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起源详解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礼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标准。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逐渐演变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
本文将从礼仪的起源、发展过程、不同文化中的礼仪差异以及现代礼仪的重要性等四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一、礼仪的起源1.1 礼仪的概念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循的一种规范,它包括了人们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礼貌待人等方面的规定。
1.2 礼仪的起源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当时人们开始以群居的方式生活,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逐渐形成了一些行为准则和规范,这就是礼仪的起源。
1.3 礼仪的意义礼仪的存在有利于增进人们之间的互信和友好关系,它可以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礼仪的发展过程2.1 礼仪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逐渐演变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
从最初的简单规范到后来的繁琐仪式,礼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2.2 礼仪的传承礼仪的传承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教育和家庭的传统,人们能够了解和遵守各种礼仪规范,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
2.3 礼仪的创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礼仪也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人们在保持传统礼仪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度的改变和调整。
三、不同文化中的礼仪差异3.1 西方礼仪西方礼仪注重个人自由和尊重,强调个体的权利和平等。
在西方社会,人们注重私人空间和个人隐私,礼仪规范也相对灵活。
3.2 东方礼仪东方礼仪强调家族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等级。
在东方社会,人们注重团体的利益和面子,礼仪规范相对严格。
3.3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尊重对方的礼仪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需要适应不同文化的礼仪规范,避免因为不了解而造成误解和冲突。
四、现代礼仪的重要性4.1 社交礼仪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样化的社交场合对人们的礼仪要求越来越高。
礼仪的起源与功能全

礼仪的起源
礼仪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大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礼仪是原始人为祭祀天地神明,保佑风调雨顺;祈祷祖先显灵、拜求降幅免灾而举行的一项敬神拜祖的仪式
(一)奴隶社会:礼仪正式形成。形式: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并专门定了系统完备的礼的形式和制度。如:周代《周礼》、《仪礼》、《礼记》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尧舜之时,五礼兼备” 特点:
(一)重视亲情和血缘(二)谦逊、含蓄(三)承认现实、满足现状(四)强调共性(五)礼尚往来
二、西方礼仪及其特点
西方礼仪文化中,尤其强调规范人的行为,注重良好的教养,如:尊重妇女、男士的绅士风度。(一)简单实用(二)崇尚个性自由(三)惜时如金(四)自由、平等、开放
二、中国古代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特征:单纯的祭祀→全面制约人们行为的领域。目的:不断地强化人们的尊卑意识,以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其统治地位。对后世的治国安邦、施政教化、规范行为、培养人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奴隶社会:礼仪正式形成。
(二)封建社会的礼仪形式:尊君的观念→“君权神授说”的完整体系 即“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天不变,道亦不变。” 并将“道”具体化为“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三、现代礼仪应遵循的原则
(一)“尊重”原则
(二)”遵守“原则 1.遵守公德 即公共道德。直接反映出一个社会公民的礼节、礼貌、道德修养程度和水准。包括(1)爱护公物(2)遵守公共秩序 (3)救死扶伤(4)尊重老人妇女 (5)爱护儿童(6)邪恶面前主持正义 (7)爱护、保护动物。2、遵时守信3、真诚友善4、谦虚随和
(一)中国古代礼仪的内容(1)宗教信仰仪式(原始社会礼仪)(2)典章制度(如:国家机构设置及官吏考选、君臣等级等)(3)礼节仪式(如:”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和”凶礼“等五种礼仪)(4)道德规范(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礼仪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行为规范,它不仅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传统,也是人们相互交往的基本准则。
本文将从礼仪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礼仪的起源1.1 礼仪的概念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它包括了言行举止、仪容仪表等方面的要求。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初期。
1.2 礼仪的起源背景礼仪的起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人类社会初期,人们生活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存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形成为了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
1.3 礼仪的起源意义礼仪的起源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它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还有利于人们之间的和谐相处。
礼仪的起源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礼仪的发展2.1 礼仪的发展阶段礼仪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从原始社会的简单礼仪到现代社会的复杂礼仪,人们对于礼仪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2.2 礼仪的发展特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礼仪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礼仪的发展特点包括了多样性、严谨性和灵便性等方面。
2.3 礼仪的发展影响礼仪的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相互交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社交能力,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三、礼仪的重要性3.1 礼仪的社会功能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它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加强人们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3.2 礼仪的个人价值礼仪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遵循礼仪规范可以提升个人的形象和修养,增加人际关系的和谐度。
3.3 礼仪的文化传承礼仪是一种文化传统,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遵循礼仪规范有助于传承和宏扬社会的文化传统。
四、礼仪的现代应用4.1 礼仪在商务交往中的应用在商务交往中,遵循礼仪规范可以提升商业合作的效果,增强商务人士的形象和信任度。
4.2 礼仪在社交场合中的应用在社交场合中,遵循礼仪规范可以增加人际关系的和谐度,促进良好的人际交往。
礼仪的起源与演变

礼仪的起源: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1.对天地、神灵、祖先的信仰与敬畏原始社会,人类处在变化莫测的大自然中,无法解释千百万化的自然现象和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认为天地神灵是主宰这一切的力量.所以就进行一些祭祀活动,以表示他们对天地、神灵、祖宗的敬畏,祭祈天地、神灵, 保佑风调雨顺,祈祷祖先显灵,拜求降福等等.为祈祷而举行的仪式就成了古代礼仪的萌芽.因此有了“礼立于敬而源于祭”的说法.
