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剂的检测
食品中甜味剂的分析与检测方法

食品中甜味剂的分析与检测方法引言:现代社会,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逐渐朝着高质量、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为了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食品加工厂商纷纷使用各种甜味剂,以增加产品的甜味。
然而,食品中的甜味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患病风险。
因此,分析与检测食品中的甜味剂成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甜味剂的常见类型甜味剂主要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两大类。
天然甜味剂如果糖、蔗糖、麦芽糖等,是从植物中提取的;而人工合成甜味剂如阿斯巴甜、糖精、糖蜜素等则是由化学反应合成的。
二、甜味剂分析的目的甜味剂的分析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验证食品中是否添加了甜味剂,以保证食品质量;二是控制甜味剂的用量,避免超量使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物理检测方法物理检测方法是最基础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食品样品的可见性、流变性等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判断其中是否存在甜味剂。
例如,通过观察食品的颜色、气味和味道等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添加了甜味剂。
同时,通过检测食品的黏度和流变性等物性参数,可以进一步确认其中是否含有甜味剂。
四、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是常用的甜味剂检测手段之一。
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质谱联用(GC-MS)等。
这些方法通过对食品样品进行萃取、分离和检测,可以准确地确定食品中的甜味剂种类和含量。
其中,HPLC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将样品中的甜味剂分离并测定其浓度。
GC-MS则可以通过对甜味剂的质谱图谱进行分析,确认其种类和结构。
五、生物学检测方法生物学检测方法是利用生物学体系对食品样品中的甜味剂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感知器、生化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等。
其中,生物感知器主要利用细胞、组织或生物反应进行甜味剂的感知和检测;生化传感器则是通过酶、抗体等生物分子与甜味剂的特异性反应,来实现对甜味剂的检测和测定。
结语:食品中甜味剂的分析与检测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精确度。
6、食品添加剂的检测1.甜味剂的测定(糖精钠)2.防腐剂的测(共84张PPT)

饮料、果汁类:用氨水(1:1)调节PH约为7,加水定容,
离心沉淀, 过滤;
固体样品:如凉果、蜜饯等,将样品捣碎,称取适量用
温水浸泡,冷却后定容,过滤。
第十三页,共八十四页。
(2)高效液相色谱分析(sè pǔ fēn xī)参考条件: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 检测波长:230nm 色谱柱:C18柱 流动相:甲醇+0.02mol/L乙酸铵(5+95) 流速:1.0mL/min 进样量:20µL
和评价方法,对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所 通过的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安全性评价方法等进行 审议和认可,在提交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复审后公
布。
我国1995年颁布《食品卫生法》;1997年颁布《食品添加剂 使用卫生标准》(GB2760)
第五页,共八十四页。
➢ 测定意义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原料,对食品的生产工艺、 产品质量、安全卫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毕竟不是食品 的基本成分,尽管在用于食品之前已在实验室中进行多次安全 性测试,但违禁、滥用以及超范围、超标准使用添加剂,都会 给食品质量、安全卫生以及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巨大的损害。食 品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也就越来 越大。随着研究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原来认为无害的添加剂, 近年来发现还可能存在慢毒性、致癌作用、致畸作用及致突变 作用等各种潜在的危害,因而更加不能忽视。
第十页,共八十四页。
6.2.2糖精钠的测定方法 高效(ɡāo xiào)液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第十一页,共八十四页。
6.2.2.1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理: 样品经加温除去二氧化碳和乙醇后,调节pH至近中性,
过滤后进高效液相色谱仪。经反相色谱柱分离后,根据保留 时间和峰面积进行定性和定量(dìngliàng)。 仪器和试剂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与控制研究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与控制研究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人们对美味的追求,甜味剂在食品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甜味剂以其低热量和高甜度的特点,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和饮料中。
