。
近几年来,为营造更美好的人居环境,荆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人水和谐城市的目标。
为此,全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楔机,全民动员,举全市之力,打响荆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市绿化建设攻坚战。
字幕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2009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决定。
市里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市建设、规划、财政、国土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发了《荆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
创建活动全面启动后“四大家”领导分头挂帅,市、区两级政府上下联动,广大市民热心参与,市建设部门带头攻坚。
按照城市绿化增面积、上档次、创特色、出亮点的总体思路,拆除了一大批侵占绿地的违章建筑,实施了一大批重大园林绿化工程,全城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浇出一片新绿。
字幕二、保障制度日益完善为科学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近几年来,荆州按照国家园林绿化标准,瞄准先进城市水平,结合自身城市特点,编制和实施了《荆州市绿地系统规划》、《荆州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荆州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10多项专项规划,形成了规划引导建设,建设展示新绿的良好发展态势。
为从建设的源头要绿,从工程的监管中增绿,近几年来,荆州注重抓好园林绿化保障制度建设,相继出台了《荆州市城市绿化实施细则》、《荆州市“五线”管理办法》、《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城市建设项目绿色图章制度的通知》等20多项政府规章,在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中形成了工程设计有准则,项目实施有比例,竣工验收有标准的全过程绿化监管制度,以软实力的提升推动了绿化硬件建设。
字幕三、景观保护延续文脉荆州,是一座有着26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同时又是一座水资源丰沛的滨江之城。
近几年来,为彰显古都魅力,展示水乡靓丽,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突出了古城和水系两大主题,并初步实现了绿拥古城,清水串城的建设目标。
为蜀汉关羽始建的荆州古城垣,具有土城、砖城和水城三结合的特点,被专家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
为了使完壁锦上添花,从1997年起开始建设总面积为5平方公里的环城公园。
如今沿内城垣已建起浓荫覆盖的内环道,串连起开元观、玄妙观、张居正故居、关公祠等九大景点;沿外城垣则建成了龙舟赛场、金凤广场、屈原岛、金桂飘香园等八大景区。
实现了“内环道行车、城墙上走人、外环道跑马、护城河荡舟”的建设目标。
放眼古城公园,但见金凤展翅欲飞,龙柱直刺苍穹,河水碧波荡漾,仿古马车穿行在桃红柳绿之中,迷人的美景令人留连忘返。
与此同时,荆州古城的三义街、德胜街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古城的人口外迁计划已经开始实施,整体历史景观风貌正在恢复之中。
荆州南滨长江,北临长湖,两沙运河故道穿城而过,形成了河渠纵横交错,湖塘星罗棋布的独特水景观。
近几年来,为建设人水和谐的水乡园林城市,荆州投巨资对护城河、荆沙河、荆襄河等水体进行了清淤治污,沿河建起了游园、步行道、亭阁、休闲林带等设施。
如今人们徜徉在河边,伫立在湖滨绿荫下,仿佛又能感受到那欠违的水乡气息,依稀听见逝去久远的运河桨声。
荆州的古树名木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些建有档案卡,实行挂牌保护的“寿星树”,见证了古城变迁的苍桑。
这是章华寺内的楚梅,传为楚灵王筑三休台时所种,至今仍是枝繁叶茂,傲雪花开;这几株曾是明辽王府的银杏树,历经了水火兵燹,却依旧是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字幕四、绿化建设硕果满枝荆州地处平原,没有山川绿化优势。
为给城市增绿量,绿化建设上档次,近几年来,市政府累计投资2亿,实施了以市城区道路、沿河、临湖风景林带为骨架,以海子湖、八岭山、沮漳河、荆江大堤外围生态绿化为支撑的城市绿化战略,并收获了喜人的绿化硕果(字幕显示)荆州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8%,建成区绿地率31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1平方米,其它各项绿化建设指标逐年呈上升态势。
荆州城市道路绿化总体呈六横十三纵布局,城区主干道多为双排或多排行道树,注重道路的功能分隔,乡土树种的引种,以及乔木、灌木与花卉的结合,同时还推广了林荫停车场建设。
(字幕显示)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958%,道路绿化达标率877%。
城区河道因地臵宜地进行了绿化。
古城垣北边的两河四岸,外荆襄河段的河滩公园等以自然岸线为主,一派田园风光;荆沙河、江津湖一带则建成滨河滨湖游园、曲桥、亭阁,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字幕显示)河道绿化普及率938%。
见空布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在社会已蔚成风气,市民把对绿色的渴望化为了实际行动。
这是一条曾被称为“黑水塘”的老街,如今是闻名全国的健康巷。
这是古城内的荆东小巷,两壁的诗画令人目不暇接。
在全民绿化活动中,已涌现出沙市热电厂等(字幕显示)市级园林绿化单位家。
最大化的提升居住区绿地面积,已成为荆州房地产开发的双向选择。
近几年来,绿地面积超过总用地面积35%(字幕显示)的新建小区已占到新建小区总数的95%。
这是新城国际小区,垂柳、小桥、小溪,一派江南园林风韵。
这是丽景嘉园小区,别致精巧的绿化,仿佛是能工巧匠修剪出的盆景。
每到初春植树季节,从市长到普通市民都会怀揣着一个绿色的约定,走向大堤、走向街头、走向田野,用新植出的一行行新绿,去渲染城市明天的浓荫。
近几年来,(字幕显示)城区义务植树成活率达%,保存率%,尽责率%。
在全民义务植树已形成定制的今天,绿化树木的认建认养,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中已成风气,爱绿护绿已成为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几年来,荆州园林绿化基础工作日益扎实推进。
(字幕显示)已建成凤凰山植物园等苗木生产基地359公顷,占建成区面积的%,苗木自给率%。
在绿化管养中,已全面推广使用无公害生物农药,苗木花卉品种引进驯化的数量超过种。
