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座舱显示的发展需求
军用显示器技术与发展概述

军用显示器技术与发展概述一、概论显示器是人机交互的重要工具,存储器是保存数据的关键部件。
对现代战争而言,这些军用外设的优劣直接影响各军用系统的效能,并可能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军用显示屏的特点:亮度高、阳光下可视、极佳的视觉效果。
坚固的全铝质结构,适用范围广。
长寿命、可靠性高。
快速的响应时间,无拖尾,无抖动。
超宽视角,可在任何角度观看清晰画质。
显示设备作为人机交互的直观手段,在战场、海陆空三军的作战指挥、武器控制及信息处理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军用计算机,从大型主机到笔记本式便携机,都必须配置显示设备。
显示设备(软拷贝)可分为CRT和平板显示两大类。
几年前有人曾预言:CRT作为军用显示器很快会被淘汰。
但国外近年调查表明,CRT近期仍作为优选技术之一,占据不小的市场份额。
CRT技术已有40多年的积累,基础雄厚。
它有"三C"优势:①价格(Cost)方面:从投资效率(当年减上年销售额的余额与上年设备投资的比值)、制造周期、销售比(研究开发和设备投资的总投入与销售额之比)诸方面看,CRT目前仍占有绝对优势。
②彩色(Color)方面:CRT仍然比包括LCD、PDP在内的平板显示器好。
③构型(Configuration)方面:在响应速度、分辨率及显示亮度方面,CRT都比平板显示器好。
因此,轻率宣布CRT"死刑"缺乏科学依据,且言过其实。
从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平板显示器充满活力,具有迅速增长的势头,特别在要求轻、薄和节能的军事应用场合有巨大潜力由于CRT(阴极射线管)是电真空器件,存在着体积大、较笨重、电压高、耗能大、图像易扭曲.有X射线等弱点。
液晶LCD监视器的出现,开始动摇CRT霸主地位,有与CRT抢占市场。
逐渐成为主流产品的趋势。
二、军用显示器应用据美国Armada International,1995年2月"'眼见为实'现代显示技术"一文追溯:CRT阴极射线管作为军用显示方法的概念性研究论证始于1906年,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二战期间)首次应用于显示雷达信号。
人机工程之人机界面--战机机座舱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概述
要志斌
中国战机座舱演变
珠海航展展出国产整体式座舱显示系统
早期战斗机座舱充满密密麻麻的仪表
歼-8B/D战斗机的座舱,可以看以它仍旧属 座舱综合性能有限,所以增加设备只能采取 增加显示器的方法 于玻璃化座舱的早期阶段
歼轰-7在国产作战飞机之中首次采用了下视 多功能显示器
/thread-32583838-1-1.html美军主力战机座舱 一览 /post2_6616639_1.html俄空军主力战机座舱全 曝光 /post_10777984_1.html /encyclopaedia/cockpit-avionicspart2.html/thread-2047986-1-1.html /bbs/art.jsp?item=worldlook&id=773780 /photoview/4T8E0001/38328.html#p=99F5BIF74 T8E0001 /content/16/0109/19/15972068_526682421.s html /n/2014/1112/c1011-26008389.html /link?url=RPbHzNje1gFV3esHOiNhKPcDvM
歼-10是第一种采用全玻璃化座舱的国产作 战飞机
中航在珠海航展公开的FC-1/JF-17座舱显示器资料
中航在珠海航展公开的FC-1/JF-17座舱显示 器资料
早期国产四代飞机座舱模拟
早期国产四代飞机座舱模拟
苏-35S采用的大屏幕显示器
苏-35S采用的大屏幕显示器最新的国产四代作战飞机座舱应该是整体式大屏幕显示器
新型显示 在军工领域的应用

新型显示在军工领域的应用
新型显示技术在军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一些可能
的应用领域:
1. 军事航空:新型显示技术可以应用于军用飞行器的头盔显示器、仪表盘、驾驶舱显示系统等,提供更清晰、高分辨率的信息展示,有助于飞行员实时掌握飞行数据、地图、目标信息等。
2. 军事舰船:新型显示技术可以应用于舰桥、指挥中心和战斗
信息中心等舰艇核心控制区域,提供更大尺寸、高亮度、抗干扰、抗
振动的显示效果,帮助指挥官和操作人员更好地监控舰船状态、指挥
作战。
3. 各类战术装备:新型显示技术可以应用于战车、步兵装备、
无人机控制器、战术头盔等,提供更直观、实时的战术信息展示,有
助于军人作战决策、目标识别、战术协同。
4. 军事训练模拟:新型显示技术可以应用于虚拟现实(VR)和
增强现实(AR)训练系统中,为训练者提供逼真的视觉感受和环境感知,增强训练实效性和真实性。
