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首都——北京精品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2.说出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教学重点】

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二、教学策略

本节教材从首都北京、古城北京、现代北京三个方面来讲述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化建设。

本节课程设计引入北京冬奥会情境。通过对北京冬奥会的选址以及场馆建设等实际问题的探究落实课标要求,同时培养爱国热情。

三、教学流程

四、当堂练习

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由北京与张家口联合举办。目前,北京是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结合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宣传语,完成下列题目。

1.关于北京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100多个外国大使馆,体现了北京的政治职能

B.位于华北平原南侧,与河北、天津相邻

C.水资源匮乏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D.中国最大的海、陆、空交通枢纽

2.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冬奥会的优势有()

A. 张家口地形以山地为主,适合开展冰上运动

B. 北京积雪时间长,适合开展滑雪运动

C. 北京场馆众多,基础设施完善

D. 张家口交通便利,服务水平高

3.右图是北京市二环线路示意图,北京市的二环路

呈“凸”字形分布的原因是()

A. 地形因素

B.地价因素

C.气候因素

D.历史因素

4.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

时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作。京津

冀将走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经济一体化道路。结合

右图, 北京首先向河北扩散的产业可能是()

①软件研发产业②钢铁工业③石油化学工业

④机械制造业⑤影视文化产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参考答案】C;C;D;B

五、课程小结

六、板书设计

祖国的首都——北京

一、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

2.气候

3.地形

二、政治文化中心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

四、历史悠久的古城

五、未来发展方向

祖国的首都——北京精品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2.说出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教学重点】 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二、教学策略 本节教材从首都北京、古城北京、现代北京三个方面来讲述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化建设。 本节课程设计引入北京冬奥会情境。通过对北京冬奥会的选址以及场馆建设等实际问题的探究落实课标要求,同时培养爱国热情。 三、教学流程

四、当堂练习 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由北京与张家口联合举办。目前,北京是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结合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宣传语,完成下列题目。 1.关于北京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100多个外国大使馆,体现了北京的政治职能 B.位于华北平原南侧,与河北、天津相邻 C.水资源匮乏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D.中国最大的海、陆、空交通枢纽 2.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冬奥会的优势有() A. 张家口地形以山地为主,适合开展冰上运动 B. 北京积雪时间长,适合开展滑雪运动 C. 北京场馆众多,基础设施完善 D. 张家口交通便利,服务水平高 3.右图是北京市二环线路示意图,北京市的二环路 呈“凸”字形分布的原因是() A. 地形因素 B.地价因素 C.气候因素 D.历史因素 4.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 时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作。京津 冀将走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经济一体化道路。结合 右图, 北京首先向河北扩散的产业可能是() ①软件研发产业②钢铁工业③石油化学工业 ④机械制造业⑤影视文化产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参考答案】C;C;D;B 五、课程小结

《祖国的首都——北京》示范公开课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要评价。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北京的交通发展状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资源 1.【课程引入】北京; 2.【地理地图】北京部分文化机构和设施的分布动画; 3.【知识解析】辽代以来北京城区的变迁; 4.【活动设计】北京的四合院该何去何从。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你对我们的首都了解多少呢?说一说你们对北京的印象吧! 学生自由发挥,说出他们从各个渠道收集来北京的情况。

学生: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故宫、长城、2008年奥运会、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其实北京还有很多方面能够激发我们的兴趣,北京还有颐和园、中南海、中关村、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等。我们先来看一小段视频,感受首都北京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北京。 教师播放资源库视频【课程引入】北京,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新知讲解】 一、政治文化中心 视频展示北京著名景点的景观,如天安门广场、北京故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鸟巢、八达岭长城、鸟巢、国家大剧院、北京天坛、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中南海等。 教师:这些历史文化古迹不仅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同时也促进了北京经济的发展。从这些著名景点和建筑,我们不难看出北京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那么,北京为什么能够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呢? 1.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和“北京地形图”,学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北京的海陆位置。 (2)说出北京的经纬度位置。 (3)说出北京与哪些省区相邻。 学生读图,交流讨论,教师引导、点拨。 (1)海陆位置: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东部距渤海约150km。 (2)北京经纬度位置:其地理坐标为40°N,116°E。 (3)北京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2.北京的地形与气候

地理《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范文

地理《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范 文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地理《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图6.42说说北京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说出北京的主要地形,地势高低,判断依据是什么?主要河流及流向? 3.读北京的气候类型图,判断它是什么气候?属于哪个温度带?特点是什么?

