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看不见的光
初二-光的颜色、色散、看不见的光

光的颜色、色散、看不见的光Ⅰ.知识梳理一、要点提纲:(一)光源简单地来说就是光的源头,即正在发光的物体。
常见光源:太阳、萤火虫、燃着的蜡烛、发光的灯泡等。
(二)光的色散、颜色1.光的色散现象彩虹(1)用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
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此外,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这两种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2)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色光的三原色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屏幕,屏幕上将会出现彩条.彩条有红、绿、蓝三种。
为什么是这三种呢?原来人们发现,用红、绿、蓝三种色光,不同比例混合的话,就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所以:(1)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2)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比较】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而颜料的三原色为红、黄、蓝.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是否相同呢?①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原色不同,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一起混合为黑色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蓝,而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补充:大自然界中色彩种类很多,不同的色彩给人的美是感受和联想是不同的,见到红、黄、橙暖色,会想到什么?火或太阳;见到蓝、紫、绿等冷色,又会想到什么?水或草地。
冷暖的对比与协调能产生美妙生动的色感。
3.物体的颜色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只透过红色光的玻璃,我们看到它是红色的,只透过绿色光的玻璃我们看到它是绿的(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A:白色:白色物体是因为它反射所有射到物体上的色光,B:黑色:黑色:物体将吸收所有射到物体上的色光,C:五颜六色:我们看到物体的颜色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只反射红色的光。
因此,绿光射到红色的衣服上,我们将看到衣服是黑色的。
(三)看不见的光1.太阳光由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组成。
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即人眼能看到的光,称为可见光。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题答案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题答案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我们知道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答: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粉笔屑、泡沫、小纸团等把桌面的振动放大,通过轻小物体的振动观察桌面的振动。
2、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机呢?自己查找所需的数据,进行估算?解:t声=s/v声=1000000m÷340m/s≈2941.18st火车=s/v火车=1000km÷200km/h=5ht客机=s/v客机=1000km÷1000km/h=2h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亲自试一试,并说出你其中的道理。
答:可以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先听到的是通过铁管传到耳朵里的,后听到的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的。
因为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4、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的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1.5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s计算)解:s=vt=340m/s×1.5/2s=255m5、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小资料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慢,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温度影响。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许多立体声收音机有“STEREO-MON O”开关,开关处于STEREO位置时放出的声音和电台播出的一样,是立体声;而处于MONO位置时收音机把两个声道的信号合成一个声道,没有立体声的效果。
找一台立体声收音机,试一试这个开关的作用(使用耳机效果更明显),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既然立体声更为逼真,为什么还要设置这样的开关?答:将开关处于MONO位置时接收信号比较灵敏。
看不见的光

紫外线灭菌灯
紫外线验钞器
3.光的散射
太阳直射,为何整个天空都是明亮的?
因为大气层对阳光有散射作用。波长越长, 穿透力越强;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 ∴天空呈蓝色。
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区别
共同 点 红 外 线 紫 外 线 不同点 应用
都 是 不 可 见 光
存在于红光 能使被照射 红外探测器 的物体发热, 红外照相机 外侧,频率 具有热效应 红外夜视仪 低于可见光 ……
六、看不见的光
1.红、橙、黄、绿、蓝、靛、紫,按顺序排列 起来,形成光谱。
光谱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红 外 线
紫 外 线
不可见光
可见光
不可见光
可见光与不可见光
概念
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 即人眼能看到的光,称为可见光 人眼无法看见的光称为不可见光
光谱中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 线,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
红外线水笼头
红外线遥控器
红 外 线 测 温 仪
红外线摄像头
★知识点3—紫外线
紫外线: 在可见光谱的紫光之外存在着一种 看不见的光,称为紫外线。 它是由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在1801年 发现的。
②紫外线:光谱上紫光之外的部分。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VD,促进钙 质吸收,防治佝偻病、软骨病(多晒太阳、日光 浴)。 杀菌消毒(手术室,病房,晒被子、棉絮) 使荧光物质发光,防伪(验钞笔) 过量照射,损伤弹性纤维,使皮肤粗糙,引起 皮肤癌。 臭氧层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的防护层。氟利昂 破坏臭氧层,造成空洞,提倡无氟冰箱。
预习
1.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分别对光 有什么作用? 2.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分别是什么意 思?
