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粤教版语文(论语选读)第1课《弟子问仁》同步检测(含答案)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第1课礼制与仁学 Word版解析版

第一单元第1课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不以礼节.之节:节制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道:治理C.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乐:高兴D.无求生以害.仁害:损害【答案】C[乐:喜爱。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礼之.用,和为贵道之.以政B.齐之以.刑仁以.为己任C.知和而.和任重而.道远D.能使枉者.直知者.不惑【答案】D[“者”:代词,“……的人”。
A项“之”结构助词,“的”;代词,“百姓”。
B项“以”介词,“用”;介词,“把”。
C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3.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情况的一项是()A.道之以政B.不知礼,无以立也C.樊迟未达D.仁者乐山【答案】A[A项“道”,名词活用为动词,“治理”;B、C、D项为一般动词。
]4.对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克己复礼为仁。
(判断句)B.人而不仁,如礼何?(固定句式)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定语后置句)D.问知。
子曰:“知人。
”(省略句)【答案】C[C项为状语后置句。
]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礼之用,和.为贵和:和谐B.斯为美,小大由.之由:依照,遵循C.民免.而无耻免:免罪D.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格调【答案】D[格:归服。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B.不以.礼节之道之以.德C.有所.不行某所.,而母立于兹D.有耻且.格臣死且.不顾,卮酒安足辞【答案】B[“以”:介词,“用”。
A项“之”: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代“和的原则”。
C 项“所”:代词,“……的”;名词,“地方”。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第1课《弟子问仁》同步检测(含答案)

自我小测剖析精彩文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三十)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一)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颜渊》二十二)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能近取譬.()(2)可谓仁之方.也已()(3)请问其目.()(4)问知.()(5)知.人()(6)樊迟未达.()(7)举.皋陶()2.翻译下列句子。
(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6)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综合拓展提升二、《论语》鉴赏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
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篇》)(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②可者与.之()③异乎.吾所闻()。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论语选读》自我小测:11行而有礼

自我小测剖析精彩文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一)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
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
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二)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三)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以杖叩其胫.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2)君取.于吴,为同姓()(3)其父攘.羊()(4)而子证.之( )(5)原壤夷俟.( )(6)以杖叩其胫.()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2)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3)吾党之直者异于是。
(4)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综合拓展提升二、课外《论语》鉴赏3。
翻译画线句子。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2)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
果敢有材气.以进士起家,补许田县尉。
时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则部送刍粮,为一月计。
则曰:“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湘惧无以给,遣则遂入奏。
太宗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命记姓名中书.后李继因.问以边策,对称..隆讨贼,久不解,湘语则曰:“微子几败我事。
"一日,继隆移文转运司曰:“兵且.深入,粮有继乎?”则告湘曰:“彼师老将归,欲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
高中语文15君子博学自我小测粤教版选修系列论语选读1

君子博学剖析精彩文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一)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二)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三)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吾何执.()(2)吾执御.矣()(3)未坠.于地()(4)贤者识.其大者()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2)大哉孔子!博学而我无所成名。
(3)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综合拓展提升二、课外《论语》鉴赏3.翻译画线句子。
颜渊喟然曰:“(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2)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
