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维坦》中的人、自然法与国家形成的逻辑述评
霍布斯利维坦

霍布斯利维坦霍布斯的《利维坦》被称为是近代政治哲学的第⼀个理论形态,其政治哲学是⼀种关于国家政治问题的相关思考,这种思考是有着⼀定阶段性的,即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期。
⼀、《利维坦》中关于国家理论的论述及主要观点1.⾃然状态⾸先,霍布斯设定在国家出现以前⼈类⽣活在“⾃然状态”中。
[1]所谓⾃然状态,即⼈们按照其本性的特点⽽⾏动。
这种⾏动就其本⾝来讲是⾃然合理的,因为⼈⽣⽽平等,每个⼈均有追求⾃⼰想要的⽣活的权利,⽽⼈性本⾝就是⾃私的,每个⼈都想统治征服别⼈⽽⾃⼰不受统治,特别是在当时战事频发的阶段,⼈类本⾝的状态更加暴露⽆遗,因此我们在这⾥也可以说⾃然状态是⼀种战争状态,⼈与⼈之间的战争。
霍布斯考虑的是从⼈的现实性出发,即从⼈的⾃然天性中思考政治⽣活的⽬的性及特征,⽽⾃然的平等给⼈以同等实现⽬的的希望,每个⼈都寻求⽣存和⾃我保护,当⼈们所希望获取的⽬标统⼀时,往往会出现竞争,甚⾄出于安全考虑⼈们会相互猜疑并与他⼈发⽣冲突。
因此,必须存在⼀个让⼤家都服从的共同权⼒,来协调⼈与⼈之间的这种⾃然的战争状态,使相互间和谐稳定。
2. 2、⾃然法这⾥霍布斯假设⼈都是具有理性的,处于这种战争的⾃然状态下必定会寻求解决措施,加之⼈性本恶,也必定会朝着有利于⾃⾝的⽅⾯发展,霍布斯认为,只有组织社会和建⽴国家,才能得到和平和⽂明。
⽽达⾄这种和平状态的条件即霍布斯所说的“⾃然法”。
⾃然法是⼀种基于⼈类⾃我保护意愿出发的合理的法则,在假定的⾃然状态下,⼈们都享有⼀种⾃然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在假定每个⼈的智⼒和体⼒都相等的前提下拥有的,⼈们处于⼀种相互战⽃的状态,安全没有保障,⼈们为了能更好地⽣存便组成了社会。
在社会中,由于⼈都是有理性的,愿意选择进⾏合理的⾃我保护,在此基础上霍布斯推出了⾃然法的第⼀条法则,即寻求和平、信守和平。
⽽当不能达⾄和平时,⼈们才⽤战争保卫⾃⾝的权利。
3.社会契约论《利维坦》中,继⾃然法之后,霍布斯再假设存在⼀种社会契约,也可以说是在先假设⾃然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契约论。
《利维坦》政治思想评价 《利维

《利维坦》政治思想评价摘要霍布斯的《利维坦》中主要谈及自然法、社会契约和国家的产生以及主权者的权利和臣民的自由三个方而的内容,对其思想进行了介绍与评价。
关键词fi然法社会契约臣民自由托马斯•霍布斯,是英国政治学家、哲学家,是近代第一个在自然法基础上系统发展了国家契约学说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他的《利维坦》是一部体系完备、内容翔实、论证严密的学术著作,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产生过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该书被誉为可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相媲美。
霍布斯生活于政治、宗教激烈斗争的革命年代。
他在政治上倡导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性本恶,在自然状态中人们彼此敌视,出于理性而缔约立国,把包括财产所有权在内的全部权利交与一个主权者。
这种“君权人授”学说适应资产阶级反封建需要,但他又提出绝对主权论,即主权不在于其归属,而在于其不可分割地持有,因此霍布斯被认为是“王权至上”的君主专制拥护者。
首先,“利维坦”是《圣经》中提到的一种力大无比的海兽名称。
霍布斯借用这个名称命名本书,旨在比喻一个强大的国家。
这本书的中心内容是依据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论述国家的起源和本质,论证资产阶级的君主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主义。
但作者认为,国家是一种“人造物体”,是模仿“h然人”而创造出来的。
因此,作者在论述国家之前,先对人本身作了说明。
他认为,人和其他“自然物体”一样服从统一的机械运动规律。
他正是依据这种机械论的观点,去解释人的生理活动、心理活动、道德现象,并进一步说明国家。
霍布斯在第一部分“论人类”,主要阐述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即机械唯物主义和人性论。
他认为最大的善是保全生命,最大的恶是死亡。
由此,他断言人的本性是自我保存,趋乐避害,永无休止地追求个人利益。
自我保存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法则和动力。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主要谈及自然法、社会契约和国家的产生以及主权者的权利和臣民的自由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从这三个方面谈一下理解与体会。
1自然状态与!H然法在霍布斯的理解中,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无休止地追求个人利益、追求权力。
《利维坦》中的人,自然法与国家形成的逻辑述评

《利维坦》中的人,自然法与国家形成的逻辑述评利维坦的思想,在国家形成的逻辑述评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他提出的哲学理念,是自然法与国家形成的逻辑述评最重要的核心思想之一。
利维坦认为,人类受制于“自然法”,即人类必须依据自然界的规律来行事,而不能违背自
然秩序。
他认为,只有遵守“自然法”,才能促进国家发展,使国家健康有序地运转。
同时,利维坦也认为,只有通过“国家形成的逻辑述评”,才能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以规范国家的行为。
此外,利维坦还认为,国家形成的法律应该具有正义感,而不能仅仅只是一种行政形式主义,否则就会降低法治地位。
只有坚持自然法与国家形成的逻辑述评,才能创造一个正义、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
