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八纲辨证和脏腑辩证期末总结和病例分析题含答案
八纲辨证(习题、答案及解析)

八纲辨证(习题、答案及解析)(总分:4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12,分数:18.00)1.下列选项中.属于阴虚证典型表现的是A.发热恶寒B.五心烦热C.精神萎靡 D.苔黄脉细精神萎靡因阳气亏虚所致,属阴证;发热恶寒为表证;五心烦热、苔黄为热证表现。
2.下列哪项不是阴虚证的表现A.低热潮热 B.两颧潮红C.无汗或自汗 D.口燥咽干 E.舌红少苔无汗多为表实,自汗为气虚或阳虚。
3.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A.阴盛格阳 B.阳气暴脱C.阴盛阳虚 D.阴阳俱衰真寒假热证因阳气衰微,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越于上所致,故病机为阴盛格阳。
4.“至虚有盛候”是指A.虚中夹实 B.实中夹虚C.真虚假实 D.真实假虚 E.虚实转化至虚为极虚(属本虚),盛候是指邪气偏盛的外在表现(假实),故本质为真虚假实。
5.下列选项中,与亡阳证形成无关的是A.阳气虚衰基础上的恶化 B.阴寒极盛而暴伤阳气C.大汗大泻大失血而致阳随阴脱D.气机阻滞而血行不畅气机阻滞而血行不畅是气滞所致血瘀的形成机制,与亡阳无关。
6.阳盛格阴是指A.真热假寒 B.表寒里热C.热证转寒 D.真寒假热 E.表热里寒阳盛格阴指里热炽盛,阳气郁闭于内不能外达。
阳盛于内则真热,格阴于外则假寒。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热证表现的是A.壮热恶热B.两颧潮红C.便秘尿黄 D.舌红苔黄本题为实热证与虚热证的鉴别,满面通红为实热,两颧潮红为虚热。
8.实寒证的临床表现是A.精神不振B.面色苍白C.舌质淡嫩 D.大便溏薄 E.小便清长面色苍白既可见于实寒证,也可见于虚寒证,其余选项均为虚证表现,故选B。
9.虚热证的临床表现有A.精神不振 B.少气乏力C.形体消瘦 D.舌质淡嫩 E.口淡有涎阴虚形体失养故消瘦,其余选项均为阳气不足所致。
10.下列哪项是阳虚证的典型表现A.神疲乏力 B.形体消瘦C.形寒肢冷 D.舌暗脉E.大汗淋漓阳虚则外寒,故以寒冷症状为典型表现。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病案实例分析

主诉内容解读
患者主诉
头痛、发热、咳嗽、痰多
主诉解读
患者可能出现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需进一步询问病史和观察症状以明确诊断。
现病史详细描述
01
发病时间
3天前
02
03
04
症状表现
头痛、发热、咳嗽、痰多、胸 闷、乏力
病情变化
症状逐渐加重,夜间咳嗽明显
诊治经过
自行服用感冒药,症状未见明 显改善
发病过程及诱因探讨
伴有咳嗽,痰声漉漉,提 示痰湿阻肺。
嗅气味
口气重浊,暗示脾胃湿热 内蕴。
问诊关键要点提取
主诉与现病史
患者主诉疲乏无力,食欲不振, 长期便溏。现病史中提及近期感
冒后症状加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既往史与家族史
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家族中有 脾胃疾病遗传史。
饮食与睡眠
饮食不规律,偏好油腻辛辣食物; 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
切诊技巧运用与发现
八纲辨证理论框架
虚实辨证
经络辨证
辨别正邪的盛衰,确定疾病的虚实属 性。
根据经络理论,分析疾病与经络的关 系。
气血津液辨证
分析气血津液的病变情况,判断脏腑 功能状态。
八纲辨证理论框架
脏腑辨证
根据脏腑理论,分析疾病与脏腑的关系。
六经辨证
根据六经理论,分析疾病在六经中的传变规律。
02 主诉与现病史分析
发病过程
患者3天前因受凉后出现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
诱因分析
考虑患者因天气变化未及时增添衣物,导致机体受凉,免疫 力下降,从而引发感冒等病症。
既往治疗经过及效果评价
既往治疗
