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型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与EB病毒现症感染相关性分析

盟免疫试剂 。 13 实验方法 ①外周血片瑞 氏染色计数 异淋 占白细胞 的百 . 分 比。观察病人血 片 83例 , 1 常规涂片 2_ 张 , 氏染 色 , .3 瑞 严格 按照狄可 氏分 型标 准计 数并 做过氧化 物酶染色确认 , 计算 出异 淋所 占白细胞 的百 分 比。②测 E B病毒抗 体取 病人血 清做 E B 病毒抗体测定 , 记录 C I As M抗体的 阳性数。③肝功能测定及 心 肌酶谱测定常规做肝功 能测 定 , 临床有心肌炎症状或其他表 现 有心肌损害体征时做 心机酶谱 测定 。④ 询 问病史及 用药情 况 对分析病例均询 问病史 及用药 情况 , 检查 有无 发热 , 有无淋 巴 结肿 大 , 触诊或 B超检查有无肝脾肿大 。
2 结 果
观察病人血片 83例 , 中异 淋细胞在 6 1 其 %以上的 27例 , 2 6 %以下的 56 。异淋细胞在 6 8例 %以上的病人 , 发现其均有 高 热 (9℃以上 ) 部 分病 人有 淋 巴结 肿 大 , 部分 病人 有 咽峡 3 , 大 炎, 许多病人被误疹为化脓性扁桃体炎 , 少数病人有 肝脾 肿大 , 极少数病 人( 共有 2例) 明显心肌损 害 , 有 出现心肌炎症状 。病 程均 在 3 d以上 ,而且 随着病程增加 , ( 临床症 状加重 ) 抗菌素和 病毒 唑治疗无 效 , B病毒抗体 阳性率 8 . %, 氨酶升高 的占 E 77 转 9 %。在 给予病人 更昔 烙韦 治疗后 , 人的体 温很快 下 降 , 0 病 淋 巴结变小 , 症状缓解 。复查血象 , 异淋细胞 百分 比下 降, 巴细 淋 胞形态好转但 淋 巴细 胞百 分 比上升并 将 持续 很 常一段 时 间。 随访 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以下简称传单 ) 病人 , 6个 在 月之后淋 巴细 胞 比例才 恢复 正 常。异淋 细胞在 6 %以下 的病 人, 也有发热但未发现淋 巴结肿大 、 肝脾肿 大 , 转氨酶 增高的 占 5 大多在正常水平 , %, 未发现 心肌损 害 , 病程 9 %以上未 超过 o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18 ・ 82
检 验 医学 与 临床 2 1 年 8月 第 8卷 第 1 01 5期 I bMe l , g s 2 1 , 18 N . 5 dCi Au ut 0 1Vo. , o 1 a n
・
经验交流 ・
外 周 血 异 型 淋 巴细 胞 检 测 的 临床 意 义
●
4
v
3
v
6
v
6
{
4 5
6 6
●
5 7
●
4 2
●
6 6
●
7 5 5 5 7 9
● ● ●
7
^
1
^
5
^
l
^
9
^
7
^
0 1
i
2
D I1 . 9 9Ji n 1 7 -4 5 2 1. 5 0 9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6 29 5 (0 )518 —2 O :0 3 6 /. s. 629 5 . 0 1 1 .4 s B 17 —4 5 2 ¨ l—8 20
于 s期 阶 段 , 电镜 观察 发 现 细 胞 质 内有 大 量 的 核 糖 体 和扩 张 的 内质 网 。健 康 人 血 液 中 偶见 异 型 淋 巴细 胞 , 般 不 超 过 2 , 一 %E 只 有 当 大 量病 毒 感 染 或 某 些 原 因 时 才 会 升 高 , 般 大 于 5 即 一 有 临 床 意 义 , 升 高 幅度 大 于 1 ~ 2 时 , 诊 断 更 有 价 值 。 当 O O 对 作 者 观察 7 6例患 者 外 周 血 异 型淋 巴细 胞 数 量及 所 占 比例 , 讨 探
1
两种方法检测异型淋巴细胞结果比较

两种方法检测异型淋巴细胞结果比较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检测异型淋巴细胞结果比较。
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4月~2014年5月进行异型淋巴细胞计数的标本150例,进行人工镜检异性淋巴细胞计数的标本同时送SysmexXS-5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SysmexXS-500i血液分析仪检测符合率明显优于人工镜检的检测符合率(P<0.05)。
结论SysmexXS-500i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检测异型淋巴细胞总符合率明显优于人工镜检,可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至临床,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标签:SysmexXS-500i血液分析仪;人工镜检;检测;异型淋巴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病毒感染是由于外周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临床上常采用血涂片染色人工分类计数的方法计数其比例[1]。
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SysmexXS-500i血液分析仪因其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异型淋巴细胞提示功能,在临床上被广泛的运用。
为此,本文特将两种检测技术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1年4月~2014年5月进行异性淋巴细胞计数的标本150例,其中,以单核细胞型为主的标本有50例,以幼稚型细胞为主的标本有60例,以浆细胞型为主的标本有40例。
1.2方法仪器及试剂:SysmexXS-500i血液分析仪;显微镜;乙二胺四乙酸二甲;血样采集采用硅化管抗凝。
