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系磷化液总酸度标准

合集下载

常温锌系磷化剂MS-30

常温锌系磷化剂MS-30

常温锌系磷化剂MS-30常温锌系磷化剂MS-30的技术性能指标:项目性能指标浓液组成MS-30基础液:绿色液体MS-30A促进剂:淡黄色液体MS-30B中和剂:无色透明液体总酸度700-800点游离酸度80-100点浓液密度MS-30:1.4±0.07 MS-30A:1.25±0.05 MS-30B:1.11±0.05使用浓度MS-30:50g/L MS-30A:2g/L MS-30B:8g/L处理方法浸泡、喷淋均可磷化膜重量 1.5-3.5g/㎡(1-5um)沉渣量2-5g/㎡耐3%NaCl浸泡≥2小时室内存放十五天不生锈磷化与涂装配套性优良槽液工艺参数控制总酸度浸泡22-26点喷淋18-22点游离酸度 1.1-4点 0.8-1.1点促进剂浓度3-4点温度35-45℃时间喷淋2.5-3分钟浸泡5分钟槽体材料碳钢、塑料、不锈钢常温锌系磷化剂MS-30是一种低温、低渣、快速锌系磷化液,适合采用喷淋或浸渍方法对钢铁材料进行涂装前磷化处理。

特点:使用温度低可在室温或稍加温下使用,温度为35℃-45℃。

常温锌系磷化剂MS-30磷化沉渣少,共沉渣量只有中温磷化的¼,并且易于打捞。

常温锌系磷化剂MS-30磷化膜结晶细致密实,膜厚2-5um,膜重1.5-3.5g/,适用范围广,防锈力强。

常温锌系磷化剂MS-30槽液稳定,控制方便,使用中只需补加一些原液,控制好总酸度及游离酸度,槽液可长期使用。

推荐使用工艺流程:标准处理工艺:热水洗→预脱脂→脱脂→水洗→表调→磷化→水洗→纯水洗一般处理工艺:预脱脂→脱脂→水洗→表调→磷化→水洗→纯水洗在很多特定的情况下,要实施理想的工艺流程是比较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本公司可免费提供技术服务。

配磷化槽:(以一吨为例)将清水加至处理槽3/4处。

向槽中加入MS-30原液50公斤,进行搅拌。

向槽中加入中和剂8公斤,搅拌均匀,使白色絮状物消失,然后加水至工作面。

磷化液产品质量标准

磷化液产品质量标准

磷化液产品质量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外观:通常为深色液体。

2. 气味:不应有特别强烈的气味。

3. 比重:通常在1.4到1.6之间。

4. 总酸度:磷化液的总酸度是指酸性组分和碱性组分的总和,应符合要求。

5. 游离酸度:磷化液中游离酸的含量也应符合要求,有助于控制磷化渣的产生速度。

6. 磷酸可溶性:合格的磷化液必须具备良好的可溶性。

7. 亚硝酸盐含量:这是反映磷化质量的重要指标,含量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磷化质量。

8. 金属含量:这反映了磷化膜的质量,包括锌、铝等金属的含量。

9. 磷化膜厚度:反映磷化处理的效果。

此外,不同用途的磷化液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具体请参考相关行业标准。

请注意,实际产品可能存在差异,请以实际检测数据为准。

LY-3100中温磷酸锌覆膜剂(磷化液).

LY-3100中温磷酸锌覆膜剂(磷化液).