然而,过度的甜味剂摄入也引发了人们对其安全性与质量的关注。
因此,对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与控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了解不同类型的甜味剂是进行检测与控制研究的前提。
甜味剂可以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两大类。
天然甜味剂主要来自植物、动物或微生物提取,如白蔻糖、蜂蜜和甜菊糖等。
人工合成甜味剂则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如安赛蜜、阿斯巴甜和糖精等。
不同类型的甜味剂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在检测与控制研究中需要分别考虑。
对于天然甜味剂的检测与控制,主要问题在于其来源的可追溯性和成分的稳定性。
天然甜味剂由于其天然性质,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含量和甜味度的波动。
因此,保证天然甜味剂的原料质量和生产工艺的稳定性是很关键的。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可追溯的供应链体系,确保原料的来源可靠,并进行必要的监督与抽检。
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应加强控制,优化工艺流程,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从而有效控制甜味剂的品质和安全。
与天然甜味剂相比,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检测与控制更具挑战性。
人工合成甜味剂一般以极低的剂量使用,其高甜度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针对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检测与控制,主要关注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和相应的安全标准制定。
通过严格的实验研究和监测分析,可以评估不同甜味剂的毒理学效应和安全使用标准,为规范甜味剂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在甜味剂检测与控制研究中,科技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近年来,先进的分析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应用使得甜味剂的快速检测成为可能。
如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技术等,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食品中甜味剂的含量和种类。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食品监管部门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甜味剂使用中的问题,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方法研究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方法研究一、引言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吃甜味食品。
但是,高糖食品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增加。
为了保持健康和减少疾病的风险,食品公司和消费者开始使用低糖或无糖食品,而其中含有的甜味剂成分在一些情况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合理检测食品中甜味剂的含量和种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常见的甜味剂1. 蔗糖:蔗糖是最受欢迎的甜味剂之一,广泛用于食品和饮料。
2. 高果糖浆:由于其价格便宜,高果糖浆经常用于制造大容量的食品和饮料,如碳酸饮料和加工肉。
3. 舒米特:舒米特可作为一种替代品,替代了蔗糖或高糖浆。
它比一般的糖份更容易吸收,因此对糖尿病的人来说是一种好的选择。
4. 阿斯巴甜:阿斯巴甜是最常用的人造甜味剂之一,它被广泛的用于食品、饮料、口香糖和医药制品中。
三、检测食品中甜味剂的方法甜味剂的检测方法可用于确定其含量和种类,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从样品中提取甜味剂,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该法简单,快速,准确,可达到微克级的检测灵敏度。
2.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以气态蒸馏的方法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将食品样品溶解于气态溶剂中,然后通过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和检测。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并且适用于复杂的样品。
3. 稳定同位素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是一种灵敏度高的方法,通常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气相色谱法相结合。
这种方法适用于在元素水平上确定甜味剂的特定形式,并且适用于复杂的样品矩阵。
四、总结在食品工业的发展中,甜味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检测甜味剂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变得越来越必要。
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稳定同位素分析是目前检测食品中甜味剂最常用的方法。
通过检测,可以有效地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也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健康。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技术

