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学》教学大纲-2014版-
《物理治疗学》理论教学大纲

《物理治疗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专业使用)Ⅰ前言本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康复治疗学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
本书系统介绍了物理治疗的种类及各种技术的作用原理、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技术、注意事项等专业知识,本书坚持“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三特定”(特定对象、特定限制、特定要求)的原则,结合全国高等学校康复治疗专业教学的特点,并与康复治疗师的考试大纲及职业资格考试相衔接,精心组织编写,使之更适合于运动康复、康复治疗专业教学,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临床常用的运动疗法、神经发育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技术,为在毕业后从事康复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另外见习时间长达18学时,能将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将在校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更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本书共分三十一章,第一章为概论,它概括阐述了物理治疗学的定义、范畴、治疗作用、发展史及展望,详细介绍了学习内容及常见检查及治疗方法。
其余章节为各论,分别介绍不同的物理治疗方法(概述、定义、适应症、禁忌症、每种治疗注意事项),除配备了与本书内容相匹配的光盘和习题集外,增加了实践指导,有利于学生扩大学习范围和复习参考之用。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见习18学时;理论与见习学时之比3:1。
四教材:《物理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燕铁斌,第2版,2013年。
物理治疗学授课计划

※
4
讲授
4
8
1、掌握牵引的定义、分类,牵引的治疗作用2、熟悉颈椎牵引、腰椎牵引的方法、临床应用;四肢关节功能牵引。
牵引的定义、分类,牵引的治疗作用。颈椎牵引、腰椎牵引的方法、临床应用;四肢关节功能牵引。
PNF的概念、治疗原则;PNF治疗技术。肢体基本运动模式与手法操作。PNF的临床应用。PNF的神经生理学原理。
※
4
示教
演示
操作
15
16
30
31、32
1、掌握低频、中频、高频电疗法的概述及临床应用。2、熟悉低频、中频、高频电疗法的治疗技术。
低频、中频、高频电疗法的概述及临床应用。低频、中频、高频电疗法的治疗技术。
1、形态
概述(关节活动基础,影响因素等)。上肢关节活动技术;下肢关节活动技术;躯干活动技术;持续被动运动。
※
4
讲授
3
4
6
7
1、掌握体位转移的定义、分类、基本原则、方法的选择。2、熟悉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四肢瘫、截瘫、脑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被动转移技术。
体位转移的定义、分类、基本原则、方法的选择。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四肢瘫、截瘫、脑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被动转移技术。
※
4
示教
演示
操作
12
23
1、掌握Bobath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方法;临床应用。2、熟悉Bobath技术的基本理论(对脑瘫、脑卒中的认识)。
Bobath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方法;临床应用。Bobath技术的基本理论(对脑瘫、脑卒中的认识)。
物理治疗学教学课件物理治疗常用技术与应用

热疗法与冷疗法
热疗法
通过热敷、蜡疗等方式将热量传递至 人体局部或全身,促进血液循环、缓 解疼痛。
冷疗法
利用冰袋、冷毛巾等物品进行局部冷 敷,具有镇痛、止血、减轻水肿等作 用。
03
物理治疗技术在运动损伤中的应 用
运动损伤概述与分类
运动损伤定义
指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包括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02
常用物理治疗技术
运动疗法
关节活动度训练
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者关节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关
节挛缩。
肌力训练
利用器械、自重等负荷进行力 量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
平衡与协调训练
通过平衡垫、平衡板等设备进 行平衡和协调训练,提高患者 平衡能力。
有氧运动
如步行、跑步、游泳等,提高 患者心肺功能和整体健康水平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牵拉和过度刺激,注意保护关节,防止跌倒和损 伤。
帕金森病患者的物理治疗
评定内容
肌张力、震颤情况、运动迟缓程度、姿势异常程度等。
治疗技术
放松训练、关节活动度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刺激和过度疲劳,注意保护关节,防止跌倒和损伤。
脊髓损伤患者的物理治疗
评定内容
定义
物理治疗学是研究物理因子对人体作 用及其应用方法的一门科学,是医学 领域中的重要分支。
发展历程
物理治疗学经历了从经验到科学、从 单一到综合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 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多种治疗技术。
物理治疗学的应用领域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
如骨折、关节炎、肌肉损伤等 。
呼吸系统疾病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 。
制定治疗方案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大纲(2)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码:NURS222010T适用专业:护理专业(康复方向)学时:64学时学分: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物理治疗是康复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和运动治疗技术。
物理因子治疗是应用天然或人工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和康复的方法。
物理因子治疗不仅具有消炎镇痛、镇静安眠、兴奋神经和肌肉、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自主神经及内脏功能、松解粘连及软化瘢痕等作用,还可以通过功能性刺激以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因此,物理治疗在康复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范围。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系统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重点掌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范畴的各项工作,能够独立从事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各项工作;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为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及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打下基础。
三、实践环节实验项目一直流电离子导入法(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离子电泳法)的基本原理。
2.熟悉:直流电对人体的生理作用。
离子电泳法的基本生理效应及其临床治疗效果。
离子电泳法常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及适应证。
离子电泳法应用的原则及方法。
离子电泳法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及安全基准。
3.掌握:离子电泳法的临床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实验内容1.了解:眼杯电离子导入法、外耳道电离子导入法、鼻腔电离子导入法。
2.熟悉:指杯电离子电浴法、脊柱区直流电疗法、额枕部直流电疗法。
3.掌握:一般体表直流电离子导入法(对置法、并置法)、眼枕部直流电疗法、直流电水浴法。
(三)注意事项1.分组情况:2 人一组;1 人角色为患者,1 人为治疗师;练习完毕后互换;2.教师要注意观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3.对个别不能完成操作的学生给予指导;4.对较普遍的问题进行总结。
实验项目二低频脉冲电疗法(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熟悉:低频脉冲电疗各参数的特征。
物理治疗学教学大纲

