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过敏性休克典型病例(二)

合集下载

围术期过敏性休克

围术期过敏性休克
由产科检查和辅助检查可知。
诊断依据
妊娠期糖尿病
胎膜早破
1
• 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前既有糖尿病 史,孕期既往无糖尿病史,故予排除。
1
• 张力性尿失禁:多见于孕妇使用腹压时不自 主尿液流出,需要和胎膜早破相鉴别,该孕 妇可见阴道流液,石蕊试纸变色,故可鉴别。
2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表现为有烂苹果 气味,可出现精神症状,甚至昏迷, 尿常规酮体阳性,血糖明显升高,该 孕妇目前精神正常,神志清,故予排 除。
产科检查: 骨盆测量:23-2418.5-8.5cm,宫底高35cm 腹围 95cm,先露头,浅入盆,胎位 LOA,胎心140 次/分,律:齐, 宫缩:无,胎儿体重估计3600克,
阴道检查:宫口未开,宫颈管消 退50%,先露位置V=-2.5,宫颈硬 度中,宫口位置中。 胎膜:已破,羊水清。
辅助检查
2020.6.1本院门诊B超提 示:宫内单活胎(双顶 径96mm,股径75mm, 羊水指数147mm,胎心 144次/分,脐动脉:S/D: 2.09,胎盘位置前壁,功 能III级)。
手术室围术期过敏性休克
汇报人:XXX
目 录 CONTENTS
病例讨论
病例介绍
围术期过敏性休 克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围术期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疾病简介
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 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触发的一种严重的全 身性过敏性反应,多突然发生且严重程度剧烈,若不 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昆虫刺伤及服用某些药品 (特别是含青霉素的药品)是最常引发过敏性休克的 原因,某些食物(如花生、贝类、蛋和牛奶)也会引 起严重过敏性反应。
2
• 阴道炎:有阴道炎时可有阴道排液增 多,有时需和胎膜早破鉴别,但阴道 炎多有阴道或外阴不适,该孕妇无外 阴瘙痒,石蕊试纸变色,故予排除。

围术期过敏性休克诊治

围术期过敏性休克诊治

临床表现: ABCDE
E-Exposure
4.血管性水肿与荨麻疹类似但是可导致深部组织水肿 ,可出现于眼睑、嘴唇有时出现在口腔与咽喉。
大多数过敏反应仅有皮肤表现而并不发展为过敏性休 克。
非全麻病人的过敏性休克表现
1.所有的过敏反应是从血压略升和胃肠平滑肌收缩 开始的,故病人可能首先表现出胃肠不适症状,如 腹痛、恶心、呕吐等; 2.继而因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痉挛引起吸气性呼吸困 难,病人表现为气促、胸闷、咳嗽、发绀。
3.感染性休克:麻醉前可出现以下症状:①体温 >38℃或<36 ℃ ②心率> 90次/分③呼吸急促, 次数超过20次/分或过度通气PaCO2 <4.3kPa④ 白细胞计数增高;
立即处理
1.遵循ABC(airway, breathing, cireulation)原则; 2.撤除一切可能的致敏因素(肌松药、抗生素 、 胶体、乳胶等); 3.寻求上级帮助,准确记录时间; 4.保证气道,需要时行气管插管,吸入纯氧; 5.低血压时,抬高患者下肢;
后续处理
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儿童的药物使用剂量。 [氯苯那敏] 1)12岁:10mg肌注或缓慢静脉滴注。 2)6~12岁:5mg肌注或缓慢静脉滴注。 3)6月到6岁:2. 5mg肌注或缓慢静脉滴注。 4)<6月:250ug/kg肌注或缓慢静脉滴注。
过敏性休克有两大特点: 一、有休克表现,即血压骤降至 10.7/6.7kPa (80/50mmHg)以下,甚至测不出,心率升至120 次/分以上,病人出现意识障碍,轻则蒙胧,重 则昏迷。
二、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有一些与过敏 相关的症状。
病因
围术期过敏反应的主要药物或物质: 1.肌松药:(50%-70%) (1)去极化肌松药:琥珀胆碱(常见43%); (2)非去极化肌松药:罗库溴铵、维库溴铵

