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慢性职业性铅中毒死亡分析
卫生学职业病案例分析——李益锋

卫生学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职业中毒案例分析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一、 目的要求;1、 掌握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2、 熟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与评价的方法;3、 掌握职业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案例一】 患者赵xx ,男性,42岁,今年来常感全身乏力、关节酸痛、右上肢发麻、食欲减退、腹部隐痛。
因数日未解大便,并出现腹绞痛,收治入院。
体查: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7.1℃,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心肺(-),肝脾不大,腹软,脐周有轻微压痛,无反跳痛;四肢未引出病理反射;血、尿常规未见异常;肝功能、心电图、X 线胸片均未见改变。
【问题讨论1】1、 上述资料中,你认为患者的病史还应补充什么内容?入院日期;现在及过去职业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既病史;血铅、尿铅测定结果;2、 当遇到腹绞痛患者时,应考虑哪些病症?铅中毒;胃溃疡、癌瘤、阑尾炎、肠梗阻、肠穿孔、肠套叠、急性肠溃疡、局部肠炎、腹膜炎3、 可以引起腹绞痛的生产性毒物是什么?哪些行业可接触该毒物?铅(铅矿的开采及冶炼、熔铅专业、铅化合物的生产和使用、生活性接触)、汞(汞矿开采及冶炼、仪器仪表和电器器材的制造与维修、化学工业、冶金工业以及贵重金属加工作业、颜料工业、生活性接触)、二氯乙烷(化学合成、纺织、石油、电子、植物油提取等行业)、有机磷农药(农药生产车间,施用农民)、百草枯(除草工人,生产车间)进一步询问患者的职业史,发现该患者在某私人铅酸蓄电池厂工作12年,每天工作10小时。
疑为慢性铅中毒。
【问题讨论2】4、 慢性铅中毒患者可能出现哪些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对血液系统的危害。
(1) 神经系统:中毒性类神经征是铅中毒的早期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乏力、肌肉与关节的酸痛、失眠和食欲缺乏等。
常见化学中毒案例分析

急性化学中毒诊断原则:
1、明确的接触史(接触情况、现场调查、 生物样本检测);
2、明确疾病的性质、部位以及严重程度;
3、综合分析。
急性化学中毒治疗原则:
1、现场抢救
2、院内抢救(清洗、复苏、稳定生命体 征、对症治疗、解毒)
处理中毒病人应该注意 :
1、判断是否是中毒或可疑中毒 了解可疑中毒病人所接触(包括消化 道、呼吸道及皮肤接触等途径)的情 况,判断该患者是否为化学物中毒或 可疑中毒。
卫生监督部门调查胶水含二氯乙烷。
有机锡中毒(三甲基氯化锡)
有机锡中毒主要发生在塑料制品厂和废 旧塑料回收加工,常由三甲基氯化锡引 起。
急性三烷基锡中毒
-------常见低钾血症和中枢神经损害表现, 四烷基锡和三苯基锡中毒也可出现中枢神经 损害,但临床表现可因各有机锡化合物毒作 用靶部位不同而异。
个别接触三氯乙烯者发生严重变应性皮 肤损害-----
可经8—30天(大多为两周)的潜伏期发病 ----
皮炎,常伴有严重肝脏损害,部分有 肾脏损害,死亡率高。
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的临床特点
1、有三氯乙烯的接触史,包括直接接触和 间接接触;
2、和接触的三氯乙烯的浓度无关,无剂 量—反应关系;
3、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在8—30天左右, 很少超过50天(所以基本上是新工人发 病);
处理中毒病人时应该注意 :
6、报告制度 根据所接诊的病人情况,如发现是职业 性化学物中毒的患者,应马上向医院有 关部门汇报,由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同 时,避免中毒事故或中毒病人的再次发 生、出现。在抢救过程中,做好阶段性 的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把 有关内容向上级部门汇报。
目前的发病情况
1、有机溶剂中毒、气体中毒、金属中毒; 2、重大事故、发病人数多; 3、发病原因复杂; 4、处理能力有待改正。
一起职业性亚急性铅中毒事故分析

王某 ,男 ,3 7岁 。 头 痛 、头 晕 、乏 力 、食 欲
减退 月余 ,腹 痛 、腹 胀 l 天 。在本 厂 卫生 室 按 0余
“ 胃炎” 治疗2d 不见 好转 ,于 1 9 9 5年 n 月 1日到 我院 检查 ,尿 铅 高 达 7 7 m lL,收 人 院 治疗 。 .8M o/ 体 检 : T 3 . , P8 64℃ 0次/ l, R 2 mn 0次/ i, a rn
