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翻导师周蕴仪谈翻译技巧-谈译文介词的错用和滥用
浅析英汉视译中介词的处理技巧

浅析英汉视译中介词的处理技巧作者:贾治秀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05期摘要:视译作为同声传译的一种特殊形式,广泛应用于国际会议、商务谈判及国际法庭等正式场合中。
视译虽然有稿可依,但囿于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英汉方向视译仍然会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问题。
而介词作为英语中最活跃的词类,在英文行文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介词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视译译文的产出质量。
本文基于笔者的实际经验,从省略、增添、转换三个方面就英汉方向视译中介词的处理方法谈几点认识,以期引发更多思考。
关键词:英汉视译介词省略增添转换【中图分类号】H31一、介词及其重要性语言学家有云“英语是介词的语言”。
介词虽小,却在组织句式结构、连贯语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牛津高阶英英字典(第七版)将“介词”解释为“a word or group of words,such as in, from, to, out of and on behalf of, used before a noun or pronoun to show place,position,time of method”[1](P1560)。
由此可见,介词及其短语见于名词及代词之前,在句中不单独做任何句子成分,只表示其后的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词语与其他句子成分的关系[2](P380)。
根据寇姆的统计,相比于汉语中区区不到30个介词,英语中的介词达到约285个,且位置活跃,无处不在[3](P64)。
布朗语料库所提供的资料则显示:英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00个词中,介词占15个,多余名词(8个)和动词(13个)等其它词类[4]。
因此,如何在视译中处理好介词及介词短语,对译文质量高低颇为重要。
二、英汉视译介词的处理方法介词的作用主要是其句法功能。
介词在句中使词与词之间产生语义关系。
因此,翻译介词最重要的是抓住介词所在的特定语境中词与词之间可能存在的最准确的逻辑语义关系[5](P100)。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翻导师周蕴仪谈翻译技巧-谈译文介词的错用和滥用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翻导师周蕴仪谈翻译技巧——谈译文介词的错用和滥用一九五八年,一位念物理出身的名作家史诺(C.P. Snow, 1905-1980)写了一本书,书名是《两个文化》(The Two Cultures)。
他认为世界被分割成两种文化:一是科技的,一是人文的,但这两种文化彼此“言语不通”,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这确是人类社会一个最值得关注的危机,但人们有远见深思的少,人和社会仍未真的感到这情形的意义。
一九六零年代中叶起,越战期间,美国的年轻人掀起了反越战、反建制(anti-establishment)的风潮(所谓‘嬉皮’风气,只是消极性的一种反抗,没有积极性建设的思想),在学术上也有反智(anti-intellectualism)的暗潮,对科学、技术等尤其反得厉害,他们反对的是科技的过度发展。
当时开始有很多人注意到环境、卫生、生态等问题,造成压迫政府在日后订定了许多法律,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限制学府中接受政府中国防系统支持之科学研究计划等。
现在,有不少忧心的人认为,世界完全为科学与技术所控制,而人文发展速度落后科技,这个问题不是某一国家所特有的,而是举世皆然。
以发展中国家来看,情况或许更叫人忧虑,这些国家非继续不断的发展工业不可。
譬如台湾,这两年来经济不景气,整个社会就呈现不安状态。
其实台湾并没有人饿肚子,这纯是人性使然,经济愈繁荣生活水准愈提高,人的要求也愈高,只能往上长,不能往下收缩,维持不变都认为不可。
每个国家都在某工业的发展。
随着工业发达,便有更多的社会问题和生态的破坏、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
我们可以说整个人类陷身在一个“大旋涡”中,而这个“大旋涡”还在继续扩大之中,情况也日益激烈,悲观的看这个“大旋涡”根本无法解决,因为我们每个人每个国家都陷身其中,不由自主!这是人类社会一个长程(long range)的问题和考验。
二、三千年来人类的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高度的物质文明,但人类的精神智慧,似无大进步。
高分考入上外高翻学员会议口译专业TIPS

高分考入上外高翻学员会议口译专业TPS编辑点评:张鑫,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学生,以高分考入上外高翻学员会议口译专业。
她同时报考了北外高翻和上外高翻——口译学习者心中的圣地啊!看完她的这篇经验总结+感想之后,大家又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上外高翻VS 北外高翻首先,北外高翻除了英汉同声传译专业外还有复语同传专业,即三种语言的同传。
