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古代建筑(二)
中国苏州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式酒店中的应用

中国苏州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式酒店中的应用沈禾薇【摘要】Suzhou traditional gardens imitate the nature and grow up gradua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Even To this day, the aesthetic value and space design methods in Suzhou traditional gardens are stil have strong vitality. In terms of property, function and investment, the garden-style hotel is capable of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he space design methods of traditional gardens. In recent years, garden-style hotels constantly spring up and interpret the design methods of Suzhou traditional garden space in many different ways. The article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speciifc space design methods in three aspects: the proportion and the scale of space, the space structure and level, ifnite space and inifnite artistic conception. Combined with a number of cases,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how to make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 in existing garden-style hotel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to the design of the contemporary one.%苏州古典园林师承自然,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其中蕴藏的审美价值、空间手法,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古代建筑-宫殿建筑教案

山西省好艺中等专业学校教案首页20 14 ~20 15 学年度第一学期授课课程:《中国古建筑与园林》授课教师:课堂教学安排对照图片理论讲授二、宫殿布局(一)中轴对称中轴建筑高大华丽,两侧建筑低小简单(台基\梁柱\开间\屋顶、彩画、斗拱) 君权神授,皇权至高无上.•(二)左祖右社(左尊于右)左祖;宫殿左前方设祖庙,帝王祭祖的地方,又称太庙;孝右社;宫殿右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民以食为天(三)前朝后寝(前堂后室)后寝占地是前朝的四分之一。
前朝:帝王办公、处理政务、举行朝会(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寝:帝王后妃及子女日常起居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四)三朝五门三朝外朝:重大仪式和政治活动。
太和殿(登基完婚寿诞)内朝;日常政务中和殿(上大朝准备休息之所)燕朝:起居生活保和殿(殿试、宴请王公)五门•皇城前导门前门•皇城门天安门•宫城前导门端门•宫门午门(紫禁城)•朝门太和门三、宫殿的内外陈设殿外:华表—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又名恒表,表木是尧舜时期用于记念、标识的立柱。
•天安门华表前;犼头朝里“望君出”—体察民情后;犼头朝外“望君归”---不废弃政务石狮位置作用;大门两旁,起辟邪作用。
左雄(球)象征统一环宇和无上权力。
右雌(幼狮)象征着子孙相传,万世昌盛。
北狮雄壮威严,南狮活泼有趣。
三王狮:凤凰、牡丹、狮吉祥缸(门海):陈设品(鱼)+消防器材日晷(东)汉代广为应用的计时器嘉量(西)标准量器(斛斗升合龠)日晷嘉量象征皇权统治的公允不偏不倚。
鼎式香炉:‘鼎“象征天下。
铜龟铜鹤:象征千秋大业殿内设施•轩辕镜;浮雕蟠龙口衔之珠,外涂水银,光亮如镜,意为轩辕氏后裔。
•太平有象:•1、御座两旁•2、象代表社会安定、政权稳固;象身上的宝瓶(五谷或吉祥之物)•3、象征着五谷丰登、天下祥和、吉庆有余。
小结: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所在,通过对宫殿布局原则和内外陈设的学习,要领会中国古代建筑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和森严的等级礼制建筑。
古建筑研究中国古代对塔建筑的情有独钟之处