2.对家庭成员言行的规范
父母要抚养、关爱、教育孩子;成人要赡养、照顾父母;兄弟姐妹之间要关爱.在舜尧的时代,就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做了明确规定: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称之谓“五礼”.通过礼仪,对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进行了规范.
3.人们交往沟通的需要
在社会活动中,人类形成了最初级、最原始的礼仪.这种相互的呼应与模仿逐步形成一种习俗,便成了最初的礼仪.如在原始的狩猎、耕种、和部落之间的争斗中,人们用眼神、肢体语言等来表他们的想法,互相配合.用击掌、拍手、拥抱等方式表示收获后喜悦、高兴.
4.维系等级差别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与分工越来越细,就出现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就出现了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等.当大家聚会坐在一起时,就有了一定的座次(比如首领、一般人),通过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就
不断增加新的礼仪.就为等级差别的维系提供更多方便和条件.。
礼仪的由来

礼仪的由来
1、礼仪起源于祭祀。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
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
“礼”字是会意字,“示”指神,从中可以分析出,“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
2、礼仪为是表达自身感情而存在的。
在没有礼仪存在的时候,人们祭祀天地根本无法表达心中的敬畏,后来才出现了礼仪,如同语言一般,因为需要才产生的,后来拓展开始向长辈行礼来表达本身的敬意,在后期贵族阶层出现,扭曲了礼的意义,使之在不尊敬的情况下使用来突出自身的地位,因此礼丢失了本质而变成了礼节。
存有敬意施礼才是真正的礼。
3、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
人是不能离开社会和群体的,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成为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并同时被人们自觉地遵守后,就逐渐成为了人们交际交往固定的礼仪。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标题: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礼仪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交往方式、礼节等方面。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礼仪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从礼仪的起源、古代礼仪、现代礼仪、礼仪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礼仪的起源1.1 礼仪的定义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和礼节,是一种文明的表现方式。
1.2 礼仪的起源礼仪最早起源于古代部落社会,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而产生的。
1.3 礼仪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文化传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古代礼仪2.1 古代礼仪的特点古代礼仪注重尊卑有序、尊重长辈、礼节繁琐等特点。
2.2 古代礼仪的形式古代礼仪主要表现在宴会、婚丧嫁娶、朝见君王等方面。
古代礼仪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礼仪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现代礼仪3.1 现代礼仪的特点现代礼仪注重简约、实用、尊重个人隐私等特点。
3.2 现代礼仪的形式现代礼仪主要表现在商务场合、社交媒体、公共场所等方面。
3.3 现代礼仪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礼仪不断变化和更新,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四、礼仪的重要性4.1 维护社会秩序礼仪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秩序。
4.2 增进人际交往遵循礼仪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促进良好的人际交往。
4.3 传承文化传统礼仪是文化传统的一部分,遵循礼仪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五、礼仪的未来发展5.1 礼仪与现代科技随着科技的发展,礼仪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礼仪也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5.3 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礼仪教育对于培养社会公民的素质和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加强礼仪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结语:礼仪作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际交往、传承文化传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标题: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礼仪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体现了文明程度,也反映了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逐渐形成并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礼仪的起源、不同文化中的礼仪、礼仪的作用、现代社会中的礼仪以及礼仪的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礼仪的起源1.1 礼仪的概念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遵循的一套规范和准则,包括言行举止、服饰仪容、待人接物等方面。
