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三次科技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九年级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大事。
第二,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能够形成系统的“科技史”专题;第三,它是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第四,它对与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深远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世界历史教学的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对象分析现在的学生正在享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已经学习了前两次科技革命的内容,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合作探究能力。
他们思维活跃、乐于表现,但又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第一,从兴趣角度分析,学生对科技革命的知识比较感兴趣;第二,从学生原有的知识角度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对科技革命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第三,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了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
这是学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
第四,学生缺少对三次科革命内在联系的把握,对科技革命带的影响存在一种片面化的认识。
这些问题必须在这节中重新认识。
(三)标要求:“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克隆技术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标要求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在三维教学目标中: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进而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初三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A.初三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标志性三大技术;了解兴起的背景,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及其影响、生物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初步认识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出现。
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通过目标导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创新的精神;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过程】引入:神舟6号和神舟7号发射和回收的实况录象资料。
提问: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何时?有哪些成果?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取得了哪些成果?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三大技术的突破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三大标志。
了解原子能的发展过程、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计算机的诞生。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学生阅读教材,勾画,试着解决有关问题,教师巡视做指导。
1、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信息时代到来的标志。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五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计算机。
3、知道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4、讨论:你如何看待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利与弊?5、知道现代生物学开端的标志,知道基因重组技术的成就和意义,了解生物工程技术发展的意义。
6、你认为该怎样对待“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是否应该受到限制?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利用以下两个图表材料来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材料一:科技革命转换成生产力的周期:蒸汽机:84年;电动机:65年;原子能:6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电子计算机,每2年甚至半年换代一次。
材料二:科技进步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例:20世纪初,5%—10%;20世纪70年代,60%;20世纪80年代,80%。
九年级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一、导入、板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7 第三次科技革命
(板书课题)
二、示标学习目标
1、识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知识
2、对比复习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
三、自学指导
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102---106并思考下列问题,7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问题。
1、找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及标志。
说说这次革命的核心是什么?人类由此进
入什么时代?
2、说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四、先学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五、后教
1、指名学生回答: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重大突破;
起源:美国;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时代特征:信息化
教师举出成就:电脑手机卫星克隆技术等
2、特点:P104
影响: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②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③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高科技;④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六、巩固知识点
1、自背互背
2、做题《基础训练》。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情况,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
但第三次科技革命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对其了解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原因。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其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教材、参考资料。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3.网络资源:搜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视频、图片等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所学的科技革命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主要成就等知识点,让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九年级历史教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教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教案九年级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来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时间、标志性的发明、特点、影响。
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常用的高科技产品,进而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探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体会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积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一步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观点。
(2)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军备竞赛、环境污染等问题,培养学生爱好和平、保护环境、善待人类自身的情感。
4、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5、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从我们生活常用的电脑,和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引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师:现在电脑手机都很普遍,但是在我们小的时候,刚刚有电视,我们在十年前可以上微机课,现在有很多同学家里有了电脑,可以上网学习,问这反映了我国哪方面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指出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
新授: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与发展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兴起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2、从领域上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海洋工程、新材料技术。
师生合作探讨:1、老师展示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图片,让学生回答分别属于哪个领域的成就。
2、想一想,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些方面处于世界前列?提示:航天(神五、神六、嫦娥一号、长三甲运载火箭)、原子能(____年原子弹爆炸成功、____年氢弹爆炸成功,秦山核电站)、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籼型杂交水稻、超级稻)。
3、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
(1)相对论等科学理论的提出,机械电子等技术的进步;(2)“二战”对新式武器的研究,加速了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
战后美苏军备竞争的加剧起了刺激作用。
(3)重视科学研究和不断开发新产品。
初中历史的三次革命教案

初中历史的三次革命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重要事件、意义。
2. 掌握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2. 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三次科技革命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科技革命吗?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有什么影响?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三次科技革命,看看它们是如何改变人类历史的。
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1.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a. 背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b. 重要事件: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纺织工业的机械化。
c. 意义:推动了工业化进程,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a. 背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b. 重要事件: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钢铁工业的发展。
c. 意义: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3.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a. 背景: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b. 重要事件: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普及,航天技术的发展。
