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 早读素材 第13周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第十三周)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第十三周)(一)一成语441. 失之交臂:指相距很近,擦肩而过。
形容好机会离得很近,却又当面错过了。
442. 苦心孤诣:指精心研究学问或技艺,很有独到之处。
也指辛苦经营,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煞费苦心。
443. 人微言轻:指地位低微,言论主张不受重视,不起作用。
444. 如椽之笔;像椽子一样的大笔。
多指大著作或重要的文字,也用以比喻比力雄健。
445. 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而白吃饭不做事。
446. 拾人牙慧:拾取别人说过的片言只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
447. 韬光养晦:比喻暂且隐蔽自己的锋芒或才能,不使表现出来。
448. 一傅众咻:一个人教,许多人在旁扰乱。
449. 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形容彻底解决问题。
450. 趋之如鹜:像鸭子一样成群的争先恐后的跑去。
比喻成群的人争着去,多含贬义。
二赏诗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三文言文阅读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移中厩监。
天汉无年,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①。
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②送匈奴使留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单于益矣,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虞常等谋反匈奴,欲杀卫律。
缑王尝私见张胜。
单于怒,欲杀汉使者,或曰:“宜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③,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武益愈,单于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语文早读材料13

语文早读材料(13)【每周一背】亦坚亦柔,成就和谐《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这便是所谓人心的奇妙之处,有坚如磐石处,亦有温柔如水时,二者周旋归一,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个和谐的自我,卓然而立。
诚如毕淑敏所言,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人心,首先应该是一座坚固的堡垒。
以道德准则为盾牌,以理想信念为防线的我们都是天赋使命的战士,应有勇气也有毅力捍卫生命中那些真正神圣的东西,像英国文豪托尔金在《魔戒》中诠释的那样,“相信这世界并非不可救药,而一定存在某种良善,值得我们奋战到底”。
没有人能做到始终无畏不悔,那是只存在于神话之中的品质,而常人真正能做到的是,让对“自己的勇气有一天会消耗殆尽”的担忧战胜被“人世间的阴雨灰色帘罩”蒙蔽的恐惧。
守护坚实稳固的初心,也即守护生命耿直不移的态度,这才能成全生命伟大力量的展现。
然而人心在某些方面应有的坚硬并不等同于一味的固执,冰冷刚硬到不可触碰也便更不应成为人生的常态,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让心灵受到温存与爱意的滋养,由寸草不生的荒芜变为处处繁花的锦绣。
是啊,在这个正在被冷漠的铁壁铜墙侵占的世界里,我们总以为百毒不侵刀枪不入的自我封闭就是坚强,可如果我们连呵护真诚、期许美好、拥抱爱情的能力都已失去,那么这种机械的行为构成的将不配被称为“人生”,甚至算不上好好地“活过”。
我们既然没有理由封存扼杀美好,何不以最阳光的姿态享受心灵深处的柔软?故而,人心中那些必不可少的柔软的东西,与坚硬的组成部分一样,都是构成精彩人生的要素;故而,唯有那些亦坚亦柔的心灵,方能塑造成和成谐的自我。
我想,真正洞察了这一道理的人,一定会懂得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写下的“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的温存,因为坚强与温柔是相互融合而非完全对立的存在;一定会明了歌手Hita在《天命风流》中唱出的“灵秀上眉头,浩气存胸口”的洒脱,因为心坚如石或豪情满怀的人依然需要情感的滋养;一定会欣赏词作者荀夜羽表达的“击鼓动远雷,琵琶脆涟漪”的和谐,因为勇气与温柔的契合才是生命最本真的构形。
高中语文早读材料精编(共十二周)

高中语文早读材料精编(共十二周)第一周自然的绝响星期一风雅诗斋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赠刘景文:刘景文,名季孙,字景文,苏轼的好朋友。
擎雨盖:挡住雨水的盖子。
擎,托住。
鉴赏指引: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文言读吧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没有片刻不拿书的。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读书的声音很清晰的传到远处近处,其刻苦学习到了这个地步。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聚精会神地思考,构思尔。
《“三上”文章》欧阳修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皇后回宫内穿上上朝时的服装站在朝廷上。
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
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妾幸备数后宫(我很荣幸地成为后宫中的一个,安敢不贺?”(《隋唐嘉话》大家文坊深秋书简北京城最值得留连的秋天景色,依我看不在香山山里而在山外;在燕山山脉逶迤而西的沿山一带。
这时候乘坐汽车在八达岭以北的公路上行驶,车窗外就呈现出不断变换画面的自然景观。
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米勒,再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马奈。
色彩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个个都活蹦乱跳,都有生命。
高考语文之晨读晚练步步高 第十三周星期三 Word版含解析.doc

