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教师版

1-1-2-3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教师版
1-1-2-3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教师版

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综合

教学目标

分数是小学阶段的关键知识点,在小学的学习有分水岭一样的阶段性标志,许多难题也是从分数的学习开始遇到的。

分数与小数混合运算的技巧

在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到底是把分数化成小数,还是把小数化成分数,这不仅影响到运算分数混合运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4、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登高》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 是:,。 2、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3、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 是:,。 4、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 是:,。 5、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 是:,。 6、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7、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 是:,。 8、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 是:,。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琵琶行》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3个句子:,,。2.诗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并为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3.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4.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

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才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文中直接点出“我”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文中还运用环境描写来间接表明“我”内心异常苦闷的句子有 “,。,。 ?。,。? 。” 31《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 是:,。 32、《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侧面描写的句子是;第二次当“”结束弹奏后,诗人用“,”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作者又用“。?”作侧面描写。 3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两句,写那若断若续的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 《锦瑟》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 是:,。 2、《锦瑟》一诗的诗句“,”,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锦瑟》用典的四句 诗:,。,。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 是:,。 5、《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的诗句是:“,。 6、《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 句,。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 7、《锦》诗中“,只是当时已惘然”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劝学》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试论教师的综合素质

试论教师的综合素质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众所周知,教师的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教育与成长,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尤其是在当今各种新型文化的不断冲击下,重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意义更为深远。 所谓教师综合素质,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综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教师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传道之者必须闻道在先。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将自己的思想、道德、人格、情操、责任感及献身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中,影响着学生的品德、人格的发展。 2、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张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辩证统一。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教育的成功就在于培养学生会做人、会生存、会求知、会适应、会创造,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在现代化教学理论指导下的电化教学,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不仅可大大提高课堂

教学效果,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将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与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促使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利用电教过程开展个性化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而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4、教师应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文化修养。首先,教师必须精通所授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框架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资之深,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其二教师还必须具备强烈的求知欲,为自己注入新的营养,汲取新的力量,才能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教师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5、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新是实施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旨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勇于探索的积极性,执着的追求和百折不饶的精神;而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树立科学精神,不断吸收、理解运用创新教育的理论、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科学加工,并进行创造性劳动,使自己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灵活,流畅的思维,不断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 二、当前教师综合素质存在的不足 与现代教育向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相比,当前教师的综合素质存在什么问题呢?一言以蔽之,整体综合素质不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些年来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得不说是主要原因。 1、师德修养不够。在广大教师队伍中有一些人,没有事业心或是对工作采取放任马虎的态度。平时要求自己不严,自由散漫为所欲为,就教师应具有的师德而言,是不相称的。他们不但不像雕塑家那样精心做艺反而把学生给带坏了,并且还叫嚷工作太辛苦要报酬,利用职务之便向家长索礼;也有的教师视本职工作为副业,一心搞有偿家教、炒股票

(完整版)高中英语必修三教材分析_英语_教材分析_人教版

人教新课标模块3教材分析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由国家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高中英语课程应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通过高中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国际视野更加宽广,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进一步增强,为他们的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人教新课标这套教材每一个模块有五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要的话题开展听说读写的活动,共分九个部分。“热身”(warming up)---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看图讨论,情景听说,思考问题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已有的知识,使学生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该单元的中心话题。“读前”(Pre-reading)---设置问题启发学生预测课文的内容,展开简短的讨论,以便通过阅读验证自己的推测。“阅读”(Reading)---为各单元的主要阅读语篇,题材和体裁多种多样,承载该单元的话题重要信息,以及大部分词汇和主要的语法结构。“理解”(Comprehending)---用以检测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程度。“语言学习” (Learning about Language)---采用发现和探究的方法启发学生自己找出书中的重要语言项目,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这些语言的技能。“语言运用”(Using Language)---围绕中心话题的听说读写的综合性练习,包括了Listening and speaking & Reading and writing。“小结”(Summing Up)---要求学生自己小结从各单元中学到的内容,生词和习惯用语以及语法结构。“学习建议”(Learning Tip)---培养学习策略,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趣味阅读”(Reading for Fun)---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体现教材的选择性和拓展性。 以上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目标的解读。下面,我们将从教材的使用者的角度,结合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学生对教材的反应情况,主要针对模块教材整体,从模块和单元知识结构,模块和单元内容发生发展过程,模块和单元知识学习意义,模块和单元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四个方面浅略地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以期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更好地掌握、运用好英语课程标准。

