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开题报告
完善我国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的设想的开题报告

完善我国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的设想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垄断行为已成为影响经济市场公平竞争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自我国《反垄断法》颁布实施以来,对于打击垄断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由于反垄断执法机构相对薄弱,一些垄断行为仍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甚至有的反垄断案例出现了司法和行政执法的不一致情况,造成了法律执行的不稳定性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此,提高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的有效性以保护消费者利益成为当务之急。
二、选题意义本课题的意义在于:1. 促进反垄断执法机构与消费者的合作,提高反垄断法执行的效率和公平性。
2. 推进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的建立和健全,鼓励个人、企业、机构等对垄断行为提起诉讼,推动反垄断法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和惩戒。
3. 增加国内企业和消费者的法律意识,提升其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有利于构建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推进经济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
研究内容:1. 现行反垄断法私人执行体系的形式与实质。
2. 分析我国反垄断案件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如何完善私人执行制度。
3. 基于国外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现状,借鉴成功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反垄断法的私人执行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研究方法:1. 理论研究法:对于反垄断法理论、反垄断法实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研究等采用理论研究法。
2. 实证研究法:通过民事诉讼案例的实证研究,分析现阶段反垄断法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探索私人执行制度的完善方案。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将的预期结果:1. 对我国反垄断法执行体系现状进行梳理,明确反垄断法需要完善私人执行制度的原因和重要性。
2. 介绍国外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的成功案例,提取成功经验,结合国情提出完善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3. 为我国反垄断法执行提供可行性方案和方法,帮助完善反垄断法的执行制度,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反垄断执法权力配置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反垄断执法权力配置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反垄断执法是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的反垄断工作中,存在着执法权力不平衡的问题,即不同部门之间的反垄断执法权力配置存在差异,也存在不合理分工和职责认识不清等问题。
二、选题意义反垄断执法权力配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反垄断执法工作的效果和可信度。
因此,对于反垄断执法权力配置问题进行深度研究,有助于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增强反垄断执法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三、选题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反垄断执法权力配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形成原因,提出合理的反垄断执法权力配置模式,为反垄断执法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建议。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1. 反垄断执法权力配置的现状和历史演变;2. 反垄断执法权力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3. 基于比较优势和工作职责划分的反垄断执法权力配置模式探讨。
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查阅相关的文献、法律法规和案例资料,了解相关情况和历史演变;2. 实证研究法:通过实证研究方法,使用问卷、访谈等方式,调研相关领域内的专业人员和相关机构的工作实践,收集相关数据;3. 理论分析法:运用反垄断和法律领域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进行分析、综合、对比和比较,剖析权力配置问题的本质和内在机理。
五、预期研究结果1. 系统地梳理中国反垄断执法权力配置的历史演变和现状情况;2. 指出不同部门执法权力存在的不合理分工、职责认识不清等问题,并深入探讨其产生原因;3. 基于比较优势和工作职责划分原则,提出反垄断执法权力配置的合理模式。
六、研究意义和局限性研究意义:1. 对完善反垄断执法制度和加强反垄断执法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 有利于提高反垄断执法工作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效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局限性:1. 反垄断执法权力配置问题本身就是复杂和持续变化的,本研究难以全面深入地探讨所有相关问题;2. 本研究主要以文献调研和实证研究为主,理论的框架和方法的选择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论我国反垄断行政执法体制的构建的开题报告

论我国反垄断行政执法体制的构建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自2008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来,我国反垄断执法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反垄断法的修订和完善也在不断进行。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加速,垄断行为和反垄断执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因此,构建一个健全的反垄断行政执法体制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反垄断行政执法体制的构建,从而为提高反垄断执法的效率和公正性、保护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三、研究内容
1. 分析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背景、发展历程和基本内容,探讨反垄断执法的目的和原则。
2. 分析我的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职责和工作机制,比较不同机构的优缺点。
3. 探讨我国反垄断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例如缺乏完整的反垄断法律体系、执法机构职权分散、执法效率相对低下、力度不够大等。
4. 提出完善反垄断法和执法机构的建议,例如建立完整的反垄断法律体系、整合执法机构、加大对市场垄断和垄断行为的打击力度等。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我国反垄断执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五、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将探讨我国反垄断行政执法体制的构建,提出完善我国反垄断法律体系和执法机构的建议。
同时,为加强我国反垄断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反垄断执法的效率和公正性,促进市场竞争和保护消费者权益提供参考和借鉴。
专利权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专利权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其中,专利权作为知识产权中的一种,不仅能够鼓励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还能够保护技术成果的合法权益,为创新者带来经济利益。