4.评价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5、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发达的现代化进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祖国的首都——北京 课前播放视频MV《北京欢迎你》 北京是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和热切向往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去聆听祖国母亲的心跳。 认读目标:课件显示学习目标。 【活动】北京城市符号 首都北京符号; 古城北京符号;

现代北京符号。 【讲授】优越的自然条件 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具有800多年的建都史。那么,她究竟具有怎样神奇的魅力,使得几代王朝都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学生观看图片 探究活动一:地理位置 读下面两幅图,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 从纬度位置来看,北京(40N)属于暖温带;从海陆位置看,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北两面分别紧靠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东南方向面朝渤海;从行政区划来看,北京周围被河北与天津环绕。liuxue86 (承转)那么,这种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 【活动】位置与气候 读“影响北京的冬、夏季风风向简图”、“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等图,探究以下问题。 1.从冬夏季风影响的角度,分析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总结北京的气候特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4《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精品).doc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2.知道北京的历史古迹和城市职能。 3.能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1.培养读图能力和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 2.养成辩证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正确的人地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北京长期作为政治中心的区位优势。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如何处理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协作参与课堂,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思考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分工合作相互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音乐片《北京欢迎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北京文化。

(一)相约北京 1.情景创设:展示中国初中生地理知识竞赛邀请函。 2.下发回复单,组织活动 要求:就近四人一组为单位,根据回帖内容学生小组限时讨论,并填写自己的回复单。

3.学生学习成果展示:采用一组回答,其他组补充的方式,进行组间交流。 4.师生总结:完成分析古城城址变迁的活动,以突出北京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充分利用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互助学,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北京的自然环境。提出北京成为古都的优势这一问题,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领会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分析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去。 过渡:同学们有了这些知识的铺垫,对于参加北京竞赛游肯定有一定的信心了,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北京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吧。 (二)走进北京 1.城市职能:下列图片,反映了北京作为首都有哪些城市职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结: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2.历史古城:景观判断:播放图片,学生抢答。比一比,谁知道的名胜古迹多?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教材分析】 本节从地理、文化等方面重点介绍了祖国的首都—北京,内容主要包括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政治文化地位、历史文化和北京现代化建设等成就。本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包括北京的地理环境特征、北京的城市职能;第二课时包括北京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现状等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了大量的中国地理知识,也熟悉了读图分析、材料分析等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对本课学习建议已学生自学为主导,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调节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注意不要将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应根据课本适当进行拓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祖国的首都——北京》就简单多了。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录像、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这个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还是保持着高昂激情,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准时地完成作业。但同时也有一些学习问题:一些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作业不能及时地交上来,甚至还出现不交的情况;有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甚至弱化,学习没有劲头。当然一个班级学科的成绩好坏,与学生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关系,也与任课教师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个人也要做出检讨,平时在上课时对学生要求太松,忽略了班级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 【课程标准】 1.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城市职能。 2.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并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 1.使用地形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通过课堂活动能够对简要评价北京的位置。 2.通过阅读教材图文资料,认识北京作为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职能。 3.通过课堂合作探究结合直观的图文资料,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 4.阅读教材图文资料,通过课堂活动、小组讨论,认识北京的新变化,能举例说出北京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地形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2. 学会根据城市的历史条件处理城市建设中“传统”与“现代”,“发展”与“保护”的现实矛盾。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案