总之,利维坦的思想,对于自然法与国家形成的逻辑述评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利维坦主张自然界中的一切行为都有自己的规律,而只有按照规律行事,才能促进国家发展,创造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
《利维坦》及其当代之诠释

動盪不安的時代,往往也是不同思潮競逐最激烈的時刻,因為舊的思潮常常無法應付變動不居的情勢。
霍布斯(Thomas Hobbes )正是一位身處於這樣的年代的政治哲學家。
霍布斯寫於1640-51年的一系列著作,發揮了他罕見的天才,結合了當時歐洲思想的一切傾向,為後來的政治思想指引出新的方向。
在這些著作中,最能充分表現其思想的,莫過於在1651年出版的《利維坦》(Leviathan )。
在這本書中,霍布斯一方面為了克服當時英國所面臨的戰爭狀態,指出了古典共同體理論中的不足之處;另一方面,他以一種嶄新的思想,回答了構成近代國家的兩個課題:可運作的政治制度與維持國家存在所必須的政治或倫理凝聚力(cohesion )1。
在以下的文章¸,我將鋪陳霍布斯的政治思想。
首先,我將對霍布斯的政治理論作一番思想史上的考察,以說明其理論在西洋政治思想史上的某種承先啟後地位。
其次,《利維坦》及其當代之詮釋●梁裕康我將介紹霍布斯政治哲學中的創見,以說明其思想新穎之處。
最後會列舉若干當代對霍布斯思想的獨到詮釋,藉此指出當代霍布斯研究的多樣性。
一 思想史上的考察斯圖亞特(Stuart )時期發生的英國大內戰(the Civil War ),直接促成霍布斯寫作《利維坦》。
然而這個歷史事件卻是「有限王權」與「絕對王權」兩種政治思潮相衝突的結果2。
正是因為這個歷史的轉折點,促使霍布斯做出超越傳統的貢獻。
內戰前的英國,正處於一個變動劇烈的時期。
在思想方面,最主要的爭論在於:國王是否應該同時擔任教會的領袖?胡克(Richard Hook )被認為是對王權最有力的辯護者。
為了論證為何國家的法律必須高於宗教的律令,胡克發展出一在1651年出版的《利維坦》中,霍布斯一方面為了克服當時英國所面臨的戰爭狀態,指出了古典共同體理論中的不足之處;另一方面,他以一種嶄新的思想,回答了構成近代國家的兩個課題:可運作的政治制度與維持國家存在所必須的政治或倫理凝聚力。
《利维坦》读后感

《利维坦》读后感《利维坦》是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的代表作,也是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本书中,霍布斯提出了他对政治权力、社会秩序和人类本性的独特见解,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首先,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的思想,认为人们为了摆脱自然状态下的恶性竞争和混乱,自愿放弃部分个人自由,将权力交给一个绝对的统治者,即“利维坦”,以确保社会秩序和稳定。
这种权力的集中和集权统治的理念,对于当时英国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状况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同时,霍布斯对于政治权力的理性和合法性的思考,也为后来的政治哲学和社会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次,霍布斯对人类本性的观点也是《利维坦》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认为人类天生自私、贪婪、好斗,追求自身利益和权力的最大化,因此在自然状态下会陷入无休止的战争和混乱之中。
为了避免这种恶性循环,人们需要通过社会契约来建立一个有序的社会,限制个人的自由,服从统治者的权威,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种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分析,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和政治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此外,霍布斯在《利维坦》中还探讨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的问题。
他认为政府的权力源自人民的授权和委托,只有在人民的意愿和利益之内行使权力,才能被视为合法和正当。
同时,政府的权力应当受到法律和规范的约束,不能任意滥用和侵犯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这种对政治权力合法性和正当性的思考,为建立现代民主制度和法治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总的来说,《利维坦》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洞察力的政治哲学巨著,对于理解政治权力、社会秩序和人类本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霍布斯的思想和观点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我们应当认真阅读和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代社会和政治挑战。
希望通过这篇读后感,能够激发更多人对《利维坦》这部经典之作的兴趣和思考,共同探讨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道路。
利维坦(霍布斯创作政治学著作)详细资料大全

利维坦(霍布斯创作政治学著作)详细资料大全《利维坦》(Leviathan,全名为《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又译《巨灵论》)是托马斯·霍布斯创作的政治学著作,1651年首次出版。
《利维坦》一共分成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论人”,以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为出发点,论述“自然状态”和自然法的问题。
第二部分“论国家”,主要论述了由契约所产生的国家的各种形态、 ... 以及人权。
第三部分“论基督教国家”,主要论述了教会的政治地位与个人的信仰自由。
第四部分“论 ... 王国”,主要对宗教、哲学以及政治思想展开意识形态的批判。
该著作详细阐明了社会契约论。
