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视角下的大都市近郊乡村规_省略__以南京市江宁区_五朵金花_为例_张川

合集下载

关于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江宁区“五朵金花”为例

关于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江宁区“五朵金花”为例

关于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以江宁区“五朵金花”为例中共江宁区委党校课题组【摘要】[摘要]近年来,江宁区委区政府从战略高度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江宁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从功能定位上努力打造大都市近郊休闲旅游标志区,特别是2012年全力打造江宁“五朵金花”农家乐示范村,初步探索出一条江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

目前,发展江宁乡村旅游还存在着群众参与度不高、旅游内容比较单一、同质化竞争、特色品牌不鲜明、管理机制缺乏、经营人才不足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进一步发展江宁乡村旅游,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找准乡村旅游目标定位;完善保障机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挖掘特色资源,形成乡村旅游品牌效应;完善营销方式,扩大乡村旅游影响力。

【期刊名称】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4【关键词】[关键词]江宁区乡村旅游业;做法成效;主要问题;对策建议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得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在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渴望走进乡村、回归自然、寻找自我、陶冶性情。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应运而生。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了“乡村旅游”,国家旅游局也将2006年这一年定为“乡村旅游年”。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乡村旅游已渐渐成为各地推进科学发展、完善城乡统筹、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

地处南京近郊的江宁区,自上个世纪90年代,已将旅游业纳入区域整体发展战略,旅游经济已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点,旅游业也逐渐成为区域主导产业之一。

为进一步提升江宁旅游业的品质和内涵,彰显江宁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从战略高度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江宁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从功能定位上努力打造大都市近郊休闲旅游标志区。

特别是2012年全力打造的以世凹桃园、朱门农家、东山香樟园、汤山七坊、石塘人家命名的“五朵金花”村,不仅为发展乡村旅游业注入了新的内容,还在生态保护、区域经济发展、人文环境优化的探索中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大都市近郊全域旅游型美丽乡村规划探索——以南京市汤山村为例

大都市近郊全域旅游型美丽乡村规划探索——以南京市汤山村为例

大都市近郊全域旅游型美丽乡村规划探索——以南京市汤山
村为例
吴海琴;张川
【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
【年(卷),期】2015(000)011
【摘要】近年来,大都市近郊旅游型美丽村庄的建设使当地村民大幅创收,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形成大都市近郊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抓手.这种试点模式进入常态后,大都市近郊乡村应面对自身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如何总结经验达到全域乡村美丽的总体目标?本文基于全域旅游的核心价值导向,因地制宜,提出全域旅游型美丽乡村的理念,论述了区域联动、城乡统筹、全局层面的总体定位;依特归类,串联游线,聚落片区差异化发展;休闲体验导向,创新乡村旅游产业多元发展;分级分类,定制式靶向的规划策划与研究;完善平台建设,通过项目、工程系统化建设落实区域发展的五大规划思路,并以南京市汤山美丽乡村规划为例阐述了相关实践要点.
【总页数】6页(P74-79)
【作者】吴海琴;张川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美丽乡村规划体系的构建及特色表现--以南京市六合区美丽乡村示范区规划为例[J], 杨植元
2.基于政府与村民双向需求的乡村规划探索--以安徽省当涂县龙山村美好乡村规划为例 [J], 李伟;徐建刚;陈浩;王水源
3.南京市高淳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思考——探索大都市近郊地区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 [J], 李娜
4.基于高质量发展导向的大都市近郊城区规划策略探索——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J], 王大为
5.从全域到村庄: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路径探索 [J], 张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南京市江宁区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以现代化为主导的发展区域。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农村旅游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此,南京市江宁区开展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旨在打造美丽乡村,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助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目前,江宁区面积广,处于城乡交界,其中大部分地区还保留着浓郁的农村文化底蕴。

但随着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推进,江宁区的部分农村地区已经面临着建筑、交通等方面的压力,环境和资源供给不断受到挤压,而且垃圾、污水等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因此,建设全域特色田园乡村,显得尤为迫切。

扶持政策是推进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必要手段。

江宁区通过设立农村旅游专项资金、出台有关扶持政策等形式,切实保障了当地农村旅游的发展。

同时,政府立足当地的特色资源,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特色小镇、特色村庄、旅游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以及乡村度假村,以打造出更为明显的品牌效应。