患者曾自行服用感冒药治疗,但症状 未见明显改善。
(完整版)八纲习题

八纲习题一、填空题1. 表里是 ______________ 的两个纲领。
2. 寒热是 ______________ 的两个纲领。
3. 真寒假热的病机是 __________ 。
4. 真热假寒的病机是 __________ 。
5. 虚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两个纲领。
6. 虚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理概括。
7. 实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理概括。
、单选题1 .八纲辨证是()D 、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E、病因辨证2. 产生表证的主要原因是()A 、外邪直中B、劳倦所伤C里邪表出D、六淫初袭E、情志所伤3. 表证最主要的症状是()A 、恶寒B发热C头身痛D 、脉浮数E、腹痛4.下列除夕卜,均是里证的临床表现()A 、但热不寒B但寒不热C寒热往来D、日晡潮热E、谵语5. 病人内热烦燥,继而汗出热解,烦燥亦减,其病理机制是()A 、由阳转阴B、邪退正虚C、正虚邪恋 D 、里邪出表E、正虚邪恋6. 患者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证属()A 、上热下寒B真热假寒C表热里寒D、表实里虚E、真寒假热7.下列除夕卜,均是实寒证的临床表现()A 、腹痛喜按B、畏寒喜暖C面色苍白D、肠鸣泄泻E、脉紧8.下列除夕卜,均是半表半里证的临床表现()A 、口苦咽干B目眩脉弦C心中疼热 D 、胸胁苦满E、默默不欲饮食9. 患者肌肤热,渴喜冷饮,汗出热而味咸,烦躁不安,脉疾而无力,此属()A 、暑伤气阴B 阳明经热C热盛伤阴 D 、亡阴证候E、亡阳证候10. 阴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 、五心烦热B身热不扬C、日晡潮热 D 、夜热早凉E、易感冒11. 阳虚证的典型舌象脉象是()A 、舌红苔黄脉细B、舌淡脉细无力 C 、舌红脉数 D 、舌红少苔脉细数E、舌淡胖有齿痕脉弱A 、各种辨证的综合B、各种辨证的总纲C、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12. 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是( )13. 里热证可见( )D 发热不恶寒反恶热E、发热轻而恶寒重14. 表热证与里热证的辨证要点是( ) A 、发热是否伴有恶寒B 、咳嗽是否伴有咯痰C 、出汗量之多少D 头身疼痛与否E 、小便是否色黄15. 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寒极似热B 、寒郁化热C 寒证转热D 、阴盛格阳E 、阳气郁闭16. 低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脉细数,病机是()A、阳热亢盛 B 、阴盛格阳 C 气虚发热D 、以上均非E 、虚阳外越三、多选题1.表证的临床表现是( )A 、恶寒发热B 寒热往来C 、身热不扬D 、舌红苔白E 、脉浮 2.半表半里证的临床表现是()A 、寒热往来B 心烦喜呕C饥不欲食 D 、脉弦E 、口苦咽干3.里证的成因是()A 、外邪直接侵犯脏腑B 、表邪不解内传入里C 、 情志内伤D 旧疾加新疾E 、内有佰食,外感风热4.亡阴与亡阳的鉴别要点是()A 、肌肤的冷热B 、汗的冷热C 病之新久D 、渴与不渴E 、痛处拒按与否5.实寒证的临床表现是()A 、面色苍白B 腹痛喜按C 脉迟无力D 、畏寒肢冷E 、口淡不渴6.热证的主要表现是()A 、恶热喜冷B 、常自汗出C 苔黑而润 D、口渴冷饮E 、颧红如妆7.阳虚证的临床表现是()A 、面色 白B 、舌淡胖嫩C 形寒肢冷D 、胃脘嘈杂E 、便溏不爽8.阴虚证可见()A 、舌红苔黄B 、日晡潮热C 、盗汗D 、脉细数E 、形体消瘦四、名词术语解释1.表里同病 2.表邪入里 3 .里邪出表4 . 半表半里5 .热深厥亦深6.至虚有盛候 7 .大实有赢状四、问答题1.何谓八纲辨证?为什么说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2.