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笔记
17爬天都峰课堂笔记

17爬天都峰课堂笔记一、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故事。
文章突出了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二、生字词1. 攀(pān):①抓住东西向上爬;②用手拉;③指登山。
2. 顶(dǐng):①最高的位置;②用头或物体把某东西支撑起来。
3. 鲫(jì):一种鱼类,体呈纺锤形,栖息在淡水中。
4. 慕(mù):①仰慕,敬仰;②依恋,思念。
5. 雄(xióng):①勇猛;②强有力。
6. 集(jí):①集合;②集市。
7. 偶(ǒu):①偶然;②双数。
8. 懒(lǎn):①懒惰;②疲倦。
9. 扒(pá):①用工具把东西弄开;②用手把东西扒开。
10. 惧(jù):害怕。
11. 悠(yōu):①闲适;②悠然自得;③久;远。
12. 陡(dǒu):①斜度很大,像斜坡;②高耸的样子。
13. 踩(cǎi):用脚接触地面或物体。
14. 徽(huī):①国徽;②徽章;③标志;符号。
15. 攀谈(pān tán):亲热地谈笑。
16. 居然(jū rán):表示出乎意料。
17. 汲取(jí qǔ):吸收;摄取。
18. 力量(lì liàng):力气;能力。
19. 清爽(qīng shuǎng):清新凉爽;轻松爽快。
20. 纪念(jì niàn):用事物或行动来表明一种感情或纪念一种日子。
21. 鼓足勇气(gǔ zú yǒng qì):形容下定决心做某事,表现出极大的勇气。
22. 心悦诚服(xīn yuè chéng fú):从内心感到愉快和佩服。
23. 举目四望(jǔ mù sì wàng):抬头四处张望。
24. 心惊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形容非常惊恐,心跳加速。
四年级17课爬天都峰笔记

四年级17课《爬天都峰》是一篇讲述如何攀登高山的故事。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笔记:
1.故事背景: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爬天都峰时所遇到的一位老爷爷,以及他们相互鼓励、互相帮助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的重要性。
2.主题:这篇课文的主题是关于勇气的,它教导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去挑战,同时也要有勇气去接受别人的帮助。
3.主要内容:课文首先描述了天都峰的高耸入云和攀登的困难,然后描述了作者和老爷爷在爬山过程中相遇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的情况。
最后,课文描述了作者爬上山顶后的感受和心情。
4.细节分析:
1)文中对天都峰的描述,如“高耸入云”、“陡峭险峻”,突出了攀登的困难和
挑战性。
2)作者和老爷爷的对话,如“你也来爬山?”、“是的,你也来爬山?”等,表
现了他们的惊讶和欣喜,同时也为后续的互助埋下了伏笔。
3)作者和老爷爷在爬山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的描述,如“奋力攀登”、“攀
着铁链向上爬”等,表现了他们的勇气和决心。
4)作者爬上山顶后的描述,如“终于爬上来了”、“真高兴啊”等,表现了他们
的喜悦和满足。
5.个人感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深刻理解到勇气和互助的重要性。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有勇气去挑战;同时,我们也要有勇气去接受别人的帮助。
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6.总结:四年级17课《爬天都峰》是一篇非常有意义的课文,它教导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同时也要有勇气去接受别人的帮助。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的重要性。
四年级上册语文17课爬天都峰课堂笔记

### 爬天都峰:探寻自然奥秘#### 1. 起步篇爬天都峰,是我在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接触到的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它是一篇美丽的散文,描绘了作者与儿子一同攀登天都峰的壮丽景象,以及在自然之中所体会到的情感和思索。
这篇文章深深吸引了我,也让我感悟到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交融。
#### 2. 展开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恢弘壮美。
他描绘了天都峰的险峻和雄伟,描述了攀登路上的种种艰辛,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
我深受启发,也开始思索身处自然环境中的人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课堂笔记中,我记录了作者与儿子一同攀登的情景,以及他们所面对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在作者的文字中也透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我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深有感触地理解到,人类与自然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的。
#### 3. 深入篇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作者以天都峰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美丽。
他通过攀登的过程,呼吁人们应该尊重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这让我反思,在现代社会,人们对自然的破坏和肆意开采,是否已经背离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我深信,我们应该更多地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尊重自然的规律,发现自然之美,保护自然环境。
在课堂笔记中,我将作者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列举出来,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自然保护的关注。
作者在文章中也揭示了攀登过程中对磨炼意志、勇气和毅力的深刻体会。
我自觉珍视这些品质,期望在成长的路上也能有所借鉴和成长。
#### 4. 总结篇在爬天都峰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其深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理解,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奥秘。
他通过攀登天都峰的经历,深刻领会了自然界的壮阔与伟大,并呼吁我们应该以谦卑的心态对待自然,与之和谐共生。
这是我在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的一次深刻思考和感悟。
对我而言,这篇课堂文章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界的伟大,也让我明白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
我也学会了克服挑战、坚持不懈的品质。
爬天都峰的课堂笔记

