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
(安徽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二议论文阅读基础知识梳理

中考基础知识梳理议论文文体知识(一)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定义: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
语言特点:论点应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句(或肯定的判断,或否定的判断)或肯定句,标志为判断动词“是”或能愿动词“应该”“必须”“要”等,语言要明确。
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结尾;④中间,需要归纳。
分类①中心论点[必考点]:全篇唯一的总论点。
②分论点:对中心论点起支撑作用,一般位于段首,以首先、其次、然后等为标志词。
2.论据[8年4篇2考]定义:用来证明观点、看法、态度的材料(事实和道理),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分类事实论据[2016年11题、2010年6题考]: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一般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历史事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为了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者列举了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并提供了不同的解题思路。
道理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道理,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法则、规律、名言警句、诗句等。
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列举“四书”之一《大学》中的名言。
3.论证: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常见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详见下面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等来论证某一论点。
使论证更权威,更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定义: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
力。
分析问题:论证中心论点(为什么)①总分式[2014年10题考]总—分,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总—分—总,如《敬业与乐业》分—总,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②并列式:文章层次、段落间是平行并列结构:(开头)总论点→每段一个分论点→深化论点。
解决问题:强化中心论点(怎么办)(四)议论文语言特点[8年4篇1考]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目的是阐明观点,重在说理,以理服人。
在议论过程中,阐明事理要严密,要有逻辑性,表述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必须鲜明,这就决定了议论文语言的基本风格。
2018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解题思路及指导{一}

支撑论点的材料,是论点成立的基础,是文章的主体,是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
据。
事实论据:指用来证明观点客观存在的事实。事实论 据包括事例、史实和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据:指用来证明论点的道理。这个道理应该是 经过实践检验的,它的正确性应该是为人们所公认
的,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名言警句、科学原理定 律、格言谚语、公式等。 4.议论文的论证 议论文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 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例
《谈读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第10自然
段列举“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
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
六门科学知识的作用进行论证,归纳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 格”的结论。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得出的论断令人信服。 由于道理论证所引用的材料都是被客观实际所证实的科学 结论,或是被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具有理论的权威性和思 想的深刻性,因而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2) 分值:总共10分。两道选择题各3分,简答题4分。
2017年延续了2014、2015、2016年的分值特点。
3. 考查内容
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包括:
①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②对论点、论据、论证的掌
握。③对议论文语言特色的分析。④针对文章观点进行
论述评价或结合文段谈自己的体验感悟等。
2018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 解题思路及指导{一}
第一部分 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纲要求1. 整体把来自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2. 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
2018年中考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熬”的境界阅读答案(2018湖南长沙中考试题)“熬”的境界①熬,从火,敖声。
“熬”有“抬高”的意思。
与“火”放一起表示“隔空加热”,原指烹调工序,引申到人文领域,有“艰苦修行、持久忍耐、终成正果”的意思,所谓“多年媳妇熬成婆”。
人们在劝解受过挫折、心情处于低谷的人时,常常会说:慢慢熬吧,总会有出头的日子。
“慢慢熬”是过程,说多长就有多长;出头之日是结果,在这里还只是预期。
②一般来说,“熬”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似乎是一种消极心态。
其实不然,同样一个“熬”字,所折射出来的境界并不相同,无可奈何地挣扎叫熬,无目标地混日子叫熬,执着地与命运抗争、有预期地奋斗也叫熬。
都是“熬” ,境界迥弄。
③“熬”的过程是渐变,对象是时间,但不一定都是消极地混日子,关键要看你的心态和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极,志向不改,与时间斗,与困难斗,“熬”出来的就是高境界、大成就。
