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计数在诊断鼻咽癌中的价值

中 图分 类 号 : 3 . 3 R7 9 6 R7 0 4 ; 3 .
文献 标 识 码 : B
鼻 咽 部 最 常 见 的恶 性 肿 瘤 是 鼻 咽 癌 ( ao h rn elac n sp ay g a cri — nma N C , 着 临 床 诊 断 NP o , P )随 C的 不 断 进 展 , 于 N C与 E 关 P B 病 毒 ( pti B r i s) 间 的研 究 已 经 比较 多 见 L 。大 量 E se — ar r e 之 n vu l j
4 统 计 学 处 理 . 检验判定显著性 。
结 果
讨
论
N C足 一 种 分 化 程 度 差 , 易 早 期 浸 润转 移 的 恶 性 肿 瘤 , P 容 由 于 其 原 发 于 比 较 隐 蔽 鼻 腔 , 初 期 临床 症 状 不 明 显 , 易早 且 不
【 要】 目的 摘 探 讨 外 周 血 异 型 淋 巴 细 胞 计 数 在 诊 断 鼻 咽 癌 ( P ) 的价 值 。方 法 N C巾 采集 6 o例 NP C患 者 及 1 0例 健 康 者 0
手 指 血 涂 片 , 氏 染 色 后 进 行 分 析 。结 果 瑞 结论
NP C患 者外 周 血 异 型 淋 巴细 胞 计 数 明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差 P% 0 0 ) . 5。 -
年 龄 在 1 ~6 8 0岁 。
鼻咽癌患 者组 Biblioteka o例 , 中 男 4 其 4例 , 1 女 6
注 : 表示无数据 。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18 ・ 82
检 验 医学 与 临床 2 1 年 8月 第 8卷 第 1 01 5期 I bMe l , g s 2 1 , 18 N . 5 dCi Au ut 0 1Vo. , o 1 a n
・
经验交流 ・
外 周 血 异 型 淋 巴细 胞 检 测 的 临床 意 义
●
4
v
3
v
6
v
6
{
4 5
6 6
●
5 7
●
4 2
●
6 6
●
7 5 5 5 7 9
● ● ●
7
^
1
^
5
^
l
^
9
^
7
^
0 1
i
2
D I1 . 9 9Ji n 1 7 -4 5 2 1. 5 0 9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6 29 5 (0 )518 —2 O :0 3 6 /. s. 629 5 . 0 1 1 .4 s B 17 —4 5 2 ¨ l—8 20
于 s期 阶 段 , 电镜 观察 发 现 细 胞 质 内有 大 量 的 核 糖 体 和扩 张 的 内质 网 。健 康 人 血 液 中 偶见 异 型 淋 巴细 胞 , 般 不 超 过 2 , 一 %E 只 有 当 大 量病 毒 感 染 或 某 些 原 因 时 才 会 升 高 , 般 大 于 5 即 一 有 临 床 意 义 , 升 高 幅度 大 于 1 ~ 2 时 , 诊 断 更 有 价 值 。 当 O O 对 作 者 观察 7 6例患 者 外 周 血 异 型淋 巴细 胞 数 量及 所 占 比例 , 讨 探
1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应用_理论说明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应用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是指在外周血液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它们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
通过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和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会围绕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应用展开介绍和探讨。
首先,将详细介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定义和分类方法。
其次,将重点讨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炎症性疾病中的应用以及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同时,本文还将从理论角度对免疫学原理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并介绍流式细胞术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中的原理与方法。
最后,将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临床意义展开理论探讨。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系统性地总结和阐述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临床应用的重要性。
通过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说明和实际应用案例的引用,旨在增进读者对该领域的理解和认识,并为临床医生、研究人员以及其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有关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全面知识以及其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2.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应用2.1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定义与分类外周血淋巴细胞是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包括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
这些淋巴细胞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群。
T细胞是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亚群有CD4+辅助T细胞、CD8+杀伤性T细胞和调节性T 细胞。
B 细胞在体内生成抗体以对抗感染。
而NK 细胞则能直接识别并杀伤癌细胞和病原体感染的靶标。
根据特定表面标记物的表达,如CD4、CD8、CD19和CD56等,可以将外周血淋巴细胞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群。
每个亚群具有不同功能,并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2.2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炎症性疾病中的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20 年 l 至 2 0 0 8 2月 09年 7月来 我 院
就诊的 A 患者 , 照 1 4 S 参 9 年修订 的 A 6 8 S3 例诊断 标 准l 符合 以下 3项标 准 :1腰 痛 持 续 3个 月 以 , () 上, 活动后减轻 , 休息后无缓解 ; ) ( 腰椎额状面和矢 2 状面活动受限 ;3 腰廓 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 、 () 性别 的正常人 ( . c )放射学标准髂关节炎为双侧 <2 5 m ; ≥Ⅱ 级或 单侧 Ⅲ 一Ⅳ级 或仅符合放射学标 准。男 2 例, l例, 5 女 l 年龄 1 — 2 平均年龄 2 . ± . 5 3 岁, 3 1 48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 *P<00 .5
3 讨 论
T淋 巴细胞 是 一 种 重 要 的免 疫 活 性 细 胞 , 据 根
T 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的不同将其分成不同 T细胞 亚群 。C 3 表全 部 T淋 巴细胞 , D D 代 C 4是 T辅 助
(1 的表 面标 志 ,I 1) 1 CM T细胞 具有辅 助 T细 胞转 变 成效 应细胞 、 B细胞 转 化 成 浆 细 胞 以及 活 化 巨噬 细
参考文 献:
[ ] i s oz e JF Fs rV, aio ,ta. teo r oi: 1 Vl — na z , ut B dm nJj e 1Ahrho s A eG l e t mb s
wiep eddsae wt n rdcal n i —hetnn o s un e d sra i s h u pe itbe ad letrae igc neqe cs e i f
( 哈尔滨医科大学 附属第一 医院 检验科 , 黑龙江 哈尔滨 100 ) 501
强直性脊柱炎 ( S 是 一种慢性 自身免疫性疾 A) 病, 主要累及髂骶关节 、 脊柱、 骨软骨组织及 四肢关 节, 表现为脊柱和髂骶关节疼痛、 活动障碍 、 畸形 、 关 节强直而丧失劳动力。有学者研究表 明外周血淋巴 细胞 比例失 调见 于 系统 性红 斑狼疮 、 多发性 硬化 症 、 原发 性血 小 板减 少性 紫 癜等 自身免 疫 性疾 病 患 者 J , 并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 淋巴细胞亚群 但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子宫内膜样腺癌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妇科肿瘤,具有高度的浸润性和转移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巨大威胁。
目前,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病理学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然而,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有限,难以满足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需要。
近年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逐渐应用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
本文通过综合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比较,探讨了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腺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诊断;应用价值分析。
引言:子宫内膜样腺癌是一种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尽管其在整个妇科肿瘤中占的比例不大,但由于其生长缓慢、易转移、易复发等特点,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仍然产生巨大的威胁。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传统的病理学检查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虽然有一定的帮助,但难以满足临床的需要。