[临床医学]围术期过敏反应

[临床医学]围术期过敏反应

胶体
明胶和右旋糖酐的致敏率大于白蛋白和羟 乙基淀粉:尿素联明胶过敏率大于改良液 体明胶。
右旋糖酐的过敏与IgG相关,可通过预先注 射右旋糖酐半抗原预防,但仍有极少数病 例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血制品
交叉配合试验阴性的输血病例中,约有1— 3%的患者可能发生非溶血性变态反应,与 病人的过敏体质有关。严重过敏性休克的 发生率约为1:20000~47000单位血制品。
4、血清特异性IgE抗体 推荐用于诊断NMBA、乳胶、戊硫代巴比妥
过敏,也可用于吗啡、苯哌利定、丙泊酚 过敏的检测 一般在过敏发生后数周内检测,目前也可 在过敏当时检测。 5、过敏介质释放试验 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和流式细胞分析 6、给予试验剂量 适用于局麻药、乳胶和B-内酰胺类
诱发因素
吗啡与NMBA过敏患者的IgE有强烈的交叉反应, 但是由于阿片类麻醉药是单价基团,不能与肥大 细胞上的两个IgE同时结合,所以不能引起临床症 状
皮试有助于诊断, 但特异性IgE抗体检测无意义。
局麻药:
过敏反应少,严重过敏反应在酰胺类和酯 类局麻药中均有报道,但酯类引起过敏的 可能性更大?过敏反应可能生产过程中添 加的防腐剂有关:
3、皮肤试验
是IgE介导的过敏反应的主要检测手段 皮内( IDT)或者皮肤点刺试验(SPT)常在过敏
后4—6周进行。 对NMDA和p-内酰胺类准确度最高。还可用
于对合成明胶、乳胶( SPT)、蓝色染料敏感 性的测试。不适用于对苯二氮卓类、阿片 类和巴比妥类的测试 对皮试药物的浓度及结果的准确判断要求 高,
高危人群
1、对任何一种麻醉用药过敏的患者: 2、在既往麻醉及手术中,曾发生过不能解
释的危及生命的情况者。理论上任何怀疑 发生过围术期过敏的患者术前应当完成全 面的过敏原检测。

围术期过敏反应-

围术期过敏反应-

04
案例分析
01
02
03
04
过敏源分析
根据患者情况及手术过 程中使用的药物和材料, 初步判断过敏源可能为 麻醉药或抗生素。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实 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 围术期过敏反应。
治疗过程
立即给予患者抗过敏药 物治疗,同时进行生命 体征监测,患者症状逐 渐缓解。
预防措施
针对患者情况,对手术 中使用的药物和材料进 行严格筛选和控制,同 时加强围术期监测和管 理。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制定围术期过敏反应防治指南
01
制定详细的围术期过敏反应防治指南,规范防治流程和技术标
准。
加强监管力度
02
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围术期过敏反应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
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完善法律法规
0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义务,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
严厉惩处。
THANKS FOR WATCHING
04 围术期过敏反应的案例分 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信息:患者年龄45 岁,体重70公斤,身高
175厘米,男性。
01
03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过敏反应表现:手术后 10分钟,患者出现呼吸 急促、胸闷、全身皮肤
瘙痒等症状。
05
手术类型:冠状动脉搭 桥手术。
02
手术过程:手术历时3 小时,术中生命体征平 稳,未出现异常情况。
围术期过敏反应
目录
• 围术期过敏反应概述 • 围术期过敏反应的诊断与鉴别 • 围术期过敏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 围术期过敏反应的案例分析 • 围术期过敏反应的预防与控制建议
01 围术期过敏反应概述

