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黄金法则六、尊重原则

合集下载

家庭教育的尊重

家庭教育的尊重

家庭教育的尊重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对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

尊重是一种相互理解、包容和关怀的态度,它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下面我将从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尊重孩子的隐私三个方面来探讨家庭教育中的尊重。

一、尊重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

作为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不要用自己的期望去束缚孩子的成长。

家长应该耐心地观察、倾听和理解孩子,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尊重孩子的个性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尊重孩子的意见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同样具有重要性。

家长应该积极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意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尊重他们的选择。

孩子有权利参与家庭的决策与规划,这样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责任感。

同时,家长也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建议,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尊重孩子的意见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让他们从小就学会自己做决定和承担后果。

三、尊重孩子的隐私随着科技的发展,孩子的隐私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不要过度干涉和监控。

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和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有助于他们形成独立的人格和自我认知。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和信任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主动地与家长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尊重孩子的隐私既能够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又能够建立起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家庭氛围。

总结起来,家庭教育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尊重孩子的隐私,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家庭教育中尊重的核心内容。

通过尊重,我们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独立的人格特征,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因此,每个家庭都应该深入思考和实践家庭教育中的尊重,使家庭成为孩子成长的温暖港湾。

家庭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家庭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家庭教育的原则有哪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且家庭教育也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但是家庭教育也不是盲目的进行的哦,也是有原则的。

那么家庭教育有哪些原则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家庭教育有哪些原则1.平等原则研究心理学发现,子女和父母在平等的环境中互相讨论、争辩,既是一种友爱磨合,也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辨是非,对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绝佳帮助。

因此,家庭教育时,父母要把孩子当作平等的独立个体,与之沟通。

2.尊重原则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放到家庭教育上非常适合。

3.交流原则良好的沟通是消除隔阂的最好方法,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当保留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孩子的情感力与认知力。

4.自由原则过于严格的管教孩子,不是一个明智的方法,反而适得其反。

家长需要做的恰恰是相信孩子,给孩子一个任其适度发展的空间,让他感受到具有约束力的自由,更能发挥孩子的创造力。

5.统一原则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做到与社会、学校教育的统一。

6.典范原则家庭教育的特点在于启蒙性与感染性,这都要求家长在其中起到典范带头作用。

7.诚信原则谎言是滋生不信任的病原体。

言出必行是诚信的主要表现,只有诚信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守信的孩子。

8.宽容原则人人都会犯错,大人都避免不了,何况是孩子。

所以,作为家长要宽容地对待孩子的过错,帮其分析错误原因,避免再次犯错。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孩子,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

9.鼓励原则在孩子的教育中,提倡家长多多给予孩子鼓励,言语或者物质上的都可以。

当孩子受到鼓舞后,往往会加倍努力,以更高的要求约束自己,但同时也要注意适度原则。

家庭教育有哪些作用家庭教育的作用显而易见,就是引导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完善人格。

而且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1、家庭教育的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

家庭教育黄金法则六尊重原则

家庭教育黄金法则六尊重原则

家庭教育黄金法则六尊重原则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决定了孩子的个性和行为习惯,还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和成就。

家庭教育黄金法则六尊重原则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下面将对这六个原则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

每个人都应该被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权利。

家长不应该对孩子过度干涉,要尊重他们的隐私和独立性。

同时,家长应该尽量避免辱骂、贬低或伤害孩子的行为,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尊重。

其次,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需求。

孩子是有自己的意愿和需求的,家长应该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权和决策权。

在家庭教育中,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他们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孩子是情感世界比较敏感的,家长要理解和体谅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倾听他们的烦恼和不愉快。

在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情感支持,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帮助他们调节情绪,解决问题。

第四,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潜力,家长要接纳和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不要过多地期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优点和潜能,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第五,尊重孩子的学习需求。

家庭教育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生活和情感需求,还要重视他们的学习需求。

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和条件,鼓励他们热爱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步和成绩,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最后,尊重孩子的人生选择。

孩子长大后,他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和决策,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生选择,不要过度干涉和指导。

家长可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做出合理的选择,但最终的决策权应由孩子自己拥有。

总之,家庭教育黄金法则六尊重原则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意愿和需求、感受和情绪、个体差异、学习需求以及人生选择。

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

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

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塑造孩子的品格和培养他们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家庭教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家长们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常常感到困惑和无措。