4 典 型 病 例
痛 、腹 胀 、腹泻或便秘症 状 ,实验室 检查尿铅 超过
正 常值 ,住院接受 治疗 。
2 现场 劳动卫 生学调查 进行现 场劳动 卫生学调查 时 ,该 车 间 已停 产 1 周 ,车 间空气中铅 浓度 为0 0 7mg m 。车 间面积 . 1 / 2 0m2 0 ,窗户全部封 闭 ,无任何 排尘 毒设施 ,内有 粉碎机 、高温炉 和氧化炉各 1台。工人使 用的 活性 炭 口罩内的活性炭 3个月未 曾更换 。 3 临床资料 1 6名患者 中 ,男 l 3名 ,女 3名 ,年龄 1 - 3 8 8
19 9 5年某企业颜 料 车间投 产 3个 月 造成 1 6人 铅 中毒。现 将事故经 过分析报 告如下 。
1 一般资料 某企 业 19 9 5年 7月 开 始 生 产 红 丹 粉 ( bq ) P 。
岁 ,平均 2 . 5 2岁 ,专业 工 龄 均 为 3个 月 。症 状 : 头 痛 4例 +头晕 3倒 ,乏力 6例 ,失眠 2倒 ,嗜睡 1例 ,健 忘 1倒 , 口中异 味 3例 ,腹 痛 6倒 ,腹 胀
3例 ,食 欲 不 振 4倒 ,恶 心 3例 ,胸 闷 1例。 体
征 :咽部充血 7例 ,腹 部 压 痛 4例 。实 验室 检查 :
职业中毒案例

(三)
一、患者
男性,38岁,于1985年2月因头痛,记忆 力减退,偶有脐周疼痛3个月而入院。查 体:神志清楚,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 平软,肝脾不大;四肢痛触觉及四肢腱 反射未见异常,未引出病理反射,脸颤 (+),舌、手指颤(-);血尿常规、 肝功能检查正常;脑电图、心电图正常, 胸片正常。
可继续原工作,3 个月~6个月复查 一次
血铅≥ 2.9mmol/L 0.6mg/L或尿铅≥0.58 mmol/L
驱铅治疗后可恢复
≥0.12mg/L;且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a. 尿中-
工作,一般不必调
ALA≥61.0mmol/L b.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离铅作业
3.56mmol/L c. ZPP≥2.91mmol/Ld.有腹部隐痛、腹胀、
铅中毒对机体的影响是多器官、多系统、
全身性的,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主
要有消化系统,神经、血液免疫系统,内分泌
系统,骨骼的损害
诊断需要综合的资料 职业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生产环境调查
铅中毒分级
诊断标准
处理原则
观察对象 轻度铅中毒
有密切铅接触史,无铅中毒临床表现,尿铅 ≥0.34mmol/L(0.07mg/L)或0.48 mmol/24h (0.1mg/24h);或血铅≥1.9mmol/L(0.4mg/L)而 <3.86mmol/L(0.8mg/L)驱铅试验后尿铅
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尽量避免与铅的接触,远离 铅作业 注意营养,合理膳食 注意休息 限酒
体会:
铅中毒(1ead poisorting)以无机铅中毒为多见铅 及其化合物的蒸气、烟和粉尘主要鳍呼吸道侵 人人体,这是职业性铅中毒的主要侵人途径, 也可经消化道吸收,主要损害神经系统、消化 系统、造血系统和肾脏。
金属加工厂铅污染引起的疑似职业性铅中毒调查

金属加工厂铅污染引起的疑似职业性铅中毒调查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金属加工厂是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但这些工厂也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尤其是在使用铅等金属时。
本文将通过一次针对某金属加工厂职工疑似职业性铅中毒的调查,探讨职业性铅中毒可能的危害性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
案例介绍据职工反映,某金属加工厂的一个车间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多名职工出现了相关的症状,如头疼、胃部不适等。
一些人甚至出现了更为严重的中毒症状,包括腹泻、昏迷、肌肉痉挛和记忆力减退等。
经初步调查,发现这些职工的共同职业特征是与铅有关。
而该车间在某些工作环节中需要频繁接触铅材料,尤其是在高温下对铅材料进行加热和加工。
这些材料不仅会生成有害的铅粉尘,而且在加热过程中会释放出有害的铅蒸气。
职业性铅中毒的危害性职业性铅中毒是一种慢性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广泛而难以治愈的危害。
其主要危害如下:1.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铅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