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综合素质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础?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篇总结

综合素质 一,职业理念 教育观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促进了幼儿的发展,是值得学习的。 1,老师的行为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个方面全面发展,材料 2,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 3,要注意保护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善待幼儿的质疑,注意发展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儿童观 教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下的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这种保育行为值得我们去学习。 材料中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没有做到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1,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有巨大的潜能和探索意识,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幼儿;儿童发展具有幼稚性,快速性和全面性, 儿童自身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应该符合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 2,儿童是独特的人,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不仅单纯是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因此要关注幼儿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幼儿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4,儿童是权利的主体,意味着要把儿童看成与成人人格平等,独立的人 5,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幼儿最后,作为一位教师,要践行教师职业道德,坚持育人为本的儿童观,热爱幼儿,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观 1,教师应成为研究者,学习者,创造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改进现有教学 2,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儿童的生活经验有限,需要教师去引导,使探索继续下去。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教师是幼儿学习生活中的合作者;教师是幼儿的倾听者,观察者 全面的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 教师职业道德 老师的教育行为践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关爱学生,关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严慈并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教书育人,教师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实施素质教育,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3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上为儿童做一个好的榜样爱岗敬业 4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兢兢业业,甘为人梯,高度认真负责,奉献于教育事业 5终生学习,它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 6 团结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与同事和家长 注: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尊重幼儿;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要理解和宽容幼儿的错误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尊重和信任家长,与家长进行真诚的交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理解和尊重家长的意见和看法

比和比例专项训练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

一、填空题 1、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质数,一个内项是,另一个内项是( )。 2、甲数× 43=乙数×60%,甲:乙=( : )。 3、:3 2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4、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 它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 的( )倍。 5、在 1000 1的图纸上,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6平方厘米,它的实际面积是( )平方米。 6、甲数的 5 3是甲乙两数和的41,甲乙两数的比是( )。 7、一个比例式,两个外项的和是37,差是13,比值是65,这个比例式可以是( )。 8、一车水果重吨,按2:3:5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丙三个水果店,乙水果店分得这批水果的(  )。 9、星期天,小丽看一本书用了2小时15分,小红同样一本书用了小时,小丽和小红看书用的时间比是( )。 10、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外项都质数,它们的积是22,一个内项是这个积的101,这个比例式可以是( )。 11、两地相距8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400000的地图上,应画( )厘米。 12、一杯糖水,糖与水的比是1:4,喝去 21杯糖水后,又用水加满,这时杯中糖与水的比是( )。 13、已知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分别是3和 41,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是21,这个比例是( )。 14、甲数比乙数多3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0 80 40120 160千

15、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5,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2:3:4,甲数是( )。 16、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8 1,另一个外项是( )。 17、圆柱的高一定,圆柱的底面积与体积( )比例。 18、东风小学六年级人数是五年级人数的9 8,五年级与六年级人数的比是( )。 19、学校购到一批书,按2:3:5借给四、五、六三个年级。四年级借到这批书的( )%。 20、一个机器零件长2米,在设计图上这个零件长4厘米,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 )。 21、把3克盐放入12克水中,盐与盐水重量的最简整数比是( )。 22、把(5平方米):(50平方分米)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它们的比值是( )。 23、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24、昆明到西双版纳的实际距离是12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在这幅地图上量得泸西到丽江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泸西到丽江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25、若图上距离的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的80千米,则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26、六年级同学共同订阅《蜜蜂报》。报纸的总价和所订份数成( )比例。 27、写同样多的作业,李莉用12分钟,王祥用15分钟,李莉与王祥的最简单的速度比是( )。 28、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20千米,在比例尺是 30000001的地图上,这段距离应该画( )厘米。 29、在比例尺是 200 1的平面图上,量得本班教室的长是厘米,本班教室的实际长是( )米。 30、在六年级达标课上,六(2)班的达标人数与未达标人数的比是24:1,这个班学生的达标率是( )。 31、请你写出一个比例,使它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 )。 32、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是3:2,这个比有可能是( )。