市园林科研所坚持科技兴绿,科学管养,较好适应了城市绿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考察报告《园林绿化学习考察报告》山东海洋市依托山海阳光建设园林新城海阳市地处黄海之滨、山东半岛中南部,总面积1888平方公里,总人口67万人。
全市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有长达230公里的黄金海岸,享有“东方夏威夷”之美誉。
2012年,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将在这里举办。
海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产业发达,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也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地雷战之乡。
1996年该市撤县设市,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先后获得了“山东省园林城市”、“山东省最佳园林城市展示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节约型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自2004年以来,海阳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以迎接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为契机、以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为着力点,突出老城区绿化提档、新城区绿化精品化,全方位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总量适宜、布局合理、结构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化。
目前海阳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372%,绿地率3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6平方米,形成了依山傍海、独具海阳特色的园林城市新格局。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考察报告提高思想认识完善保障机制园林绿化是最具生命力的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园林城市是创造优美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和切入点。
基于这一认识,海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园林城市工作,自2002年就实施了“大绿化”战略,建立了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并从领导、机构设臵、绿化资金上给予全方位的保障。
在领导机制上,海阳市全面落实市直部门“一把手”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从而在全市形成了书记、市长亲自抓、常务市长协调抓、城建部门为主抓、市直单位共同抓的绿化领导保障机制。
海阳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门召开创建园林城市动员大会,制定了《海阳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在绿化机构设臵上,海阳市按照山东省有关规定,设立了职能明确、分工明细的城市园林绿化领导和组织机构。
依据《城市绿化条例》、《山东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海阳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海阳市绿线管制办法》等法规、规章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在资金保障上,无论市财政投入城市建设的资金如何紧张,海阳市始终优先保证绿化所需,并且每年都保持12%以上的增幅。
自2002年以来,该市财政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5亿元,其中仅园林绿化建设就投入了8亿元。
坚持规划引领做好新旧结合没有一流的规划就不会有一流的绿化。
近几年,海阳市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同时,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的原则,及时调整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加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力度。
一是结合海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港三区”城市发展框架,对“海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了重新编制,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一并实施。
二是狠抓了绿化项目的规划设计。
为体现绿化规划的高起点,海阳市打破传统的封闭规划设计思路,放开了设计市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把国内外一流的设计单位、一流的设计专家引进海阳。
按照这一思路,近3年,该市先后完成了《海阳市城市概念性规划》、《海阳市海岸带功能区划及滨海交通体系概念规划》,编制了《海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给排水、燃气、热力、环境卫生、综合管线等一批专项规划,编制了度假区、工业区、新城区、旧城区拆迁改造地段等一批控制性详细规划,建成区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了95%,编制完成了新元广场、峰泽园、万紫园、滨河公园、招虎山森林公园、滨海景观带、湿地公园等一批城市景观设计,同时编制完成《海阳市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规划》和《海阳市植物园规划》,从而形成了较完备的城市规划体系。
近几年,海阳市主要园林绿化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全部实行了公开竞标,通过专家评审、择优录用方案,使园林设计更具时代性和艺术性。
此外,海阳市在绿化布局上注重做好新旧结合。
对新城区来说,规划设计的起点高、地域宽阔、实施绿化条件充裕。
根据海阳总体规划和一市三区发展格局,城市新区的发展重点是开发区和度假区。
其中,开发区从工业项目的筛选到园区绿化、美化,都把生态和景观环境摆在首位,努力创造生态型花园式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