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 牛顿第一定律

合集下载

物理原理牛顿第一定律

物理原理牛顿第一定律

物理原理牛顿第一定律物理原理:牛顿第一定律物理学中有一条关于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又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是描述物体如何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原理。

本文将详细解释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也就是说,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将保持静止;物体如果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常常被简化为“物体具有惯性”。

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证明。

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没有外力干扰的真空环境中,将一个物体推出一段距离后,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

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它会保持自身的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干扰。

三、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例子:1. 汽车行驶:当我们驾驶一辆汽车并突然加速或减速时,乘车的人会感到惯性的力量。

当我们急刹车时,乘车人会向前倾斜,这是因为乘车人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而汽车减速,导致我们发生相对静止状态。

2. 自行车转弯:当我们骑自行车过弯时,因为车体保持惯性,我们会倾斜身体向内,以保持自身平衡。

这是为了使身体与车体保持重心一致,以克服向心力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3. 宇航员在太空中运动:在太空中,没有无阻力的空气存在,宇航员的运动将受到极少的阻力。

因此,一旦宇航员开始运动,除非受到其他外力的干扰,否则他们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四、牛顿第一定律的扩展应用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外,牛顿第一定律也在其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扩展应用的示例:1. 科学研究:牛顿第一定律为物理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在实验室中,科学家可以精确控制外力的影响,以观察物体如何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工程设计:牛顿第一定律在工程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工程师需要考虑建筑物在自然灾害(如地震)中的抗震能力。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解析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解析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础。

惯性定律表述如下:一个物体若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条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的保持性。

也就是说,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发生变化。

惯性定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静止状态的保持:一个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将一直保持静止状态。

2.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保持: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将继续保持这一运动状态。

惯性定律也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惯性参考系。

惯性参考系是指一个相对于其他物体没有加速度的参考系。

在这个参考系中,牛顿第一定律总是成立的。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力学中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核心定律,表述如下: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F = m a ]其中,( F ) 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 m ) 表示物体的质量,( a )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从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1.力的作用:力是引起物体加速度变化的原因。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了外力,它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将会发生改变。

2.质量:质量是物体对加速度的抵抗程度。

质量越大,物体对加速度的抵抗越大,即相同的力作用在质量大的物体上,其加速度会比质量小的物体小。

3.加速度方向: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这意味着,如果外力改变了方向,加速度也会相应地改变方向。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关于力的相互作用定律,表述如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力,且这些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的相互作用性。

对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例如,当我们用手推墙时,我们的手感受到了墙的推力,而墙也感受到了我们手的推力。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讲解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讲解

牛顿第一定律(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理解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

【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诠释:对定律的理解: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要点二、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要点诠释: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

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也大。

牛顿运动定律与动量守恒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与动量守恒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与动量守恒知识点总结一、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理解这一定律时,要注意“惯性”这一概念。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越难改变。

例如,一辆重型卡车和一辆小汽车,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重型卡车的运动状态改变更困难,就是因为它的质量大,惯性大。

(二)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其表达式为 F = ma。

这一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当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当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将产生加速度。

比如,用力推一个静止的箱子,推力越大,箱子的加速度就越大;箱子的质量越大,相同推力下产生的加速度就越小。

(三)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同性质、异体性等特点。

比如,人在地面上行走,脚对地面有向后的摩擦力,地面就对脚有向前的摩擦力,使人能够向前移动。

二、动量守恒定律(一)动量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即 p = mv。

动量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二)动量守恒定律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例如,在光滑水平面上,两个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 的小球,速度分别为 v1 和 v2 ,它们发生碰撞后,速度分别变为 v1' 和 v2' 。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1v1 + m2v2 = m1v1' + m2v2' 。

(三)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2、系统所受内力远远大于外力,如爆炸、碰撞等过程。