教师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根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资源、机会]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忽略、只看重、不赞成、取消了、剥夺了]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意识] 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终身学习]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学生观 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既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是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针对性、循序渐进]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困惑、短板、未成熟、前途光明]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错误、]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教师观

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考核

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考核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1.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理解幼儿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奠基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能够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儿童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育人为本”的涵义,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发展潜力,维护每一个幼儿的人格与权利。 运用“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在保教实践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工作规程》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了解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熟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幼儿保护 熟悉幼儿权利保护的相关教育法规,保护幼儿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的精神。 分析评价保教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 熟悉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熟悉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幼儿、幼儿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六年级谭德优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十二册p84“比和比例” 一、教材分析《比和比例》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正反比例的应用及判断,以及比和比例的一些应用。比例尺及其应用,但本班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正反比例的应用及判断,以及比和比例的一些应用”这部分知识放在第二课时进行。毕业班的复习课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 二、学情分析: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知识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是整理复习课,所以课堂教学中就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归纳,通过开展讨论交流、分析比较等学习形式,感受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异同,体会数学知识在不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实践、思考教学目标等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技能。本节课学生对比和比例、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和求比值等知识点容易混淆,灵活运用知识能力欠缺。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加强对比和比例这节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形成知识框架,使之系统化。 2、在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中,复习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会正确的化简比和求比值,解比例。 、培养复习总结的好习惯,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关于比和比例的知识、你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二、新授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84,讨论交流,填写课本表格 1、合作交流,整理知识: 师: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a:b=a÷b= a/b (b不等于0) 联系区别 比值比的基本性质后项前项比号6 : 3=2 比 除法6 ÷3=2 6=2 分数32、回忆知识,小组活动,梳理知识。 要求:a、4人小组合作,共同回忆比和比例的知识;b、尽可能地有条理地分