5. 指挥控制系统:新型显示技术可以应用于战场指挥控制系统
的大屏幕显示、多屏互动、高清分屏等,提供更直观、清晰的指挥信
息展示,增强指挥员对战场态势的感知和决策能力。
总之,新型显示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军人的战术意识、信息获取
能力和指挥决策效能,对于提高军事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航电火控系统-座舱综合显示系统

平视显示器
——PDU
2.组成
① PDU由两部分相互独立的组件构成: CRT电路:包括CRT组件、偏转放大器、辉亮放大器、背景亮度接收 电路、CRT电源及保护电路和备用瞄准环照明电源电路。 光学组件: 光学透镜、棱镜、反射镜、备瞄环分光镜、光学组件干燥 装置、组合玻璃。
平视显示器
② PDU组件图:
平视显示器
——原理和组成
2.组成
① 基本原理相似,在具体的硬件实现上可能有所不同。 ② 与平显相关的控制开关/按钮安排在SCP(System Control Panel)、UFCP
(Up Forward Control Panel)上,便于实现系统集中控制。 ③ 平显一般由两个部件组成:
驾驶员显示器(Pilot Display Unit) 电子部件(Electronic Unit)
平视显示器
⑤ 随机扫描的波形图:
ux
uy tT
uz
tT 为定位时间
——基本知识
t
t 箭头只表示划线方向, 实际画面中不存在
t
平视显示器
——基本知识
4.平行光
① 平显的显示符号以平行光的形式入射到驾驶员的眼睛中,符号如同迭加在 外界无限远处的景物上一样,观察符号的同时,可以观察外界的景物,两 者之间不发生眼睛的交替、调焦,无眼睛疲劳和“视觉中断”效应。
平视显示器
——基本知识
② 光栅扫描的波形图:
行正程:从左端到右端的扫描时间。
行逆程(回扫):从右端迅速到下一行左端的扫描时间
帧正程:从左上角扫至右下角的时间。
帧逆程(帧同步):从右下角迅速返回到左上角时间。
ux
t
行正程 行逆程 uy
世界几种先进战斗机座舱概述

世界几种先进战斗机座舱概述战斗机座舱是飞行员与飞机进行交互的关键区域,它的设计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飞行员的操作效率、态势感知能力以及飞行安全。
在当今世界,有几种先进战斗机的座舱设计堪称典范,下面我们就来逐一了解。
首先要提到的是美国的 F-35 战斗机座舱。
F-35 的座舱采用了高度集成化和数字化的设计理念。
其配备了一块大型的全景多功能显示器,能够将各种飞行信息、武器系统状态、目标数据等清晰地呈现在飞行员眼前。
飞行员可以通过触摸操作和语音指令来控制系统,大大减轻了操作负担。
同时,F-35 的头盔显示系统(HMDS)堪称一绝。
这个头盔能够将飞机外部的景象与关键的飞行和作战信息直接投射到飞行员的视网膜上,使得飞行员无需低头查看仪表,就能全方位地了解战场态势。
无论是空中格斗还是对地攻击,这种先进的头盔显示系统都为飞行员提供了巨大的优势。
俄罗斯的苏-57 战斗机座舱也有着独特之处。
苏-57 的座舱注重人机工程学设计,飞行员的操作舒适性和便利性得到了充分考虑。
座舱内配备了多个高清液晶显示屏,信息显示直观清晰。
其航电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快速整合来自各种传感器的信息,并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给飞行员。
此外,苏-57 的座舱还具备良好的抗干扰和抗电磁脉冲能力,确保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仍能正常工作。
中国的歼-20 战斗机座舱同样令人瞩目。
歼-20 的座舱采用了一体化的大屏幕显示和智能化的操作系统。
大屏幕能够集中展示飞行参数、目标信息、战术地图等重要数据,飞行员可以通过先进的操纵杆和油门杆进行快速操作。
同时,歼-20 的座舱还具备先进的语音识别和手势控制功能,进一步提高了飞行员的操作效率。
在态势感知方面,歼-20配备了先进的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和光电瞄准系统(EOTS),这些系统能够为飞行员提供全方位的战场态势感知,使其在战斗中能够先敌发现、先敌攻击。
欧洲的“台风”战斗机座舱也有其独到之处。
“台风”战斗机的座舱设计注重飞行员的直觉操作和快速反应能力。
战斗机座舱显示的发展需求

战斗机座舱显示的发展需求张德斌,郭定,马利东,倪祥征摘要:阐述人机工效对战斗机座舱显示的要求,分析现代战斗机座舱显示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座舱显示发展的技术途径。
序言战斗机座舱的显示是非常重要的人机界面。
迄今为止,座舱显示系统的发展已历经六代。
第一代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简单机械和电气仪表,第二代是二战后产生的机电伺服仪表,第三代是20世纪50年代研制出的综合指引仪表。