铅对神经元的影响往往导致大脑发育受阻,增加犯罪和暴力行为的风险等。
2.血液系统受损:由于铅影响了血液系统的正常运作,导致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缩短并产生贫血。
3.肝脏受损:铅进入人体时,会进入肝脏,长期影响肝脏的功能,导致肝功能紊乱,慢性肝病等。
4.肾脏受损:铅中毒可与肾脏相关疾病相呼应,病变可能造成血肌酐浓度升高、尿肌酐清除率降低等等。
预防措施为了防止职业性铅中毒的发生,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1.管理控制:金属加工厂需要对铅等有毒金属材料的使用进行管理,实施封闭式生产对有害物质进行隔离,采取技术性控制。
2.保护措施:对于需要与铅等有毒金属材料进行接触的职工,应着重提供生产保护用品,如口罩和防护手套等。
3.安全操作:生产人员应了解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遵守辅导要求和操作规程,避免操作不慎导致铅污染。
4.个人卫生:铅污染还可能通过个人卫生带入人体,生产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清洗身体、更换工作服等。
职业性铅中毒课件

职业性铅中毒课件铅中毒是指人体长期接触或摄入含铅物质,导致铅在体内积累并损害各系统器官功能。
职业性铅中毒是特指职业暴露导致的铅中毒。
本课件将介绍职业性铅中毒的定义、原因、症状、预防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一、职业性铅中毒的定义和主要原因职业性铅中毒是指在某些职业环境中,工人长期接触或摄入铅及其化合物,导致铅在体内积累达到毒性水平,出现一系列身体损害的情况。
职业性铅中毒的主要原因包括:1. 接触铅粉尘或铅化合物;2. 食用含铅食物或饮用含铅水;3. 吸入含铅颗粒物或铅烟尘。
二、职业性铅中毒的症状和体征职业性铅中毒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情况。
1. 急性职业性铅中毒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等;-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昏迷等;- 循环系统症状:心律不齐、心肌损害等。
2. 慢性职业性铅中毒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纳差、腹泻等;- 神经心理症状:疲劳、失眠、抑郁等;- 血液系统症状: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生殖系统症状:男性不育、女性月经紊乱等。
三、职业性铅中毒的预防和管理措施对于职业性铅中毒,采取预防和管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1. 职业性铅中毒的预防措施:- 提高工人的防护意识,培训工人掌握正确的劳动保护知识;- 减少铅粉尘和铅化合物的生成,改善生产工艺;- 加强通风设备的管理,保证工作场所空气质量;- 配备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面具、手套等。
2. 职业性铅中毒的管理措施:- 建立职业性铅中毒防控档案,定期健康检查;- 进行工作岗位与员工健康状况匹配评估;- 建立完善的铅检测和监测机制;- 对可能导致铅中毒的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
四、职业性铅中毒的急救处理如果工人出现了职业性铅中毒的急性症状,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处理措施,包括:1. 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区域;2. 保持患者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3. 送往医院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铅中毒史。
五、职业性铅中毒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职业性铅中毒案例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2024年铅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3篇)

2024年铅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引言:铅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金属,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铅也是一种有毒物质,长期接触或过度暴露于铅可以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