必修三Module1-2知识点教师版

单元知识梳理 Module1 重点词汇及拓展 1.prep.横过;穿过2.vt.面向;面对 3.n.山脉4.n.象征;符号5.n.特点 6.adj.坐落(某处)的;位于(某处)的→n.情境7.adj.位于→ n.位置 8.n.建筑师→n.建筑学 9.n.文明→vt.使文明→adj.文明的;国家的10.adj.古代的→ adj.现代的 11.prep.在……对面→vt.反对 12.vt.签署→n.签名 13.n.协议;契约→n.分歧14.vt.统治;治理→n.政府 15.n.代表→vt.代表 重点短语 1.because 因为;由于2.be known 作为……而出名/闻名 3.ever 自从……一直4.the coast 离海岸不远(的海上) 5.have... common (with...) 与……有……共同点 6.in of 据……;依照…… 7.the other hand 另一方面;反过来说8.little little 一点点地;逐渐地9.belong 属于 经典句式 1.完全倒装句 Between France and Spain is another mountain range—the Pyrenees. 2.ever since自从……以来 Their work has influenced other writers ever since . 3.倍数+as...as The expanded European Union has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half a billion people,twice as big as the popu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Module2 重点词汇及拓展 1.______ n.收入2._______ vt.测定;测量;评估 3.____n.目标4._______ n.位置 5._____n.数字6.________ n.交换 7.______ n.饥饿→______ adj.饥饿的8.______ n.贫穷→____ adj.贫穷的9.___________ n.发展→______ v.发展→_________ adj.发展中的→________ adj.发达的10.______ vt.教育;培养;训练→_________n.教育 11._______ adj.拥挤的→_____ n.人群vt.围拢 12.________n.类似;相似→_______adj.相似的→_______ adv.相似地 13.__________ adj.不幸的;遗憾的→________ adj.幸运的→______ n.运气;财富 14._______ adj.受到污染的→_______ vt.污染→________ n.污染 15.____________ n.娱乐→_________ vt.使娱乐;款待 重点短语 1.up __达到;直到;到……为止2.____ progress 取得进步 3.__ the top of 在……顶端 4.__ the bottom of 在……底部 5.make _____努力 6.be connected ____与……有联系;与……有关 7.make comparisons __对……进行比较 8.be close __接近;靠近 9.increase...__ (以……幅度)增加 经典句式 1.完全倒装 From this agreement came the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while表示对比转折,意思是:然而 Norway is at the top of the list,while the US is at number 7 . 3.because引导表语从句 This is because living with a foreign family for one or two weeks means that you have to speak their language,and as a result you improve fast. 1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写作题范文5篇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从教育角度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范文】 知行合一贵于行之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这句话,无不诉说着这样一个道理——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千百年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总在为我们阐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重于实践。其实把听与见结合而论便是知,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怎能有所作为?古人常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没有博观或者博闻,想必无论是谁也是无处可取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行知”之名也正代表了他的“行动—知识—再行动”的教育思想。我们通过观察、通过听闻获得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究“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样的一种境界。齐白石学画虾时,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虾的动态;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常在马厩观马的结果;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寻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这些名人的事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知”在肚里,“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师传播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单有“知”是不行的,要紧的是“行”,是做。如果只有学知,有远见,但只空论,那不但不会美名远扬,反会被他人认为是“空水瓶”,没有真才实学。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也曾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是知之,而不行之,想必其所学所知会胎死腹中吧。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术的准确详尽,亲自到深山采取草药,向药农询问情况;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遍游名川大山,历经许多城市;巴尔扎克为了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品性和毅力,曾亲自到非洲猎狮;托尔斯泰为了刻画逼真 的战争场面,曾亲自前去战场观察。所有的事例一再证明:实践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验证所“闻”所“见”,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义上的“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等方式,使学生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便是做到。懒于动手实践,只会运用书本知识空发议论,那只会给人留下笑柄。昔有赵括纸上谈兵,最终败北;今有学生空谈理想,最终无所成就。 学习知识,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更应该用眼、耳、手、脑等多个感官参与学习,实现闻、见、做的统一,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练习题及答案

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家庭教育的优势不包括( )。 A.强烈的感染性 B.天然的连续性 C.超强的性 D.鲜明的针对性 2.社会要求与( )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A.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 B.教育机构 C.政府 D.父母 3.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说明的学前教育观念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 )。 A.尊重儿童 B.重视儿童积极情感体现 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 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4.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共有( )章六十三条。 A.八 B.七 C.六 D.九

5.苏联1989年制定的反对将童年仅仅看成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忽视童年期自身价值的观点。 A.托儿所一幼儿园统一教学大纲 B.学前教育构想 C.幼儿园规程 D.青少年法 6.定性分析主要分析的是( )。 A.“事物是什么” B.“事物有多少” C.“事物为什么” D.考察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7.教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 )和主干地位。 A.重要 B.首要 C.核心 D.完全 8.“你怎么这么懒?还不快去做作业!”属于( )。 A.沟通本意是“想了解学生的心理反应”却变成了“斥责” B.沟通本意是“指导”却变成了“命令” C.沟通本意是“提醒”却变成了“批评” D.沟通本意是“想了解学生的状态”却变成了“催促” 9.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符合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教书育人”规定和要求的是( )。 A.学习教育的新理念,主动改变育人模式