人体系《实用物理治疗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实用物理治疗学二、教学对象:本科三、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四、学时学分:72学时/4学分五、课程目标与任务:培养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认识人体运动过程中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使学生充分了解利用物理治疗解决疾病的方法。
通过实习操作学会基本操作技能。
在重视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突出学习与实际的联系,为今后教学、科研、训练工作打下基础。
六、教学内容要求与时数(一)理论部分第一章物理治疗学概论掌握物理治疗学的定义,了解物理治疗学的分类及物理治疗学的作用机制,熟悉物理治疗学的临床应用,了解物理治疗学与康复医学的关系。
第二章直流电疗法和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熟悉直流电疗法的有关理化基础知识,掌握直流电对人体的生理作用,熟悉直流电疗法的操作技术。
熟悉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的原理及离子进入人体后的去向,掌握离子导入疗法离子导入的深度及数量,掌握离子导入疗法的优缺点,熟悉离子导入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了解直流电及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第三章低频电疗法熟悉低频电疗法的基本知识,掌握低频电疗法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各种低频电疗的治疗特点(感应电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疗法、间动电疗法、TENS疗法、电睡眠疗法、直角脉冲脊髓通电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掌握低频电疗法的生理作用。
熟悉低频电疗法的治疗技术和方法,熟悉低频电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第四章中频电疗法熟悉中频电疗法的基本知识,掌握低中频电疗法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各种中频电疗的治疗特点(干扰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掌握中频电疗的生理作用。
熟悉电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了解低、中频电流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
第五章高频电疗法熟悉高频电疗法的基本知识,熟悉高频电疗法的分类,掌握高频电对人体作用的特点。
掌握共鸣火花疗法的生物物理学特征及生理治疗作用。
熟悉短波疗法的生物物理学特征,熟悉短波电流的生理和治疗作用以及治疗技术和方法。
掌握超短波的生物物理学特征,掌握超短波生理及治疗作用,熟悉其治疗技术,熟悉短波和超短波的注意事项以及禁忌症和适应症。
物理治疗学教学课件

添加 标题
心脏:泵血器官,推动血液循环
添加 标题
血液: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 废物的载体
物理治疗学基本技术
04
物理因子疗法
物理因子疗法的定义和原理 物理因子疗法的分类和应用 物理因子疗法的疗效和适应症 物理因子疗法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物理因子疗法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的定义和目的 运动疗法的分类和特点 运动疗法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运动疗法的效果和评价
感觉系统的分类: 外周感觉系统和 中枢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的生理 机制:神经传导、
神经递质、神经 回路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体循环系统概述
添加 标题
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 血液
添加 标题
血管:血液流动的管道,分为动脉、 静脉和毛细血管
添加 标题
血液循环过程:心脏泵血,血液通 过血管到达全身各器官和组织,再 返回心脏
的学科。
作用:物理治疗学通 过物理手段,如运动 疗法、手法治疗、物
2 理因子治疗等,帮助
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减轻疼痛,提高生活 质量。
物理治疗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古希腊时期,希 波克拉底提出“自然疗
法”
发展:19世纪,欧洲开 始出现物理治疗专业
成熟:20世纪初,美国 开始设立物理治疗专业
普及:20世纪中叶, 物理治疗学在全球 范围内得到广泛应 用
物理治疗学教学课件
汇报人:XX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03.
04.
05.
06.
物理治疗学 物理治疗学 物理治疗学 常见疾病的 物理治疗学
概述
基础知识 基本技术 物理治疗 实践操作
《物理治疗学》教学大纲(理论、实训)