古建筑研究中国古代对塔建筑的情有独钟之处在中国历史上,古建筑的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特色,其中平顶塔形建筑以独特的形状,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中国历史上,古塔非常之多,以南京市秦淮区的大报恩寺中会当中的琉璃宝塔来看,它堪称是一座奇迹,被誉为“天下第一塔”,琉璃宝塔建于明朝明末朱棣时时期。
当时明成祖让郑和监督建造,历经近20年才完工。
琉璃宝塔也成为中世纪五大奇观奇观之一,1856年,毁于太平天国运动中所。
2010年,在遗址中发现佛祖中其顶骨舍利,加上之前发现的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这两颗舍利如同至宝般,以及许多遗物,为此,琉璃汉白玉的重建工程提上日程。
称为琉璃宝塔,主要是当时明朝采用琉璃主要新建的多。
而2012年开工重建,2015年完工,但如今的琉璃佛洞,采用的是玻璃修建而成。
为什么不用琉璃修建?主要包括是考虑到地下地宫的详解安全,里面出土了佛祖舍利和阿育王塔等珍贵文物。
如果采用木材料或石材料,重量必然会加重,对地宫形成威胁,因此油墨采用比较轻盈的玻璃材料,但看起来没有古朴精致。
根据史料记载,大些报恩寺琉璃宝塔高达78.2米,采用琉璃修建,明朝动用了10万人力,耗资248.5万两白银,宝塔共有9层,设有146盏长明灯。
在《明会典》中的记载:“如烧制琉璃砖,所用白土,均在太平府采取”。
在《太平府志》的记录中,这里的确生产白土。
明朝利用这里的白土,烧制而成各种琉璃砖和琉璃瓦,由于是皇家修建,宝塔精益求精,光是琉璃工匠,就集齐了1714名。
建成后的琉璃舍利塔,用光彩夺目吸引世人的目光。
一:塔建筑的起源皮耶韦皮耶韦建筑在中国有着不一样的历史文化,而塔也和密宗有联系。
在古印度中,塔伴随着佛教的兴起,然后和佛教一起传入我国,在中国称塔,但在古印度并不叫塔,而是称为窣堵坡,后来又简称为兜婆和塔婆。
在中国的塔,种类繁多,可分为:八角形塔、方塔、圆塔、六角形塔、九重塔、无缝塔、龛塔、雁塔、楼阁氏塔等等,多达几十种类型,中国如今保存着两千多座古塔。
中国邮票目录大全(2015版)

雕刻版(无背胶)胶版(无背胶)雕刻版(无背胶)雕刻版(无背胶)雕刻版(无背胶)胶雕套印(无背胶)雕刻版(无背胶)雕刻版(无背胶)雕刻版(无背胶)雕刻版(无背胶)雕刻版(无背胶)胶雕套印(无背胶)雕刻版(无背胶)影写版(无背胶)影写版(无背胶)胶雕套印(无背胶)雕刻版(无背胶)胶雕套印(无背胶)胶雕套印(无背胶)影写版(无背胶)雕刻版(无背胶)影写版(无背胶)影写版(无背胶)影写版(无背胶)影写版(无背胶)影写版(无背胶)影雕套印影写版(无背胶)影写版(无背胶)胶版(无背胶)影写版(无背胶)影写版(无背胶)影写版(无背胶)胶凸套印(无背胶)胶版(无背胶)胶版(无背胶)胶版(无背胶)影写版(无背胶)影雕套印胶版(无背胶)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雕套印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雕套印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1)影雕套印、其余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胶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1)影写版/(2)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雕套印影雕套印影写版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雕刻版胶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胶版胶版影写版胶版影写版胶版影写版影写版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胶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胶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雕套印影写版影雕套印影写版加磷光条杠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雕套印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雕套印影写版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雕套印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影雕套印影写版影雕套印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胶版和间接凹版影写版影写版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胶版影写版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胶版胶版胶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胶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胶版影写版影写版影写版胶版影写版影写版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胶版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胶版胶版影雕套印影写版影写版胶版。
2015年清华建筑学基础真题及答案