产业集聚是较为有效的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方案。

政府组织力量实施产业项目,比如全域农产品品牌建设、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打造等,鼓励当地打造农业特色品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吸引大批游客到当地旅游观光,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江宁区还制定了旅游示范区规划,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休闲文化也是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政府加大文化旅游物资投入,积极组织种植园、茶园、果园、玫瑰园、草原等类型的休闲公园,打造江宁区农村旅游的核心特色。

同时,江宁区还积极开展以乡村民宿、特色美食体验等为主题的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来此休闲度假。

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政策支持、产业支撑、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在这方面,江宁区的初步探索成效显著,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推进,以实现更为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态发展。

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性分析——以南京江宁“五朵金花”为例

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性分析——以南京江宁“五朵金花”为例

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性分析——以南京江宁“五朵金花”为例张颖;孙亚云;陈妙璇【摘要】以南京江宁“五朵金花”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SPSS 19.0数据处理,分析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强烈程度与其年龄、文化程度、地段位置和是否参与旅游显著相关.【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4页(P2640-2643)【关键词】旅游影响感知;差异性;五朵金花【作者】张颖;孙亚云;陈妙璇【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4早期的旅游业发展大多是单一的政府或企业行为,没有将居民诉求和参与纳入旅游规划开发中,致使在后期发展中,居民被动承担着环境污染、文化冲突、利益分配不公等大量负面影响。

社区居民不仅是乡村旅游资源的创造者和保护者,也是旅游影响的承担者和敏感者,因此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1]。

只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使居民对旅游影响产生认同感,才能提高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2]。

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决定着其对旅游的态度与支持水平,Doxey认为居民态度随着旅游发展的程度而经历愉快、冷淡、恼怒直至对抗等阶段[3]。

Dogan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将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划分为感知的利益和成本两方面,建立社区支持旅游发展的模型,用以揭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和旅游影响感知之间的关系[4]。

Nunkoo等发现影响居民对旅游态度的自变量主要有经济上对旅游的依赖、职业认同、社区依附、权利水平等[5]。

刘纬华认为社区旅游发展程度是影响居民对旅游感知的重要因素[6]。

章锦河从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等角度分析了古村落旅游地居民对旅游感知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7]。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

南京市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状及措施南京市江宁区位于江苏省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

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着力推动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通过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取得了一定成效。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现状及相关措施。

一、现状分析1.乡村环境改善近年来,江宁区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农村环境,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

村庄道路硬化、排水系统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工程让农村环境焕然一新,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居住环境。

2.产业结构调整江宁区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以特色产业为主导,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乡村产业不断升级,乡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特色农产品加工、农家乐、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乡村发展的新亮点。

3.农民收入增加乡村产业的发展不仅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让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提升。

江宁区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引进科技技术,加强农业技能培训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水平,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4.乡村风貌传承江宁区加大了传统村落保护力度,通过修缮古村落、保护传统建筑等举措,保护了乡村的历史文化,传承了乡村的文化遗产。

还大力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增强了乡村的文化魅力。

5.生态环境保护江宁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推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生态农业发展等方式,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推动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措施1.加大政府投入江宁区政府积极加大对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用于改善农村环境、发展乡村产业、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为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2.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江宁区鼓励和支持乡村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乡村经济转型升级。

通过资金扶持、政策支持等方式,引导农民发展种养殖业、休闲农业、采摘旅游等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品牌。

乡村旅游开发中影响社区居民参与度的研究——以南京江宁区“五朵

乡村旅游开发中影响社区居民参与度的研究——以南京江宁区“五朵
i n To u r i s m De v e l o p me n t — —A Ca s e S t u d y i n F i v e“ Go l d e n F l o we r ’ ’ To u r i s m
Vi l l a g e o f J i a n g n i n g Di s t r i c t o f Na n j i n g Ci t y
Z HA NG Y i n g , C HE N Mi a o — x u a n , S U N Ya — y u n , L I U Qi n g — y o u
( C o l l e g e o f H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N a n j i n g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 Na n j i n g2 1 0 0 9  ̄P R C
Ab s t r a c t ;Co mmu n i t y p a r t i c i p a t i n g i n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I M E a l t o u r i s m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Wa y t o e n h a n c e l i v e s t a n d a r d o f r e s i d e n t s . t o p r o mo t e
村为例 ,通过 问卷调查与 实地走访 ,调查研究 了社 区居 民参与旅游意愿和利益分享 中存在 的问题与不足 。结果表 明:近8 2 %的居 民有参与意愿 ,
参与旅游 后家庭年收入平均 2 。针对 目 前存 在的问题 ,对江宁 区“ 五朵金花” 旅游村 的