吾谁欺?欺天乎?且系与其死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3)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子贡曰:“(4)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刘世让,字元钦,雍州澧泉人也。
仕隋徽仕郎。
高祖入长安,世让以湋川归国,拜通议大夫。
时唐弼余党寇扶风,世让自请安辑,许之,俄得数千人。
复为安定道行军总管,率兵以拒薛举,战败,世让及弟宝俱为举军所获。
举将至城下,令绐说城中曰:“大军五道已趣.长安,宜开门早降。
”世让伪许之,因告城中曰:“贼兵多少,极于此矣。
宜善自固,以图安全。
”举重其执节,竟不之害。
太宗时屯兵高庶,世让潜遣宝逃归,言贼中虚实。
高祖嘉之,赐其家帛千匹。
及贼平,得归,授彭州刺史。
寻领陕东道行军总管,与永安王孝基击吕崇茂于夏县,诸军败绩,世让与唐俭俱为贼所获。
2019粤教版语文(论语选读)第13课《敏而好学》同步检测(含答案)

2019粤教版语文(论语选读)第13课《敏而好学》同步检测(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一)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二)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三)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四)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五)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抑为之不厌.()(2)诲.人不倦()(3)莫.我知也夫()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综合拓展提升二、课外《论语》鉴赏3.翻译画线句子。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2)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3)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刘宰,字平国,金坛人。
绍熙元年举进士,调江宁尉。
江宁巫风为盛,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往往改业为农。
有持妖术者,皆禁绝之。
岁旱,遵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
书其坐右曰:“毋轻出文引,毋轻事棰楚。
”缘事出郊,与吏卒同蔬食水饮。
去官,惟箧藏主簿赵师秀酬倡诗而已。
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
它日主之子征其租,则曰牛鬻久矣。
子累年讼于官,无券可质,官又以异县置不问。
诉于宰,宰乃召二丐者劳而语之故,托以它事系狱。
高中语文 第三阶段过关检测 粤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语文论语选读第三阶段过关检测(第十至十三课)(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30分,每小题5分)1.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女为君子儒B.抑为之不厌C.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D.鼓瑟希,铿尔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坐:陪……坐着。
B.子路,行行..如也行行:有能力的样子。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愤怒。
D.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易:改变。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情:诚,真诚。
B.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作:创作。
C.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由:途径。
D.因.之以饥馑因:因为。
4.从词语用法的角度,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就有道..而正焉②博.我以文,约我以礼③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④浴乎沂,风.乎舞雩⑤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⑥贤贤.易色⑦求也退,故进.之⑧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A.①/②⑤⑦/③④/⑥⑧B.①/②⑤/③⑥⑧/④/⑦C.①/②⑦/③⑤/④/⑥⑧D.①③/②⑤/④/⑦/⑥⑧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6.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例句:吾道一以贯之A.不吾知也B.偃之言是也C.陈亢问于伯鱼曰D.小人哉,樊须也二、(25分)7.补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
(10分)(1)百工居肆以成其事,______________。
(2)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3)______________,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______________,如琢如磨。
(5)______________,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6)______________,博我以文,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著作,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思想。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关于______的观点。
答案:1. 孔子2. 学而3. 求知4. 述而5. 教育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一篇?A. 为政B. 学而C. 八佾D. 里仁答案:B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思想体现了孔子的什么原则?A. 仁爱B. 忠诚C. 礼仪D. 智慧答案:A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利益B. 道德C. 权力D. 财富答案:B4.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省”字意思是?A. 反省B. 检查C. 省察D. 节约答案:A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卫灵公B. 雍也C. 述而D. 子罕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2. 解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的含义。
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教育理念?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哪些看法?答案:1. 这句话意味着君子之间可以保持和谐的关系,但不必在所有观点上都一致;而小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和谐。