检验方法:①人工镜检检测:将患者标本制成厚薄均一、体尾分明的涂片,采用瑞士-吉姆萨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观察下,选择体、尾处的血膜,计数100个白细胞。
②SysmexXS-5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人工分类计数异型淋巴细胞计数大于20%的标本20份,人工异型淋巴细胞计数大于10%,小于20%的标本30份,人工异型淋巴细胞计数大于0%,小于10%的标本40份,人工异型淋巴细胞计数为0%的标本为60份。
将人工分类的异型淋巴细胞送至SysmexXS-5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记录各标本的异型淋巴细胞提示信息。
异型淋巴细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一、异型淋巴细胞的定义 • 二、异型淋巴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 三、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 四、异型淋巴细胞的鉴别诊断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异型淋巴细胞的定义
• 是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其形态变异 通常是由于病毒或药物引起的应激反应,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其细胞体积变大,细 胞核体积增大,细胞浆颜色加深,出现空 泡等。正常人的异型淋巴细胞<2%。
中幼红细胞、浆细胞与空泡型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淋的鉴别
中幼红细胞
浆细胞
异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异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单核细胞与不规则型异淋鉴别
异淋
单核细胞
单核 细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异型淋巴细胞检查的临床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意义
三、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异型淋巴细胞的鉴别诊断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原始淋巴细胞与幼稚型异淋鉴别
异淋
原始淋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思考题
• 一、异型淋巴细胞主要分几种,分别是什 么?
• 二、请辨别下列图片中细胞。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及鉴别PPT精选课件

1
异型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abnormal lymphocyte)在病毒(如 腺病毒ˎ人类疱疹病毒等)ˎ原虫(如弓形虫)感 染,药物反应ˎ结缔组织病ˎ应激状态或过敏原等 因素刺激下,淋巴细胞增生并发生形态的变化, 表现为胞体增大,胞质增多ˎ嗜碱性增强ˎ细胞核 母细胞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abnormal lymphocyte)或反应性淋巴细胞(reactive lymphocyte)。外周血液异型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 胞(83%--96%),少数为B细胞(4%--7%)。
蓝色或灰蓝,不透 明有泡沫感,近核 处有明显半月形淡 染区,常有空泡, 可见颗粒
深蓝色,无颗
粒,含有大小
不等空泡或呈 泡沫状
圆形,居中
圆形或椭圆形,明 显偏位
圆形 椭圆或 不规则常偏位
粗密成块, 如打碎的墨 砚,中间有 明显空隙, 无色泽
极粗密,凝成大块, 粗网状或不规 似车轮状,中间有 则聚集称粗网 明显空隙,有色泽 状
3
异型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异型淋巴细胞与多种病毒感染有关,如EB病毒(EBV)、巨细 胞病毒(CMV)、柯萨奇病毒(CVB)、腺病毒(ADV),弓形体病、 药物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贫血等,其中以EBV、CMV 感染最为明显(>0.1)。在一些儿科疾病的血液中也常有异 常淋巴细胞,但一般只在病毒感染时才会超过0.02。急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 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EB 病毒感染者血液中可出现大量的异型淋巴细胞(>0.1), 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异型淋巴细胞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早 期即可出现,且逐日增多,一般在0.1~0.2,异型淋巴 细胞的出现有助于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
4
5
全血复片分类中异型淋巴细胞形态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82128·药物与临床·全血复片分类中异型淋巴细胞形态学特征及临床意义陈世元(湖北省巴东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湖北 巴东 444300)摘要:目的总结全血复片分类发现异型淋巴细胞的存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未报或警示细胞异常,检查检验人员对复片规则的执行情况。
