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
语文题型答题模板

语文题型答题模板一、现代文阅读理解1. 概括文章内容- 答题模板:谁(主要人物)+在什么情况下(时间、地点、背景等)+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比如说这篇文章啊,就是讲那个小明(主要人物),在暑假(时间)去乡下奶奶家(地点)的时候,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做的事),然后经过他的细心照料,小鸟康复飞走了(结果)。
2. 赏析句子(从修辞角度)-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具体修辞],比如“她的笑容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灿烂”,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把她的笑容(本体)比作春天的花朵(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笑容的灿烂(表达效果),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喜爱之情(情感)。
如果是拟人呢,像“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庞”,把风儿当作人来写,赋予风儿“抚摸”这个人才有的动作,生动地写出了风儿轻柔的特点,也让句子充满了画面感。
3. 赏析句子(从描写角度)-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描写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要是动作描写的话,像“他猛地跳起来,伸手去抓那只蝴蝶”,通过“跳”“伸手抓”这些动作描写,准确生动地写出了他想要抓住蝴蝶的急切心理和敏捷的动作。
外貌描写呢,就像“她有着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通过描写她的头发和眼睛,勾勒出她的外貌特征,使读者能在脑海中想象出她的样子。
4. 理解句子含义- 答题模板:首先要从句子的字面意思去理解,然后再联系上下文和文章主旨。
比如说“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字面意思就是风雨过后会有阳光,乌云之上是晴空。
但联系文章的话,如果文章是讲一个人经历挫折后获得成功,那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在经历困难挫折(风雨、乌云)之后,总会迎来成功和希望(阳光、晴空)。
5. 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从人物的[具体事例]中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性格特点]的人。
例如,文中的小红在看到老人摔倒时,毫不犹豫地去扶老人起来,还送老人去医院,从这个事例就可以看出小红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常考题+答题模板

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常考题+答题模板1如何回答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段落)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2鉴赏类类问题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这类问题也有可能是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请说说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初中现代阅读答题格式范文5篇

1.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答题公式】文章(某段或某几段)先运用······的论证方法+效果词+论证了······的论点+接着······+最后······
2.论证方法:
3.议论文开头、结尾的句子的作用
开头的句子
【答题公式】
结尾的句子:
【答题公式】
资料优质且整理不易,建议先收藏
4.夸张:夸大(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5.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6.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五、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_……_的特征/事理。
【答题公式】解释词语+带词解句(解释这个词在句中的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六、说明文题目的作用
七.说明文开头段、过渡段、结尾段的作用
八.认识感悟类
【答题公式】完整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联系实际印证对文章的理解+一句话总结阐述。
九、列举分析
【答题公式】把握原文+结合生活积累触类旁通
十、探究归纳
【答题公式】比较文章与材料+表达观点+用事实与道理分析支撑观点+一第二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15个常考题题型+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15个常考题题型+答题模板一、概括类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二、鉴赏类问题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表达效果此题的答题思路:分析该句的修辞作用+具体语境作用。
常见修辞答题如下: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拟人: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 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理解段落作用。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理解段落作用。
答题模板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从各种角度描写环境,烘托人物情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第×XXX可否删去?为什么?不能。
因为该段落在结构和内容上与前后段落有照应或承接作用,删去会破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影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表达主题的效果。
3.第×段与第×段是否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根据段落的作用和逻辑关系,可以考虑调换顺序。
但需要注意调换后是否符合文章的逻辑顺序和结构,是否能够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如果调换后不符合逻辑顺序或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则不建议调换。
1.在XXX的山坡上,报春花正次第开放。
XXX正在采摘报春花,身子一起一伏。
阳光照在她长长的睫毛上,闪闪发光。
我远远地望着她,喜欢她却不敢接近。
那头牛犊却形影不离地跟着她,她用心呵护着它。
2.我暗暗地想,我一定要想尽方法博得查玛的欢心。
XXX 喜欢花。
那次她赶牛犊时,我捧着一大束报XXX出现在她眼前。
我把花束递给她,她眼中含笑,与我握手。
她邀请我跟她一起赶牛犊,我们从山坡的一边开始赶。
3.在赶牛犊的过程中,公牛犊轻轻顶了我一下,我先是一惊,之后又想如果能化险为夷,这头牛犊定会成为我和XXX 聊不完的话题。
我从怀里掏出烙饼,撕了一些喂它。
XXX发出银铃般的笑声,我想她并不反对我这样做。
4.在河边,我用书本粗糙的纸张做了一条船,提议和查玛赛船。
当我的船要超过XXX的船时,公牛犊跑过来顶了我一下,我险些掉进河里。
XXX嘲笑我,我们常常见面,我相信她会成为我的恋人。
5.夏天来了,我背着家人弄了一块旱獭肉去找XXX。
现代文阅读52个答题模板

