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才管理与开发:大湾区人才发展高峰论坛会议议程 - 澳门城市大学
2022年广东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市县卷

2022年广东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市县卷材料一在夜景卫星图上,珠江入海口,一片灯光分外璀璨的区域囊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总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
这里就是粤港澳大湾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部署,“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提出,希望广东联手粤港澳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央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香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发展战略中发挥优势和作用”。
同一天,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见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共同签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按照协议,粵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完善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
2019年2月,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中央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纲要出台后,各级政府到2021年4月已出台231部涉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政策文件。
2021年4月20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大湾区、大未来”主题宣传媒体见面会上介绍粵港澳大湾区的亮眼成绩:2020年,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1.5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1.4万亿元,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达21家,比2017年增加4家;广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3万家,比2017年增加近2万家。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序人才是任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的聚集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该地区的人才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问题的深度评估1.1 人才流动的障碍粤港澳大湾区由于地域跨度大、行政管理不一致等问题,导致了人才在区域间流动存在一定的障碍。
澳门居民在广东就业需要符合相关条件,港澳人才在内地创业也需要遵守一系列管理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流动,使得人才资源难以充分发挥。
1.2 人才培养的不足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培养存在着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的问题。
一些基础学科领域的人才短缺,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创业不易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这说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亟待提升。
1.3 人才政策的协调不力粤港澳大湾区由不同的政治实体组成,各自有着不同的人才政策。
人才政策的协调不力成为制约该地区人才高地建设的重要障碍,也是人才在区域间流动、就业创业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之一。
2. 对策建议2.1 加强区域协同,形成人才流动新机制为解决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流动的障碍问题,应当加强区域协同,建立起更加便利的人才流动机制。
可通过在政策制定、行政审批、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一体化的合作,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人才流动更加便捷,为人才的聚集与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2.2 推动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加强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保障。
可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支持力度,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发展。
2.3 加强政策沟通,构建人才政策共识在人才政策的协调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各方应加强政策沟通,形成共识。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政策协调机构,加强立法、实施、监管等方面的沟通与协调,使得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政策更加一致,为人才的储备与流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开幕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开幕作者:暂无来源:《经理人·深商》 2021年第1期当今社会正经百年大变局,把握好大变局的趋势和机遇,必须落实新发展观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大力引进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端创新团队,是建设高效开放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4月24日上午,由科学技术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
科学技术部部长、党组书记王志刚,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深圳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覃伟中,广东省副省长王曦,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陆明,以及大会特邀嘉宾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瑞士科学院院士霍斯特·梵格,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德国工程院院士葛兴福,德国莱茵TüV集团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陶思腾出席深圳论坛暨大会开幕式。
陶思腾先生、梵格院士、王曦副省长、王伟中书记等先后致辞,王志刚部长作主旨演讲并宣布大会开幕。
王志刚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
要把握好大变局的趋势和机遇,必须向科技创新要方法、要答案。
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科技先行,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构建起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发展和工程建设的体系化布局。
未来,中国将统筹当前和长远发展的不同阶段需求,提升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创新能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建设更加高效开放的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
王伟中说,深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系统重构人才政策体系,力度空前建设重大平台,聚焦人才所需优化服务,推动形成了新的人才聚集高峰期。
