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合集下载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少数民族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少数民族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少数民族数据2010年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分民族构成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汉族人口1220844520人,其中男性625032848人,女性595811672人。

其余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据如下:壮族:16926381人,占比1.2700%回族:10586087人,占比0.7943%满族:10387958人,占比0.7794%维吾尔族:10069346人,占比0.7555%苗族:9426007人,占比0.7072%彝族:8714393人,占比0.6538%土家族:8353912人,占比0.6268%藏族:6282187人,占比0.4713%蒙古族:5981840人,占比0.4488%侗族:2879974人,占比0.2161%布依族:2870034人,占比0.2153%瑶族:2796003人,占比0.2098%白族:1933510人,占比0.1451%朝鲜族:1830929人,占比0.1374%哈尼族:1660932人,占比0.1246%黎族:1463064人,占比0.1098%哈萨克族:1462588人,占比0.1097%傣族:1261311人,占比0.0946%畲族:708651人,占比0.0532%傈僳族:702839人,占比0.0527%仡佬族:550746人,占比0.0413%拉祜族:485966人,占比0.0365%佤族:429709人,占比0.0322%水族:411847人,占比0.0309%纳西族:326295人,占比0.0245% 羌族:309576人,占比0.0232%土族:289565人,占比0.0217%仫佬族:216257人,占比0.0162% 锡伯族:190481人,占比0.0143%柯尔克孜族:186708人,占比0.0140% 景颇族:147828人,占比0.0111% 达斡尔族:131992人,占比0.0099% 撒拉族:130607人,占比0.0098% 布朗族:119639人,占比0.0090%毛南族:101192人,占比0.0076% 塔吉克族:51069人,占比0.0038%普米族:42861人,占比0.0032%阿昌族:39555人,占比0.0030%怒族:37523人,占比0.0028%鄂温克族:30875人,占比0.0023%京族:28199人,占比0.0021%基诺族:23143人,占比0.0017%德昂族:20556人,占比0.0015%保安族:20074人,占比0.0015%裕固族:14378人,占比0.0011%乌孜别克族:10569人,占比0.0008%门巴族:10561人,占比0.0008%鄂伦春族:8659人,占比0.0006%独龙族:6930人,占比0.0005%赫哲族:5354人,占比0.0004%高山族:4009人,占比0.0003%珞巴族:3682人,占比0.0003%塔塔尔族:3556人,占比0.0003%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12.9533亿人。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之常住人口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之常住人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311.2559天山区69.6277沙依巴克区66.4716新市区73.0307水磨沟区39.0943头屯河区17.2796达坂城区 4.0657米东区33.3676乌鲁木齐县8.3187克拉玛依市39.1008独山子区 6.9361克拉玛依区26.1445白碱滩区 5.0422乌尔禾区0.9780吐鲁番地区62.2903吐鲁番市27.3385鄯善县23.1297托克逊县11.8221哈密地区57.2400哈密市47.2175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7.5442伊吾县 2.4783昌吉回族自治州142.8587昌吉市42.6253阜康市16.5006呼图壁县21.0201玛纳斯县23.7558奇台县21.0566吉木萨尔县11.3284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6.5719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44.3680博乐市23.5585精河县14.1593温泉县 6.6502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27.8486库尔勒市54.9324轮台县11.6166尉犁县9.6068若羌县 3.5580且末县 6.5572焉耆回族自治县12.7628和静县16.0804和硕县7.2556博湖县 5.4788阿克苏地区237.0809阿克苏市53.5657温宿县23.3933库车县46.2588沙雅县25.7502新和县17.2064拜城县22.9252乌什县19.7990阿瓦提县23.7562柯坪县 4.4261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52.5570阿图什市24.0368阿克陶县19.9065阿合奇县 3.8876乌恰县 4.7261喀什地区397.9321喀什市50.6640疏附县31.1960疏勒县31.2455英吉沙县26.2067泽普县20.6936莎车县76.2385叶城县45.4328麦盖提县25.8978岳普湖县14.7688伽师县38.1767巴楚县33.6274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3.7843和田地区201.4362和田巿32.2300和田县26.9941墨玉县50.0114皮山县25.8210洛浦县23.2916策勒县14.7050于田县24.9899民丰县 3.3932伊犁哈萨克自治州430.5244自治州直辖248.2592伊宁市51.5082奎屯市16.6261伊宁县37.2590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9744霍城县35.2689巩留县16.4860新源县28.2718昭苏县14.8187特克斯县14.2718尼勒克县15.7743塔城地区121.9369塔城市16.1037乌苏市29.8907额敏县18.7112沙湾县36.5196托里县9.3098裕民县 5.1919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6.2100阿勒泰地区60.3283阿勒泰市19.0064布尔津县 6.6758富蕴县8.7886福海县8.1845哈巴河县8.2507青河县 5.8858吉木乃县 3.5365直辖行政单位77.0886石河子市38.0130阿拉尔市15.8593图木舒克市13.5727五家渠市9.6436。