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0年1月至2012 年12月在我院进行过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及涂片分类的患者。
利用Microsoft Excel2003 软件统计异性淋巴细胞类型。
结果利用111⑶0300 2x0612003软件统计异性淋巴细胞类型为I型(泡沬型)1468例1.9%),II型(不规则型)1620例(46.2%)III型(幼稚型)412例(11.8%)结论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白细胞分类涂片这项传统检查,同时检验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高细胞形态的诊断水平,充分认识异常淋巴细胞在外周血中出现所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异型淋巴细胞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复片规则中图分类号:R749.05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2.1070 引言全血涂片分类对于临床诊断发热及其它因素引起的外周血细胞异常,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其分类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像着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进年来,不明原因的发热,白细胞数异常(增多或减少)的患者日益增多,这些病变常与各种感染,尤其与病毒感染有关[1],而病毒感染常常在血涂片分类中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异淋),这种异淋细胞在血细胞计数仪上又很难被识别。
血涂片分类对确立异淋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学特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细胞形态学是血常规检验的主要内容,也是检验医学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2]。
而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普遍使用,血细胞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逐渐被忽略[3]。
异形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abnormal lymphocyte)是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显示多属T淋巴细胞。
其形态变异是病毒或某些过敏原等因素刺激,T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甚至发生母细胞化所致。
正常人血片中偶可见到异型淋巴细胞。
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肝炎病毒等均可见淋巴细胞增高,并出现数量不等的异型淋巴细胞。
其中以EB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尤为显著,异型淋巴细胞>10%,对其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是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性疾患中常见的类型。
淋巴细胞增高以及异型淋巴细胞的出现是机体对病毒等刺激发生的异常血象变化。
本症好发于青少年及青壮年。
患者有明显的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显著,常见肝、脾肿大。
WBC正常或轻度增高,多<20×109/L,发病早期常表现中性粒细胞增高,随病情进展淋巴细胞逐渐增高,可达60~90%。
异型淋巴细胞>10%。
根据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三型:图-11 Ⅰ型异型淋巴细胞Ⅰ型(空泡型)此型最为常见。
淋巴细胞胞体大小正常或稍大,多呈圆形。
胞核圆形、椭圆形、肾形或不规则形。
核染色质致密、粗糙,呈不规则聚集。
胞质量中等,深蓝色,常有空泡,一般无颗粒(图-11)。
图-12 Ⅱ型异型淋巴细胞Ⅱ型(不规则型)胞体较淋巴细胞明显增大,外形不规则。
胞核圆形、椭圆形,可见不规则形。
核染色质致密、浓染,可见不规则聚集。
胞质量丰富,淡蓝色,边缘较深染,可见少量嗜苯胺蓝颗粒(图-12)。
图-13 Ⅲ型异型淋巴细胞Ⅲ型(幼稚型)胞体较大,多呈圆形。
胞核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较细致,可见1~2个核仁。
胞质量较少,呈深蓝色,多不见颗粒,可见少数空泡(图-13)。
(2)鉴别诊断虽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多无难度,但由于细胞形态的变异,为明确诊断仍应与某些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加以鉴别,以免误诊。
异型淋巴细胞检测操作规程

异型淋巴细胞检测操作规程异型淋巴细胞检测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验技术,用于评估血液中淋巴细胞的形态及数量的异常变化。