当前,深圳迎来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和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将坚定不移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坚持全球视野,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市场导向,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着力打造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的集聚地。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大湾区的对标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大湾区的对标研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大湾区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是目前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而世界大湾区则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大湾区进行对标研究,分析其在经济、科技、人才、产业、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异同点,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经济发展首先来看经济发展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大湾区都是经济发达地区。
粤港澳大湾区由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7000万。
据统计,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达到10.04万亿元,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实力主要体现在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较高的GDP。
而世界大湾区则是指北美洲的三大城市:纽约、新泽西和底特律组成的大湾区,总人口超过1800万。
世界大湾区拥有发达的金融、科技和文化产业,是全球经济的核心之一。
根据数据显示,纽约地区的GDP总量超过1.6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城市经济体之一。
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大湾区在经济发展方面都有着较强的实力,但由于地域环境和政策制度的不同,其经济结构和发展重点存在差异。
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大湾区都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多所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例如香港大学、深圳大学、中山大学等,且资金充沛,政策支持力度大。
据统计,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投入达到5903亿元,其中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值约为1.2万亿元,占粤港澳大湾区高新技术产值的73.2%。
特别是深圳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核心区,综合科技实力和产业基础排名全国前列。
在世界大湾区,科技创新也是其重要的优势之一。
纽约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科技中心之一,拥有大量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以及众多的科技企业和创新孵化器。
会展概论_中山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会展概论_中山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以下哪个不属于深度/认真休闲的特质()。
答案:能动性2.世界展览业的增长极为()答案:亚洲3.已经形成区域集群产业及优势产业的城市,更合适的展会类型为()答案:专业型展览会4.是聚集各国最高领导人围绕特定主题进行磋商的会议,往往同时有媒体曝光、严格的安保和设计好的议程。
()答案:峰会5.在会议产业链条中,会议参与者网络的中心是()答案:会议主办方6.下面哪一个不是体育赛事的核心特点()答案:可参与性7.以下哪一个不是体育场馆发展的趋势()答案:大多数场馆建设都采用BOT模式8.体育赛事的运动员奖金包括()答案:分红奖金9.下列关于体育赛事特许经营的说法,错误的是()答案:特许经营的核心诉求是最大化赛场空间的收益10.粉丝群体一般具有哪些特征()答案:其余选项都对11.展览会的根本目的包括()答案:其余选项都对12.以下哪些是重大Event()答案:2022年北京冬奥会新冠肺炎疫情13.MICE产业包括()答案:大型会议展览奖励旅游会议14.专业观众的参展动机包括()答案:采购行为搜集信息建立市场关系考察奖励15.会议是一种()活动,有一定的结果答案:信息交流信息创造信息传递16.目前我国国际会议目的地形成了三个梯格局,以下城市属于我国第一梯队的是()答案:上海北京香港17.按主题分类,节庆活动包括___________。
()答案:产业类节庆休闲类节庆文化类节庆18.以下通常属于节庆体验中的VIP涉众的群体是_____________。
()答案:政治人物投资人名人19.与赞助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对赛事组织者的好处在于()答案:稳定的合作和信任关系降低寻找新赞助商的时间和经济成本20.为何赞助商可以通过赞助赛事提高企业的声望?()答案:赛事提供的稀缺的参与机会可以提高企业的声望赛事品牌形象有益于强化赞助商在市场中的品牌宣传效果赛事的声望可以转化为赞助商的声望21.下列关于网络体育媒体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答案:网络的全媒体信息整合极大丰富了体育媒体内容多元化和开放化丰富了体育媒体的话题网络体育媒体强化了体育的社交功能22.下列哪些活动属于企业内部活动?()答案:奖励活动年会23.传统的媒体活动可以根据3C分类为()答案:征服类媒体活动竞技类媒体活动典礼类媒体活动24.面向可持续活动管理的概念框架包含如下内容____________。
高端论坛会议策划书3篇

高端论坛会议策划书3篇篇一高端论坛会议策划书一、会议主题[主题名称]二、会议目的1. 探讨[主题名称]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2. 加强[主题名称]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3. 提高参会人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
三、会议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四、会议地点[具体地点]五、会议规模预计参会人数[X]人左右。
六、组织结构1. 主办单位:[主办单位名称]2. 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3. 支持单位:[支持单位名称]七、会议议程1. 第一天上午:会议开幕式及主题演讲下午:分组报告2. 第二天上午:分组报告八、会议邀请1. 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X]人作大会报告。
2. 向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发出会议邀请。
九、会议宣传1. 制作会议宣传册,包括会议主题、目的、议程、邀请嘉宾等信息。
2. 在相关学术期刊、网站等发布会议通知和征稿启事。
3. 利用社交媒体、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
十、会议筹备1. 成立会议筹备组,负责会议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2. 设立会务组、学术组、宣传组等工作小组,分工负责各项具体工作。
3. 制定详细的会议筹备工作计划,明确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十一、会议经费1. 会议注册费:[X]元/人(含会议资料、茶歇等)。
2. 论文版面费:[X]元/篇。
3. 企业赞助:[X]元。
4. 其他:[X]元。
十二、注意事项1. 请参会人员务必按照会议日程安排参加各项活动。
2. 会议论文投稿截止日期为[具体日期],请投稿者务必在截止日期前将论文全文发送至会务组。
3. 会议不安排接送站,请参会人员自行前往会议地点。
4. 会议期间的餐饮和住宿费用自理,会务组将提供酒店预订服务。