1、槽液配制按25kg/T的量加入配槽剂(1:40),每吨槽液中添加0.2kgNaoH,开始磷化时按0.33—4‰之间的比例补加促进剂。

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2、槽液调整控制总磷酸度:12—14点游离酸度:0.5—1.0点促进剂:0.33—4‰温度:40—45度时间:3min注意:温度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温度低,效果差。

总酸度和游离酸度:在一定的总酸度范围内,总酸度越高越好,一般在12-13点。

游离酸度较高时,磷化效果不好,即使形成磷化膜,也较粗糙。

游离酸度较低时,磷化液水解产生大量沉淀物,磷化效果不好,沉淀多。

促进剂:促进剂浓度低,出现黄锈(出现锈以前道理黑点)。

促进剂浓度高,则化膜粗糙。

3、槽液补加磷化液、促进剂的补加方式请参阅后面的章节。

1、槽液配制槽内先加入2分之1体积的水,按100-125kg/T的量加入配槽剂,加入少量用水溶解的NaOHO 0.04kg/T,加入余量的水,确认酸度。

开始磷化时按4-5‰的比例加入促进剂,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槽液的配制也可根据温度的高低进行调整,温度较高时考虑适当降低浓度。

喷淋处理浓度还可降低。

2、槽液调整控制总磷酸度:20—24点游离酸度:2—3点促进剂:3—4‰温度:10—25度时间:2-10min注意:温度降低,磷化时间应适当加长。

温度越高,促进剂的浓度应降低一些。

沉渣:工作液使用一段后,应定期清理沉淀,以免影响使用效果。

沉渣的清理一般采用沉降分离方法。

3、槽液补加磷化液、促进剂的补加方式请参阅后面的章节。

1、槽液配制用水按1:8或1:9的比例配制,然后用10%NaoH溶液调整游离酸在2-3点之间,控制酸比。

(每升磷化液每降低游离酸1点,需添加0.4公斤NaoH)开始磷化时按1-4‰的比例加入促进剂。

2、槽液调整控制总磷酸度:19—23点游离酸度:2—3点酸比:10-15温度:30—40度时间:2-10min注意:本产品的控制条件较为苛刻,用户应严格管理温度,不应超过30度,否则易出渣。

锌钙系磷化液说明

锌钙系磷化液说明

锌钙系磷化液说明1、适用范围1.1 适用于钢铁材料零部件涂装前底层处理,是烤漆、喷漆、喷塑、电泳、橡胶骨架硫化等前处理的理想工艺。

采用浸渍、喷淋均能达到理想效果。

1.2 适用于钢铁冷挤压、冷冲压、冷拔拉润滑磷化。

1.3 适用于钢铁工件防腐终处理。

2、主要特点2.1 磷化速度快,磷化膜致密均匀,呈深灰色,且挂灰甚少。

2.2 管理简单,使用时无须表调工序,无须添加中和剂及促进剂,配制和添加均很方便。

2.3 磷化液中含有稳定剂和抗硬水剂,槽液稳定,指标控制范围宽,沉渣较少,使用寿命长。

2.4该磷化膜防腐耐蚀性能佳,可满足工序间教长时间防锈使用,同时膜与各种涂层的结合能力优良,各项配套性能均超过国家标准。

3、锌钙系磷化液技术指标注:本报告是钢铁常温磷化液用于涂装底层时的性能检测,若用于防腐终处理,需浸油封闭,技术性能可达到兵器部WJ-536-82(炮弹、火箭弹、引信、火工品钢零件磷化技术条件)标准。

4、磷化工作液的配制(按1000升)4.1将将水加到处理槽内八成;4.2加入锌钙系磷化液约150公斤,并搅拌均匀;4.3补足余量水到规定量;4.4加温到规定工艺规定温度范围。

5、使用条件:游离酸度(FA):0.8~2pt 总酸度(TA):18~30pt使用温度:50℃~60℃处理时间:5~15分钟6、补充和调整:6.1由于连续处理过程中浓度不断变化,所以要求对工作槽液适当进行添加以保持较佳处理状态,一般每添加8~10kg浓缩液总酸上升1pt。