2015年清华建筑学基础真题一,填空题:1,中国古代曾经建造的最高楼阁式塔为(北魏洛阳)的(永宁寺塔),建造年代为(辽代)。
2,佛光寺大殿在(山西五台山)属于(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外檐斗拱为(七铺作)。
3,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结构层是(九层)的(楼阁式塔),此塔外观为(五)层,有(四)个平座暗层。
4,日本新陈代谢派代表人物是(黑川纪章);走向新建筑是(柯布西耶)提出的;少就是厌烦是(文丘里)提出的;装饰就是罪恶是(路斯)提出的。
5,西方古典时期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分别是指(古典时期)与(歌特时期)。
6,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根据宋朝《营造法式》编撰《营造法式注释》,根据《清工部做法则例》编撰《清式营造则列》。
二,选择题:(此处省略,比较简单,一般看了书都会做。
)三,绘图题:巴黎圣母院:善化寺普贤阁:隆兴寺转轮藏殿:朗香教堂:四,简答题:1,柯布的新建筑五点指的是?答:1,自由平面2,自由立面3,横向长窗4,底层架空5,屋顶花园。
2,文艺复兴五柱式分别是?答:文艺复兴五柱式分别是多立克柱式,塔司干柱式,科林斯柱式,爱奥尼柱式,混合柱式柱式。
3,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有几个结构层,几开间,下檐斗拱为几铺作?答: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有三个结构层,五开间,下檐斗拱为七铺作。
4,宋代建筑出一跳几铺作,外檐斗拱为几铺作?答:宋代建筑出一跳为四铺作,外檐斗拱为七铺作。
五,问答题1,唐宋斗拱构造及与明清时期的差异?答:唐代是斗拱发展重要阶段,当时柱头铺作使用下昂(南禅寺,佛光寺大殿),补间铺作比较简单,基本保留人字拱,斗子蜀柱和一斗三升,或不施补间。
宋代斗拱已经达到成熟,转角铺作已经完善,柱头和补间铺作尺度和形式统一,结构作用发挥得较为充分,内檐斗拱出现上昂。
明清斗拱尺度小,全部用假昂,平身科密集,数量剧增,是明清斗拱走向繁缛的一大表现。
2,列举中国古代建筑以及现代建筑常用的三种材料?答:中国古代建筑常用材料为:1,木材2,石材3,瓦件现代建筑常用材料为:1,钢筋混凝土2,钢材3,玻璃。
古代建筑

普通台基
故 宫 三 大 殿 台 基
屋身
木头圆柱: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头 (有时是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用于支撑屋面 檩条,形成梁架。 大梁(即横梁):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 形成屋脊。常用松 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国传统木 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山墙:即房子两侧上部成山尖形的墙面。常见的山墙还有 封火山墙, 其特点是两侧山墙高出屋面,随屋顶的斜坡 面而呈阶梯形。 开间: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 间数称为“开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 “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中 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而且开间越多,等级越高。北京 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开间为十一间。
社稷坛
社稷坛位于天安门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 明、清两代皇帝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祭太社和太稷的场所。 社稷坛整体布局略呈长方形,有内外两重垣,占地面积16 万多平方米。按照古代天为阳向南,地为阴向北的理论, 社为土地、属阴,所以坛内主要建筑均以南为上。外坛墙 周长约为2015米,内坛墙周长约945米,红色墙身,黄琉 璃瓦顶,每面墙正中辟门,北门为主门,黄琉璃瓦歇山顶。 坛为汉白玉石砌成的正方形三层平台,四出陛,各三级。 上层边长15米,第二层边长约16.8米,下层边长约17.8米。 社稷坛是严格遵照古制而筑的,坛上层铺五色土:中黄、 东青、南红、西白、北黑,象征五行。坛中央原有方形石 柱和木柱个一个,象征“社主”和“稷主”,现已无存。 坛四周建有宇墙,墙顶依方位覆青、红、白、黑四色琉璃 砖。
天坛
地坛
地坛位于北京城安定门外,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 皇地祗的场所。自公元1531~1911年,先后有明 清两代的十五位皇帝在此连续祭地长达381年。 明朝前期祭地与祭天是合并在今天的天坛内举行 的,直到明嘉靖九年(1530年)定立四郊分祀的制 度以后,才另建坛祭地,当时称作方泽坛。嘉靖 十三年(1534年),改名为地坛。
《中国建筑史——史前至两宋辽金》课后作业单元考核答案 (2)