《利维坦》给后来的洛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该书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列为领袖人物必读名著之一,被列为政治书籍之首,在19世纪的欧洲,更是为各国元首所追捧,是王室教育的基础教材,也是国王日常必读书籍之一。
基本介绍•书名: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又名:巨灵论•作者:托马斯·霍布斯•原版名称:Leviathan•出版时间:1651年•类别:政治学内容简介,作品目录,创作背景,作品思想,后世影响,作品评价,作者简介,内容简介《利维坦》全书分为四部分。
第一篇是《论人类》。
霍布斯将人的生命看做一种机械的运动,认为趋利避害、自我保存是人的生命运动即人性的根本原则。
在没有任何政治权威的自然状态中,人们为了私利而争斗,呈现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
第二篇是《论国家》。
主要论述自然状态中的人出于对死亡的畏惧,在理性指引下,相互间订立契约,放弃个人的自然权利,将之交付给一个人或由一些人组成的会议,从而组成国家。
... 是国家的本质, ... 者的权力是绝对的、不可分割的。
臣民对 ... 者必须绝对服从,但又强调国家的作用在于保护个人的安全。
第三篇《论基督教体系的国家》和第四篇《论 ... 王国》,主要揭露、抨击罗马教会的 ... 堕落、教皇侵犯世俗权力的行径,提出了政教合一、教权服从王权的主张。
霍布斯利维坦读后感

霍布斯利维坦读后感《利维坦》是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部有关政治哲学的巨著,也是对人类政治组织和社会秩序的深刻思考。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深刻感受到了霍布斯对于政治权力、社会组织和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他对于建立稳定政治秩序的思考和建议。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就霍布斯的政治理论、社会契约论和对权力的思考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霍布斯的政治理论是以对人性本质的理解为基础的。
他认为人性本质是自私、贪婪和野心勃勃的,人们在自然状态下会为了争夺资源和生存而相互争斗,这样的状态是混乱的、危险的。
因此,霍布斯主张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他认为只有通过强大的政府权力,才能有效地控制人们的自私和贪婪,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一政治理论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也为后来的政治思想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其次,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是他政治理论的基石。
他认为人们在自然状态下会陷入混乱和战争,为了摆脱这种状态,人们需要通过契约建立政府和社会秩序。
他提出了“人人为人”的社会契约理论,认为人们应该放弃部分自由,将权力交给中央政府,以换取社会秩序和安全。
这一理论对于后来的社会契约论和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的重要理论基础。
最后,霍布斯对政治权力的思考也是他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政治权力应该是绝对的、集中的,只有通过这样的政治权力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他主张国家应该是一个强大的利维坦,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这一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也为后来的政治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成为了现代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的重要参考。
通过阅读《利维坦》,我深刻感受到了霍布斯对于政治权力、社会组织和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于建立稳定政治秩序的思考和建议。
他的政治理论和社会契约论为后人政治思想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成为了现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的重要理论基础。
浅析霍布斯在《利维坦》中的自然法思想

浅析霍布斯在《利维坦》中的自然法思想作者:李雅潇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26期摘要:霍布斯的《利维坦》一书,由浅入深、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自己的自然法思想。
他以对人性的讨论作为逻辑的起点,在第一条自然法则中就阐述了“寻求和平、信守和平”的理念。
他所主张的自然法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平等权利意识和和平意识。
因此,从霍布斯主张的“自然状态”和“自然权利、契约及自然法”这两个方面对他的自然法思想进行阐述,最后论述这一思想影响深远的原因。
关键词:自然状态;契约;自然法中图分类号:D90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287-0216、17世纪,对于欧洲各国来说,都是一个历史永远铭记的时期:启蒙运动的兴起,使得人们逐渐突破中世纪宗教文明的束缚,崇尚理性;同时,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互斗争、相互妥协。
在这个社会大转型、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霍布斯降生了。
1651年,霍布斯完成并发表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即《利维坦》。