浅析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以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区为例

浅析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以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区为例

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对乡村旅游进行规划 ,从而更好地发挥 乡村 化和佛教文化, 充分利用 当地 自然 资源 。 旅 游 的积 极 作 用 。 ( 三) “ 一村一韵’ , 1 专 承 历 史 保 护文 化 原 则 文 献综 述 大多数乡村旅游区离城市较远 , 较少受 到外 来文 化的影响, 从 刘滨 谊 ( 2 0 0 5 ) 提 出 了景 观 规 划 设 计 的 三 元 论 , 他 认 为 旅 游 景 而保 留了许多当地 的民风 民俗和历史文化 。在进行乡村旅游 区景 观规划 设计最基本 的内容 是人、 软质景观、 硬 质景观三个元素 , 并 观规划设计时, 必须尊重当地 的传统建筑文化 , 对于有价值 的历史 在此基础上对景观规划设计 做出了详细 的解释 。孙一卉 ( 2 0 1 3 ) 在 建 筑 应 当进 行 保 存 和修 复 , 并 从传 统建 筑 文 化 中汲 取 精 髓 , 继 承 和
划 设 计 的 相 关 问题 , 并 提 出 了一 些 可行 性 的对 策 。 刘黎 明, 李 振鹏 , 张虾波 ( 2 0 0 4 ) 在 充分研究 了乡村景观 的基础 上, 总结 了乡村 景观 的特 点 、 目标 及 内容 。 二、 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概述 ( 一) 自然 地 理 环境 江宁 区地 处江苏省南京市 中南 部的江宁区 ,环绕 南京的东 、 西、 南三个方 向, 属 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江 宁区的地质地 貌为典型

乡村 旅 游 景观 规 划 设 计 的 相 关 概 念 。 其 次, 根 据 南 京 市 江 宁 区 乡村 况对其进行合理 的定位, 尽量避免乡村旅游 区之间同质竞争、 主题 旅 游 景观 规 划 实例 ,对 乡村 旅 游 景 观 规 划 设 计 的 原 则 进 行 系统 分 杂 乱等不 良情况的发生。 在单个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 时, 也应 析 。从 而为其他 乡村旅游景观规 划设计提供参考。 遵循整 体规划原则 , 紧扣设计主题 , 对农 田、 果 园等 半人工要素和 【 关键词 】 乡村旅游 景观规 划设计 原 则 山水 等 自然 要 素 进 行 统 一设 计 ,使 之 与 当地 的地 形 地 貌 能够 有 机 融合 , 从 而 体现 出 乡村 农 业 景 观 的 整 体 性 。 ( 二) “ 一村一品” 彰 显 特 色 原 则 “ 采菊东篱下, 悠 然 见 南 山” 。 生活 压 力 的增 加 和 城 市环 境 的恶 乡村旅游景观具有 明显 的地域特征 ,不 同地区 的乡村景观有 化 已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们从城市迁 向农村 , 去追求 心 目中“ 世外桃 着不 同的地域特色,所以在规划 时应该因地制宜得 凸显其地域特 源” 。 于是 , 我国的乡村旅游业便得到了极大 的发展 。同时 , 乡村旅 色 , 不 能 生 搬硬 套某 些 成 功 模 式 。在 乡 村 旅 游 景 观 规 划 设 计 时 , 应 游 也可 以对 乡村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 的就 业起 到相应的促进 作用 , 充 分 利 用 当地 资 源 , 重 视 自然 资 源 、 人文历史 、 民俗民风等因素 , 通 科 学 合 理 的景 观 规 划 设 计 便 成 为 了现 阶段 乡村 旅 游 发 展 的重 要 内 过 发 掘 和 研 究 , 找 出 当地 的优 势 和特 色 , 进而确定乡村旅游景观规 容。 本 文 旨在通 过对 乡村 旅 游 景 观 规 划 设计 的原 则 进 行 分 析 , 以期 划 的主题 。 例如“ 世凹桃源 ” 在乡村旅游 区规划设计时 , 紧扣牛首文