各省市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汇总

各省市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汇总

区数据汇总
年 0-14岁 人数 22245.97 168.70 126.75 1209.30 610.60 348.26 499.70 329.27 458.04 198.56 1023.02 718.92 1069.90 570.57 975.04 1507.43 1974.59 796.35 1157.38 1761.82 999.14 173.47 489.80 1364.45 876.46 952.80 73.17 548.94 464.38 117.71 135.37 453.06 比率 16.60% 8.60% 9.80% 16.83% 17.10% 14.10% 11.42% 11.99% 11.96% 8.63% 13.01% 13.21% 17.98% 15.46% 21.88% 15.74% 21.00% 13.91% 17.62% 16.89% 21.71% 20.00% 16.98% 16.97% 25.22% 20.73% 24.37% 14.71% 18.16% 20.92% 21.48% 20.77% 龄 结 构 15-64岁 民族构成 65岁以上 汉族 少数民族 大专以上 高中(含中专)
人数 99843.34 1621.60 1056.84 5384.14 2690.08 1935.56 3423.99 2186.70 3054.35 1870.37 5986.19 4215.60 4274.50 2827.64 3143.08 7128.90 6641.88 4407.01 4768.59 7964.56 3178.20 626.08 2061.41 5796.62 2300.47 3135.10 211.76 2865.41 1882.56 409.49 454.37 1593.2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自治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自治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自治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9.07•【字号】新政办发[2010]197号•【施行日期】2010.09.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自治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新政办发〔2010〕197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对于查清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XXX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发〔2009〕23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根据2010年7月16日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及自治区人口普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现就认真做好我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涉及社会各方面,组织实施的难度较大。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本次人口普查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按照国务院“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把普查工作纳入本年度政府和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一名主管领导具体负责,抓好组织协调和落实。

层层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扎实到位。

二、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确保普查工作全面完成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及时解决普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共同完成普查工作任务。

新疆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新疆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新疆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常住人口2181万乌鲁木齐在线讯(记者郭玲) 5日,自治区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区人口普查数据,全区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乌鲁木齐市常住人口为3110280人。

一、全区常住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8459511人相比,10年共增加3353823 人,增长18.17 %。

年平均增长率为1.68 %。

二、家庭户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6398569户,家庭户人口为2084428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1人减少0.45人。

三、性别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190228人,占51.30%;女性人口为10623106人,占48.70%。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24下降为105.34 。

四、年龄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530645人,占20.77%;15-64岁人口为15932420人,占73.04%;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50269人,占 6.1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50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9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52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区人口中,汉族人口8746148人,占总人口的40.1%,各少数民族人口13067186人,占总人口的59.9%。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256229人,增长了16.77%;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097594人,增长了19.12%。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31995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52638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787367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656043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新疆水务市场现状与分析

新疆水务市场现状与分析

新疆水务市场现状与分析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改革开放力度的持续深入推进,新疆水务市场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世界知名的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投资三点七亿元人民币,以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控股乌鲁木齐市河东污水处理厂。

中国水务投资公司投资三亿元人民币,以百分之六十的股份控股新疆昌源水务集团公司。

一些民营企业投资地(州)市与县城的自来水公司。

但是从总体来看,新疆水务市场还是以传统的、由各级政府垄断经营的模式为主。

1、乌鲁木齐市城市供水项目由于体制、历史与地理等诸多原因,乌鲁木齐水务市场的主要参与单位有天山源水公司、新疆城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市水务集团等,其分工与运营存在着重复与混乱。

其结果是:水厂建设与管网的铺设有可能造成重复建设,国有资产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城市供水缺乏统一管理,不同工艺生产的自来水质量也有不同;分工与运营存在着重复,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使用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将会对乌鲁木齐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与水资源造成破坏。

2、和田市供排水项目和田市供排水项目供水水源为地下水。

随着和田市城市建设规模不断发展,城市供水能力由1986年的0.3万立方米/日,发展到现在的6万立方米/日,供水管网由原来的5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40公里。

供水人口由原来不足2万人,发展到现在的12万人,资产总额由原来的164万元,发展到现在的1.1亿元。

2.2通过对该市供排水公司近些年的财务、管理及经营费用分析,可看出以下几个特点:(1)近三年公司的供水量、售水量、主营业收入及主营业成本在逐年增加,但净利润都为负值,说明公司在亏损运营,随着供(售)水量的增加,亏损额也相应增加。