教案

主要有潮白河、温榆河、永定河,河流大体由西北向东南流。 探究:教材36页第2题,请读图分析北京古城城址的变迁。(1)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在空间分布上是怎么变化的?(2)分析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 城市职能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北京城市战略 定位,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以及科技创新中心。运用资料、图片引导学生能够举例说 明北京的这些城市职能。 运用资料说 出北京的城市职 能。 历史悠久的古城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为北 京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运用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首 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 (1)运用图文资料了解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 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京杭大运河 七处世界遗产。 (2)运用图文资料了解四合院、胡同等北京历史文化传 统。以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对 古城风貌进行的大力保护。 运用资料说 出首都北京的历 史文化传统。 现代化的大都市运用资料、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现代化大都市北京的重点功 能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以及发展中出现“大城市病” 的治理。 举例说明北 京的城市建设成 就。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作业主题:碧水环绕话北京 河流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年)》颁布后,引起了师生们的共同关注。王老师带领同 学们开展了小组探究活动。依据小组活动资料,回答下列 问题。 第一小组以“北京的历史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查阅到 史料记载;元朝建立后迁都至原金中都城所在地,该地两 年内人口猛增,只得选择新址建立都城即元大都。图1为 金以来北京城区的变迁示意图。 巩固本节课 的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教学目标 1.读图6.42说说北京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说出北京的主要地形,地势高低,判断依据是什么?主要河流及流向? 3.读北京的气候类型图,判断它是什么气候?属于哪个温度带?特点是什么? 4.评价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5、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发达的现代化进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祖国的首都——北京 课前播放视频MV《北京欢迎你》 北京是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和热切向往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去聆听祖国母亲的心跳。 认读目标:课件显示学习目标。 【活动】北京城市符号

首都北京符号; 古城北京符号; 现代北京符号。 【讲授】优越的自然条件 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具有800多年的建都史。那么,她究竟具有怎样神奇的魅力,使得几代王朝都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学生观看图片 探究活动一:地理位置 读下面两幅图,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 从纬度位置来看,北京(40°N)属于暖温带;从海陆位置看,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北两面分别紧靠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东南方向面朝渤海;从行政区划来看,北京周围被河北与天津环绕。 (承转)那么,这种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 【活动】位置与气候 读“影响北京的冬、夏季风风向简图”、“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等图,探究以下问题。 1.从冬夏季风影响的角度,分析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总结北京的气候特点。 北京背靠群山,山脉可以阻挡冬季风的侵袭,使冬季不致过分严寒;面朝大海,能够接受夏季风的滋润,使气候不致过于干燥。北京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地理优质教案)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讲述:通过视频,我们应该清楚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区域是:北京。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42“北京的地形”和图6.44“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示意”,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黑板附板书) 1.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2.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3.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4.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附板书: 1.地理位置:2地形地势:3.气候:4.河流: 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略) 总结讲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北京市面积1.68万平方千米,现有人口1961.9万人(2010年)。 板书: 一、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板书)

祖国首都北京的教案

祖国首都北京的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祖国首都北京 教案目标: 1. 了解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的重要地位和历史背景。 2. 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人口、文化和名胜古迹。 3. 培养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 理解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的意义和历史背景。 2. 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人口、文化和名胜古迹。 3. 学会运用不同的资源和工具获取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北京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 1. 电子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2. 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 3. 地图和图片资源 4. 学生练习册或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引入: 1. 向学生介绍祖国首都北京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引发学生对北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展示一张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图,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 主体: 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方面(地理、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进行研究。 2. 学生使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收集关于自己选择的方面的信息,并记录下来。 3. 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展示,分享他们所了解的信息。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补充。 4. 教师通过讲解和补充信息,帮助学生对北京的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巩固: 1. 学生完成练习册或活动手册上关于北京的练习题,检查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 解和记忆。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北京名胜古迹,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展板 或小册子展示给同学。 拓展: 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北京的其他方面,如北京的美食、传统手工艺等, 并与同学分享他们的发现。 2. 组织一次北京之行的虚拟旅游活动,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了解北京的各 个景点,并进行虚拟导游。 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册或活动手册,评估他们对北京的理解和记忆。 3. 评估学生制作的展板或小册子,检查他们对所选北京名胜古迹的深入研究和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课题名称: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祖国的首都北京的基本情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首都北京的认识。 教学重点: 1.了解祖国的首都北京的基本情况。 2. 掌握北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特色风景。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于祖国的首都北京的认知有限,辨别和区分重要的特色风景。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式教学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蓝屏等教具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5分钟) 老师播放一段《北京欢迎你》的视频,带领学生感受北京的独特魅力,激发对首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Step 2:讲授(15分钟) P1:通过大屏幕地图,要求学生辨别北京在中国的位置,并将其作为独特的行政区划进行解释。 P2:向学生介绍北京的历史,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详细阐述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的历史意义。 Step 3:展示(15分钟) 1. 老师播放一段关于北京历史文化的视频,介绍故宫、天坛、长城等北京的文化景点。 2. 向学生展示北京的特色风景,如颐和园、圆明园、圆明园等著名景观,并向学生解释其独特之处。 Step 4:思考(15分钟) 1.分小组就学生所掌握的关于北京的知识进行讨论。