然而,专利权滥用现象也时有发生,使得专利持有者以不正当的方式获取商业收益、排挤竞争者,最终导致市场失衡、竞争减少,影响创新发展和消费者利益。
因此,如何对专利权滥用进行有效的反垄断法规制,成为当前各国法律制度和实践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选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论文旨在探讨专利权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问题,从政策法规、案例研究和理论模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包括:(一)专利权滥用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如何界定合理专利权使用和专利权滥用之间的界限?(二)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制度,从欧盟反垄断法、美国谷歌反垄断案等案例中探讨反垄断法规制的实践效果。
(三)专利权滥用的理论分析,通过博弈论、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交叉分析,探讨专利权滥用可能对市场竞争、消费者福利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并就专利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的实施提出相关建议。
研究方法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等,以分析法律制度和实践中的问题,并从理论上寻求解决方案。
三、预期研究结果和意义本论文将探讨专利权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问题,查明专利权滥用的表现形式和反垄断法规制的现状,反思其局限性和问题,并提出对专利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的错误和不足之处的反思;提出多角度的分析和理论研究,以期从深度探讨产生全球反垄断法规制的历史根源,进而了解他们编制反垄断法规制中本土文化传统及其稳定因素,以致支配法规制度精心制作成具有销售机能的扭曲法规下手,使市场无法自由行动,消费者权益受到不公正的限制和侵犯。
界定专利权使用的合理范围,为制定更加合理完善的专利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措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为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论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的开题报告

论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知识产权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资源,也是现代经济的支柱之一。
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激励创新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但是,知识产权权利人滥用其知识产权的行为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知识产权滥用是指权利人通过滥用其权利获得不当利益的行为。
例如,滥用专利权或商标权,侵犯竞争者的合法权利,妨碍市场竞争;滥用版权或著作权,限制社会公众获取和使用相关知识和信息。
这些行为有时会导致产业集中、垄断和不公平竞争等问题。
因此,探讨和研究如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对于促进市场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知识产权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围绕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知识产权滥用的概念、种类和影响。
阐述知识产权滥用的概念、种类以及对市场竞争、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影响。
2. 国际国内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现状。
介绍我国和国际上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现状,分析其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3. 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路径和对策。
探讨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路径和对策,如完善反垄断法规、加强监管执法、引入公共利益原则等。
4. 案例分析。
选取一些国内外知识产权滥用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其产生原因、相关法律规制和解决对策。
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法等方法进行研究,旨在深入挖掘问题本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完善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三、论文写作计划1. 第一章:绪论(1)研究背景和意义(2)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3)研究方法和框架2. 第二章:知识产权滥用的概念、种类和影响(1)知识产权滥用的概念和种类(2)知识产权滥用对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权益的影响3. 第三章:国际国内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现状(1)我国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现状(2)国际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现状(3)现有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4. 第四章: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路径和对策(1)完善反垄断法规(2)加强监管执法(3)引入公共利益原则(4)维护消费者权益5. 第五章:案例分析(1)国内外知识产权滥用案例选取和分析(2)案例分析的经验借鉴和启示6.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1)研究结论(2)研究展望。
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的开题报告

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知识产权是现代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家和创新者的劳动成果。
然而,知识产权法律规制的滥用正在影响这种创新和创造力。
这种滥用包括滥用专利权、滥用商标和著作权。
这种滥用限制了竞争,推高了产品价格,剥夺了消费者的权益,
以及遏制了未来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研究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是解决这些问
题的关键。
2. 研究目的
该研究旨在分析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评估其目标和效果,以及提出改善的建议,以促进创新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证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考察不同法律规制下知识产权的滥用现象,以及其对市场和消费者带来的影响。
同时,研究将通过案例分析,来评估不同法律规制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和效果。
4.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及其滥用情况。
(2)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包括国际规定、国内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
以及对于不同类型滥用情况的处理。
(3)不同创新与发展带来的知识产权滥用及其影响。
(4)知识产权滥用的案例研究,评估不同法律规制的效果,从而提出改进和完
善法律规制的建议。
5. 研究意义及应用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促进知识产权滥用领域的政策改进,保护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创新。
该研究还可以为商家提供参考,避免知识产权滥用,
保护消费者权益。
反垄断执法体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反垄断执法体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垄断现象在各个行业中也越发常见。
在这种情况下,反垄断执法成为了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管制的手段和保障竞争公平性的重要保障。
然而,目前我国反垄断执法体制仍存在不足,执法效果不够理想。
