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流行语的翻译研究

合集下载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英译策略———以2024年度网络流行语为例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英译策略———以2024年度网络流行语为例

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并被大众所接受和使用的特定表达方式,其主要特征包括时尚性、短暂性、创新性和幽默性。

在翻译网络流行语时,应注重保留原有的特色和幽默感,同时在语言表达上要符合英语的习惯用法和语境。

首先,网络流行语具有时尚性的特点。

网络流行语的兴起和流行常常与当下的社会、文化和时事紧密相关,因此其短暂的流行性使得翻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及时把握最新的潮流和趋势。

例如,2024年度网络流行语“佛系”指的是一种面对困难和压力时保持淡定、不焦虑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对于这种类型的网络流行语,翻译者应注意选用英文表达方式,例如“Zen attitude”或“Buddha-like mentality”,以准确传达原意。

其次,网络流行语具有创新性和幽默感。

流行语常常是经过创意转化和独特表达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戏谑和幽默。

在翻译时,翻译者应尽量保留原有的创新性和幽默感,并在英文表达中体现出网络流行语的独特之处。

例如,2024年度的网络流行语“666”是一种赞美对方表现出众的表达方式,意为非常棒或非常厉害。

在英文翻译中,可以表达为“amazing”、“brilliant”或“fantastic”,或者直接使用“666”表达。

最后,网络流行语的翻译中应注重符合英语的习惯用法和语境。

网络流行语往往是特定社群或者时事的产物,其翻译需要考虑英语中的常用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

为了让翻译更贴近英语语境,翻译者可以适量添加解释性文字或注释,以帮助英语读者更好地理解。

例如,2024年度网络流行语”随缘“是指接受事物顺其自然、不强求的心态。

翻译时可以使用“go with the flow”或“take it easy”来传达相同的意思,并在适当的位置添加解释。

综上所述,翻译网络流行语需要注意保留其时尚性、创新性和幽默感,同时符合英语的习惯用法和语境。

通过适当选择英文表达方式,加入解释的文字,以及准确传达原意,可以更好地翻译和传播网络流行语。

浅谈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

浅谈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

浅谈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流行语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流行语通常是一些由网络用户创造并广泛传播的词语或短语,它们通常具有时尚、幽默、夸张或者独特的特点。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速度之快,让它们成为了人们沟通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今天,我们将来深入了解一些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并探讨它们在英语世界的使用情况。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当前在中国网络上流行的一些网络流行语。

1. 吃瓜群众“吃瓜群众”是一个很有趣的网络流行语,用来形容那些在事关自己并无太大利害关系的话题中,只做旁观者而不愿意参与其中的人。

这个词的诞生源于一个广受关注的综艺节目,在那个节目中,一位明星在发生争执时表示“我只是个吃瓜群众”,意思是说自己只是个旁观者,对事不关己。

这个词逐渐流行开来,用来形容那些不愿意参与纷争,只是旁观者的人。

在英文中,可以将“吃瓜群众”翻译为“onlookers”或者“bystanders”。

2. 拉黑“拉黑”是一个网络用语,指的是在社交媒体上将某人加入黑名单,使其无法看到自己的动态或发表评论。

这个词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被使用,用来指代断绝与某人的联系,让其无法接触到自己。

这也是一种被动的表达方式,通常用于避免冲突或者摆脱某种困扰。

3. 撩妹/撩汉“撩妹”和“撩汉”都是网络上常见的词语,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轻浪漫调情或调情行为。

这两个词在中国的网络上非常常见,通常用于讨论约会、情感关系等话题。

在英文中,可以将“撩妹”翻译为“flirt with girls”或者“chat up girls”,将“撩汉”翻译为“flirt with guys”或者“chat up guys”。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流行语在英文世界的使用情况。

1. Onlookers“Onlookers”是一个常见的英文词语,用来指代那些只是旁观者而不愿意参与其中的人。

这个词在英文中广泛使用,在各种场合都能见到。

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网络流行语翻译及文化差异研究

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网络流行语翻译及文化差异研究

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网络流行语翻译及文化差异研究纽马克翻译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翻译理论,它主要关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传播问题。

在网络时代,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涉及到文化差异问题更加复杂和重要。

本文将以纽马克翻译理论为指导,对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及文化差异进行研究。

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并被大量用户使用的表达方式,它通常具有新颖、幽默、玩味的特点。

