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欧阳修

合集下载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三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三

大学生文秘专业求职信(通用4篇)高校生文秘专业求职信篇1敬重的经理:您好!我叫,我是XX职业学院现代商务文秘专业的一名高校生。

在投身社会之际,为了找到符合自己专业和爱好的工作,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谨向各位领导作一自我推举。

我系统学习和把握了日常行政公文的写作、秘书学、国际金融、设备文书和现代汉语等学问并全面了解了会计原理,中国文学史等学科的学问。

具有对计算机办公软件的操作力量以及秘书工作力量。

同时我乐观参与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组织、策划和协调力量都有较大的提高。

我除具有本专业需要把握的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力量、较强的公关办事力量、基本的管理力量和办公软件的操作力量外,还娴熟把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当然光靠“道理”是找不到工作的,所以我在仔细学习专业学问的同时,也不忘依据自己的爱好,学些计算机方面的专业学问,课余也不忘自己的爱好,常常打打篮球,强健自己的体魄。

我信任自己的选择,很盼望能和贵公司合作,假如有幸被贵公司录用的话,我将凭我的力量和贵公司共同进步;如未被选中,那定是我的力量还未能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将连续不断的学习!此致敬礼!求职者:20xx年x月x日高校生文秘专业求职信篇2敬重的领导: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求职信。

信任不会占用您太多的时间,盼望您工作快乐。

我是商业高校专业20xx届的一名同学,即将面临毕业。

四年来,老师的教育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学问,系统地把握了秘书写作、秘书语言与交际、公共关系、办公自动化、秘书学等专业课程。

同时也拥有肯定的分析和设计力量。

通过在校期间的试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的训练我具备了较强的动手力量。

在课外时间里我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重视本专业技能和理论学问的培育,更把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放在第一位。

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在高校的四年里,我除了在学好本专业的学问外,我对计算机学问进行了比较系统地学习和娴熟地应用,取得了20xx年4月份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f技术证书。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六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六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六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吴文英周济《宋四家词选》说:“梦窗立意高,取径远,皆非余子所及。

”我个人以为吴词不是姜白石所能赶上的。

张炎《词源》贬吴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这是张炎的偏见。

他又说吴词“质实”,“质实”的结果是凝滯。

可我以为吴词能从质实之中跳出来,他的空灵是在高处的变化。

周济还说他能“返南宋之清泚,为北宋之穠挚”。

他一方面有南宋的安排勾勒,时间与空间错综的跳接;另一方面又保存了北宋强大的感发力量。

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成就。

吴晚年是亲眼见到南宋逐渐消亡的。

从他词里可以看出感慨故国残山剩水的亡国之音。

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

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

幽云怪雨,翠萍湿空梁,夜深飞去。

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

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剪灯语。

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

霜红罢舞,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

岸锁春船,画旗喧赛鼓。

----《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三千年事残鸦外”。

从吴文英所生的时代推回到夏禹王的时代,已经有三千年之久了。

多么远的往事啊!“残鸦外”三个字,用空间的苍茫表现时间的历史的苍茫。

“残鸦外”是说鸟的消失,“外”字表现远。

三千年事,残鸦是消逝了,而万古的消沉更在残鸦的影外。

“无言倦凭秋树”。

在他的时代,距离南宋的败亡已是不久了,他觉得满心的悲慨,感到这么疲倦。

这个“倦”,一方面是登上禹陵身体上的疲倦,一方面是心灵感到疲倦,即他觉得对于国家没有办法挽回这种局面。

“秋树”是秋天凋零的树木,也正如南宋衰亡的国势。

“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千年万世,禹王开凿治水的功业,流到今天。

人世间经过多少次的盛衰,山川都变了,你从哪里认识夏禹王的功业?什么是“幽云怪雨,翠萍湿空梁”呢?“萍”,吴文英当年写的是不被人认识的“蓱”。

这就是人们讥讽他用字晦涩的缘故。

可是你要知道写诗要浅白或晦涩,是在于你要传达什么样的感发,这才是最重要的。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20欧阳修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20欧阳修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20欧阳修(一)我们现在要把晏殊结束了,今天的时间可能来不及介绍欧阳修了,我只简单的先谈一点点就是了。

我说我要把冯延巳、晏殊跟欧阳修作一个比较。

如果我们说冯延巳是执著的热情,晏殊是圆融的观照,欧阳修所表现的特质是什么呢?这都是我自己起的名字,可能我体会的不见得完全正确,我以为欧阳修表现的是一份遣玩的意兴。

我刚才说每一个作者他的心灵本质都是不同的,可是人生的遭遇这么多,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都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所以李后主有晚年的词,有早年的词。