上述三代仪表都是利用指针刻度盘进行空间分割(简称空分制)显示的专用仪表,造成座舱仪表数量增多,仪表板拥挤,飞行员负荷过重,差错增加。
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的电子仪表为第四代,基于阴极射线管的平视显示器(HUD)和垂直情况显示器在作战飞机上得到应用,为实现多功能显示开辟了道路。
20世纪70年代后期,通过计算机控制和多路数据总线传输,将HUD与几个多功能显示器(MFD)综合成一个整体,达到资源共享、互为余度,使座舱仪表数量显著减少,从而进入第五代的综合显示系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平板显示器及头盔显示器(HMD)的研制取得很大进展,并在美国F-22、欧洲“阵风”等先进战斗机上得到应用,标志着座舱显示进入第六代——头盔显示、平板显示时代,为现代作战飞机的座舱显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适应现代作战需要,完善座舱显示,本文从人机工效要求出发,对现代飞机座舱显示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1 座舱显示的人机工效要求人机工效是研究人与机器相互关系的合理方案,即对人的知觉显示、操纵控制、人机系统的设计及其布置和作业系统的组合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获得最高的效率和作业者的安全、舒适。
从人机工效要求来看.座舱显示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显示界面友好、直观,显示器和仪表布置协调有序,显示字符的大小和对比度适中,信息量和信噪比适度,色彩和谐统一,视野开阔,照明光线柔和等。
随着现代飞机作战性能的改进和作战任务的复杂化,对座舱显示不断提出了更高的人机工效要求。
汽车智能座舱发展现状和趋势

汽车智能座舱发展现状和趋势目录一、内容概览 (2)二、汽车智能座舱发展现状 (3)1. 智能座舱概念及功能 (4)1.1 定义与背景 (6)1.2 主要功能及特点 (7)2. 智能座舱技术应用现状 (8)2.1 智能化硬件配置 (9)2.2 软件系统应用 (11)2.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12)3. 智能座舱市场现状 (14)3.1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15)3.2 主要厂商竞争格局 (16)三、汽车智能座舱发展趋势 (17)1. 技术发展趋势 (19)1.1 智能化水平提高 (20)1.2 物联网技术应用拓展 (21)1.3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深化 (22)2. 市场需求趋势 (23)2.1 消费者需求变化 (24)2.2 政策法规影响 (25)2.3 行业发展趋势 (26)3. 产品设计趋势 (27)3.1 人机交互界面优化 (28)3.2 硬件配置升级与融合 (30)3.3 软件系统创新与整合 (31)四、智能座舱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机遇 (33)一、内容概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智能座舱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配置,正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新热点。
智能座舱集成了先进的信息娱乐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交互系统等多种功能,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的出行体验。
功能集成化:智能座舱不仅满足基本的娱乐需求,还整合了导航、蓝牙电话、语音识别等实用功能,实现了信息的多元化整合与交互。
用户体验优化:通过采用高清触控屏、大尺寸触摸反馈屏幕等先进技术,智能座舱提供了更加直观和自然的用户界面,同时加入了更多个性化设置选项,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定制化需求。
智能化程度提升: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成熟带动了智能座舱的智能化发展,例如通过车载摄像头实现驾驶员疲劳监测、通过传感器实现车辆碰撞预警等功能。
网络安全关注增加:随着智能座舱功能的增多,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保护用户隐私、防止恶意攻击成为了智能座舱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
未来战斗机座舱显控系统发展动态

[ 摘