何谓寒证、热证?各自的临床表现如何?A 、表证B 、表邪入里C 、半表半里D 、表里同病E 、里证A 、发热无汗,身疼痛B 发热微恶风寒而汗出C 、寒热交替而作,口苦咽干3.何谓真热假寒、真寒假热?其病机及临床表现怎样?4.试述虚、实证的鉴别要点。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A11、亡阴之汗的特点是A、汗热而黏如油B、汗热味淡不黏C、汗冷味淡不黏D、汗冷味淡而黏E、以上都不是2、真寒假热证产生的机理是A、阴盛格阳B、阳盛格阴C、阴不敛阳D、阳不敛阴E、表热里寒3、下列症状哪项不是实证的临床表现A、五心烦热B、大便秘结C、小便不通D、痰涎壅盛E、腹痛拒按4、以下哪项不是虚证的临床表现A、五心烦热B、舌嫩少苔C、腹胀满不减D、声低息微E、怕冷喜加衣5、下列哪项不是表证必备的特点A、感受外邪所致B、起病急C、病位浅D、病程短E、必发展为里证6、下列哪项应归属于阳证A、里实热证B、表实热证C、里实寒证D、表实寒证E、里虚热证7、下列哪项不是里证的临床表现A、恶寒发热B、口渴饮冷C、胃痛喜按D、舌质红苔黄E、脉洪大8、真热假寒证“假寒”最主要表现部位是A、额部B、胸部C、腹部D、四肢E、舌象9、下列哪项不是鉴别寒证与热证的要点A、身热与身冷B、面赤与面白C、口渴与不渴D、舌苔黄与白E、头痛与不痛10、下列哪项不是八纲辨证所应辨析的内容A、病性的寒热B、病变的吉凶C、邪正的盛衰D、病情的类别E、病位的深浅11、表证与里证最主要的鉴别点是A、寒热是否并见B、是否有汗C、舌苔是黄是白D、是否头身疼痛E、是否咳嗽有痰12、实寒证与虚寒证最主要的区别点是A、病程的长短B、病势的缓急C、肢体痛与不痛D、怕冷与否E、脉之有力无力13、以下哪一项不是热证的表现A、面赤B、小便短赤C、大便秘结D、口淡不渴E、咯痰黄稠14、外感表证中,表虚证与表实证鉴别的主要依据是A、恶寒与发热B、身痛与不痛C、浊涕与清涕D、有汗与无汗E、以上都不是15、下列各项中,以冷汗、肢厥、面白、脉微为主要表现的是A、阴虚证B、阳虚证C、亡阴证D、亡阳证E、以上均不是16、下列属于阴虚证临床表现的是A、呼吸急促B、五心烦热C、口渴饮冷D、唇舌干燥E、汗热味咸而黏17、不属于阳虚证临床表现的是A、畏冷肢凉B、口淡不渴C、舌红少苔D、小便清长E、脉沉迟无力18、热证临床表现不包括的是A、恶热喜冷B、口渴欲饮C、小便短黄D、脉紧迟E、舌红苔黄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寒证临床表现的是A、小便清长B、恶寒畏寒C、脉紧迟D、舌淡苔白E、口渴欲饮二、B1、A.满面通红B.浮红如妆C.面色紫暗D.面呈青色E.面呈黑色<1>、真热假寒的面色是ABCDE<2>、真寒假热的面色是ABCDE2、A.证候相兼B.虚实真假C.寒热真假D.证候错杂E.证候转化<1>、寒包火证属于ABCDE<2>、麻疹麻毒外透属于ABCDE3、A.阴证B.阳证C.寒证D.热证E.表证<1 > 、卧时向外,ABCDE<2>、蜷卧少动,ABCDE 身轻自能转侧,语声高亢,此属精神萎靡,倦怠无力,属于4、A.面色(白光)白B.烦躁多语C.呼吸气短D.少气懒言E.脉细无力<1>、阳证可见ABCDE<2>、寒证可见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亡阴证:临床表现为汗热味咸而黏、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躁扰,恶热,口渴饮冷,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赤颤红,呼吸急促,唇舌干燥,脉细数疾等。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题库考点及答案解析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题库考点及答案解析1、单选下列各项,不会出现大便稀溏的是()。
A.肝郁脾虚证B.脾不统血证C.寒湿困脾证D.胃阳虚证E.脾阳虚证正确答案:B2、单选患者头晕胀痛,痛如刀劈,面红目赤,口(江南博哥)苦口干,急躁易怒,耳鸣如潮,失眠,恶梦纷纭,胁肋灼痛,吐血、衄血,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其临床意义是()。