这些专业毕业后都是硕士研究生学位,因此入学考试就是国家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上外高翻除了有硕士学位的口译笔译专业外,最有特色的就是2003年设立的会议口译专业,也就是我即将入读的专业。
这是上外和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合作的项目,专门培养国际会议口译人才。
特色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精英教学,每年招生不超过10人(今年全国招了8个人);淘汰制,第一年有个淘汰考试,不合格者将不予升入第二年;无学位,最后考出来的是会议口译专业证书”(Professional Diploma in Conference Interpreting);海外实习,第二年有机会去联合国总部实习。
很多人问我:你两个高翻都考,难道不冲突吗?现在这个问题就清楚了吧!北外高翻英汉同传专业我是10月中报的名,参加1月份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
而上外会口是在3月笔试前几天报的名。
可见二者考试并不冲突。
至于上哪个还应该综合考虑:北外依托北京这个政治中心,毕业后进个国家部门如外交部商务部做翻译应该不难,其实这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传说中北外整体学习氛围更好,老师和学生关系更紧密。
上外会议口译专业呢,高强度,高风险,高学费,时刻面临淘汰危险,最后还不一定能考出那个证书。
想稳妥就选北外,想挑战就选上外。
这就要看个人性格和实力了。
我最后选择读上外,的确是想挑战一下,看看自己在那种高压的环境中到底能释放出多大的潜力。
2009年10月14号报名,2010年1月9日考试,三个月的时间坚守图书馆,结果:成绩超过录取分数线40分由于准备工作开始的晚,我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而政治几本书要背,法语三本教材要自学,压力可想而知;保研的同学轻松自在,出国的同学offer陆续拿到,无形中又增添了紧迫感……现在回想起来,考研这段经历告诉我一个道理:为一个目标而坚持奋斗的感觉真好。
试评_新闻英语与翻译_

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交流都日益频繁起来。
这也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努力地将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大众。
新闻工作者肩负着“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双重使命,新闻翻译的成功与否对本国人民如何认识世界,世界如何认识中国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提高对西方新闻的理解能力以及翻译技巧可谓是新时期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许明武老师的《新闻英语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一书正满足了这样的社会需求。
本书的价值在于透彻讲解了新闻英语的独特内涵,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总结了新闻英语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与其他大多数新闻英语相关书籍不同的是,本书不仅仅停留在新闻阅读理解或新闻写作的层面,而是将侧重点放在新闻英汉互译上,通过分析大量的真实新闻,系统地总结出了许多新闻翻译中的基本依据、标准、方法和技巧,填补了这一空白。
在许老师的自序中,他提到本书旨在“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使新闻翻译更有章可循”。
可以说,本书基本上实现了作者的初衷,但由于新闻翻译技巧是在长期积累中体会总结出来的,有些经验又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读者仅仅通过学习阅读此书恐怕尚难完成新闻翻译的重任,还必须辅以大量的实践;而且就新闻本身来讲也应尽量摒除千篇一律,实践当中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对于本书中所提到的一些方法及规律如何灵活运用还需进一步探讨。
本书的正文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在这一章中,作者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新闻的相关知识,包括新闻的定义、新闻价值、分类、体裁等。
在新闻学中很多概念可谓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说法。
作者列举了大量不同的观点和定义,指出其中较为重要的和被大家普遍认可的并加以分析。
此外,作者比较了中西方对于新闻基本概念认识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在第一章中,作者还概括地讲解了新闻翻译的原则及要点,使读者对新闻的语言、语体、结构以及翻译技巧等得到一个宏观的认识。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英语翻译硕士MTI翻译技巧介绍(二)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英语翻译硕士MTI翻译技巧介绍(二)㈢语序调整:语序调整就是根据两种语言的不同语序特点对句子成份进行调整安排。