[策划人姓名][日期]篇二高端论坛会议策划书一、活动主题[具体主题]二、活动背景[简要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三、活动时间和地点1. 时间:[具体时间]2. 地点:[详细地址]四、活动目标1. 邀请: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参加论坛。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经验借鉴——基于《2021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分析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经验借鉴——基于《2021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分析文/刘永子1 INSEAD (2021): The 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21: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 Times of COVID, Fontainebleau, France. 2INSEAD也是《全球创新指数》主要编制机构。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作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布局。
本文基于《2021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 1 关于人才高地的代表性指标分析,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简介《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 ) 2 、谷歌(Google )、德科集团联合编制,自2013年起每年持续对外发布。
《2021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在2021年10月发布,其中的2021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GTCI )和2021年全球城市人才竞争力指数(GCTCI )分别对134个经济体和155个城市的人才竞争力水平进行了评估。
(一)GTCI 的评价体系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模型基于“投入-产出”理念,建立了一套包含1个总指数、2个子指数、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见图1)。
2个子指数分别是人才竞争力投入指数和产出指数。
其中,人才竞争力投入指数下设4个一级指标:环境、引才、育才和留才;人才竞争力产出指数下设2个一级指标:职业和技术技能、全球知识技能。
人才竞争力投入指数由4个子要素组成,描述了评价对象可以用来提高其人才竞争力的政策、资源和努力。
环境指标反映监管和商业环境(包括有关竞争、管理实践和劳动力市场运作)能在多大程度上为人才的发展和繁荣创造良好的氛围;其他3个子要素描述了人才竞争力的3个杠杆,分别侧重于各经济体在引才、育才、留才的表现。
创新机制集聚海外人才助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创新机制集聚海外人才助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黄小彪;胡诗敏;刘玉华
【期刊名称】《产业创新研究》
【年(卷),期】2022()4
【摘要】广东在集聚海外人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方面具有一定基础和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
要抓住中央部署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机遇,聚焦服务“双区”建设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积极推进政策与制度创新,科学制定海外人才引进方案和路线图,注重发挥港澳在联通世界的窗口和枢纽功能,畅通海外人才集聚和使用渠道,有效疏通跨境人才流动堵点,大力提升海外人才引进服务能级,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高标准打造港澳专业人才在大湾区创新创业样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黄小彪;胡诗敏;刘玉华
【作者单位】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澳门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
【相关文献】
1.借鉴英国创新人才培养经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人才高地
2.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机制研究——基于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的经验推广
3.粤港澳大湾区人
才高地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4.助推区域人才高地建设探究——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已就业青年择业影响因素5.助推区域人才高地建设探究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已就业青年择业影响因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宴 18:00-20:00 嘉賓離澳
9:00-9:15
9:15-9:40 (二)主題演講 議題:大灣區人才開發與組織創新 主持人:蔣春燕 南京大學商學院人 力資源管理學系副主任、教授 12 月 8 日 上午 9:40-10:05 10:05-10:30
龍立榮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地點:L105
合影,Coffee break 10:30-10:45 10:45-11:15 (三)主題演講 議題:大灣區人才培養與人才激勵 主持人:何建華 北京師範大學(珠 海校區)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崔
鄺婉樺 澳門城市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夏林幽 東莞實業投資集團人力資源總裁 蘇方國 深圳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 劉永安 東莞理工學院教授 聶 婷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副教授
王立華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管理學院副教授 劉奐辰 香港中文大學博士 圓桌互動 閉幕致辭 趙曙明 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商學院名譽院長 Jose C. Alves 澳門城市大學商學院院長、教授
龐
川 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教授
侯萬彪 深圳青島啤酒朝日公司行政副總裁 王 忠 深圳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
唐春勇 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杜 娟 上海外國語大學副教授
王慧敏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管理學院副教授 劉 燕 蘇州大學商學院教授
圓桌互動 地點:L105
Coffee break 15:35-16:00 12 月 8 日 下午 16:00-16:10 16:10-16:20 (五)圓桌論壇 議題:大灣區人才整合與協同 主持人:蔣建武 深圳大學管理學 院人力資源管理系主任、副教授 16:20-16:30 16:30-16:40 16:40-16:50 16:50-17:00 17:00-17:10 17:10-17:35 (六)閉幕式 主持人:鄺婉樺 澳門城市大學金融 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12 月 8 日 12 月 9 日 17:35-17:50
勳 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1:15-11:45
姜進章 上海交通大學-南加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院副院長 及教授,博士生導師 毛弋女士,中集車輛集團人力資源總裁 午餐,午休 地點:L105
11:45-12:15 12 月 8 日 12:15-14:00
14:00-14:10 14:10-14:20 (四)圓桌論壇 議題:大灣區人才國際化 主持人:程德俊 南京大學商學院人 力資源學系教授 14:20-14:30 14:30-14:40 14:40-14:50 14:50-15:00 15:00-15:10 15:10-15:35
全球人才管理與開發:大灣區人才發展高峰論壇 會議議程
12 月 7 日 (一)論壇開幕式 主持人:鄺婉樺 澳門城市大學金融 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18:00-20:00 嘉賓抵達澳門,歡迎晚宴 嘉賓致辭 葉桂平 澳門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 趙曙明 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商學院名譽院長 趙曙明 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商學院名譽院長 劉 洪 南京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