2.要求学生就北京的景区进行点评,包括自己最想去的景区和 为什么。 3.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北京的问题,帮助他们深入了解首都。 Step 5:巩固(10分钟) 老师布置小组作业: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点,设计一份旅行方案,包括景点介绍、交通方式等。 Step 6:总结(5分钟) 老师为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他们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和探索欲望,并邀请有机会去北京的学生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授法和情景式教学相结合,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使学生对祖国的首都北京有了更加直观的认知。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设计旅行方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对北京的兴趣和热爱。但是,在教学准备方面,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素材,增加互动性,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八年级地理下册 6.4 祖国的首都 北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从暑假旅游入手,让大家介绍一下印象中的北京。学生纷纷介绍心目中的北京后,老师总结:看来大家对北京的“梦”还真不少,其实老师也很想去,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梦”一起走进北京。 【讲授新课】 (一)北京的概况 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大家齐读教学目标,边读边记,然后带着目标来学习本课。 提问:研究一个区域,往往先从哪儿开始呢? 读图指导:(多媒体出示北京地形图) 提问:请大家结合课文读图,完成以下几个题目。 1、读图,说出北京的经纬度位置,属于哪个温度带?判断是什么气候?特点是什么? 2、海陆位置:位于哪个平原上?与哪几个省相邻?距离北京最近的海是哪一个? 3、读图,说出北京的主要地形,地势高低,判断依据是什么? 4、找出北京的面积、人口,计算人口密度,做出简单评价。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北京经纬度:(116°E,40°N)属于北温带,为温带季风气候。海陆位置:位于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华北平原西北部,与河北省、天津市为邻,距离北京最近的海是渤海。北京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判断依据是河流大多自西北向东南流。北京人口密度很大。 (二)北京的城市职能 读图指导:(出示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新华门图片) 提问:请大家边看图边读课本P33第二段课文,说一说政治中心的职能是怎样体现的?同桌之间可以先相互说一说。 总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等关系着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许多会议都是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央领导人会见外国政要很多也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办公的地方,是国家最高的行政机关。这些都说明了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 读图提问:(出示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音乐厅、水立方、宋庆龄故居图片)请同学们边看图片边读课本P33最后一段,说一说北京的文化职能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同桌之间先试着说一说。 承转:其实,北京作为我国的文化中心,还有许许多多的文化场所,请同学们读P34图6.43,自己找一找,体会北京强大的文化职能。 (出示资料):北京不仅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还是国际交往中心,阅读下面的小资料,说一说北京是在哪些方面同国外进行联系的。 小资料: ·北京现有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134个。 ·北京已同76个国家的96个城市建立了友好联系。 ·有300多家跨国公司在北京投资了多个项目,全球前500家企业在北京投资的达146家,国际金融机构和组织在京的代表处达215家。 ·中央电视台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个电视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

(完整版)《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学习目标 1.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学会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3.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教学重点 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揭标】(3分钟) 1.视频《北京城市宣传片》(2分钟版) 2.学习目标 ➢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学会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 置。 ➢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自学导航】(7分钟) 通读教材,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认识北京! 【互动交流】(25分钟) 一、政治文化中心 (一)北京的自然地理概况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下面,我们就