现代文阅读52个答题模板2.文本结构:本文从……展开,首先……接着……最后……3. 文本语言:本文采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4. 文本立意:本文旨在……因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的态度。
5. 文本评价:本文……让人感受到……并且……6. 文本描写:本文中描写了……7. 比喻、擬人、夸张:本文采用了……的修辞手法,使得写作更加生动有趣。
8. 作者观点:作者认为……并且提供了……9. 文本情感:本文充满了……情感,让人……10. 文本感染力:本文的感染力非常强,让人……11. 文本亮点:本文最大的亮点在于……12. 文本启示:通过阅读本文,人们可以……13. 文本反思:通过阅读本文,人们可以反思……14. 文本引导:本文以……为引导,让人……15. 文本比较:本文对比了……这种方式让人……16. 文本分析:通过分析本文,我们可以得出……17. 文本描述:本文描述了……18. 文本暗示:本文暗示了……19. 文本思考:通过阅读本文,人们应该思考……20. 文本疑问:本文引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21. 文本展望:通过阅读本文,我们可以展望……22. 文本解决方案:本文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式……23. 文本读后感:在阅读本文之后,我感受到了……24. 文本对比:本文与……对比,可以发现……25. 文本互动:本文与读者进行了互动,使得读者……26. 文本体裁:本文属于……体裁,具有……27. 文本逻辑:本文的逻辑连贯有序,使得……28. 文本历史:本文讲述了……历史背景,让人……29. 文本故事:本文讲述了一个……的故事,让人……30. 文本出处:本文来源于……,作者是……31. 文本表述:本文表述了……32. 文本节奏:本文节奏明快,让人……33. 文本反讽:本文通过反讽的方式,让人……34. 文本批判:本文对……进行了批判,让人……35. 文本独特性:本文的独特性在于……36. 文本哲理:本文表达了……的哲理,让人……37. 文本评判:本文评判了……,让人……38. 文本启发:本文启发了读者……39. 文本感悟:通过阅读本文,我得到了……的感悟。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真题)

成语使用的选择题:(1)看词义,忌望文生义。
如“拖泥带水”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千脆。
与“水”和“泥”无关。
(2)看色彩,忌褒贬颠倒。
如“沥尽心血”多形容为事业、工作、创作等尽心竭力。
是褒义词。
(3)看敬谦,忌词语错位。
如“不耻下问”是谦词,不能用于向比自己学问或地位高的人请教。
(4)看表达,忌重复啰嗦。
如“侃侃而谈”不能与“说”连用;“忍俊不禁”不能与“笑”连用。
”(5)看意思,忌正反不分。
如“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两个成话表达的意思相反。
(6)看程度,忌轻重失度。
如“骇人听闻”不能指好事情,或者小事情。
(7)看对象,忌用错对象。
如“天伦之乐”不能指除亲情之外的对象。
常用的几类活动方案:(1)亲自体验决问题的方案:上网、上图书馆查找资料、调查采访、问卷调查、开调查座谈会、主题班会。
(2)竟赛类的活动方案: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作文竞赛、书法比赛、辩论赛、故事会。
(3)展览类的活动方案:办手抄报、办画展、办墙报、自编作文集、橱窗专栏。
(4)讲座方式类的活动方案:知识座谈会、讨论会、名家讲座、交流活动、读书报告会、名著推介会。
(5)趣味类的活动方案:对对联、猜灯谜、成语接龙、猜词游戏。
(1)解题规律一般为:明确词语原义→分析词语在句中的词性或修饰成分、感情色彩→在语境中准确把握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紧密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品格,清思路,揣摩词语的概括义:有的词语概括义很强,它们往往是某一内容的提炼或概括。
②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指代义:指示代词(这、那)的指代:看位置,先往前找,如果找不到再往后找;非指示代词的指代:从理解词义入手,联系上下文来把握指代的内容。
③贍前顾后,揣摩词语的特殊义:某个词语在某种语境中有特定含义,若换一个语境,这个意义就不存在了,理解和解释这个词义,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其次要分析语境义,最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推断具体含义。
④把提词语的修辞义:比喻借代、拟人等,都要结合语境,寻找本体;双关要注意层意思。
现代文阅读52个答题模板