小升初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专题讲解.教师版1

第二讲比和比例 教学目标: 1、比例的基本性质 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 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 4、单位“1”变化的比例问题 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 知识点拨: 比例与百分数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理多组数量关系非常有用,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小升初考试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讲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有: 一、比和比例的性质 性质1:若a: b=c:d,则(a + c):(b + d)= a:b=c:d; 性质2:若a: b=c:d,则(a - c):(b - d)= a:b=c:d; 性质3:若a: b=c:d,则(a +x c):(b +x d)=a:b=c:d;(x为常数) 性质4:若a: b=c:d,则a×d = b×c;(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 正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正比; 反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反比. 二、主要比例转化实例 ①x a y b =? y b x a =; x y a b =; a b x y =; ②x a y b =? mx a my b =; x ma y mb =(其中0 m≠); ③x a y b =? x a x y a b = ++ ; x y a b x a -- =; x y a b x y a b ++ = -- ; ④x a y b =, y c z d =? x ac z bd =;:::: x y z ac bc bd =; ⑤x的c a 等于y的 d b ,则x是y的 ad bc ,y是x的 bc ad . 三、按比例分配与和差关系 ⑴按比例分配 例如:将x个物体按照:a b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两个人,那么实际上甲、乙两个人各自分配到的物体数量与x 的比分别为() :a a b +和() :b a b +,所以甲分配到 ax a b + 个,乙分配到 bx a b + 个. ⑵已知两组物体的数量比和数量差,求各个类别数量的问题 例如:两个类别A、B,元素的数量比为:a b(这里a b >),数量差为x,那么A的元素数量为 ax a b - ,B的 元素数量为 bx a b - ,所以解题的关键是求出() a b -与a或b的比值. 四、比例题目常用解题方式和思路 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正确理解、运用单位“l”。题中如果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数量关系简单化,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中有几种数量相比较时,要选择与各个已知条件关系密切、便于直接解答的数量为单位“1”。 2.若题中数量发生变化的,一般要选择不变量为单位“1”。 3.应用正、反比例性质解答应用题时要注意题中某一数量是否一定,然后再确定是成正比例,还是成 反比例。找出这些具体数量相对应的分率与其他具体数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就能找到更好、更巧的解法。 4.题中有明显的等量关系,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去解。 5.赋值解比例问题

综合素质~教师观

综合素质~教师观 一、新课标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1)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成长发展。 (2)教师要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要求老师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积极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这要求老师要以研究者身份去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各种问题,并总结经验。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这要求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二、教师劳动的特征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3.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4.教师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5·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重视沟通,提升交往与合作能力。(5)勇于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阶段理论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关注生存阶段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他们注重自己在学生、同事及学校领导心目中的地位,出于这种生存忧虑,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管理学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园.综合素质作文大全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园综合素质作文大全 作文分值在《综合素质》科目的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能够得到这50分中的35分以上,就决定此科目基本可以达到及格分数。从历年真题来看,文体要求十分鲜明,只许写记叙文或是议论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90%的学生选择了写议论文。 议论文高分必须注意哪些因素?审题立意和素材模块已经在秘籍1和秘籍2中说明了,秘籍3就是提供最简约的议论文结构。你只要把该填充的内容恰如其分地放到结构之中,就可以快速成文,即节约了宝贵的考试时间,也保证了作文的结构合理。 第一部分:点【引论】,开门见山,直入正题,点明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正、反、深、联【本论】,正面事例+反面事例 +辨证分析+联系现实 第三部分:总【结论】,收束全文,呼应开头 【范文】树立正确人才观,因材施教促发展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引导者,他们的行为对于培养学生成才至关重要。即使我们不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著名科学家,但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孩子们焕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所以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点】教师不仅是教学目的的贯彻者、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且还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学习环境的创造者。能否把学生培养成才,关键因素是教师。著名科学家法