A.肝郁气滞证B.肝火炽盛证C.胆郁痰扰证D.肝胆湿热证E.湿热蕴脾证正确答案:B3、单选下列各项,属于肾阴虚证临床表现的是().A.头晕胀痛B.面红目赤C.口干口苦D.胁肋灼痛E.耳鸣如蝉正确答案:E4、配伍题湿热蕴脾证的临床表现可见()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可见()A.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尿黄短少B.身目发黄,胁肋胀痛,大便不调C.身热起伏,肌肤发黄,小便短赤D.腹痛下痢,赤白黏冻,里急后重E.阴囊湿疹,瘙痒难当,小便短赤正确答案:C,B5、单选下列几项中,不属于肾虚症状的是()。
A.腰膝酸软B.耳鸣耳聋C.牙齿动摇D.小便频数而短赤E.阳痿遗泄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肾虚在临床可表现为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凉,精神委靡,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五更泄泻,小便频数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
尿频急痛属膀胱湿热的表现。
6、单选肝胆湿热证的常见脉象是().A.沉细数B.弦细数C.濡数D.弦滑数E.滑数正确答案:D7、单选患者体胖痰多,身重困倦,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以刺痛为主,舌质晦暗或有青紫斑点,脉细涩,其临床意义是()。
A.心肺气虚证B.心气虚证C.肺气虚证D.心脉痹阻证E.脾肺气虚证正确答案:D8、单选可与心悸、气短共同诊断心阳虚的是()。
A.自汗神疲B.畏寒肢冷C.头晕眼花D.身倦乏力E.心胸憋闷正确答案:B9、单选肾阳虚证的诊断要点是()。
A.形寒肢冷,面白神疲B.滑精早泄,小便频数C.精冷不育,腰膝酸软D.下肢水肿,按之凹陷E.大便稀溏,排便不爽正确答案:C10、单选患者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胁痛,舌红少苔,脉细数,其临床意义是()。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气虚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脉弱,动则
主要主要
加甚。(脏腑功能衰退) 阳虚证------面色晄白,畏寒肢冷,乏力少气,舌淡苔
表表
白滑,脉沉迟无力。(气虚证+虚寒)
现现 血虚证------面唇舌甲色淡,心悸肢麻,脉细无力。
(机体失去濡养)
阴虚证------两颧潮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
八纲辨证
概述
基八 本纲 概源 念流
基本证候
相互关系
表 寒虚阴 里 热实阳 辨 辨辨辨 证 证证证
相 夹真转 兼 杂假化
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
八 指表、里、寒、热、虚、实、阴、 纲 阳八类辨别疾病的纲领
八 运用八纲作为证候归类的纲领,对病情资 纲 料进行综合分析,辨别病位浅深、病性寒 辨 热、邪正斗争盛衰和病证类别,以作为辨 证 证纲领的方法。
气血不畅 头身疼痛 病 、 位外
正气抗邪,鼓脉于外 脉浮
在 肌 表
感 内 热
邪未入里,舌象变化不显 舌淡红,苔薄白
证
特点 起病较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存在。
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概念 病因
2. 里 证
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 所反映的证候
表入里---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 直中---外邪直接侵犯脏腑 情、食、劳伤---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直伤脏腑
胆热犯胃,胃失和降 心烦喜呕,不欲饮食
胆热循经上冲
口苦,咽干,目眩
证候特点 起病急,病程长,既非表证,亦非里证
