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5)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聚落》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聚落》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聚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聚落》这一节主要介绍人类居住的环境和形式,即聚落。

教材通过介绍不同类型的聚落,如乡村和城市,让学生了解人类居住地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人类居住地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其特点、形成原因和发展规律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聚落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聚落的概念、类型及特点,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类型的聚落,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提高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聚落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发展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和认识聚落。

2.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类型的聚落,分析其差异和原因。

3.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聚落为例,让学生了解聚落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聚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居住地的形式和特点。

提问:“你们听说过聚落吗?聚落有哪些类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聚落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展示乡村和城市两种典型聚落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引导学生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如地形、气候、资源等因素。

操练(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聚落发展的规律是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学生动手绘制一幅家乡聚落的发展图,展示聚落的变化过程。

RJ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RJ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新知讲解
聚落与环境
❖不❖同在的这自些然自环然境环下境的下房的屋房为屋何应不该同设,计主成要什考么虑样何?种因素?
热带雨林地区
沙漠地区
内蒙古草原地区
寒带地区
黄土高原地区
新知讲解
聚落与环境
东 南 亚 热 带 雨 林 地 区 的 高 架 屋
楼上住居民, 楼下养牲畜
在全年湿热的热带,双 层竹楼或木楼,下层放杂物养 牲畜;上层住人,因为上层 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2.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表现在( B ) A.乡村的道路较城市狭窄,错综复杂
B.人口的职业构成有较大的差异
C.功能差别,乡村功能较为复杂
0
D.人0 口密度不同,乡村人口较稠密
0 0
0 0
0 0
课堂巩固
3.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聚落就是人们休息的地方 B.城市聚落是由乡村聚落演变而来的 C.一般说来,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D.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聚落 4.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的纳西族传统聚落是(D ) A.塞纳河岸 B.水城威尼斯
你都知道哪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
新知讲解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
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文化遗产, 199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位 于巴黎市中心,这里展现了巴黎几百 年来的发展,体现了城市的发展与保 护传统的极佳结合。
新知讲解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意大利水城 ——威 尼 斯
威尼斯是浪漫的水城,河 多,桥也多,一百多条运河纵横 全市。运河两侧多棕红色屋顶的 矮楼,少有高层建筑。
七年级地理RJ版·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 的聚居地——聚落
聚落与环境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伐木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场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同为乡村聚落景观也是有差异的!
图A
图B
亚洲:人口众多, 房屋密集。
欧洲:人口密度小, 房屋分散。
同为乡村聚落景观也是有差异的!
非洲:村落较原始。
水源充足(井、 泉、湖滨、 河畔等地)
土壤肥沃,适于 耕作
历史文化、 宗教信仰、 生活习俗等
热带沙漠地区,白天 炎热,昼夜温差大,厚墙 可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 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 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 区吹来的热风。
草原地区的住房 ——蒙古包
便于拆装 适合游牧生活
圆锥形大 帐篷
黄土高原地区 的窑洞
黄土直立 就地取材 冬暖夏凉
因纽特人的住所——冰屋
就地取材 防风保暖
半地穴 呈半球形
高矮 多少 农田 密度 /医院等基 境保留
多少 宽窄 鱼塘 大小 础设施的 情况 多少

市高多
聚而而 无大

保 留 不
落多宽

乡矮 少
村 聚
且 少
而 窄




保 留 较 多
为什么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景观会有 这么大的差异?
劳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
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
工业和服务行业
耕作
放牧 捕鱼
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
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
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
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
篇后絮语
•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 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 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 等信息。
• 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 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七年级上册地理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七年级上册地理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地理组王娟【课程标准】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教学目标】1、知道聚落的两种类型,通过读图比较,说出城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2、能够举例分析出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3、通过分析四种特色民居,能够说出聚落的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4、通过辨证讨论,树立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教学重点】1、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树立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教学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教学方法、在学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课前我们来猜两个字“聚”“落”聚落两字篆体写法如图,“聚”上半部分原意是古代狩猎,下半部分为三个“人”字,合起来表示众人一起狩猎。

“落”,古代做落脚、村落解释,草字头、三点水、口部可认为是古人在选择落脚地时的考虑因素,必须在有水、植物繁茂地区才能生产生活,繁衍人口;两个字就是人们一起生产生活的地方就是聚落。

【环节一】知·城乡差异——学习目标一展示六张图片(三张城市,三张乡村)请将下面六张图片分类,并描述你的分类依据总结聚落定义,聚落分为两类——乡村与城市自主学习:借助课本P81,完成下列问题。