星期三晨读篇日积月累读一读,积累下列成语蜚短流长【释义】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例句】面对太多的蜚短流长,林丹迈向海外市场的这一步,更像是一次革命性的冒险,并且多了一层孤胆英雄的色彩。
飞黄腾达【释义】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例句】按说苏轼可以鹞子翻身了。
可他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依然故我,又不赞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
于是他又不得司马光派的赏识,不曾飞黄腾达。
沸反盈天【释义】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例句】昨晚,中超第十轮,绿城在主场0比1输给鲁能泰山——这是绿城近6年来首次在主场输给了鲁能,难怪赛后球迷沸反盈天。
沸沸扬扬【释义】象沸腾的水一样喧闹。
形容人声喧闹,议论纷纷。
【例句】最近,在社会化媒体中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金津”乐道,似乎也正在诠释如今人们对美与内在“心”世界的深度思考。
纷纷扬扬【释义】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
【例句】走了梧桐絮又迎来杨絮随着天气转暖,这两天,南京市的街头巷尾飘满了杨絮柳絮,这些白色飞絮犹如漫天飞雪,纷纷扬扬,让市民苦不堪言。
古韵寻音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译文】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个院落。
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依恋,一张张,一面面,遮蔽了庭院。
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
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我的心扉。
我听不惯,于是披衣起床。
【赏析】这首词作于南渡以后,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
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永结、郁郁寡欢的心情和意绪。
首句“窗前谁种芭蕉树”,似在询问,似在埋怨,无人回答,也无须回答。
然而通过这一设问,自然而然地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
接着,再抓住芭蕉叶心长卷、叶大多荫的特点加以咏写。
蕉心长卷,一叶叶,一层层,不断地向外舒展。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十三周第三天

第十三周第三天夯实基础1.朗读《太史公自序》第八至十段,读准下面几个字的读音。
何为(wèi)而作《春秋》哉善善恶(wù)恶不肖(xiào)牝(pìn)唯唯(wěi wěi)封禅(shàn)正(zhēng)朔2.注意下面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
壅:阻挠。
是非:褒贬。
以是为是,以非为非。
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纪:法度,准则。
贼:杀人者。
权:权变,变通。
垂:流传。
咸:都,全。
各序其宜:各得其所,井然有序。
序,依次序排列。
3.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词类活用类型。
存.亡国,继.绝世使动用法使……存在,恢复;使……延续《礼》经纪..人伦名作动规范其实皆以为善.形容词作名词好事《春秋》采善.贬恶.形容词作名词好事、坏事整齐..其世传使动用法使……整齐整理,归纳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名作动对史事提纲挈领的编排记述4.注意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掌握其含义。
弗敢阙.通“缺”缺漏其指.数千通“旨”要旨失之豪.厘通“毫”秋天小鸟身上刚生长出来的羽毛形容细小堕.先人所言通“隳”毁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通“缵”继承辅拂.股肱之臣配焉通“弼”辅助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通“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故长于风.通“讽”讽喻罔.罗天下放失.旧闻通“网”网罗通“佚”散佚拓宽视野汉书·司马迁传赞班固赞曰(1):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载籍博矣。
至孔氏撰之,上断唐尧,下迄秦缪(2)。
唐虞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 (3),故言黄帝、颛顼之事未可明也。
及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4),又撰异同为《国语》。
又有《世本》,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
春秋之后,七国并争(5),秦兼诸侯,有《战国策》。
汉兴伐秦定天下,有《楚汉春秋》。
故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迄于天汉(6)。
其言秦汉,详矣。
高二语文早读材料

