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课后练习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第36篇 《登高》 (解析版)

第36篇  《登高》   (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36篇《登高》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哀,()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霜(),潦倒新停浊酒杯。

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二)情境默写1.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两句是“(),()。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杜甫《登高》中“(),()。

”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4.杜甫《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5.杜甫《登高》中寄寓了作者飘零之感和伤逝之情的诗句是“(),()。

”6.杜甫《登高》中,“(),()。

”两句,表现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也蕴含着要与命运进行抗争的精神。

7.杜甫《登高》中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

”8.杜甫《登高》中,用“(),()。

”两句写自己难以排遣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表现出沉郁的风格。

9.杜甫《登高》一诗的主旨句(或: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7.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8.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9.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二、阅读闯关(一)课内阅读(2024·安徽安庆·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①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登高》课时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2《登高》课时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2《登高》课时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时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杜甫《登高》,完成下面小题。

1.对这首诗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诗人登高所见所闻,“风"“天”“渚"“沙”“猿啸"“鸟飞”勾画出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优美画面。

B.三、四句写诗人远眺所见,仰望萧萧而落的树叶,俯视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C.五、六句诗人把以上景物描写蕴涵的感情明朗化了,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思想感情。

D.七、八句写诗人饱尝艰难潦倒之苦,悲愁难以排遣,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2.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杜甫诗略登岳阳楼①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①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时所写。

②坼chè,分裂。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登高》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B.《登高》颈联诗人点明题旨。

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C.《登岳阳楼》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寄予着许多感慨。

D.《登岳阳楼》颈联叙述身世,凄凉落寞,意境由广而狭。

尾联笔力一转,以“戎马关山北”的博大胸襟,与颔联恢弘伟丽的自然气象相得益彰。

4.结合作者写作这两首诗时的境况,分析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的情感。

《登高》课后练习题

《登高》课后练习题

《登高》课后练习题《登高》课后练习题一、读《登高》,然后回答。

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

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写法。

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的风格。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二、检测练习(一)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7即从巴峡穿乌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8.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1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二)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用法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王伦》)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3、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5、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登高》杜甫赏析习题及答案

《登高》杜甫赏析习题及答案

《登高》杜甫赏析习题及答案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描写作者内心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的诗歌作品。

以下是一些题目及答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题目一:《登高》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登高》的主题是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及对追
求真理的渴望。

题目二:《登高》中的意象是什么?
答案:《登高》中的意象主要是自然界的景物,如山、云、星等,用以表达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题目三:《登高》中的象征手法是什么?
答案:《登高》中使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如将山比喻为人生的
道路,将云和星比喻为追求真理的目标。

题目四:《登高》中的情感表达是怎样的?
答案:《登高》中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迷茫和对人生及社
会的无奈的情感。

题目五:《登高》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答案:《登高》分为五个五言绝句,每个绝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不同思考。

题目六:《登高》的主要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案:《登高》中主要使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用以增强诗意和表达深层含义。

希望以上习题及答案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登高》。

登高习题(含答案)

登高习题(含答案)

登高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两句运用反衬、夸张的表现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两联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方法。

下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相互呼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可见构思的精巧。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此句是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说明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两句是直接抒情句,作者借千里的烟波浩渺的暮霭来表现自己的愁苦,一为自己前途茫然而愁,更为离开了爱人而愁。

)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下列加横线的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来)画图省识春风面(省:省略)B.凡六百一十六言(言:话)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C.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坐下)使快弹数曲(快:快速)D.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极)3.杜甫的《登高》一诗,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请选出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A.首句“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4.选出对上一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起首“风急”二字就以猎猎秋风把读者带入苍凉肃杀的秋景当中,紧接着又以五种典型的深秋景物渲染出一幅秋肃临天下的生动画卷,融合着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惨淡的画面、悲凉的气氛映照出诗人心中的凄凉——“猿啸哀”“鸟飞回”简直就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登高》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登高》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

(共12分)登高杜甫风急天商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猝,潦倒新停浊酒杯。

12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和颔联共写了八个意象,抓住深秋景物特征,营造阔大明净的意境。

B.颈联点明诗旨,诗人在"悲秋”中慨叹羁旅漂泊、暮齿衰疾,自怨自艾。

C.尾联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更因病断洒,悲愁难遣。

D.本诗前四句景,后四句情,八句皆对,一气贯穿,只觉悲凉,不嫌呆板。

B “自怨自艾”错.13.本诗尾联中说“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洒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两处运用的共同意象是什么?简要说明这两处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

(5分)答案要点•①共同意象:白发(1分)・②抒情方式不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洒杯”直抒胸臆(1分),表达了年老漂泊、潦倒多病的愁苦之情(1分);“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间接抒情(1分),借用古代的人和事(或:通过自嘲早生华发),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感慨(1分)。

学生例:13. (5分)三者都写到了”白发”这一意象,但《登高》中的白发直接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疾病缠身,孤古无依的悲愁: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间接抒发了诗人想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但可惜壮志又难酬。