围术期过敏反应

围术期过敏反应

因此,均纳入严重过敏反应的范畴。
流行病学资料
• 澳大利亚和法国,麻醉中严重过敏反应的 发生率分别为1/10000和1/20000
• 法国研究结果表明,严重过敏反应占麻醉 相关死亡率的3% • 英国药物监控委员会报道,10%的麻醉相 关过敏反应是致死性的
流行病学资料
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全麻苏醒迟缓44.8/万、气道损伤21.4/万、反流误吸9.6/万、 喉痉挛9.2/万、药物过敏反应6.6/万、牙齿损伤6.2/万、术 后呼吸抑制4.6/万、外周神经损伤4.4/万、术中心衰/肺水 肿3.2/万、围麻醉期心跳骤停2.9/万
次/分,气道压为23mmHg。
1 患者出现什么问题? 2 此时如何处理?
处理
• 停止输注抗生素 • 立即给予麻黄素20mg,无明显改善 • 随后给予肾上腺素100ug 静注,0.03~0.08ug/Kg/min 持续泵入
• 血压于10分钟后逐渐上升至105/70mmHg,心率95~100次/分
• 手术医师要求停止手术,择期安排。
表现,包括皮肤、呼吸、心血管以及消化道,严重的病例可 以导致气道完全梗阻、心血管系统衰竭,甚至死亡。
分 类
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WAO) 建议:
“过敏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allergic anaphylaxis) 描述由IgE、IgG或免疫复合物导致的反应。
类固醇激素:在心肺复苏时使用类固醇几乎没有效果,但可能对复苏
其它药物
• 术中患者接触的很多药物都可以引起严重 过敏反应: 抑肽酶 鱼精蛋白 肝素 造影剂 染料 催产素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心血管 低血压 心血管衰竭 心动过缓 心跳骤停 支气管痉挛 皮肤症状 血管性水肿 过敏性过敏反应 (n=518),n(%) 387(74.7) 90(17.3) 264(50.8) 7(1.3) 31(5.9) 207(39.8) 374(71.9) 64(12.3) 52(19.2) 254(93.7) 21(7.7) 非过敏性过敏反应 (n=271), n(%) 92(33.9) 50(18.4) 30(11.1) 2(0.7)

麻醉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

麻醉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
1996). Annales Francaises d’Anesthesie et de Reanimation 1999;18: 796–809.
流行病学资料
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全麻苏醒迟缓44.8/万、气道损伤21.4/万、反流误吸9.6/万、 喉痉挛9.2/万、药物过敏反应6.6/万、牙齿损伤6.2/万、术 后呼吸抑制4.6/万、外周神经损伤4.4/万、术中心衰/肺水 肿3.2/万、围麻醉期心跳骤停2.9/万
流行病学资料
• 澳大利亚和法国,麻醉中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 1/10000和1/20000 ,其中肌松药过敏反应发生率为 1/6500
• 法国研究结果表明,严重过敏反应占麻醉相关死亡率 的3%
• 英国药物监控委员会报道,10%的麻醉相关过敏反应是 致死性的
Dewachter P, Mouton-Faivre C: What investigation after an anaphylactic reaction during anaesthesia? Curr Opin Anaesthesiol 2008; 21:363–8Dewachter, P Mouton-Faivre, C Laxenaire MC. Epidemiology of anesthetic anaphylactoid reactions. Fourth multicenter survey (July 1994-December
Anaesthesiol Scand 2007; 51:655–70
乳胶过敏的高危因素
• 患遗传性过敏症 • 进行多项外科手术的儿童,如脊柱裂 • 患有严重手部皮炎 • 健康护理工作人员 • 对香蕉、栗子、鳄梨过敏 • 长期接触乳胶
抗生素

围术期抗生素过敏性休克2例抢救体会

围术期抗生素过敏性休克2例抢救体会
关键。
参 考 文 献
麻 醉期 间轻微 的血 压 下降 ,医生认 为 是手术 、麻醉 因素 所 l 杜 炎芳 , 肖旺 频 .全 麻下 青霉 素 过敏 性 休 克 1例 .中 华麻醉
学杂 志 ,2 0 ,2 ( ) 0 2 2 9 :5 4 3
( 收稽; 05 1- 0 修回: 0 5 1- 5 编辑: 20- 1 1 20- 1 2 廉以鹤)
( 上接 3 页) 3
失牙者均为失败。 2 结果
见表 1 。
表 1 充填后 一年 三 组疗 效 对 比 ( ) 个
偏大 ,牙齿松 动后的缺损或低 收入 者。 光敏 树脂 具有 仿牙色,机枕 性能好 ,有较高 的耐磨性 和 较好的抛光性 ,酸蚀牙面后使牙齿硬 组织脱钙 ,在釉质 和牙 本质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粗糙面 ,形 成树脂突 ,但 由于树 脂 刺激性大 ,对于较深 的楔状缺损 ,易致牙髓 病变 ,适 用于 浅
的缺损修 补。
三明治技术吸取了二者的优点 ,既能改善复 合树脂与洞 壁的密合性 ,阻断树脂对牙髓刺 激,又可 以改善玻璃离子 水 门汀机械 强度低 ,不耐磨 的缺点,但医生工作强度大 ,费用 从表1 可看 出, A组一年成功率为8 .%。失败原 因为 1 高 ,适用 于深的缺损及高收入 者。 48 咧 部分磨损 , 例完全脱落 , 例患者嫌颜 色不美观 , 3 2 改作其他治 在临床应用时 ,我们提倡使用三 明治技术 ,同时应根据 疗, 均无继发龋病及牙髓病发生。B 组成功率8 .%。完全脱落5 患者年龄 、牙 位、牙齿松动 度及患者的要求及收入情况 ,选 81 例 ,例发生牙髓病变,例失牙 ,例不密合 。C 4 2 1 组成功率为9 .‰ 择恰 当的修复方法 。 50 失 败原 因为4 例完全脱 落, 例 失牙 。以C 成功率 最高 。 1 组 3 讨论 接 性 ,热膨 胀系数与牙相近 ,封 闭性能 好,并能释放 氟 ,但