本文将介绍一些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帮助家长们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一、关爱与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家庭教育的首要原则是关爱与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需求。

家长们应该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感受,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家长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榜样家庭教育的第二个原则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榜样。

孩子从小就会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因此家长们应该成为孩子良好行为的榜样。

家长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导孩子关注道德和品德的培养。

同时,家长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遵守道德规范,并成为孩子学习的楷模。

三、建立积极的沟通与互动家庭教育的第三个原则是建立积极的沟通与互动。

良好的沟通与互动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它有助于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家长们应该尽量创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家长们应该倾听孩子的意见,并与他们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

四、提供积极的激励与奖励家庭教育的第四个原则是提供积极的激励与奖励。

激励与奖励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动力。

家长们应该学会给予孩子积极的激励和奖励,赞赏他们的优点和成就,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自我。

同时,家长们也应该提供适当的奖励,激励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教导自律与责任感家庭教育的第五个原则是教导自律与责任感。

自律和责任感是孩子成为独立自立的人的重要品质。

家长们应该引导孩子学会自律,培养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

家长们可以制定家规家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同时,家长们也应该让孩子有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个人事务中学会自己承担责任。

家教的十条黄金原则

家教的十条黄金原则

家教的十条黄金原则1.引言1.1 概述家教的十条黄金原则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应该秉持的重要原则,其通过培养孩子的品德、学业和行为习惯,以及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

这些原则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和方法,以使家庭教育更加科学和有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家教的十条黄金原则,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供家长参考。

这些原则包括但不限于: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关注孩子的兴趣和天赋、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则、鼓励积极的行为和品质等。

通过遵循这些黄金原则,家长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的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这些原则也有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这些原则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家教的十条黄金原则是家庭教育中应该遵循的重要指导原则。

家长们在实践这些原则时,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灵活运用。

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关注、引导和培养孩子,结合这些黄金原则,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并为他们的未来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是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方式进行介绍和概述。

在这部分,可以简要描述每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以及它们在整篇文章中的排列顺序。

2. 正文部分主要包含了十条黄金原则,这些原则是指导家教工作的重要准则。

每一条原则都将被详细介绍和阐述,以及提供一些实践建议和案例分析。

这些黄金原则的内容丰富,并且涵盖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旨在帮助家长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和学习能力。

3. 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回顾了十条黄金原则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总结部分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家长们可以采取的行动和措施,以优化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教育互动和关系。

展望部分则展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方向,以不断完善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家庭教育10条法则

家庭教育10条法则

家庭教育10条法则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条看起来是废话,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但实际上,每个家长都做到了吗?比如,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任性,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有的家长之间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破碎的、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更要重视对孩子的安慰疏导,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溺爱、过分严厉等错误做法,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有的家长把这种希望都转化为了给孩子的精神压力,却没有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希望。

优秀家长都懂得,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肯定,告诉他们“干得好”“太棒了”。

即使孩子一时没有做好,也要善于用鼓励的话语让孩子看到希望。

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激励孩子。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总爱找差距挑毛病。

有的孩子平时考试都能考98-99分,家长却非要追究为什么没考100分。

这种过于苛刻的高标准、严要求适得其反,会扼杀孩子的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3、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父母有管教的责任有的家长爱对老师说:“以后就把孩子交给你了!”还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平时对孩子不闻不问。

这些都属于家长的失职。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无人可以替代。

孩子天生对家长有依赖感,家长给予孩子应有的教育、陪伴和关怀,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问题会求助于家长。

因此,家长绝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自己的管教责任。

但这种管教应该是建立在亲情之上的,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对待,简单粗暴,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4、声音法则:要倾听孩子的声音家长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想法。

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

而且,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

儿童教育 - 家庭教育的六大原则

儿童教育 - 家庭教育的六大原则

儿童教育 - 家庭教育的六大原则引言儿童的成长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父母应有的责任,也是他们对孩子人生旅程的引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家庭教育的六大原则,这些原则旨在帮助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积极和富有成长的环境。

1. 爱与关心是基石爱与关心是儿童教育的基石。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这将为他们提供安全感和信心。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花时间陪伴孩子,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问题,并表达出对他们的爱和鼓励。

通过积极的互动和充满爱意的言行,孩子将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真实关心,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2.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应该用身教示范的方式,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给孩子。