1.2 礼仪的起源礼仪最早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原始部落时期,是人类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交往而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
1.3 礼仪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礼仪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文化传统,不同文化中的礼仪也有所差异。
二、不同文化中的礼仪2.1 中国礼仪中国礼仪讲究尊重长辈、注重礼貌、讲究仪式感,如拜年、宴会礼仪等。
2.2 西方礼仪西方礼仪强调个人独立、自由平等,注重礼貌、尊重他人,如握手、礼节性问候等。
2.3 日本礼仪日本礼仪注重礼貌、谦逊、尊重传统,如鞠躬、礼节性寒暄等。
三、礼仪的作用3.1 维护社会秩序礼仪规范可以匡助人们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减少冲突和矛盾。
3.2 促进社会交往礼仪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促进社会交往的顺利进行。
3.3 塑造个人形象遵循礼仪规范可以提升个人的社交能力和形象,让人更受欢迎和尊重。
四、现代社会中的礼仪4.1 社交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社交礼仪仍然占领重要地位,如职场礼仪、网络礼仪等。
4.2 跨文化礼仪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礼仪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需要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礼仪规范。
4.3 数字礼仪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礼仪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网络言行规范、隐私保护等。
五、礼仪的未来发展5.1 礼仪教育未来,礼仪教育将更加重视,培养人们良好的社交礼仪和文明素质。
5.2 礼仪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礼仪也将不断创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礼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涵盖了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行为规范和礼貌表达方式。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变和发展,礼仪也逐渐成为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文将从礼仪的起源、礼仪的发展、礼仪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礼仪的重要性以及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礼仪的起源1.1 礼仪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初期阶段,当时人们开始形成社会群体,需要一种规范行为的方式来维持社会秩序。
1.2 礼仪的起源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人们通过礼仪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敬意。
1.3 礼仪的起源还与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人们逐渐形成为了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行为规范。
二、礼仪的发展2.1 礼仪在古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逐渐形成为了一套完整的礼仪体系。
2.2 礼仪的发展与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密切相关,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礼仪要求。
2.3 礼仪的发展还受到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体系存在差异。
三、礼仪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3.1 礼仪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2 东方文化中注重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礼仪注重的是尊重他人和维护社会秩序。
3.3 西方文化中注重的是个人的自由和个性发展,礼仪注重的是个人的自我表达和独立意识。
四、礼仪的重要性4.1 礼仪是社会秩序和文明进步的重要保障,它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4.2 礼仪可以提高人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使人们更加自信和得体地表达自己。
4.3 礼仪还能够传承和宏扬民族文化,体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软实力和文化魅力。
五、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5.1 在商务场合中,正确的礼仪可以提升个人形象和职业素质,增加商业合作的机会。
5.2 在社交活动中,恰当的礼仪可以让人们更加融洽地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3 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仪规范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道德,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设计
第一章 商务礼仪基本理念
第一节 何谓商务礼仪
▪ 什么是礼仪?
▪ 我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 礼仪的特点? ▪ 请逐何一谓回商答务上述礼问仪题?
。
一、礼仪的定义
▪ 在西方,“礼仪”一词,源于法语的“ETIQUETTE”原意
是法庭上的通行证。(古代法国的法庭把法庭规则写在进 入法庭的通行证上,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个人,让他们了解 并在进入法庭后严格遵守。)
三、礼仪的特点
▪ 西方礼仪的特点 ▪ 国际公认的性,崇尚个性自由; 西方礼仪处处强调个人为本、个人至上,个人在法律允许的范 围内拥有绝对的自由。所以在涉外交往中,“对女士不问岁数, 对男士不问钱数”成为交往的惯例。