3、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合力为零,则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牛顿三大定律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三大定律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顿三⼤定律之⽜顿第⼀定律:惯性定律⽜顿三⼤定律之⽜顿第⼀定律:惯性定律⽜顿第⼀运动定律,简称⽜顿第⼀定律。

⼜称惯性定律、惰性定律。

常见的完整表述: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状态,直到外⼒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

⽜顿第⼀定律给出了惯性系的概念,第⼆、第三定律以及由⽜顿运动定律建⽴起来的质点⼒学体系只对惯性系成⽴。

因此,⽜顿第⼀定律是不可缺少的,是完全独⽴的⼀条重要的⼒学定律。

⽜顿在《⾃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的原始表述是: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状态,直到外⼒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

该表述在⼈教版、粤教版⾼中物理教材中被引⽤。

⽤数学公式表⽰为:,其中为合⼒,v为速度,t为时间。

鲁教版⾼中物理教材中的表述是:⽜顿第⼀定律表明,当合外⼒为零时,原来静⽌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则将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合外⼒为零包括两种情况:⼀种是物体受到的所有外⼒相互抵消,合外⼒为零;另⼀种是物体不受外⼒的作⽤。

有的专家学者认为这种表述⽅式并不严谨,所以通常采⽤原始表述。

⽜顿第⼀定律只适⽤于惯性参考系。

在质点不受外⼒作⽤时,能够判断出质点静⽌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定是惯性参考系,因此只有在惯性参考系中⽜顿第⼀运动定律才适⽤。

⽜顿第⼀定律在⾮惯性参考系(即有加速度的系统)中不适⽤,因为不受外⼒的物体,在该参考系中也可能具有加速度,这与⽜顿第⼀定律相悖。

[8-9]当⽜顿第⼀定律不成⽴时,即⾮惯性系中,要⽤⾮惯性系中的⼒学⽅程求解⼒学问题。

式中为在惯性系中测得的物体受的合⼒,为在⾮惯性系中测得的惯性⼒,为⾮惯性系统的加速度。

⽜顿第⼀定律的独⽴性:⽜顿第⼀定律是完全独⽴的基本定律,它的独⽴性表现在:确定了惯性参考系并引出了逻辑循环论证,这是公理体系的表现,任何学科的第⼀命题都要具有此特性。

指出了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建⽴的惯性概念。

它的否命题揭⽰出⼒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变化。

牛顿第一定律介绍

牛顿第一定律介绍

牛顿第一定律介绍
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学的特殊主义,由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Isaac Newton)提出。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动量定律,它主要说明: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条件下,物体保持其相对静止或相对匀速运动;如果有外力作用,那么物体就会改变其运动状态,而物体和外力之间的反应是对称的。

换句话说,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当它受到外力的作用时,会产生一种响应,因此,外力和物体的反应是等量得反应。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保持定律,由它可以得出一个关键结论:物体运动时,有效力学量——动量必须保持不变,即:当物体受到外力的推动时,物体的动量会发生变化,而外力和物体之间的反应则为反作用力。

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学中最为重要的定律之一,它正是将原有的物理学观念延伸到了几何形态的动量,并且引入了有效力量的概念,从而形成了统一的力学系统。

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它改善了以前的意识模式,并构建了整个物理学的体系。

《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清单

《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清单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清单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历程在物理学的发展长河中,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对物体的运动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他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如果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这一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人们所接受。

然而,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他发现,当斜面的摩擦力越小,小球滚得就越远。

如果斜面是完全光滑的,没有摩擦力,小球将会一直滚动下去。

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推理,最终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为: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这一定律包含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位移,运动速度和方向都保持不变;静止则是指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考系没有发生变化。

同时,牛顿第一定律还强调了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

也就是说,如果物体原本是静止的,要让它运动起来就需要施加力;如果物体原本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要改变它的速度或方向,也需要施加力。

三、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深入理解1、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例如,一辆重型卡车比一辆小汽车更难改变运动状态,因为重型卡车的质量大,惯性也大。