④“熬”字的分量和境界,平时也许觉不出来,关键时刻高下立判。
最有说服力的是竞技场上的较量,就拿摔跤、柔道等赛事来说,双方体能势均力敌,竞技水平旗鼓相当,刚交手时难解难分,几个回合下来,筋疲力尽,特别是到了相持阶段,就看谁能经得住“熬”了。
谁的心理强大,意志坚强,最终“熬” 了下来,谁就是胜者。
谁的心理脆弱,精神崩溃,最终“熬”不住了,谁就必输无疑,前面的拼搏付诸东流。
在“熬”的过程中,力量和胜负渐渐发生微妙变化,在最后关键时决定了输赢。
⑤平常人的生活也是这样,不论是熬得出名堂,还是熬不出名堂,都得熬。
问题是要辩证地识这个“熬”字,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
在平凡的生活中“熬” 出应有的境界来,人生征途,有时候顺风顺水,有时候崎岖难行,只有处顺境不沉溺,处逆境不服输的,才能“熬”出名堂来,当然,这里的名堂,不限于功利,还应有更高的境界。
正像智者告诉我们的那样,顺境熬秉性,逆境熬心志,岁月熬人也树人,熬去的是浮躁,熬出的是淡定:熬掉的是幼稚。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安徽专版)名师课件:2.3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 (共40张PPT)

考点·梳理自清
考题·体验感悟
考法·互动研析
(二)论据 1.定义:证明、支撑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的材料,即证明论点的事实 或道理。 2.论据类型:论据一般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 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例如九年级上册《应 有格物致知精神》举王阳明“格”竹子的例子,《事物的正确答案不 止一个》举约翰· 古登贝尔克和罗兰· 布歇内尔的例子。道理论据 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例如 九年级上册《不求甚解》中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 A.事实论据包括:(1)具体的事例;(2)概括的事实;(3)统计数字;(4) 亲身经历、感受。 B.道理论据包括:(1)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2)民间的谚语 和俗语;(3)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②典型性。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
考点·梳理自清
考题·体验感悟
考法·互动研析
3.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分论点一般 在段首(多运用排比句式),是对中心论点的补充和证明。分论点之 间一般在结构上属于并列关系,在内容上可以是并列,也可以是递 进关系。 4.论点出现的位置: (1)文章的标题,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文章的开头,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3)文章的结尾,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写法大多有“所 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等表总结性的词语。 (4)文章的中间,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驳倒对方观点后, 在中间提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观点。 也有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须自己概括。
考点·梳理自清
考题·体验感悟
考法·互动研析
四、议论文三要素 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 (一)论点 1.定义: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所持的见解、主张、看法。论点的表 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 态性的句子。 2.区别论点与论题:
重庆市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课件

木;做人要讲诚信、良善,与别人和睦相处(2分)。(意合
即可)
考点1
内容概括(13A、13B、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 (“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答案】指好的自然“水土”才能养人(1分),不好的自 然“水土”还会害人(1分)。
方法 指 导
(1)找。看加点的词语具体出现在文章的什么部位。
(2)看。看上下文。①指代性的词语(这、其、其中、 那……)所指代的对象一般出现在上文;②研究、探索之类的, 所指代的内容一般在下文。 (3)扣。扣住上下文,由近及远地去顺藤摸瓜,就能准确
(2)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
(3)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 (4)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殊隐含义。 注意: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 论点;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
答题格式:解词+结合语境和上下文,或解说(同义替换)
考点3 10)
论证方法及作用(15A、13B、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议论文 阅读
课时讲解1 议论文三要素及论 证思路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中心论点
词语理解
论证方法及作用 论据 文章结构与论证
思路
课时讲解2 文章概括与理 解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内容概括
内容理解 句子理解 标题理解 段落作用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议论文阅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议论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议论文阅读(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2分〉何为诗人余秋雨余秋雨:有一个通行的说法,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诗人。
这种说法遇到了一个小障碍:“第一个之前,中国己经有了《诗经》。
《诗经》很了不得。
这三百多首诗,体现了中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
我一直认为,古代比现代史有诗意,《诗经》就是最早的证据。
请大家品味一下“诗经”这两个字。
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已经“以诗为经”,把《诗经》当作族群精神的经典。
发展了几千年之后,我们现在重新向往一种诗化的生活,希望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的诗意,使精神不再苦涩,使生活不再窘迫,这就是连现代西方人也十分迷醉的所谓的“诗意的栖居”。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的诗体,用如此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出如此经典的喜怒哀乐,又表现得那么大气从容,实在让人佩服。