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 光现象》《第六节 看不见的光》课后练习试卷【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六节看不见的光》课后练习试卷【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超声波可传递能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2.列车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树木C.列车D.地面上的行人【答案】C【解析】乘客看到树木向北运动,而树木本身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故所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地面是向南运动的.故选取列车为参照物。
3.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
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传播的条件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答案】A【解析】A、在实验中,由纸片的跳动可以认识到扬声器的振动,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也可理解为放大法.扬声器振动时,听到了声音,由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由此可知A正确.B、要研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实验中应体现人耳与声源之间介质的有无及种类,而此现象中只是观察的现象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故B错误.C、要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中应重在体现物体振动快慢与音调的高低,而此现象中只是观察的现象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故C错误.D、要研究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实验中要出现这两种声音,然后加以比较,而此现象中只是观察的现象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故D错误.故选A.4.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 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是MP+PN两段线段,第二次通过的路程是MN,从数学知识知,MN<MP+PN;但前后两次位置的变化都是线段MN.故选D.5.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文中 ( )A.“皓月”是人造光源B.“皓月”是自然光源C.“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D.“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答案】C【解析】静影沉璧的意思是静静的月影却像沉在水中的碧玉,是人从水面看到的月亮的虚像,所以是月光通过水面反射而形成的.皓月指的是月亮,月亮靠反射太阳光,本身不能发光,所以皓月不是光源.故选C.6.关于声波的说法错误的()A.固体、液体中也有声波存在B.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问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C.声波除了能使人耳的鼓膜振动,让人们觉察到声音外,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D.声波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答案】D【解析】A、固体、液体中也有声波存在,故A正确;B、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问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故B正确;C、声波除了能使人耳的鼓膜振动,让人们觉察到声音外,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故C正确;D、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但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D.7.关于电视机的遥控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遥控器是利用激光进行遥控的B.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进行遥控的C.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控的D.遥控器利用可见光进行遥控的【答案】C【解析】解:红外线可以用在遥控器上,遥控器发出红外线,实现了无线控制家中的用电器,方便人们的生活.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平时要注意观察身边的现象.8.由于洗衣机没有放稳所产生的振动噪声,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调节洗衣机的底脚,使其平稳着地B.在房间里戴上耳塞C.关上房间的门窗D.在洗衣机里加更多的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由于洗衣机没有放稳所产生的振动噪声,最好是调节洗衣机的底脚,使其平稳着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选A。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课件:人眼看不见的光(共15张PPT)

红外线的发现
红光外侧存在能使物体发热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 1800年英国科学家赫歇尔最早发现了红外线
红外线的特点Biblioteka 1、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太阳的热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的
2、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 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红外线的应用
对着墙按键能够控制电器吗? 遥控器前隔着物体能控制电器吗?
紫外线的发现
德国物理学家里特有一次把含有氯化银的照相 底片放到可见光光谱的紫光外侧,发现底片被 感光,他反复探究,终于发现这里有一种不可 见的光----紫外线
紫外线的性质 1、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2、消毒杀菌
紫外线的防护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却有对人体 有害,它能引起白内障,导致 皮肤过早衰老,甚至发生癌变.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光人们都能看到 B.紫外线是紫色的
D
C.不可见光只有红外线和紫外线两种
D.光实际上是一种电磁波
想一想
3.市面上出售的小型晶体管激光器,发出的光是红 色的,所以很多人称它为“红外线”,你认为这种 说法对吗?为什么?
4.人们每隔一段时间总要把衣、被放到太阳下晒一晒, 这样有利于健康,根据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说说这 样做的道理。
想一想
5.验钞机发出的光是淡蓝色的,所以有同学认 为紫外线是淡蓝色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紫外线是人眼看不到的。 发出紫外线的同时也发
出少量的蓝光和紫光。
紫外线的防护 紫外线指数
紫外线的防护
臭氧层
它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 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 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直接照射。
南极顶端的臭氧空洞
2019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3.2 人眼看不见的光》说课稿

2019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3.2 人眼看不见的光》说课稿1. 课程概述本课程为八年级物理上册中的第三章《光现象》的第二节课《人眼看不见的光》。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介绍红外线、紫外线和X射线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到光谱波长范围内不同波长光对人眼的看见程度。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红外线、紫外线和X射线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不同波长光对人眼的看见程度,理解光谱波长范围内的不同光的特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红外线、紫外线和X射线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光谱波长范围内不同波长光对人眼的看见程度。
•教学难点:理解光谱波长范围内不同波长光对人眼的看见程度,对红外线、紫外线和X射线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4.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实物模型或图片•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工具5. 教学过程5.1 导入与引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波长对人眼的看见程度有没有影响?” “有没有眼睛看不见的光?”5.2 知识讲解与展示(10分钟)通过课件和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红外线、紫外线和X射线的特点、应用以及光谱波长范围内不同波长光对人眼的看见程度。
同时,让学生对这些概念有直观的认识。
5.3 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光进行研究。
每个小组找到相关资料,探究该光的特点、波长范围、应用领域等,并设计一份小组报告。
5.4 小组交流与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使用PPT或口头报告的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全班同学可以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5.5 拓展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眼能够看到的光谱范围是如何确定的?如果存在其他的光谱,我们能够用什么仪器或方法来检测?5.6 概念总结与归纳(5分钟)通过教师总结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让学生形成对本节课内容的概念。
光现象复习课件

(3)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有:
ww w
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要向看到的 下 鱼的___方投叉,才能叉到鱼.