一起来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概况: 1.北京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北京市大致位于40°N,116°E。 (2)海陆位置—-北京属于内陆,距渤海150千米。 (3)相邻省市——天津市、河北省. 2.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流向怎样? 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 3.北京市的地形地势特征: 位于:________平原的北部地势:____高,____低 北京的地势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地势较高. 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 北京的东南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为山麓冲积扇。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平原东南地势低洼,属于冲积平原,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 4.北京所属的温度带? 5.北京所属的干湿地区? 6.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 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 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有京沪、京九、京哈—京广、京包—包兰等密集的铁路网;北京市还是中国最大的航空港之一,有多条国际航线通向世界各地;北京的公路密度也是全国最大的,有多条高速公路连接(全国各地);北京虽地处内陆,但东距大海只有150千米。 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 归纳小结 (对北京自然地理环境的评价,理解为什么被选为首都) 北京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纬度位置优越: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 (3)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4)经济区位优越: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华北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供应充盈。 承转:正是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我国的战略重镇,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定都北京。 (二)北京的城市职能 1.北京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 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2.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祖国的首都 教案

祖国的首都教案 教案标题: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祖国的首都——北京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及其对中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北京的地理位置和与其他地区的关系。 2. 了解并掌握北京的历史文化,包括世界文化遗产等。 3.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祖国的首都,并培养爱国情感。 三、教学资源准备: 1. 地图、图片、视频等展示材料。 2. 大字报、海报等展示工具。 3. 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安排: 1. 导入(5分钟)

- 准备一幅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祖国的首都——北京,并询问他们对北京的了解。 -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祖国的首都,北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 学习北京的地理位置(15分钟) - 利用地图和图片等展示材料,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北方平原和周边省份的关系。 - 引导学生思考:“北京有什么地理条件使它成为了祖国的首都?” 3. 探究北京的历史文化(20分钟) - 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材料,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包括紫禁城、长城、天坛等著名景点和世界文化遗产。 - 引导学生思考:“北京的历史文化为祖国做出了什么贡献?” 4. 分组展示(15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展示,如北京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 - 学生进行研究并准备展示材料,可以使用大字报或海报等展示工具。 5. 小组展示和总结(15分钟) - 让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和交流。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明确北京的位置、范围,并能对北京的地理做出简要评价。 2、能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3、让学生学会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认识方法和思路。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应该注重图表资料的分析,对于北京的自然环境应抓住其区位优势的分析,正是位置优越才会悠久历史,才会成为首都;对于北京的历史,应抓住悠久历史与今天北京的无数名胜古迹及旅游业之间的关系;对于北京的发展应始终以北京的城市职能为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合理发展区域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北京的区位优势、悠久历史。 2、北京的城市职能与城市发展。教学教法: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大家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她处在哪个位置,主要职能是什么?指导预学: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1、说一说:北京有多少年的历史,有哪几个朝代在此建过都? 2、北京的主要旅游景点有哪些? 3、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交流探究: 1、比一比,看哪组同学答案更准确。 2、活动 读图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观察图,描述一下北京及周围地区的地势特点。活动 阅读:北京旧城的城市布局了解北京的部分名胜古迹。 古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如何有效保护的问题。近年来,参观北京故宫的游客数量剧增,给故宫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说说你的看法。精导: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有选择性的精讲部分内容 一、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随着越来越多的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落户北京,各种国际会议在此频繁召开,北京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正日益密切。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祖国的首都-北京地理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地理教案 教案标题:祖国的首都-北京地理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 2. 掌握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知识。 3. 了解北京的人口、交通、建筑等方面的特点。 4. 培养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 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2. 北京的人口、交通、建筑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 1. 北京地图、图片、PPT等教具。 2. 学生地理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PPT展示北京的著名景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北京的印象和了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讲解北京的地理位置:介绍北京位于中国的哪个地方,与哪些省市接壤。 2. 讲解北京的地形地貌:介绍北京的地势、山脉、河流等地貌特点。