2、力与运动状态的改变当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力会使物体加速;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力会使物体减速;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力会使物体改变运动方向。

3、参考系的选择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择的参考系。

第3章1节牛一牛三

第3章1节牛一牛三
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故汽车受到的合力方向
沿拉力的方向,所以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
力,选项 C 正确.
【答案】BC
【小结】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问题时应注意以 下几点
(1)不要凭日常观察的直觉印象随便下结论,分析 问题需严格依据科学理论.
(2)理解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时,一定抓住“总是”
二字,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这种关系与物体的运动 状态无关.
对甲队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队的摩擦力,B 对,C 错.
10.人在沼泽地行走时容易下陷,当人下陷时,则
( BC ) A.人对沼泽地面的压力大于沼泽地面对人的支持
力 B.人对沼泽地面压力的大小等于沼泽地面对人的
支持力 C.人的重力大于沼泽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D.人的重力等于沼泽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解析】人对沼泽地面的压力与沼泽地面对人的
t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零
变式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拔河比赛时,胜方拉对方的力大于输方拉对方 的力 B.鸡蛋碰到石头碎了,是因为石头对鸡蛋的作用 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 C.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与地球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一 定相等 D.用锤钉钉子,锤对钉的打击力与钉对锤的作用 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3)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即保持
原来 运动状态(速度) 的特性.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被称为惯性定律. 知识点二 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静止 状态的性质.
2.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
的物体 惯性大 ,质量小的物体 惯性小 .
3.对惯性的理解: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怎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观点.2.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及推理方法.3.明确惯性概念,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要点梳理】要点一、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要点诠释:如图甲所示,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如果第二个斜面倾斜角度较小如图乙,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丙,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持续运动下去.伽利略的思想方法:伽利略用“实验+科学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这个实验反映了一种物理思想,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抽象为指导,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要点二、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要点诠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工作,并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统称为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对牛顿第一定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①明确了惯性的概念定律的前半句话“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的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②确定了力的含义定律的后半句话“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实际上是对力的定义,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点要切实理解.③定性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它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其效果跟不受外力的作用相同.但是,我们不能把“不受外力”理解为“合外力为零”.要点三、惯性与质量要点诠释:(1)惯性现象惯性现象到处可以见到,例如:如图所示,一个玻璃杯内盛半杯水,上面盖一块塑料板,板上放一只鸡蛋,用小棒猛击塑料板,塑料板离杯飞出,鸡蛋却稳稳地落入杯中.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再如:如图甲,小车上放置一个带轮的木块,使带轮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运动.当小车被挡板制动时,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又如:如图乙,小车上竖直放置一个木块,让木块随小车沿着桌面向右运动,当小车被挡板制动时,车上的木块向右倾倒.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些都是惯性现象.(2)惯性: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说明】①惯性与是否受力无关,与速度大小无关.②惯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a.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运动.b.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物体的惯性越大,它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3)惯性与质量惯性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呢?惯性的大小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知道,推动一辆自行车要比推动一辆汽车容易得多.这表明质量越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越难改变,也就是说该物体的惯性越大;而质量较小的物体,运动状态较容易改变,也就是该物体的惯性较小.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而一个物体惯性的大小,则意味着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对质量的理解:从物质角度理解:质量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从惯性角度理解:质量是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注意】惯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学习时,许多同学对惯性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如认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有惯性,一旦速度改变了就没有惯性;或把惯性看成一种力,认为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是因为受到惯性力;认为物体的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就越大等等其实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是否受力没有关系,仅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要点四、理解惯性和惯性定律要点诠释:(1)对惯性定律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同时,牛顿第一定律还定性地指出了力的动力学意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改变速度的原因.物体在速度发生改变时,就有加速度.因此也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也不能认为有力就有运动,没有力就没有运动,更不能认为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一定受到那个方向的力的作用.(2)对惯性的理解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②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不论物体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惯性总是存在的,当物体原来静止时,它一直“想”保持这种静止状态;当物体运动时,它一直“想”以那一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③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仅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要点五、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表现形式要点诠释:“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即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因此,“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即是“物体速度改变”,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速度v的大小改变而方向不变;(2)速度v的大小不变而方向改变;(3)速度v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改变;(4)物体运动的位移非均匀地增加(或减少);(5)物体运动的轨迹发生弯曲.要点六、利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要点诠释:运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时,通常可按下面的步骤思考解析:(1)明确研究的物体原来处在怎样的运动状态.(2)当外力作用在该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外力作用在与该物体有关联的其他物体上)时,这一部分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3)该物体由于惯性将保持怎样的运动状态,判断最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例】2019年1月在南京举行的全国运动会上,山东选手刑慧娜与金牌失之交臂,据报道原因是刑慧娜在奔跑的过程中和别人发生了绊脚现象.从生活的经验我们知道,在路上跑的人被绊倒时,和慢走的人滑倒时,会发生不同现象.试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下身慢,故向前趴着倒下;慢走人的前脚落地前同时参与随身体向前的匀速运动和绕关节向前的圆周运动,速度的水平分量大于身体的速度.正常行走时,前脚落地后受摩擦阻力作用速度马上减为零,随即后脚撤去支撑,后脚抬起且节奏均匀.滑倒时,多是前脚落地受摩擦力不足,速度未能迅速减小为零,但后脚按节奏抬起撤去支撑,前脚向前滑动的速度大于上半身因惯性保持的速度,而造成向后仰着摔下.【典型例题】类型一、理想实验例1、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完全是理想的,没有事实为基础B.是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的,经科学抽象,深刻反映自然规律的C.没有事实为基础,只是理想推理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B【解析】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经过科学抽象,能深刻反映自然规律。

