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1例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细说这种绝对吃心的遗传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细说这种绝对吃心的遗传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作为一种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升高,多部位皮肤黄色瘤形成,以及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该病其实并不罕见,但患病率却一直被低估;虽然降脂治疗在不断发展,但该病的治疗率却非常不乐观。
FH患者终生受累于高水平LDL-C的困扰。
早筛查、早治疗可以降低FH患者早发ASCVD 的风险,改善存活率。
本期将从临床表现、筛查诊断以及治疗等各个方面带你认识这种绝对'吃'心的遗传代谢性疾病:FH。
一.概况FH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在肝脏代谢有关的基因发生致病性突变所致,可以分为杂合子(HeFH)、纯合子(HoFH)、复合杂合子和双重杂合子这四种类型,以杂合子型最为常见。
杂合子型FH在总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137,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加速5倍,较非FH患者的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15倍;在早发心肌梗死患者中FH的患病率高达7.1%。
纯合子型FH则是一种严重的罕见病,患病率在1/100万到3/100万,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更早更快,可在儿童及青年期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并于20~30岁之前死亡。
FH发病的主要机制在于基因突变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缺失或功能异常,使血清LDL无法在肝脏得到有效清除,进而导致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浓度升高,并在组织内过度蓄积,最终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等临床症状。
目前已检测到的致病基因包括编码LDLR、载脂蛋白B(Apo B)、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PCSK9)、LDL 受体衔接蛋白1(LDLRAP1)等多个基因。
其中以LDLR基因突变最为常见,该基因突变直接导致LDLR表达缺失及功能障碍。
Apo B是LDLR的主要配体,该基因突变将阻碍LDLR与血清LDL正常结合。
PCSK9基因突变会导致LDLR被过度降解以及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加速合成。
医学生物学---细胞学部分案例1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医学生物学---细胞学部分案例1.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又称家族性高β脂蛋白血症。
临床特点是高胆固醇血症、特征性黄色瘤、早发心血管疾病和阳性家族史。
FH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遗传性高脂血症,也是脂质代谢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可导致各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出现,是冠脉疾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
该病的发病机制是细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基因突变,导致LDLR缺如或异常,体内低密度脂蛋白代谢障碍,血浆总胆固醇(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
过量的LDL-C沉积于巨噬细胞和其它细胞,形成黄色瘤和粥样斑块,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细胞膜LDL受体缺陷;或因受体对LDL连接部位缺失;或因受体有被小窝的缺失,三者都影响LDL受体与LDL在细胞膜表面有被小窝处结合,使细胞对LDL摄取障碍,结果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比正常人高1倍,患者出现持续高胆固醇血症,未成年便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多死于冠心病。
2.胱氨酸尿症(Sulfocysteinuria)胱氨酸尿症(Sulfocysteinuria)又称亚硫酸盐氧化酶缺乏(Sulfite oxidase deficiency),为由于亚硫酸盐氧化酶(sulphite oxidase)缺乏,造成体内黄嘌呤(xanthine)代谢成尿酸(uric acid)、亚硫酸(Sulfite)转变成硫酸盐(Sulfate)以及其它的代谢过程受阻。