中国建筑史——史前至两宋辽金一、史前建筑史前建筑是指公元前21世纪前中国境内各个民族所建造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大多是用土木结构建造的,因此一般都没有留下很多实物。
不过,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史前建筑的信息。
在中国,史前建筑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洞穴住宅,一种是竖穴遗址。
洞穴住宅是指人们将洞穴挖掘成房屋,然后在洞穴内生活。
竖穴遗址则是人工挖掘的坑穴,用来作为住宅或仓库。
在史前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建筑技术也比较简单,建筑物的功能主要是为了提供住宿场所和储存食物。
这些建筑多数遵循实用主义原则,不注重外观装饰。
二、古代建筑古代建筑是指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618年之间中国境内的建筑物。
这个时期,中国建筑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突破。
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丰富的建筑技术。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木材、砖石、混凝土等材料进行建筑,建筑物的结构更加稳固和耐久。
同时,人们开始尝试建造高耸的宫殿、寺庙等建筑,注重建筑的美学价值。
古代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宏观规划和细节设计。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开始将建筑纳入城市规划的范畴,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同时,人们也开始在建筑物的细节上进行装饰,例如彩绘、雕塑等。
三、两宋辽金建筑两宋辽金时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建筑技术和理论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建筑,如宋代的岳阳楼、金代的大同木塔等。
两宋辽金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布局和对称。
这个时期的建筑物通常采用均衡的布局形式,建筑物的各个部分相互对称,给人一种平衡和和谐的感觉。
两宋辽金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精细的装饰。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运用砖雕、木雕、石雕等技术进行建筑物的装饰,使建筑物更加美观。
同时,人们也注重在建筑物上刻写文学作品和绘制图案,展示自己的文化和艺术素养。
四、总结中国建筑史从史前时期到两宋辽金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史前建筑简单实用,古代建筑注重美学价值和细节设计,而两宋辽金建筑则注重布局和装饰。
2015北京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考研(考古文博院)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

本资料由易研教育独家分析提供,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 下载
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并在最后做总结或者展望。 【论述题答题示范】 例如:结合公共财政相关理论,论述收入分配领域为什么“不患 寡而患不均”。 第一,阐释“公共财政”的定义,阐释公共财政的职能,市场失 灵理论,并详细阐述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第二,分析目前“患不均”,即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这一 问题的原因,一般 4-5 条。 第三,结合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提出化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的政策主张。 【论述题答题注意事项提示】: 第一, 紧扣理论。先阐释清楚相关的概念和核心理论。 第二,回答的视角要广,角度要多,不能拘泥于一两个点。但是 条数也不宜 过多,在 5-8 条为好。 第三,要点之间要有条理性。论述题字数在 1500 左右。用时为 25-30 分钟。 第四,如果没有案例分析题,论述题一般是最后一道考题,分值 较大,需要 考生合理规划时间,每道论述题至少留出 30 分钟以上的时间。 (五)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考研答题攻略:案例分析要采用“理论——材料分析法”。 第一,仔细阅读案例,寻找涉及到的每一个相关的理论,并在答 题的第一部分将理论部分写透。(这是主要的部分) 第二,结合理论分析案例材料。 【答题示范】 例如: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给出一段描述房地产市场现状 的材料。请运用公共政策知识分析,在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市场失 灵,是否存在政府失灵?运用什么政策工具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 第一,明确案例的理论依据——市场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和 政策工具理论。然后阐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概念及其表现,阐释 政策工具的定义和种类。 第二,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具体说明为什么在房地产市 场既存在市 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以及运用什么政策工具。 【案例分析题答题注意事项提示】: 第一,不要就事论事,要先分析、铺垫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中国古代建筑(二)
一、判断题A对B错
1. 陈家祠堂位于安徽绩溪县,初建于宋,雕刻艺术有徽派“木雕艺术厅堂”的称誉。
答案:B
2. 大昭寺门前有公元823年树立的刻有藏汉两种文字的《唐蕃会盟碑》。
答案:A
3. 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原是藏王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而建。
答案:A
4. 汉地佛教主体建筑坐落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山门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等。
答案:B
5. 中国四大石窟: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
答案:A
6. 我国古建筑平面布局,大都采用因天时,就地利方式,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均衡对称的灵活布局方式。
答案:B
7. 明显陵,俗称皇陵,是兴献王朱祐杬和王妃蒋氏的合葬墓,是历代帝王陵寝中的特例。
答案:A
8. 秦汉时期,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构架建筑,作为独特体系,已基本形成。
答案:A
二、单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