在2024年,我们需要更加重视铅的职业性危害,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护从事相关行业工作的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一、铅的职业性危害1.1中毒铅中毒是铅职业性危害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铅可通过吸入或摄入进入人体,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进入血液循环,并积累在骨骼、肾脏和神经系统中。
长期接触或过度暴露于铅会导致慢性铅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肌肉关节疼痛、疲劳和消化系统问题等。
在严重情况下,铅中毒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害、贫血、肾脏损伤等严重后果。
1.2生殖系统影响铅的职业性危害还包括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研究表明,暴露于铅的工人可能经历生育问题,包括降低男性和女性生育能力、早产和婴儿出生体重偏低等。
此外,铅还可能影响胚胎的发育过程,并导致胎儿畸形。
1.3神经系统损伤长期接触铅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包括神经衰弱、认知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异常等。
这对于从事需要精力集中和高度专注的工作的人员来说,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二、铅的职业性防护2.1工作场所环境监测针对铅的职业性危害,工作场所应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了解铅的浓度和暴露水平。
这可以通过采样、检测和分析空气、水和工作场所表面的样品来实现。
只有了解环境中铅的含量,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2个人防护装备对于那些需要接触铅或在含铅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应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这包括戴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以降低暴露的风险。
此外,还应确保工作场所设有充足的通风系统,以减少铅的气体和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
2.3培训和教育雇主应向从事含铅工作的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应包括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何正确处理铅和铅制品、如何识别和报告铅中毒的早期症状等。
慢性铅中毒

【疾病名慢性铅中毒称】【英文名chronic leadpoisoning称】【类骨科/骨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患/中毒所致的骨关节疾患别】【 ICD 号】T56.0【概述】慢性铅中毒(leadpoisoning)是长期慢性铅接触所引起的,铅可通过胃肠道摄入或呼吸道吸入。
铅化合物可通过血液循环沉积于全身各器官,其中95%在骨骼组织和牙齿沉积。
铅主要通过尿和肠道排出。
儿童和成人均可患病,母亲接触铅可使胎儿发生铅中毒。
【流行病学】铅中毒是现今美国最常见的有毒环境所致的疾病,儿童和成人均可患病。
【病因】铅并不是人体必需的金属。
但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周围环境及饮食内均含有微量的铅,后者约为O.1~0.6g/d,仅有5%~10%被消化道吸收,污染空气中的铅可以很快被呼吸道吸收。
铅中毒是由于长期摄入或接触含铅物质引起的工人在接触铅的工业,如铅矿的开采、冶炼、焊接、印刷铸字、铅合金熔炼以及蓄电池、电缆、涂料生产过程中,由于铅以气体或粉层大量排放,可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工业生产中,当铅被加热到400℃~500℃时,即有大量气体逸出,对人体极为有害。
在日常生活中,用含铅食具或长期摄入被铅污染的食品或饮料,如薯片、饮用水、颜料、陶瓷等,均可引起铅中毒;服用过量含铅中药如黄丹、樟丹等;或由于吸入燃烧中的电池的烟雾及类似物质;或者,较少见地,由于严重的弹伤而从子弹或铅弹中吸收了铅。
母亲接触铅可使胎儿发生铅中毒,因为怀孕12~14周铅可通过胎盘,至婴儿先天性铅中毒。
【发病机制】铅吸收进入血液后,以磷酸氢铅化合物与红细胞膜松散结合,铅在体内组织中有蓄积作用,不易溶解的磷酸铅多沉积在骨骼、牙齿和头发中,约90%~95%存在于骨骼,软组织如肝、脑、脾、肾、骨髓等处也存留小量的铅。