【总结升华】理想实验只是不能通过实验实现,但只要是建立在可靠事实基础上,就能揭示自然规律。

举一反三【变式】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

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其中有一个是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

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答案】②③①④ B【解析】该实验是让一个静止的小球从一个斜面滚下,滚上另一个对接的斜面。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滚下时的高度,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论:逐步减小倾角,直至水平,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

所以理想实验设想的步骤顺序应该是:②③①④。

其中②是事实,③①④是推论。

类型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例2、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小球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小车表面光滑,因此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原来两球与小车有相同速度,当车突然停止时,因为惯性,两小球的速度不变,所以不会相碰.【总结升华】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都将保持原来的速度运动.这是物体具有惯性的原因.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物体在运动,那么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力是使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原因C.撤去作用力,运动的物体最终总要停下来 D.力只能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答案】B【解析】运动的物体不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可能物体具有速度,由于惯性,物体可以一直运动。

撤去力,物体有可能保持原来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

力不仅可以改变速度的大小还可以改变速度的方向。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类型三、惯性与质量例3、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才具有惯性B.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其惯性也不断变化C.惯性的大小和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大惯性大D.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答案】D【解析】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的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力情况无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选项D正确。

【总结升华】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没有关系。

举一反三【变式1】下列关于惯性及有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在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才有惯性B.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到外力作用后惯性就改变了C.参加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惯性D.向上抛出的球,受的重力向下,但还向上运动,也是由于惯性的缘故【答案】CD【解析】惯性是物体的根本属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所处的状态、运动情况、受力情况都无关,故A、B错误;C、D选项所述的现象都是惯性的缘故,故C、D正确。

【变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掷出的铅球速度不大,所以其惯性很小,可以用手去接B.用力打出乒乓球速度很大,因此其惯性很大,不能用手去接C.相同的两辆车,速度大的比速度小的难以停下,是因为速度大的车惯性大D.相同的两辆车,速度大的比速度小的难以停下,是因为速度大的车状态变化大【答案】D【解析】因为惯性的大小仅由质量来决定,铅球质量很大,其惯性大,尽管速度不大,但是运动状态很难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