通过言传身教,父母可以教导孩子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奋努力等重要的价值观。

此外,父母还应该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事物,培养出正确的判断力和价值观。

3. 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品质。

家庭教育应该鼓励孩子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父母可以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独立处理事情,并在他们需要帮助时给予适度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将逐渐发展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 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技巧对于家庭教育来说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理解。

在沟通中,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尽量理解他们的角度和感受。

同时,父母也应该以身作则,展示出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激发孩子学习沟通的兴趣和意愿。

5.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关键。

家庭教育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制定学习计划和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

家庭教育的八大法则

家庭教育的八大法则

家庭教育的八大法则:1、不要过分期望对孩子表现过分的期望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

一定的期望是孩子前进的动力,但是过分的期望会给孩子带来困扰。

2、不要过度包办、代替如果孩子的每一件事你都过于担心,都希望自己能够帮他(她)铺好路,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这种行为只能让孩子越来越不独立。

父母要做的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闯,在他们跌倒时给予安慰。

3、不要过度满足家庭教育的八大法则:1、不要过分期望对孩子表现过分的期望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

一定的期望是孩子前进的动力,但是过分的期望会给孩子带来困扰。

2、不要过度包办、代替如果孩子的每一件事你都过于担心,都希望自己能够帮他(她)铺好路,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这种行为只能让孩子越来越不独立。

父母要做的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闯,在他们跌倒时给予安慰。

3、不要过度满足适当的物质满足是合理的,但是过度的物质满足就会让孩子形成自私享乐的心态,不求上进。

4、别存隔膜不要让孩子觉得与你越来越没话可说,否则,当他(她)走了岔路的时候,你想劝也劝不了,因为那时候他(她)根本不愿听你的。

5、坚持原则和底线孩子教育底线要把握,但是也不能依照家长的意愿人为的抬高底线。

如果孩子没了底线就像孙悟空没了紧箍咒。

宽严有度、恩威并施。

6、尊重孩子和爱护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用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

用一种随和的语气与孩子交流总比用一种命令的语气要有效果,孩子都是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尊重自己,理解自己。

并且,我们还要给予孩子恰当的关爱,不是冷漠也不是溺爱7、要注重价值观的构建良好的价值观对于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家长要懂得时刻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8、为了孩子而改变完善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发挥的作用非常大,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大多数孩子的行为习惯与父母非常相像,所以孩子的好坏大部分取决于父母的教育,父母必须得完善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

适当的物质满足是合理的,但是过度的物质满足就会让孩子形成自私享乐的心态,不求上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黄金法则六、尊重原则一位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年轻母亲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她带着5岁的儿子上公园游玩。

走乏了,她想休息一下,于是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让孩子在松软的草坪上独自跑来跑去。

不一会儿,孩子兴冲冲地跑回到她的身边,手里还抱着一辆小汽车。

她定睛一看,这辆小汽车做得很精致,功能也很齐全,跑起来还会闪闪发光。

她感到纳闷,便问儿子:“小汽车是从哪里来的?”小家伙回答得十分干脆:“我是用纸飞机跟孩子换的。

”她一听大为吃惊,这辆小汽车至少说也值20美元,而那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美分。

她疑心孩子说谎,于是领着孩子去找小汽车的主人。

在草坪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一个跟自己孩子年龄差不多大的活泼可爱的小男孩正兴高采烈地玩着纸飞机,身旁坐着一位兴致勃勃看着孩子玩耍的漂亮少妇,不用问,她便是孩子的母亲。

原来,两个孩子的“交易”就是在这位年轻德国少妇的眼皮底下进行的。

她走上前问这位德国母亲为何不干预?德国母亲说,那是孩子自个儿事。

她又问德国母亲:“这不是明摆着不公平的‘买卖’吗?”德国母亲微笑地答道:“没错,这是不等价交换。

但你的孩子喜欢小汽车,而我的孩子喜欢纸飞机,通过交换,他们都满足了自己的需要。

当然,走出公园后,我会领着儿子上玩具店,让他知道这辆小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个纸飞机。

这样,他就不会第二
次做蠢事了。

”无疑,德国母亲的做法是正确的。

她不是从简单的价值观上判断自己的孩子在不等价的物品交换中吃了大亏,从而指责孩子,干预孩子的选择。

在处理这件事情上,她的指导思想始终是:孩子有权选择,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力。