现代文阅读52个答题模板阅读题型是现代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而正确的答题模板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考试的节奏和题意,提高答题效率和得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现代文阅读题的答题模板,供大家参考:1.对于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的提问答题模板:本文主要讲述了......(简述文章中心思想)2.对于文章的观点或论证方式的提问答题模板:本文作者认为......(简述作者的观点)并以......(简述作者的论证方式)3.对于文章的文体或语言特点的提问答题模板:本文属于......(简述文章的文体)并以......(简述文章使用的语言特点)4.对于文章的结构或段落的提问答题模板:本文的结构可以分为......(简述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第......(简述文章的段落)段主要阐述了......5.对于文章的比喻或象征意义的提问答题模板:本文使用了......(简述文章中的比喻或象征手法)作为......(简述比喻或象征所代表的意义)6.对于文章的细节或描写的提问答题模板:文章中详细描写了......(简述文章中的细节或描写)这一描写可以......(简述描写的作用)7.对于文章的批评或赞扬的提问答题模板:本文对于......(简述文章中所批评或赞扬的对象)为之......(简述文章中的批评或赞扬的效果)8.对于文章的价值或意义的提问答题模板:本文对于......(简述文章所表达的价值或意义)具有......(简述文章的重要性和意义)以上是常见的现代文阅读题的答题模板,考生在答题前可以结合文章的内容和命题要求选择合适的答题模板,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还应多阅读各类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理解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散文)阅读
二、小说阅读
三、说明文阅读
四、议论文阅读
首先要分辨清楚的问题——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表现手法:侧面描写、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白描、渲染、衬托、象征、以小见大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
4、结构技巧:承上启下、设置悬念、首尾呼应、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前后照应
一、记叙文(散文)阅读
1、记叙文
记叙文(散文)分类: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记叙顺序:顺序、倒叙(避免平铺直叙,能引人入胜)、插叙(补充说明)、补叙(补充说明,否则情节上容易出现漏洞)
考点:
1、问: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答: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记叙了:事/物,何时,何地,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问: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认识?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中心思想)
答:文章通过对_____的叙述,歌颂(批判)了_____,表现出(揭示出)_____的深刻道理,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思想感情。
3、问:简要分析某段文字在本文作用。
文章某段是否能去掉,为什么?
答:首先指出某段文字的结构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开篇点题。
【中间】承上启下;承上/启下
【结尾】点明中心,深化主旨;总结全文;前后照应(题目)
其次说明某段文字的内容作用:
如:这段话抒发了作者______的感悟,表现出作者对______的热爱,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思想感情。
4、问: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某段中的某词语改为另一词语好吗?为什么?
答:_____词用得好,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某事物(人物)的____特点,把_____表现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5、问:本文标题有何含义?分析本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文章以
_____为题有哪些好处?
答:首先,概括标题的表层含义;
其次,挖掘标题深层次的含义,并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谈谈标题这样起的好处。
6、问:本文对你有何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答:首先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自己的观点
其次联系生活实际阐明这样说的理由,支撑自己的观点
(注:观点要健康,正确,言之有理)
二、小说阅读
1、小说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
2、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考点:
1、问:请简要分析某人物的性格特点。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某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小说中的某人是一个_____的人物形象,本文运用_____的描写方法,描写了他的______事,表现了他______的性格特征。
2、问:小说的某一情节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某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小说的开头(结尾)的情节设置巧妙,请简要赏析。
答:某情节在文中有_____的作用,表现了____内容,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了____主题。
3、问:某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暗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
渲染一种_____的氛围
契合人物心理,衬托人物____性格
深化文章主旨
4、问:作品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中心思想)
答:本文通过____事件的描写,揭示(赞扬/ 贬斥)了____的现象,表现了____的深刻道理,表达了作者_____的思想感情。
5、问: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某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答:某词语/句子,运用了____(修辞、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_____,表现了_____的思想感情,给我们_____的感受。
三、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是常见的一种文体。
它是说明事物和事理的文章,主要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用途、性质、成因、规律等。
1、明确说明的对象和作者写作的目的明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
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
2、把握说明事物对象的特征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
3、了解说明的顺序说明文特别强调言之有序。
常用的顺序大致有以下几种: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①从现
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分类别:使说明具有条理性
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使其具有说服力和严谨性做比较:化深奥为浅显,化复杂为简明,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下定义: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作诠释:(不像下定义那样严格,只要把需要说明的对象解释清楚即可)一般下定义和作诠释一起出现,使读者对事物既有概括的认识,又有准确的理解。
打比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5、说明文的结构形式:总分式递进式连贯式并列式
四、议论文阅读
1、议论文的分类:一般性政论文评论杂文演讲稿读后感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考点:
1、分析文章论证思路(首先给文章划分层次,然后分析论点)
首先提出了____论点,其次列举____事例从____角度进行论证,然后运用____论证方法论证____的观点,最后得出____的结论。
2、问:某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运用举例论证,通过____的事例,论证了____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运用道理论证,引用____说的话,论证了____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运用对比论证,将_____和_____进行正反对比,更加鲜明地论证了_____的论点。
运用类比论证,将论证的事和另一件类似的事情进行比较,间接地论证了______的正确/错误。
运用比喻论证,把_____比作_____,生动形象地论证了_____的论点,从而把深刻的道理阐述得浅显易懂,易被人接受。
3、问: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简要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看法。
答: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同意/不同意作者的观点)用两三句话谈理由,就是同意/不同意作者的观点需要说出自己的理由(注: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