4.表证、里证的鉴别
证 寒热
舌脉
舌苔薄白, 表证 恶寒发热 舌质变化不
明显,脉浮
里证
但热不寒 但寒不热
中医诊断学难错题集之八纲辩证

《八纲》真题剖析2015:21.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紧,伴咳喘痰黄,大便干结者,证属A表里俱热证B里实热证C表实寒证D表寒里热证【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表寒里热: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口渴引饮、心烦,咳喘痰黄,舌红苔薄等。
23. 下列各项中,不见表证表现的是A风热犯肺证B燥邪犯肺证C寒痰阻肺证D风寒束肺证【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寒痰阻肺证是指寒饮或痰浊停聚于肺,肺失宣降,以咳喘、痰白量多易咯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证典型表现的是A腹胀时作B腹痛硬满C舌质绛紫D舌苔厚腻【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实证分表实和里实证。
其临床表现,里实证分为实寒证,实热证两大类。
如腹内有块,腹痛拒按,便秘,苔黄,脉伏属于里实证。
腹胀时作属虚证。
129. 下列各项中,属于“寒从中生”的有A阳气虚衰,阴寒内生B阳气虚衰,寒饮停聚C寒邪直中,伤及脾胃D饮食生冷,伤及中阳【参考答案】ABCD【考查知识点】寒从中生,又称:"内寒",是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寒从内生,或阴寒之邪弥漫的病理状态,属于内生"五邪"。
脾肾乃先后天阳气之本,故其阳气不足,阴寒内盛。
寒从中生也是提示阳气虚弱的内部根本原因,而非外邪。
故选ABCD。
136. 关于表证与里证鉴别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证起病较急,里证起病较缓B.表证不见沉脉,里证不见浮脉C表证舌象少有变化,里证舌象多有变化D.表证以恶寒为主,里证以发热为主【参考答案】AC【考查知识点】里证证候特征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为内伤疾病。
基本特征是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因外邪有六淫、疫疠之异,故表证的证候表现可有差别,但一般以新起恶寒,或恶寒发热并见,脉浮,内部脏腑的症状不明显为共同特征。
表证及半表半里证舌苔变化不明显,里证舌苔多有变化;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
中医诊断学八套试题和答案解析

中医诊断学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脏腑在舌面上的相关分布,舌尖属()。
A.肾B.肝C.脾D.以上都不是2.潮热而兼胸闷不饥、头身困重者,多属()。
A.阳明潮热B.气虚发热C.湿温潮热D.阴虚潮热3.表实证临床表现的特点是()。
A.头身困重、脉浮缓B.发热面赤、无汗C.恶寒、头身疼痛D.恶寒发热、无汗4.症见胸肋灼痛、急躁易怒、头晕口苦、咳嗽咯血、舌红、脉弦数,可诊断为()A.肝火上炎B.肝胆湿热C.肝火犯肺D.肺阴亏虚5.微脉主要见于()。
A.阳衰B.气虚C.阴竭D.血虚6.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证属()。
A.表寒里热证B.寒热错杂证C.上热下寒证D.半表半里证7.病人饭后神疲,困倦易睡者,多属()。
A.痰湿中阻B.脾气虚弱C.心肾阳虚D.热入心包8.脘腹胀满,不思饭食,身重困倦、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属()。
A.肝胆湿热B.大肠湿热C.脾胃湿热D.以上均非9.目暗睛迷、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强迫体位,是由于()。
A.肺脾精气衰竭B.肝肾精气俱衰C.心之精气衰败D.邪陷心包10.病人头痛和裹、肢体困重者为()。