两种语言在时间、地点、逻辑等表述顺序上常常存在一些差异。
英译汉时,为了使译文合乎汉语语法和语言习惯,需要改变语序。
英语很多后置的定语、状语和修饰语,在翻译中的位置变化是英汉翻译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现象。
如:1、定语位置的调整:英语定语就其位置来说,可以分为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而汉语定语一般放在名词之前,放在名词之后的极少,因此,英译汉时需要注意定语位置的调整。
如:The house whose roof was damaged has now been repaired.屋顶坏了的房子现在已经修好了。
定语从句的翻译涉及到限制行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译法。
⑴限制性定语从句对所修饰的先行词起限制作用,与先行词关系密切,不用逗号隔开,翻译这类句子可以使用前置法或后置法。
①前置法:把英语限制性定语从句译成带“的”定语词组,放在被修饰词之前,从而将复合句译成汉语单句。
如:Anyone who has not attended a large college football game has missed one of the most colorful aspects of American college life.任何一个没有参加过学校足球比赛的人,都会错过大学生活中最为精彩的一面。
②后置法:上述译成前置定语大都是用于限制性定语从句,但一般用于译比较简单的英语定语从句。
如果从句结构复杂,译成汉语前置定语显得太长而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时,往往可以译成后置的并列分句。
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可以重复英语先行词,译成并列分句。
如:They are striving for the ideal which is close to the heart of every Chinese and for which, in the past, many Chinese has laid down their lives.他们正在为实现一个理想而努力,这个理想是每个中国人所珍爱的,在过去,许多中国人曾为了这个理想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yinyong从英汉互译的误译现象看翻译过程中的正确理解

根本在于译者对翻译内容的误解或片面理解 。因此, 正确理解原文尤为重要 。本文在分析英汉互 其原因, 从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两个方面论证了正确理解是减少误译的前提 , 并提出了保证 译误译现象的基础上, 正确理解的途径。 关键词: 英汉互译; 误译; 正确理解; 言内语境; 言外语境; 前提; 途径 中图分类号: H31 文献标识码: A 2441 ( 2011 ) 03005504 文章篇号: 1008[ 1] “the dogs ” 。 义。这里 意指“绝妙的事物 ” 当然 : “power ” , 如 数学中指 类似 的 例 子 还 有 很 多,
一、 常见的误译现象 误译是一种常见的翻译现象, 如同误差无处 不在一样, 误译也不可完全避免。 误译种类不尽 相同, 有语法层面的误译, 有词汇层面的误译, 更 多的是对生活背景、 思维方式等文化内容的误译。 ( 一) 语法层面的误译 例一: Her cousin left her feeling homesick. 误译一: 她表哥离开了, 她感到想家了。 误译二: 她表哥离开了她, 感觉想家了。 试译: 她表哥让她感到想家了。 第一种译法把“her ” 看成了主语, 显然错误, , “-ing ” 宾格代词不可以充当主语 词也不可以用 作谓语, 是为误译; 而按照第二种译法, 此句应为 “Her cousin left her, feeling homesick ” , 所以也是 误译, 属于语法方面的错误。 其实本句中需要注 “leave+ 宾语 + 宾语补足语 ” 意的是 的用法, 其意 “使…… 怎么样或处于某种状态 ” 。 如果准确 为 掌握了该结构的含义, 就不会出现误译了。 ( 二) 词义层面的误译 例二: It would be the dogs to win the lottery. 误译: 中彩票将会变成狗儿们的事情。试译: 中彩票可是绝妙之事。 上例是典型的一词多义的混淆。 翻译此句, “dog” 是关键, 它除了基本义“狗 ” 之外, 还有“男 ” 、 “叛徒 ” 、 “汽车” 、 “电话” 、 “挡板 ” 等很多含 人
北外庄绎传教授的25点翻译体会

北外庄绎传教授的25点翻译体会1. 一词多义。
弄清原文的意思,在汉语中选用适当的词语。
例如:Born in 1879 in Ulm, Germany, Albert Einstein was two years old when his parents moved to Munich, where his father opened a business in electrical supplies.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879年出生在德国的乌尔姆城。
在他两岁的时候,父母移居慕尼黑。