晏殊有圆融平静的词,也有激昂感慨的词。

那么什么是他的特质,我们要找的是他的一个特质,而你要知道最能够见到一个人的特质,是什么时候?每天我们都吃饭睡觉,谁的特色也表现不出来。

是当有一个大的考验,大的苦难来到你的而前的时候,你怎么样反应,那个时候才看到你真正的本质是什么,一定是如此的。

我以为命运、机遇,这不是我们所能掌握的,不是我们所能够预测的。

有时,很多不幸,很多苦难,忽然有一天就来到你头上了。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无数的苦难。

忽然间有一天,把你的丈夫抓走了,把你也抓走了;忽然间有一天,你最亲近的人突然地死去了。

你料想得到吗?很多苦难会忽然间加在你的身上。

不幸,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苦难,每个人都会遇到。

这不是我们所能掌握的。

你所能掌握的是什么?是你对于苦难的反应是什么,这是我们自己一方面所能掌握的。

所以,一个人真正的修养,你的品格、你的感情、你的操守,是要在苦难之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

欧阳修的遣玩的意兴,是在他的苦难之中表现和完成的。

我只能简单地说,中国古人都把做官看得很重要,欧阳修在做官的路途上,遭遇到很多次的不幸的贬谪。

一次是被贬到夷陵,那是因为当时的范仲淹,就是“小范老子胸中有十万甲兵”带兵与西夏作战的范仲淹被贬逐的时候,他替范仲淹讲了话。

他说当时那个做谏官的人不负责任,不替范仲淹讲话,因此得罪了当权者而被贬到夷陵。

第二次被贬官,是因为庆历年间变法的政治斗争,他被贬到了滁州。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柳永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柳永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柳永【导读:柳永平生都是不幸的,不得意的。

他用世的志意跟他浪漫的性情及他音乐的才能互相矛盾,而由于这样的原因,使中国词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开阔的境界。

】北宋社会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每个人都唱词写词。

可是,专力写歌词的柳永,却是平生落拓不得志的。

因为他生活浪漫,不检点,就被那些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所谓官场的社会所摈弃了。

有一天柳永见晏殊,晏殊就说,贤俊作曲子吗?他的意思是说,你的品格不太好,怎么总作那些歌曲呢?柳永不服气说宰相先生你不是也写歌词吗?晏殊说某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闲拈伴伊坐”呀。

柳永所写的是勾栏瓦舍之中的阶级层次比较低的歌伎酒女。

所以他的词,曾经被很多人讥讽诋毁。

那些文人诗客不喜欢他,说是市井的人,不读书的人才喜欢他。

说他虽脱村野,而声态可憎。

认为他写的是俗滥。

这是大家共同看到的柳词的缺点。

一般看到柳词的长处在那里呢?因为他既然写的是长调,就不能够像冯延巳,李后主把感情凝聚在一起的,他要铺排叙述,不能够只以一个重点的感发为主.关于长调的铺叙,我们要看《夜半乐》这首词: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

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

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断鸿声远长天暮.他有时间,有地点,出发了。

因为他要铺排,一段一段地写下去。

他是扁舟一叶,渡过了万壑千岩,经过了越溪深处.。

听到有商人旅客彼此在在船上相呼。

片帆高举,乘着有画的船翩翩过南浦。

从江水中经过,来到了一处村庄,看见岸边浣纱的游女。

“到此因念。

"后边是他的感想.他说我怀念起我离别了的可爱的女子,像水面上的浮萍,没有办法留下来.我叹息临行时有一个以后见面的约言,叮咛嘱咐.可是,将来是不是真的能见面呢?以前一般词人所写的相思离别是从女子的角度写,柳永是从男子的角度写的;而且,因为是在外的游子,所以他看到高远的景物,结合了志意的追寻。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欧阳修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欧阳修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欧阳修【导读:中国的诗词,予人的联想很丰富。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他们炫耀,夸张,矫揉造作,不懂得欣赏高层次的美。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

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

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欧阳修是对于大自然,对于人生美好的东西非常懂得赏玩的诗人。

他说“雪云乍变春云簇”,写得真是美。

你不觉得下雪时候的阴云,跟夏天下雨时候的阴云是不一样的么?下雪的阴云阴得那么均匀,像铅一样凝成一片。

夏天的雨云是忽然间就涌上一大片,带来一场暴雨。

春天的云彩舒卷自如;秋天的云彩高远淡薄。

四季的景色不同,连天上的云彩,四季都是不同的。

凡是一个锐感的诗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渐觉年华堪送目”,我们逐渐觉得那一年的美好的日子,堪,是值得,值得你放眼去看了。