《物理治疗学》教学大纲Ⅰ、课程概况Ⅱ、课程简介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物理治疗学》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三大治疗技术之一,作为一门康复专业课程,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阐明物理治疗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物理治疗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物理治疗的基本概念和各种功能障碍的物理治疗方法和操作技术,为后续学习临床康复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通过物理治疗学的教学使学生对现代物理治疗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辨证的和科学的应用物理治疗思方法,拓展临床功能障碍相应物理治疗方法选择、分析的能力。
本课程通过基础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物理治疗基础理论、各类物理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操作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组织与方法:教学方法方面要重视物理治疗学与其它各科的内在联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循序渐进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融入典型的临床病例教学,采用幻灯片、录相、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
理论教学:讲授式教学法LBL、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启发式教学法、自导式教学法、比较归纳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
实验教学:采用示范教学法、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案例导向型教学法CBL、模拟教学法。
3.教学保障:多媒体、模拟教学设备、各种PT康复实验设备。
4.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学网站①选用教材:《物理治疗学》,燕铁斌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②参考书目:《物理治疗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姜贵云、燕铁斌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物理治疗学实训指导》,潘翠环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教学指南》,励建安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物理治疗学实训教程》,何成奇,高强主编,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年;③教学网站:,等等。
物理治疗学教案

1、肌肉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
2、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和分类。
3、肌力训练的基本原理及肌力训练基本方法的临床应用。
4、增强上肢肌群肌力、下肢肌群肌力、躯干肌群肌力的训练技术。
5、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理论体系及其原理。
6、核心稳定性训练的临床应用及其操作方法。
六、作业布置
1、简述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
二、教学重点
掌握增强肌力的训练技术。
三、教学难点
掌握肌力训练的基本原理及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方法
重点突出教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突出重点的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应用资料查询、小组讨论、专题设计等方式,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交往,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七、参考资料
1.乔志恒等编:《理疗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年
2.金荣疆、张宏主编:《物理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3.燕铁斌主编《物理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4.运动康复技术编写组《运动康复技术》,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7年
八、教学反思
第四章教案
章节名称
二、教学重点
掌握上肢,下肢,脊柱的肌肉牵伸技术。
三、教学难点
肌肉牵伸程序的掌握及各肌群牵伸要点。
四、教学方法
重点突出教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突出重点的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应用资料查询、小组讨论、专题设计等方式,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交往,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五、教学内容
1、肌肉牵伸技术的定义及其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数:80 其中:实践学时: 26
学分数: 5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物理治疗技术以教给学生物理治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物理治疗学是康复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治疗技术的基本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物理治疗的基本理论;各论主要讲述常见物理因子和运动疗法(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关节松动术、神经发育促进技术等)的主要治疗技术。
讲授内容主要以康复专业常用的物理治疗技术为主;并介绍国内外物理治疗学新成果、新技术及临床应用。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同学掌握物理治疗基础理论、各类物理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操作方法、以及治疗安全、适应症和禁忌症。
3.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包括关节活动技术、体位转移技术、肌肉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牵引疗法、平衡与协调训练、步行功能训练、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包括Bobath技术、Brunnstrom方法、Rood技术、PNF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强制使用运动疗法、心肺功能训练、声光电磁等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方法的基本理论、操作方法、临床应用等内容。
重点和难点关节活动技术、体位转移技术、肌肉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及神经发育促进技术。
4.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物理治疗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与实践。
课堂讲授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实践包括临床见习、实验室的操作实践以及课堂讨论等;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
5.学时分配
6.课程与其它课的联系
与康复等相关学科联系较紧密。
7.考核方式
考试
8.教学参考书
《物理治疗学》、《现代实用康复治疗学》
编制人:日期:2014.9.5
审定人: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