要 ] 在 综合化 航 空电子 系统总体设 计 中,座舱 显 示控 制 系统 历来是 最受 关注 的设 计技 术之一 。在 “ 需
求 牵引、技 术推 动”下 ,其发展极 其迅速 。本 文分析 了未来战斗机 的座舱 显控 系统设 计所 面临的挑战 ,阐述 了 几种座舱 显控 系统 的概念及 其发展动 态。 [ 键词] 座舱 显示与控 制 系统 ;P C DS P ;V 关 C A ;S C C
KONG a LU — i Yu n , Hu r n a
(1 S a ha io o gUnie st S n h i 0 2 2 Chia2, i to a r n u ia di . h ng iJa t n v ri y, ha g a 0 3 , n ; ChnaNa in l 2 Ae o a tc lRa o Elcr n c s a c n t u e S a g a 0 23 , i a) e to isRe e r h I si t , h n h i 0 Ch n t 2 3
1 引言
战 斗 机 的座 舱 显 示 与控 制 ( 控 ,又 称 控 显 ) 显 系统 是驾 驶 员和飞 机之 间 相互 作用 的 接 口 ,由显 示 和控 制两 部分 组成 ,其 中 ,显示 是 驾驶 员 的 “ 息 信 输 入 ”接 口,控制 是 驾驶 员 的 “ 信息 输 出 ”接 口。 驾驶 员依 靠座舱 显 控系 统获 取 1机 a e i n o n e r td a inis s tms n ft e mo t i o tn e h o o is i l ys s r c : n t e g n r ld sg fi tg ae vo c yse ,o e o h s mp ra ttc n l g e s awa atc e o t e d s a n o to yse o o k t Un e h o dto f“ e ur me td a g t n e h o o y ta h d t h iply a d c nr ls t m fc c pi. d rt e c n iin o r q ie n r u h s a d tc n l g i mpu s s , wa a s h o k i d s ly a dc n o y tm sp o r s ig r p d y I h sp p r t e c a ln e ot i le ” No d y ,te c c p t ip a n o t l se i r g e sn a i l . n t i a e ,h h l g st h s r s e s se f r h u u efg tr r e c i e , n sc n e ta dt ed v l p n r n saedic s e y t m o ef t r h e sa ed s rb d a d i o c p n h e eo me tte d r s u s d, t i t Ke y wor : h o k i d s ly a d c n r l y tm ; ds t ec c p t ip a n o to se PCCADS; PC; s S V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斗机座舱显示的发展需求张德斌,郭定,马利东,倪祥征摘要:阐述人机工效对战斗机座舱显示的要求,分析现代战斗机座舱显示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座舱显示发展的技术途径。
序言战斗机座舱的显示是非常重要的人机界面。
迄今为止,座舱显示系统的发展已历经六代。
第一代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简单机械和电气仪表,第二代是二战后产生的机电伺服仪表,第三代是20世纪50年代研制出的综合指引仪表。
上述三代仪表都是利用指针刻度盘进行空间分割(简称空分制)显示的专用仪表,造成座舱仪表数量增多,仪表板拥挤,飞行员负荷过重,差错增加。
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的电子仪表为第四代,基于阴极射线管的平视显示器(HUD)和垂直情况显示器在作战飞机上得到应用,为实现多功能显示开辟了道路。
20世纪70年代后期,通过计算机控制和多路数据总线传输,将HUD与几个多功能显示器(MFD)综合成一个整体,达到资源共享、互为余度,使座舱仪表数量显著减少,从而进入第五代的综合显示系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平板显示器及头盔显示器(HMD)的研制取得很大进展,并在美国F-22、欧洲“阵风”等先进战斗机上得到应用,标志着座舱显示进入第六代——头盔显示、平板显示时代,为现代作战飞机的座舱显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适应现代作战需要,完善座舱显示,本文从人机工效要求出发,对现代飞机座舱显示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1 座舱显示的人机工效要求人机工效是研究人与机器相互关系的合理方案,即对人的知觉显示、操纵控制、人机系统的设计及其布置和作业系统的组合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获得最高的效率和作业者的安全、舒适。