6.2使用一段时间后,工作槽液会有沉渣,可以过滤清液继续使用。

7、磷化液工艺流程7.1 用于涂装底层脱脂→水洗→酸洗→水洗→磷化→水洗→干燥→涂装。

7.2 用于冷加工润滑磷化脱脂→水洗→酸洗→水洗→磷化→水洗→浸皂。

7.3 用于防腐终处理脱脂→水洗→酸洗→水洗→磷化→水洗→浸脱水油。

8、工作液酸度检测方法8.1 游离酸度(FA):用移液管吸取10ml工作液,置入用去离子水洗净的250ml锥形瓶中,加蒸馏水50ml,滴入甲基橙指示剂2滴,以0.1N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橙色为终点,此时所消耗0.1N的NaOH标准溶液的毫升数称为游离酸度,用“点”来表示。

磷化液的配制

磷化液的配制

一、磷化液的制造原料:1.一般家庭式作坊所用原料:A.85%磷酸(液体)+磷酸二氢锌(粉体)+硝酸锌(粉体)B.85%磷酸(液体)+40%~98%硝酸(液体)+95%氧化锌(粉体)或者锌渣或锌灰(固体)注:无效成分约30%。

2.国际标准使用原料:A.85%磷酸(液体)+68%硝酸(液体)+99.7%氧化锌(粉体)B.85%磷酸(液体)+68%硝酸(液体)+99.99锌锭(金属)注:无效成分约10%。

二、磷化液的国际标准化学组成(总酸度)为液体状态:A.磷酸(约20%)+磷酸二氢锌(约35%)+硝酸锌(约35%)+磷酸锌(无效成分约10%)B.磷酸(约20%)+磷酸二氢锌(约45%)+硝酸锌(约35%)注:按《化工产品物性辞典》解释1.磷酸二氢锌为白色结晶或黏稠状液体,溶于水和酸,水溶液呈酸性。

为磷化皮膜剂的主要成分,用于钢铁的防腐蚀。

2.磷酸锌为无色斜方结晶或白色微晶粉末,溶于无机酸(盐酸、硫酸、硝酸、磷酸);不溶于乙醇;水中几乎不溶,其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减少。

三、磷化液的制作方法:1.一般家庭式作坊:使用瓷缸或塑料桶为反应容器,以人工木棒的搅拌操作。

原料用水以井水或自来水。

2.国际标准:使用不锈钢为反应容器,以机械不锈钢棒的搅拌操作。

原料用水为纯水。

四、一般处理物为钢铁时,其反应机构如下:1.化学反应(化)铁+磷酸(游离酸)→磷酸二氢铁(铁分)+氢气(气泡)......(1)↓↓↓〔促进剂〕↓〔促进剂〕↓└→水...........(2)└→磷酸铁(淡黄色沉渣)...........(3)2.皮膜生成反应(成)磷酸二氢锌→磷酸锌(H皮膜)+磷酸.......................(4)铁(离子)+磷酸二氢锌→磷酸锌铁(P皮膜)+磷酸.........(5)〔说明〕钢铁表面与磷化处理液接触,钢铁表面发生溶解,表面附近的磷化处理液中的氢离子减少,PH值由3上升至4.6。

其结果引起(4)、(5)式的化学反应,不溶性的磷酸锌(Hopeite)、磷酸锌铁(Phosphophyllite)结晶在钢铁表面析出,形成皮膜。

锌系磷化液

锌系磷化液

YL-201锌系磷化液
本品在常温条件使用,浸渍或喷淋均可,适用于汽车、防盗门、散热器等行业钢铁工件的涂装前磷化,可与电泳、静电喷涂,喷漆等涂装工艺配套。

一、技术指标
二、主要特点
1、使用过程中需单独添加促进剂,配槽与添加均使用同一药剂,操作简单,管理方便。

2、本品稳定性好,沉渣少,使用寿命较长。

3、磷化膜结晶致密,灰色,不挂灰,可增强涂膜的附着力和耐蚀性,综合成本低。

三、使用方法及工艺参数
1、处理工艺:脱脂→水洗→酸洗→中和水洗→水洗→表调→磷化→水洗→烘干
2、将磷化液配制成6%工作液,每吨加3.5-4.0kg中和剂和2kg促进剂,使其溶解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3、工艺参数:
FA:0.8~1.2Pt 处理温度:35-45℃促进剂AC:4-6Pt
TA:18~22Pt 处理时间:浸渍:10~15min、喷淋:2~4min
4、由于连续处理过程中浓度不断变化,所以要定期测定各项指标浓度,保持各项指标在所规定的工艺浓度范围内。