A.痰湿头痛B.风湿头痛C.风热头痛D.风寒头痛二、多项选择题1.舌质紫的主病有()。
A.热炽B.寒凝C.血虚D.气脱E.气血壅滞2.但头汗出一症,多见于()。
A.肺脾气虚B.上焦热蒸C.中焦湿热D.虚阳上越E.阴虚内热3.病人语言蹇涩,可见于()。
A.风痰阻络B.风痰阻肺C.痰火扰心D.热闭心包E.风痰蒙蔽清窍4.心血虚与心阴虚的共同症状表现有()。
A.心悸怔仲B.潮热C.失眠我梦D.舌红E.脉细数5.在下列经脉病证中,主少腹病证的有()。
A.足少阴经脉病证B.带脉病证C.冲脉病证D.足厥阴经脉病证E.足少阳经脉病证6.百日咳的主要临床特点有()。
A.咳如犬吠B.咳声阵发C.咳声不扬D.咳而呕吐E.咳而咯血7.沉脉主里,其机理是因为()。
A.邪郁于里B.气血内困C.寒凝气滞D.脏腑虚弱,无力鼓动E.邪热结聚8.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主要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证辨证要点:
(1)感受外邪,为外感初起。
(2)以恶寒发热并见为必有症状。
3、表证的治疗
表证的治疗原则是解表法。
(即八法中的汗法)
风寒表证——疏风散寒——麻黄汤
风热表证——疏风清热——桑菊饮
表虚表证——调和营卫——桂枝汤
益气解表——玉屏风散
取微汗 避风寒 慎饮食
(二)里证★Interior Syndromes
恶寒轻,发热重——风热之邪在表;
风热袭于咽喉——咽红而痛;
风性开泄,热性升散,腠理疏松——汗出;
风热上扰——头痛;
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风热之象。
诊断——表证(表热证)
治疗——银翘散
二、寒热辨证
寒热是反映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注意: 恶寒、发热与寒证、热证区别
(一)寒证
1、定义:阴盛 实寒证
阳虚 虚寒证
◇脏腑与经络 ——经络为表,脏腑为里
◇三阳经与三阴经——阳经为表,阴经为里
狭义表里则是一个确定的概念:
皮毛、肌腠、经络——为外,为表
脏腑、骨髓、气血——为内,为里
(一)表证(Exterior)
是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
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临床特点:发病急 病情轻 病位浅 病程短 感受外邪
八纲辨证总结
八纲辨证 概述
★(二)证、病、症的区别
1、证:即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本质的反映。提示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为论治提供依据。 如:肺炎的热邪壅肺、肺阴虚证
2、病:是病因作用体内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等演变过程。 是对疾病整个病理过程的概括。 如:肺炎、脑炎、胃溃疡、高血压
半表半里证辨证要点:
(1)必见寒热往来之症
(2)兼见胸胁苦满、口苦、咽干、 目眩、脉弦等症状。
3、半表半里证的治疗和解表里法
——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
参、夏、姜、 枣、草
★ (四)表里证的鉴别
表证 里证
病史 新病,病程短 久病,病程长
寒热 发热恶寒同见 只热不寒
或只寒不热
舌象 舌象变化不大 舌象多见异常
2、脏腑功能低下,肌体失去温煦为主 要临床表现。
4、寒证的治疗原则
寒证的治疗原则是:
虚寒——宜温之(附子、肉桂等)
实寒——宜散之(生姜、桂枝等)
(二)热证
1、定义: 阳盛 实热证
阴虚 虚热证
2、成因(1)外感火热之邪
(2)寒邪入里化热
(3)七情过激,郁而化热
(4)饮食不节,积久化热
(5)房室劳伤,劫夺阴津
分别以温清补攻治疗。里虚证——补
里实证——攻
里寒证——温
里热证——清
(三)半表半里证
病邪既不在表,又非完全入里,介于表里之间的证候。
1、半表半里证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心烦喜呕, 默默不欲饮食, 口苦、咽干、目眩, 脉弦。
2、半表半里证病因病机:
(1)外邪由表传内,尚未入于里;