一种肾小管的遗传性缺陷,由于肾小管重吸收胱氨酸减少,尿中含量增加而引起,尿路中常有胱氨酸结石形成。
胱氨酸尿症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杂合子者尿中胱氨酸分泌也可增加,但很少形成结石。
胱氨酸尿症患者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胱氨酸。
当尿液的pH值下降时,胱氨酸沉淀形成结石。
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病因是细胞膜上相应的载体蛋白缺陷,造成转运功能降低所致。
3.囊性纤维化(CF)囊性纤维化(CF)是白人中最常见的致寿命缩短的遗传性疾病,美国的发病率约为1/3300白人婴儿,1/15300黑人婴儿,1/32000亚裔美国人;30%的患者是成人。
小孩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该怎么办

小孩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该怎么办
一、概述
在女儿在6岁的时候,某同事发现她手肘那长了个黄色的凸起的瘤。
某同事赶紧把她送到医院检查。
医生说是这是黄色瘤,是由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
医生教某同事防治对策。
某同事实践后,感觉效果不错,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
二、步骤/方法:
1、去到医院,医生看了长女儿手上的东西,又问某同事跟某同事老公家的亲戚是否有患胆固醇的。
某同事说老公的叔叔就是因为冠心病去逝的。
后来医生说,某同事女儿得的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2、医生说孩子现在还没有发病,一定要先治疗着。
要严格控制孩子每天摄入的脂肪、胆固醇,多吃蔬菜水果有利于降底体内的胆固醇。
要经常检测小孩的胆固醇含量,如有升高立即吃降血脂的药,防止发生心血管疾病。
3、医生还跟某同事讲了可以通过血脂分离术,即通过做血液透析来降低血脂的含量。
但长期的透析会使小孩感到不舒服。
还有一种是进行肝脏移植,但就是要终生都服用免疫控制剂。
4、某同事跟老公商量觉得女儿还太小,还是用饮食控制和吃降血脂药物这两种方法来控制,等长大一些在来用其它方法。
盘点什么原因引起高血脂

盘点什么原因引起高血脂西医认为,高脂血症的病因,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原发性高脂血症是指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家族性)以及某些环境因素,通过各种机制所引起的。
这些环境因素包括饮食和药物等,现概述如下:1.遗传因素遗传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脂血症,某些可能发生在细胞水平上,主要表现为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缺陷以及细胞内某些酶的缺陷(如脂蛋白脂酶的缺陷或缺乏),也可发生在脂蛋白或载脂蛋白的分子上,多由于基因缺陷引起。
据报道,上述五种类型的高脂蛋白血症都可以发生遗传,但国内临床上最常遇到的是Ⅱ型,即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仅上海地区就已发现了十多个家族的几十位病人。
中山医院曾对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死亡病例进行尸体解剖,发现患者主动脉内膜表面到处是粥样斑块,就如同涂上一层厚厚的奶油蛋糕,在患者的心脏中也发现有多处心肌梗塞的“遗迹”。
有资料报道,国外有这样的病人3岁就死于心肌梗塞。
这些病例有不少见于近亲结婚者,非近亲结婚可有效地遏制其发生率。
2.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作用比较复杂,高脂蛋白血症患者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的。
糖类摄入过多,可影响胰岛素分泌,加速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易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
胆固醇和动物脂肪摄人过多与高胆固醇血症形成有关,其他膳食成分(如长期摄人过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膳食纤维摄入过少等)也与本病发生有关。
建议高血脂试下塔罗茶疗,其主要成份为葛根、山药、决明子、菊花、山楂等,具有宁心安神、提高免疫力、溶解血栓的功效。
还可以试试食疗:首乌红枣粥[ 用料] 何首乌50 克,粳米适量,红糖适量。
[ 制作] 将首乌洗净放入砂锅煎后取汁,以药汁与粳米、红枣、红糖同煮成粥,早晚长期服食。
[ 功效] 适用于贫血患者及高血脂患者。
玉米降脂粥用料] 粳米100 克,玉米粉50 克。