他的父亲在慕尼黑开了一家工厂,生产电气器材。
(句中business一词,据有关资料介绍是指factory,而不是store,故译作“工厂”。
)2. 英语名词和介词用得多,汉语动词用得多。
Psychologically there are two dangers to be guarded against in old age. One of these is undue absorption in the past.从心理方面来说,到了老年,有两种危险倾向需要注意防止。
一是过分地怀念过去。
(如译作“对过去的过分怀念”,则不顺。
)3. 英语代词用得多,汉语实词用得多。
在一个句子里,英语可以先出代词,后出实词;汉语则先出实词,后出代词。
One day, while I was playing with my new doll, Miss Sullivan put my big rag doll into my lap also, spelled “d-o-l-l” and tried to make me understand that “d-o-l-l” applied to both.有一天我正在玩一个新娃娃,沙利文小姐把我的大布娃娃也放在我腿上,然后写了“d-o-l-l”这几个字母,她是想让我知道“d-o-l-l”既可以指新娃娃,也可以指旧娃娃。
汉译法句子正误分析-I

法语教授论坛(一)常见汉译法句子正误分析-I 2008-11-25∙专家文库∙傅荣∙正误分析∙高级作者:傅荣作者简介: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主任、教授、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法语专家委员会委员、法国《应用语言学》(ELA)杂志外籍编委、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法语学习》刊物曾连载新华社应鸿先生的“百例新闻翻译误正之比较”的文章,读后令人印象深刻,很受教益。
今天,笔者受其启发,也将自己近来的教学和翻译实践体验诉诸笔端,求教于国内外同行。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翻译说到底就是一种解释,就是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另一种语言解释原文。
理解不同,解释便有差异。
所以,翻译不可也不应该指望有所谓的惟一正确答案,但一定有错误或者不当的译法,当然也一定有更好的译法。
本着这一信念,笔者在下文中所指“误”译,即包含着明显错误的翻译和不恰当的翻译两方面的问题;同样,下文中所指“正”译,只是一个改进建议,仅供参考,千万不能视为定论。
1. 一定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应该说这是一个国人耳熟能详的句子,看似简单,但要译成准确、地道的法语,应注意避免下面的翻译:[误] Il faut augmenter sans cesse le niveau de vie du peuple.最主要的问题是,augmenter与其宾语名词le niveau属于比较常见的法语动宾搭配不当,因为augmenter虽然有“提高、增加”的意思,但其宾语一般都是内含数字或数量概念的名词,如augmenter le salaire,augmenter la température,augmenter le prix等,而本句中的“水平”显然指的是生活质量,属抽象或概念化名词。
另外,“人民”这个词法译时,要尽可能少用le peuple,因为le peuple在法语里具有很强的政治和国家色彩,是个非常郑重的字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翻导师周蕴仪谈翻译技巧
——谈译文介词的错用和滥用
一九五八年,一位念物理出身的名作家史诺(C.P. Snow, 1905-1980)写了一本书,书名是《两个文化》(The Two Cultures)。
他认为世界被分割成两种文化:一是科技的,一是人文的,但这两种文化彼此“言语不通”,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这确是人类社会一个最值得关注的危机,但人们有远见深思的少,人和社会仍未真的感到这情形的意义。
一九六零年代中叶起,越战期间,美国的年轻人掀起了反越战、反建制(anti-establishment)的风潮(所谓‘嬉皮’风气,只是消极性的一种反抗,没有积极性建设的思想),在学术上也有反智(anti-intellectualism)的暗潮,对科学、技术等尤其反得厉害,他们反对的是科技的过度发展。
当时开始有很多人注意到环境、卫生、生态等问题,造成压迫政府在日后订定了许多法律,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限制学府中接受政府中国防系统支持之科学研究计划等。
现在,有不少忧心的人认为,世界完全为科学与技术所控制,而人文发展速度落后科技,这个问题不是某一国家所特有的,而是举世皆然。
以发展中国家来看,情况或许更叫人忧虑,这些国家非继续不断的发展工业不可。
譬如台湾,这两年来经济不景气,整个社会就呈现不安状态。
其实台湾并没有人饿肚子,这纯是人性使然,经济愈繁荣生活水准愈提高,人的要求也愈高,只能往上长,不能往下收缩,维持不变都认为不可。
每个国家都在某工业的发展。
随着工业发达,便有更多的社会问题和生态的破坏、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
我们可以说整个人类陷身在一个“大旋涡”中,而这个“大旋涡”还在继续扩大之中,情况也日益激烈,悲观的看这个“大旋涡”根本无法解决,因为我们每个人每个国家都陷身其中,不由自主!