高二语文早读材料(1)一、常见多音字1.量 [量liàng]度量衡、酒量、气量、量力而行、量入为出、量体裁衣。
[量liáng]丈量、量地、量身高、量具、估量、掂量。
[量liang]有些动词后的“量”读轻声:打量、思量(①考虑。
②想念、记挂)。
2.绿 [绿lǜ]绿色、碧绿、青山绿水、桃红柳绿、赤橙黄绿。
[绿lù]义同上,用于“绿林”(泛指聚集山林间的反抗官府或抢劫财物的集团)、“绿营”(清代的汉营):3.处 [处chǔ]穴居野处、处士;处于;相处、和平共处;处方;处治;处子、[处chù]处所、患处、心灵深处;长处、不当之处;人事处、问讯处。
4.据 [据jù]据守、据有;据点;据事而论;单据、论据、票据、凭据。
[据jū]拮据。
5.壳 [壳ké]贝壳儿、脑壳儿、鸡蛋壳儿、子弹壳儿、核桃壳儿。
[壳qiào]地壳、甲壳、躯壳、金蝉脱壳。
二、易错成语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2.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
训,准则。
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喻,使明白。
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胫,小腿。
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孚,使人信服。
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1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三、诗文名句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4、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四、美文赏读更有尊严的病名王周生那天在医院候诊,遇到一位中年妇女带自己的母亲看病。
早读材料(第十三周)

早读材料(第十三周)一、古代文化常识■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jī)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
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
■州参见“郡”条。
《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
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
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
《谭嗣同》“旋升宁夏道”,这里的“道”,指道的长官。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柳敬亭传》“尝奉命至金陵”。
《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皆产梅”。
《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
(整理版)第十三周早读一