[ 制作] 先将粳米放入锅内加水500~1000 毫升,煮至米开花后,放入玉米粉,同煮成粥。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简介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疾病名称•5英文名称•6分类•7ICD号•8流行病学•9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病因o9.1Ⅰ类突变o9.2Ⅱ类突变o9.3Ⅲ类突变o9.4Ⅳ类突变o9.5Ⅴ类突变•10发病机制•1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表现•12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并发症•13实验室检查o13.1血浆胆固醇浓度增高o13.2血LDLC呈持续性增高o13.3LDL受体功能测定•14辅助检查o14.1B型超声仪o14.2冠状动脉造影•15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o15.1单纯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依据o15.2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16鉴别诊断•17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o17.1饮食治疗o17.2降脂药物o17.3血浆LDL分离法o17.4中药•18预后•19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预防•20相关药品•21相关检查•附:o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相关药物1拼音jiā zú xìng gāo dǎn gù chún xuè zhèng2英文参考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3概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本症的发病机制是细胞膜表面的LDL受体缺如或异常,导致体内LDL代谢异常,造成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临床上常有多部位黄色瘤和早发冠心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并发冠心病的比例明显增高、发病早、程度重,预后差;此外还有主动脉(降主动脉、颈动脉等)广泛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等。
需要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相鉴别的是多基因高胆固醇血症。
目前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尚无很好的预防办法,要加强防治人员对本病的认识,了解本病的危害和严重后果。
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要主动接受低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治疗。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合并心肌梗死1例

患者 , ,0岁 , 因间断胸 痛 1年 , 男 3 主 再发 1d 加 重 3h入 ,
院。患者于 1 年前劳 累后 出现胸痛 , 为心前 区钝痛 , 伴左肩 , 左
上 臂疼痛 , 直服 中药治疗 。1d前 睡眠过 程 中出现 心前 区钝 一
痛, 伴左肩 、 上臂疼 痛 , 左 含服 硝酸甘 油 0 5mg 约 2— i . 后 3 mn
2 陈灏珠 主编. 内科学. 4版. 京 : 第 北 人民卫 生出版社 ,9 6 7 27 2 19 .6 —6 . 3 陈灏珠 主编. 心血管病鉴别 诊断学. 1 合肥 : 第 版. 安徽科技出版社 ,
l 9 . 5 -5 9 5 3 8 3 9.
6 黄焕莉 , 陈曼湖主编 . 内科大查房——病 例选录. 1 . 京 : 第 版 南 江苏 科学技术 出版社 ,0 3 2 114 19 20 .3 ,0 .0 . ( 收稿 日期 :0 1~ —0 ) 21 0 4 7
性非 s T段抬 高性 心肌梗死 。人 院后进一 步查免 疫 8项及 风湿
5项 未 见 异 常 , 脂 : 固 醇 ( C) 1 1 m lL, 酰 甘 油 血 胆 T 1.6 m o / 三
图1 0 4 mV .
2 0 o L 低 密度脂蛋 白胆 固醇 ( D - 9 4 m lL .6mm l , / L LC) .0 m o 。双 / 上肢及 下肢 动脉多发点 状硬 斑 ; 动脉血 管超 声 : 颈 颈总及 颈 内 动脉 多发 硬斑 。第 3天行 冠造检查 示 : 降支 闭塞 , 前 回旋支 近 端 (0 ~ 5 9 % 9 %)×1 m狭 窄 , 5m 中远 端 内膜不 光滑 , 冠开 口 右 狭 窄 6 % , 端 狭 窄 8 % ×1 m, 端 ( 0 ~8 %)× 0 近 0 5m 远 7% 0 3 m狭窄 ( 图 2 3 。于回旋支植入支架 2枚 。术 后给予 双 0m 见 、) 联抗血小板 治疗 , 患者 活动 耐量 明显 增加 , 再 出现心 前 区疼 未
2013年超声诊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心血管合并症一例

hypercholesterolemia...But is not.Circ Cardiovasc Genet,2012, 5:599-601.