这是人类社会一个长程(long range)的问题和考验。
二、三千年来人类的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高度的物质文明,但人类的精神智慧,似无大进步。
人的贪婪是人类许多问题的渊源,是上述旋涡主要加速的原因。
这些情形只能靠人文的智慧来解决。
在现实上,我们既无法回到清静无为的世界里,那么只能“旋涡”扩大得慢一点。
“人文”与“科技”结合,可能是条出路。
但是,“人文”与“科技”这两个文化如何融合起来,成为更高层次的一个文化,着重的是要改变人类的教育,使习科技的不成为“机器人”,习人文的了解“科技”的性质。
换言之,使人类有更高的智慧——兼哲学、科学的智慧。
这显然是个“理想的境界”,
不是十年、百年所能做到的。
毕竟,人类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
摘自《余英时和吴大猷对话》
…………………………………………………………
1、他认为世界被分割成两种文化:一是科技的,一是人文的,但这两种文化彼此“言语不通”,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
He believes that the world is divided into two cultures: one is sciences, and the other is humanities, but the two cultures can’t talk to each other, and the situation seems to be worsening.
改译:
He believes that the academic world is divided into two cultures: science and the humanities, where the communication gap between which is widening.
2、…这确是人类社会一个最值得关注的危机,但人们有远见深思的少,人和社会仍未真的感到这情形的意义。
This is indeed a most noteworthy crisis in human society, but few people are foresighted and thoughtful, and the community has not truly realiz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ituation.
改译:
Unfortunately, most lack the foresight and depth to realise the underlying implications.
【本句修改后没有介词。
主要是“人们”、“人”、“社会”等,都是一再重复的信息。
故省略。
】
3、当时开始有很多人注意到环境、卫生、生态等问题,造成压迫政府在日后订定了许多法律,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限制学府中接受政府中国防系统支持之科学研究计划等。
In those days, many people bega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ecological issues, which later forced the government to make numerous law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prevent pollution as well as to restrict the nature of research that could be conducted on university campuses with Department of Defense funding.
改译:
In those days, many people began to notice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ecological issues. In response, the authorities had to enact many related laws and to restrict on-campus researches funded by the State defence institutions.
4、我们可以说整个人类陷身在一个“大旋涡”中,而这个“大旋涡”还在继续扩大之中,情况也日益激烈,悲观的看这个“大旋涡”根本无法解决,
So we can say that the whole human race caught up in “the maelstrom”, while the “maelstrom”continues to expand, the situ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which, if we looked at it negatively, the situation seems not to be solved.
改译:
In fact, human beings are caught in an ever-expanding and fiercer “maelstrom”, which, if viewed pessimistically, could never be abated.
5、“人文”与“科技”结合,可能是条出路。
但是,“人文”与“科技”这两个文化如何融合起来,成为更高层次的一个文化,着重的是要改变人类的教育,使习科技的不成为“机器人”,习人文的了解“科技”的性质。
Combining the humanities and science together might be one solution, and to make the combination a higher level of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we need to change our education system, so that those science majors will no longer become “robots”without enough knowledge in the humanities fields, and those who study the humanities will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science.
改译:
The solution might be to harmonise science and the humanities. Harmony of the cultures will create a higher culture. The key is to change our education system, so that scientists do not become “robots”and humanists will understand science.
注1:改译以不打乱原译结构为基础,旨在说明介词不是万能药。
推倒重来,效果当然可以更好。
注2:汉语的冗余信息可以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