甜味剂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中,但是甜味剂的使用量国内国际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综述了近年来在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技术中广泛应用的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气质联用法和液质联用法等几种分析检测技术。
甜味剂(Sweeteners)是指赋予食品以甜味的一类十分重要的食品添加剂。
目前甜味剂种类较多,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为糖类和非糖类甜味剂。
天然非营养型甜味剂日益受到重视,是甜味剂的未来发展方向。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寻找蔗糖的替代品。
在蔗糖替代品中,美国主要使用阿斯巴甜,达90%以上,日本以甜菊糖为主,欧洲人对AK糖(安赛蜜)比较感兴趣。
这三种非营养型甜味剂在我国均可使用。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了各类我国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
对糖精的适用范围是:可在冷冻饮品、腌渍的蔬菜、面包、糕点、饼干、复合调味料、饮料、配制酒中使用,不得超过0.15g/kg;对甜蜜素的使用范围:可在冷冻饮品、水果罐头、面包、糕点、饼干、复合调味料、饮料、配制酒、果冻中使用,但最大使用范围不得超过0.65g/kg;对甜菊糖的使用范围是:可在蜜饯凉果、熟制坚果与籽类、糖果、糕点、调味品、饮料类和膨化食品中按照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阿斯巴甜,我国卫生部门于1986年批准使用阿斯巴甜,目前,它已被广泛用于除罐头食品之外的各类食品中。
据大量研究表明,阿斯巴甜不仅适合儿童使用(不会造成龋齿),孕妇合理使用也是安全的。
甜味剂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范围广泛,所以其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甜味剂检测方法以食品中常见的5种甜味剂:安赛蜜、阿巴斯甜、糖精钠、甜蜜素、甜菊糖为例,介绍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方法。
1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检测食品中甜味剂常用的方法之一。
甜蜜素的检测方法

甜蜜素的检测方法
甜蜜素是一种常用的人工甜味剂,其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pH试纸法:甜蜜素一般为碱性物质,可以使用pH试纸检测其溶液的酸碱性。
甜蜜素溶液的pH值一般在8-9之间。
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一种常用的甜蜜素检测方法。
通过将甜蜜素样品与固定相分离,并使用紫外光谱检测器检测其峰值,从而确定甜蜜素的含量。
3. UV-Vis光谱法:甜蜜素对紫外光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以使用UV-Vis光谱仪测定其吸光度。
根据甜蜜素的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定量测定甜蜜素的含量。
4. 电化学法:甜蜜素可以在电极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可以利用电极的电流或电势变化来检测甜蜜素的含量。
总之,甜蜜素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pH试纸法、HPLC、UV-Vis光谱法和电化学法。
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和设备条件,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甜食成为许多人的最爱。
然而,随着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对食品中添加剂的安全性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尤其是甜味剂这一群体,其作为食品添加剂更加受到重视。
因此,对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与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甜味剂是一类使食品具有甜味的食品添加剂,其使用广泛。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甜味剂主要包括蔗糖、低聚糖、糖精、阿斯巴甜等。
尽管它们在小剂量下使用相对安全,但如果未经适当的质量监控和适量使用,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确保食品中甜味剂的质量和安全,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快速、准确的检测与分析方法。
目前,液相色谱法、质谱法、气相色谱法及电化学法等被广泛运用于甜味剂的检测与分析。
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定量分析方法。
该方法通过样品和色谱柱中所填充的吸附剂相互作用以分离不同物质。
对于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联用系统是常见的方法。
根据甜味剂的特点,通过优化色谱柱的填料和流动相条件,可以实现不同甜味剂的高效分离和定量。
质谱法是一种准确度高、灵敏度好的分析方法。
对于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质谱法的应用日益增加。
可以使用质谱联用技术,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以实现对甜味剂的分离和定量。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质谱仪的高分辨率和选择性,准确地识别出食品样品中微量甜味剂的存在。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于食品中残留分析的技术。