因此,探究反垄断执法体制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二、选题意义1. 拓展反垄断执法研究领域。
目前针对反垄断执法体制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将对反垄断执法体制的制度设计、执行机构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对于研究反垄断执法体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促进反垄断执法落实。
本研究将通过对反垄断执法体制的研究和分析,找出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以期为反垄断执法的落实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3. 探索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之路。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反垄断执法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既为国内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也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竞争提供可靠的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围绕反垄断执法体制展开,分析其制度设计、执行机构、运作模式、法律法规等方面。
具体内容包括:反垄断执法体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反垄断执法体制的演变历程及现状分析、反垄断执法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反垄断执法体制的完善方案等。
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深入探讨反垄断执法体制的问题所在,进而提出可行的完善方案。
四、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探究反垄断执法体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完善反垄断执法体制的具体方案和建议,以期为反垄断执法的落实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支持。
五、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成果包括:1. 反垄断执法体制的详细论述和分析,包括其制度设计、执行机构、运作模式、法律法规等方面。
2. 反垄断执法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的全面梳理,包括执法力度不足、执法效率低下、执法工作中的腐败现象等。
论我国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著录书写顺序为:(1)文献是期刊时,其格式为:[序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号(若期刊无卷号,则为:年份、期号)页码。
(2)文献是图书时,其格式为:[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一选题依据简述该选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包括在我国应用的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随着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面临了自改革开放确立以来最大的外来冲击。
根据加入世贸组织时所作的承诺,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必须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世贸组织所要求的最低限度。
我国以往按部就班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相对平稳、缺乏竞争的经济环境和缺少竞争的国内经济体均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同时,随着我国的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对外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参与到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的呈现出国际化的特点,我国经济体制中的一些弊端日益显现出来。
这些具有外国血统的经济体—特别是西方跨国公司,充分利用了我国当前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不完备,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对于经济竞争制度、垄断现象的法律保护没有经验,凭借其自身强大实力,以其先发展优势在我国取得大量的知识产权,并以各种方法扩大稳知识产权的影响,直至滥用知识产权形成知识霸权。
影响我国的正常市场经济竞争,打压竞争对手,破坏竞争秩序,攫取超额利润,迟滞中国的发展。
鉴于上述原因,本文从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角度出发,通过揭示知识产权和反垄断的关系及它们间的制度冲突,探讨应如何避免、规制在知识产权行使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滥用现象、约束破坏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国家经济安全的滥用知识产权行为。
规范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市场行为,以保护我国经济运行安全,社会不断发展,国家长治久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周春慧(2006)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合法的垄断权,这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含义,其宗旨就是鼓励创新并保护创新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参考文献”著录书写顺序为:
(1)文献是期刊时,其格式为:[序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号(若期刊无卷号,则为:年份、期号)页码。
(2)文献是图书时,其格式为:[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一选题依据
简述该选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包括在我国应用的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面临了自改革开放确立以来最大的外来冲击。
根据加入世贸组织时所作的承诺,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必须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世贸组织所要求的最低限度。
我国以往按部就班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相对平稳、缺乏竞争的经济环境和缺少竞争的国内经济体均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同时,随着我国的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对外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参与到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的呈现出国际化的特点,我国经济体制中的一些弊端日益显现出来。
这些具有外国血统的经济体—特别是西方跨国公司,充分利用了我国当前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不完备,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对于经济竞争制度、垄断现象的法律保护没有经验,凭借其自身强大实力,以其先发展优势在我国取得大量的知识产权,并以各种方法扩大稳知识产权的影响,直至滥用知识产权形成知识霸权。
影响我国的正常市场经济竞争,打压竞争对手,破坏竞争秩序,攫取超额利润,迟滞中国的发展。
鉴于上述原因,本文从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角度出发,通过揭示知识产权和反垄断的关系及它们间的制度冲突,探讨应如何避免、规制在知识产权行使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滥用现象、约束破坏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国家经济安全的滥用知识产权行为。
规范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市场行为,以保护我国经济运行安全,社会不断发展,国家长治久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周春慧(2006)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合法的垄断权,这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含义,其宗旨就是鼓励创新并保护创新成果。