2010年亏损达82.55万元,为近三年最高值。

(2)近三年公司的资产、净资产在逐年增加,负债也在逐渐增大;近三年公司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经营费用在逐年增加。

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的主营业收入、资产在逐年增加,但和田市部分靠财政拨款单位的水费和安装费拖欠十分严重,如市建设局、市政府、市环卫处、市园林局等,截止2010年底,累计拖欠水费和安装费515万元;此外该公司的外债较为严重,近三年外债累计为1493万元。

第六次人口普查后全国339个地级以上市GDP总量排名

第六次人口普查后全国339个地级以上市GDP总量排名

25529
3771
2321.20
35441
5235
2296.00
51003
7534
2266.26
31215
4611
2207.99
49509
7314
2207.11
43770
6466
2203.00
30880
4562
2200.00
60342
8914
53 云01 54 浙07 55 闽02 56 鲁09 57 冀06 58 苏12 59 苏11 60 豫13 61 鲁10 62 蒙01 63 粤12 64 吉02 65 桂01 66 晋01 67 陕08 68 粤09 69 鲁14 70 鲁15 71 鲁16 72 粤13 73 鄂04 74 湘06 75 鄂05 76 粤16 77 湘07 78 湘04 79 粤15 80 闽06 81 鲁04 82 苏08 83 冀10 84 豫10 85 豫04 86 豫05 87 新01 88 浙05 89 湘02 90 桂02 91 豫08 92 豫16 93 冀05 94 粤04 95 粤03 96 豫07 97 蒙05 98 鲁17 99 苏07 100 豫14 101 贵01 102 赣07 103 粤18 104 桂03 105 皖12 106 吉07 107 甘01 108 陕04
109 豫15 110 湘10 111 蒙06 112 粤17 113 豫17 114 赣04 115 鲁11 116 苏13 117 粤20 118 云03 119 辽08 120 闽08 121 皖16 122 陕03 123 闽04 124 冀07 125 川06 126 蒙03 127 冀03 128 豫02 129 辽11 130 川05 131 晋04 132 辽07 133 贵03 134 赣11 135 湘03 136 晋10 137 新12 138 辽04 139 陕06 140 冀08 141 豫12 142 川13 143 赣09 144 鄂10 145 辽05 146 黑02 147 晋11 148 鄂09 149 桂09 150 川11 151 晋08 152 川15 153 闽03 154 皖10 155 陕05 156 鄂08 157 吉03 158 川21 159 冀11 160 黑10 161 豫09 162 湘11 163 晋07 164 宁01

0512-内蒙古阿拉善盟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0512-内蒙古阿拉善盟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阿拉善盟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来源: 阿拉善日报网2011-05-27阿拉善盟统计局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 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盟行政公署及各旗(区)人民政府(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盟常住人口全盟常住人口[3]为23133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9935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1983人,增长16.04%。

年平均增长率为1.50%。

二、家庭户人口全盟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77440户,家庭户人口为19834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2人减少0.56人。

三、性别构成全盟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6144人,占54.53%;女性人口为105190人,占45.47%,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5.04上升为119.92。

四、年龄构成全盟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1093人,占13.44%;15-64岁人口为185333人,占80.11%;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908人,占6.44%。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2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5.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61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盟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72466人,占74.55%;蒙古族人口为44635人,占19.30%;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14233人,占6.1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36879人,增长27.2%;蒙古族人口增加120人,增长0.27%;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657人,增长34.5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克苏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主要数据公报[1]
阿克苏地区统计局
2011年8月26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阿克苏地区行政公署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地区常住人口
全地区常住人口[3]为2370809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980354相比,10年共增加390455人,增长19.7%。

年平均增长率为
1.82%。

二、家庭户人口
全地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666921户,家庭户人口为228837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
3.4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59人。

三、性别构成
全地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25608人,占51.7%;女性人口为1145201人,占48.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02。

四、年龄构成
全地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42590人,占22.9%;15-64岁人口为1697360人,占71.6%;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0859人,占5.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地区人口中,汉族人口542713人,占总人口的22.9%,各少数民族人口1828096人,占总人口的
77.1%。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地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5250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6557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93165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818759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988人上升为6433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7966人下降为698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8846人上升为39297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8850人下降为34535人。

全地区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60929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55872人,文盲率[5]由8.5%下降为3.3%,下降5.2个百分点。

七、人口县(市)分布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不含阿拉尔市。

[2]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全地区人口是普查登记的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4]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文盲率是指全地区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6]各县(市)的常住人口占全地区合计常住人口的比重。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六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