对于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气相色谱法可以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通过使用气相色谱仪分离并检测挥发性甜味剂,如糖精和阿斯巴甜。
通过优化色谱柱、流动相和温度程序,可以实现对不同甜味剂的高效分离。
电化学法是一种较为简单且迅速的检测方法。
对于甜味剂的检测,电化学法主要基于甜味剂与电极产生的电化学反应,通过检测这些反应的电流或电势变化实现甜味剂的定量分析。
此方法的特点是快速、灵敏且无需复杂的样品预处理,适合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
食品饮料中甜味剂的检测与安全性评估研究

食品饮料中甜味剂的检测与安全性评估研究食品饮料的甜味常常吸引着人们的味蕾,然而,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甜味的需求,食品工业常常添加各种甜味剂。
然而,过量的甜味剂使用是否会带来健康风险,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因此,对食品饮料中甜味剂的检测与安全性评估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甜味剂类型。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甜味剂包括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等自然糖,以及阿斯巴甜、糖精、蔗糖苷、环己烷磺酸钠等人工合成的甜味剂。
自然糖在食品中的使用较为广泛,而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在一些低糖或无糖食品中更为常见。
针对食品饮料中甜味剂的检测,目前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检测和化学检测两种。
物理检测方法主要是基于感官判断,通过人工口感评价来判断甜味剂的含量或种类。
而化学检测方法则更为精确和科学,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等现代分析仪器,可以精确测得食品中甜味剂的含量和种类。
化学检测方法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食品饮料中甜味剂的使用情况。
然而,对于甜味剂的安全性评估是甜味剂研究的另一个重点。
甜味剂不同于自然糖,往往具有高甜度和低热量的特点,因此商家常常选择甜味剂来降低食品饮料的热量含量。
然而,甜味剂是否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这是需要严密评估的。
甜味剂的安全性评估一般包括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等多个方面。
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科学家们对甜味剂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然而,甜味剂的安全性评估仍然存在一定争议。
一些研究认为,甜味剂可能对身体的代谢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健康问题。
另一些研究则认为,在适量食用的情况下,甜味剂对健康没有明显影响。
目前,对于甜味剂的安全性评估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在食品饮料中合理使用甜味剂对于满足消费者需求、减少糖分摄入以及控制热量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对甜味剂的检测与安全性评估研究需要加强。
我们需要继续改进检测方法,提高准确度和可靠性;同时,深入研究甜味剂的安全性,寻求权衡食品口感和健康安全性的最佳平衡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13
气相色谱比较灵敏,对前处理 的要求较高,步骤相对繁杂。
如测定糕点中甜蜜素: 如测定糕点中甜蜜素: 在检验糕点中甜蜜素时, 在检验糕点中甜蜜素时,预先除去 糕点样品中的脂肪和水分, 糕点样品中的脂肪和水分,或用检 验脂肪后的糕点样品, 验脂肪后的糕点样品,解决了脂肪 及脂溶性的物质在正己烷溶剂中难 以除去的问题。 以除去的问题。研究中采用大口径 毛细管柱程序升温的方法来解决因 减少样品称量带来的检出限低的问 取得了很好的检测效果。 题,取得了很好的检测效果。
Page 11
甜味剂检测方法
HPLC GC TLC ET LC/MS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电化学法 色质连机法
Page 12
适合测定较大分子的甜味 剂:如阿斯巴甜、纽甜等
C18柱和甲 醇/水流动相 208nm波长 处进行检测
最低检出限为2mg/kg
乳饮料、浓缩果 汁和固体饮料
Page 16
色质联机方法相对于单纯的色 谱法具有定性更准确、检测速 度更快和灵敏度更高的特点。
LC
联用
MS
用LC/MS联机技术可测定食品中的乙酰磺 联机技术可测定食品中的乙酰磺 胺酸钾、三氯蔗糖、糖精、环己基氨基磺 胺酸钾、三氯蔗糖、糖精、 酸盐、阿斯巴甜、甜菊甙等9种甜味剂 酸盐、阿斯巴甜、甜菊甙等 种甜味剂 。
Page 8
1
功能性甜味剂可分为低聚糖系列和糖醇系 列。 此类产品具有低甜度、低热值、抗龋齿等 特点,并且对人体肠道内的双岐杆菌有高 度的增殖作用,具有净化肠道、防止便秘、 增加身体免疫力的功效,故是一种功能性 糖。
Page 9
天然提取高倍甜味剂包括甘草甜素、甜菊糖 苷、新橙皮苷等多种植物提取甜味剂。 甘草甜素属三萜烯类配糖体,其甜度约为蔗 糖的250倍,卡值为零。 甜菊糖苷是一种天然的非营养型高甜度甜味 剂,其甜度是蔗糖的250~300倍,有后苦味 和青草味。 新橙皮苷是以柑橘为原料制备的天然甜味剂, 具有甜度大、能量值低、稳定性好等优良特 点。
Page 10
2
最早的化学合成甜味剂是糖精,它是以甲苯 3 等为原料、经人工合成的强力甜味剂。 甜蜜素随之被合成,其甜度是蔗糖的50倍, 它的甜味呈现得较慢,但持续时间长,并且 甜味比较纯正。 1967年德国Hoechst公司开发安赛蜜成功, 其甜度为蔗糖的150~200倍,易溶于水,而 且其在人体内不代谢、不吸收、不蓄积。 阿斯巴甜是一种新型的氨基酸类高甜度甜味 剂,没有其他人造甜味剂的苦味,化学味或 金属味,甜度是蔗糖的200倍。
甜味剂含量较多的常见食品 甜味剂含量较多的常见食品
Sugar Confiture Icecream
糖 果
蜜 饯
冰 激 凌
Page 4
Sugar
Page 5
Confiture
Page 6
Icecream
Page 7
甜味剂分类
功能性低 倍甜味剂 天然提 取高倍 甜味剂 化学合 成高倍 甜味剂
为什么家里的玉米没有街上的甜? 为什么家里的玉米没有街上的甜?