从人机工效要求来看.座舱显示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显示界面友好、直观,显示器和仪表布置协调有序,显示字符的大小和对比度适中,信息量和信噪比适度,色彩和谐统一,视野开阔,照明光线柔和等。
随着现代飞机作战性能的改进和作战任务的复杂化,对座舱显示不断提出了更高的人机工效要求。
1)显示飞行员最关心的信息在现代化飞机座舱内,飞行员需要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如何显示最有利于飞行员理解,一直是国际航空工效学界致力于解决的实际问题。
实际上,飞行员的迫切要求是能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自动实时地显示所需要的信息,即根据不同的飞行阶段、飞行任务,为飞行员提供他们最需要的信息。
例如,在巡航阶段,显示飞行员最关心的位置信息和状态参数等信息;在攻击作战阶段,显示飞行员最关心的目标和武器的相关信息;在飞机出现故障时,显示飞行员最关心的告警信息。
2)提供友好的显示界面友好的显示界面可以使飞行员快速而准确地获取信息。
如HUD图像的标准化、导航画面地图化、数字信息的模拟化、文字信息的汉化等。
从优化设计的角度,还要考虑显示画面的清晰度和逻辑性、各个画面字符位置的合理安排、可读性等。
另外,画面的切换和调整要方便快捷,把信息按类别和传统习惯显示在仪表板特定区域的显示器上,有利于飞行员获取信息。
3)采用形象直观并与人的认知特点相匹配的显示格式显示格式越复杂,飞行员认读时间越长,也越容易发生差错。
为了迅速、准确地获取信息。
应该用简单明了的方式显示所需信息,使传递信息的格式能直接表达信息的内容,以减少译码的错误;明确信息显示的目的,如供状态识读的仪表,就应简单清晰;增强显示格式与所表示意义之间的逻辑关系:使用利于识读的格式。
图1两种显示方案,均表示某型飞机HMD在截获、允许发射、不允许发射三种状态连续转换时的显示符号,其中虚线表示闪烁。
从截获状态到允许发射状态时,方案一把截获状态的光环闪动变为不闪动的同时加固定十字,方案二在截获状态显示符号基础上只增加固定十字。
从允许发射状态到不允许发射状态时,方案一使允许发射状态固定光环和十字都闪动,方案二使允许发射条件下固定十字消失。
经过比较可以发现,方案二表达意义更加明确,更符合人的认知特点。
4)对相关信息尽可能实现综合显示飞行员作战时需要大量的相关信息,如果对其进行分屏或在不同显示器上进行显示,将降低飞行员判读综合信息的速度,不能满足座舱显示高效性要求。
所以对相关信息应尽可能同屏综合显示,增强信息可读性,提高显示效率,有利于飞行员更有效地了解作战态势。
2现代飞机座舱显示存在的问题1)“信息爆炸”影响飞行员的视觉感知能力随着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显示信息成倍增加。
在F-18座舱内,一个HUD,三个MFD上共计有62幅显示画面,675个缩写符号,其中177个符号有四种不同大小,总信息量达1000多个。
在战斗飞行中,飞行员除了要不断接收和处理各种仪表信息和地面或空中的通报和指挥信息外,还需要对各种危险警告和异常信号做出迅速的反应,而且经常要对同时收到的几种信息立即做出正确抉择。
西方军事工效专家认为,目前飞行员所接受的灯光和音像信号已经大大超过了人的视觉和听觉负荷。
2)信息显示符号、画面没有完全标准化国内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座舱显示标准化工作。
此后,国内有关单位相继制定了部分国军标,为座舱显示设计提供了必要依据。
但是,现行标准中的显示信息内容还不能完全满足飞行员的信息使用需求。
3)显示器屏幕小,不能满足了解作战态势的需求目前战斗机上使用的大部分显示器尺寸较小,且配置分散,因此,至关重要的信息只能显示在不同的MFD上,且刻度比例不同。
作战时飞行员在驾驶飞机的同时,还要观察多个独立显示器上以不同比例显示的态势信息并进行“融合”。
因此,飞行员在传感器管理与数据融合上花费了大量时间。
而真正用于作战决策的时间就很少。
4)告警信息不明确告警信息意义模糊会造成飞行员得不到重要的有用信息。
1992年7月20El,一架V-22“鱼鹰”倾转旋翼飞机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附近的河中坠毁,共有7人丧生。
经过美国海军组成的调查委员会的周密调查表明:在坠毁过程中,飞行员一直都得到故障提示信息,但并没有指示故障的真正原因,致使飞行员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止事故的发生。
其中在V-22飞机的MFD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双重传感器故障”的显示,但这个显示可以表示6个不同系统有可能发生故障;同时该系统还会“多余”地发生一些错误的指示,使信息的不明确问题更加严重。