《爬天都峰》课文的课堂笔记1.课题解析:“爬”表明了事件的核心动作,“天都峰”则是故事发生的地点。
2.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我”和爸爸在假期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
3.描写方法: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将“我”爬山前的畏惧、爬山时的艰辛以及爬上山顶后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
4.写作特点:作者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山顶后的顺序,将整件事情的发展过程描述得清晰明了。
5.中心思想:通过讲述“我”和老爷爷一起爬天都峰的经历,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6.启示: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像课文中的“我”和老爷爷一样,坚定信心、互相鼓励,勇于挑战,这样才能战胜困难。
7.在爬山的过程中,“我”和老爷爷分别是怎样克服困难的?“我”在爬山前看到天都峰又高又陡,心里很发怵,产生了畏惧情绪。
但在老爷爷的鼓励下,“我”最终鼓起勇气,奋力向峰顶爬去。
在爬山途中,“我”手脚并用,攀着铁链,像小猴子一样往上爬,最终克服了困难,爬上了峰顶。
老爷爷在爬山途中也遇到了困难,他在“我”的鼓舞下,也努力向峰顶爬去。
他虽然白发苍苍,但仍然充满了活力和毅力。
在爬山的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不断克服困难,最终成功地爬上了峰顶。
总的来说,“我”和老爷爷在爬山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互相鼓励和帮助,成功地克服了困难,爬上了峰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心和毅力,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
8.老爷爷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老爷爷能够爬上天都峰,是因为他有坚强的毅力和决心,并且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首先,老爷爷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顽强的毅力。
尽管他已经白发苍苍,但他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这使他有足够的动力去挑战自我,攀登高峰。
爬天都峰课文笔记

爬天都峰课文笔记
《天都峰》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故事以作者登上天都峰为线索展开,天都峰是一座被云雾环绕的高山,山顶有一个小寺庙,叫做天都寺。
作者开始的时候只能看到一望无际的白云,但当他登上山顶后,云雾在他脚下逐渐散去,一片瑰丽壮观的景象展现在他眼前。
他沉浸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
然而,作者不仅仅在赞美大自然,他还通过描写山下的庄稼田地和村庄,暗示现实社会的不公和不幸。
他说“我们的生活是不完全的,我们的生活是不幸的。
”作者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痛苦感,使他更加向往美好的生活。
在描写天都峰的同时,作者也提出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他认为人生应该是像登山一样,要不断努力向上攀登,要有追求和理想。
他说“不怕你比我高,只怕你比我低。
”这句话意味着生活中要有追求、有进取的精神,不要墨守成规,要向上努力。
《天都峰》是一篇既描写自然美又思考人生的散文,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它也提出了人生的哲理,鼓励人们要有追求和进取的精神,不断向上攀登。
这篇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课堂笔记以下是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的课堂笔记:一、生字1.峰:fēng山峰2.顶:dǐng峰顶3.似:shì相似4.苍:cāng苍翠5.仰:yǎng仰视6.咱:zán咱们7.奋:fèn奋发8.极:jí登峰造极9.辫:biàn辫子10.勇:yǒng勇气二、词语解释1.峰顶:山的最高点。
2.云彩:云朵。
3.石级:石头台阶。
4.发颤:颤抖。
5.攀谈:交谈,聊天。
6.勇气: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7.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8.汲取:吸取、吸收。
9.大自然:广义指具有孕育、创造和启示的自然界,也称“自然物”、“物质世界”。
10.明媚:形容阳光明媚,景色优美。
三、语法本课需要掌握的句式包括“突然”、“居然”、“似乎”、“像……那样”、“像……一样”、“既……又……”、“一边……一边”、“无论……都……”等。
这些句式在表达上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四、主题与思想本课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爬天都峰的过程和感受,表达了“在困难面前要敢于挑战”的主题思想。
通过描写天都峰的高耸入云、攀登过程的艰辛,以及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突出了勇气、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的重要性。
同时,也强调了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力量。
五、人物形象描写与情节本课以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形象描写生动,通过描写其攀登天都峰的过程,展现出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风貌。
同时,通过描写小女孩和老爷爷的形象,强调了勇气和毅力可以传递和感染他人的主题。
情节紧凑,步步紧扣,描绘了一幅充满挑战与奋斗的画卷。
六、写作手法与技巧本课采用了记叙文的写作手法,通过叙述主人公爬天都峰的经历,展现了勇气、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的重要性。
同时,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如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在写作技巧方面,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
第17课《爬天都峰》的笔记