在路边小贩买的玉米,闻上去就有股甜味, 在路边小贩买的玉米,闻上去就有股甜味,颜色黄澄澄还 特别亮,拿在手里有点粘滑,吃起来口感松软、香甜; 特别亮,拿在手里有点粘滑,吃起来口感松软、香甜;而自己 煮的玉米,闻上去是种清香味,颜色淡黄,吃起来口感略硬、 煮的玉米,闻上去是种清香味,颜色淡黄,吃起来口感略硬、 甜味不足。 甜味不足。
“秘方就是甜蜜素、玉米精和色素自己调配。如果是玉米上 秘方就是甜蜜素、玉米精和色素自己调配。 甜蜜素 自己调配 市季节,玉米精和色素可以少放、甚至不放;而冬天、 市季节,玉米精和色素可以少放、甚至不放;而冬天、早春时 卖的都是储存玉米,就得放玉米精提味, 候,卖的都是储存玉米,就得放玉米精提味,放色素让颜色鲜 而甜蜜素什么时候都要放,就是让玉米香甜,至于放多少, 亮。而甜蜜素什么时候都要放,就是让玉米香甜,至于放多少, 干长了就有数,想甜些就把比重增加点。 干长了就有数,想甜些就把比重增加点。”
Page 18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
小组成员: 讲解:
50公斤无水蛋糕 用食品添加剂省了53.3 53.3元 50公斤无水蛋糕 用食品添加剂省了53.3元
正规的蛋糕店生产蛋糕时,为了增强口感, 正规的蛋糕店生产蛋糕时,为了增强口感,制作时就采用不加水的方法或 用牛奶代替水,同时加些蜂蜜。 用牛奶代替水,同时加些蜂蜜。 鸡蛋、面粉、白糖、植物油等辅料的配比: : : : 。 鸡蛋、面粉、白糖、植物油等辅料的配比:3.5:3:3:0.5。 50 Kg蛋糕:鸡蛋 蛋糕: 面粉15 白糖15 植物油等辅料2.5 Kg 蛋糕 鸡蛋17.5 Kg +面粉 Kg +白糖 Kg +植物油等辅料 面粉 白糖 植物油等辅料 鸡蛋: 元 面粉: 元 白糖: 元 鸡蛋:6.8元/ Kg 面粉:3.4元/Kg 白糖:7.6元/ Kg 。 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119元+51元+114元=284元。 元 元 元 元 鸡蛋奶油香精代替鸡蛋:1 Kg 鸡蛋奶油香精代替鸡蛋: 安赛蜜代替白糖: 安赛蜜代替白糖:1 Kg 香精: 元 安赛蜜: 元 香精:60元/ Kg 安赛蜜:16元/ Kg 50公斤蛋糕 公斤蛋糕-2.5公斤辅料后 公斤辅料后=47.5公斤 面粉 公斤(面粉 香精1 甜味剂1 公斤蛋糕 公斤辅料后 公斤 面粉45.5 Kg 、香精 Kg 、甜味剂 Kg) 调整比例: 公斤面粉+鸡蛋奶油香精 公斤+安赛蜜 公斤=154.7元+60 调整比例:45.5公斤面粉 鸡蛋奶油香精 公斤 安赛蜜 公斤 公斤面粉 鸡蛋奶油香精1公斤 安赛蜜1公斤 元 元+16元=230.7元。 元 元 如此算来,同样是 公斤无水蛋糕 按标准配方和原料生产的与使用香精、 公斤无水蛋糕, 如此算来,同样是50公斤无水蛋糕,按标准配方和原料生产的与使用香精、 甜味剂勾兑的,在原料成本上相差284元-230.7元=53.3元。 甜味剂勾兑的,在原料成本上相差 元 元 元
Page 14
可用二甲苯、异丙醇和甲酸混 合液为展开剂分离鉴别食品中糖精钠
斑点刮 下提取
235 nm 和244 nm 下检测
Page 15
电化学技术简便、快速、成本 低,且可直接测定混浊和有色 溶液中的待分析物质。
电位法测定糖精钠有两种基本方法。 电位法测定糖精钠有两种基本方法。 第一种是用汞离子或银离子滴定糖精钠的沉淀滴 定法。 定法。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对糖精离子有专属敏感作用的 离子选择电极, 离子选择电极,这类电极一般是由涂布掺杂了 PVC膜的石墨棒构成。通常,掺杂物是由糖精阴 膜的石墨棒构成。 膜的石墨棒构成 通常, 离子和对阳离子形成的离子对, 离子和对阳离子形成的离子对,碱性染料等一般 被用作离子对试剂。 被用作离子对试剂。
Page 17
食品甜味剂发展趋势
基于人们对健 康的关注, 康的关注,低 热量营养型甜 味剂和更高甜 度的甜味剂将 是发展趋势。 是发展趋势。 从天然产物中 直接提取的甜 味剂也会被继 续使用, 续使用,化学 合成甜味剂仍 将占主导地位 糖醇系列等功 能型甜味剂将 继续成为各国 新型高档食品 添加剂的研究 开发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