“北枝梅蕊犯寒开”。

花有南枝的,有北枝的。

南枝的花向太阳先开,北枝的花背太阳。

他说现在连北枝上的梅花都冒着寒风开始绽放了,有一种力量在里边。

“南浦波纹如酒绿”,本于江淹《别赋》。

南浦的春水有美丽的波纹。

南浦啊,你不用考证它在哪一省哪一县,你只要联想。

因为江淹说了“春草碧色,春水绿波。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所以你一用南浦这两个字,就把“春水绿波”想起来了。

这是欣赏中国古典诗的一个微妙的反应。

南浦的波纹怎么“如酒绿”呢?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此江若变作春酒,那南浦的波纹,春水的绿,就跟春酒的绿一样美。

而且,你几乎感觉到,诗人对于这水有对酒一样的感情,使人沉醉了。

“芳菲次第还相续”,一种花接着一种花连续不断地开。

花信二十四番,从迎春花开起,一直开到荼蘼花事了。

“不奈情多无处足”,我永远爱这些美丽的大自然的景物,我永远也不会满足。

他说“尊前百计得春归”。

当你在酒樽之前,有酒就应该赏花。

我用了各种方法,千思万想地盼望着春天的到来,盼望春天的花开。

今天,春天果然来了,你“莫为伤春歌黛蹙”。

叶嘉莹唐宋诗词十七讲

叶嘉莹唐宋诗词十七讲

叶嘉莹唐宋诗词十七讲我们昨天曾经谈到柳永,说柳永这个人性格有两方面的表现。

一个是有浪漫的天性,有音乐的才能。

从很年轻的时候,他就从事于当时的流行歌曲的创作了。

而且,他所从事的流行歌曲的创作,还与当日那些个达官显宦,像晏殊、欧阳修这些人不十分一样,因为晏殊、欧阳修所写的词,是他们这些个高级的达官贵人聚会的场合所演唱的歌词。

而柳永,因为他当时年轻,也没有什么身份地位,往来的都是市井之间的乐工和歌女。

而且,因为他对于音乐有特别的才能,特别的爱好,他就填写了一些被那些达官贵人们认为是比较浅俗的市井曲调、流行的慢词曲调。

我上次曾经讲过,有一次柳永来见当时身为宰相的晏殊。

我现在还要谈到,我以为在柳永的内心之中有一个想法,他认为当时的歌曲这样流行,而且这些个达官贵人像晏殊、欧阳修、范仲淹都填写歌词,便自以为他有填写歌词这样的才能,是可以得到那些人的赏识的。

根据宋人笔记记载,柳永的一生与他填写歌词的事情结合了很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人和他的作品结合了这样密切的关系,柳永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人。

他一生的很多的遭遇,都与他填写的歌词有密切的关系。

他自己心里想,他可以因为填写歌曲而得到上边的欣赏,他过去果然也填写过一首歌词,甚至得到过皇帝的欣赏,像他的《倾杯乐》。

我现在还要附带说明一点,在词的牌调里边,有的时候后边常常有这个“乐”二字。

“乐”有两个读音,像《齐天乐》、《清平乐)、《中兴乐》,读如月(yuè),但是,《抛球乐》、《倾杯乐》读如勒(lè)。

我所根据的是清朝万树(字红友)的《词律》。

因为《词律)是以牌调最后一个字的韵目为标准来编排的。

《词律》把《齐天乐》、《中兴乐)编在乐(yuè)的韵目里边。

《倾杯乐》、《抛球乐》编在乐(lè)韵目里边。

我们来看柳永写的《倾杯乐》: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

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

连云复道凌飞观。

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倩。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精简版)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精简版)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精简版)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精简版)《唐宋词十七讲》是叶嘉莹多年来辗转各地讲课时的录音整理。

“一般来说,我自己对于讲课本来就是没有准备讲稿的习惯。

这倒还不只是因为我的疏懒的习性,而且也因为我原来抱有一种成见,以为在课堂上的即兴发挥才更能体现诗词中的生生不已的生命力,而如果先写下来再去讲,我以为未免要死于句下了。

”她平生喜欢“以无生之觉悟做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境过乐观之生活”。

叶嘉莹一直从事中华古典文化研究,创办基金和奖学金用以吸引和培养国内外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普及和研究工作。