现在不少人呼吁让孩子从小读古代经典,开了好多的篇目,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诗经》。
可见那些人只愿意向孩子灌输教条,而不是诗情。
但是,《诗经》虽好,却没有任何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人。
《诗经》中虽然也有少量署名,但我们认为那是对集体创作所采取的一种个人署名方式,本质上还是集体创作,还是以指向一个个明确的人。
诗经》是一种集体话语,到了屈原,变成了个体的话语,这就使他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丛治辰:秋雨老师,您曾在一本书中说过,《诗经》第一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而屈原第—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人。
余秋雨:诗人有一种个体精神的审美自立。
诗人的自立需要有一种自然环境的诱发。
例如,树木幽深处的花开花落,奇山怪水处的似梦似幻,巫风浓郁处的神人对话,大江险峻处的生死抗衡……正是这一切,熏陶着他。
结果,黄河流域的“平原小合唱”,变成了长江流域的“悬崖独吟曲”。
屈原与诸子百家也不一样,诸子百家中很多人都有一种“大道尽在我心”的导师形态,教主形态,像一尊尊雕塑一样矗立在门徒们面前,等待他们提问。
2018届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真题训练

墙的故事自古至今,我屹立在这里,风风雨雨。
我是一堵墙,一堵在秦始皇苛政下建造的墙。
没错,我就是万里长城,一堵长长的城墙,我是用黎民的血肉和汗水筑就的,建造之日我就有了灵魂。
我是一堵隔开生死两界的墙。
有一天,一女子来到我的脚下,据称是姜家的大女儿,向我哭诉生死两茫茫。
当时我看到的是,孟姜女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
原来我的诞生是建立在别人的生命之上!既然是这样,我为什么要苟活于世上?我轰然倒塌……我是罪恶的一堵墙!不知过了多久,我被重新唤起。
我又得到了第二次生命。
我如涅盘的凤凰,欲火重生,我懂得了我的职责所在,那是千百次的梦呓呵,保家卫国,保家卫国……匈奴来犯,我用自己结实的胸膛将他们挡在外面,他们愤怒了,发疯般地向我射去。
痛,痛彻心扉!但我决不会向他们妥协!我要履行我的职责。
看着匈奴沮丧的的背影,看着遍体鳞伤的自己,我笑了,我终于可以把自己从罪恶中救赎出来。
我是无愧于天地的一堵墙!横扫六合的战车,西出阳关的商旅,打着呼哨浑身酒气的成吉思汗的铁骑,从这墙前骄傲地走过去。
沧桑巨变,我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兴衰存亡,一个个帝王将相的悲欢离合。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有所感悟:天地萌生了万物,每个事物,来到这世上,都有自己应尽的职责,但并不都是轰轰烈烈的。
像我,只是一堵保家卫国、再普通不过的城墙,但我并不自卑,因为我知道,我是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
我是雄伟的一堵墙!如今,我敞开胸襟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
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
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的笑声淹没。
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如今,我是笑傲世界的一堵墙!我是一堵墙,一堵平凡而伟大的墙,对于未来,我充满希望……点评作为即兴的考场作文,考生善于调动积累,巧妙构思:1.视角独特,文笔畅达。
2018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解题思路及指导{二}

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
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
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 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
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
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
B. 母语反映了人对待精神生活的态度。
C. 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
对象”。
D. 母语环境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
2. 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 文章第②③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就是
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B. 作者坚决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
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
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
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
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
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
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
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
.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
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 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 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 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
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
C. 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中心论点: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2018/3/3
(二)找出分论点
典例剖析
例:(’12长沙)17题:本文围绕“遗憾乃 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应该正视遗憾”这一中心论 点设立了哪些分论点?(3分) 【文章摘选】(见‚聚焦湖南中考‛P135六题文章)
2018/3/3
【思路归纳】通过题干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遗憾
④段
号召人们正确面对磨难。
2018/3/3