3. 讲解北京的气候特点:介绍北京的季节变化、气温、降水等气候特点。 三、活动实践(20分钟) 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著名景点,利用地图和图 片展示该景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信息,并向全班做简短介绍。 2. 地理实地考察:安排学生进行一次校园或社区的地理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 周围的地理特点,例如有哪些山脉、河流、建筑等。 四、知识总结(10分钟) 1.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北京是中国的哪个城市?它为什么被称为祖国的首都?北京有哪些地理特点? 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北京的重要性和地理特点。 五、拓展延伸(5分钟) 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有关北京地理的书籍或资料,进一步了解北京的历史和文化。 2.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互联网或其他资源,深入了解北京的交通、人口等 方面的特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北京地理特点的小短文,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气候特点等内容。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观点,表达对北京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的重要性,掌握了北 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知识。通过活动实践和拓展延伸,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北京―中国的首都》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北京―中国 的首都》含反思 1、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地方。 2、了解天安门广场上的主要建筑感受首都建筑的雄伟壮丽。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 、《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中国》《小朋友的书美工》 2、中国地图 活动过程 一:北京——我们的首都 1、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北京的位置。(当个别幼儿找到北京的位置时,提问:你们是怎么找到的?让幼儿知道图列五角星所代表的意思) 2、找一找浙江的位置,贴上标识,并与北京连线。 3、告诉幼儿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国家领导人办公的所在地。(可以设置辅助问题:首都代表什么意思?让幼儿用他们特有的理解做解释)。 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

1、阅读《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中国》第8页“2008年北京奥运会”进行小组交流。(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小朋友,你知道吗?这是什么地方请你说一说.(围绕认识北京奥运会主要建筑物:鸟巢和水立方展开) 2、认识奥运会主要建筑物“鸟巢”、“水立方”壮观的外观。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办了奥运会,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中国了不起,北京了不起。 三:天安门广场 1、阅读《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中国》第9~10页“北京——中国的首都”进行小组交流,小朋友到过天安门广场吗?哪里都有什么?(围绕认识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等建筑展开,也可以请去过北京的幼儿对照书上的照片进行介绍) 2、引导幼儿了解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每天在这里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在次认识国旗) 3、使用《《小朋友的书美工》第五页“天安门”,请幼儿制作天安门城楼。也实线剪下天安门的平面图,在沿虚线折叠,然后把灰色的部分黏贴好,稍作整理,立体的天安门城楼就此做好了。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我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幼儿寻找中国在地图上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 提问,学生回答。(略)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北京市略图”和图“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在屏幕上打出) 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 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 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略) 板书:一、北京概况 位置、面积、人口 归纳讲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 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

北京教案集锦十篇

北京教案集锦十篇 北京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认识“央、瓦〞等14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好的局部。 3、积累好词,了解北京的变化,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2 教学难点:教学目的3 课前准备:新北京图片及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提问: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她的首都在哪里? 2、播放北京的有关介绍片段,激发学生了解北京的兴趣。 3、板书课题,揭示本堂所学内容进入新课。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看准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它。 2、同桌互考生字,难记的交流认字方法,看哪组能最快记住所有的生字。 3、学生交流认字过程中最难记的字,并启发学生自己想方法记忆。 4、重点字教师提示并讲解。 似:在“似的〞一词中,字音为shi; 厦:在“大厦〞一词中,字音为sha; 阔:读音为三拼的“kuo〞,而不是“ko〞。 5、读生字并组词。 6、根据字形组合猜字谜,学生复记生字。

“庄〞、“阔〞、“周〞、“似〞、“拼〞、“案〞、“厦〞、“坛〞。 7、“土〞还有哪些字。 〔1〕区别“坛〞、“城〞并练习书写; 〔2〕自学城市的市怎样写。 8、掌握笔顺写“央〞字。 三、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再认生字。 1、再自读课文,看谁能读得最流利。 2、小组接力读,开展竞赛。 3、读自己最喜欢的局部,边读边体会,并争取把它背下来。 四、稳固本堂所学。 1、全班抽认生字卡。 2、小火车抽认生字并组词,学生判断正误。 3、判断正误。 4、听写所学四个要求会写的字并注音。 “中央〞、“花坛〞、“城市〞。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 1、开火车抽认生字卡。 2、重点字抽认。 二、课文,理解内容。 1、自己读课文,最喜欢哪儿就多体会体会,并告诉大家为什么喜欢它。 2、走入北京,让我们细细地品味和欣赏新北京的美丽。 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该段,提问:你了解了北京地什么? 〔2〕你能把你了解到的画下来,再当小导游介绍给大家吗? 〔3〕看着图再读,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天安门的美。 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该段,边读边想:这一段给我们介绍的是北京的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