2.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认为人们不应该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3.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认为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向优秀的人学习,并在看到不优秀的人时反思自己,以促进自我提升。
4.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而小人则常常忧虑和烦恼。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2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仁是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
《吕氏春秋·不二》云:“孔子贵仁。
"这是符合事实的。
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
《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晋大夫臼季云:“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
”又《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郧辛曰:“《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唯仁者能之。
"又《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孔子对于楚灵王的评论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信善哉!”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乃是引述“古志”之言。
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
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我认为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
《论语》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这里,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孔子区别圣与仁,因而必须讲明仁的完整含义,必须如此才能揭示圣与仁的不同意指。
而且这里“夫仁者”三字也正是确立界说的格式。
所以我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孔子所讲关于仁的界说。
(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材料二:孔子“贵仁”,同时也宣扬“义"。
据《论语》所记,孔子尝说:“君子义以为上。
”(《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卫灵公》)“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见得思义。
”(《季氏》)孔子所谓义即道德原则之义。
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泛指道德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粤教版语文(论语选读)第1课《弟子问仁》同步检测(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三十)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一)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颜渊》二十二)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能近取譬.()(2)可谓仁之方.也已()(3)请问其目.()(4)问知.()(5)知.人()(6)樊迟未达.()(7)举.皋陶()2.翻译下列句子。
(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6)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综合拓展提升二、《论语》鉴赏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
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篇》)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②可者与.之()③异乎.吾所闻()④君子尊贤而容众.()(2)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①嘉善而矜不能。
②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
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①。
贺动作..多不正。
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②亡已。
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及国中皆畏惮焉。
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
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
”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③所以..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
”曰:“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
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
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
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
”王许之。
遂乃选郎中张安等十人侍王。
居数日,王皆逐去安等。
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
王相安乐迁长乐卫尉。
遂见安乐,流涕谓曰:“王立为天子,日益骄溢,谏之不复听。
今哀痛未尽,日与近臣饮食作乐,斗虎豹,召皮轩,车九流,驱驰东西,所为悖道。
古制宽,大臣有隐退,今去不得,阳狂..恐知,身死为世戮,奈何?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
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
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
……上以遂年老,拜为水衡都尉,上甚重之。
以官寿卒。
(选自《汉书》卷八十九,略有删改)注:①王贺:昌邑王刘贺,汉武帝孙。
②蹇蹇:忠直。
③胶西王:刘卯。
因参与叛乱被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刺:指责。
B.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机:时机。
C.今去不得,阳狂..恐知阳狂:刚强勇猛。