然而知识产权制度发展到今天,其异化程度愈来愈严重。
从人之本性来讲,权利的滥用是必然,因此完善的限制权利滥用的制度设计与保障权利的正当行使同样重要。
霍倩雅(2008)针对我国目前知识产权滥用的现状认为要从知识产权立法以及知识产权权利人等多方面共同保护与抑制知识产权滥用现状
乔生和陶绪翔(2005)认为我国反垄断法应将限制知识产权滥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考虑权利各方的利益,特别注意权利人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协调,同时,应该设置独立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对垄断加以规制。
Tina Hart和Linda Fazzani介绍知识产权与竟争法的关系,详尽分析了英国竟争法及欧盟竟争法对知识产权垄断的规制。
罗伯特和托马斯从经济学角度考量了知识产权法的立法理由:如果不赋予发明创造者一种独占性的权利,允许他人随意使用发明创造者的智力成果,就不会再有人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从事智力成果的创造,就很难有科学技术的进步。
因此,创立知识产权制度所追求的目标是鼓励人们从事智力创造活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
2.1 研究内容
第一章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之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
第二章主要分析知识产权滥用法律背景,包括知识产权滥用概念以及产生原因。
第三章分析知识产权保护与反垄断法之间的关系与作用。
第四章分析国内外发达国家有关对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规制。
第五章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对我国知识产权滥用进行反垄断法规制的立法构想。
2.2 大纲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背景
2.1知识产权滥用的概念
2.2知识产权滥用产生的原因
2.3知识产权滥用在反垄断法上的表现
第三章、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的关系
3.1反垄断制度与知识产权制度的促进作用
3.2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第四章、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规制
4.1 美国
4.2 欧盟
第五章、我国知识产权滥用进行反垄断法规制的立法构想
5.1 我国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立法原则
5.2 制定专门规范知识产权滥用的规章或指南
5.3 在《反垄断法》中设置对知识产权滥用限制的专门条款
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以及参考外国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从而有效的对我国知识产权滥用的立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
四研究工作进度安排
科研论文工作的总工作量(估计)、分研究阶段的进度(起迄日期)和要求。
(1)理论研究:应包括文献调研,理论推导,数值计算,理论分析,撰写论文等;
(2)实验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应包括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实验设计,仪器设备的研制和调试,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撰写论文等。
五预期研究成果
有效完善知识产权滥用的立法,切实保护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权利及相关利益,为我国未来相关方面的立法以及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提供参考及借鉴作用
六本课题创新之处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并且有效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国情,使本文提出的建议以及理论观点更具有针对性。
七研究基础
1.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2.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解决的途径(包括利用实验室和主要仪器设备的计划与落实情况),以及对其他单位的协作要求。
3. 研究经费预算计划和落实情况(按研究阶段分别列出材料费、化验检测费、加工费、差旅费及其他费用)。
参考文献
[1] 王先林.竞争法视野的知识产权问题论纲[J].中国法学, 2009, (6): 12
[2] 冯晓青.论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在促进有效竞争方面的平衡与协调[J].河北法学,2008,(4): 41.
[3] 各国反垄断法汇编[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4] 王晓晔. 竞争法学[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 王先林.WTO竞争政策与中国反垄断立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 (美)罗伯特、托马斯,张军等译.法和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7] 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8] JayDratler,王春燕译.知识产权的许可(下) [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9] 胡悦,赵亚雄.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滥用的规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3-114
[10] 刘佳佳.浅析知识产权法和反垄断法的冲突与协调[J].知识经济,2011,(23):34-35
[11] 李惠奇.知识产权滥用的国际反垄断问题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经济,2011,(24):35-37
[12] 王先林.从微软垄断案看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J].法学家,2001, (3) : 96.
[13] 乔生,陶绪翔.我国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思考[J].电子知识产权,2005,(3):64
[14] 周春慧.反知识产权滥用——自主创新的环境需求[J].电子知识产权,2006,(5):3
[15] 王源扩.试论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反竞争行为及其法律控制[J].政法论坛, 1996, (4): 67.
[16] 缪剑文,刘遷.知识产权与竞争法[J].法学,1999,(6): 46
[17] 阮方民.欧盟竞争法[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8] 陶鑫良.网络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平衡思考[J].知识产权, 1999, (6):17-18
[19] 李明德.美国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0] 王晓晔.中国反垄断立法的作用、现状和问题[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21] 王先林.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2] 王为农.日本知识产权滥用的立法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23] 丁邦开.竞争法律制度[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4] 戴维斯.知识产权法摘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5] Tina and Lind a Fazz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M ].Macmillan Press Ltd, London, 1997
[26] William C,H olmes.In tel lectual Property and Ant itrust Law [M].Clark Boardman Com pany, Ltd, 1996
[27] 杨恋,韩晴.论知识产权与竞争,消费导刊,2007,(1):67
[28] 罗玉中, 彭志刚.美国、日本和欧盟法律对知识产权国际许可反垄断管制的比较研究[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 (4): 67
[29] (日)富田寿男.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M ].北京:商务出版社,2000
[30] 吕明瑜.竟争法制度研究,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