网络流行语的翻译面临着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双重挑战。

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更是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转换。

在翻译网络流行语时,不能简单地进行直译,还需考虑到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习惯和理解能力。

文化差异是网络流行语翻译中最大的难题之一。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幽默、玩味的理解和表达也存在差异。

纽马克翻译理论提出了“近义效应”和“迁移效应”两个重要概念,可以用来解释文化差异对于翻译的影响。

在网络流行语翻译中,翻译人员需要通过调整语言表达方式和选用文化符号等手段,使得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和感受到源语言流行语的幽默和玩味。

纽马克翻译理论还提出了“自由翻译”和“准确翻译”两种翻译策略。

自由翻译强调了翻译的自由度和创造性,适用于网络流行语翻译中的一些词汇、句子等。

而准确翻译则追求更加精确地表达源语言流行语的意思,在涉及到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更加适用。

对于网络流行语翻译来说,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需要综合考虑流行语的特点、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及目标语言读者的习惯和理解能力等因素。

纽马克翻译理论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可用于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及文化差异的研究。

在翻译网络流行语时,翻译人员应充分考虑语言和文化差异,选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更好地跨文化传播和交流。

这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英语中的流行用语及其翻译

现代英语中的流行用语及其翻译

现代英语中的流行用语及其翻译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语言,不仅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英语中,一些流行用语不仅呈现出网上、游戏、影视等方面的独特风格,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对于理解英语语言和文化的深层意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YOLOYOLO(You Only Live Once)是一种在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的流行口语,意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或“有生之年,不要留遗憾”。

该词语源于一首名为“The Motto”的歌曲,是现代青年生活方式的象征之一。

该词语强调人们要珍惜时间,勇于尝试和冒险,不要过于计较得失,活出自己的生活。

二、FOMOFOMO(Fear Of Missing Out)是一种社交心理现象,其中“FOMO”指的是害怕错过,怀疑自己错过了某些有趣或重要的活动或经历。

现代人们在追求快乐和充实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和选择的过载,FOMO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

该词语突显了现代人们的焦虑和选择困难,引导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时间,关注内心需求和生活品质。

三、LOLLOL(Laugh Out Loud)是一种在网络社交中广泛使用的缩写,通常表示对某个笑话或尴尬局面的哄笑声。

该词语体现了网络文化的幽默风格和社交涵义,也象征了现代人们在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沟通中的娱乐愉悦和表达方式。

四、BFFBFF(Best Friends Forever)是一种用于描述好朋友之间非常亲密、忠诚、友善的羁绊。

该词语引领了现代人们高度价值和责任感的文化表达,强调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建立重要的人际关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五、TBHTBH(To Be Honest)是一种表示真实性和直言不讳的简短响应,常常在社交媒体中出现。

该词语强调人们在交流中的真诚和诚信,突显了现代人们在生活和社交中更加理智和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

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网络流行语翻译及文化差异研究

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网络流行语翻译及文化差异研究

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网络流行语翻译及文化差异研究一、研究背景纽马克翻译理论是当今翻译领域中较为成熟的翻译理论之一,它强调翻译的目的性和功能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则和方法。

在网络流行语的翻译过程中,纽马克翻译理论的观念和方法可以很好地指导翻译工作者,从而更好地处理文化差异,确保翻译质量。

二、关键问题1. 纽马克翻译理论如何指导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工作?2. 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文化差异问题?3. 翻译如何准确传达网络流行语的内涵和表达方式?三、研究内容1. 纽马克翻译理论概述纽马克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目的性和功能性,认为翻译是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际行为,目的是为了满足翻译的功能需求,达到交际目的。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翻译的功能和效果,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确保源语言信息在目标语言中得到准确、完整地传达。

2. 网络流行语翻译的特点网络流行语具有时效性强、表达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其原汁原味,同时又要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和表达方式。

这就需要翻译者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能够准确把握网络流行语的内涵和语境,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和方法,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3. 文化差异的处理在翻译网络流行语时,需要充分考虑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尤其是价值观念、习俗、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

翻译者需要对两种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能够识别并处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障碍和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手段,确保翻译的文化适应性和传达效果。

