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复习课教案设计
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5篇】

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5篇】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比较,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2.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通过比较,归纳实验室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型:新授课(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课)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我们前面探究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今天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请同学们把昨天发的探究方案拿出来。
同学交流“探究方案”上的参考信息。
1.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探究方案”中各组实验操作时具体的装置:(可用自荐仪器,也可选用桌上给定的某些仪器。
注:学生事先不知道桌上给定有哪些具体仪器。
)每组桌上均有的仪器:玻璃导管、橡皮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每组桌上提供的不同仪器分别为:第一组:烧杯、过滤漏斗第二组:烧杯、破试管、铜丝、单孔橡皮塞第三组:U型管、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橡皮塞第四组:平底烧瓶、单孔橡皮塞第五组:锥形瓶、双孔橡皮塞、分液漏斗第六组:试管,单口橡皮赛、铁架台(带铁夹)第七组:锥形瓶、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第八组:锥形瓶.单孔橡皮塞、注射器第九组:带支管的烧瓶、橡皮塞第十组:锥形瓶、单孔橡皮塞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践操作──制备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4.验证气体是二氧化碳。
同学交流展示本组实验装置,讨论实验成败原因,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同学与小组评价自己所设计和开展实验的情况,与同学合作进一步完善所设计的试验。
写出实验探究报告。
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和实践”报告宜昌市九中班组组长组内成员探究时间一、探究时参考信息1.碳酸钠(Na2CO3)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等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等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初中化学综合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综合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初中化学知识,巩固基础概念;2.提高学生化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 目标:复习物质的分类原理和方法;2. 方法: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做分类练习;3.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物质分类问题,完成分类表格。
第二节:化学变化1. 目标: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方法:进行化学反应实验,展示反应过程;3. 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反应规律,进行探究讨论。
第三节:化学方程式1. 目标: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规则;2. 方法:讲解方程式的基本元素,示范写方程式;3. 活动:学生自主练习写化学方程式,检查订正。
第四节:元素周期表1. 目标:复习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2. 方法: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分类规则和特点;3. 活动:学生分组研究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性质。
第五节:化学实验1. 目标: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2. 方法: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3. 活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三、教学手段和资源:1.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实验操作;2. 学习资源:教科书、幻灯片、实验器材;3. 活动组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展示交流。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评价:观察学生学习态度和参与度;2. 学生评价:自主完成练习题和实验报告;3. 教学反思: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化学练习题;2. 设计并完成一项简单化学实验;3. 阅读相关化学知识,准备参加小测验。
六、教学反馈:1. 老师及时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2. 学生及时反馈课堂学习情况和问题;3. 教师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中考化学复习教案

中考化学复习教案任时光飞逝,我们辛苦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想一学期的化学教学工作,我们感叹很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体会教训的总结。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中考化学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考化学复习教案11、内容和进度:完成2 -1 脂肪烃一节的教学第1课时:烷烃第2课时:烯烃第3课时:炔烃、脂肪烃的来源及其运用第4课时:习题讲授2、重点和难点突破教学重点:1、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附导学案: 2-1 脂肪烃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烷烃、烯烃代表物的结构和性质等知识2、了解乙炔和炔烃的结构、性质和制备等知识3、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概念、存在条件和脂肪烃的来源二、预习内容(一)、烷烃和烯烃1、分子里碳原子跟碳原子都以结合成,碳原子剩余的跟氢原子结合的烃叫烷烃。
烷烃的通式为,烷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 (2)2、烷烃和烯烃(1)烯烃是分子中含有的链烃的总称,分子组成的通式为cnh2n,最简式为。
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 (2) (3)(3)顺反异构的概念(二)乙炔1、乙炔的分子式,最简式,结构简式2、电石遇水产生乙炔的化学方程式为3、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随浓郁的黑烟,这是由于乙炔4、乙炔与溴水产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炔烃典型的化学性质有(1) (2) (3)(三)脂肪烃的来源根据课本p35页【学与问】,浏览课本p34~35,完成下表:石油工艺的比较:工艺原理所得主要产品或目的分馏常压分馏利用各组分的_______不同石油气,_______, ,[来源:学,科,网z,_,_,k][来_______, ( ,, )[来源:学科网z__k]减压分馏利用在减压时,____ _着落,从而到达分离_______目的催化裂化将重油(石蜡)在催化剂作用下,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将________断裂________. 提高汽油的产量裂解又称______裂化,使短链烃进一步断裂生成_________催化重整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制取芳香烃三、提出疑问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问点疑问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知道烷烃、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3、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特点结构、烯烃的顺反异构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4、让学生在复习、质疑、探究的学习进程中增长技能,学习重难点:1、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烷烃的取代反应2、烯烃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3、实验室制乙炔的反应原理及反应特点二、学习进程探究一:烷烃、烯烃的熔、沸点浏览p28摸索和交换摸索; 烷烃的沸点与其分子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之间的关系(a)随着分子里含碳原子数的增加,熔点、沸点逐渐,相对密度逐渐 ;(b)分子里碳原子数等于或小于的烃,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他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c)烷烃的相对密度水的密度。
初中化学主题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主题复习教案
一、复习重点:化学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
二、基础知识梳理
1. 化学元素是指具有独特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基本物质,如氢、氧、铁等。
2.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按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H2O)、氧化铁(Fe2O3)等。
3.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三、重点难点梳理
1. 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元素。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反应物→生成物。
3. 化学平衡的概念: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
四、学习方法指导
1. 多做练习题,加强对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的理解和掌握。
2. 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平衡的应用。
3. 定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复习,掌握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五、复习方法
1. 理清知识框架,掌握基本概念和定义。
2. 整理重点难点知识,多加练习加深理解。
3. 参考教材和习题册,结合真实案例加深学习。
六、复习内容
1. 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分类。
2. 化合物的形成和种类。
3.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表达方式。
七、复习时长:1周
八、复习资料:教科书、习题册、学习笔记
九、师生互动