1、聚落:我们把人类的聚居地—和,统称为聚落2、规模,有、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

城市规模,主要从事______、______等非农业生产活动。

3、由于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4、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有哪些差异?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又有哪些差异?房屋交通道路车辆人口密度教育条件生产方式自然景观改变大小密集度高度乡村稀疏矮少小差农业小城市稠密高多大好工业、服务业大讲解:(出示乡村、牧村、鱼村、林场等图片)乡村聚落包括乡村、牧村、鱼村、林场。

城市两种生产方式,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出的景观也有较大的差异。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举例说出聚落概念自然环境的关系。

3.我们要保护聚落。

4.通过对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会运用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形成地理概念,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1.学会分析聚落和自然环境的关系,2.认识聚落的分布特点。

3.懂得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对比、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建立适当的居住地来防寒暑避风雨,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

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居住在乡村,有些人居住在城市。

我们把人们的这些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什么差异?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怎样来保护传统聚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走进《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去寻找答案。

二、新课学习(一)聚落与环境1.聚落定义:人们集中居住的地区形式:乡村和城市(先有乡村,后有城市)乡村与城市的区别劳动生产方式: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

城市规模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观察填表景观差异:想一想:如果让你选择居住地,你认为具备怎样自然条件的地方才够理想?你会选择哪种地形?(平原)你会选择哪种水源条件?(河流)你会选择哪种气候?(全年温和而湿润)你会选择哪种土壤?(黑土地)归纳:易形成聚落的地区(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方比较容易形聚落。

)聚落的分布特点: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 (新版)新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 (新版)新
地理七年级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聚落与环境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多变的天气》
1/18
地理七年级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多变的天气》
2/18
地理七年级
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 学生自主预习课本P81---P863面 的内容,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 学习案”。
《多变的天气》
3/18
小组合作 地理七年级 深化探究 聚落的分类
9/18
地理七年级 世界文化遗产欣赏
《多变的天气》
丽江古城
水城威尼斯
10/18
地理七年级
《多变的天气》
东南亚热带雨林地区的高架屋
楼上住居民, 楼下养牲畜
在全年湿热的热带,
双层竹楼或木楼,下
层放杂物养牲畜上层
住人,因为上层风大
凉爽,还可以避免潮
湿。
11/18
地理七年级
西亚沙漠地区的村庄
《多变的天气》
地理七年级
当堂检测 提高升华
《多变的天气》
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随堂达标案”。
16/18
厚墙加小窗, 防晒又凉快
热带沙漠地区,白天 炎热,昼夜温差大,厚 墙可减少白天通过墙壁 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 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 漠区吹来的热风。
12/18
地理七年级
说说这些民居与当地 环境的关系
《多变的天气》
13/18
地理七年级
知识梳理、质疑解惑
《多变的天气》
城市聚落
工业和服务行业
耕作 农村
乡村聚落
( 点 击 图 片 观 看 更 多 资 料 )
城市聚落
牧 渔林 村 村场
《多变的天气》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21张PPT)
3)根据生产活动的不同,乡村有哪些类型?
农村 , 农 屋屋路店校院田
落密 高 密 数 数 数 面
集度集量量量积



小 低 小 少少 少大

果 鱼 自然
园 塘 景观
面 积
面 积
改变 的程 度
大大 小

大 高大多 多 多小 小小 大

二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教学目标
• 1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一 聚落类型
1)什么是聚落?
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也是人们 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地方
2)聚落按其景观的不同可分为 几大类?
两类 :城市和乡村
1)为什么说聚落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P84
2)说说你知道哪些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 建筑群和遗址?
法国塞纳河沿岸
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
山西的平遥古城
云南省的丽江古城
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
澳门历史城区
近年来,丽江旅游业发展很快,给当地带来经济繁荣
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古城原有的宁静与古朴被打 破,当地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特有的生活习俗受到了冲击, 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如果你去丽江旅游,作为 一名旅游者,你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
小结
谢谢
交通便利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其他。。。
三 聚落的分布
1)什么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 集?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 河口 ,沿海地区
2)什么地区聚落分布很少或者 没有?
高山 荒漠地区
3)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 什么形态?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2024版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2024版新教材)

A.甲 B.人
C.丙 D.丁
9.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C)
A.随着社会的发展,所有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 的聚落建筑。
B.在聚落的发展中,所有旧的聚落建筑都保存下来作为历史 人化纪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人地。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人临的问题。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人人的事情,与 其他国家人关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当地居人以茶树种植为主业。读图, 完成第1题。
1.该景观的聚落形式及判断理由是( C )
①城市 ②乡村
③从事农业人产
④从事人农业人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右图为《清明上河图》的苏绣作品(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 河南开封)的繁华人貌。读图,完成2~3题。
乡村 低 矮 少 少

城市

人 多多

人然景观改 变人人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人劳动 人产和社会人活的场所。
耕作乡 村景观
乡村聚落
耕作→农村
放牧→牧村
捕人→渔村
人产人式不同
伐人→林场
乡村聚落的类型不同
城市聚落
人活在城市聚落中的人们,从事哪些劳动呢?