在当时英国政治、宗教激烈斗争的革命年代,霍布斯因政治主张受到打压而逃亡于法国。
在1646年接触到流亡的保王党人之后,他的命运得到翻转,不再逃亡,甚至后来还成为太子的老师,这个太子就是后来的英王查理二世。
《利维坦》的发表,使得霍布斯与保王党人决裂,但也给霍布斯带来了超过预期的赞美和批评。
此时的他,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一、《利维坦》中的自然法思想霍布斯在《利维坦》一书中阐述了15条自然法,以第一条“寻求和平、信守和平”的自然法为基础,进行了层层推理,将其余自然法娓娓道来。
这些自然法包括自然人之间订立契约,交换正义,人人生而平等,分配正义等多方面。
下面主要就自然人之间的“自然状态”和“契约和自然法”两部分进行阐述。
(一)自然平等和自然状态在本书的开始,霍布斯从每个个体的自然人着手,分别从自然人个体的感觉、想象、语言、智慧美德及权势、品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7), 1009-1014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8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18.77151Review of the Logic of Man, Natural Law and State Formation in LeviathanChangran Li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Received: Jul. 2nd, 2018; accepted: Jul. 16th, 2018; published: Jul. 23rd, 2018AbstractThomas Hobbes analyzed the logic of human nature, natural law and the formation of state from the angle of mechanical materialism. As human’s imagination, feeling and cognition have certain causality, people definitely follow a certain thinking sequence to behave. Language, writing, wis-dom, desire and so on further things guide human nature to constantly pursue desires. However, people are born to be equal, everyone is free to pursue their desires, therefore, there will be con-flicts in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the goal. In order to avoid conflicts and preserve themselves, it is necessary to comply with the natural law, to conclude a social contract on this basis and to trans-fer part of its power to a powerful “Leviathan”, which is the origin of powerful government to ex-ercise sovereignty. Individual life, property and security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protection of a powerful power organ. State sovereignty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safeguarding individual rights. However, there is a contradiction and tension between state and individual power. Al-though Hobbes expounded human nature, natural law and the logic system of state formation, he failed to answer how to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individual power.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al theory of Hobbes could help government to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KeywordsHobbes, Humanity, Natural Law, Origin of State, Social Contract《利维坦》中的人、自然法与国家形成的逻辑述评李畅然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辽宁沈阳李畅然收稿日期:2018年7月2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16日;发布日期:2018年7月23日摘 要霍布斯作为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为近代国家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他从机械唯物主义的角度剖析了人性、自然法以及国家形成的逻辑。
人类的想象、感觉以及认知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因而人是遵从一定的思维序列去行事。
语言、文字、智慧、欲望等进一步引导人性不断追求欲望。
然而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享有追逐欲望的自由,所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存在手段上的冲突。
为了避免冲突、保全自我,所以要遵从自然法,在此基础上订立社会契约,将自身的部分权力让渡给强大的、抽象的“利维坦”来行使主权,国家由此产生。