1.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和指导。
2. 老师提供学习资源和资料,学生主动钻研和学习。
十、学习目标: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加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
复习课化学初中教案

复习课化学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化学计算、实验技能等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练习巩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变化等。
2. 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结构、分子动理论等。
3. 化学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化学方程式计算等。
4. 实验技能:实验操作、仪器使用、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等。
三、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课本,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2. 合作交流: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复习心得,解答彼此疑问。
3. 练习巩固: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解答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复习中取得进步。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
2. 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复习效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复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化学教材。
2. 课件:复习课件。
3. 练习题:精选的化学复习练习题。
4. 实验器材:进行化学实验所需的器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复习内容,了解所学知识。
2. 课堂纪律:保持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3. 课后巩固: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家校合作: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化学用语复习教学设计

5.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定势,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局限,培养其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化学用语的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式的命名和改写等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此方面容易出现错误,需要教师着重讲解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化学用语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十五章的课后习题,重点关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2.从生活中选择一个化学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阐述化学用语在该现象中的应用。
3.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化学实验操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家庭化学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并分析实验原理。
1.学生在化学知识掌握程度上的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分层教学策略,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学生在化学用语的理解和运用上,往往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误区,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提高其准确运用化学用语的能力。
3.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尚不熟练,教师应加强实验指导,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操作技能。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以下知识点:
1.化学用语的基本知识,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4.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和操作技巧。
同时,教师强调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积极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化学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化学用语,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3.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共同讨论和探究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2.设计小组合作实验,如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和交流。
5.作业小结: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自我调整和提高,同时提醒学生积极参与复习和预习,为下一节课做好充分准备。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与过程的有机结合,注重了学生的兴趣培养、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知识整理和课后巩固,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发现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他们相互鼓励和反馈,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
3.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巩固等环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热情,使他们感受到化学的乐趣和实际意义。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尊重和好奇心,使他们意识到科学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
4.能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初中化学复习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复习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化学基础知识,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2.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环节并加以强化;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化学基本概念复习;
2.常见元素周期表元素复习;
3.化学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复习;
4.化学量的计算;
5.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三、教学步骤:
1.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并进行一些基本题目讲解。
2.复习常见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性质及性质规律,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规律。
3.复习化学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掌握各种化学反应类型及如何正确写化学方程式。
4.复习化学量的计算,包括摩尔、质量、体积等的相互转换,让学生掌握化学计算方法。
5.复习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包括实验操作方法、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等,让学生了解实验基本知识。
6.进行化学复习专题的综合测试,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手段:
1.课堂教学;
2.小组讨论;
3.化学实验。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2.通过综合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3.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测试结果给予评价及建议。
六、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复习课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复习课教案设计
课
型复习课
题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
时 1
单
位
汝南县金铺
镇中学
张化美
时
间
201
4 04
15
教学目标1、了解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及特性、酸的通性
2、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及碱的通性
3、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4、了解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酸碱度跟PH之间的关系。
教
法
通过自主学习、实验
探究、合作交流、学
生感知、教师讲解、
学生交流认识酸和碱
的性质用途。
学
法
自主学习、合作
交流。
采用归纳
法,把相似的知
识点进行归纳
总结。
注意联系
实际,对不同的
酸和碱的特性
进行类比。
教
具
多媒体课件学
具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
计
个案
设计
一、展示学习
目标(1分
钟)
二、学习指导
三、自研共探出示学习目标,体会学习重点难点
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检测题阅读本单元教材内容,重点内容要用笔勾画,注意硫酸、盐
酸的物理特性,酸的通性,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特性、碱的通性,pH(10分钟
完成自学检测题)
请大家参照学习指导开始自学。
本单元知识要点:
一、酸碱指示剂
遇到酸或碱的溶液,本身可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
常
用的指示剂有:_、_等,它们在酸碱中的变色情况如下表:
溶
液
指示剂
酸溶液碱溶液中性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___
无色酚酞溶液___
注意点:和酸碱指示剂反应,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溶液、碱溶液,因此不
能说成石蕊溶液使酸溶液、碱溶液变色,或酚酞溶液使碱溶液变色。
二、酸
1.你能总结出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及酸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吗?