哈维“资本三级循环”理论视角下的大都市近郊区乡村转型——以南

哈维“资本三级循环”理论视角下的大都市近郊区乡村转型——以南
【 文章编号】 1 0 0 6 — 3 8 6 2 ( 2 0 1 5 l 1 2 — 0 0 4 3 — 0 8
。 | 碱乡讯 琵
哈维“ 资本 三 级循 环 " 理 论 视 角 下 的 大 都 市 近 郊 区 乡 村 转 型
— —
以南 京 市江 宁 区为例
逯 百 慧 王 红 扬 冯 建 喜 ( 南京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江苏 南京, 2 1 0 0 9 3 )
而且 也缩 短 了交换 和 消费 的过 程 , 从 而 达 到 了更 多 更 快 的资 本 积 累 。随 着 越 来 越 多 的 过 剩 资 本 流
向次级循 环 , 过度 积 累 这 一基 本 矛 盾 在 建成 环 境 中 重 新 出现 。为 解 决 次 级 循 环 中 固定 资 本 的 贬 值 危 机, 资本 又 不 得 不 开 始 寻 找 新 的 投 资 领 域 , 故 而 第 三 级循 环 ( T h i r d C i r c u i t ) 开 启 。 哈 维认 为资 本 的第
同 的 阶段 江 宁 区 乡村 聚 落 呈现 出不 同的 空 间 特 征 。
【 关键词 】 哈维; 资本 ; 三级循环 ; 乡村 转 型 【 中图 分 类 号 】 K 9 0 1 . 8 【 文献标识码 】 A
0 引 言
改革 开 放 以来 , 在 城 市 的 深 刻 影 响下 , 资 本 全
产” 理论 , 超越 将空 间 看 做是 物 质 的、 中性 的 场所 或 容器 的传统 认知 , 创 造性 地 提 出空 间 是 具有 社会
属性 的 。大卫 ・ 哈维 ( D a v i d Ha r v e y ) 在 继 承 其 观 点
的基础 上 提 出“ 资本 三 级循 环 理论 ” , 把 资 本 逻 辑 作 为推 动 社 会 转 型 的 原 始 驱 动 力 , 通 过 对 空 间 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乡村视角下的大都市近郊乡村规划新趋势——以南京市江宁区“五朵金花”为例张川吴海琴【摘要】“美丽乡村”奋斗目标的提出使乡村规划逐步开展起来,特别是近郊乡村规划建设显得尤为活跃。

本文从分析和总结乡村规划历程入手,阐述大都市人群回归乡野的田园情怀、大都市近郊乡村发展的渴望和自身优势,以南京市江宁区“五朵金花”为例,总结了大都市近郊乡村规划的新趋势,即提出尊重村民意愿,激发村庄“活力”、强化村庄主题定位,形成项目引爆点、大地景观有机渗透,乡村空间自然大气、微改化整治村庄环境,提升乡村景观品质、积极推动城乡公共服务的共享共建,引领乡村集约化建设,期待对美丽乡村的规划编制工作有所借鉴。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规划;大都市近郊;微改化;乡土化1.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首次明确了“美丽中国”的表述。

在随后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现美丽中国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中国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2.乡村规划历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以后,全国各地以规划为龙头,编制了多种类型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在近八年的技术探索和实践中,各地关于乡村规划的类型可分为村庄布点规划、村庄整治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乡村规划形式在不断变化,内涵不断丰富,操作性和针对性也越来越强。

2.1村庄布点规划为了能有效地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体系,有机衔接城镇体系规划和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村庄布点规划。

村庄布点规划是以乡镇域为规划范围,从宏观层面按照乡村空间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定各个自然村的布点,镇村之间、村村之间的相关基础设施的布局,以及需要从镇域范围统筹安排的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布点[1]。

村庄布点规划从宏观上明确了各个村庄空间位置和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配套,但不能根本上解决村庄发展和农民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村庄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实际问题。

2.2村庄整治规划村庄整治规划目标为构建和谐优美村容村貌,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农房建设整治、道路工程整治等市政工程和公共服务设施整治。