[2]马展鸿,曾建华,李世国,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像学 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435-437. 3|Soutar
中在10岁左右,多数未检测以尬基因。
根据WHO 2008年颁布的ET诊断标准:①持续血小板 >450×109/L;②骨髓穿刺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成熟巨核 细胞占比增高,不伴有粒系及红系增生活跃的证据;③排除 其他骨髓异常增生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骨髓纤 维化(PMF)、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图1心血管超声图示左室长轴切面.箭头示主动脉根窦部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主动脉瓣瓣叶增厚图2血管超声图,箭头示右侧颈动 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流呈五彩镶嵌状图3左前斜位(LAO)冠状动脉造影图,箭头示左冠状动脉开口处60%~70%狭窄图4超 声心动图大动脉短轴切面,箭头示左冠状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LDL)15.93 mmol/L,甘油三酯3.25 mmol/L,总胆固醇
17.60
厚钙化,出现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瓣上狭窄及 冠心病;(4)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旧1。FH有2种基因型:杂 合子型(一个等位基因突变)和纯合子型(两个等位基因突 变)。杂合子型的发病率为1/500,纯合子型的发病率约为
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3.07.015 作者单位:110001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超声科
万方数据
主堡』L型苤查!Q!!生!旦笠!!鲞笠!塑垡地!』里型边!:』!!Y!!!!:!!!:!!:堕!:!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伴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伴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y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升高。
临床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往往表现为血脂异常,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早期冠心病等。
本文报告了一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伴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
该患者为一名30岁的男性,主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
患者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家族史,父亲和兄弟都曾患过冠心病。
患者平时生活习惯不良,饮食高脂高盐,很少进行体育锻炼。
体格检查发现,该患者血压为150/90mmHg,脉搏为80次/分,心律齐。
胸部听诊发现心音削弱,胸部X线片显示心脏影增大。
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T波倒置。
心肌酶谱检查结果显示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升高。
患者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进一步检查发现他的血脂水平明显升高,LDL-C水平达到8.5mmol/L,总胆固醇(TC)水平为11.2mmol/L,甘油三酯(TG)水平为3.6mmol/L。
他的血糖水平、血尿酸水平和肾功能均正常。
该患者接受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包括血栓溶解治疗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随后,他开始接受降脂治疗。
由于他的FH病情严重,常规口服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要接受使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并加入其他降脂药物,如贝特类药物。
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逐渐下降,TC 水平降至5.1 mmol/L,LDL-C 水平降至2.8 mmol/L。
患者也改变了生活习惯,开始进行定期的体育锻炼,饮食调整,并定期进行血脂检查和血压监测。
随访1年后,患者病情稳定,没有再次发作的心脏事件。
本病例提示,在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中,早期筛查和积极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患者需要进行定期血脂检查、心电图检查和胸部X线片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心脏病变。
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1例
A Child of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FH)
李时莲,张美和
LI Shi-lian ZHANG mei-he
【关键词】家族性,胆固醇;儿童;黄色瘤
患儿,男,10岁6个月,河南省籍。
因自幼皮肤黄色瘤于2003年9月9岁时来我院就诊。
患儿出生后1岁多皮肤出现黄色瘤,先是点状后逐渐融合成条索状和片状,9岁来诊时分布在肘、膝、臀部、足跟、手背处。
在来我院就诊之前患儿从未经过治疗。
无其他先天性疾患病史。
否认近亲结婚和家族遗传性病史。