4. 准确传达网络流行语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在翻译网络流行语时,翻译者需要全面理解源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准确把握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点和隐含信息,然后结合目标语言的语境和表达习惯,进行合理的再创造和重新表达,以达到准确传达网络流行语的目的。

四、研究方法1. 文本分析法选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网络流行语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全面了解其内涵和表达方式,以及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谈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

浅谈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

浅谈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网络流行语指的是在互联网上流行、被广泛使用的特定词汇、短语或表情符号。

这些网络流行语往往与网络文化、社交媒体和在线聊天相关,它们反映了特定社会群体的共同想法、文化趋势或活动特点。

网络流行语的英语翻译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

下面就是一些常见的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语翻译。

1. 梗(Geng)- Meme梗是一个与中国网络文化息息相关的术语。

它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图片、文本、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播的网络文化表达方式。

梗使用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对已有的文化素材进行改编、配音或转换来表现出对特定情感和意义的诠释和反应。

2. 调皮(Tiao Pi)- Mischievous调皮是一个表示调皮的词汇,意为玩笑、恶作剧的意思,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

3. 略微尴尬(Lüè Wéi Gān Gà)- Slightly Awkward这是一种表示略微尴尬的词语,通常被用于表达某种场合或事件的不和谐或难堪。

4. 皮一下(Pí Yī Xià)- Just Kidding这是一种表示开玩笑的口语表达方式,通常用于对某种幽默搞笑言论的澄清。

这个网络流行语是一种表示赞美或奉承的口语表达方式,通常用于对别人的能力、特点或表现的极端肯定。

6. 666- Awesome666是中国年轻人在网络上广泛使用的流行语,它表示极好或超赞,是对某事物极度赞美的表达方式。

7. 神马(ShénMǎ) What神马是中国网络文化中的一个词汇,它是what的谐音,通常用于表达对某事物的疑问或不解,突显出网络文化中的幽默与调皮。

8. 加油(jiā yóu)- Go for it加油是一个鼓励性的网络流行语,通常表示鼓励他人克服困难、抓住机会或勇敢尝试。

9. 方便面( Fāngbiànmiàn) – Instant Noodles方便面是网络流行语,表示解决问题或商讨问题的速度极快的表述方式。

论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方法及文化因素

论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方法及文化因素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文化的 反映、信息传播的加速器和语言表达的创新等认知价值。在翻译网络流行语时, 需要尊重原文的意思和语境,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同时考虑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文 化背景,尽可能地符合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认知。只有这样,才能让网络流行 语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2、意译
意译主要适用于那些在目标语言中没有直接对应表达方式的网络流行语。例 如,“萌萌哒”可以意译为“very cute”或“adorable”,该词形容事物非常 可爱,让人心生喜爱。再比如,“主要内容”可以意译为“key points”或 “main contents”,该词常用于提示文章或演讲的重点内容。
结论:
汉语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翻译方法多种多样,受到多种 文化因素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汉语网络流行语将继续丰富和发展, 为我们提供更多有趣的表达方式和视角。了解和掌握这些翻译方法和文化因素, 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播汉语网络流行文化,为跨文化交流和沟通搭建更 加便捷和有趣的桥梁。
论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方法及文 化因素
目录
01 一、翻译方法
03联网的飞速发展,汉语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成为广大网民尤其是年 轻人群中一种独特的现象。这些流行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也反映了当代社会 的文化特征。本次演示将探讨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方法及文化因素。
一、翻译方法
网络流行语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它们不仅代表了当代年轻人的思想和价值观, 也反映了社会现象和时代特征。例如,“正能量”、“洪荒之力”、“宝宝心里 苦”等流行语,都是近年来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这些流行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 地理解社会现象和时代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文化的发展。

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网络流行语翻译及文化差异研究

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网络流行语翻译及文化差异研究

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网络流行语翻译及文化差异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流行语由于其独特的形式和传播方式,已经成为了不同文化间沟通的桥梁。

然而,这些流行语在不同文化间的传播和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深入研究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和文化差异问题。

纽马克(Newmark)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家,他提出了一种翻译的理论——纽马克翻译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翻译应当考虑到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源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和语言形式。

因此,纽马克翻译理论为我们研究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和文化差异问题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指导。

首先,对于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留其源语言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