【思路归纳】首先由题干可得到信息有:要求 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能摘抄现成的语句。概括 可从分析文章段落的分论点开始,本文的分论点很 明确,一、二、四段的段首句就是每段的分论点, 分别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磨难带给人的好处,对人生 产生了有利的影响。由此,可归纳出本文讲的是 ‚磨难‛和‚人生‛ 的关系,再分析标题,结合 起来可得,‚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答案】①正视遗憾,首先是坦然接受遗憾;②正 视遗憾,就要把遗憾作为人生的又一块磨砺石;③ 正视遗憾,就是把遗憾定格为人生的一种经历。
2018/3/3
方法指导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持的观点、态度, 是一个表明是非态度的肯定陈述句。通常不用比喻、 否定、反问、设问、疑问等句式。怎样准确找出中 心论点呢? 确定文章中心论点的方法有: 1.位置法: (1)从题目入手 ,捕捉文章中心论点。 ①题目是一句话的即为观点。题目是中心论点 有这样两个原则:①该题目必须为肯定句;②该题 目必须为判断句。
2018/3/3
(2)从开头和结尾入手, 捕捉文章的“中心句”。 论点在文章开头点出的,即所谓开宗明义、开门 见山地提出论点。如:《吴汉何尝杀妻》的论点就 在第一段提出:“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 又是距离很大„„”论点在文章结尾点明的,大多 有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所以、总之、因此、总而 言之、归根结底„„”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 述,再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如:《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018/3/3
4.辨思路。 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思路为: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即提出论述的对 象,“分析问题”即对论述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 论证,“解决问题”即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中心 论点。由此可见,通过对议论文写作思路的分析, 往往也能找到中心论点的“踪迹”。
2018/3/3
2018/3/3
论点:作者的观点,有明确的褒贬感情倾向, 即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判,论点中一定含有主语、 谓语。
针对训练
(相关试题见本书P137《“知入”与“知出”》1 题,P138《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1题,P139 《做一个平静的人》1题。)
返回目录
2018/3/3
考点二 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典例剖析
5.识结构。 文章内容的不同,议论对象的不同,都会导致 文章结构的变化。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方式有“层进 式”“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等。一般来 说,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往往最后提出中心论点; 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常常在总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对照式的论证结构,中心论点经常在对照两方面的 突出方面。
例:(’13 郴州)19题:选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2分) 【文章摘选】 (见‚聚焦湖南中考‛P137四题文章)
2018/3/3
【思路归纳】由题干可知,要寻找最主要运用 的,由2分的分值可知应是一个论证方法。接下来 分析文章,看常见的论证方法中哪个使用最明显。 不难发现,文章开头引用名言初步提出观点,接下 来举了很多事例,如阿基米德研究科学比自己的生 命更重要的事例、第欧根尼面对有显赫权势的亚历 山大大帝仍旧在阳光下沉思、作家王尔德没什么可 以报关的、少女不管干扰忘怀读书等例子来深化观 点。
2018/3/3
6.认要素。这里所说的“要 Nhomakorabea”,指的是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与论证。通常情况下,论据不是论点,可 以排除;论证不是论点,也可以排除;剩下的句子, 如果是被全文证明、阐述的,那就是论点。 注意:分清论题和论点。 论题:作者要议论的现象、问题、事实,没 有任何褒贬感情倾向。它规定和限制了文章的论 述范围和重点,不表明是否正确。
专题四
考点一
议论文阅读
明确中心论点
考点二 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考点三 论据分析 考点四 考点五 赏析重点词句 联系拓展运用
2018/3/3
常见考点及方法指导
考点一 明确中心论点
(一)概括中心论点
典例剖析
例:(’13 长沙)16题: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 心论点。(2分)
【段落大意】
①段 ②段 ③段 论述磨难使人进步。 论述磨难使人坚强。 磨难使人超越。
2018/3/3
(3)看中间,提炼论点。 有的文章在中间提出中心论点。如《敬业与乐业》 开篇先引用《礼记》《老子》中的“敬业乐群”“安 其居、乐其业”,然后才引出中心论点:“我确信 ‘敬业乐业’四个字 ,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通过论据反推论点。 分析论据,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 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看它证明什么问题,肯定什 么,支持什么,即可得出文章的论点。
2018/3/3
②有的题目是由并列短语构成的,论点则是二 者之间的关系。如“最苦与最乐”——“最苦与最 乐的关系是什么”?文中回答二者关系的句子便是 论点。(思考格式:标题+“的关系是什么”) ③有的题目是由偏正短语构成的,在题目上加 “是什么”,文中回答的句子便是论点。如“成功 的秘诀”——“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思考格式: 标题+“是什么”)
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应该正视遗憾‛。分论点从属 于中心论点,应当从不同角度深刻阐释中心论点,那 么本文的分论点也应该是围绕怎样‚正视遗憾‛而论 述。接下来回归文章,第③段明确点出:毋庸置疑, 我们应该正视遗憾。接下来的第④⑤⑥段就讲了如何 正视遗憾。再有‚首先、就要、就是‛等词 可得出 这三段的首句就是本文的分论点。
2018/3/3
3.摘录法。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 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如《怀疑与学问》中:中心论点:“学者先要会 疑”“学则须疑”。 分论点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 骤。 分论点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要明确分论 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