S′
虚像
s
(3)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铅笔怎么断了? 海市蜃楼 池水变浅
(4)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光路图: 空大水小 空远水近
A
空气
水 O 空气 玻璃
光的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由
25.“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两岸秀美的山 峰在平静的水面清晰地映出“倒影”,它 D 是( ) A.山的影子 B.山的实像 C.山的倒立的虚像 D.山的正立的虚像
26.下图中是从平面镜中观 察到的时钟图,则当时的 时刻是( C ) A.2:25 B.2:35 C.9:25 D.9:35
27.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挂着的平 面镜,他在镜内的像将„„„„„„[ D ] A.逐渐变大,并且逐渐向镜面靠近。 B.逐渐变小,并且逐渐离开镜面。 C.先变大后变小,先靠近镜面再离开 镜面。 D.大小不变,但逐渐向镜面靠。
18.说明下列现象遵循的光学规律: (1)立竿见影
光的直线传播
(2)海市蜃楼
(3)雨后的彩虹;(4)潭清疑水浅; (5)树影; (7)光污染; (9)潜望镜; (6)树在水中的倒影; (8)群星闪烁; (10)小孔成像;
(11)镜中花,水中月;
(12)在平静的水中发现“鱼在云中游”。
19、如图所示,一条光线射到O点后,发生反 射和折射,则法线是 MM’ ,界面是 NN’ , 入射光线 OB ,入射角 ∠5 是 ,反射光线 OA ,反射 角是 ∠6 ,折射光线是 OC ,折射 角是 ∠2 。
(1)成像 (2)改变光路
4、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 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 向发生 偏折 的现象 叫光的折射。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案教案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眼看不见的光的概念和特征;2.认识人眼看不见的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掌握利用实验方法验证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存在。
教学重点:1.人眼看不见的光的特征;2.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应用。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存在。
教学准备:1.投影仪或电视机;2.黑色介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眼能见到哪些光线?它们是怎样产生的?2.通过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对于人眼能否看见所有光线的认识。
3.引入新知,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一种光线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
二、呈现与探究(20分钟)1.教师使用投影仪或电视机,将黑色介质放在电视机面前,调整屏幕为黑屏状态。
2.请学生观察黑色介质上是否有光线。
3.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与同桌交流。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黑色介质上看不见光线?三、学习与实践(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实验内容为在黑暗环境下观察火柴燃烧的光线。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1支火柴和一个黑暗环境(例如在抽屉里面或是书桌下面)。
3.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注意观察火柴燃烧的现象及其光线的特点。
4.学生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实验结果以及结论,即人眼能看到的光并不包括所有光线。
5.教师进行实验现象的演示和解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四、拓展与应用(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人眼看不见的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例如红外线遥控器、激光雷达等。
2.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各自找到的应用案例,交流讨论并总结。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光线对于我们的眼睛不可见,但可以被仪器或设备探测到。
五、归纳与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人眼看不见的光与可见光的特点及区别。
2.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总结,展示自己对于人眼看不见光的认识和应用。
六、反思与评价(10分钟)1.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
2.学生进行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对于人眼看不见的光的理解、实验的过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我再也不怕假钞啦。
紫外线灯看起来是淡蓝色的,那是因为 除了紫外线,它还发出少量蓝光和紫光。紫外 线本身是看不见的。
紫外线灭菌灯
医院、饭店中常用紫外线灯来灭菌
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十分有害!