网络流行语大多源于英文,因此在进行翻译时我们应该保留它的语言特性和形式。

比如,“LOL”代表着“大笑”,在翻译时我们可以用“哈哈”或者“笑死我了”来表达其相同的意思,但是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留“LOL”的形式,这样读者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个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其次,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不同文化间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

这些差异会影响到我们对流行语的理解和使用。

比如,“哈哈”在中文和英文中都有类似的意思,但是在中国,“哈哈”通常代表着欢乐和幽默,而在英文中,“哈哈”常常用来表达不屑和嘲笑的情绪。

因此,在进行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时,我们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差异,避免出现不当的翻译。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到网络流行语的时效性和流行性。

网络流行语往往具有短暂性和变幻性,它们的流行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

因此,在进行翻译时,我们需要了解这个流行语的流行程度和使用情况,避免因为翻译过于生硬或过时而影响到读者的理解和使用。

总之,网络流行语作为人类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已经成为了不同文化间进行交流和相互理解的桥梁。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和文化差异问题,尽可能地保留原来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同时避免因不当的翻译而导致文化冲突和交流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流行语的翻译策略研究The strategies of modern popular language translation [摘要]作为一种词汇现象,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文化,它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本文通过实例剖析探讨了流行语的翻译策略。

[Abstract]As the lexical phenomenon, modern popular language reflects the culture to some degre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xamples, this paper expl ores the strategies of the translation modern popular language translation.[关键词] 流行语;网络媒体;翻译策略[Key words] popular language; network media; translation strategies;导语在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信息更新的速度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随之出现了许多流行用语。

这些流行用语一般具有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特点。

准确、地道地翻译对现当代译者既是机遇又存在挑战。

在翻译策略中,最常用的就是直译。

其次是意译。

音译在现代英语中的使用也是越来越多。

在翻译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少译者还不断创新,提出创造性翻译,套译等方法。

一、流行语的翻译策略翻译是一项带有主观性的工作,所以有很多的翻译理论不断出现。

如严复的“信、达、雅”说、郭沫若的“创作论”、傅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说”等等,但这些标准都是针对文学翻译而言的。

流行语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流行语言,其翻译标准不同于文学艺术那样精准,它应该注重交际的对象以及语言环境,以“信”和“达”为本。

流行语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 也要在遵循翻译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和转换。

1.直译法“直译是一种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1]流行语的直译有助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播,更多的是对老百姓之间喜闻乐见的文化的发展,使西方人更好地认识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便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60年代初,有一部分学者,如王佐良和刘重德,则比较倾向直译。

2015年经典的口头禅“你行你上啊!”开始疯狂传播,意思是不要随便否认别人,自己去试试,恐怕还不如别人呢!有译者将其译为“You can,you up”。

这种直截了当的译法使其表达简单易懂,便于口头传播。

这句中英文融会贯通的翻译已经被收录到美国俚语的词典里了!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赛场上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在赛后接受采访时开创性地说出“洪荒之力”这个词。

几天之内,举国热议“洪荒之力”是种什么力量?“洪荒”原本是指地球形成以后早期状态,那时候地壳很薄,地震频发,温度极高。

造山运动引发多次大洪水所爆发出的力量惊世核俗。

傅园慧将“洪荒”用来修饰她所使用的力量,可想而知,她在比赛中多么拼!这个词的迅速串红,其翻译也出现在了对外媒体的宣传之中。

央视英语新闻官方微博报道采用了“prehistorical p owers”这个表达。

用“prehistorical(史前的)”来表达“洪荒”,非常对称,这样直接的译法很好地传递了傅园慧拼尽全力的感慨。

2016网络剧《太子妃升职记》很快红遍网络,其中不少新词的出现让我们耳目一新。

例如:“灵魂穿越到古代”,“奇葩的审美”等。

在宣传资料中,这两个词直接就被翻译成了“the soul has been transported back in time”和“strange a esthetic”,丝毫没有违和感。

意译,又称为自由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只是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一种翻译方法。

在翻译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词,有时不能找到直接表达原意的词,这时可根据上下文的语义对其进行翻译,这样更能表达出地道的意思。

50年代傅雷提出著名的“神似论”。

他说,将“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显然傅雷主张意译,追求在精神或意境上与原文一致。