人结:


1
2


3.特人人居与人然环境的关系。
练人练 根据资料,分析人亚的人居与当地人然环境的关系。P83
墙厚 窗人
厚墙:减少传人的太阳热量 窗人:减少吹进的热人
炎热、 人燥
人亚的人居
练人练 根据资料,分析东南亚的人居与当地人然环境的关系。P8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聚落及聚落的两种类型。

2.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

3.认识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人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的差异。

4.比较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的不同景观、
5.初步学会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不同聚落的景观图片,结合学生自己对乡村和城市的了解,明确乡村和城市聚落在景观、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2.收集家乡聚落景观的图片,分析家乡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聚落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2.通过欣赏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不同的聚落景观,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演示。

教学方法:案例、谈话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聚落与环境
温故知新:
四人小组复述巩固下列内容:
1.世界上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是什么?
2.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些?
设问导读:
1.读教材P76正文及图6.1:
(1)什么是聚落?聚落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
(2)比较乡村和城市在人口数量、从事生产活动的差异及城市对周围地区的作用。

(3)比较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2.读教材P77正文及图6.2:
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材P78图上所得图6.3)3.读教材P78正文及图6.4:
分析不同形态的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读教材P79正文及图6.5:
分析房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填写下表
5.读教材P80信息传递:
社会、经济等因素对聚落有什么影响?
自我检测:
1、关于聚落叙述正确的是()
A.有人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
B.一般说来,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C.居住在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手工业和服务业等工作
D.居住在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林业等工作
2、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和乡村景观没有差别 B.城市里有很多池塘,种了很多果树
C.乡村里有很多车辆、商店、学校,道路纵横交错
D.城市里有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很多
3、关于聚落的分布,正确的是()
A.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
B.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
C.胶体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聚落分布稀少
D.气候终年炎热地区,聚落分布稠密
4、下列有关聚落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各地自然环境没有差异,只是民族生活习惯不同,建筑风格不同
B.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C.世界各地的聚落民居,建筑外貌不同,建筑材料相同
D.世界各地的聚落,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完全相同
巩固练习
.读图题:读下面的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为聚落,B为聚落。

(2)观察图中景观,填写下表:
聚落范围建筑物特征道路植被自然景观改变大小
乡村
城市
(3)乡村聚落主要从事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主要从事等工作。

当堂检测
1.下列属于乡村聚落主要从事工作的有()。

A.纺织工业B.饮食服务业C.耕作业D.邮电业
2.下列属于城市聚落景观的有()。

A.农田B.牧场C.池塘D.高楼
3.下列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A.高山、荒漠B.肥沃的平原
C.丰富的资源D.便利的交通
4.聚落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影响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资源D.交通
5.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纽人特别耐寒
B.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
C.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
D.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意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B.原始的氏族形式的居住地被称为聚落
C.欧洲是世界上没有乡村,只有城市的地方
D.亚洲相对落后,所以许多地方保留了较为原始的村落
7.西亚的村庄中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是因为当地是()
A.热带雨林地区
B.终年严寒的地区
C.热带沙漠地区
D.热带草原地区
8.傣族竹楼和窑洞是我国哪两个地区的特色民居()
A.西双版纳和黄土高原
B.云南丽江和黄土高原
C.江南水乡和北方地区
D.西双版纳和北方地区
综合拓展
聚落的形式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请你根据图片分析我国傣族的竹楼与黄土高原上的窑洞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1)竹楼
(2)窑洞
参考答案
第六章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6.1聚落与环境
自我检测:
1.B
2. D
3. A
4.B
巩固练习
1.(1)乡村城市(2)乡村:大密度小高度低窄少农田果园小城市:大密度大高度高
宽多草秤道旁树大(3)耕作放牧捕鱼工业服务业
当堂检测
1.C
2. D
3.A
4.A
5.C
6.A
7.C
8.A
综合拓展
(1)气候湿热,竹楼可以防潮通风
(2)冬暖夏凉,就地取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