下面是一个关于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的操作规程,供参考。
一、实验室准备1. 准备所需设备:显微镜、染色剂(如Wright-Giemsa染色剂)、玻璃载玻片、荧光显微镜(如有必要)、计数室等。
2. 准备所需试剂:生理盐水、异型淋巴细胞检测试剂盒等。
3. 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检验要求,确保设备及试剂的清洁和有效性。
二、标本采集及前处理1. 标本采集:采集血液标本,遵循标本采集和处理的规范操作流程。
2. 标本处理:将采集到的标本转移到试验室,并按照检验前处理要求进行处理(如血液离心、血清分离等)。
三、染色1. 准备染色液:根据染色剂的使用说明,准备适量的染色液。
2. 涂片制备:将标本中的淋巴细胞制作成薄层涂片,直径一般为2-3cm。
3. 固定:用热空气对涂片进行固定,使细胞附着在载玻片上。
4. 涂染:将载玻片用染色液浸泡5-10分钟。
5. 洗涤: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洗涤载玻片,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6. 干燥:将载玻片晾干或用吹风机对其进行干燥。
四、显微镜检查1. 准备显微镜:打开显微镜,进行调焦和对比度调节。
2. 检查涂片:将染色后的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物镜下检查。
首先以低倍镜检查全涂片的结构和颜色,然后逐个细胞进行检查。
3. 异型淋巴细胞的识别:根据具体的标准和判定要求,对涂片中的细胞进行鉴定和分类。
4. 记录结果:将每个细胞的结果记录下来,并根据所采用的标准进行异型淋巴细胞的计数和分类。
五、结果判读1. 根据异型淋巴细胞的计数和分类结果,判断标本中的异型淋巴细胞情况。
2. 结果判读应根据实验室的规范和所采用的标准进行,避免主观判断和误判。
3. 需要注意不同异型淋巴细胞类型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六、质量控制1. 定期进行内部质量控制:使用已知结果的标本进行质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参加外部质量评估:定期参加相关的外部质量评估项目,与其他实验室进行对比,提高检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型淋巴细胞的本质
红细胞和粒细胞等被称之为终末细胞,意为 它们的生命没有回头路,必须一直走下去,直至 死亡。这样的细胞除了行使各自的功能,不再进 行任何形式的改变。 而淋巴细胞不是终末细胞,它还可以发生一 些变化,比如原始细胞化和幼稚细胞化(俗称 “返祖现象”)。这样的变化通常是由病毒或者 药物引起的应激反应,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其细 胞体积变大,细胞核体积也增大,细胞浆颜色加 深,出现空泡等。这与正常淋巴细胞形态有明显 不同。这时候,就应报告发现异型淋巴细胞。人 体异性淋巴细胞正常值为0-2.0%。
Ⅰ型异型淋巴细胞
胞体多为圆形, 无核仁,胞质 丰富,呈深蓝 色,含有空泡, 又称泡沫型异 型淋巴细胞
Ⅱ型异型淋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胞
胞体较Ⅰ型细 胞大,外形常 不规则,似单 核细胞,又称 单核细胞型或 不规则型,胞 质丰富,一般 无空泡
Ⅲ型异型淋巴细胞
胞体大,直径 15~18µm,圆形 或椭圆形,核 染色质细网状, 可见1~2个核仁, 又称幼稚型异 型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
在传染性单核增多症、病毒性肺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感染或过敏原 则刺激下,可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 胞。Downey将其按形态特征分为三型: 胞。Downey将其按形态特征分为三型: 1型(空泡型):最多见。胞体比正常淋巴细胞稍大,多为圆形、椭圆 形或不规则形。核圆形、肾形或分叶状、常偏位。染色质粗糙,呈粗网状 或小块状,排列不规则。胞质丰富,染深蓝色,含空泡或呈泡沫状。 Ⅱ型(幼稚型):胞体较大,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致呈网状排 列,可见1 列,可见1~2个至发生母细胞化的结果。 Ⅲ型(不规则型):胞体较大,外形常不规则,可有多数足。核形状 及结构与1 及结构与1型相同或更不殊途同归,染色质较粗糙致密。胞质量丰富,染色 淡蓝或灰蓝色,有透明感,边缘处着色较深蓝色。可有少数空泡。
与浆细胞形态相似的异型淋巴细胞
细胞核偏位,胞浆 含有空泡
组织样异型淋巴细胞
该细胞核染色质 呈淡红色网状, 胞质中含有颗粒, 称为组织样异型 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不一定就是淋巴细胞白血 病。比如,有一种叫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的疾病,就可以出现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甚至达20%~30%。(参考值为<10%)。这种 病为EB病毒感染,多数是经唾液感染,可以通过 检查血液中EB病毒的抗体来证实感染的存在。其 他病毒的感染有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有的药 物也会引发淋巴细胞的应激反应,所以出现几个 异型淋巴细胞时不必草木皆兵。但是,如果异型 淋巴细胞数量持续增多,则不能大意,还应该再 做一些其他的检查,比如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细 胞化学染色等,以排除淋巴细胞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