第十三周早读一【资料卡片】[文学常识]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
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2~1593〕和《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均取材于罗马诗人维奥维德吉尔的著作,主题是描写爱情不可抗拒以及谴责违背“荣誉〞观念的兽行。
14行诗〔1592~1598〕多采用连续性的组诗形式,主题是歌颂友谊和爱情。
其主要成就是戏剧,按时代、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开展,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
戏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被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文化常识]古代官职1.【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2.【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参谋,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
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能力拓展】[成语积累]1.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
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错例:正例:投资的最高境界都是一种超然于局外的心境,所谓目无全牛,能“以神遇不以目视,官知止神欲行。
〞2.缺乏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和仿效的做法。
错例: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缺乏为训,以致酿成了“8.19〞大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周
【每日佳读】
山不过来,你就过去
山不过来,你就过去
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
否则,你就属于与自己过不去的人,就属于不聪明的人。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当中,我们十有八九不会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困难,一定会遇到瓶颈,也一定有“头碰南墙”的时候。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八个字振聋发聩,足以让整天抱怨“命运不济,世道不公、怀才不遇”的才子们汗颜。
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样,是我们无法改变的。
至少是我们暂时无法改变的。
移山大法启示人们,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
如果别人还不喜欢自己,那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人喜欢;如果自己还无法说服他人,那是因为自己还不具备足够说服他人的能力。
要想事情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
只有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
只有先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那个世界。
山,如果不过来,那就让我们过去吧。
想想我们所面对的人生,到底唤山不来,该不该去就山呢?
其实,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异而调整适应能力,要比一厢情愿地抛出自我的呐喊等待回响,来得有智慧多了。
能这样认知的人,他的生活一定过得多彩多姿。
有位摄影师,年年给大会拍照。
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
可是人个问题总是困扰着他:照片上总是有人闭眼。
为了统一步调,摄影师按照常规做法,高声叫道:“大伙请注意,我喊一、二、三,喊三的时候,千万不要闭眼睛!”可是不管怎么强调,咔嚓一声照下来,总会出现闭眼的。
这些人看了照片,自然不高兴:我们90%以上的时间都睁着眼,你为什么偏偏在我闭眼的时候照呢?这不是出我的丑吗?
后来,这位摄影师换了一种思路,大获成功。
他请所有参加拍照的人都闭上眼,听他的口令,同样喊一、二、三,在“三字时一齐睁眼。
果然,照片冲洗出来一看,一个闭眼的都没有。
全都显得神采奕奕,皆大欢喜。
毋庸置疑,任何人遇上灾难和不幸,情绪都会受到影响,这时一定要控制好情绪。
当做任何尝试都无法再改变什么的时候,不要生气,我们不妨学着适应。
有时,一种来自于适应后的融人,反而更能激发出生命的潜能。
等到你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与能力时,该适应你的,自然就会臣服了。
有一位女士,结婚两年以后生了个小孩,不幸的是孩子生病死了。
她的先生还把她抛弃了。
她万念俱灰,准备投海自杀。
这位女士上了一个老头的船。
船行至深海,她准备跳海。
老头这样跟她说:“两年前的你与今天的你有什么区别?”女士说:“两年前我是单身贵族,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没有先生的唠叨,也没有孩子的烦恼。
现在我是一无所有。
”老头说:“我看你现在和两年前一样。
两年前你没有先生,现在也没有;两年前你没有孩子,现在也没有。
而且你人也没怎么变,还是那么年轻。
”女士幡然醒悟,微笑道:“我不跳海了,咱们回去吧!”
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
否则,你就属于与自己过不去的人,就属于不聪明的人。
有位哲人说得好:
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
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
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
要做最好就意味着改变,许多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能够以身试法自己的心,改变自己的情绪。
生命是自己的画版,需要自己着色,不要用一种色彩把所有的遮挡;学会改变,才能绘出灿烂。
山不过来,你就过去。
【经典感悟】
1.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
【释义】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峻;贤明的君主不嫌弃百姓,所以能够聚集众多的臣民;读书人不厌倦学习,所以能达到圣贤的境界。
2.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民,未之有也。
——《管子·七法》
【释义】意见正确而不被采纳,意见错误而不被废止,有功的人得不到奖赏,有罪的人得不到惩治,这样能够治理好百姓国家的,从来没有过。
3.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
——《管子·牧民》【释义】不去尝试办不到的事情,不去追求得不到的东西,不居于不能持久的地位,不推行不可重复的政策。
4.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
博学而不自反,必有邪。
——《管子·戒》【释义】喜欢说话而又不恰当,不如少说话为好。
博学多识但不知道反省自己,一定会出问题。
孔子说“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言语上减少过失,行为上减少悔恨,多反省自己,慎言慎行,成功就不会远了。
5..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
舜虽贤,不遇尧,不得为天子;汤、武虽贤,不当桀、纣不王。
故以舜、汤、武,不遭时不得帝王。
【译文】即使是品格,智慧最高超的圣人,他也不能创造时势,时机来了就不能把它放过。
虞舜虽贤,如果不遇到唐尧,他也不会成为天子,商汤、周武王虽贤,如果不是遇到昏君夏桀和商纣,他们也不会称王于天下。
所以,即使是贤能的虞舜、商汤和周武王,他们如果不遇到时机,也都不可能成为帝王。
【课文背诵】
《论语》选读
❶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❷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
【素材积累】
1.“你抛弃了我的羔羊,所以我要回到罗马,让他们再钉我一次。
”耶稣对彼得说的这番话,即便不是信徒,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美感与力量。
更毋言加缪笔下的西西弗——在无尽的苦役前的微笑,即便巨石千百次落下的定局里,这样的不放下,已足以战胜绝望。
2.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
钱先生学问做得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
”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3.夏丏尊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写道: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百衲衣、破卷席、旧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白开水同样好。
咸也好,淡也成,样样都好。
能在琐屑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观照出人生的本来面目。
这种自在的心境,宛如一轮皓月,是何等空灵的境界!
4.世界上最著名的杂志之一《生活》的办刊核心是“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见证伟大的事件;去端详穷人的面孔和伟人的手势;去看奇异的事物——机器、军队、人群、丛林和月亮的影子;去看人的杰作——他的画作、高楼和发现;看墙后的,看房内的;看危险的;看男人爱的女人和孩子们;去看并享受着快感;去看并震撼;去看并领悟。
”生活中有太多的美丽、精彩、奇异和感动,你所看到的生活恰恰也在丰富充实着你的生活。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久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5.林肯的盖茨堡演说稿,写在他从暂时居住的朋友家中借来的普通信纸上。
海明威用一枝普通的钢笔写作。
梵高作画时,调色盘上很少超过6种色彩。
总之,你拥有的工具与创造力之间,根本毫不相干。
花俏的工具,只是让二流角色多一根藏身的柱子罢了。
这些人藏在柱子后头,但柱子帮不了忙,只会碍事。
柱子愈大,心理上对它的依赖愈深,就会造成愈大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