过敏性休克PPT课件

过敏性休克PPT课件
给氧,发现有阻力,,面罩控制呼吸无改善,spo2下降致93%, 直接气管插管,插管过程顺利,接麻醉机控制呼吸。HR60-45次/ 分,最低Bp68/35mmHg, spo2:93%,Paw:29cmH2O.
病例一
病例一
• 处理:阿托品0.5mg,多巴胺2mg,生命体征基本无变化。 • 问题1:心率、血压为什么这么低?
• 血管扩张 •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 回心血量减少 • 心输出量下降 • 冠状血管痉挛 • 心肌缺血 • 心肌收缩力受损 • 心力衰竭
症状3:循环系统
• 病人表现为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搏细弱 • 发展为肢冷、发绀、血压迅速下降、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到,心
跳停止。 • 少数原有冠脉动脉硬化的病人,出现心梗。 • 在10.5%病例中,心血管表现为唯一特征。
• I 级,仅表现为皮肤潮红、出现斑丘疹和荨麻疹; • II 级,除表现皮肤症状外,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和
胃肠道症状; • III 级,出现皮肤症状;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和心律紊乱;支气管
痉挛以及胃肠功能紊乱; • IV 级,心脏停搏。
症状1:皮肤粘膜
1、皮肤粘膜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征兆; 2、表现:皮肤潮红、瘙痒、广泛的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3、喷嚏、水样鼻涕。
症状4:意识
• 先出现恐惧感,烦躁不安和头晕。 • 脑缺血及脑水肿加重,出现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 • 抽搐、肢体强直。
症状5:其他
•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 刺激性咳嗽、连续喷嚏。 • 大小便失禁。
处理
• (一)立即停止给予可疑药物。 • (二)稳定循环 • (三)缓解支气管痉挛 • (四)静注肾上腺皮质激素 • (五)抗组胺药物的联合应用:异丙嗪+雷尼替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术期过敏性休克典型病例(二)
(一)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54岁,体重61kg,因“反复上腹痛伴发热1个月”入院。

自述甲亢病史20余年,药物治疗后痊愈,具体不详。

体格检查和既往史无特殊。

实验室检查示凝血、生化、血常规心肌酶谱、肝功能未见异常;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060IU/ml(正常值0~115IU/m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316.9IU/ml (0~34IU/ml);游离三碘甲状腺素3.48umol/L,促甲状腺激素0.18IU/ml。

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未见异常,腹部彩超示肝内胆管多发结石伴扩张。

诊断:肝内胆管结石;慢性胆囊炎。

择期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二)危机发生与处理
16时30分患者入室,开放静脉通路常规监测,丙泊酚舒芬太尼、顺阿曲库铵诱导插管,生命体征监测未见异常。

顺利行右锁骨下静脉置管术,过程顺利。

17时15分静滴抗生素(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2.0g),约5分钟后患者心率从70次/min迅速上升至约117次/min,随即又迅速降至90次/min,怀疑药物过敏立即停用抗生素,予甲泼尼龙40mg静注,气道压从15cmH2O升至28cmH2O,心率降至30次/min,考虑为过敏性休克,立即静脉予甲泼尼龙500mg、阿托品1mg、肾上腺素共8mg,碳酸氢钠250ml等对症治疗。

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同时嘱护土抽静脉血送检IgE,患者多次出现心室纤颤,共电除颤4次。

17时45分患者自主心率恢复至65次/min,血压71/35mmHg,予肾上腺素0.5μg/ (kg·min),持续泵注。

17时49分患者再次出现室颤,电除颤3次,静脉注射甲泼尼龙500mg,肾上腺素(共5mg),去甲肾上腺素0.5μng/(kg·min)、异丙肾上腺素0.3μg(kg·min)治疗。