出生于1924,八十多岁的老人居然上课不用资料,也不爱用资料,尚能信手拈来在唐诗宋词间呼风唤雨。

这都出于其对古典文学的酷爱之情。

诚如她所言:余虽不敏,然余诚矣。

“有人常问学古典文学有什么用处?学古典文学正是因为古典文学里边有一种生生不已的、真正生活在那里的一个感动和感发的生命。

”在诗歌的美文中形成一个韵律,四个字是最简单而能造成韵律的一个基本形式,如诗经,这是我们本国的语言特色跟我们身体生理的机能结合起来起来所产生的一个的自然的现象。

《惠风词话》:“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有万不得已者。

”即更有感动的是人的内心地方。

《论语泰伯》篇曾说,子曰:兴于诗。

兴是一种兴发,一种感动,跟作者的见物起兴一样,你读诗,也会引起一种感发的。

诗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给你心灵一种感发。

古人曾说,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

就是在于你的内心有一种活泼敏锐的善于感发的心灵,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根本所在的地方。

诗歌最大的作用,是要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有一种善感的心灵,要“兴起诗”。

十七讲中简记:冯正中,冯延已,有执着的热情。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舞。

”晏殊,有圆融的观照。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欧阳修,有遣玩的意兴。

自号“六一”即为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逸文,一位老翁老于此五物之中。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刍议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刍议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刍议《唐宋词十七讲》是叶嘉莹先生早年所作的唐宋词系列讲座的录音整理稿。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现定居加拿大温哥华。

叶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尤其是诗词方面颇有建树,深受学界好评。

其《唐宋词十七讲》析词几近化境,颇具大家风范,令人叹为观止。

一、高屋建瓴,一以贯之。

作者在自序中说:“对此一册讲稿感到未尽满意,……都是匆促之间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面对不同的听众,而且是经过不同的人整理而成的。

因此,无论在文字方面或内容方面遂都不免有一种不甚浑融的感觉。

”虽然本书仅是多场讲座的串连,作者没有刻意深思脉络结构,但仍能使我们对唐宋词的发展历程和名家经典之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唐宋词跨度较大,历时数百年,词作卷帙浩繁,灿若星辰。

在数月之内,从汗牛充栋的词作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讲析,可谓困难至极。

但叶先生独具慧眼,仅以温庭筠、苏轼等十五人为例,就勾勒出词从唐到宋的演进发展过程。

同时,叶先生在介绍每一位作家时,特别注意其风格特色在纵向与横向之间的影响与关系,如苏词对辛弃疾、辛词对史达祖的影响;周邦彦对姜夔、吴文英等人的影响。

本书对唐朝宋词发展脉络及作家间相互关系的讲析,如金线穿珍珠,相属连缀,浑然天成。

二、理论阐释,深入浅出。

叶嘉莹先生在第二讲温庭筠(下)中谈到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时说:“我现在所尝试的,是要把中国的比较抽象的概念的理论,借用一些西方的方法和名词,对它加以一种比较科学的逻辑化的解释。

”这可以说是叶先生用西方的理论方法阐释中国传统文学的努力的明证。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往往偏重整体,具有多义模糊性;而西方的文艺理论注重分析、归纳的逻辑性,具有实证主义倾向,便于对事物本质和特征的探寻与把握。

叶先生在本书中就大量借鉴了西方的一些理论成果,屡次提及语言学二轴说、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理论,并能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具体的词作分析上去,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欧阳修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欧阳修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

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

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欧阳修是对于大自然,对于人生美好的东西非常懂得赏玩的诗人。

他说“雪云乍变春云簇”,写得真是美。

你不觉得下雪时候的阴云,跟夏天下雨时候的阴云是不一样的么?下雪的阴云阴得那么均匀,像铅一样凝成一片。

夏天的雨云是忽然间就涌上一大片,带来一场暴雨。

春天的云彩舒卷自如;秋天的云彩高远淡薄。

四季的景色不同,连天上的云彩,四季都是不同的。

凡是一个锐感的诗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渐觉年华堪送目”,我们逐渐觉得那一年的美好的日子,堪,是值得,值得你放眼去看了。

“北枝梅蕊犯寒开”。

花有南枝的,有北枝的。

南枝的花向太阳先开,北枝的花背太阳。

他说现在连北枝上的梅花都冒着寒风开始绽放了,有一种力量在里边。

“南浦波纹如酒绿”,本于江淹《别赋》。

南浦的春水有美丽的波纹。

南浦啊,你不用考证它在哪一省哪一县,你只要联想。

因为江淹说了“春草碧色,春水绿波。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所以你一用南浦这两个字,就把“春水绿波”想起来了。

这是欣赏中国古典诗的一个微妙的反应。

南浦的波纹怎么“如酒绿”呢?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此江若变作春酒,那南浦的波纹,春水的绿,就跟春酒的绿一样美。