(2)里邪透表,尚未透于表,邪气居于
脉象 脉浮 脉沉或其他脉
病 例 分 析
冯某,女,19岁,2003年4月4日就诊。
昨日淋雨后,头痛鼻塞,咽喉干痛,微恶风寒,曾服“百服宁”,效果不显。
今晨就诊时,可见身热,微恶风寒,头痛,略有汗出,咽喉干痛,舌边尖稍红,苔薄白,脉浮数。
体温38.5℃,咽红,扁桃体不肿大。
问:八纲辨证分析此为何证?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
2、成因:
(1)外感阴寒邪气;
(2)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
(3)内伤久病,阳气耗伤。
3、临床表现:冷冷清清白滑迟
恶寒、畏冷、冷痛 阳失温煦 喜暖、肢凉、蜷卧 口淡不渴 痰涎涕清稀 小便清长 寒不消水 大便清稀 苔白而润
面色白、舌淡——————阳不运血
脉紧或迟————————寒主收引
寒证的辨证要点
1、阳气不足或阴盛伤阳为其主要病机
舌淡白边齿痕
面白无华
舌苔厚腻边齿痕
2、里证的病因病机
里证成因有三:
(1)病邪由表入里,邪气渐次入内,
侵犯脏腑
(2)外邪直接侵犯内里而发
(外邪直中)
(3)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
直接损伤脏腑气血
辨证要点:
(1)病位在里,邪已深入于内。
(2)
根据里证的寒热虚实,
★1、表证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或恶风)
主症 舌苔薄白
脉浮
头身疼痛
次症 鼻塞流涕或喷嚏
咳嗽气喘
(寒、热、痛、塞、咳)
表证——舌苔薄白
表证——脉浮
表证——咳嗽头痛鼻塞流涕
2、表证的病因病机
病因是感受了外来的邪气。
外邪侵袭,正气抗邪,正邪相争—发热
卫气受遏,不能温煦肌肤——恶寒
邪气在表,未伤及于里——舌苔薄白
表里辨证(病位、病势)
寒热辨证(病性)
虚实辨证(邪正力量对比)
阴阳辨证(前三者的综合)
一、表里辨证
表与里是辨别病位和病势的两个纲领。
表里辨证主要应用于外感病证,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浅深、病理变化趋势。
广义表里与狭义表里 ?
广义表里概念具有相对性:
◇躯壳与脏腑 ——躯壳为表,脏腑为里
◇脏与腑——腑为表,脏为里
3、临床表现:热渴红数二便结
发热恶热喜冷 阳热亢盛
面红目赤 火性炎上
口渴欲饮
痰涕黄稠
小便短黄 热灼津伤
大便干结
苔黄干燥
舌红脉数 热迫血疾
热证的辨证要点
(1)以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 为主要病机。
(2)以脏腑功能亢奋,热盛津伤 为主要临床表现。
3、热证的治疗原则
半表半里之间;
(3)邪气直犯少阳,正气渐虚,正邪分
争,少阳枢机不利。
半表半里证病因病机分析
*邪客少阳,正邪分争——寒热往来;
*邪客少阳,经气不利——胸胁苦满;
*胆火内郁,脾胃失运——不欲饮食;
*胆火上扰,心神不宁——心烦;
*胆火内扰,胃失和降——喜呕;
*胆火上炎,灼伤津液——口苦咽干;
*少阳肝胆病——可见脉弦。
3、症:症即症状。包括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是疾病证候本质的外在表现。
自觉症状——是指病人自我感到的异常变化 如:头痛、头晕、胸闷、恶心、腹胀、耳鸣
他觉症状——医者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特征 如:面红目赤、下肢浮肿、舌苔黄、脉数
(四)八纲定义
即 阴、阳、 表、里、 寒、热、 虚、实、 八类证候
根据病位、病势、病性及邪正力量对比情况,八纲可归纳为四对纲领。即:
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病变所反应的证候。
多见于内伤杂病,或外感病中后期。
临床特点:病位深 病情重 病程长
1、里证的临床表现: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常见: 壮热、大汗、口渴、心烦、脉洪大或痰稀色白、肢冷乏力无恶风恶寒脉象不浮多有舌象改变, 寒热单见病程长,脉象不浮舌异常
舌红苔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