规划只能解决村庄表象问题,“治标不治本”,立面出新的手法导致农村丰富建筑文化底蕴在逐渐消失,水泥地铺天盖地影响了村庄乡土环境,重点是没有对村庄未来的发展提出引导,没有彻底让农村走向致富之路。

2.3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是响应十八大“美丽中国”号召提出的新规划类型,是在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修编的基础上,以村庄布点规划中确定自然村或行政村的村域范围为单元,依托自身资源,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引导村庄特色发展。

美丽乡村规划编制的任务是针对村庄存在具体问题提出村庄发展目标和方向、明确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产业发展、村庄布局、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配套、绿化景观建设等。

从村庄自身存在的问题、拥有的资源、遇见的机遇出发对村庄进行把脉,激发村庄活力,塑造乡村品牌。

规划紧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更加强可操作性易实施,规划类型以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主。

3.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势背景3.1大都市人回归乡野的田园情怀中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长年生活在高楼林立、拥挤喧嚣的大都市人经历着PM2.5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塑化剂、毒奶粉的喧闹,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结婚难、生子难等一系列环境、社会问题和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愈来愈渴望回到宁静乡村享有一种幽静、闲暇的宁静生活,节奏缓慢、顺畅且有规律。

3.2大都市近郊乡村发展的渴望大都市近郊乡村是指大都市规划建设用地外围近郊区的村庄,由于与大都市近邻,二者相互之间保持着物质、资源交换,以及资本、能量流动,使大都市近郊乡村区域经济基础较好,村民自主性意识强烈,希望不离乡不离土即可实现过上生活富足的生活,有强烈乡村发展意识。

3.3大都市近郊乡村自身的优势大都市近郊乡村的美丽是不可复制的,乡村大多都以大地山水景观为基底,大地生态背景是最有特征性的标志,污染少,空气新鲜,是生产无公害、无污染的天然绿色食品尤其是各种野菜、野味多的基地。

大都市近郊乡村虽位于大都市外围,但是乡村生活仍然是闲适的,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住着低密度、低容积率的农家小院,延续着丰富多彩的乡村民俗风情,是一种淳朴、自然的生活。

大都市近郊乡村与都市核心区毗邻,受城市影响大,交通相对便利、快捷。

4.大都市近郊乡村规划的美丽实践新趋势——南京江宁区“五朵金花”2012年江宁区充分发挥大都市近郊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绿色、可持续的美丽乡村特色发展之路,成功建成谷里“世凹桃源”、横溪“石塘人家”、江宁“朱门农家”、“汤山七坊”和“东山香樟园”都市生态休闲示范村,全力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区。

4.1江宁区“五朵金花”运营概况江宁区在 “五朵金花”建设过程中,以旅游村的定位,开展了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和村容村貌出新,发展各类农家乐经营户和民俗作坊。

2012年4月27号,江宁区“五朵金花”正式开业,开村1年左右时间,吸纳游客达到50万人次,实现收入突破1亿元,农家乐经营户月收入约4万元,户均月利润约为1.5万元,并带动劳动力近千人就业,业已成为南京市民近郊一日游和小长假游的首选景区。

图1 江宁五朵金花分布图4.2 “五朵金花”规划建设实践 4.2.1尊重村民意愿,激发村庄“活力”大都市近郊乡村由于独特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生态化田园资源、自然和淳朴的生活环境,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同时也存在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等现象。

以南京市江宁区近郊乡村为例,村民家庭年收入4~12万不等,主要经济来源为务农+打工,家庭农田大都承包给别人种,村民有强烈就地就业发展乡村旅游的愿景。

针对这一现象,在大都市近郊乡村规划中应增加问卷调查,尊重村民意愿,通过调查了解村民参与发展村庄旅游的积极性和从事乡村旅游服务方向,了解村民对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整治现状需求,了解家庭居住的意向,以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在规划实施中,以农民为行为主体,引入乡村旅游公司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提供资金、信息与政策支持和规范发展的秩序,最终形成“政府+公司+农户”为主导的开发模式。

4.2.2 强化村庄主题定位,形成项目引爆点(1)主题定位差异化一个好的定位将决定未来项目运营的成败,一个好的主题将带来意向不到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因此,为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发展,大都市近郊乡村必须走错位发展的道路;错位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深入挖掘村庄历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及产业资源,充分考量区位、交通条件、区域定位、周边景区,谋求差异化发展,打造一个鲜明的主题。