个体的生命、财产和安全离不开一个强大的权力机构庇佑,国家主权是维护个人权利的必要条件。
然而,国家和个体权力间存在着矛盾和张力,霍布斯虽阐述了人性、自然法以及国家形成的逻辑体系,却未能解答如何平衡国家和个体权力之间的关系。
理解霍布斯的原始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的国家原理,以更好的调和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霍布斯,人性观,自然法,国家起源,社会契约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1. 引言霍布斯作为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流派的奠基人之一,在政治思想界被称为“现代人之父”。
其著作《利维坦》中对人性、自然法、国家的起源等方面有着全面而精密的论述。
17世纪霍布斯所处的历史环境十分动荡,英西战争、英荷战争以及英国内战使其深恶痛绝,因而他希望能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制止可能出现的革命,维持国内和平以及促进经济的发展。
由此,他建立了一套自己的逻辑体系,先是论证人性是机械的,是遵从因果关系而行事的,再去论证人是在遵循一系列自然法的基础上为保存自我而订立契约,结果是按照这种契约建立国家。
那么,霍布斯眼中的人具体是怎样行事的?自然法这个贯穿整个西方政治思想的概念霍布斯又是如何解释的?国家的成立与个人权力间的矛盾又如何去平衡?本文将带着这些问题梳理《利维坦》中国家建立前后的逻辑,同时指出“利维坦”中存在的困境。
2. 机械的人性观霍布斯的整个政治哲学逻辑推导的起点始于自然状态下的人性《利维坦》中一共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为“论人类”、“论国家”、“论基督教体系的政治原理”和“论黑暗王国”。
其中,在第一部分“论人类”中霍布斯描绘了机械的人性观,“人类身体产生的各种现象的根源是感觉,而感觉不过是管控感觉的器官受到外界的刺激或压力所做出的机械反应。
这些刺激和压力通过人身的神经以及经络和薄膜的中介作用,继续内传而抵于大脑和心脏,并在这里引起自我表达的倾向”[1]。
所以,人的想象以及梦都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存在着因果关系的互动。
由此霍布斯认为,人的思考会有序列排序,而受到某种欲望和目的控制的思维序列将更加恒定。
与此同时,文字的产生扩大了语言的传播力度,降低了人们的理解难度,理性思维因此逐渐被培养起来,攫取目的的手段也愈加丰富。
但与此同时,欲望也与日俱增。
李畅然与古典政治哲学不同的是,霍布斯认为激情和欲望是“理性”的基础。
自然状态的不确定性使得人们总被置身于恐惧和相互猜疑之下。
然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为了追逐利益,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获得权势。
权势就是大多数人根据自愿的原则联合起来的力量,例如党派或不同党派的联盟。
这样一来,获得权势就成了人们实现欲望的一条快捷的途径,这致了人们无止境地扩张自己的权势欲。
但是,而人与人之间是生来平等的,“因此任何两个人如果想去的同一东西而又不能同时享用时,彼此就会成为仇敌”。
此外,激情和欲望还是“善恶”的基础。
这是由于世上每一个人都是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建立统一的道德标准不现实。
“人们为了达成自己的利益,在互相怀疑的情况下,最合理的自保之道就是先发制人,即用武力或狡诈来控制一切直到危险消除”。
所以在人类的天性中我们便发现:有三种造成争斗的主要原因存在:第一是竞争,第二是猜疑,第三是荣誉。
由此,可以总结出霍布斯对自然状态下人性的看法,即如果没有一共能够令大家慑服的共同权力,则人人便处于所谓的战争状态之下,这种状态遵循“丛林法则”,就是每个人反对每个人。
由此可见,霍布斯认为人从最基本的感官到高级的欲望,是由一定的因果关系支配的。
在他看来,人类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是要自保,其次是追求欲望。
这种状态下的人是自私自利的、残暴的,因而难免会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冲突。
虽然霍布斯本人也认为他所谓的“丛林法则”,即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状况可能从未出现过,但这种推论的确证明了人性本恶。
所以,对死亡的畏惧以及为了自身的安全,为了保住自己攫取到的利益,人们理智地同意建立共同权力以实现和平。
然而,这种人性观放到今天来看未免有些过于悲观。
这是因为霍布斯所处的历史时期正是连年战争、社会动荡之际。
后来的思想家虽然仍从性恶论出发,却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
3. 寻求和平的自然法自然法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根基,自古希腊时期起诸多思想家就对自然法有过阐述。
简而言之,智者学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斯多葛学派等都认为自然法就是正义和理性。
近代以来,格劳秀斯又将其发扬光大。
然而,究竟什么是自然法,什么是正义和理性,一直以来并没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论述。
对此,霍布斯在《利维坦》的第十四章和第十五章给出了他自己独到的见解,概括了15条自然法。
首先,就理性而言,人性中本就预先存在着激情和理性。
如前所述,由于自然状态的不确定性使得人人活在恐惧中,激情与理性更是使人恐惧死亡。
同时,人类对舒适生活的向往使得利己主义的理性占据主导,引领人们不能仅凭欲望过活,而是要让渡自己的一部分权力建立共同法则,摆脱自然状态,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个人相对自由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自然法通过理性得以建立。
就自然法的根源而言,自然权利是自然法的根基。
第一自然法即自然权利是指“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