每吨工作液中,每添加3kg浓缩液,总酸度升高1.5Pt,游离酸度升高0.2Pt;每添加0.2kg中和剂,游离酸度降0.1Pt;每添加0.6kg促进剂,促进剂浓度可提高1Pt。

四、包装与储运
本品采用30kg塑料桶包装,储运温度不低于0℃。

特别声明:本公司所提供的技术信息基于本公司对现有产品的认识,用户对本公司提供的产品,应该进行试验以验证是否适合所拟订的工艺和用途,对于使用过程影响因素很多,提醒用户不可未经试验就照搬使用。

磷化液酸度测定

磷化液酸度测定

磷化液酸度检测方法1. 游离酸度(FA):用移液管吸取10ml工作液,置入用去离子水洗净的250ml 锥形瓶中,加蒸馏水50ml,滴入甲基橙指示剂2滴,以0.1N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橙色为终点,此时所消耗0.1N的NaOH标准溶液的毫升数称为游离酸度,用“点”来表示。

2. 总酸度(TA):继续滴入4-5滴酚酞指示剂,仍以0.1N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粉红色为终点,此时所消耗0.1N的NaOH标准溶液的总毫升数称为总酸度,用“点”来表示。

体积的数值(以ml计)即为游离酸点数。

3)耐蚀性测定按GB6807—86规定CuSO点滴法和3%NaC1溶液浸渍法进行。

2磷化液配方【收稿日期]2006—02—25[作者简介]畅尚军(1974一),男,重庆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表面物理化学。

ZnPO:一NO,-复合促进剂Mn水总酸度11g/Ll8g/L20g/L1g/L1.2g/L余量l8~32点第35卷第4期2006年8月表面技术SURFACETECHNoLoGYV o1.35NO.4Aug.2006游离酸度0.4~2.0点磷化时间8~15min磷化温度60~70℃复合促进剂为NaNO和N'aCIO,按一定质量配比而成。

3结果与讨论3.1试验结果在实验室中,采用浸渍法对标准试片进行磷化,所得磷化膜的性能指标按GB6807—86进行测定。

测试结果为膜外观结晶致密、连续、均匀,呈灰黑色;膜厚2~5I.zm;3%NaC1溶液中浸渍24h无锈痕;CuSO点滴大于10s不变色。

3.2讨论磷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影响因素很多,因此,磷化工作液工作参数的控制应综合考虑。

现根据试验结果讨论几个主要影响因素。

3.2.1总酸度和游离酸度的影响试验发现,工作液的酸度影响磷化膜的形成和磷化膜的质量。

总酸度过高,成膜速度过快,容易形成粉末疏松的磷化膜,且挂灰严重。

总酸度过底,成膜速度慢,在正常的磷化时间内成膜不完整。

BX-302型常温锌系快速磷化浓缩液概要

BX-302型常温锌系快速磷化浓缩液概要

BX-302型常温锌系快速磷化浓缩液1、前言本产品是我公司在分析研究国内外各种磷化剂的基础上,开发研制的新一代常温锌系磷化浓缩液,成功地解决了国内外其他同类型产品的稳定性,磷化膜过厚,过粗等缺点。