第17课《爬天都峰》的笔记《爬天都峰》笔记一、导入与背景本篇课文是关于一次冒险的爬山经历,通过描绘天都峰的险峻和作者的感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挑战和勇气的故事。
在学习之前,先了解一下天都峰的相关知识。
天都峰是黄山著名的险峰之一,海拔高达1810米,攀登难度较大,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
二、生字生词1.峰顶(fēng dǐng):山峰的最高点。
2.似乎(shì hū):好像,仿佛。
3.居然(jū rán):表示出乎意料。
4.铁链(tiě liàn):铁索链。
5.奋力(fèn lì):用尽全身力量。
6.终于(zhōng yú):表示经过一段时间或努力后,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7.汲取(jí qǔ):吸取,获取。
8.勇气(yǒnɡ qì):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9.鼓舞(gǔ wǔ):激发、激励。
10.居然(jū rán):表示出乎意料。
三、句子解析1.“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话通过对天都峰的高度的描绘,突出了天都峰的险峻。
2.“我爬得上去吗?”这是作者在面对天都峰时的疑虑和自我怀疑,表现出攀登险峰的艰难和挑战。
3.“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里运用比喻手法,将铁链比作从天上挂下来的东西,进一步强调了天都峰的险峻。
4.“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通过比喻自己像小猴子一样,形象地描绘了攀登险峰的不易。
5.“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这句话表达了经过努力和坚持后,终于达到了目标,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四、主题思想本文通过记叙作者攀登天都峰的经历,强调了勇气、毅力和坚持的重要性。
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有勇气去迎接,有毅力去坚持,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实现目标。
同时,在攀登过程中,我们需要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和进步。
爬天都峰重点笔记

爬天都峰重点笔记
一、主要内容
《爬天都峰》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
文章通过描写“我”和老爷爷在攀登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表达了勇于攀登、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的道理。
二、重点字词
1. 重点字:哩、级、链、颤、攀、猴、鲫、念、辫、呵。
2. 多音字:都、发、相、量、似、作。
3. 近义词:似乎——好像,发颤——发抖,鼓舞——鼓励,居然——竟然,汲取——吸取。
4. 反义词:仰——俯,笔陡——平坦,鼓舞——打击,奋力——松懈,抬头——低头。
5. 理解词语:笔陡、白发苍苍、奋力、终于、鼓舞、居然、汲取。
三、重点句子
1.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2.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3.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四、问题归纳
1.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是怎么想的?
答:老爷爷看到天都峰如此高和陡,心里可能有些犹豫和不安,但他仍然选择了勇往直前,试着攀登这座高峰。
2. “我”和老爷爷能成功爬上天都峰的原因是什么?
答:“我”和老爷爷之所以能成功爬上天都峰,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他们都具有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二是他们在攀登过程中能够相互鼓励和支持,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
3. “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
答:因为“我”和老爷爷在攀登过程中互相鼓励和支持,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最终成功登上了天都峰。
他们互相道谢是为了表达对彼此的感激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笔记
第一部分:主题介绍
1.1 爬天都峰
在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名为《爬天都峰》的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祖父一起攀登天都峰的故事。
这篇课文通过描述攀登过程中的艰辛和冒险,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勇气顽强的品质。
第二部分:深度挖掘
2.1 对自然的描述
文章中提到了天都峰的险峻和雄伟,山间云雾缭绕,给人以非常壮丽的视觉冲击。
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描绘技巧,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2.2 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攀登的过程中,祖父教导小男孩要尊重大自然,要和它和谐相处。
这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启发了孩子们要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同时也表现出了祖父对孩子们的爱护和教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部分:总结回顾
3.1 课文主旨
《爬天都峰》通过描述攀登过程中的艰辛和冒险,展示了人与自然的
和谐相处和勇气顽强的品质。
这篇课文通过故事的叙述,深刻地阐述
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且激发了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品质。
3.2 个人观点
我认为这篇课文内容精彩,通过这篇文章,让孩子们养成了探索和勇
敢的品质。
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加深了对自
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结语
通过对《爬天都峰》这篇课文的深度挖掘和总结回顾,我对这篇文章
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通过这篇笔记,能够帮助你更深刻地
理解课文的主题和精神内涵。
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激发你对大自然的
热爱和勇敢探索的精神。
在《爬天都峰》这篇文章中,小男孩和他的
祖父一起攀登天都峰的故事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勇气顽强的
品质。
攀登天都峰是一次艰辛的冒险,但在这个过程中,小男孩学会
了尊重大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文章中对自然的描述让人仿佛置身于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之中,感受
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这样的描绘方式让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这样的描述也凸
显了作者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
在攀登的过程中,祖父教导小男孩要尊重大自然,要和它和谐相处。
这种教导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
同时也表现出了祖父对孩子们的爱护和教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质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让孩子们明白了尊重与感恩的道理。
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品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这篇文章,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的也养成了探索和勇敢的品质。
他们明白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懂得了尊重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这样的教育不仅让孩子们在性格品质上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也让他们更加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在我个人看来,这篇文章通过描述攀登天都峰的故事,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尊重大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享受自然的美丽和神奇的也要保护好自然环境,让其永远美丽而清洁。
《爬天都峰》这篇文章通过描述小男孩和祖父攀登天都峰的故事,深刻地阐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激发了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品质。
希望孩子们能够在阅读这样的文章时,更加深刻地理解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尊重大自然,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和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