拉第出身贫寒、自学成材,原是一名书籍装订工。是戴维的大力推荐,才让他有机会进入皇家学院实验室;是戴维引导他进入欧洲的科学界,才让他有了成为优秀物理学家的可能。正是戴维对于法拉第的发现和培养,成就了科学史上一颗伟大的新星。【正】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试图通过讽刺、挖苦甚至体罚的方式,让学生立刻就改掉缺点,顽石马上变美玉。对于成年人来说,讽刺和处罚有时候的确会起到令人觉醒、催人上进的作用。但这种方法,不能用来督促心智并不成熟的孩子。讽刺挖苦可能给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让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理。也有一些教师过早地判定部分学生不能成才,放弃了对他们的耐心培养,任由这些学生向厌学的方向渐行渐远。【反】 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而不是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学术精英。正如清朝顾嗣协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无多苛求。”一个班的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如果我们能发现、发挥或发展一个学生的长处,那他就可能扬长避短、成为有用的人;如果我们过分挑剔、指责或攻击他的短处,那他就可能自暴自弃、成为一无是处的人。【深】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标准全面、人人成才、特色成才的理念,化泥土成砖瓦、锻矿石成钢材、变树木成栋梁,皆为有用之材。我们要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教师需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和比例练习题

比和比例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的后项不能为0。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3、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0除外),商不变。 4、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比值不变。 5、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6、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7、比的化简:用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 8、比例:①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4=9:12)。 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在3:4=9:12中,其中3与12叫做比例的外项,4与9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的四个数均不能为0。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10、比、比例、比例尺、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 一.填空

1、0.6=3:()=()÷15=()成=()% 2、11 2 : 0.75的比值是(),把它化为最简的整数比是() 3、比例4:9=20:45写成分数形式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乘法形式是() 4、18的约数有(),选出其中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5、在比例尺1: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 6、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2 5 ,另一个外项是() 7.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4,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8、我国<<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3:2,学校的国旗宽是128厘米,长应该是( )厘米。 9、三角形底一定,它的高和面积成()比例。 10、用0.2 、 6、 30、 1这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式是()和() 11、某厂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的2 3 ,女职工与男职工的人数比是() 12、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3:4,它们的体积比是() 13、如果3a=2b,那么a:b=():() 14、从A地到B地,甲用12分钟,乙用8分钟,甲乙的速度比是( ) 15、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小圆和大圆的周长比是(),面积比是()

吐血推荐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总结

综合素质题型(总分150) 一、选择题:(29*2=58) 二、材料分析题:(14*3=42) 1)职业理念的角度(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老师的行为 2)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价老师的行为 3)阅读理解:一般包括两问,一是某字词句的含义,二是结合全文理解某句话的含义或文章整体主旨。 三、写作(50分):一般不少于1000字。 考点一:中小学教师劳动的特征 1、复杂性: 考察方式: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 考察方式: 因材施教、教育方法上不断更新 教育机智 3、主体性和(示范性)——每时每刻都在体现 考察方式: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延续性和广延性: 考察方式: 时间:延续性——夜深了,老师还在批改作业 空间:广延性——课堂、办公室、家访 5、长期性和间接性 考察方式: 长期:滞后性、迟效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启蒙老师 间接:不直接创造财富 6、个体性和社会性: 考察方式: 劳动方式:个体性——“我的课堂我做主” 劳动成果:群体性——众多老师的共同影响 考点二:教师观 角色转变: 1、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考察方式:· 教学方面: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育人方面:道德培养、情绪情感 2、建设者与开发者: 考察方式: 建设者:从有到优——改变现有课程 开发者:从无到有——开发新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3、反思的研究者: 改进教学方法、解决教育问题 4、社区型开放教师: 学习型社会,走向社会 (2)答题步骤: 第一步:先读题干(回答什么——分析、评述、建议;有几问;运用什么知识——职业理念、职业道德) 第二步:分析材料(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根据材料筛选知识点) 第三步:组织答案 总:总体评价 分:原理+分析材料 总:怎么做 (3)答题技巧 第一,分析材料过程中,将原理写在旁边,与材料逐一匹配。 第二,组织答案过程中,紧密联系材料——你的每一句分析都源于材料本身。 第三,先写好答题提纲,确认理论与材料严格匹配,再落笔作答 第四,分条列点,标志词明显,字迹工整。 第五,将最有把握的内容写在最前面。更多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备考资料,请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