家长对孩子有抚养、教育的责任。

孩子也应该尊重家长、听从家长的正确教诲。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必须惟命是从于家长,作为家长,应改变观念,用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

我们应该学习德国母亲的做法,对待孩子应该以尊重为前提,尊重无价。

现在有的家长作风粗暴,不通情理,伤害了孩子的自尊。

孩子入学后,同学校、社会的接触增多,对家庭的要求也随之多样化。

孩子的这种要求,有一些是合理的,也有一些是不合理的
有的则是二者兼而有之。

对于孩子合理的要求,家长应该尽量给予满足,即使一时不能满足,也要说明道理;对不合理的要求,则要一概拒绝,并说明理由;对于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的要求,则应满足合理成分,对不合理的成分绝不迁就。

那种对孩子的要求无论合理与否,一概拒绝,甚至训斥、毒打孩子的做法,只能使孩子对家长反感,进而渐渐疏远家长,甚至造成对家长的戒备心理。

因此家长必须尊重孩子,理解并接受孩子的合理要求,只有这样,家长才
能与孩子沟通,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才能更好地去指导、帮助孩子。

那么,家长尊重孩子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家长应在观念上真正解决办什么要尊重孩子的问题。

在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应当互相尊重。

孩子也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虽然他们年龄小,不太懂事,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但他们也是独立的人,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有自己的种种需要和权力。

父母或其他成年人都没有特权去限制或支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当然,孩子在成长中会碰到的各种各样的事,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指导孩子别干“蠢事”是必要的,但毕竟不能代替他们进行选择和解决,最重要的还是在尊重中引导孩子,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第二,要尊重孩子的一系列权力。

自由活动权是孩子的最基本权力。

由于是公寓住宅,现在的孩子活动空间相对狭窄,再加上现今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孩子从小就接受家长学业指导,有的还要学习指定的琴棋书画或球类体操,能自由自在外出
在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其次,孩子喜欢对家庭中的许多事情包括大人的行为发表看法,在做错了事或产生过失行为时,总是想方设法进行“辩解”。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发言
权,多让孩子发表意见,不要动不动就对孩子说:“大人的事你别啰嗦!”“你少插嘴!”“你不得狡辩!”等等。

此外,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其中包括如上例子所述的尊重孩子的不等价交换。

家长带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给孩子,家长不宜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他不吃”、“他不要”之类的话,更不能在孩子表示出想吃的时候制止孩子,甚至呵斥孩子。

因为孩子想吃还是不吃这是孩子自己的事。

如果孩子想吃,说明他有这个需要,这本身并没有错,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去阻止他或指责他。

要是出于礼节有必要做出解释的话,家长只能根据情况适当地加以说明。

第三,不要体罚、变相体罚和侮辱孩子,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

要反对在人前教子,更不允许当着孩子或其他成人的面数落孩子的缺点,甚至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筹。

侮辱孩子人格尊严,是残害未成熟心灵的无形杀手,它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只从家长的教育素质和道德修养的角度来看待,而是应该把它看成是涉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问题,要提高到法律的角度加以认识。

第四,宽容孩子。

当孩子做错事后,家长如果不是对孩子进行斥责,而是以宽大的胸怀容忍孩子的过失,那么,孩子就会从内心感到自责,并在悔恨、内疚中对自己的过错深深地反思,继而改正自己的错误。

列宁在8岁那年同母亲一
起到姑妈家做客。

好动的列宁不留神把花瓶打碎了,当时谁也没看见。

后来,姑妈问是谁打碎的,列宁和孩子都做了否认的回答。

然而,列宁的母亲根据平日对列宁的了解,已经猜到是列宁打碎的,但她没有揭穿,而是保持沉默,等待列宁从心中萌发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

三个月后,列宁痛苦地告诉了妈妈事情的真相。

听着列宁羞愧难过的述说,母亲安慰列宁,并宽容了他。

因为母亲知道孩子在内心深处进行的这场道德斗争中,美的、诚实的品质取得了胜利。

由此可见,巧用宽容,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无数事实证明,受到应有尊重的孩子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和个性品质。

他们容易与人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与人交往没有局促感,有主见,独立意识强。

更为重要的是,从小受到尊重的孩子,会更加懂得为什么尊重,以及怎样尊重别人。

让孩子在一个受到尊重的家庭氛围中生活,也就使他从小受到尊重别人人格尊严的熏陶和教育。

《家庭教育黄金法则六、尊重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