17 时59分患者心率恢复为122次/min,血压76/38mmHg,气管导管内出现粉红色泡沫痰,气道压43cmH2O,考虑出现急性左心
衰,实验室检查为低钾、低钙、给予呋塞米共80mg、氯化钾4g静脉泵注,氯化钙和碳酸氢钠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持续静脉泵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等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18时50分患者再次出现室颤,予肾上腺素2mg静注,电除颤1次,5分钟后心律恢复。

(三)危机转归
19时30分患者心率117次/min,血压101/60mmHg,SpO2 90%,CVP 15cmH2O,气道压21cmH2O,病情相对稳定后送ICU 继续治疗。

(四)危机事件分析
本病例麻醉诱导期后,静脉滴注抗生素时出现病情变化,气道压升高、血压下降发生过敏反应。

后患者心率迅速下降,出现心搏骤停。

按照心搏骤停予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肾上腺素、碳酸氢钠处理,患者恢复窦性心率后再次出现室颤,顽固性室颤较难复律,复律后出现左心功能衰竭,结合术前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考虑过敏性休克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

本病例首先高度怀疑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

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一般表现为循环系统的急骤变化,严重者可以出现过敏性休克、循环衰竭。

该患者在应用抗生素后即出现过敏性休克,心搏骤停,予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电除颤处理,对既往史无特殊的患者,顽固性室颤应仔细分析原因。

抢救期间多次测定血清K均较低,严重低钾血症可能与过敏性休克期间补充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有关,但也需根据患者病情综合考虑。

术中补钾量较大约4g,但血清钾仍偏低,应考虑可能患者存在代谢方面疾病,结合术前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应高度怀疑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患者抢救期间出现多次室颤、多次血清钾测定结果均在2.5~3.0mmol/L之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糖氧化分解进程加快,细胞外K转移到细胞内,引起血钾分布异常。

而恢复窦性心律后的急性左心衰除外心搏骤停引起外,也应考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导致心肌氧耗量增加,诱发急性左心衰。

在该患者的危机事件管理中,麻醉医师能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及时判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针对的处理是及时的,但是对甲状腺危象的诊断不够及时,导致患者顽固性室颤的发生以及持续的低钾血症。

由于合并甲状腺危象,增加了患者复苏后心力衰竭发生的风险。

这种患者的抢救应对患者的既往史现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异常有仔细考量,比如本例患者在第二次或第三次除颤复律失败后,应考虑急查甲状腺功能,并予及时处理。

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常导致患者腹泻,消耗增多,K丢失较多,如长时间得不到治疗可导致低钾血症,而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异常更进一步对血钾造成影响。

在该例患者过敏性休克可能导致患者发生甲状腺危象,因此必须注意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术前治疗。

本病例为一典型难治性过敏反应,由于合并20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史,术中发生了过敏性休克病情凶险,室颤反复发作,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持续时间较长。

过敏性休克最基本的治疗原则是肾上腺素及液体治疗。

本病例中未提及液体治疗情况,可能存在容量不足,因此大剂量应用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心肺复苏后血压仍处于较低水平。

动静脉穿刺置管术始终未实施,不仅影响监测水平,同时也妨碍精准的液体治疗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调控。

此外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过于复杂。

(五)临床建议与思考
1.围手术期过敏反应已成为威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的重要因素,全身麻醉患者意识消失,不能主诉病情,手术时无菌单的遮盖妨碍了对患者皮肤改变的观察,并且手术、麻醉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麻醉医师难以早期发现过敏反应,,而且过敏性休克发病非常迅速,因此麻醉医师应做好术前访视、术中严密监护、备好应急的抢救设备和药品,掌握过敏反应的诊断和处理流程,以减少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和提高救治成功率。

2.疑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建议立即检测血清组胺、特异性IgE,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

条件允许可在疾病发生后6个星期时进行药物皮肤试验。

虽然难以进行肌松药特异性IgE测定,但进行总IgE测
定仍有助于临床诊断。

3.推荐肌内注射肾上腺素,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常易于诱发心律失常,只能由专科医师,如麻醉科医师使用,而且患者必须连续心电监护,应避免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4.严重过敏性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状态可持续数小时,且5%的病例会反复发作。

5.术前存在血容量不足、哮喘或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病情凶险,治疗难度极大。

6.对疑似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应注意暴露观察患者,关注气道压和双肺呼吸音的变化及早明确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有助于及时按照正确的处理流程抢救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