2、主要特点磷化速度快,磷化膜薄而致密均匀,呈银灰色,且挂灰甚微。

管理相对较简单,配槽剂和添加剂均为一种药剂,配制和添加均很方便。

磷化液中含有稳定剂和抗硬水剂,槽液稳定,指示控制范围宽,沉渣较少,使用寿命长。

亚硝酸钠含量低,对人体及设备的危害小,环境效益相对较高。

3、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指标1外观浓缩液浅绿色液体中和剂无色液体促进剂浅黄色液体2配槽用量(kg/m3)浓缩液40~50中和剂10.5~12.0促进剂 2.2~3.03处理条件总酸度(点)28~54游离酸度(点) 1.8~4.5促进剂(点) 4.0~8.0温度(℃)常温时间(min)浸渍:5、喷淋:34补加剂用量浓缩液 2.5kg/m3浓缩液提高总酸度约1点促进剂加0.5~0.8kg/m3促进剂提高约1点4、工艺流程脱脂→水洗→去锈→水洗→表调→磷化→水洗→干燥5、配制1m3的方法首先向槽中注入80%的清水,然后加入磷化浓缩液40~50kg,加0.7~1kg Na2CO3或者NaOH,加足清水搅拌均匀,放置1~2小时后检测游离酸度及总酸度等技术指标。

开始处理工件前加入促进剂2.5~3.0kg且混合均匀。

6、检验方法总酸度(TA):取磷化槽液10ml,用酚酞为指示剂,以0.1mol/L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至溶液变粉红色时为终点,所耗用的NaOH标液的毫升数为总酸度,用“点”表示。

游离酸度(FA)取磷化槽液10ml,用溴酚兰为指示剂,以0.1mol/L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至溶液变兰时为终点,所耗用的NaOH标液的毫升数为总酸度的“点”数。

促进剂浓度:将磷化液装满发酵管内,加入2~5g氨基磺酸,且上下振动后,静置2~3min,此时产生的气量(刻度数)表示促进剂的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锌系磷化液总酸度标准
1. 引言
锌系磷化液总酸度标准适用于测量及控制锌系磷化液的酸度,以确保其在适宜范围内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含有锌的磷化液及相关领域。

2. 术语与定义
2.1 锌系磷化液(简称磷化液):由含有锌盐和磷酸盐的溶液组成的化学液体,用于金属表面防腐以及增强附着力。

2.2 酸度(简称酸度):磷化液中酸性物质浓度的测量。

3. 设备和试剂
3.1 pH计:精度在0.1以内。

3.2 pH标定液:标定pH计使用的标定液,pH值为
4.0和7.0。

3.3 光电比色计:用于测量磷酸盐浓度。

3.4 磷酸盐标准液:磷酸盐浓度为10 g/L的标准液。

3.5 硝酸银溶液:用于滴定酸性物质。

3.6 酸性指示剂:适用于酸碱滴定的指示剂。

4. 样品制备
4.1 取磷化液样品10 mL于一容器中,用pH计测量其pH值,记录结果。

4.2 取另外一份磷化液样品10 mL于一容器中,用光电比色计测量其磷酸盐浓度,记录结果。

5. 测试方法
5.1 pH值测量
5.1.1 将pH计插入磷化液样品中,稳定后记录pH值。

5.1.2 每个样品测量3次,取平均值。

5.2 磷酸盐浓度测量
5.2.1 取磷化液样品1 mL并加入光电比色计比色杯中。

5.2.2 设置光电比色计波长,并将比色杯放入仪器中进行测量。

5.2.3 根据光电比色计读数和标准曲线,计算出磷酸盐的浓度。

5.3 酸度计算
5.3.1 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磷化液的酸度:
酸度(g/L)= 磷酸盐浓度(g/L) * 3.800 * 0.041801
6. 质量控制
6.1 进行定期的标定和校准,确保仪器准确度。

6.2 在每次测试前,检查试剂的有效期,并使用新鲜的试剂。

6.3 对于重要样品,应进行平行测试以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7. 报告结果
7.1 报告磷化液样品的pH值测量结果。

7.2 报告磷化液样品的磷酸盐浓度测量结果。

7.3 报告磷化液样品的酸度测量结果。

8. 引用
本标准参考了涉及锌系磷化液酸度测试的相关文献。

注: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实现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