D.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谏争..:上谏书争取。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贺动作..多不正B.愿赐清闲..竭愚C.王说其谄谀..D.唯得所言,以至于是..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7.下列对龚遂言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龚遂为人忠厚刚毅,具有宁折不弯的节操,对品行不端的昌邑王刘贺多方规劝,对傅相严肃批评,激动时乃至于声泪俱下。
B.安乐在昌邑王当上皇帝以后调任长乐卫尉,皇上哀痛未尽,他却每天和一班大臣在一起寻欢作乐;龚遂当面斥责他的所作所为违背正道。
C.龚遂不仅敢谏,而且善讽,他意识到侯得溜须拍马的严重后果,就用胶西王身亡的事例劝昌邑王疏远侯得,终于使昌邑王同意选贤侍坐。
D.龚遂知道仕途险恶,他曾经向往古人的隐退而慨叹今日难以辞官,也曾因为直言敢谏差一点掉脑袋,最终还是做了一辈子官,死在官任上。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国中皆畏惮焉。
(2)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
(3)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肖邦之家(波兰)雅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肖邦之家的最大魅力之一,正是在于我们能感受到在同肖邦“促膝谈心”。
到了肖邦之家,会亲眼看到,而且确信,作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力。
我们带着惊讶和柔情望着这幢实为波兰民族的精华的朴素的小屋。
它像一只轮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的栽培,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
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
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速奏。
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
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
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
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
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怡,犹如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秋天又别有一番风味。
这是乡村婚嫁的季节,时不时有一阵小提琴声传到这里,飘到金黄的树冠下,飘到寂静的草坪上。
它提醒我们,此刻正置身于马祖卡曲的故乡。
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阴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
作为悠悠往事“见证者”的树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它们以自己干枯的沙沙声招来了那么多的思绪,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乐曲。
我们望着树上光秃秃的枝杈,悄声哼起了一支歌曲:树儿自由地生长/叶儿轻轻地飘落……于是,我们开始理解那个客死远方巴黎的人的深沉的郁闷:久别经年,他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
然而,这里最美的是冬天。
请看吧!四野茫茫,白雪覆盖的房舍安然入梦。
花园的树木变成了水晶装饰物,且会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响声,就像昔日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
如今既没有马,没有雪橇,也没有狐裘,更没有裹着狐裘的美女。
没有母亲,没有姐妹——只有无边的静寂。
一切都成为往事了。
只有他还住在这里,独自一人在雅致的房间里来回踱步。
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
只有音乐长存。
倘若你在这样一个隆冬季节,站在小屋的前边,望着被积雪压弯了的屋顶、光秃秃的树枝、黑洞洞的窗口,你就会感到,你是和肖邦在一起。
你是在和肖邦促膝谈心。
9.肖邦之家四季景色的特点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
(不超过20个字。
)10.面对肖邦之家的四季景色,作者为什么会认为自己和肖邦是在“促膝谈心”?试联系文章内容分条回答。
11.作者对肖邦、肖邦之家以及肖邦的音乐,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五、诗歌鉴赏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参考答案1.答案:(1)比喻(2)方法,途径(3)条目,细则(4)通“智”,聪明,智慧(5)了解(6)通,明白(7)推举2.答案:(1)如果有人能广泛地对民众进行施予和救济,这人怎么样?可称得上仁人吗?(2)所谓仁德之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就要使别人也站得住;要想自己行得通,就要使别人也行得通。
(3)要做到仁德,完全在于自己,哪能靠别人呢?(4)不合礼的不要看,不合礼的不要听,不合礼的不要说,不合礼的不要做。
(5)选拔正直的人,使他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者变得正直。
(6)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提拔重用伊尹,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3参考答案:(1)①向②结交③与、同④普通人(2)①能够赞美有特长的人,又同情没有能力的人。
②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4.解析:B项,机:关键。
C项,阳:通“佯”。
D项,谏争:规劝,争论。
答案:A5.解析:A项文中义为“行为举止”;B项文中义为“无人干扰之机”;D项文中“于”是介词,“是”是代词。
答案:C6.解析:A项加点字意思均为“到了”。
B项加点字意思均为“……的原因”。
C 项加点字意思分别为“和”“参与”。
D项加点字意思均为“因为”。
答案:C7.解析: B项,“皇上哀痛未尽……违背正道”不正确;C项,“劝昌邑王疏远侯得”不正确;D项,“因为直言敢谏差一点掉脑袋”不正确。
答案:A8.答案:(1)以至国中人都害怕畏忌他。
(或:到了国中人都害怕畏忌他的地步。
)(2)(胶西)王的所作所为如同桀纣,而侯得却认为是尧舜。
(3)昌邑王的臣子们因犯下使君王陷于为恶不道的境地的罪行,都被处死。
参考译文:龚遂字少卿,山阳郡南平阳县人。
凭借明经做官,官至昌邑国王的郎中令,侍奉国王刘贺。
刘贺行为举止大多不合正道。
龚遂为人忠厚,刚毅有节操,在内向国王进谏,在外指责昌邑王的太傅与相,引经据义,痛陈祸福,以至于涕泣,正言直谏没有丝毫懈怠。
当面指责国王的过错,以至昌邑王掩耳起身离开,说:“郎中令太会羞辱人了。
”以至国中人都害怕畏忌他。
王曾经长期与驾车马的奴仆和炊事人员一起饮酒作乐,随意赏赐,没有节度。
龚遂进去拜见昌邑王,哭泣着用膝盖爬行,左右侍从们见此情景都禁不住流下眼泪。
昌邑王说:“郎中令为什么哭?”龚遂说:“我为社稷危亡而痛惜!希望给我机会诉说我的看法。
”昌邑王让手下人回避,龚遂说:“大王知道胶西王做无道之事而灭亡的原因吗?”国王说:“不知道。
”龚遂说:“我听说胶西王有个谀臣叫侯得,胶西王的所作所为与桀纣一样,而侯得却认为可以与尧舜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