教师出示学
习目标,学生
领会学习意
图
学生先熟悉
课本,了解本
单元主要内
容,然后自己
归纳本节知
识要点,小组
交流。
教师在学生
归纳的基础
上,对本单元
知识做重点
提示和总结。
对学生在知
识上的质疑
给予指导。
四、学情展示
五、归纳总结2.你还记得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吗?
三、碱
1.你能总结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及碱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吗?
2.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1.___和____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2.应用:
四、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及测定方法
1.溶液酸碱度常用______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___________之间:
pH___7的溶液显酸性,pH______,酸性越强;
pH___7的溶液显中性;
pH___7的溶液显碱性,pH______,碱性越强。
2.pH的测定方法:用______蘸取待测液滴到_______上,pH试纸显示的颜色后与
________比较,可得出溶液的pH(注意:用pH试纸测出的pH一般记为整数,为粗略读数)
小组分别展示以上三个问题。
1、你能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体验,让大家与你分享吗?
2、说出自己还有哪些疑惑?
六、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生石灰 B.熟石灰 C.碳酸钙 D.硝酸银溶液
2.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后,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甲酸)的物质,
使皮肤红肿疼痛,要消除肿痛,可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稀硫酸B.氢氧化钠溶液 C.稀氨水或肥皂水D.食用醋
3.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与稀硫酸反应,当把Y放入X的盐溶液时,
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Y﹥Z B.Z﹥X﹥Y C.Y﹥Z﹥X D.Z﹥Y﹥X
4.20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0克20%的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
A.蓝色 B.红色 C.无色 D.紫色()
5.下列反应,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生的是()
A.Fe和稀H2SO4 B.Cu(OH)2和稀HCl
C.稀H2SO4和NaOH溶液 D.Fe与CuSO4溶液
二、填空题
1.人的胃液里含有少量的盐酸,胃酸过多时常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其反应
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
类型为。
2.煮水的铝壶内壁上沉积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加入适
量的盐酸把它除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除水垢的原理
为、
,盐酸要“适量”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各小组长抽签确定展示内容,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快速集体讨论具体分工及做法。
比一比,看哪组展示的速度快,效果好!
3.鱼是人们非常喜爱并经常食用的食品。
剖鱼时若不小心弄破了鱼胆,胆汁沾
在鱼肉上,就会使鱼肉带有苦味而影响人的食欲.但汁中具有苦味的物质主
要是胆汁酸(一种酸),沾在鱼肉上的胆汁酸很难用水洗掉.
(1)根据上面的描述,请你写出胆汁酸的一种物理性质。
(2)除去沾在鱼肉上的胆汁酸,消除鱼肉的苦味,可用厨房中
...常用的一种物质的溶液浸泡,这种物质是。
若用HR表示胆汁酸的化学式,
则浸泡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4.将X溶液滴入Y溶液中,在滴加过程中,Y溶液的PH值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溶液 A B C D
X 盐酸氢氧化
钠
盐酸
氢氧化
钠
Y 水水氢氧化
钠
盐酸
(1)表格中符合这种变化情况的是(填写编号),
理由是。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Y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若不断滴入X溶液,石蕊颜色的变化
是。
三、简答题
1.在一只锥形瓶里,倒入量好的15mL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入1~2滴酚酞试液,
溶液呈
色。
用温度计测量此时溶液的温度,记作t1℃。
然后用逐滴滴入稀盐酸,同时不停地锥形瓶,直到溶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此时溶液的pH要比反应前,再用温度计测量此时的温度,记作
t2℃,发现t2t1。
在此过程中,溶液的pH 变化是。
另
取一支玻璃棒蘸取此无色溶液放入酒精灯火焰中灼烧,火焰转呈色。
最后滴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又转化为红色,说明过量。
学生自主完成后小组交流,得出正确答案。
五、课堂小结
2、从物质的组成或构成等方面分析,导致下列物质的性质相似或有差异的原
因:
(1)NaOH溶液和KOH溶液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和盐酸都是酸,但硫酸可以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盐酸却不能与氯化钡溶
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独立自
主完成该检
测题,然后教
师公布答案,
学生自主评
价。
教师根据反
馈信息,有重
点地对部分
题目做出点
评。
学生对本节
课的收获做交流,主要是知识、技能、情感上的得失,教师适当做出评价。
板书设计课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