使皮肤粗糙 引起皮肤癌
紫外线对我们也 有危害,怎么办?
不要怕 可以防
紫外防护眼镜
UVF-80紫外防护面罩
目前臭氧层 正在受到空调、 冰箱里面逸出的 氟利昂等物质的 破坏,臭氧层出 现了“空洞”。
9月16日是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让我们一起呼吁: 拯救臭氧层,禁止使用氟氯碳化物!
小 结
特点:热作用强、穿透云雾本领强。
1.红外线
应用:卫星上的红外线探测器、红 外线夜视仪、红外线理疗仪、电视遥 控器、烤箱、浴霸等。 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化学作 用、生物作用。 应用: 验钞机、紫外线灯杀菌、促 进钙的吸收。
原理: 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
度高,人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 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 在步枪的瞄准器上。
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红 外线,达到侦察目的的一种设备。
红外线探测器
红外线探测器
夜晚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 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道理制 成了红外线夜视仪,也可以用在步枪的瞄准器上.
红外线的特点:
红外线还可以用来进行遥控。
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 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 视机的遥控。
红外线的特点
• 1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一切物体 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 2 、 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强
红外线保温灯
自然界的所以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 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不可见光—— 人眼无法看见的光 紫外线——在紫光之外
本节导航——
1.红外线
2.紫外线
1.红外线
温度计放在红光以外
说明这里也有 能量辐射,不过人 眼看不见,这样的 辐射叫做红外线。
现象:
温度也会上升,示数上升较多 。
红外线的特点:
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地球上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送到的。
紫外线的发现
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在1801年有一 次把含有氯化银的照相底片放到可见 光光谱的紫外光外侧,发现底片被感 光,他反复探究,终于发现里面有一 种不可见的光----紫外线 (ultraviolet rays)
2.紫外线
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一种看 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
紫外线的特点:
1 、 化学作用强
2.紫外线
巩固练习
七 1.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为____种不同的颜色的 光,把它们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橙、黄、绿、蓝、靛、紫
2.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通过红外线的照射 升高 ,可以使物体的温度_____,任何物体均可以辐射红 外线,温度较高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也_______。 较强
太阳光 5.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是___________,地球 周围大气层上部的___________可吸收紫外线,使得 臭氧层 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不能到达地面,但目前 臭氧层 ___________正在受到空调、冰箱里逸出的 ___________等物质的破坏,出现了“空洞”。 氟利昂
6.紫外线容易被红色可见光接纳和吸收,因此, 红色 紫外线 经常穿_______衣服可以防止___________的危害, 减少皮肤癌的发生。
红外线夜视仪
红外线诊断病情
红外线自动感应门
红外线自动感应水龙头
红外线自动跟踪装置
响尾蛇导弹它的红外线自动跟踪系统,不仅 可以根据发动机发出少量热量来追踪飞机 或舰艇,而且还能按目标留下热痕,顺藤摸瓜 跟踪,直到击中目标为止.
红外线照片
猜一猜: 在红光的外侧存在红外线,在 紫光的外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导入新课
前面已经提到,棱镜可以把太阳光 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 种不同颜色的光。
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 是光谱。(spectrum)
那么在红光之外是什么?在紫光之外 又是什么?人眼能不能看到?
可见光—— 人眼能看见的光
光
红外线——在红光之外
3.紫外线也是一种看不见的光,紫外线能 杀死___________ ,能使荧光物质________ , 微生物 发光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量的紫外线照射 合成维生素D 对人体_______。 有害 4.在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作战中,美英军 人在夜间都佩戴红外线夜视镜,在漆黑的夜晚 也能发现敌方。红外线夜视镜是根据夜间人的 体温 要高 _______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_______, 红外线 强 人体辐射的_______比它们的_______的原理制 成的。
防紫外线伞
炎炎夏日, 各种防紫外 线伞保护人 体皮肤免受 紫外线直接 照射。
防紫外线面罩
电焊时发出 的弧光含有 大量的紫外 线,工人必 须戴上特制 的防护面具
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
紫外线与臭氧层
地球的周围包围着厚厚的大气层,阳光中的紫外线 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2、 紫外线能杀菌 3、 有荧光效应
紫外线的好处:
适当照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维生素D能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于骨骼的生 长和身体健康的许多方面都有好处。
能杀死微生物。 用紫外线灯灭菌(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 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鉴别钞票或商标的真伪。
紫外线能使 荧光物质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