c. 意义:推动了信息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1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原子能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兴起、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兴起、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是第三次科技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科技成就。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之间相互渗透。
二、课程标准二、课程标准 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人类进步与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人类进步与发展。
四、学习重点、难点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难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
难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
五、教学流程五、教学流程 设计说明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神舟五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展示:神舟五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学生:看图片,说出宇航员的名称学生:看图片,说出宇航员的名称学生: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就是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的学生: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就是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的学生:神七宇航员翟志刚迈进太空的第一步,神七宇航员翟志刚迈进太空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全新的开始。
2024年关于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设计范文

2024年关于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重要发明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技能:培养学生分析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的能力,以及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技革命的兴趣和热情,认识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其影响。
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难点:如何深入理解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和国际关系的深远影响。
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科技革命对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标志性发明(如电视机、计算机等),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发明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吗?”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简要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和时代特征,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新课讲解科技革命的兴起:讲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地点和主要标志。
分析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如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扩张等。
探讨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初步影响,如生产力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重要发明及其影响:详细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如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等。
分析这些发明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讨论这些发明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如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的加剧等。
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分析科技革命如何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等。
探讨科技革命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如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关系的复杂化等。
研究科技革命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如文化交流的加强、文化多元化的趋势等。
科技革命与环境保护:介绍科技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讨论如何平衡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次科技革命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略)
学情分析(略)
执教人:
教学目标分析:复习目标:(读一遍)
1、识记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科学家,科技成果及其现实意义等主干知识,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
(中考目标重点)
2、养成用表格梳理历史知识的良好习惯。
3、获取科学的做题技巧,提升解题质量。
(难点)(:设计意图:有了目标,学生有了学习的方向)
教学过程
课前分组,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参与本次活动,把我们班的同学分成4 个小组进行PK。
今天表现好的是哪个小组呢?我们拭目以待,各小组可要加油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导入新课:用猜一猜小游戏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复习目标:(读一遍)
1、识记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科学家,科技成果及其现实意义等主干知识,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
(中考目标重点)
2、养成用表格梳理历史知识的良好习惯。
3、获取科学的做题技巧,提升解题质量。
(难点)(:设计意图:有了目标,学生有了学习的方向)
二、学习过程
模块一: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同学们,没有基础,何来能力,只有夯实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表格,构建体系、储备知识。
(要求6 分钟完成)
1
2、畅所欲言~~~~学生频道
根据你的观察,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科技革命成果呢?
(设计意图:历史影响就在身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到提高。
)模块二:感悟与升华
1、探究活动
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认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同桌之间讨论)由此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2、拓展延伸
三次科技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后完成)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设计意图:从图片资料中找到解题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讨论:
(1)我国应该怎样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
(2)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面对高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
1
C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找到答案。
) 4、探究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科学技术成果从诞生到投入市场周期: 19 世纪为 50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 30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缩短为 7 年,20 世纪 70 年代后只需 3-5 年。
讨论:材料反映了新科技革命的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读材料,找关键词,找到结合点。
) 模块三: 命题展望, 直ft 中考
一、中考命题展望,洞悉本专题滨州市命题趋势。
1、体现生活性。
要重点关注三次科技革命与我们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知识点。
如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及科技对我们生活学习的影响。
2、体现联系性。
把握事件之间的联系,如关注中国,把中国历史融入到世界历史。
尤其要注意前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再如二战与科技的 关系。
一分为二的看待科技的两面性(科技用于生产生活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如用于战争会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给人类带来灾难)
3、体现时代性。
利用时政材料,把三次科技革命结合起来考察。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把握滨州市中考命题方向)
二、实践与操作:你来当老师(要求各小组选题并派代表讲解。
选题时扣课标、有新意;讲题时注意把握三点:讲考点、讲思路、讲绝招。
(各小组轮流展示。
)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自己的做题技巧,还可以相互借鉴)
1、[2012•滨州]“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 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这场革命是 A .英国“光荣革命”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 .英国宪章运动 D .英国工业革命
2、[2015•成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对各行业机器大生产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的创造发明是
A.珍妮纺纱机
B.改良蒸汽机
C.火车机车
D.内燃机
3、[2014•四川自贡]它的发明,造就了 20 世纪的石油世界。
下图反映了 1870 年和 1900 年的 世界石油产量,以下选项中影响该时期世界石油产量的是 A .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 B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2
C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D .富尔顿的汽船
4、[2012•宁波] “公交车几时到,手机一查就知道”。
宁波“无线公交”最主要得益于下列哪项科学技术
A .新材料技术
B .现代制造业技术
C .生物工程技术
D .计算机信息技术 三、经典回眸:(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交给学生做题技巧。
)
例解 1 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下列哪些现象得益于地三次科技革命() 通过电子邮件收发信件 驾驶汽车出门远游 使用克隆技术治疗疾病 ④利用航天器遨游太空
A
B ④
C ④
D ④
例解 2 下列表格突出反映了科技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
成果 蒸汽机 电动机 无线电 雷达 原子能 晶体管 激光器 发 明 到应 用 的 时间
84 年
65 年
35 年
15 年
6 年
4 年
1 年
A.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B. 科学技术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C.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起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D.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例解 3、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成果?
A
E
B
D
F
G
三、课堂小结
H 板书:
基础+技巧+活用
第一次的是(),第二次的是(),第三次的是()
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A B C D
(1)图片中,A、B、C、D 的发明者分别是谁?
(2)这些交通工具分别属于哪次科技革命?在动力上有何不同?
(3)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何积极影响?
(4)新时期研制和开发新型的交通工具,你认为应考虑哪些因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