▪ 尊重妇女,女士优先; 在一切社交场合,为表示尊重妇女,特别强调女士第一,遵守 女士优先的原则。在社交中,不尊重妇女是十分失礼的,甚至 会被大家斥为缺乏教养而激起公愤。
我国礼仪的变革时期
▪ 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千古,妇孺皆知,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
的一种精神:“让”。而让的精神被古人视作“礼”的基本精 神。
▪ 《后汉书·梁鸿传》载,每次梁鸿外出回到家里,他的妻子总是
把端饭的托盘举得高高的,放在他的面前,用来表示对丈夫的 崇敬之情,于是中国历史上有“举案齐眉”的美谈。后来人们 用这个成语来说明夫妻之间也应当互相尊重,讲究一定的礼仪 规范。
说,“礼”,即礼貌,礼节;“仪”,即仪表,仪态,仪 式,仪容。
二、我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 起源时期 ▪ 形成时期 ▪ 变革时期 ▪ 强化和衰落时期
我国礼仪的起源时期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即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产生之 前。
▪ 据考证,距今约五十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就有了礼
的观念和实践。山顶洞人缝制衣服以遮羞寒,把贝壳 串起来,挂在脖子上以满足审美需求。族人死了,要 举行宗教仪式,并在死人身上撒铁矿粉。
▪ 同样意义的礼仪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可能有
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朋友相见,为表示欢迎和友好, 有的握手,有的拥抱,有的亲吻,有的击掌。
礼仪具有社会性
▪ 日本的著名实业家松下幸之助从前不修边幅,
这一阶段大约是从公元前221年到1911年,从 秦汉到清末。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是尊君抑 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神抑人。
▪ 封建社会中的“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
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为仁、义、 礼、智、信。“三从四德”,三从即从父、 从夫、从子。四德为德(女子无才便是德); 容(容貌);言(谈吐要文雅);工(要做 得一手好女工活)。
我国礼仪的变革时期
这一阶段约在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 国时期。
▪ 这一时期,三代之礼在许多场合废而不行。学术界百
家争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系统地阐述 了礼仪, 第一次在理论上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礼仪规范。其中, 《论语》中就记有孔子平时谨慎守礼,遵守社会公德 和社会秩序的表现,他要求人们做到“非礼勿视,非 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孟子曾说:“无恻 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 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 历史上许多成大业、有大作为者,都是行礼的楷模。例如,汉
高祖刘邦的谋臣张良知书达礼,曾在汜桥遇一老者,老者故意 把自己的鞋掉到桥下,令张良去取上来给他穿上,如此取鞋穿 鞋地折腾了三次。张良的这种忍辱求礼精神,被老者看作可教 之子,赐予张良一部兵书,使张良后来成为汉朝的开国元勋之 一。
我国礼仪的强化和衰落时期
▪ 我国东北的鄂伦春族在解放前仍沿袭着原始社会的一
些礼仪规范,如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熊,打来熊后大 家要大哭一场,吃完熊肉后也要大哭一场,并对熊骨 进行天葬。
我国礼仪的形成时期
这一阶段约在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的 夏、商、西周三代。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载“礼”的书籍----《周
礼》出现于西周时期。人们通常认为,传世 的《周礼》和《仪礼》是周公的遗典,它们 与其释文《礼记》,成为后世称道的“三 礼”。《礼记》是我国一部重要的礼仪学古 典专著。如:“不失足于人,不失足于色, 不失足于口。”是我国礼仪的经典之作。
▪ 当“ETIQUETTE”一词进入英文后,就有了“礼仪”的含
义,意即“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它有三层涵义:一是 指谦恭有礼的言词和举动,二是指教养,规矩和礼节,三 是指仪式,典礼,习俗等。
▪ 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曾说:“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
荐书。”
▪ 后来,礼仪一词的含义逐渐独立出来,明确起来。简单地
▪ 首先,表现在同一礼仪形式在不同民族或不
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意义。
▪ 其次,礼仪表现形式具有差异性。
礼仪具有差异性
▪ 在一些阿拉伯国家,女性严禁向丈夫以外的男人显露
肌肤,妇女出门要身披长衣,头戴面纱。这被视为有 教养,懂礼仪的表现。
▪ 在日本,鞠躬礼被广泛使用,是尊敬对方的表示。而
在有些国家,鞠躬是屈辱的象征。
礼仪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 礼仪属于作用相对较弱的行为规范,违反礼
仪规范,只构成失礼。失礼本身一般不会引 起责任,如某人问路:“老头,去——路怎 么走?”对方通常的反应是拒绝回答并投以 轻蔑的目光,而不会去追究其责任。
礼仪具有多样性
▪ 社会生活的内容是异常丰富复杂的,每一位
社会成员都要扮演多重社会角色:
▪ 一个人在家庭中可能是丈夫,是父亲,而到
了单位可能是领导,去商店购物又成为顾客, 到电影院又是观众等等。
▪ 不同场合有不同的人际关系,因而也就产生
了各种不同的礼仪要求。家庭生活中有夫妻 之礼,父子之礼;社会交往中有各种社交礼 仪;学校生活中有师生之礼,同学之礼;各 种职业也都有自己的职业礼仪。
礼仪具有差异性
▪ 平等、自由、开放; 对儿童也如对成人一样,注意尊重儿童,有事以商量的口气同 儿童说,儿童有错误如实指出,一般不训斥打骂。在交往中, 西方人士一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幽默风趣、开放自然,敢 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富于竞争精神,具有外向型倾向。
国际公认的礼仪的特点
▪ 礼仪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 礼仪具有多样性 ▪ 礼仪具有历史继承性 ▪ 礼仪具有差异性 ▪ 礼仪具有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