吸收的铅主要由肾脏排出,小部分由粪便、唾液、汗液和乳汁等排出。
正常情况下,每日摄入的铅量与排出量维持平衡,正常成人含铅总量约为100~300mg,在体内沉积于骨骼的铅并无直接危害;但当短时内吸收大量铅后,软组织中铅含量可迅速升高,产生中毒症状,当骨骼中不溶解的磷酸铅转化为可溶性磷酸氢铅进入到血液中,打破动态平衡,即可出现中毒症状,饮酒、感染、损伤可诱发这个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例慢性职业性铅中毒死亡分析
关于职业性铅中毒死亡案例的报道极其少见,本科室于2012年4月25日接受云南省××县公
安局的委托,对一疑似职业性铅中毒的死者进行书面材料和尸体解剖的全面勘验。
报告如下。
1 案例介绍
患者,男,41岁,生前从事重金属废渣处理工作近8年。
2012年4月18日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于2012年4月23日到××县人民医院检测出“血液异常 (血片检查检见未
成熟细胞)”。
医生建议到上级医院诊治,当晚被送往上级医院诊治的途中死亡。
尸表检验:
全身皮肤黄染,尸斑呈暗紫红色,分布于颈项部、腰部、背部及四肢背侧等未受压处,指压
不褪色。
全身大范围腐败尸绿形成,腹部、腰部及背部有多个暗褐色腐败水泡形成。
翻动尸体,口鼻腔内见暗红色腐败液体溢出。
上、下牙龈与牙齿交接处各检见一个暗褐色条形带状
的粘膜色泽改变(铅线样改变)。
双手十指甲床青紫,双足十趾甲床青紫,余均未见异常。
尸体解剖:双侧胸腔均可见大量暗红色液体,左侧胸腔为800ml,右侧胸腔为1000ml。
双肺
表面及切面淤血、水肿。
心左缘、心右缘及心脏背侧检见多处散在点状出血。
左侧腹腔检见
暗红色液体,量约800ml;右侧腹腔检见暗红色液体,量约600ml,余均未见异常。
病理组
织学检查:大脑、小脑及脑干检见弥漫性脑水肿的形态学改变,嗜神经现象出现,垂体血管
空虚;肺内支气管壁增厚,管壁毛细血管及小血管扩张、淤血,管壁及其周围结缔组织中可
见多数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肺泡腔有多量尘细胞聚集和小灶性陈旧性出血;心肌层心肌细胞部分肥大,心肌间质见小灶性分布的陈旧性出血及小灶性心肌纤维化,冠状
动脉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肝血窦普遍狭窄、空虚;胰腺实质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呈蟹爪样深入胰腺实质内对胰腺组织进行包裹、分割;余均未见异常。
病理诊断:(1)弥漫性脑水肿(中毒性脑病);(2)体腔积液(胸腔、腹腔、心包腔
积液);(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动脉管腔Ⅰ-Ⅱ度狭窄;(4)慢性支气管炎;(5)肺、心、胰间质小灶性出血。
2 讨论
慢性铅中毒已成为我国主要职业病危害之一[1],铅在体内蓄积到一定水平可引起神经组织损害,对人体的影响是个“剂量-效应”持续积累的过程[2],慢性铅中毒以神经、消化和造血系统
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3]。
本例死者尸表及内部器官、组织未检见机械性损伤及机械性窒息的尸体检验特征,结合死亡
经过,排除机械性损伤及机械性窒息导致死亡的情况。
被鉴定人尸体解剖检验结果,仅仅提
示体腔积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动脉管腔Ⅰ-Ⅱ度狭窄、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肠炎改变,未
检见致死性疾病,由致死性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予以排除。
被鉴定人毒(药)物检验未检
出苯丙二氮杂卓类、吩噻嗪类、巴比妥类安眠镇静药,未检出海洛因、吗啡等阿片类生物碱
以及苯丙胺类兴奋剂,未检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和杀鼠药毒鼠强,排除
由上述毒(药)物导致中毒死亡的情况。
送检心血定性检出铅,含量为398.7μg/L,根据国际血铅诊断标准,正常血铅水平为0-99μg/L,≥100μg/L为铅中毒;血铅水平为250-449μg/L为
中度铅中毒。
根据血铅标准并结合死者生前症状、尸表及解剖所见、镜下和实验室检测及其
他相关资料,本例考虑其死亡原因为慢性职业性铅中毒。
参考文献
[1] 桑玉琴.职业性慢性铅中毒139例临床分析.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18(3):336-337.
[2] 贺敬义,吴成银,龙瑞芳,等.城乡儿童血铅含量对智力、行为、学习影响及“剂量-效应”
关系的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2):85-88.
[3] 黄金祥,何凤生.职业中毒[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