13.(5分)共同意象是花白的头发:“繁霜鬓”“华发”。

<登高》中此句直接抒情,描写自己因忧国伤时,贫病交加而感到痛苦,悲伤,表现诗人一心为国的情感;《念奴娇》中此句间接抒情,说自己来到三国旧地,都要觉得自己人生短暂,已添白发,即事咏怀,表达了诗人因无法报国,壮志难酬却已衰老,人生短暂的感慨14.本诗是杜甫客居夔州时登高所作,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就本诗写一则短评,150字左右。

(5分)学生例:《登高》以哀景写哀情,触情于景,情景交融。

登高 杜甫练习题附答案知识交流

登高 杜甫练习题附答案知识交流

登高杜甫练习题附答案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病,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 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 “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

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

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3、诗歌的前四句描画出一幅深秋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后四句触景抒怀,渗透出诗人____________的心境。

4、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 ______ 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 _____ 描写,整句属于 _________ 的写法。

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 _______ 写法。

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 __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 ____________ 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 ________ ,感情更加 ___________ 。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 ___ 的风格。

5、首联写了哪些景?景的特点如何,给人怎样的感受?其作用是什么?6、这首诗的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请作分析。

(完整版)登高杜甫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登高杜甫练习题附答案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病,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 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 “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

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

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3、诗歌的前四句描画出一幅深秋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后四句触景抒怀,渗透出诗人____________的心境。

4、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 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 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 的写法。

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 写法。

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 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 ,感情更加___________ 。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 ___ 的风格。

5、首联写了哪些景?景的特点如何,给人怎样的感受?其作用是什么?6、这首诗的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请作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课后练习答案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凋.伤(diāo)渚.清(zhǔ)霜鬓.(bìn)
B.暮砧.(zhān) 千载.(zài) 峥嵘.(róng)
C.猿啸.(xiào) 憔.悴(qiáo) 朔.漠(sù)
D.省识(shěnɡ) 潦.倒(liáo) 浊.酒(zhuó)
项,“砧”应读“zhēn”,“载”应读“zǎi”;C项,“朔”应读“shuò”;D项,“省”应读“xǐnɡ”。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
...(鸟儿飞回巢)
B.无边落木萧萧
..下(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C.万里悲秋常作客
...(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D.百年多病独登台(年暮垂老)
项,“鸟飞回”是指鸟儿盘旋着飞翔。

3.对《登高》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

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

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

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无边落木和滚滚长江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

诗人登高望远,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尾联交代了自己的近况,也是对自己一生穷困潦倒的本源的总结。

其中,“艰难”既指国家动乱的时世艰难,又指诗人自身处境的艰难。

项,“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之说不正确。

4.阅读《登高》一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①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②描写,整句属于③的写法。

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④的写法。

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⑤的声态,“滚滚”写出了⑥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⑦,感情更加。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⑨的风格。

,需要在对诗歌整体阅读感知的基础上完成。

同时,作答时应根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找准赏析的角度。

②动态③动静结合④寓情于景
⑤秋风扫落叶⑥大江东去的雄迈⑦雄浑开阔⑧慷慨低沉、苍凉悲痛⑨沉郁顿挫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5~6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
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结
合“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一联分析即可;第二问结合“意匠惨淡经营中”分析即可。

: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
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

,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铺垫”一词,提示了答案信息
应在本诗的前半部分,再找与曹霸、马相关的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时要分析出画此马的
困难之处。

: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

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

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8题。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

②鹖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笔触细腻含蓄,使读者惊叹于诗人忧思之深及观察力的敏锐。

请分析它的内涵。

①背景资料理解,二是抓重点词语理解。

作者已年老眼睛昏花,首句中的“强饮”说明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

第二句刻画诗人孤寂的形象。

“鹖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

穷困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
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

“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给
读者的感觉十分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空灵,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

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正如同隔雾看花,
真相难明。

,老眼昏花,看岸边花草如隔一层薄雾;②这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
也因时局动荡不定,变乱无常,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

“结有远神”。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愁”的原因。

“愁看直北是长安”来看。

这首诗表现作者暮年漂泊江湖,而依然深切
关注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所以愁的根本原因也就比较清楚。

再加上“强饮”之体状,“鹖冠”之身份,都透露着诗人愁的原因。

,从“强饮”“老年”可以看出;②没有机会报效朝廷的痛苦,从“戴鹖冠”可以看出;
③对时局多难的忧伤,从末句可以看出。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11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9.首联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诗人的境况、情怀。

这一联展示了诗人怎样的境况和情怀?
,准确理解“细草”“危樯”两个形象寓意,尤其要理解“独”字在诗句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的境况和情怀。

,官应老病休”包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齐家、治国、平天下”,功名的获得靠的是建功立业,而非靠写文章,杜甫的仕途生涯实在是惨淡。

应扣住“岂”和“应”理解诗人的情感。

,应该建立功业来扬名,而诗人偏偏因诗文而出名;做官应做到老病退休,但因时局动荡,自己很早就被弃置不用。

诗中包含着生不逢时、时运不济的愤慨。

?天地一沙鸥”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沙鸥”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此处是诗人自喻。

?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诗人这里以“沙鸥”自况,表现了诗人漂泊无依的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