而且,你几乎感觉到,诗人对于这水有对酒一样的感情,使人沉醉了。

“芳菲次第还相续”,一种花接着一种花连续不断地开。

花信二十四番,从迎春花开起,一直开到荼蘼花事了。

“不奈情多无处足”,我永远爱这些美丽的大自然的景物,我永远也不会满足。

他说“尊前百计得春归”。

当你在酒樽之前,有酒就应该赏花。

我用了各种方法,千思万想地盼望着春天的到来,盼望春天的花开。

今天,春天果然来了,你“莫为伤春歌黛蹙”。

你就好好珍惜享受眼前美好的春天,不要再悲哀和忧伤了。

我还要举两首不大好的小词,跟欧阳修写的一首意思很相近的小词来比较。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

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

离愁引著江南岸。

他写的是江南采莲的女子。

很多词人都曾写过美丽的女子,有些人是怎么写的呢?王国维说,词要有境界,品格才会高。

有的词没有境界,内容空泛,确实是淫靡的。

《花间集》欧阳炯的词:“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

耳坠金环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头招远客。

”(《南乡子》)你可以写美丽的女子,你要从她的容貌衣饰里边写出她的品格。

胸前如雪脸如莲的描写,没有品格在其中。

还有个一薛昭蕴《浣溪沙》:“越女淘金春水上,步摇云鬓佩鸣璫,渚风江草又清香。

不为远山凝翠黛,只应含恨向斜阳,碧桃花谢忆刘郎。

”这首词写得有一点感情,是一个女子相思的感情。

但是很肤浅,没有境界。

同样写美女,同样写她的衣服首饰,怎么就有了境界了呢?怎么就有了高格了呢?
欧阳修说“越女采莲溪水畔”,这个跟淘金的感觉是不大一样的,采莲是比较优美高雅
的。

我们中国全认为江南的女子很美。

看越女采莲,那是多么美的动作,秋天的岸边是多么美丽的场所。

“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这个奇妙的事情就是在这里分别的。

欧阳炯不是也说霞衣窄吗?可他那首词只是说这个女子穿着紧身的衣服而已,没有联想,没有境界。

可是“窄袖轻罗”,这四个字的结合,就产生了一种作用。

----诗歌,真的是很微妙,它的好坏就是在这种很细微的地方分别的。

----罗,是一种轻柔的丝织材料,轻罗裁成的衣服,轻盈,纤巧,精致,代表了一种品质。

金钏,就是金手镯,是在她的窄袖之中,你隐隐地看见。

薛昭蕴所写的女子是“步摇云鬓佩鸣璫”,有一种炫耀摇动的感觉。

前者含蓄,后者炫耀。

中国的诗词,予人的联想很丰富。

欧阳修这两句词表现了含蓄,蕴藉之美。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他们炫耀,夸张,矫揉造作,不懂得欣赏高层次的美。

陆机曾说过:“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有诸中而形于外,这才是有深度的美。

“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这真是神来之笔!灵光照耀的神来之笔!女孩低头采莲的时候,水中映出了她的影子。

她忽然看到水中人面和花光的掩映,一片神光的闪烁,一种对于美的觉醒。

这句传达出“天生丽质难自弃”的境界。

一个人不应该骄傲,但也应该珍重自己美好的品质。

当她一照影摘花花似面,想到这样的美好,愿意有一个奉献,愿意有一个交托,所以“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

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鸂鶒,是水鸟,比鸳鸯大,多为紫色,一双一对的。

双双对对的鸂鶒,引起女子的情意。

日暮黄昏,晚风吹起,与你何干?“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正是那些锐感的多情的诗人,就在风月之间,引起了他的感动。

“不见来时伴”。

我说他这句很妙。

你要知道,一个人要完成自己的品格,修养,事业,要有一个孤独寂寞的反省思索的过程。

你每天沉醉在纸醉金迷歌舞宴乐之中,永远不能完成你的事业和人格。

下面说“隐隐歌声归棹远。

离愁引著江南岸”。

隐隐地远远地听到也许有别的采莲女子的歌声,她们都划回去了。

而当芳心只共丝争乱,你有这样的兴发感动的时候,这个歌声就引起你多少内心的感动。

离愁者,就是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

当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的时候,这离愁就引着江南岸,从水上一直飘到岸边了。

一般的选本,很少有人选这首词,未曾体会到它意境的深远。

这首小词写一个美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而它自然产生了一种境界。

这是中国小词的发展从南唐冯正中到北宋的欧阳修所完成的最高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