3发展新一代飞机座舱显示的技术途径1)改进显示格式传统的显示格式易引起混乱。
解决的方法之一是用易于快速理解的图形信息取而代之,并利用其颜色作补充说明,如红色表示敌机,蓝色表示友机,黄色表示情况不明,这样飞行员就很容易区分不同信息。
随着战斗机作战性能的改进和作战要求的提高,座舱显示格式的改进工作集中在提高完成任务的有效性、减少飞行员的工作负荷方面。
如英国皇家航空航天研究机构(RAE)的贝德福德研究所开发了“快速喷气式”(FJF)显示格式,其特点是HUD的显示格式不随迎角改变,如果水平线在视线内,显示内容就与水平线相关,同时还能接受武器符号。
试验表明这种格式特别适合于在复杂气象、仪表飞行、进行夜间作战或剧烈机动条件下的平视显示。
目前FJF已经作为英国皇家空军标准使用,并被EFA选中。
美国的飞行符号工作组在试验的基础上,也确认了这种格式,并在未来的标准化HUD 中接受这方面的内容。
2)信息显示标准化信息显示时应注意显示的优先顺序、符号位置和意义明确性,并进一步加强显示符号、画面标准化研究。
工效专家也提出了许多办法,如对众多信息采用不同呈现方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符号表示,对不同符号进行形状编码、颜色编码等措施,使飞行员在识别信息时处于最佳的认读速度。
3)告警信号分类化由于飞机的系统设备繁多,告警信号数量相当可观。
如B-747飞机座舱有455个告警信号,F-18战斗机有视觉告警73个,指示灯54个,听觉告警音调6种。
这些信息可以根据其对安全的危及程度分为告警、注意、提示三类。
对危及飞行安全,需要立即让飞行员知道,并立即采取措施的划为警告信号,如发动机着火等。
对影响飞行任务完成或者导致系统设备性能降低。
需要立即让飞行员知道,但不必立即采取措施的划为注意信号,如燃油量到低限等。
对指示飞机上与飞行安全有关的系统、设备的工作状态、性能状况或者提示飞行员进行例行操作的信息划为提示信号,如起飞配平等。
不同等级、性质的告警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如:警告信号用红色,注意信号用橙色等;还可以根据告警等级,采用不同的安装位置,如:警告信号位于视区中心,其它位于视区边缘等,以便使飞行员迅速发现、了解故障部位、性质。
采取相应措施。
4)大屏幕/头盔显示大屏幕显示器可以把雷达、电子战系统、数据传输链、导航信息与地图信息等融合在一种公用刻度和坐标系上。
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数据融合可以代替飞行员大脑进行的数据融合,这样既可增强作战态势了解,又可减轻飞行员的负担,从而提高作战效能。
鉴于座舱空间限制和CRT尺寸的约束,目前最有优势的大屏幕显示器是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AMLCD)。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把AMLCD列入了国防部关键技术计划(DCTP)中,并制定了AMLCD要求与标准和美国军用飞机彩色AMLCD性能标准草案。
美国已经用彩色和单色AMLCD显示器改装了大量飞行器,包括F-15、F-16和F-l8战斗机和AH-64武装直升机等。
新研制的下一代F-22战斗机、JSF战斗机和RAH-66武装直升机也都采用了AMLCD显示器。
HMD可以认为是能随头部转动的HUD,它的瞄准系统能跟踪飞行员头部位置,并让其他目标传感器和武器位标器跟踪头盔瞄准线,然后把作战飞行信息显示在头盔护目镜上,这不但可以克服HUD视界固定、视线受限的缺点,而且能确实做到减轻飞行员负担。
现阶段,由于HMD显示的信息容量有限,还难以完全取代HUD。
稳妥的方法是先以HUD为主以HMD为辅;进一步的发展是以HMD为主、以低矮型HUD为辅;随着HMD技术的成熟和性能提高,最终将取代HUD。
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为当今普遍存在的座舱显示问题提供了一种比较理想的解决途径。
在美国新研制的JSF战斗机上,就将以先进的HMD取代HUD。
5)扩展信息显示通道为了减轻飞行员的视觉负荷,有效的途径是适当地采用听觉、触觉等通道。
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英、法等国都已开展了话音指令系统的预研工作。
目前美军的机载三维声音告警系统已经在海军的AV-8B上应用。
三维声音告警系统的优点是以立体声形式提供信息,而不需要飞行员低头看仪表或者学习新的技能,它能为飞行员提供视野以外的某种事物的相对位置信息,可以是敌导弹、地面目标、飞行员自己的僚机,甚至是夜间或者恶劣气象条件下着陆的跑道端部。
触敏显示屏是一种新型综合显示控制器。
它的按键开关是显示在显示屏上的光学图像而并非硬件,从广义上讲属于虚拟控制器。
其优点是在同一空间兼有控制和显示两种功能,这不仅大大减少了飞机座舱令人眼花缭乱的开关和按钮的数量,更重要的是使操纵反应时间大大缩短,可缩短为手动开关反应时间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