江宁五朵金花的主题定位如下:表1 江宁旅游乡村主题定位图2 江宁区五朵金花开业后小长假客流量图3 村民问卷调查表(2)针对性旅游策划大都市近郊乡村除了进行传统的村庄布局规划外,应根据旅游村的特质,针对客源和主题的定位强化旅游策划内容,便于推广和宣传。

具体内容包括:设计旅游及市场推介名,进行LOGO 设计,进行游客容量预测,增加旅游产品、旅游设施的内容并落实到空间中。

江宁五朵金花围绕主题定位进行的旅游策划如下:表2 江宁旅游乡村主旅游策划分析4.2.3 大地景观有机渗透,乡村空间自然大气大地景观的乡土性是城乡差别的本质差别,也是吸引大都市人的共鸣点。

因此,在乡村规划中,立足乡土性,将村庄外围的农林用地形成绿色背景,有机渗透融入村庄内部;对村庄的布局进行微改,梳理道路骨架,尽量保留现状的植被和建筑;村民住宅强调组团式布局、局部带状改造前 改造后[2]图5 东山香樟园入口布局,新建区规模适度、相对集中,公共设施的位置应尽量集中在村庄中部。

4.2.4微改化整治村庄环境,提升乡村景观品质环境改造和设计对大都市近郊乡村很重要,它将直接影响一个村庄品质,“城要像城,乡要像乡”是近年来城乡统筹发展中各方面呼吁最多,也是很难把握的一个问题。

很多乡村规划操作性差就是因为惯性思维,把城市的环境直接搬到乡村中建设,缺少乡村的特质。

乡村的景观环境改造及设计应以乡土为原则,返璞归真,对农村的乡土资源进行放大,更多的表现田园野趣和自然地貌。

在设计中,将外围大地景观有机渗透进村庄内部,保留村庄的地形地貌、水体、动植物等原有的生态资源,改变现状中严重存在的水泥路面硬质过度的问题,应运用木材、石材、砖等乡土材质进行整治和设计,特别是重要的景观节点(如村庄入口和村民健身广场等)更加强乡土特征,绿化种植应为乡土植物和特色物种。

近几年,农村的生活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村民自建的住宅无论是结构还是外形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因此在对这些村庄住区整治改造时都尽量微改化,反对村民住宅统一增加“山墙”,统一替换“门套”,统一刷“墙基”,更多的是保留村庄的肌理,在建筑外面做“文章”。

如路面硬质过多的现状特征,采用青砖、碎石拼等乡土材质进行路面整治;适当扩大面积增加庭院绿地,在绿地中栽植1~2棵落叶乔木,形成庭院绿荫空间,局部点缀一些果树和开花小乔木(柿子、石榴、梅花等)体现四季变化,地被可开辟生态菜园。

将原有围墙部分拆除,改为通透的竹制(或木制)栏杆,增加庭院通透性和景观渗透性。

在大树下放置一些石制坐凳,供游人休憩喝茶。

庭院面积比较大的农户可以在院子中搭建木花架,结合葡萄、葫芦等攀援植物,形成绿色休憩空间。

这样的微改化,既节省投入资本,又体现农村的特点。

4.2.5积极推动城乡公共服务的共享共建,引领乡村集约化建设城市与农村公共和基础设施配套供给不均衡是很多村民背土离乡去城里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导火线,而让村民享受到与城市市民均等的公共服务会留住更多的村民留居本村创业。

因此,乡村规划中应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有助于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通过新建、改造、扩建、购买、置换等多种方式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功能、设施和设备应完备,单体的设计应满足使用要求、体现乡土特色、延续乡村建筑的文化肌理和底蕴。

江宁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办法中提出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要求,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配有“一点、一厅、八室、三办”等基本设施,一点指户外文体活动点(500m 2);一厅即为一站式服务大厅(公共服务站)(60m 2);八室指多功能会议室(200m 2)、图书阅览室(60m 2)、健身康复室(60m 2)、综治室(60m 2)、娱乐活动室(60m 2)、托老室(80m 2)、志愿者服务室(30m 2)等;三办指的是书记办公室(≤30m 2)、主任办公室(≤30m 2)及财务办公室(≤30m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