有2岁弟弟,于出生后1岁多时皮肤出现黄色瘤,分布在臀部、足跟、手背处,呈点状。
门诊查体:身高136厘米,体重27公斤,体重和身高生长曲线位于25%和50%,精神可,神智清,肘、膝、臀部、足跟、手背处可见条索状和片状、质地硬、突出皮肤表面的黄色瘤,双足跟腱可触及厚度为13毫米结节状黄色瘤,双手指关节变形(见图1-2)。
心脏听诊主动脉瓣区可闻Ⅲ级收缩期杂音。
无肝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清总胆固醇(TC)12.25mmol/L,甘油三酯(TG)1.16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2.32mmol/L,载脂蛋白A (apoA1)1.0g/L,载脂蛋白B100(apoB100)3.2g/L,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双肾盏内多数泥沙样质软小结石。
门诊治疗:给予低胆固醇、低油脂营养饮食指导和中药降脂治疗1年3个月。
患儿黄色瘤斑块增厚和面积增大,运动后心前区疼痛。
分别两次血脂复查,治疗两个月后结果:TC 23.4mmol/L,TG 1.76mmol/L,HDL-C 1.39mmol/L,LDL-C 21.22mmol/L,apoA1 0.8g/L, apoB100 2.8g/L。
8个月后:TC 20.86mmol/L,TG 0.87mmol/L,LDL-C 1.33mmol/L,LDL-C 19.13mmol/L,apoA1 --g/L(未测到), apoB1003.0g/L。
其他检查结果:肝功二项:AST 21.1U/L, ALT 14.8IU/L。
蛋白电泳检查:Alb白蛋白(Albumin)58.0%,α1球蛋白(Alpha1)3.2%,α2球蛋白(Alpha2)9.8%,β球蛋白(Beta)11.9%,γ球蛋白(Gamma)17.1%。
心脏彩超检查:主动脉瓣轻度返流,二尖瓣轻度返流。
心电图检查结果: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肥厚、ST段改变。
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果:阳性。
运动前:窦性心动过速,ST水平下移。
运动中:窦性心动过速,ST水平下移。
运动即刻:窦性心动过速,ST水平下移。
主诉胸前区疼痛难忍,故未达到预计心率终止运动。
运动后:窦性心动过速,ST水平下移,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
胸片:双肺纹理增多。
患儿之父血清TC 5.84mmol/L。
患儿之母血清TC 9.48mmol/L。
患儿之弟弟血清TC
19.24mmol/L。
讨论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的3大特征是①高胆固醇血症,②黄色瘤和肌腱黄色肿③冠状动脉疾患。
纯合子FH100万人中有1人,在婴幼儿期就可以表现出上述3大特征,杂合子FH500人中有1人,出生后可以表现出高胆固醇血症,但黄色瘤一般在近10岁时出现。
该患儿病例特点为①发病较早,1岁多时即已出现黄色瘤,9岁来我院就诊时肘、膝、臀部、足跟、手背处等多处可见条索状和片状、质地坚硬、突出皮肤的黄色瘤,双足跟腱可触及厚度为13毫米结节状黄色瘤,双手指诸关节变形;②实验室检查TC和LDL-C增高呈高胆固醇血症,尤其胆固醇值的增高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最高时为正常值的5倍;③10岁时出现阵发性运动后心前区疼痛。
心脏听诊主动脉瓣区可闻Ⅲ级收缩期杂音。
心脏彩超检查提示主动脉瓣轻度返流,二尖瓣轻度返流。
心电图检查结果为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肥厚、ST段改变。
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果呈阳性。
患儿已经有心血管的病理改变和心肌供血不足。
根据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该患儿符合纯合子FH诊断。
FH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基因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代谢性疾病。
发病机理是肝脏LDL受体缺失,目前世界上发现约400多种LDL受体变异的基因。
2001年北京大学医学部首次报道了1例我国大陆Ala606→Thr纯合子FH。
并且应用基因诊断方法证实了其父母是携带同一突变的杂合子[1]。
该患儿已进行初步基因诊断。
鉴别诊断,当父母没有检查出高胆固醇血症时,应与假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相鉴别。
该症是常染色体突变引起的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不存在LDL受体基因变异的问题,但是预后与FH相同。
还需与家族性复合型高脂血症相鉴别,该症除TC和LDL增高外,还有不同程度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颗粒的增高[2-3]。
2000年山东医科大学通过血脂和蛋白电泳检查的方法对一例纯合子FH患儿进行了三代共22人家系谱的研究,发现杂合子携带者11人[4]。
目前我国还没有用基因诊断方法研究FH家系谱的报道。
该患者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冬青,王家锦,穆莹等.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的研究[M]. 中华儿科杂志,2001,39: 3.
134-137.
2. Okada T, et al. New criteria of normal serum lipid levels in
Japanese children. the nationwide study[M]. Pediarric Int , 2002,
(44): 596-601.
3. 冈田知雄. 家族性高コレステロ?`ル血症[J]. 日小?鼓诳?, 2003, Vol. 35:424-430.
4. 刘军,胡维诚,刘玉梅等. 一例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其系谱分析[M].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0,16: 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