近年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作为一种新兴的诊断方法,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其应用现状和相关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一、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
它们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它们的数量和功能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亚群特征可以反映不同的免疫状态和疾病进程,因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射免疫测定(RIA)等。
其中,流式细胞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它不仅能够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定量和亚群鉴定,还可以进一步检测表达的具体分子,例如细胞因子、表面标志物等。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及EBV DNA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及EBV DNA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汤俊峰;余喜然;郑水娥;朱虹【摘要】目的研究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及EBV DNA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2015年8月-2017年1月,选择我院儿科208例发热患者,其中确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2例作为观察组,其他发热病人166例对照组.对两组使用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及EBV DNA联合检测,对比两组不同检测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单核细胞%(M%)以及异型淋巴细胞%、EBV DNA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项指标的灵敏度:M%>异型淋巴细胞%>EBV DNA,特异度:EBV DNA>异型淋巴细胞%>M%.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均大于各个单项检测.结论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及EBV DNA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灵敏度以及特异度较高.【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年(卷),期】2017(035)005【总页数】3页(P722-724)【关键词】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EBVDNA;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作者】汤俊峰;余喜然;郑水娥;朱虹【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检验科,福建三明 365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检验科,福建三明 365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检验科,福建三明 365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检验科,福建三明 36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1;Q523;R512.7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主要由EBV病毒引起的,以侵犯淋巴系统为主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程常具有一定的自限性[1-3]。
临床表现变化多端,除了临床上常见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外,实验室检测时可发现外周血液单核细胞明显增多,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以及抗EBV病毒的抗体阳性。
乳腺癌患者初治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48 期2019 Vol.6 No.48125乳腺癌患者初治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郝 华,庞卫乾,樊倩倩,李 晖(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摘要】目的 检测初治时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了解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临汾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90例未经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乳腺癌组,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45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45例,与62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样本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的绝对计数水平。
结果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以及B 细胞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NK 细胞、CD8+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相比,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CD3+、CD4+以及 CD4/CD8结果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CD8+细胞、B 细胞、NK 细胞百分在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结论 初治前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就出现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减少以及比例的改变,说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的降低或失调,并且肿瘤进展、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监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助于观察患者病情、判断预后等 作用。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技术【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48.125.02乳腺恶性肿瘤是危害妇女健康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研究显示乳腺癌每年中国新发率和死亡数量呈上升趋势[1]。
既往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乳腺癌多数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情况[2],而反应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就是各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以及数量。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及鉴别PPT精选课件

1
异型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abnormal lymphocyte)在病毒(如 腺病毒ˎ人类疱疹病毒等)ˎ原虫(如弓形虫)感 染,药物反应ˎ结缔组织病ˎ应激状态或过敏原等 因素刺激下,淋巴细胞增生并发生形态的变化, 表现为胞体增大,胞质增多ˎ嗜碱性增强ˎ细胞核 母细胞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abnormal lymphocyte)或反应性淋巴细胞(reactive lymphocyte)。外周血液异型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 胞(83%--96%),少数为B细胞(4%--7%)。
蓝色或灰蓝,不透 明有泡沫感,近核 处有明显半月形淡 染区,常有空泡, 可见颗粒
深蓝色,无颗
粒,含有大小
不等空泡或呈 泡沫状
圆形,居中
圆形或椭圆形,明 显偏位
圆形 椭圆或 不规则常偏位
粗密成块, 如打碎的墨 砚,中间有 明显空隙, 无色泽
极粗密,凝成大块, 粗网状或不规 似车轮状,中间有 则聚集称粗网 明显空隙,有色泽 状
3
异型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异型淋巴细胞与多种病毒感染有关,如EB病毒(EBV)、巨细 胞病毒(CMV)、柯萨奇病毒(CVB)、腺病毒(ADV),弓形体病、 药物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贫血等,其中以EBV、CMV 感染最为明显(>0.1)。在一些儿科疾病的血液中也常有异 常淋巴细胞,但一般只在病毒感染时才会超过0.02。急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 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EB 病毒感染者血液中可出现大量的异型淋巴细胞(>0.1), 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异型淋巴细胞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早 期即可出现,且逐日增多,一般在0.1~0.2,异型淋巴 细胞的出现有助于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