同样是“洪荒之力”,《每日邮报》则译为“all my strength”,虽然没有原话那种惊世核俗之感,但却也准确地转述了傅园慧在的意思。

这样的译法更利于西方文化背景下读者的理解。

很多人吵吵着中了《太子妃升职记》的毒,一些剧评家提出的所谓“吐槽心理学”和“槽点”也一时成为网络热搜词。

相应的译文,“satirical psychology”,“pri mary source of satire”和“draw you into the frenzy”虽然没有逐词翻译,但也精准地将其含义再现于目标语中。

2016年网上曝光的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只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有译者通过理解作者的意思,将其翻译成了“The world outside is yet to be seen”。

相对于“The world is so big that I want to have a look”,这种译法脱离了中式英语,更符合英文的表述方式,从语用功能上更方便读者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yet”这个词更是入木三分,传递出作者的内心情感。

3.音译法音译是指根据语音相近的特点将其翻译出来,是最为直接且简洁的翻译方法,当然它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保留源语独特的语音特点。

“Venuti指出,采用异化翻译意味着译者不仅可以不受目标语言和文本习惯的限制,而且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采用不流畅、不透明的言语风格,可以保留出发语言的文化色彩,从而给译文读者以别样的文化体验”(转引自王东凤,2002)。

[3]而作为异化法主要手段之一的音译法,在介绍汉语文化的特色词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2010年,“给力”世界杯期间网友们说的最多的词不是“越位”,“进球了”等等,而是“给力”,这个词再一次流行起来。

这个词本意指的是令人激动的,使人兴高采烈的。

有专业译者对此进行了研究觉得将其通过音译为“gelivable”,前半部分为“给力”的拼音,加上英语常用的形容词后缀。

这种翻译方法一方面保留了原汁原味并且代表了中国色彩,另一方面又符合英语的构词方法,已经为西方很多词典所收录。

其他像“粉丝” “fans”,“丁克” “Dink”,“装逼” “zhuangbility”和“土豪” “tuhao”等,这样看似并不复杂的翻译方式却能表现独特的中国文化,该词已经被很多西方词典所收录。

4.创造性译法创造性译法通常是指中国翻译者根据流行语的含义,结合英语的构词法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神形兼备的翻译方法。

1984年赖斯(Reiss)和威密尔(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理论(Skopostheory)。

翻译目的论认为译者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制定翻译策略。

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译文很难做到与原文完全一致。

翻译过程中保留什么,改动什么,或者保留多少,改动多少,就要视翻译的目的而定。

在中国有一种现象非常普遍----“围观”,这个词其实表示“关注”的意思,有人就创造性地翻译成“circusee”。

“circusee”是由circus和see两个词组合成的,而circus有“圆形广场”之意,暗含了中文的“围”,而“see”则表示“观、看”的意思,这一译法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不同的两种语言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意像表达相同的语义,这类词句的直译会造成语用意义的缺失。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正确表达原语并且保留其修辞色彩,就可套用英语中语用意义相当的词语来翻译。

“60年代初,钱钟书进一步提出化境论。

他认为:‘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1]例如我们一直喊得口号“八荣八耻”可用套译法译为“Eight Does and Eight Don’t”而不是“Eight Glory,Eight Honorable Acts”。

这样的翻译简洁明了,借用了英语中固有的表达方式,避免了中式英语(转引自周林,2006)。

[5]三、结语随着中国以发展中强国的姿态在国际舞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东西方的交流日渐密切。

流行语的翻译无疑是拉近东西方距离的重要因素。

译者通过媒体也将视野越来越多的放在流行语和网络热词,通过线上线下各抒己见,互相学习,这样的交流势必会推动翻译事业的发展;在这种互相切磋,互相学习的环境下,能够促进后辈译者的兴趣,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翻译工作中,很自然地防止了翻译人才断层;透过翻译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文化,翻译工作的发展能够推动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带动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从而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的文化软实力。

无论什么原因、原则、和方法,我们作为未来的翻译事业接班人都应该积极的去探索新的翻译方法,结核中西方文化,使流行语的英语翻译这项事业也能流行起来。

参考文献[1].张春柏.英汉翻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王东凤.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5).[4].耿洪敏.实用英汉翻译[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周林.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英译问题[J].南京政治学院报,200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